张绪培:新课程改革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幻灯片资料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幻灯片资料
2020/8/1
第六次课程改革
• 1981年,教育部对78年《草案》的小学部分作了修 订,将“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恢复历地 课,增设劳动课,外语课改为有条件的学校在四、 五年级开设。84年提出“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 划的安排意见”,对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的数学、 外语等课程提出不同的要求。
2020/8/1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从三个方面分析: • 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 现行课程面临的现实问题 •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
2020/8/1
(一)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第一次课程改革
•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全国没有统一的教学 计划,各地以1941年的《六年制中学各科课程标准草 案》为蓝本,进行必要的修改并实施;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
思考: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验;2002年 秋季启动省级实验区;2003年修订计划与标准; 2004年正式颁布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05年秋 季起始年级原则上进入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 ★新课程设计着重考虑了哪些因素?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 1961年这套教材陆续发行,供试验10年制的学校 选用。
2020/8/1
第四次课程改革
• 1963年在总结1958年教育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后, 教育部根据中央《两个条例》,重新制定《全日 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确立了以“双基 ”为重点的课程模式,编制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 教材。
• 1964年初,毛泽东发表关于中小学教育的“春节 讲话”,提出“学制可以缩短”,“课程可以砍 掉一半”,接着又开展了“文化大革命”。1963 年新的教学计划及各科的教学大纲、教材,并没 有全面实行。

新课程改革新教育理念PPT课件

新课程改革新教育理念PPT课件
•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入的成长与发展, 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
3
• 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把学生培养 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 接班人。
• 要认真思考,我们学校的活动,我们教师 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保护学生,究竟是否遵循着青少年身心发 展规律,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 服务。
4
•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 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 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 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 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 要把这种为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 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始终。
5
• 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 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 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 树立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课都是培 养学生的主渠道的新观念。
15
2、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构建知识、 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基础
• 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 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
• 21世纪,知识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和 淘汰、人类社会现有的知识,只代表过去 的认识水平,可能陈旧,可能将由于新的 发现而更新。
• 二、改革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开放 的大课程观
• 三、改变教师中心观,树立师生互动、交往 的平等
• 四、改变单一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方面的整合,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 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1
• 五、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 • 六、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
• 摒弃学科本位主义是编订素质教育课 程体系和实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一 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ppt课件

新课程改革ppt课件

2021精选ppt
20
练习题
6、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 念,这句话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学生发展为本; 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7、新课改的教师角色转变
在对待师生的关系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上,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教师是课程的开发建设者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上,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得新知识、分析解决
问题、交流合作等四大能力
2021精选ppt
6
新课改的目标 (重点)
5、建立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考评机制
过去:选拔甄别功能 改革后:即发挥教育评价学科学习目标,又发挥其
促进学生一般发展、教师水平提高、课程更新,改
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与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的配合,处理好和 家长间的合作关系
2021精选ppt
18
练习题
1、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______。
A.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B.以学生发展为本
C.探究自主性学习
D.转变旧的学习教学方式
2、教师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改强调________ 和________
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 做到( )
2、哪一组符合情感体验目标陈述方式:( )
A. 说出、表演、展示 B. 设计、制作、创作
C. 感受、参加、养成 D. 解释、完成、背诵
3、与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一致的是( )
A.以教师的视角反思 B.教学设计留白
C.培养求异思维
D.教学过程预设性强
2021精选ppt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PPT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PPT

05
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和展望
对教育系统的影响
课程结构调整
评价体系改革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课程结构进行了 调整,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 选择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改革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注 重过程评价、多元评价、质性评价等, 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教学方法改革
新课程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 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教学 方式方法的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前景展望
深化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 新,新课程改革仍有继续深化的 空间,将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教
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个性化教育
新课程改革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 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 特长,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
育。
信息技术融合
新课程改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 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利用信息 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
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公平的追求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需要关注公平和质量。新课 程改革旨在打破传统教育体制的局限,缩小城乡、地区和不 同群体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仅 是追求高分。
提升教师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 习和提升自身素质,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知识技能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系统的课程体系设置,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态度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新课程改革工作汇报ppt课件

最新课程改革工作汇报ppt课件

二、定稿(2011版)的坚持与修改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组成专家审议 小组,独立评价。根据审议意见再行修改。 报上级领导审查。再次征求专家意见。再改。 2011年部长签发颁布。 1949年以来义务教育的首份正式课程标准。1950年后颁 布的课程标准、大纲,小学约有8个,中学约有11个,均 为“草案、初稿、试行草案、初审稿、试用、试行修订 版”。60余年来,中国社会急剧变化,反映在基础课程上 也是波动太多太频。10年实验有了定稿,可能显示语文课 程进入稳步发展的新时期。
定稿前言(第一节):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是人 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 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 会 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 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 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 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 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六)2006 年后的新课标研究文章分析
以2006至2010五年来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 有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文章为研究对象, 并从课程理念、教学实践、教材、资源、 评价、教师等六个角度分类整理、量化分 析,以此为基础统计新课标在实施的过程 中所关注的热点、重点,分析新课标在实 施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进 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引发思考,提供理论 和操作层面上的支持。
(二)《课程标准》的修改
1.理论阐述力求准确明白。 大量的文字推敲工作,可以比较前后两个文本, 体现分析认识的深入。

语文新课程改革 (1)PPT课件

语文新课程改革 (1)PPT课件
• 重视学科渗透(渗透模式)、重视情感体验 (体验模式)、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模式);
• 在合作中学习(合作模式)、在交流中分享 (分享模式)、在互动中深化(互动模式);
• 面向社会学习(交往模式)、重视整合方法 (综合模式)、培养对话意识(对话模式)。
附3:温州中小学十种教学模式:
• 1、讲授——演示型 • 2、自主——探究型 • 3、自学——辅导型 • 4、任务——驱动型 • 5、实验——探索型
1、活动课程教育观
• 主张以儿童为中心 • 强调从做中学 • 注重在活动中发展 • 主张教育即生活
2、 人本主义教育观
• 主张以人为本 • 强调人文教育 • 注重精神追求 • 实行“非指示性教学”
3、建构主义教育观:
•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 或假说,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 (不确定性)
• 学习是知识的建构(同化与顺应); 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学习者的建 构是主动的、多元的。
• 教学是创设学习环境 • 教学是组建学习共同体 • 教师是伙伴,是合作者
4、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 “去中心” ,否定怀疑一切(无中心论)。 • 反对同一,推崇差异,张扬个性,强调
不确定性、多元理解(多元论)。 • 教学“不是传递所知道的而是探索所不
知道的知识”。 •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5、多元智能论
人有多种差异: (1)性别差异 (2)人格(个性)差异; (3)认知方式差异; (4)智能差异;(八大智能)
(三)语文教材内容的陈旧
• (1) 是受“左”的思想影响较大,选 文带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像“阶 级”、“人治”、“官本位”等思 想时时可见 。
• 6、问题——探讨型 • 7、分工——合作型 • 8、话题——论辩型 • 9、课外——拓展型 • 10、活动——体验型

第二讲中小学新课程改革ppt优秀资料

第二讲中小学新课程改革ppt优秀资料

◎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
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英国新课程的四方面共同价值观
• 美国 承认自我与他人生存和发展的相互依赖关系,尊重他人,诚实、可信、自信。
这里,试从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方式、教师角色等方面来阐述课程改革的几个重要理念。 ◎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
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与运行活 力的,用以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主动发展的指南。
影响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
社会与文化 经济与技术水平
青少年的特点 发展的规律
教育方针 教育体制特点 教育观
环境因素 对象因素
内部因素
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一
时代的变迁
四十年来几个对教育 有重大影响的背景问题
“信息爆炸”指的是由于科技发展而带来的知识信息迅猛增长的现象。
• 社会: 3、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
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追选终求身自学习由必备与的正基础义知识,和维技能护。权利与法的尊严,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 四知六方识、面 经 新共济课同时程的代改价的革值到的观来几促个重主使基我本视生们理公活对念公民。民的的基责本素任养重和新家进行庭思考,,尊什么重是未宗来教社会和合格文的化公民的?多样性,积极参与民
8.运用科技与资讯的能力。 9.激发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 10.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台湾即将推出的新课程把人、自然、社会视为 有机整体,用一种整体论的视野规划新课程的目 标体系。
新加坡
2001年新加坡课程改革提出使 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成为勇于革 新、善于获取信息、富有创造精神 的人,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

新课改和课程标准ppt课件

新课改和课程标准ppt课件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 ,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四个方面” 及“综合性学习 ”。 4、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总目标
四、课程目标与内容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
一、新课改背景
1、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传统的产业 工人。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将改变“文盲”的传统内涵,“文盲”一词 将不再单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 的知识和技能的人。强调终身学习,学习经济; 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国际竞争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方面,而且这种竞争 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人类的生存发展面临困境:人类目前面临的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 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 问题。
三、新课改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对待自我:反思 问 题:谈谈你对“经验 + 反思 = 教师成长”这一公
式的理解与体会。 1、是波斯纳提出的;这句话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
一般途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规律。 2、经验是重要资源,反思则是教师摆脱封闭、僵化教学
设计,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3、教师应在实践基础上提高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能
4、体验性:身体参与,直接经验 (做题) 5、问题性:问题引发求知欲,问题意识是发现学习、
研究学习的重要心理机制
六、综合实践活动
要点:是必修课,小学3年级起开设,每周3节,集中分
散开设均可
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

新课改培训PPT课件

新课改培训PPT课件
※ 建立教材编写资格的立项审核制度 人员、经费,编写思路、样章,独创性
※ 建立教材审定、审查制度 审查委员库 立项 审查 出版 实验
※ 教材选用的民主决策程序 教材评价公告制度 教材选用委员会
※ 教材质量跟踪评价制度
语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对课程的关注由最早的学制,到课程教 学计划,再到教学大纲与教材,对课程的实 施以及评价方面关注不多。
3、有关课程目标的讨论还没有涉及。 4、课程结构只作了微调。 5、课程越来越专门化、专业化。 6、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还有待深入。
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
高中课程结构的变化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 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 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一)有效教学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 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 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 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 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 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 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实施策略
教师在课堂里发生的行为按功能划分主要有两个 方面: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
2003) 启动各学科教材的编写与审定(2000年至
今)
首批38个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启动实验 (2001年9月)
各地扩大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实验(2002年 开始)
开始国家与地方的教师培训(2001年开始)
9
对课程标准修改展开讨论(2003年开始) 启动高中课改实验(2004年,四个省) 第一批课改毕业生(2004年9月) 2011年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制,2012年
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 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旧称教学计 划)和课程标准(旧称教学大纲)中;

《如何进行新课改论》课件

《如何进行新课改论》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师专业化和评价的改革
促进教师专业化,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教育 评价机制。
新课改论的具体实施措施
1
重视学校文化建设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文化素养,
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
2
打造优良的校园文化。
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和创新思维。
3
推广多元化教学方法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
强化教师职业培训和评价
4
学习热情和兴趣。
建设多层次和分类别的教师培训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化和评价的改革。
5
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效 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改论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 学习负担和考试制度的改革 •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 教育信息化的推行 • 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 • 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和影响
总结
重要里程碑和实践探索
新课改论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 里程碑和实践探索。
不断深化实施
需要不断深化实施,解决挑战和 问题,为教育现代化和国家可持 续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现代化和国家可持续 发展
新课改论是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 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 手段。
新课改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 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 教育质量和效益。
新课改论对教育现代化的 推动作用
新课改论是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 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 手段。
新课改论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提高教育效果 和质量。
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
1.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 时空观念、发展意识、多元联系、史料实证、历史理解、
历史评判、历史认同 2. ”史料实证“的水平标准
• 水平一:知道历史叙述是有一定根据的;了解历史离不开 史料
• 水平二:知道历史材料的类型;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历 史有关的材料;读懂教学中提供的文献史料
• 水平四:掌握获取历史材料的基本方法,能自主搜集材料; 能对历史材料进行整理,提取有效信息;能将材料与所学 的历史叙述进行比较,说出其中的关联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张绪培
2020/4/15
1
一、充分肯定03年课改的方向
1. 充分肯定 • 八大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
艺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综合实践活动 • 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必修、选修1、选修2;国家课程、
校本课程;一标多本 • 课程实施改革:自主合作探究、校本教研 • 多元评价:三维目标、学分制、学业水平、综合素质评价 2. 存在问题
(三)高中的普及 1. 对不同的学生作统一的要求已没可能 • 最大的问题是“陪读”——年青人的精力是需要释放的 • 学”学得会“的,是普及教育的一大原则 • 让“学习”发生,才会对学习发生兴趣 2. 对不同的学生做统一的要求也没必要 • 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让不一样的人变成一个样 • 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让每个人都有生命出彩的机会 • 学“适合自己“的,是普及教育的又一大原则
提出了我们的期望
• 对“模块”给予了更宽泛的定义,有利于不同学科根据自 身特点编制课程。
• 关于“第二外语”。建议在共同必修中,提供多语种选择, 并在选择性必修中给予衔接。
感谢您关注
2020/4/15
10
高中定位、课程容量、操作性、保障、被高考绑架 3. 我们态度
坚持方向、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完善方案、便于实施
二、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
(一)“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落实 1. 必须承认全国上下普遍存在的还是“应试教育” • 与《刚要》“育人为本”是一致的,核心是育人,素质教
育 2. “核心素养”研究——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素质的具体化) • 自主发展:身心健康、自我管理、问题解决和创新 • 社会参与:公民道德、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 文化修养:语言与沟通、科技与实践、人文与审美 3. 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对核心素养的贡献(终身烙印) • 质量标准 • 课程标准
(二)高中的定位 • 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特殊阶段 1. 内在价值 •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 • 开始分化形成性向——加德纳的贡献 • 启蒙是基础教育的任务——优势潜质,想干能干准备干什
么——幸福人生和创造力的基础 2. 功利价值 • 为适应社会、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
2. 强调与新课程有关的一些制度建设 • 选课指导制度 • 生涯规划制度 • 选择性课程实施走班教学制度 • 学分管理制度 3. 其他 • 将“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纳入培养目标中 • 课程内容由原来的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整体性调整
为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 • 增加了“条件与保障”。对人财物、课程管理和高考制度
——增大课程的弹性是唯一选择
三、修订的主要内容
1. 课程结构的调整——增加选择性 • 共同必修——共同基础
语、数、艺不变,体育加1学分,其他学科全面裁军 • 选择性必修——个性发展
各学科按纵向延伸或横向拓展方式设置模块,供学生选择 不要求每个领域都选 • 选修课程——创设学校特色,满足个别化需求 • 建议分批实施,渐次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