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
生物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生物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生物安全(Biosecurity)是指防止、控制和减少生物危害物质和生物入侵的活动。
生物安全对于保护农业、人类和环境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生物安全的现状和对策:
1. 现状:
- 生物安全威胁日益增加:全球化、旅游和贸易活动的增加增加了生物入侵的风险,各种新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正在不断涌现。
- 农业受威胁:生物入侵对农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环境影响,破坏了作物和农畜业的生产能力。
- 人类健康受威胁:新兴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的爆发增加了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 环境生态系统破坏:入侵物种可以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并影响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
2. 对策:
- 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防范生物安全威胁的关键,通过信息共享、技术合作和政策协调,可以更好地应对生物入侵。
-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和完善生物入侵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早发现入侵物种并采取控制措施。
- 强化边境检查:加强对进出口农产品、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防止病原体和有害生物的传播。
- 推行生物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培养公民参与生物安全保护的能力。
- 发展生物安全技术和方法:研发新型生物安全技术和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基因编辑等,提高防控水平。
综上所述,生物安全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威胁,需要国际合作以及各国采取合适的对策来保护农业、人类和环境的健康。
生物安全领域新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安全领域新技术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安全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着新的技术和方法。
从生物样品预处理到生物安全评估,新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生物安全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在生物安全领域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一、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针对生物基因序列进行改变的一种技术。
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已成为研究生物基因组编辑和功能解析的主要手段,应用范围涉及到农业、医药、生物工业等领域。
针对于生物安全领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病原体易感性的调节,病原体毒力因子的失活,寄主植物的耐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不仅有望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制作具有对新兴传染病、传染性疾病等有针对性的药物,还能提高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环境等方面的适应性和免疫能力,进一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生物数据库随着全球各地科技设施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加速发展,云技术逐步地应用到各个不同领域,生物领域也不例外。
云计算平台结合分布式存储技术,大大提高了数据存储和开放共享的效率。
生物数据库是生物领域里极其重要的一张数据图,它储存了全球各地的重要生物物种、基因序列、蛋白质等生物信息,为科学家们快速获取丰富的实验数据提供了重要便利。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生物数据库的建立,在许多方面上得到了更加便捷和安全的保障,为生物信息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三、仿生学技术仿生学技术是指以生物系统为蓝本,从中发掘其优越性能,开展研究并构建仿生智能系统并进行仿生设计与优化。
生物领域中的大量遗传信息和神经网络模式被发掘,从而基于仿生生物的特征设计出新时代高效的自适应智能系统。
仿生学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利用仿生学技术设计更优的生物药物制剂,开展仿生生物运动器官研究。
此外,仿生学技术还可应用于新型药物研发、生态环保、物种保护等多个领域。
总之,生物安全领域的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生物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新的思路。
生物安全工作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安全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
2023年,我国生物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维护国家生物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现将2023年度生物安全工作总结如下:二、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1. 组织机构健全:2023年,我国进一步完善了生物安全组织架构,成立了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生物安全工作。
同时,各级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生物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职责,确保生物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 制度建设不断完善:2023年,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如《生物安全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为生物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同时,各地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
三、生物安全风险防控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2023年,我国进一步加强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入制度,对实验室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2. 生物制品和医药产品监管:2023年,我国加大了对生物制品和医药产品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生物制品和医药产品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3. 农业生物安全:2023年,我国加强了农业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加强转基因作物种植和加工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业生物安全。
四、生物安全宣传教育1. 生物安全知识普及:2023年,我国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生物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全民生物安全意识。
如开展生物安全知识讲座、制作宣传资料、发布公益广告等。
2. 专业培训:2023年,我国加强了对生物安全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生物安全意识和技能,为生物安全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五、生物安全国际合作1. 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安全治理:2023年,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安全治理,如参与联合国生物安全议定书谈判、签署国际生物安全合作文件等。
2.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2023年,我国与各国在生物安全领域开展了广泛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物安全挑战。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实用版】目录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总体部署二、2023 年度项目申报要求三、申报指南发布四、重点专项项目介绍五、具体申报要求与考核指标正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总体部署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承担管理的“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前沿生物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四个重点专项 2023 年度项目将进入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书)填报阶段。
2023 年度项目申报要求各有关单位需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和组织管理相关要求,进行项目申报。
申报单位需认真填写申报书,并确保申报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申报指南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总要求,持续推进揭榜挂帅”、青年科学家项目等科技管理改革举措,着力提升科研投入绩效,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和组织管理相关要求,现将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等重点专项 2023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重点专项项目介绍“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旨在研究生物安全领域的关键技术,提高我国生物安全防护能力。
项目涵盖了生物安全领域的多个方面,如病原微生物检测、生物安全信息系统等。
具体申报要求与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需按照申报指南的要求,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进度、预期成果等,同时需提交项目预算申报书。
项目申报书和预算申报书需分别提交,且内容一致。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申报单位需按照项目进度要求,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并按要求提交进展报告。
项目完成后,申报单位需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
申报指南发布单位将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资助项目。
生物技术在生物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生物安全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许多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其中,生物安全领域是生物技术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
生物安全指的是保护人类、动植物和环境免受生物威胁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
生物技术在生物安全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定向改变生物个体基因组的技术,它能够有效地改善优良基因、恢复损伤基因或防治特定人畜流行病。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利用CRISPR-Cas9等技术对生物系统进行基因组改良,实现改良、增强、抑制或防治某些物种的生长与发展。
这些技术可被应用于食品生产、医疗健康、环境治理等方面,为生物安全领域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帮助。
二、新型疫苗技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新型疫苗技术也不断涌现。
传统疫苗技术在针对某些新病毒和疫情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新型疫苗技术则可以大大拓宽疫苗的适用范围,并且其安全性更高。
新型疫苗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疫苗、融合蛋白质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这些疫苗可以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制备而成。
三、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是一种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鉴定和筛查疾病和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分析生物体内的DNA 序列,从而获得人、动物和植物基因组的信息。
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有害成分、有毒污染等进行快速鉴定,也可以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四、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是一种评估特定生物技术或生物材料的风险性和安全性的方法。
它可以对发展中的生物技术进行权衡和判断,从而帮助政府和企业决定是否继续进行相关研发和生产。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动植物和环境受到生物威胁的可能性,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总之,生物技术在生物安全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拓展,为我们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要的保障。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生物安全的保障也将更加重要和有效。
生物技术行业的研发前沿
生物技术行业的研发前沿生物技术是融合了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知识的交叉学科,致力于利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开展制药、农业、生物能源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行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研发前沿。
本文将重点探讨生物技术行业目前的研发热点和前沿技术。
一、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复制一个或多个有相同遗传物质的个体,实现基因的复制和保存。
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疾病治疗、病毒疫苗研制、动物繁殖等方面。
近年来,克隆技术在生物技术行业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多个国家已经成功克隆了多种动物,包括克隆猴、猪等。
克隆技术的发展将为人类带来更多可能性,但同时也引发了道德和伦理等问题,需要严格的法规和伦理约束。
二、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引入、删除、替换DNA序列来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实现对基因组的精确编辑。
目前最为流行的基因编辑技术是CRISPR-Cas9系统,它具有操作简便、高效、成本低等优势,因而在生物技术行业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的突出应用包括基因治疗、作物基因改良、遗传疾病研究等。
然而,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其潜在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也备受争议,需要进行更多深入的研究和监管。
三、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是一门综合了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等知识的交叉学科,旨在设计、合成和改造生物系统,以实现特定的功能或产物。
合成生物学在生物技术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应用于生物能源、新药开发、环境修复等领域。
研究人员已经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合成了许多有用的产物,如微生物合成的清洁燃料。
然而,合成生物学面临的挑战包括生物安全性、生物伦理等问题,需要制定严格的规范和安全标准。
四、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的结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技术行业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的结合。
人工智能可以加速生物数据分析和挖掘,提高生物实验的效率和精确度,为生物技术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生物安全二处职责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生物安全二处职责
该处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全国生物安全管理、研究与开发工作,制定并实施生物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开展生物安全技术研究,以及协调处理重大生物安全事件等。
此外,生物安全二处还承担着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和指导的任务,以提高全民的生物安全意识。
生物安全二处在维护生物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方面,它制定了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各类实验室、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遵循相关规定,从源头上降低生物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生物安全二处积极开展生物安全技术研究,包括病原体检测技术、疫苗研发技术、药物安全性评价技术等,为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提供有力保障。
生物安全二处还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安全合作,与其他国家的卫生部门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安全挑战。
例如,在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期间,生物安全二处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密切合作,共同研究病毒特性、传播途径和防控策略,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了宝贵经验。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安全形势,我们仍需警惕潜在风险。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音,但同时也可能引发道德伦理争议和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公开部分)本专项重点针对人与动植物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生物技术谬用、外来生物入侵、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等国家生物安全关键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实现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的突破,推动我国生物安全科技支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年项目申报指南秉承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共商共议、查漏补缺等原则,拟在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等两项任务部署个公开指南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数约为亿元,各指南方向拟支持项目数原则为项。
本专项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一、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特殊生物资源监测与溯源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开展特殊生物资源原产地鉴别和溯源技术研究,针对典型的重要生物遗传资源,建立凭证来源信息数据库;研发非接触式人类遗传资源样本识别技术与装置,发展重要生物资源跨境综合查验技术。
考核指标:针对不少于种特殊生物资源,建立流失风险评估、分子鉴定、高通量检测、远程图像识别、跟踪监测、口岸查验等关键技术;建立配套的特殊生物遗传资源原产地分布数据库、图文信息数据库、跨境监测数据库等;研制套以上装置样机,制订不少于项行业标准。
.突发急性和烈性传染病临床救治关键技术研究(定向)研究内容:针对重要突发急性和烈性传染病,开展疾病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研究,建立早期预警、应急救治和预防控制等新策略和新技术,研发收治与转运、留观与隔离、防护与救护等关键设备。
围绕临床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和全耐药等超级细菌,揭示其种群结构和播散规律,研发综合防控技术与产品,提出抗菌药物生产与应用监管方案。
考核指标:针对种左右突发急性和烈性传染病,建立早期预警、应急救治和预防控制等新策略和新技术种,研发收治与转运、留观与隔离、防护与救护等关键设备种,制订临床应急救治预案、标准和规范种。
针对肠杆菌科、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类临床重要超级细菌,揭示其种群遗传学特征,明确其耐药性跨物种和跨地域播散规律,形成多通道监测、快速检测、新型综合干预等超级细菌防控关键技术与产品种,提出抗菌药物生产与应用方案和策略种。
生物恐怖事件医学救援仿真推演关键技术研究
生物恐怖事件医学救援仿真推演关键技术研究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事件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2001年美国发生“炭疽邮件”事件以后,国际社会认识到生物恐怖已成为现实威胁,世界各主要国家开始全面加强国家生物安全能力建设。
在2003年SARS疫情后,我国也开始着力加强我国生物安全能力建设。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经受了多次流感等疫情的考验,更是参与了西非埃博拉疫情的处置,我国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卓有成效。
但是,我国生物安全能力具体处于何种水平,是否能够满足突发生物事件尤其是生物恐怖事件应急处置需求,依然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应急演练是检验和分析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其自身也是应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突发事件往往各不相同,应急准备能力建设往往是根据不同类别突发事件在实践经验教训以及大量科学研究基础上,根据自身可能面临的威胁与可行性而建立,面向的是“未来”事件。
应急演练是发现能力缺陷或缺项的重要手段,其通过模拟突发生物事件的处置过程,发现指挥协同、资源准备、应急决策等方面的难题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国家生物防御能力体系提供启示,受到世界各主要国家高度重视。
与传统的沙盘推演、实战型演练、现场操练相比,基于计算机仿真的演练具有经济性、保密性、逼真性等优点,尤其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仿真支撑下的应急推演逐步成为一种前沿的应用范式。
仿真推演的基本原理是对突发事件、环境、危害、干预过程等要素进行建模,通过评估应急方案对危害发展的影响,实现应急处置的人机交互和模拟演练。
如何构建一个高度逼近现实的虚拟推演环境,始终是仿真推演的难点所在。
仿真推演的关键技术涉及领域知识构建、处置流程建模、危害发展仿真、结果评估分析等技术难点。
在生物安全领域,目前国内尚缺乏一个统一的推演框架,与生物事件应急处置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仿真模型很不完善,不能支撑实现仿真推演的实施。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物安全的关注度不断增加,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效率,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生物材料处理、分析和研究的场所,主要用于处理病原微生物、毒性物质和放射性材料等。
保障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对于防止实验物质泄漏、滋生疾病和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而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降低潜在的危险性。
首先,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实验室环境的自动监测和控制。
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压力和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当这些参数超出设定的安全范围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实验室通风、空调和洁净程度的自动调节和控制,使实验室环境始终保持在安全和稳定的状态。
其次,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实验操作的自动化。
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常常需要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DNA的测序、药物筛选等复杂的实验操作。
传统的手工操作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危险。
通过自动化的实验操作设备,可以减少操作人员与实验样品的接触,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并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自动化的液体处理平台可以实现精确的液体分配和搅拌,避免手工操作中的误差。
另外,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传感器和记录仪可以实时采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自动化的仪器和设备可以将实验结果直接保存在数据库中,便于后续分析和处理。
同时,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规律和关联。
这不仅减轻了人工分析的负担,还提高了实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最后,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智能化。
通过智能化的门禁系统和监控设备,可以实现对实验室的出入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和识别,避免未授权人员进入实验室。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资料讲解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公开部分)本专项重点针对人与动植物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生物技术谬用、外来生物入侵、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等国家生物安全关键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实现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的突破,推动我国生物安全科技支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按照全链条部署和一体化实施的原则,本专项设置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三项任务。
2017年拟启动7个研究方向具体指南如下:一、基础研究1.生境脆弱性及调控研究研究内容:开展气候变化、入侵种种群形成与扩张、入侵种生态适应性与进化、生物入侵对自然与农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研究,及自然与农林水生态系统对重要外在干扰因素的适应性和可塑性研究,阐明其响应和防御机制,探索建立生境调控技术。
考核指标:明确生态系统可塑性响应和抵御的决定因素,并阐明其作用机制;针对至少5种脆弱生境中爆发性入侵生物,建立监测、早期发现及应急防控技术,建立3种以上的环境友好型生境调控技术。
2.重要疫源微生物组学研究研究内容:针对重要疫源动物、媒介生物和人体样本,分析多种来源样本的微生物组,揭示特定微环境下其微生物组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生物安全意义。
考核指标:针对国内常见的20种以上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每种不少于100份样本)及3~5种已知人类重症感染(每种200例以上)等微环境样本,完成非培养依赖的微生物组分析;阐明其微生物组的组成特征及其与致病性、耐药性和适应性等重要生物性状的关系。
二、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3.生物危害模拟仿真和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围绕人口稠密地区生物危害风险,开展生物危害早期征兆识别、危害模型演算、模拟仿真、危害评估和干预措施综合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生物危害发生发展模拟、干预措施推演等5种以上算法模型;建成囊括2万条以上数据条目,涵盖人口、医疗、环境等10种要素以上的生物危害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基础数据库;建成集情景模拟、危害评估、能力测算、干预措施推演于一体的生物危害风险评估软件系统,建立我国生物危害防御能力基础指标体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工作推进
u la r
_ _
… I n
空
苹 果 此 时发 信正 逢奥 巴马政 府 急 于设 定准
则 以协 助引导 开 发 自动驾 驶汽 车 。这 封信 也展 现 出苹 果对 自驾 车 的野 心 不 仅 限 于 美 国市 场 。
项 目资金 管理 和使 用 以及 专项 组织 管理 等科 研
2 0 1 6 年 ,“ 双一流 ”建设 成为 了高教领域最 受关
注 的话 题 。
就 “ 生 物安 全关 键技 术研 发 ”重 点专 项 的整 体 部 署 、国 家重 点 研 发计 划 的监 督 和 评 估 体 系 、 科 技项 目和专业 机 构绩 效评 价 、重 点研 发计 划
弱 2 0 1 6 年第1 3 卷第6 期( 总第7 5 期)
展 中心副 主任 沈建 忠 、中山大 学 副校 长余 敏斌 等 出席 了会议 ,科 技 部社会 发展 与科 技 司综合 与督 导 处 、风 险 中心 、评 估 中心 、生物 中心 相 关人 员 、专 项项 目和课 题 负 责人 及项 目承担 单 2 0 1 5 年8 月 ,《 统 筹推进 世界 一流 大学和 一
技 术研 发 ”重 点专 项在 实施 过 程 中 ,要 加 强对 关 键科 学 问题 开展 大 胆探 索和 深入 研 究 ,突破
一
谷 歌等大型科技公司 目前关注 的焦点领域 。
美 国把发 展 自动 驾驶 汽 车视 为 美 国汽 车业 重新 领导 世界 的新 机 遇 。今年 早些 时候 ,奥 巴 马就 曾承诺 ,政府 将从 2 0 1 7 财 年 的预算 中拿 出
人员 关心 的 问题进 行 了介 绍 ,专项 实施 方 案 和
指南 编制 专 家代 表具 体介 绍 了本 专项 的任 务设
生物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一章生物安全技术简介生物安全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中重要的一环,其主要包括对生物材料的识别、检测、防护、处理和处置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生物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涉及到生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现代社会中,生物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会给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和破坏,因此,研究和应用生物安全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意义。
第二章生物材料的识别和检测技术生物材料的识别和检测技术是生物安全技术的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生物材料的识别和检测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
常见的生物材料包括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模因、转基因生物等。
针对不同的生物材料,科学家们开发了不同的识别和检测技术,其中包括普通检测方法、生物芯片技术、PCR技术、光学技术等。
普通检测方法是指利用肉眼或其他常见的实验室工具来检测生物材料的特异性及其数量。
例如,利用显微镜对病原菌的形态进行判定;对不同种类病原菌在培养基上的表现进行鉴定;利用电子显微镜等高分辨率技术进行生物检测等。
生物芯片技术运用多种生物材料分子检测方法,例如:序列比对、毛细管电泳和基因测序等,将生物检测技术升级至高通量分析级别,从而流线化检测流程并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PCR技术以DNA为基础,采用双链DNA引物,通过DNA的特异性互补配对,扩增RNA的片段,进一步识别和检测生物材料。
光学技术主要包括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等,利用这些分析手段对生物材料进行检测、鉴定和定量等不同阶段的处理。
第三章生物材料的防护技术生物材料的防护技术是保护公众和环境免受生物危害的关键技术。
在生物材料的防护技术领域,科学家们主要探究和研究了以下技术:1.生物安全实验室(BSL)设计和建设技术:生物安全实验室是研究生物材料的理想场所。
生物安全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生物安全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也带来了生物安全的隐患。
为了保障人类和生物多样性的安全,生物安全与防控技术显得非常重要。
一、什么是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指保持生态平衡,防止对生物多样性、人类和其他物种健康产生威胁或风险的措施。
它不仅涵盖了动植物疾病的防控,更包括了转基因技术、生物恐怖主义等安全问题。
二、生物安全与防控技术研究的重要性1.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生活和发展都至关重要。
生物安全与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
2. 保障人类健康生物技术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处,但生物技术也可能带来致命的风险。
通过生物安全与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防范生物技术带来的危险,保障人类健康。
3. 保障粮食安全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在农业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生物安全与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保障粮食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防控病虫草害,保障农作物安全。
三、生物安全与防控技术的研究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安全与防控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病毒分子生物学、基因编辑技术、转基因技术等已经成为生物安全与防控技术最为热门的领域。
四、生物安全与防控技术研究的未来发展1. 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可以有效的揭示病毒的传播、致病机制与药物靶点,为病毒性疾病的防控提供有力的支持。
2.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修改生物体的基因,可以用于治疗因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同时也可以保障农作物生长和发展,提高作物产量。
3. 合理规范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在食品安全、医学、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巨大潜力。
但是未经规范的转基因技术很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
五、生物安全与防控技术研究的应用生物安全与防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打造更健康、更安全的生态环境。
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现状
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现状摘要:为了解国际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现状,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与综合、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当前国际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监管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发现当前生物技术两用性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外对此开展一定研究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并总结这些管理措施具有有法可依或有章可循、但管理模式存在差异,管理对象类型不同、管理范围有宽有窄,对于特殊研究开发活动多以许可方式严格管理,设有特定的安全管理机构等特点,以期对我国构建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物技术;两用性;安全管理当前,以基因编辑技术、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迅猛发展,正在引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生。
然而,当前频发的生物技术滥用、误用和谬用事件暴露了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的漏洞,给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带来巨大挑战。
本文通过系统阐述生物技术两用性问题及其研究进展,剖析主要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特点和现状,从而总结并思考对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的启示。
1生物技术两用性问题日益严重生物技术是典型的两用性技术,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风险。
从生物技术发展历史看,始终存在着“相对于通过传统技术方法获得产品及其过程,最近开发的和新出现的遗传操作技术产生的产品与操作过程,是否会产生更大风险的问题”[1]。
当前,随着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持续升温,争议事件频发。
一方面,生物技术被故意或恶意谬用,易引发生物恐怖或生物战威胁;另一方面,生物技术的非故意或非恶意谬用,以及生物制剂和材料的泄露扩散等,都可能诱发安全事件或事故,造成严重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影响。
2001年美国发生“炭疽邮件”事件;同年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通过在鼠痘病毒中加入白介素4(IL-4)基因,意外产生强致死性病毒;2002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完成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合成;2005年Nature刊出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新构建1918流感病毒,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的文章;2012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完成H5N1流感病毒突变使其在哺乳动物间传播的研究。
生物技术在生物安全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生物技术在生物安全领域的应用与挑战在当今时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挑战,尤其是在生物安全领域。
生物技术涵盖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多个方面,其应用范围广泛,对生物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物技术在生物安全领域的应用多种多样,其中之一便是在疾病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基因测序技术,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病原体的类型和变异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基因测序技术帮助我们迅速确定病毒的基因序列,为疫苗研发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关键信息。
此外,生物技术还为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的疫苗生产方式往往耗时较长,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快速合成和生产疫苗,大大缩短了疫苗的研发周期,提高了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
在农业领域,生物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物安全。
转基因技术能够使农作物具备抗病虫害、抗逆境等优良性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种植,有效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用于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病虫害监测,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生物技术在生物安全监测和预警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快速检测环境中的病原体、毒素等有害物质,实现对生物安全事件的早期预警。
例如,通过检测空气中的病原体,可以及时发现传染病的传播趋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避免疫情的大规模爆发。
然而,生物技术的发展也给生物安全带来了诸多挑战。
首先,生物技术的误用和滥用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生物安全问题。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如果被用于非法的人类生殖目的,可能会导致基因库的混乱和不可预测的遗传风险。
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可能加剧生物武器的威胁。
一些恐怖组织或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生物技术制造和传播生物武器,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威胁。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生物安全关键技术这档子事儿。
你说生物安全像不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道坚固防线呀?它就好比是保护我们家园的城墙,把那些可能会伤害我们的“小怪兽”都挡在外面。
先来说说基因编辑技术吧,这可真是个厉害的玩意儿!就好像我们有了一把神奇的剪刀,可以按照我们的想法去修剪基因这根“线”。
想象一下,要是我们能把那些不好的基因片段剪掉,换上好的,那得多棒啊!不过这可得小心着点儿用,要是不小心剪错了地方,那可就麻烦啦!这就像是你本来想修修家里的椅子,结果一不小心把桌子腿给锯了,那不就乱套了嘛!还有疫苗研发技术呀,那可是我们对抗疾病的有力武器。
就好像是给我们的身体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铠甲,让那些病菌无从下手。
每次有新的传染病出现的时候,大家都眼巴巴地盼着疫苗快点研发出来呢!就好像在战场上,大家都等着那支能救命的药一样。
再讲讲生物监测技术吧,这就像是我们有了一双敏锐的眼睛,能时时刻刻盯着周围的生物情况。
它能帮我们早早地发现那些潜在的威胁,然后我们就能赶紧采取措施啦!不然等那些危险都到眼前了才发现,那不就晚啦?生物安全关键技术可不仅仅是在实验室里的那些高大上的东西,它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呢!要是没有这些技术,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变得乱七八糟。
比如说,要是没有疫苗,那传染病可能会到处肆虐,我们还能像现在这样自由自在地出门吗?要是没有基因编辑技术,一些疑难杂症可能就没办法得到更好的治疗啦。
所以说呀,我们可得重视生物安全关键技术!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儿。
我们要支持科学家们去研究这些技术,让它们变得越来越强大。
同时呢,我们自己也要有生物安全的意识,比如注意个人卫生,别随便接触那些来历不明的生物。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利用。
让我们一起为了更安全、更健康的未来而努力吧!难道不是吗?。
生物技术研发与安全监管管理制度
生物技术研发与安全监管管理制度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医学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生物技术研发与安全监管管理制度。
本文将对生物技术研发与安全监管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生物技术管理的理解。
一、生物技术研发生物技术研发是指利用生物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进行实验室研究、生物产品开发等活动。
生物技术的发展给医药、农业、环境等领域带来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
在生物技术研发过程中,专门机构和研究团队需要遵守一系列的研究伦理原则和规范操作程序。
例如,研究人员应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研究操作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此外,为了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研究人员还应遵守伦理审查规定,确保实验过程符合伦理要求。
二、生物技术安全监管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各国制定了相应的生物技术安全监管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旨在规范生物技术相关活动并防范潜在的风险。
1. 生物技术审查与许可制度生物技术审查与许可制度是生物技术安全监管的核心内容。
该制度旨在对生物技术研发、生产和应用进行全面管理,确保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研发机构和企业在进行生物技术相关活动前需要向专门机构递交申请,经过科学评估和安全审查后方可获得许可。
2. 生物材料的安全储存与运输规定生物材料的安全储存与运输是生物技术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
为了防止生物材料的泄露和传播,研究机构和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储存设施并制定严格的运输规定。
此外,相关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提高对生物材料安全的意识和知识。
3. 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生物安全事故是一种严重的安全威胁,可能导致生物材料的泄露、污染和传播。
为了有效应对生物安全事故,各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这些预案包括了事故的报告程序、紧急处理措施、危险区域的隔离控制等内容,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影响。
实验室生物安全及防护的研究进展
实验室生物安全及防护的研究进展生物安全包括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生物安全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包括预防医学、环境保护、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农药、林业等.主要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转基因生物,二是生物技术,三是天然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其中由微生物特别是致病性微生物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如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重要、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1]。
狭义的生物安全为由于人为操作或人类活动而导致生物体或其产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现实损害或潜在风险[3]。
自2003年全球爆发流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以来,新加坡、我国台湾和北京也相继发生实验室SARS冠状病毒泄漏,造成人员感染事件[4],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隐患造成的现实损害,给各类生物安全实验室及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防护问题敲响了警钟[5]。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微生物的致病性、感染与传染的严重程度、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有无将其生物危害分为1-4级。
我国制定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4989-2004),则根据实验室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分为4个级别。
1类危险性最高,如鼠疫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2类危险性次之,如炭疽芽孢杆菌、肉毒梭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3类仅具有一般危险性,能引起实验室感染的机会比较少,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4类为生物制品、菌苗、疫苗生产用的各种减毒、弱毒菌种以及不属于上述1.2.3类的各种低致病性微生物菌种[1,6]。
为确保操作人员、周围环境不被微生物感染或污染,从事上述生物危害病原体检验或研究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也分1-4级,简称为BSL1-4(Biosafety level,BSL)级[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涉及人类遗传资源样本与信息数据的研究项目,需按照《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和科学技术部“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审批”行政许可服务指南,向科学技术部申报审批。项目结题前,应按照要求向科学技术部指定机构提交备份样本或信息数据。
5.企业牵头申报产品、设备研制的项目/课题,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3.
研究内容:揭示威胁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生物危害因子的发生危害特点和种群扩张规律,深入揭示生物危害因子暴发的成因;基于多组学技术,揭示重大森林生态生物危害因子致灾的分子调控机制;研发重要森林生物危害因子的预警和防控关键技术与产品。
考核指标:明确5~8种威胁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生物危害因子成灾规律;明确5种以上主要生物危害因子与森林生态系统互作致灾的主导因子;阐明5种以上生物危害因子致害的决定因子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建立7种以上预警、早期发现、快速检疫、鉴定及防控关键技术和产品。
考核指标:建立和完善疫苗、抗体和药物等生物安全高效应对产品快速研制、规模制备、质量评价与检定、临床评估等关键技术5~8种,制订不少于2项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3项行业标准(报批稿)。
申报要求
2018年拟优先支持5个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支持1~2个项目。在同一指南方向下,如有采取不同技术路线、评审结果相近的申报项目,可以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择优选择其中1项继续支持。
Hale Waihona Puke 附件“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2018年项目指南
本专项重点针对人与动植物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生物技术谬用、外来生物入侵、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等国家生物安全关键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实现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的突破,推动我国生物安全科技支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考核指标:自主研制适用于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IVC笼盒更换工作台、动物饲养解剖与高温碱水解处理无害化处理、连续流污水处理设备、安全高效空调通风系统等关键设备5~8种,通过有国家认可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性能验证和国家对实验室示范应用设备及重要工艺和材料的认可,达到实用化水平;提出以上国产化设备防护关键环节、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等综合性能指标,形成不少于5个行业技术标准,获得设备和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数据。
1.
研究内容:开展特殊生物资源原产地鉴别,以及监测与溯源技术研究。针对典型的重要生物遗传资源,建立凭证来源信息数据库及物联网监测与溯源技术体系和运行平台;研发非接触式人类遗传资源样本识别和监测与溯源技术与装置,发展重要生物资源跨境综合查验技术与体系。
考核指标:针对不少于50种特殊生物资源,建立流失风险评估、分子鉴定、高通量检测、远程图像识别、跟踪监测、口岸查验等关键技术;建立配套的基于物联网等技术的特殊生物遗传资源原产地分布数据库、图文信息数据库、跨境监测数据库等;研制3套以上设备装置样机及1套系统样机,申请不少于8项国家专利,制订不少于8项行业标准。
1.针对指南支持的研究方向,要求相关单位跨部门、跨学科进行优势整合,以项目的形式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项目应根据考核指标提出明确、可考核的预期目标。项目执行期一般为3年。
2.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且每个项目至少有1个课题由35岁(含)以下青年科学家担任课题负责人,应为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秉承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共商共议、查漏补缺等原则,拟在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等两项任务部署5个指南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数约为1.25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具体指南如下。
一、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
考核指标:针对至少5种生物威胁因子及其相关防控产品,建立可溯源的生物测量、计量、校准和质量控制技术,研发国家标准物质和参比品5~7种,制订1~3项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项行业标准(报批稿),形成生物安全相关重要生物计量测量传递体系。
5.
研究内容:针对重要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烈性病原体及人工改造变异体,建立生物安全应对产品的研制与制备、质量评价与检定、临床效力评估、应急生产等一体化的生物安全高效应对产品研发技术体系。
2.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建设的重大需求,突破重要装备国产化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相关工艺、材料及产品,分析相关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生物安全风险点,研究控制手段和评估验证方法,加强相关产品评价;制定相关产品的技术标准,提高其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质量控制、标准化生产与建设的能力,推动重要生物安全防护装备的国产化和推广应用。
二
4.
研究内容:针对重要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烈性病原体及人工改造变异体等重要生物威胁因子,构建核酸、蛋白质、微生物等的核心测量能力,开展生物标准物质和参比品制备与计量、生物样本评价和质量控制、生物威胁防控产品校准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针对不同研究机构检测技术的评价标准,建立微生物定量标准、不同介质的病原微生物国家标准品和参比品,用于生物安全关键检测技术验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