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级数学:新定义题题库(精品)
初二新定义类型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下列哪个数是3的倍数?A. 24B. 35C. 42D. 58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腰长为6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cm?A. 20B. 22C. 24D. 263. 一个数列的前三项分别是2,4,8,那么这个数列的第四项是多少?A. 12B. 16C. 18D. 204. 小明从家出发,向东走了5公里,然后向北走了3公里,最后又向东走了2公里。
请问小明现在距离家的位置在什么方向?A. 东B. 南C. 西D. 北5. 下列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 正方形B. 等腰三角形C. 长方形D. 梯形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6. 若a、b、c是等差数列,且a=2,b=4,则c=______。
7.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______。
8. 一个圆的半径为5cm,那么它的直径是______cm。
9. 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cm、2cm、4cm,那么它的体积是______cm³。
10. 下列哪个数是正数?A. -3B. 0C. 1.5D. -1三、解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1. (10分)已知数列{an}的前三项分别是1,3,5,且满足an+2=an+an+1,求这个数列的第四项。
12. (15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cm,腰长为8cm,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13. (15分)一个长方形的长为6cm,宽为4cm,求这个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
四、附加题(20分)14. (10分)已知函数f(x)=2x+3,求函数f(x)在x=2时的函数值。
15. (10分)一个质数p,若p+2和p+4都是质数,求p的值。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B4. A5. B二、填空题:6. 67. (2,-3)8. 109. 2410. C三、解答题:11. a4=912. 面积=40cm²13. 对角线长度=8cm四、附加题:14. f(2)=2×2+3=715. p=3(因为p=3时,p+2=5,p+4=7都是质数)。
八年级数学新定义题型专题练习
八年级数学新定义题型专题练习28.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和正方形给出如下定义:若正方形的对角线交于点O,四条边分别和坐标轴平行,我们称该正方形为原点正方形. 当原点正方形上存在点Q,满足PQ 1时,称点P为原点正方形的友好点.(1)当原点正方形边长为4时,①在点P1(0,0),P2(-1,1),P3(3,2)中,原点正方形的友好点是_______;②点P在直线y=x的图象上,若点P为原点正方形的友好点,求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一次函数y=-x+2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若线段AB上存在原点正方形的友好点,直接写出原点正方形边长a的取值范围.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M 和图形W ,若图形W 上存在一点N (点M ,N 可以重合),使得点M 与点N 关于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l 对称,则称点M 与图形W 是“中心轴对称”的.对于图形W 1和图形W 2,若图形W 1和图形W 2分别存在点M 和点N (点M ,N 可以重合),使得点M 与点N 关于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l 对称,则称图形W 1和图形W 2是“中心轴对称”的.特别地,对于点M 和点N ,若存在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l ,使得点M 与点N 关于直线l 对称,则称点M 和点N 是“中心轴对称”的.(1)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点A (1,0),点C (2,1),①下列四个点P 1(0,1),P 2(2,2),P 31(,0)2-,P 4 1(,2-中,与 点A 是“中心轴对称”的是 ;② 点E 在射线OB 上,若点E 与正方形ABCD 是“中心轴对称”的,求点E 的横坐标x E 的取值范围;(2)四边形GHJK 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G (-2,2),H (2,2),J (2,2)-,K (2,2)--,一次函数y b =+图象与x 轴交于点M ,与y 轴交于点N ,若线段MN 与四边形GHJK 是“中心轴对称”的,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图128.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M和点P(点P在M内部或M上),给出如下定义:如果图形M上存在点Q,使得0≤PQ≤2,那么称点P为图形M的和谐点.已知点A(-4,3),B(-4,-3),C(4,-3),D(4,3).(1)在点P1(-2,1),P2(-1,0),P3(3,3)中,矩形ABCD的和谐点是;(2)如果直线1322y x=+上存在矩形ABCD的和谐点P,直接写出点P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3)如果直线12y x b=+上存在矩形ABCD的和谐点E,F,使得线段EF上的所有点(含端点)都是矩形ABCD的和谐点,且E F,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28.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图形W 和点P ,给出如下定义:F为图形W 上任意一点,将P ,F 两点间距离的最小值记为m ,最大值记为M (若P,F 重合,则PF=0 ),称M与m的差为点P 到图形W 的“差距离”,记作d(P,W),即d(P,W)=M -m .已知点A(2,1),B(-2,1).(1)求d(O,AB);(2)点C为直线y=1上的一个动点,当d(C,AB)=1 时,点C的横坐标是;(3)点D 为函数y = x+b(-2 ≤ x ≤ 2)图象上的任意一点.当d(D,AB)≤ 2 时,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 中,若P ,Q 为某个矩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且该矩形的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垂直,则称该矩形为点P ,Q 的“相关矩形”. 图1为点P ,Q 的“相关矩形”的示意图.已知点A 的坐标为(1,2). (1)如图2,点B 的坐标为(,0)b .①若2b =-,则点A ,B 的“相关矩形”的面积是 ; ②若点A ,B 的“相关矩形”的面积是8,则b 的值为 .(2)如图3,点C 在直线1y =-上,若点A ,C 的“相关矩形”是正方形,求直线A C 的表达式;(3)如图4,等边D E F △的边D E 在x 轴上,顶点F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D 的 坐标为(1,0).点M 的坐标为(,2)m ,若在D E F △的边上存在一点N ,使得 点M ,N 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请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两点A ,B ,给出如下定义:以线段AB 为边的正方形称为点A ,B 的“确定正方形”.如图1为点A ,B 的“确定正方形”的示意图.(1M ,N 的“确定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2)已知点O 的坐标为(0,0),点C 为直线y x b =+上一动点,当点O ,C 的“确定正方形”的面积最小,且最小面积为2时,求b 的值.(3)已知点E 在以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边上,且该正方形的边与两坐标轴平行,对角线交点为P (m ,0),点F 在直线2y x =--上,若要使所有点E ,F 的“确定正方形”的面积都不小于2,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28. 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n m A和点)',(n m B ,给出如下定义: 若⎩⎨⎧<-≥=)1()1('m n m n n 则称点B 为点A 的可变点. 例如:点)4,1(的可变点的坐标是 )4,1(,点)4,1(- 的可变点的坐标是 )4,1(--. (1)①点 )1,3( 的可变点的坐标是 ;②在点)2,1(-A ,)4,2(-B , 中有一个点是函数x y 2=图象上某一个点的可变点,这个点是 ;(填“A ”或“B ”)(2)若点A 在函数 )34(2≤≤-+=x x y的图象上,求其可变点B 的纵坐标'n 的取值范围;(3)若点A 在函数)1,1(4->≤≤-+-=a a x x y 的图象上,其可变点B 的纵坐标'n 的取值范围是3'5≤≤-n ,直接写出a 的取值范围.2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记y 与x 的函数2()y a x m n =-+(m ≠0,n≠0)的图象为图形G , 已知图形G 与y 轴交于点A ,当x m =时,函数2()y a x m n =-+有最小(或最大)值n , 点B 的坐标为(m , n ),点A 、B 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分别为C 、D ,若A 、B 、C 、D 中任何三点都不在一直线上,且对角线AC ,BD 的交点与原点O 重合,则称四边形ABCD 为图形G 的伴随四边形,直线AB 为图形G 的伴随直线. (1)如图,若函数2(2)1y x =-+的图象记为图形G ,求图形G 的伴随直线的表达式;(2)如图,若图形G 的伴随直线的表达式是3y x =-,且伴随四边形的面积为12,求y 与x 的函数2()y a x m n =-+(m >0,n <0)的表达式;(3)如图,若图形G 的伴随直线是24y x =-+,且伴随四边形ABCD 是矩形,求点B 的坐标.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和图形W的“中点形”的定义如下:对于图形W上的任意一点Q,连结PQ,取PQ的中点,由所以这些中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点P和图形W 的“中点形”.已知C(-2,2),D(1,2),E(1,0),F(-2,0).(1)若点O和线段CD的“中点形”为图形G,则在点1(1,1)H ,2(0,1)H,3(2,1)H中,在图形G上的点是;(2)已知点A(2,0),请通过画图说明点A和四边形CDEF的“中点形”是否为四边形?若是,写出四边形各顶点的坐标,若不是,说明理由;(3)点B为直线y=2x上一点,记点B和四边形CDEF的中点形为图形M,若图形M与四边形CDEF有公共点,直接写出点B的横坐标b的取值范围.28.对于一次函数b kx y +=)(0≠k ,我们称函数[]=m y ⎩⎨⎧>--≤+)()(m x b kx m x b kx 为它的m 分函数(其中m 为常数).例如,23+=x y 的4分函数为: 当4≤x 时,[]234+=x y ;当4>x 时,[]234--=x y . (1)如果1+=x y 的-1分函数为[]1-y , ① 当4=x 时,[]=-1y ; 当[]31-=-y 时,=x . ②求双曲线xy 2=与[]1-y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 (2)如果2+-=x y 的0分函数为[]0y ,正比例函数)(0≠=k kx y 与2+-=x y 的0分函数[]0y 的图象无交点时, 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一点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如果由这点、原点及两个垂足为顶点的矩形的周长与面积相等,那么称这个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巧点”.例如,图1中过点P(4,4)分別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为A,B,矩形OAPB的周长为16,面积也为16,周长与面积相等,所以点P是巧点.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点C(1,3),D(-4,-4),E(5,10-),其中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巧点3的是;(2)已知巧点M(m,10)(m>0)在双曲线=k(k为常数)上,求m,k的值;yx(3)已知点N为巧点,且在直线y=x+3上,求所有满足条件的N点坐标.。
初二数学新定义练习题
初二数学新定义练习题1. 说明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定义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掌握好定义对于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定义,下面给出一些初二数学新定义的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思考并正确回答。
2. 实数的定义题(1) 现将下列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0,3,-3,2,-1。
(2) 如何用集合的形式表示有理数?(3) 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实数。
3. 集合的定义题(1) 给出集合{1, 3, 5, 7}的一个定义。
(2) 当一个数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它属于集合 A。
条件一:是正整数;条件二:能被2整除。
请给出集合 A 的定义,并写出集合 A 中的五个元素。
(3) 设 A = {x | x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内角}. 请问 A 是一个有限集合还是无限集合?4. 函数的定义题(1) 用自己的话解释函数的概念。
(2) 设函数 f(x) = 2x - 1,给出下面四个数的函数值:f(1),f(2),f(-1),f(0)。
(3) 若函数 f(x) = x^2 + 1,则 f(-2) = ?5. 方程的定义题(1) 用自己的话解释方程的概念。
(2) 求解方程 2x + 1 = 5。
(3) 解方程 3(x - 2) = 2(x + 1)。
6. 三角形的定义题(1) 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2) 什么是直角三角形?请给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例子。
(3) 若一条边的长度是1cm,另外两边的长度分别是3cm和4cm,是否能构成一个三角形?7. 面积的定义题(1) 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面积。
(2)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4cm,求它的面积。
(3) 一个矩形的长为6cm,宽为3cm,求它的面积。
8. 体积的定义题(1) 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体积。
(2) 一个立方体的边长为5cm,求它的体积。
(3) 一个长方体的长为8cm,宽为4cm,高为6cm,求它的体积。
9. 概率的定义题(1) 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概率。
专题31中考热点新定义问题专项训练(原卷版)
专题31 中考热点新定义问题专项训练(原卷版)专题诠释:新定义题型是近几年来中考的热点问题。
它常集合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于一体。
常以压轴题身份出现。
本专题精选新定义问题共20条,欢迎使用。
一.选择题1.(2021•河北模拟)对于实数x,y,我们定义符号max{x,y}的意义:当x≥y时,max{x,y}=x,当x<y时,max{x,y}=y.例如max{﹣1,﹣2}=﹣1,max{3,π}=π,则关于x的函数y=max{3x,x+2}的图象为()A.B.C.D.二.填空题2.(2021•深圳模拟)用“●”“□”定义新运算:对于数a,b,都有a●b=a和a□b=b.例如3●2=3,3□2=2,则(2020□2021)●(2021□2020)=.3.(2021•碑林区校级模拟)(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如图,在正八边形ABCDEFGH中,对角线BF 的延长线与边DE的延长线交于点M,则∠M的大小为.4.(2019•福田区三模)对于m,n(n≥m)我们定义运算A n m=n(n﹣1)(n﹣2)(n﹣3)…(n﹣(m﹣1)),A73=7×6×5=210,请你计算A42=.6.(2022秋•魏县期中)若x是不等于1的实数,我们把11−x 称为x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1−2=−1,﹣1的差倒数为11−(−1)=12,现已知x1=13,x2是x1的差倒数,x3是x2的差倒数,x4是x3的差倒数,…,依此类推,则x2022的值为.三.解答题7.(2021秋•汉阳区期中)对任意一个四位数n,如果千位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为9,百位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也为9,则称n为“极数”.(1)请任意写出两个“极数”,;(2)猜想任意一个“极数”是否是99的倍数,请说明理由;(3)如果一个正整数a是另一个正整数b的平方,则称正整数a是完全平方数.若四位数m为“极数”,记D(m)=m33,则满足D(m)是完全平方数的所有m的值是.8.(2022秋•胶州市期末)《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出了自然数的特征.在数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对其中一些具有某种特性的数进行研究,如学习自然数时,我们研究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现在我们来研究另一种特殊的自然数——“纯数”.定义:对于自然数n,在计算n+(n+1)+(n+2)时,各数位都不产生进位,则称这个自然数n为“纯数”.例如:32是“纯数”,因为计算32+33+34时,各数位都不产生进位;23不是“纯数”,因为计算23+24+25时,个位产生了进位.(1)判断2022是否是“纯数”?请说明理由;(2)请直接写出2023到2050之间的“纯数”;(3)不大于100的“纯数”的个数为.9.(2021•任城区二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我们把这个三角形叫做“半高三角形”.这条高称为“半高”.如图1,对于△ABC,BC边上的高AD等于BC的一半,△ABC就是“半高三角形”.此时,称△ABC是“BC边半高三角形”,AD是“BC边半高”;如图2,对于△EFG,EF边上的高GH等于EF的一半,△EFG就是半高三角形,此时,称△EFG是EF边半高三角形,GH 是“EF边半高”.(1)在Rt△ABC中,∠ACB=90°,AB=10cm,若ABC是“BC边半高三角形”,则AC=cm;(2)若一个三角形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半高三角形,且“半高”长为2cm,则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的所有可能值为.(3)如图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直线y=x+2与抛物线y=x2交于R,S两点,点P是抛物线y=x2上的一个动点,点Q是坐标系内一点,且使得△RSQ为“RS边半高三角形”.当点P介于点R与点S之间,且PQ取得最小值时,求点P的坐标.10.(2022春•梁平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两点A(a,b),B(c,d),若点T(x,y)满足x=a+c3,y=b+d3那么称点T是点A,B的融合点.例如:A=(﹣1,8),B=(4,﹣2),当点T(x,y)满足x=−1+43=1,y=8+(−2)3=2时,则点T(1,2)是点A,B的融合点.(1)已知点A(﹣1,5),B(7,7),C(2,4),请说明其中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融合点.(2)如图,点D(3,0),点E(t,2t+3)是直线l:y=2x+3上任意一点,点T(x,y)是点D,E的融合点.①试确定y与x的关系式.②若直线ET交x轴于点H,当∠TDH为直角时,求直线ET的解析式.11.(2019•浙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4,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把正方形OABC的内部及边上,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称为好点.点P为抛物线y=﹣(x ﹣m)2+m+2的顶点.(1)当m=0时,求该抛物线下方(包括边界)的好点个数.(2)当m=3时,求该抛物线上的好点坐标.(3)若点P在正方形OABC内部,该抛物线下方(包括边界)恰好存在8个好点,求m的取值范围.12.(2022•亭湖区校级三模)定义:有两个相邻内角互余的四边形称为邻余四边形,这两个角的夹边称为邻余线.(1)如图1,在△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分别是BD,AD上的点.求证:四边形ABEF是邻余四边形.(2)如图2,在5×4的方格纸中,A,B在格点上,请画出一个符合条件的邻余四边形ABEF,使AB 是邻余线,E,F在格点上.(3)如图3,在(1)的条件下,取EF中点M,连接DM并延长交AB于点Q,延长EF交AC于点N.若N为AC的中点,DE=4BE,QB=6,求邻余线AB的长.13.(2021•南丰县模拟)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是等边三角形,另一个是该对角线所对的角为60°的三角形,我们把这条对角线叫做这个四边形的理想对角线,这个四边形称为理想四边形.(1)如图1,在Rt△ABC中,∠ACB=90°,∠B=30°,CD⊥AB,E为BC中点,连接DE.求证:四边形ADEC为理想四边形;(2)如图2,△ABD是等边三角形,若BD为理想对角线,为使四边形ABCD为理想四边形,小明同学给出了他的设计图(见设计后的图),其中圆心角∠BOD=120°;请你解释他这样设计的合理性.(3)在(2)的条件下,①若△BCD为直角三角形,BC=3,求AC的长度;②如图3,若CD=x,BC=y,AC=z,请直接写出x,y,z之间的数量关系.14.(2020•朝阳区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t,0),B(t+2,0),C(n,1),若射线OC上存在点P,使得△ABP是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就称点P为线段AB关于射线OC的等腰点.(1)如图,t=0,①若n=0,则线段AB关于射线OC的等腰点的坐标是;②若n<0,且线段AB关于射线OC的等腰点的纵坐标小于1,求n的取值范围;(2)若n=√33,且射线OC上只存在一个线段AB关于射线OC的等腰点,则t的取值范围是.15.(2022•房山区模拟)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W1和图形W2,给出如下定义:在图形W1上存在两点A,B(点A,B可以重合),在图形W2上存在两点M,N(点M,N可以重合)使得AM=2BN,则称图形W1和图形W2满足限距关系.(1)如图1,点C(√3,0),D(0,﹣1),E(0,1),点P在线段CE上运动(点P可以与点C,E重合),连接OP,DP.①线段OP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线段DP的取值范围是;②在点O,点D中,点与线段DE满足限距关系;(2)在(1)的条件下,如图2,⊙O的半径为1,线段FG与x轴、y轴正半轴分别交于点F,G,且FG∥EC,若线段FG与⊙O满足限距关系,求点F横坐标的取值范围;(3)⊙O的半径为r(r>0),点H,K是⊙O上的两个点,分别以H,K为圆心,2为半径作圆得到⊙H 和⊙K,若对于任意点H,K,⊙H和⊙K都满足限距关系,直接写出r的取值范围.16.(2022•西城区校级模拟)点P (x 1,y 1),Q (x 2,y 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同的两个点,且x 1≠x 2.若存在一个正数k ,使点P ,Q 的坐标满足|y 1﹣y 2|=k |x 1﹣x 2|,则称P ,Q 为一对“限斜点”,k 叫做点P ,Q 的“限斜系数”,记作k (P ,Q ).由定义可知,k (P ,Q )=k (Q ,P ).例:若P (1,0),Q (3,12),有|0−12|=14|1﹣3|,所以点P ,Q 为一对“限斜点”,且“限斜系数”为14. 已知点A (1,0),B (2,0),C (2,﹣2),D (2,12). (1)在点A ,B ,C ,D 中,找出一对“限斜点”: ,它们的“限斜系数”为 ;(2)若存在点E ,使得点E ,A 是一对“限斜点”,点E ,B 也是一对“限斜点”,且它们的“限斜系数”均为1.求点E 的坐标;(3)⊙O 半径为3,点M 为⊙O 上一点,满足MT =1的所有点T ,都与点C 是一对“限斜点”,且都满足k (T ,C )≥1,直接写出点M 的横坐标x M 的取值范围.17.(2020•密云区一模)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任意一点P ,给出如下定义:经过点P 且平行于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的直线,叫做点P 的“特征线”.例如:点M (1,3)的特征线是y =x +2和y =﹣x +4;(1)若点D 的其中一条特征线是y =x +1,则在D 1(2,2)、D 2(﹣1,0)、D 3(﹣3,4)三个点中,可能是点D 的点有 ;(2)已知点P (﹣1,2)的平行于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的特征线与x 轴相交于点A ,直线y =kx +b (k ≠0)经过点P ,且与x 轴交于点B .若使△BP A 的面积不小于6,求k 的取值范围;(3)已知点C (2,0),T (t ,0),且⊙T 的半径为1.当⊙T 与点C 的特征线存在交点时,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18.(2022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已知函数y=x2+bx+c(x≥2)的图象过点A(2,1),B(5,4).(1)直接写出y=x2+bx+c(x≥2)的解析式;(2)如图,请补全分段函数y={−x2+2x+1(x<2)x2+bx+c(x≥2)的图象(不要求列表).并回答以下问题:①写出此分段函数的一条性质:;②若此分段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m有三个公共点,请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3)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记(2)中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12x−1围成的封闭区域(不含边界)为“W区域”,请直接写出区域内所有整点的坐标.20.(2021春•丰台区校级月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T(半径为r)外一点P引它的一条切线,切点为Q,若0<PQ≤2r,则称点P为⊙T的伴随点.(1)当⊙O的半径为1时,①在点A(﹣3,0),B(﹣1,√3),C(2,﹣1)中,⊙O的伴随点是;②点D在直线y=﹣x+3上,且点D是⊙O的伴随点,求点D的横坐标d的取值范围;(2)⊙M的圆心为M(m,0),半径为3,直线y=2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E,F.若线段EF上的所有点都是⊙M的伴随点,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19.(2020•丰台区校级开学)已知:点P为图形M上任意一点,点Q为图形N上任意一点,若点P与点Q 之间的距离PQ始终满足PQ>0,则称图形M与图形N相离.(1)已知点A(1,2)、B(0,﹣5)、C(2,﹣1)、D(3,4).①与直线y=3x﹣5相离的点是;②若直线y=3x+b与△ABC相离,求b的取值范围;(2)设直线y=x+3、直线y=﹣x+3及直线y=﹣3围成的图形为W,正方形T的对角线长为2,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坐标轴,该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坐标为(t,0),直接写出正方形T与图形W相离的t 的取值范围.。
中考数学习题精选:新定义型问题(含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1、(2018北京昌平区初一第一学期期末) 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和b ,规定a ☆b = ab 2 + a .如:1☆3=1×32+1=10. 则(-2)☆3的值为A .10B .-15 C. -16 D .-20 答案:D 二、填空题3、(2018北京西城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附加题)1.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当a ≤b 时,都有2a b a b ∆=;当a >b 时,都有2a b ab ∆=.那么, 2△6 = , 2()3-△(3)-= . 答案:24,-64.(2018北京海淀区第二学期练习)定义:圆中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弦组成的折线称为圆的一条折弦.阿基米德折弦定理:如图1,AB 和BC 组成圆的折弦,AB BC >,M 是弧ABC 的中点,MFAB ⊥于F ,则AF FB BC =+.如图2,△ABC 中,60ABC ∠=︒,8AB =,6BC =,D 是AB 上一点,1BD =,作D E A B ⊥交△ABC 的外接圆于E ,连接EA ,则EAC ∠=________°. 答案605、(2018北京交大附中初一第一学期期末)如图,在平面内,两条直线l 1,l 2相交于点O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 ,若p 、q 分别是点M 到直线l 1,l 2的距离,则称(p ,q )为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定,“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______个.图2图1E A三、解答题6、(2018北京平谷区初一第一学期期末)阅读材料:规定一种新的运算:ac=b ad bc d -.例如:1214-23=-2.34××= (1)按照这个规定,请你计算5624的值.(2)按照这个规定,当5212242=-+-x x 时求x 的值. 答案(1)5624=20-12=8 ………………………………………………………………………2 (2)由5212242=-+-x x 得5224221=++-)()(x x ...............................................................4 解得,x = 1 (5)7、(2018北京海淀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对于任意四个有理数a ,b ,c ,d ,可以组成两个有理数对(a ,b )与(c ,d ).我们规定:(a ,b )★(c ,d )=bc -ad .例如:(1,2)★(3,4)=2×3-1×4=2. 根据上述规定解决下列问题:(1)有理数对(2,-3)★(3,-2)= ;(2)若有理数对(-3,2x -1)★(1,x +1)=7,则x = ;(3)当满足等式(-3,2x -1)★(k ,x +k )=5+2k 的x 是整数时,求整数k 的值. 答案.解:(1)﹣5……………………..2分(2)1 ……………………..4分(3)∵等式(-3,2x -1)★(k ,x +k )=5+2k 的x 是整数 ∴(2x ﹣1)k ﹣(﹣3)(x ﹢k )=5﹢2k ∴(2k ﹢3)x =5 ∴523x k =+ ∵k 是整数 ∴2k +3=±1或±5∴k =1,﹣1,﹣2,﹣4……………………..7分8、(2018北京朝阳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定义运算:a ⊙b =()1a a b +-,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乘法运算,例如,2⊙5=2×(2+5)-1=13;(3)-⊙(5)-=3(35)123-⨯---=.(1)求(2)-⊙132的值;(2)对于任意有理数m ,n ,请你重新定义一种运算“⊕”,使得5⊕3=20,写出你定义的运算:m ⊕n = (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答案 解:(1)(2)-⊙1132(23)122=-⨯-+- 4=-.(2)答案不唯一,例如:m n ⊕=(1)m n +.9.(2018北京石景山区初三毕业考试)对于平面上两点A ,B ,给出如下定义:以点A 或B 为圆心, AB 长为半径的圆称为点A ,B 的“确定圆”.如图为点A ,B 的“确定圆”的示意图.... (1)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点B 的坐标为(3,3), 则点A ,B 的“确定圆”的面积为_________;(2)已知点A 的坐标为(0,0),若直线y x b =+上只存在一个点B ,使得点A ,B的“确定圆”的面积为9π,求点B 的坐标;(3)已知点A 在以(0)P m ,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上,点B在直线y = 若要使所有点A ,B 的“确定圆”的面积都不小于9π,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 解:(1)25π; ………………… 2分 (2)∵直线y x b =+上只存在一个点B ,使得点,A B 的“确定圆”的面积 为9π,∴⊙A 的半径3AB =且直线y x b =+与⊙A 相切于点B ,如图, ∴AB CD ⊥,45DCA ∠=°.①当0b >时,则点B 在第二象限. 过点B 作BE x ⊥轴于点E ,∵在Rt BEA ∆中,45BAE ∠=°,3AB =, ∴2BE AE ==.∴22B-(,. ②当0b <时,则点'B 在第四象限.同理可得'22B -(.综上所述,点B 的坐标为22-(或22-. ………………… 6分(3)5m -≤或11m ≥.10.(2018北京延庆区初三统一练习)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1(A x ,1)y 与2(B x ,2)y ,如果满足120x x +=,120y y -=,其中12x x ≠,则称点A 与点B 互为反等点. 已知:点C (3,4)(1)下列各点中, 与点C 互为反等点;D (-3,-4),E (3,4),F (-3,4)(2)已知点G (-5,4),连接线段CG ,若在线段CG 上存在两点P ,Q 互为反等点,求点P 的横坐标p x 的取值范围; (3)已知⊙O 的半径为r ,若⊙O 与(2)中线段CG 的两个交点互为反等点, 求r 的取值范围.解:(1)F ……1分 (2) -3≤p x ≤3 且p x ≠0 ……4分(3)4 < r≤5 ……7分11. (2018北京市朝阳区综合练习(一))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和线段AB ,其中A (t ,0)、B (t +2,0)两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在线段AB 上存在一点Q ,使得P ,Q 两点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P 为 线段AB 的伴随点. (1)当t =-3时,①在点P 1(1,1),P 2(0,0),P 3(-2,-1)中,线段AB 的伴随点是 ; ②在直线y =2x +b 上存在线段AB 的伴随点M 、N , 且MN =,求b 的取值范围; (2)线段AB 的中点关于点(2,0)的对称点是C ,将射线CO 以点C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30°得到射线l ,若射线l 上存在线段AB 的伴随点,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 解:(1)①线段AB 的伴随点是: 23,P P . ………………………………………………2分②如图1,当直线y =2x +b 经过点(-3,-1)时,b =5,此时b 取得最大值.…………………………………………………………4分 如图2,当直线y =2x +b 经过点(-1,1)时,b =3,此时b 取得最小值. ………………………………………………………5分 ∴ b 的取值范围是3≤b ≤5. ………………………………………6分(2)t 的取值范围是-1 2.2t ≤≤……………………………………8分12.(2018北京丰台区一模)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M 和图形1W ,2W 给出如下定义:点P 为图形1W 上一点,点Q 为图形2W 上一点,当点M 是线段PQ 的中点时,称点M 是图形1W ,2W 的“中立点”.如果点P (x 1,y 1),Q (x 2,y 2),那么“中立点”M 的坐标为⎪⎭⎫⎝⎛++2,22121y y x x . 已知,点A (-3,0),B (0,4),C (4,0). (1)连接BC ,在点D (12,0),E (0,1),F (0,12)中,可以成为点A 和线段BC 的“中立点”的是____________;(2)已知点G (3,0),⊙G 的半径为2.如果直线y = - x + 1上存在点K 可以成为点A和⊙G 的“中立点”,求点K 的坐标;(3)以点C 为圆心,半径为2作圆.点N 为直线y = 2x + 4上的一点,如果存在点N ,使得y 轴上的一点可以成为点N 与⊙C 的“中立点”,直接写出点N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解:(1)点A 和线段BC (2)点A 和⊙G 半径为1的圆上运动因为点K 在直线y =设点K 的坐标为(x 则x 2+(- x +1)2=12所以点K 图1图2(3)(说明:点N 与⊙C 的“中立点”在以线段NC 的中点P 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上运动.圆P 与y 轴相切时,符合题意.) 所以点N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6≤x N ≤-2. ………8分13.(2018北京海淀区第二学期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和C ,给出如下定义:若C 上存在一点T 不与O 重合,使点P 关于直线OT 的对称点'P 在C 上,则称P为C 的反射点.下图为C 的反射点P 的示意图.(1)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A 的半径为2,①在点(0,0)O ,(1,2)M ,(0,3)N -中,A 的反射点是____________;②点P 在直线y x =-上,若P 为A 的反射点,求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C 的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2,y 轴上存在点P 是C 的反射点,直接写出圆心C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 解(1)①A 的反射点是M ,N . ………………1分②设直线y x =-与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和3的两个圆的交点从左至右依次为D ,E ,F ,G ,过点D 作⊥DH x 轴于点H ,如图.可求得点D的横坐标为 同理可求得点E ,F ,G的横坐标分别为22.点P 是A 的反射点,则A 上存在一点T ,使点P 关于直线OT 的对称点'P 在A 上,则'OP OP =.∵1'3≤≤OP ,∴13≤≤OP . 反之,若13≤≤OP ,A 上存在点Q ,使得OP OQ =,故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原点,且与A 相交.因此点P 是A 的反射点.∴点P 的横坐标x的取值范围是≤xx . ………………4分(2)圆心C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是44≤≤x -. (7)分14、.(2018北京西城区九年级统一测试)对于平面内的⊙C 和⊙C 外一点Q ,给出如下定义:若过点Q 的直线与⊙C 存在公共点,记为点A ,B ,设AQ BQk CQ+=,则称点A (或点B )是⊙C 的“k 相关依附点”,特别地,当点A 和点B 重合时,规定AQ BQ =,2AQ k CQ =(或2BQCQ).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1,0)Q -,(1,0)C ,⊙C 的半径为r . (1)如图1,当r =①若1(0,1)A 是⊙C 的“k 相关依附点”,则k 的值为__________.②2(1A +是否为⊙C 的“2相关依附点”.答:__________(填“是”或“否”). (2)若⊙C 上存在“k 相关依附点”点M , ①当1r =,直线QM 与⊙C 相切时,求k 的值.②当k =r 的取值范围.(3)若存在r的值使得直线y b =+与⊙C 有公共点,且公共点时⊙C 的点”,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x解:(1.………………………………………………………………………… 1分②是.……………………………………………………………………………2分 (2)①如图9,当r =1时,不妨设直线QM 与⊙C 相切的切点M 在x 轴上方(切点M 在x 轴下方时同理),连接CM ,则QM ⊥CM . ∵ (1,0)Q -,(1,0)C ,r =1, ∴ 2CQ =,1CM =. ∴MQ =此时2MQk CQ== 3分②如图10,若直线QM 与⊙C 不相切,设直线QM 与⊙C 的另一个交点为N (不妨设QN <QM ,点N ,M 在x 轴下方时同理). 作CD ⊥QM 于点D ,则MD=ND .∴ ()222MQ NQ MN NQ NQ ND NQ DQ +=++=+=. ∵ 2CQ =, ∴ 2MQ NQ DQk DQ CQ CQ+===.∴ 当k 时,DQ =此时1CD =. 假设⊙C 经过点Q ,此时r = 2. ∵ 点Q 在⊙C 外,∴ r 的取值范围是1≤r <2. …………………………………………… 5分(3)b < 7分 15. (2018北京怀柔区一模)P 是⊙C 外一点,若射线..PC 交⊙C 于点A ,B 两点,则给出如下定义:若0<PA ⋅PB ≤3,则点P 为⊙C 的“特征点”. (1)当⊙O 的半径为1时.①在点P 1(2,0)、P 2(0,2)、P 3(4,0)中,⊙O 的“特征点”是 ;②点P 在直线y=x+b 上,若点P 为⊙O 的“特征点”.求b 的取值范围;(2)⊙C 的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1,直线y=x+1与x轴,y 轴分别交于点M ,N ,若线段MN 上的所有点都不是...⊙C 的“特征点”,直接写出点C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解:(1)①P 1(2,0)、P 2(0,2)…………………………………………………………………2分 ②如图, 在y=x+b 上,若存在⊙O 的“特征点”点P ,点O 到直线y=x+b 的距离m ≤2. 直线y=x+b 1交y 轴于点E ,过O 作OH ⊥直线y=x+b 1于点H. 因为OH=2,在Rt △DOE 中,可知OE=22.可得b 1=22.同理可得b 2=-22.∴b 的取值范围是:22-≤b ≤22. …………………………………………………6分(2)x>3或 3-<x . …………………………………………………………………………8分16. (2018北京平谷区中考统一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的坐标为()11,x y ,点N 的坐标为()22,x y ,且12x x ≠,12y y ≠,以MN 为边构造菱形,若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则称该菱形为边的“坐标菱形”. (1)已知点A (2,0),B (,则以AB 为边的“坐标菱形”的最小内角为_______; (2)若点C (1,2),点D 在直线y =5上,以CD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直线CD 表达式;(3)⊙O点P 的坐标为(3,m ) .若在⊙O 上存在一点Q ,使得以QP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m 的取值范围.解:(1)60; ······························································································ 1 (2)∵以CD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 ∴直线CD 与直线y =5的夹角是45°. 过点C 作CE ⊥DE 于E .∴D (4,5)或()2,5-. (3)∴直线CD 的表达式为1y x =+或3y x =-+. (5)(3)15m ≤≤或51m -≤≤-. (7)17.(2018北京顺义区初三练习)如图1,对于平面内的点P 和两条曲线1L 、2L 给出如下定义:若从点P 任意引出一条射线分别与1L 、2L 交于1Q 、2Q ,总有12PQ PQ 是定值,我们称曲线1L 与2L “曲似”,定值12PQ PQ 为“曲似比”,点P 为“曲心”.例如:如图2,以点O'为圆心,半径分别为1r 、2r (都是常数)的两个同心圆1C 、2C ,从点O'任意引出一条射线分别与两圆交于点M 、N ,因为总有12''r O M O N r =是定值,所以同心圆1C 与2C 曲似,曲似比为12r r ,“曲心”为O'.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kx =与抛物线2y x =、212y x =分别交于点A 、B ,如图3所示,试判断两抛物线是否曲似,并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圆,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C ,是否存在k 值,使⊙O 与直线BC 相切?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在(1)、(2)的条件下,若将“212y x =”改为“21y x m=”,其他条件不变,当存在⊙O 与直线BC 相切时,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及k 与m 之间的关系式.解:(1)是.过点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C .图2图12L 1(3)m 的取值范围是m >1,k 与m 之间的关系式为k 2=m 2-1 . ……… 8分18、(2018年北京昌平区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给出如下定义:记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1d ,到y 轴的距离为2d ,若12d d ≥,则称1d 为点P 的最大距离;若12d d <,则称2d 为点P 的最大距离.例如:点P (3-,4)到到x 轴的距离为4,到y 轴的距离为3,因为3 < 4,所以点P 的最大距离为4.(1)①点A (2,5-)的最大距离为 ;②若点B (a ,2)的最大距离为5,则a 的值为 ;(2)若点C 在直线2y x =--上,且点C 的最大距离为5,求点C 的坐标;(3)若⊙O 上存.在.点M ,使点M 的最大距离为5,直接写出⊙O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解:(1)①5 (1)分②5±………………………3分(2)∵点C 的最大距离为5,∴当5x <时,5y =±,或者当5y <时,5x =±. ………………4分分别把5x =±,5y =±代入得:当5x =时,7y =-,当5x =-时,3y =,当5y =时,7x =-,当5y =-时,3x =,∴点C (5-,3)或(3,5-).……………………… 5分(3)5r ≤≤…………………………………7分xy –1–2–3–4–512345–112345O19、(2018北京朝阳区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0, 6),点B 在x轴的正半轴上. 若点P ,Q 在线段AB 上,且PQ 为某个一边与x 轴平行的矩形的对角线,则称这个矩形为点P ,Q 的“X 矩形”. 下图为点P ,Q 的“X 矩形”的示意图. (1)若点B (4,0),点C 的横坐标为2,则点B ,C 的“X 矩形”的面积为 . (2)点M ,N 的“X 矩形”是正方形,① 当此正方形面积为4,且点M 到y 轴的距离为3时,写出点B 的坐标,点N 的坐标及经过点N 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② 当此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为3,且半径为r 的⊙O 与它没有交点,直接写出r 的取值范围 .答案:(1分 (2)① B 2分 N 4分 y 5分 ② 23230-<<r 或229>r . …………………………………………………8分20、(2018北京东城第一学期期末)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M 和图形G ,若在图形G 上存在一点N ,使M ,N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1,则称M 为图形G 的和睦点. (1)当⊙O 的半径为3时, 在点P 1(1,0),P 21),P 3(72,0),P 4(5,0)中,⊙O 的和睦点是________;(2)若点P (4,3)为⊙O 的和睦点,求⊙O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3)点A 在直线y =﹣1上,将点A 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以AB 为边构造正方形ABCD ,且C ,D 两点都在AB 右侧.已知点E ,若线段OE 上的所有点都是正方形ABCD 的和睦点,直接写出点A 的横坐标A x 的取值范围.答案: 解: (1)P 2,P 3; ………………2分 (2)由勾股定理可知,OP =5,以点O 为圆心,分别作半径为4和6的圆,分别交射线OP 于点Q ,R ,可知PQ =PR =1,此时P 是⊙O 的和睦点;若⊙O 半径r 满足0<r <4时,点OP -r >1,此时,P 不是⊙O 的和睦点; 若⊙O 半径r 满r >6时,r -OP >1,此时,P 也不是⊙O 的和睦点;若⊙O 半径r 满足4<r <6时,设⊙O 与射线OP 交于点T 即PT <1时,可在⊙O 上找一点S ,使PS =1,此时P 是⊙O 的和睦点; 综上所述,46r ≤≤. ………………4分(3)53A x --≤, 11A x ≤≤. ………………8分21、(2018北京丰台区第一学期期末)28.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和⊙C ,给出如下定义:如果⊙C 的半径为r ,⊙C 外一点P 到⊙C 的切线长小于或等于2r ,那么点P 叫做⊙C 的“离心点”.(1)当⊙O 的半径为1时,①在点P 1(12),P 2(0,-2),P 30)中,⊙O 的“离心点”是 ;②点P (m ,n )在直线3y x =-+上,且点P 是⊙O 的“离心点”,求点P 横坐标m 的取值范围;(2)⊙C 的圆心C 在y 轴上,半径为2,直线121+-=x y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 如果线段AB 上的所有点都是⊙C 的“离心点”,请直接写出圆心C 纵坐标的取值范围.解:(1)①2P ,3P ; ……2分②设P (m ,-m +3),则()5322=+-+m m . …3分解得11=m ,22=m . ……4分 故1≤m ≤2. ……6分(2)圆心C 纵坐标C y 的取值范围为:521-≤C y <51-或3<C y ≤4. ……8分 22、(2018年北京海淀区第一学期期末)对于⊙C 与⊙C 上的一点A ,若平面内的点P 满足:射线..AP 与⊙C 交于点Q (点Q 可以与点P 重合),且12PAQA≤≤,则点P 称为点A 关于⊙C 的“生长点”.已知点O 为坐标原点,⊙O 的半径为1,点A (-1,0).(1)若点P 是点A 关于⊙O 的“生长点”,且点P 在x 轴上,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________;(2)若点B 是点A 关于⊙O 的“生长点”,且满足1tan 2BAO ∠=,求点B 的纵坐标t 的取值范围;(3)直线y b =+与x 轴交于点M ,与y 轴交于点N ,若线段MN 上存在点A 关于⊙O 的“生长点”,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1)(2,0)(答案不唯一). ………………1分(2)如图,在x 轴上方作射线AM ,与⊙O 交于M ,且使得1tan 2OAM ∠=,并在AM 上取点N ,使AM =MN ,并由对称性,将MN 关于x 轴对称,得M N '',则由题意,线段MN 和M N ''上的点是满足条件的点B .作MH ⊥x 轴于H ,连接MC ,∴ ∠MHA =90°,即∠OAM +∠AMH =90°. ∵ AC 是⊙O 的直径,∴ ∠AMC =90°,即∠AMH +∠HMC =90°. ∴ ∠OAM =∠HMC .∴ 1tan tan 2HMC OAM ∠=∠=. ∴12MH HC HA MH ==. 设MH y =,则2AH y =,12CH y =, ∴ 522AC AH CH y =+==,解得45y =,即点M 的纵坐标为45. 又由2AN AM =,A 为(-1,0),可得点N 的纵坐标为85, 故在线段MN 上,点B 的纵坐标t 满足:4855t ≤≤. ……………3分由对称性,在线段M N ''上,点B 的纵坐标t 满足:8455t -≤≤-.……………4分∴ 点B 的纵坐标t 的取值范围是8455t -≤≤-或4855t ≤≤.(3)41b -≤≤-或14b ≤≤- ………………7分23、(2018北京怀柔区第一学期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的横坐标为x ,纵坐标为2x ,满足这样条件的点称为“关系点”.(1)在点A (1,2)、B (2,1)、M (21,1)、N (1,21)中,是“关系点”的 ; (2)⊙O 的半径为1,若在⊙O 上存在“关系点”P ,求点P 坐标;(3)点C 的坐标为(3,0),若在⊙C 上有且只有一个......“关系点”P ,且“关系点”P 的横坐标满足-2≤x≤2.请直接写出⊙C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 解:(1)A、M . ……………………………………………………………………………………2分(2)过点P 作PG ⊥x 轴于点G …………………………………………………………………3分 设P (x ,2x )∵OG 2+PG 2=OP 2 ………………………………………………………………………………4分 ∴x 2+4x 2=1 ∴5x 2=1∴x 2=51∴x =55±∴P (55,552)或P (55-,552-)……………………………………………………5分(3)r =556或 4117≤<r …………………………………………………………7分24、(2018以点P 为端点,2PN ,我们规定:12N PN ∠为点P “摇摆角”,射线PN 摇摆扫过的区域叫作点P 的“摇摆区域”(含.在平面直角(2,3)P .(1)当点P (1,2)A 、(2,1)B 、(20)C +属于点P 的摇摆区域内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即可);(2)如果过点(1,0)D ,点(5,0)E 的线段完全在点P 的摇摆区域内,那么点P 的摇摆角至少为_________°;(3)⊙W 的圆心坐标为(,0)a ,半径为1,如果⊙W 上的所有点都在点P 的摇摆角为60︒ 时的摇摆区域内,求a 的取值范围.解:(1)点B ,点C ; (2)90 (3)当⊙W 运动到摇摆角的内部,与PF ∵点(2,3)P 的摇摆角为60° ∴30KPF ∠=︒,3PF =在Rt △PFK 中, tan tan 30KFKPF PF∠=∠︒=在 可求得KF =∵30KPF ∠=︒,∴60PKF ∠=︒在Rt △PFK 中, sin sin 60QW QKF KW∠=∠︒=,可求得KW =∴22OW OF KF KW =-+=当⊙W 运动到摇摆角的内部,与PF 右边的射线相切时如图28-2同理可求得OW∴2a ≤25、(2018G,给出如下的定义:若在图形G 上存在一点Q ,使得Q P 、之间的距离等于1,则称P 为图形G 的关联点. (1)当O 的半径为1时,①点11(,0)2P ,2P ,3(0,3)P中,O 的关联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直线经过(0,1)点,且与y 轴垂直,点P 在直线上.若P 是O 的关联点,求点P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2)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中心为原点,正方形各边都与坐标轴垂直.若正方形各边上的点都是某个圆的关联点,求圆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x备用图 备用图答案:(1)12P P 、 ………2分(2)如图,以O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与直线y=1交于12,P P 两点.线段12P P 上的动点P (含端点)都是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的关联点.故此x ≤≤…………………………………………………………6分(3)由已知,若P 为图形G 的关联点,图形G 必与以P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有交点.正方形ABCD 边界上的点都是某圆的关联点∴ 该圆与以正方形边界上的各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都有交点故此,符合题意的半径最大的圆是以O 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符合题意的半径最小的圆是以O 为圆心,1 为半径的圆.综上所述,13r ≤≤ .………………………..8分26、(2018北京平谷区第一学期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某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不相等)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换后得到的点叫这个点的“互换点”,如(-3,5)与(5,-3)是一对“互换点”.(1)以O为圆心,半径为5的圆上有无数对“互换点”,请写出一对符合条件的“互换点”;(2)点M,N是一对“互换点”,点M的坐标为(m,n),且(m>n),⊙P经过点M,N.①点M的坐标为(4,0),求圆心P所在直线的表达式;②⊙P的半径为5,求m-n的取值范围.解:(1)答案不唯一,如:(4,3),(3,4); (2)(2)①连结MN,∵OM=ON=4,∴Rt△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过O作OA⊥MN于点A,∴点M ,N 关于直线OA 对称. .......................................................... 3 由圆的对称性可知,圆心P 在直线OA 上. ................................. 4 ∴圆心P 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为y=x . ................................................. 5 ②当MN 为⊙P 直径时,由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可知m -n=; ..... 6 当点M ,N 重合时,即点M ,N 横纵坐标相等,所以m -n =0;.................. 7 ∴m -n 的取值范围是0<m -n≤ (8)27、(2018北京石景山区第一学期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的坐标为),(11y x ,点Q 的坐标为),(22y x ,且21x x ≠,21y y ≠,若PQ 为某个等腰三角形的腰,且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x 轴平行,则称该等腰三角形为点P ,Q 的“相关等腰三角形”.下图为点P ,Q 的“相关等腰三角形”的示意图....(1)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点B 的坐标为)0,3(-,则点A ,B 的“相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__°;(2)若点C 的坐标为)3,0(,点D 在直线34=y 上,且C ,D 的“相关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求直线CD 的表达式;(3)⊙O 的半径为2,点N 在双曲线xy 3-=上.若在⊙O 上存在一点M ,使得点M 、N 的“相关等腰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直接写出点N 的横坐标N x 的取值范围.解:(1)120º; ……………………………………………………………2分(2)∵C ,D 的“相关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底角为60°,底边与x 轴平行,∴直线CD 与x 轴成60°角,与y 轴成30°角,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得D 的坐标为)343(,或)343(,-,进一步得直线CD 的表达式为33+=x y 或33+-=x y . …………………………………………5分(3)31N x -≤≤-或13N x ≤≤. ……………………8分 28、(2018北京通州区第一学期期末)点P 的“d 值”定义如下:若点Q 为圆上任意一点,线段PQ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点P 的“d 值”,记为P d .特别的,当点P ,Q 重合时,线段PQ 的长度为0. 当⊙O 的半径为2时:(1)若点⎪⎭⎫⎝⎛-0,21C ,()4,3D ,则=C d _________,=D d _________; (2)若在直线22+=x y 上存在点P ,使得2=P d ,求出点P 的横坐标;(3)直线()033>+-=b b x y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若线段AB 上存在点P ,使得32<≤P d ,请你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答案:29、(2018北京西城区第一学期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2)A ,(2,2)B -.对于给定的线段AB 及点P ,Q ,给出如下定义:若点Q 关于AB 所在直线的对称点Q '落在△ABP 的内部(不含边界),则称点Q 是点P 关于线段AB 的内称点. (1)已知点(4,1)P -.①在1(1,1)Q -,2(1,1)Q 两点中,是点P 关于线段AB 的内称点的是____________; ②若点M 在直线1y x =-上,且点M 是点P 关于线段AB 的内称点,求点M 的横坐标M x 的取值范围;(2)已知点(3,3)C ,⊙C 的半径为r ,点(4,0)D ,若点E 是点D 关于线段AB 的内称点,且满足直线DE 与⊙C 相切,求半径r 的取值范围.答案:30、(2018北京昌平区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任意三点A 、B 、C 我们给出如下定义:“横长”a :三点中横坐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纵长”b :三点中纵坐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若三点的横长与纵长相等,我们称这三点为正方点.例如:点A (2-,0) ,点 B (1,1) ,点 C (1-, 2-),则A 、xyB 、C 三点的 “横长”a =|1(2)--|=3,A 、B 、C 三点的“纵长”b =|1(2)--|=3. 因为a =b ,所以A 、B 、C 三点为正方点.(1)在点R (3,5) ,S (3,2-) ,T (4-,3-)中,与点A 、B 为正方点的是 ;(2)点P (0,t )为y 轴上一动点,若A ,B ,P 三点为正方点,t 的值为 ;(3)已知点D (1,0).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E 满足以下条件:点A ,D ,E 三点为正方点,在图中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E 组成的图形;②若直线l :12y x m =+上存在点N ,使得A ,D ,N 三点为正方点,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备用图) 解:(1)点R……………………… 1分(2)−2或3……………………… 3分(3)①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像……………………… 5分②52m ≥或2m ≤-……………………… 7分 31、(2018北京朝阳区二模)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和直线m ,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一点P ,使得点P 到直线m 的距离等于,则称P 为直线m 的平行点. (1)当直线m 的表达式为y =x 时,y xy①在点P 1(1,1),P 2(0,2),P 3(22-,22)中,直线m 的平行点是 ; ②⊙O 的半径为10,点Q 在⊙O 上,若点Q 为直线m 的平行点,求点Q 的坐标.(2)点A 的坐标为(n ,0),⊙A 半径等于1,若⊙A 上存在直线x y 3=的平行点,直接写出n 的取值范围.答案:(1)①P 2,P 3 (2)分② 解:由题意可知,直线m 的所有平行点组成平行于直线m ,且到直线m 的距离为1的直线.设该直线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如图1,当点B 在原点上方时,作OH ⊥AB 于点H ,可知OH=1. 由直线m 的表达式为y =x ,可知∠OAB=∠OBA =45°. 所以OB=2.直线AB 与⊙O 的交点即为满足条件的点Q . 连接OQ 1,作Q 1N ⊥y 轴于点N ,可知OQ 1=10. 在Rt △OHQ 1中,可求HQ 1=3. 所以BQ 1=2.在Rt △BHQ 1中,可求NQ 1=NB=2.所以ON=22.所以点Q 1的坐标为(2,22).同理可求点Q 2的坐标为(22-,2-).……………………………4分如图2,当点B 在原点下方时,可求点Q 3的坐标为(22,2)点Q 4的坐标为 (2-,22-). ………………………………………………………6分 综上所述,点Q 的坐标为(2,22),(22-,2-),(22,2),(2-,22-).(2)334-≤n ≤334. ……………………………………………………………8分 32、(2018北京东城区二模)研究发现,抛物线214y x =上的点到点F (0,1)的距离与到直线l :1y =-的距离相等.如图1所示,若点P 是抛物线214y x =上任意一点,PH ⊥l 于点H ,则PH PF =.基于上述发现,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 中的点M ,记点M 到点P 的距离与点P 到点F 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d ,称d 为点M 关于抛物线214y x =的关联距离;当24d ≤≤时,称点M 为抛物线214y x =的关联点.(1)在点1(20)M ,,2(12)M ,,3(45)M ,,4(04)M -,中,抛物线214y x =的关联点是______ ;(2)如图2,在矩形ABCD 中,点(1)A t ,,点(13)A t +,C ( t . ①若t =4,点M 在矩形ABCD 上,求点M 关于抛物线214y x =的关联距离d 的取值范围;②若矩形ABCD 上的所有点都是抛物线214y x =的关联点,则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 12M M ,; -----------------------------------------------------------------2分(2)①当4t =时,()41A ,,()51B ,,()53C ,,()43D ,, 此时矩形ABCD 上的所有点都在抛物线214y x =的下方, ∴.d MF =∴.AF d CF ≤≤∵=4AF CF ,∴d 4≤ ---------------------------------------------------------------------------------- 5分② 1.t -≤ ------------------------------------------------------------------------8分 33、(2018北京房山区二模)已知点P ,Q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不重合的两点,以点P 为圆心且经过点Q 作⊙P ,则称点Q 为⊙P 的“关联点”,⊙P 为点Q 的“关联圆”. (1)已知⊙O 的半径为1,在点E (1,1),F (-12,32 ),M (0,-1)中,⊙O 的“关联点”为 ;(2)若点P (2,0),点Q (3,n ),⊙Q 为点P 的“关联圆”,且⊙Q 的半径为 5 ,求n的值;(3)已知点D (0,2),点H (m ,2),⊙D 是点H 的“关联圆”,直线443y x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 若线段AB 上存在⊙D 的“关联点”,求m 的取值范围. 解:(1)① F ,M.………………………………………………………………………2′(注:每正确1个得1分)(2)如图1,过点Q 作QH ⊥x 轴于H . ∵PH =1,QH =n ,PQ = 5 ∴由勾股定理得,PH 2+QH 2=PQ 2即2221n +=解得,2n =或-2. ………………………………………………………4′(3)由443y x =-+,知A (3,0),B (0,4) ∴可得AB =5I. 如图2(1),当⊙D 与线段AB 相切于点T 时,连接则DT ⊥AB ,∠DTB =90° ∵OA DTsin OBA AB BD∠==∴可得DT =DH 1=65∴165m =…………………………………………………5′ II. 如图2(2), 当⊙D 过点A 时,连接AD .由勾股定理得DA =OD 2+OA 2=DH 2=13 ……………………6′ 综合I ,II 可得:65m ≤-或65m ≤………………………………8′ 34、(2018北京丰台区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将任意两点()11,y x P 与()22y x Q,之间的“直距”定义为:2121y y x x D PQ-+-=.例如:点M (1,2-),点N (3,5-),则132(5)5MN D =-+---=.已知点A (1,0)、点B (-1,4). (1)则_______=AOD ,_______=BO D ;(2)如果直线AB 上存在点C ,使得CO D 为2,请你求出点C 的坐标;图21()(3)如果⊙B 的半径为3,点E 为⊙B 上一点,请你直接写出EO D 的取值范围.答案. (1)1AO D =,5BO D =;(2)如图:解法1:由点A 和点B 设点C 的坐标为(x ,-2x +22)3-. 解法2:由点A 和点B 点C 与点O 之间的“直距D 上、对角线长度为4点C 的坐标为(0,2)或42(,)33-. ………………5分(3)EO D 的取值范围为45EO D -≤≤+7分35、(2018北京海淀区二模)对某一个函数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实数k ,对于函数图象上横坐标之差为1的任意两点1(,)a b ,2(1,)a b +,21b b k -≥都成立,则称这个函数是限减函数,在所有满足条件的k 中,其最大值称为这个函数的限减系数.例如,函数2y x =-+,当x 取值a 和1a +时,函数值分别为12b a =-+,21b a =-+,故211b b k -=-≥,因此函数2y x =-+是限减函数,它的限减系数为1-. (1)写出函数21y x =-的限减系数;(2)0m >,已知1y x=(1,0x m x -≤≤≠)是限减函数,且限减系数4k =,求m 的取值范围.(3)已知函数2y x =-的图象上一点P ,过点P 作直线l 垂直于y 轴,将函数2y x =-的图象在点P 右侧的部分关于直线l 翻折,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函数的图象,如果这个新函数是限减函数,且限减系数1k ≥-,直接写出P 点横坐标n 的取值范围.答案28.解:(1)函数21y x =-的限减系数是2;(2)若1m >,则10m ->,(1m -,11m -)和(m ,1m )是函数图象上两点,11101(1)m m m m -=-<--,与函数的限减系数4k =不符,∴1m ≤. 若102m <<,(1t -,11t -)和(t ,1t)是函数图象上横坐标之差为1的任意两点,则0t m <≤,1111(1)t t t t -=---,∵(1)0t t -->,且2211111(1)()()24244t t t m --=--+≤--+<,∴1141t t ->-,与函数的限减系数4k =不符. ∴12m ≥. 若112m ≤≤,(1t -,11t -)和(t ,1t)是函数图象上横坐标之差为1的任意两点,则0t m <≤,1111(1)t t t t -=---,∵(1)0t t -->,且2111(1)()244t t t --=--+≤,∴11141(1)t t t t -=≥---,当12t =时,等号成立,故函数的限减系数4k =. ∴m 的取值范围是112m ≤≤. (3)11-n ≤≤.36.(2018北京市东城区初二期末)定义:任意两个数,a b ,按规则c ab a b =++扩充得到一个新数c ,称所得的新数c 为“如意数”.(1)若1,a b =直接写出,a b 的“如意数”c ;(2) 如果4,a m b m =-=-,求,a b 的“如意数”c ,并证明“如意数” 0c ≤(3)已知2=1(0)a x x -≠,且,a b 的“如意数”3231,c x x =+-,则b =(用含x 的式子表示) .解:(1) 1.2c =分2224,(4)()(4)()44444(m 2)05a m b mc m m m m m m c m m c (2)分分=-=-∴=-⨯-+-+-=-+-=-+-=--∴≤⋅⋅⋅⋅⋅⋅26b x =+(3)分37.(2018北京市平谷区初二期末)对于实数a ,我们规定:用符号[]a 表示不大于a 的最大整数,称[]a 为a 的根整数,例如:[]39=,[]310=.(1)仿照以上方法计算:[]=4_______;[]=26________.(2)若[]1=x ,写出满足题意的x 的整数值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对a 连续求根整数,直到结果为1为止.例如:对10连续求根整数2次[][]13310=→=,这时候结果为1.(3)对100连续求根整数,______次之后结果为1.(4)只需进行3次连续求根整数运算后结果为1的所有正整数中,最大的是________. 解:(1)2, 5 (2)1,2,3 (3) 3 (4)25538.(2018北京市顺义区八年级期末)如果一个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可以因式分解,且这个分式不可约分,那么我们称这个分式为“和谐分式”.(1)下列分式: ①211x x -+;②222a b a b --;③22x y x y +-;④222()a b a b -+. 其中是“和谐分式”是 (填写序号即可);(2)若a 为正整数,且214x x ax -++为“和谐分式”,请写出a 的值; (3) 在化简22344a a bab b b -÷-时, 小东和小强分别进行了如下三步变形:小东:22344=a a ab b b b -⨯-原式223244a a ab b b =--()()222323244a b a ab b ab b b--=- 小强:22344=a a ab b b b -⨯-原式 ()22244a a b a b b =--()()2244a a a b a b b--=- 显然,小强利用了其中的和谐分式, 第三步所得结果比小东的结果简单, 原因是: ,请你接着小强的方法完成化简. 解:(1)②………………1分 (2) 4,5………………3分(3)小强通分时,利用和谐分式找到了最简公分母. ………………4分原式()222444a a aba b b -+=- ()24aba b b =-()4a a b b =-24a a b b =- ………………5分 39.(2018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期末附加题)我们把正n 边形(3n ≥)的各边三等分,分别以居中的那条线段为一边向外作正n 边形,并去掉居中的那条线段,得到一个新的图形叫做正n 边形的“扩展图形”,并将它的边数记为n a .如图1,将正三角形进行上述操作后得到其“扩展图形”,且3a =12.图3、图4分别是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扩展图形”.。
数学一题一课系列 新定义类题
初中一“题”一课系列 新定义类试题(初中通用) 姓名_________近年各地中考出现了丰富的以考查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为目的的创新命题,归纳起来有以下类型:1.定义一种新运算;2.定义一类新数;3.给定一定规则或要求,然后按上述规则要求解题;4.注重跨学科命题.解创新命题时,需要在新的问题情境下,尽快适应新情况,充分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去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现定义两种运算: ,对于任意两个整数a ,b , =a+b 一1,=ab-1,那么 .2.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c ,d ,我们规定bc ad d c b a -=,如果81122<--x ,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3.餐厅里有两种餐桌,方桌可坐4人,圆桌可坐9人,若就餐人数刚好坐满若干张方桌和圆桌,餐厅经理就称此数为“发财数”,在l ~100这100个数中,“发财数”有 个.4.读一读:式子“1+2+3+4+5+……+100”表示从1开始的10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由于上述式子比较长,书写也不方便,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将“1+2+3+4+5+……+100”表示为∑=1001n n ,这里“∑”是求和符号.例如:“1+3+5+7+9+……+99”(即从1开始的100以内的连续奇数的和)可表示为∑=-50112n n ;又如“13+23+33+43+53+63+73+83+93+103”可表示为∑=1013n n .同学们,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请解答下列问题:①2+4+6+8+10+……+100(即从2开始的100以内的连续偶数的和)用求和符号可表示为 ;②计算:∑=-512)1(n n= (填写最后的计算结果)。
5.现规定一种运算: a ※b=ab+a -b ,其中a 、b 为有理数,则a ※b +(b -a) ※b 等于( ).A .a 2—6B .b 2一bC .b 2D .b 2一a6.“△”表示一种运算符号,其意义是:a △b=2a-b ,如果x △(1△3)=2,那么x 等于( ).A .1B .21C .23 D .2 7.设[a]表示不超过a 的最大整数,如[4.3]=4,[-4.3]=-5,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a]=aB .[a]=1-aC .[a]=-aD .[a]> a 一18.设记号“※”表示a ※b=2b a +,试写出两边均含有运算符号“※”和“+”且对任意3个数a ,b ,c 都成立的等式(不少于两个).9.设[x] 表示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解下列方程: (1) x +2[x]+4[x]+8[x]+16[x]+58=0;(2)[2x+1]=x -3110.△表示一种运算,它的含义是x △y=))(1(11A y x xy +++,已知2△1=32)1)(12(1121=+++⨯A ,那么2001△2002= .11.若规定a △b=22b a +,那么方程3△x =4的解x= . 12.对一切正整数n ,有f (n+1)=f (n)+n ,且f (1)=1,则f (n)= .13.定义一种新运算:观察下列各式:1⊙3=1×4+3=7 ; 3⊙(-1)= 3×4-1=11;5⊙4=5×4+4=24 ; 4⊙(-3)= 4×4-3=13(1)请你想一想:a ⊙b =___________;(2)若a ≠b ,那么a ⊙b ______b ⊙a (填入 “=”或 “≠ ”) ;(3)若a ⊙(-2b ) = 4,请计算 (a -b )⊙(2a + b )的值.14.一般情况下a 2+b 3 = a +b 2+3不成立,但有些数可以使得它成立,例如:a =b =0.我们称使 得a 2+b 3 = a +b 2+3成立的一对数a ,b 为“相伴数对”,记为(a ,b ). (1)若(1,b )是“相伴数对”,求b 的值;(2)写出一个“相伴数对”(a ,b ),其中a ,b 为整数且a ≠0;(3)若(m ,n )是“相伴数对”,求代数式m -223n -[4m -2(3n -1)]的值.15.已知甲组数据:1,2,3,4,5,6,7,8,9,10,11,12; 乙组数据:a 1,a 2,a 3,…,a n (a 1,a 2,a 3,…,a n 分别是甲组数据中某个数的相反数,且它们各不相同).若a 1+a 2+a 3+…+a n =-39,则称乙组数据是关于甲组数据的一个“零和数”.(1) 判断-1,-4,-5,-7,-10,-12这组数据是否是关于甲组数据的一个“零和数”,并说明理由;(2)若丙组数据: b 1,b 2,b 3,…,b m 是关于甲组数据的一个“零和数”,则m 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分别是多少,并说明理由.16.a*b=3×a+2×b ,如果8*(x*2)=50,x 的值是多少?17.我们常用的数为十进制的数,而计算机程序处理中使用的是只有数字0和1的二进制数,这两者可以互相换算,如将二进制数1101换算成十进制数应为:1× 2的0次方+0×2的一次方+1×2的二次方+1×2的三次方=13。
初二数学—‘新定义’题型专题训练
初二数学专题训练(2)--新定义题型班级: 姓名: 座号: 1.历史上的数学巨人欧拉最先把关于x的多项式用记号f(x)来表示.例如f(x)=x2+3x﹣5,把x=某数时多项式的值用f(某数)来表示.例如x=﹣1时多项式x2+3x﹣5的值记为f(﹣1)=(﹣1)2+3×(﹣1)﹣5=﹣7.(1)已知g(x)=﹣2x2﹣3x+1,分别求出g(﹣1)和g(﹣2)值.(2)已知h(x)=ax3+2x2﹣x﹣14,h()=a,求a的值.2.有些含绝对值的方程,可以通过讨论去掉绝对值,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例如:解方程 x+2|x|=3解:当x≥0时,方程可化为:x+2x=3解得x=1,符合题意.当x<0时,方程可化为:x﹣2x=3解得x=﹣3,符合题意.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或x=﹣3.仿照上面解法,解方程:x+3|x﹣1|=7.3.对于有理数a,b,定义min(a,b)的含义为:当a≥b时,min(a,b)=b;当a<b时,min(a,b)=a.例如:min(1,-2)=-2,min(-3,-3)=-3.(1)min(2,5)=________;(2)若min(-2k+5,-1)=-1,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3)若min(x+2,2x+3)=x+2,求x的取值范围.4.阅读材料:对于任何实数,我们规定符号的意义是=ad﹣bc例如:=1×4﹣2×3=﹣2,=(﹣1)×6﹣3×5=﹣21.按照这个规定,解答下列问题:(1)计算的值;(2)计算:当5x2+y=7时,的值;(3)若=0.5,求x的值.5.如图所示,将连续的奇数1,3,5,7…排列成如下的数表,用十字形框框出5个数.探究规律一:设十字框中间的奇数为x,则框中五个奇数的和用含x的整式表示为 ,这说明被十字框框中的五个奇数的和一定是正整数p(p>1)的倍数,这个正整数p是 .探究规律二:落在十字框中间且位于第二列的一组奇数是15,27,39…,则这一组数可以用整式表示为12m+3 (m为正整数),同样,落在十字框中间且位于第三列的一组奇数可以表示为 ;(用含m的式子表示)运用规律:(1)被十字框框中的五个奇数的和可能是625吗?若能,请求出这五个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请问(1)中的十字框中间的奇数落在第几行第几列?6.【背景知识】数轴上A点、B点表示的数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线段AB的中点M表示的数为.【问题情境】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分别表示的数为﹣40和20,点A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运动开始前,A、B两点的距离为 ;线段AB的中点M所表示的数为 .(2)它们按上述方式运动,A、B两点经过多少秒会相遇,相遇点所表示的数是什么?(3)当t为多少时,线段AB的中点M表示的数为﹣5?并直接写出在这一运动过程中点M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7.某县“贡江新区”位于贡江南岸,由长征出发地体验区、文教体育综合区、贡江新城三大板块组成,与贡江北岸老城区相呼应,构建成“一江两岸”的城市新格局.为建设市民河堤漫步休闲通道,贡江新区现有一段长为180米的河堤整治任务由A、B两个工程队先后接力完成,A工程队每天整治12米,B工程队每天整治8米,共用时20天.(1)根据题意,甲、乙两个同学分别列出了尚不完整的方程如下:甲:12x+8(20﹣x)=180;乙:+=20.根据甲、乙两名同学所列的方程,请你分别指出代数式表示的意义.甲:x表示 ,20﹣x表示 ;乙:x表示 ,180﹣x表示 .(2)请你从甲、乙两位同学的解答思路中,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思路,求A、B 两工程队分别整治河堤的长度.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8.我们知道:|a|表示数轴上,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爱动脑筋的小明联系绝对值的概念和“|a|=|a﹣0|”,进而提出这样的问题:数轴上,数a的点到数1点的距离,是不是可以表示为|a﹣1|?小明的想法是否正确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步骤一:实验与操作:(1)已知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a、b.填写表格a3﹣55﹣10﹣5.5…b70﹣12﹣1.5…A、B两点之间的距离45…步骤二:观察与猜想:(2)观察上表:猜想A、B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用a、b的代数式表示)步骤三:理解与应用:(3)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运动到3秒时,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之比是3:2(速度单位:1个单位长度/秒).①求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②A、B两动点运动到3秒时停止运动,请在数轴上标出此时A、B两点的位置;③若A、B两动点分别从(2)中标出的位置再次同时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运动速度不变,运动方向不限.问:经过几秒后,A、B两动点之间相距4个单位长度.9.若一个整数能表示成a2+b2(a、b是正整数)的形式,则称这个数为“完美数”. 例如:因为13=32+22,所以13是“完美数”;再如:因为a2+2ab +2b2=(a+b)2+b2(a+b、b是正整数),所以a2+2ab+2b2也是“完美数”.(1)请你写出一个大于20小于30 的“完美数”,并判断53是否为“完美数”;(2)试判断(x2+9y2)(4y2+x2)(x、y是正整数)是否为“完美数”,并说明理由.10.阅读理解题: 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记为i2=-1,这个数i叫做虚数单位,把形如a+bi(a,b为实数)的数叫做复数,其中a叫这个复数的实部,b叫做这个复数的虚部.它的加,减,乘法运算与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类似. 例如计算:(2-i)+(5+3i)=(2+5)+(-1+3)i=7+2i; (1+i)×(2-i)=1×2-i+2×i-i2=2+(-1+2)i+1=3+i;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填空:i3=________,i4=________;(2)计算:(1+i)×(3-4i);(3)计算:i+i2+i3+ (i2017)。
中考数学复习《新定义及阅读理解型问题》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新定义及阅读理解型问题》测试题(含答案)题型解读1.考查题型:①新定义计算型;②阅读理解型;③新定义与阅读理解结合题. 2.考查内容:①新定义下的实数运算;②涉及“新定义”的阅读理解及材料分析;③与函数、多边形、圆结合,通过材料或定义进行相关证明或计算.3.在做此类题型时,首先要理解新定义的运算方式,提升从材料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已知条件中的推理方法,学以致用,便可得以解决.1.对于实数a ,b ,定义一种新运算“⊗”为:a ⊗b =1a -b 2,这里等式右边是实数运算.例如:1⊗3=11-32=-18,则方程x ⊗(-2)=2x -4-1的解是( ) A . x =4 B . x =5 C . x =6 D . x =72.对于实数a 、b ,我们定义符号max {a ,b}的意义为:当a≥b 时,max {a ,b}=a ;当a <b 时,max {a ,b}=b ;如max {4,-2}=4,max {3,3}=3.若关于x 的函数为y =max {x +3,-x +1},则该函数的最小值是( )A . 0B . 2C . 3D . 43.我们根据指数运算,得出了一种新的运算,下表是两种运算对应关系的一组实例:根据上表规律,某同学写出了三个式子:①log 216=4,②log 525=5,③log 212=-1.其中正确的是( )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③D . ①②③4.设a ,b 是实数,定义关于@的一种运算如下:a@b =(a +b)2-(a -b)2,则下列结论:( ) ①若a@b =0,则a =0或b =0; ②a@(b +c)=a@b +a@c ;③不存在实数a ,b ,满足a@b =a 2+5b 2;④设a ,b 是矩形的长和宽,若该矩形的周长固定,则当a =b 时,a@b 的值最大. 其中正确的是( )A . ②③④B . ①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5.对于实数a ,b ,定义运算“*”:a*b =⎩⎪⎨⎪⎧a 2-ab (a≥b)a -b (a<b ),例如:因为 4>2,所以4*2=42-4×2=8,则(-3)*(-2)=________.6.规定:log a b(a>0,a ≠1,b>0)表示a ,b 之间的一种运算. 现有如下的运算法则:log a a n=n ,log N M =log a Mlog a N(a>0,a ≠1,N>0,N ≠1,M>0), 例如:log 223=3,log 25=log 105log 102,则log 1001000=________.第7题图7.实数a ,n ,m ,b 满足a<n<m<b ,这四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是A ,N ,M ,B(如图).若AM 2=BM·AB,BN 2=AN·AB,则称m 为a ,b 的“黄金大数”,n 为a ,b 的“黄金小数”,当b -a =2时,a ,b 的黄金大数与黄金小数之差m -n =________. 8.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阿基米德折弦定理阿基米德(Archimedes ,公元前287~公元前212年,古希腊)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与牛顿、高斯并称为三大数学王子.阿拉伯Al -Biruni(973年~1050年)的译文中保存了阿基米德折弦定理的内容,苏联在1964年根据Al -Biruni 译本出版了俄文版《阿基米德全集》,第一题就是阿基米德折弦定理. 阿基米德折弦定理:如图①,AB 和BC 是⊙O 的两条弦(即折线ABC 是圆的一条折弦),BC>AB ,M 是ABC ︵的中点,则从M 向BC 所作垂线的垂足D 是折弦ABC 的中点,即CD =AB +BD.下面是运用“截长法”证明CD =AB +BD 的部分证明过程.证明:如图②,在CB 上截取CG =AB ,连接MA ,MB ,MC 和MG. ∵M 是ABC ︵的中点, ∴MA =MC. …图① 图②任务:(1)请按照上面的证明思路,写出该证明的剩余部分;(2)填空:如图③,已知等边△ABC 内接于⊙O,AB =2,D 为AC ︵上一点,∠ABD =45°,AE ⊥BD 于点E ,则△BDC 的周长是________.图③9.如果三角形三边的长a 、b 、c 满足a +b +c3=b ,那么我们就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匀称三角形”.如:三边长分别为1,1,1或3,5,7,…的三角形都是“匀称三角形”.(1)如图①,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为a 、c(a<c),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最短边、最长边的长分别为a 、c 的“匀称三角形”(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②,△ABC 中,AB =AC ,以AB 为直径的⊙O 交BC 于点D ,过点D 作⊙O 的切线交AB 延长线于点E ,交AC 于点F.若BE CF =53,判断△AEF 是否为“匀称三角形”?请说明理由.10.我们知道,任意一个正整数n 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n =p×q(p,q 是正整数,且p≤q),在n 的所有这种分解中,如果p ,q 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就称p×q 是n 的最佳分解,并规定:F(n)=pq .例如12可以分解成1×12,2×6或3×4,因为12-1>6-2>4-3,所以3×4是12的最佳分解,所以F(12)=34. (1)如果一个正整数a 是另外一个正整数b 的平方,我们称正整数a 是完全平方数.求证:对任意一个完全平方数m ,总有F(m)=1;(2)如果一个两位正整数t ,t =10x +y(1≤x≤y≤9,x ,y 是自然数),交换其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得到的新数减去原来的两位正整数所得的差为18,那么我们称这个数t 为“吉祥数”.求所有“吉祥数”中F(t)的最大值.11.已知点P(x 0,y 0)和直线y =kx +b ,则点P 到直线y =kx +b 的距离d 可用公式d =|kx 0-y 0+b|1+k 2计算. 例如:求点P(-1,2)到直线y =3x +7的距离. 解:因为直线y =3x +7,其中k =3,b =7,所以点P(-1,2)到直线y =3x +7的距离为d =|kx 0-y 0+b|1+k 2=|3×(-1)-2+7|1+32=210=105.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求点P(1,-1)到直线y =x -1的距离;(2)已知⊙Q 的圆心Q 坐标为(0,5),半径r 为2,判断⊙Q 与直线y =3x +9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已知直线y =-2x +4与y =-2x -6平行,求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12.【图形定义】如图,将正n 边形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后,发现旋转前后两图形有另一交点O ,连接AO ,我们称AO 为“叠弦”;再将“叠弦”AO 所在的直线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后,交旋转前的图形于点P ,连接PO ,我们称∠OAB 为“叠弦角”,△AOP 为“叠弦三角形”. 【探究证明】(1)请在图①和图②中选择其中一个证明:“叠弦三角形”(即△AOP)是等边三角形; (2)如图②,求证:∠OAB=∠OAE′. 【归纳猜想】(3)图①、图②中“叠弦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叠弦三角形”__________等边三角形(填“是”或“不是”); (5)图中,“叠弦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用含n 的式子表示).13.若抛物线L :y =ax 2+bx +c(a ,b ,c 是常数,abc ≠0)与直线l 都经过y 轴上的一点P ,且抛物线L 的顶点Q 在直线l 上,则称此直线l 与该抛物线L 具有“一带一路”关系.此时直线l 叫做抛物线L 的“带线”,抛物线L 叫做直线l 的“路线”.(1)若直线y =mx +1与抛物线y =x 2-2x +n 具有“一带一路”关系,求m ,n 的值;(2)若某“路线”L 的顶点在反比例函数y =6x 的图象上,它的“带线”l 的解析式为y =2x -4,求此“路线”L 的解析式;(3)当常数k 满足12≤k≤2时,求抛物线L :y =ax 2+(3k 2-2k +1)x +k 的“带线”l 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的取值范围.1. B 【解析】根据题意a ⊗b =1a -b 2,则 x ⊗(-2)=1x -(-2)2=1x -4,又∵x ⊗(-2)=2x -4-1,∴1x -4=2x -4-1,解得x =5,经检验x =5是原方程的根,∴原方程x ⊗(-2)=2x -4-1的解是x =5. 2. B 【解析】当x +3≥-x +1时,max{x +3,-x +1}=x +3,此时x ≥-1,∴y ≥2;当x +3<-x +1时,max{x +3,-x +1}=-x +1,此时x <-1,∴y >2.综上y 的最小值为2.3. B 【解析】①∵24=16,∴log 216=4,故①正确;②∵52=25,∴log 525=2,故②不正确;③∵2-1=12,∴log 212=-1,故③正确. 4. C 【解析】∵a @b =(a +b )2-(a -b )2,若a @b =0,则(a +b )2-(a -b )2=0,∴(a +b )2=(a -b )2, ∴a +b =±(a -b ),∴a =0或b =0,∴①正确;∵a @b =(a +b )2-(a -b )2,∴a @(b +c )=[a +(b +c )]2-[a -(b +c )]2=[a +(b +c )+a -(b +c )][a +(b +c )-(a -b -c )]=4ab +4ac ,∵a @b +a @c =(a +b )2-(a -b )2+(a +c )2-(a -c )2=a 2+2ab +b 2-a 2+2ab -b 2+a 2+2ac +c 2- a 2+2ac -c 2=4ab +4ac ,∴a @(b +c )=a @b +a @c ,∴②正确;∵a @b =(a +b )2-(a -b )2= a 2+2ab +b 2-a 2+2ab -b 2=4ab ,当a =b =0时,满足a @b =a 2+5b 2,∴③错误;若矩形的周长固定,设为2c ,则2c =2a +2b ,b =c -a ,a @b =(a +b )2-(a -b )2=4ab =4a (c -a )=-4(a -12c )2+c 2,∴当a =12c 时,4ab 有最大值是c 2,即a =b 时,a @b 的值最大,∴④正确.综上,正确结论有①②④.5. -1 【解析】根据新定义,当a<b 时,a*b =a -b 列出常规运算,进行计算便可.∵-3<-2,∴由定义可知,原式=-3-(-2)=-1.6. 32 【解析】根据新运算法则,得log 1001000=log 101000log 10100=log 10103log 10102=32. 7. 25-4 【解析】设AN =y ,MN =x ,由题意可知:AM 2=BM ·AB ,∴(x +y)2=2(2-x -y),解得x +y =5-1(取正),又BN 2=AN·AB ,∴(2-y)2=2y ,解得y =3-5(y <2),∴m -n =MN =x =5-1-(3-5)=25-4,故填25-4.8. 解:(1)又∵∠A =∠C ,CG =AB. ∴△MBA ≌△MGC(SAS ),∴MB =MG . 又∵MD ⊥BC , ∴BD =GD ,∴CD =CG +GD =AB +BD. (2)2+2 2.【解法提示】折线BDC 为⊙O 的一条折弦,由题意知A 为BDC ︵中点,由材料中折弦定理易得BE =DE +CD ,在Rt △ABE 中可得BE =2,所以△BCD 周长为BC +CD +DE +BE =2+2 2.9. 解:(1)作图如解图①.第9题解图①(2)△AEF是“匀称三角形”.理由如下:如解图②,第9题解图②连接AD、OD,∵AB是⊙O直径,∴AD⊥BC,∵AB=AC,∴D是BC中点,∵O是AB中点,∴OD是△ABC的中位线,∴OD∥AC.∵DF切⊙O于D点,∴OD⊥DF,∴EF⊥AF,过点B作BG⊥EF于点G,易证Rt△BDG≌Rt△CDF(AAS),∴BG=CF,∵BECF=53,∴BEBG=53,∵BG∥AF(或Rt△BEG∽Rt△AEF),∴BEBG=AEAF=53.在Rt△AEF中,设AE=5k,则AF=3k,由勾股定理得,EF=4k,∴AF+EF+AE3=3k+4k+5k3=4k=EF,∴△AEF是“匀称三角形”.10. (1)证明:∵m是一个完全平方数,∴m=p×q,当p=q时,p×q就是m的最佳分解,∴F(m)=pq=pp=1.(2)解:由题意得,(10y+x)-(10x+y)=18,得y=x+2(y≤9),∴t=10x+y=10x+x+2=11x+2(1≤x≤7),则所有的“吉祥数”为:13,24,35,46,57,68,79共7个,∵13=1×13,24=1×24=2×12=3×8=4×6,35=1×35=5×7,46=1×46=2×23,57=1×57,68=1×68=2×34=4×17,79=1×79,∴F(13)=113,F(24)=46=23,F(35)=57,F(46)=223,F(57)=157,F(68)=417,F(79)=179,∴“吉祥数”中F(t)的最大值为:F(35)=57.11. 解:(1)∵直线y =x -1,其中k =1,b =-1, ∴点P(1,-1)到直线y =x -1的距离为: d =|kx 0-y 0+b|1+k 2=|1-(-1)-1|1+12=12=22.(2)相切.理由如下:∵直线y =3x +9,其中k =3,b =9,∴圆心Q(0,5)到直线y =3x +9的距离为d =|kx 0-y 0+b|1+k 2=|3×0-5+9|1+(3)2=42=2,又∵⊙Q 的半径r 为2,∴⊙Q 与直线y =3x +9的位置关系为相切.(3)在直线y =-2x +4上任意取一点P , 当x =0时,y =4, ∴P(0,4),∵直线y =-2x -6,其中k =-2,b =-6,∴点P(0,4)到直线y =-2x -6的距离为d =|kx 0-y 0+b|1+k 2=|-2×0-4-6|1+(-2)2=105=25,∴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为2 5.12. (1)选择图①.证明:依题意得∠DAD′=60°,∠PAO =60°. ∵∠DAP =∠DAD′-∠PAD′=60°-∠PAD′,∠D ′AO =∠PAO -∠PAD ′=60°-∠PAD′, ∴∠DAP =∠D′AO.∵∠D =∠D′,AD =AD′, ∴△DAP ≌△D ′AO(ASA ), ∴AP =AO , 又∵∠PAO =60°,∴△AOP 是等边三角形. 选择图②.证明:依题意得∠EAE′=60°,∠PAO =60°. ∵∠EAP =∠EAE′-∠PAE′=60°-∠PAE′, ∠E ′AO =∠PAO -∠PAE′=60°-∠PAE′, ∴∠EAP =∠E′AO(ASA ). ∵∠E =∠E′,AE =AE′, ∴△EAP ≌△E ′AO , ∴AP =AO , 又∵∠PAO =60°, ∴△AOP 是等边三角形.第12题解图(2)证明:如解图,连接AC ,AD ′,CD ′. ∵AE ′=AB ,∠E′=∠B =180°×(5-2)5=108°,E ′D ′=BC ,∴△AE ′D ′≌△ABC(SAS ),∴AD ′=AC ,∠AD ′E ′=∠ACB , ∴∠AD ′C =∠ACD′, ∴∠OD ′C =∠OCD′, ∴OC =OD′,∴BC -OC =E′D′-OD′,即BO =E′O. ∵AB =AE′,∠B =∠E′, ∴△ABO ≌△AE ′O(SAS ), ∴∠OAB =∠OAE′. (3)15°,24°.【解法提示】∵由(1)得,在图①中,△AOP 是等边三角形, ∴∠DAP +∠OAB =90°-60°=30°, 在△OAB 和△OAD′中,⎩⎪⎨⎪⎧OA =OABA =D′A, ∴△ABO ≌△AD ′O(HL ), ∴∠OAB =∠D′AO , 由(1)知∠D′AO =∠DAP , ∴∠OAB =∠DAP , ∴∠OAB =12×30°=15°;∵由(1)得,在图②中,△PAO 为等边三角形, ∴∠PAE +∠BAO =∠EAB -∠PAO ,∵∠EAB=15×180°×(5-2)=108°,∴∠PAE+∠BAO=48°,同理可证得∠OAB=∠PAE,∴∠OAB=12×48°=24°.(4)是.【解法提示】由(1)(2)可知,“叠弦”AO所在的直线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后,AO=AP,且∠PAO =60°,故△AOP是等边三角形.(5)60°-180°n(n≥3).【解法提示】由(1)(2)(3)可知,“叠弦角”的度数为正n边形的内角度数减去60°之后再除以2,即∠OAB=180°(n-2)n-60°2,化简得∠OAB=60°-180°n(n≥3).13. 解:(1)由题意得n=1,∴抛物线y=x2-2x+1=(x-1)2,顶点为Q(1,0),将(1,0)代入y=mx+1,得m=-1,∴m=-1,n=1.(2)由题意设“路线”L的解析式为y=a(x-h)2+k,∵顶点Q的坐标在y=6x和y=2x-4上,∴⎩⎪⎨⎪⎧k=6hk=2h-4,解得h=-1或3,∴顶点Q的坐标为(-1,-6)或(3,2),∴y=a(x+1)2-6或y=a(x-3)2+2,又∵“路线”L过P(0,-4),代入解得a=2(顶点为(-1,-6)),a=-23(顶点为(3,2)),∴y=2(x+1)2-6或y=-23(x-3)2+2,即y=2x2+4x-4或y=-23x2+4x-4.(3)由题可知抛物线顶点坐标为(-3k2-2k+12a,4ak-(3k2-2k+1)24a),设带线l:y=px+k,代入顶点坐标得p=3k2-2k+12,11 ∴y =3k 2-2k +12x +k , 令y =0,则带线l 交x 轴于点(-2k 3k 2-2k +1,0),令x =0,则带线l 交y 轴于点(0,k), ∵k ≥12>0, ∴3k 2-2k +1=3(k -13)2+23>0, ∴带线l 与坐标轴围成三角形面积为S =12·2k 3k 2-2k +1·k =k 23k 2-2k +1=11k 2-2·1k +3, 令t =1k ,∵12≤k ≤2,∴12≤t ≤2,∴S =1t 2-2t +3,∴1S =t 2-2t +3=(t -1)2+2,故当t =2时,(1S )max =3;当t =1时,(1S )min =2.∴13≤S ≤12.。
初中数学中考几何题中的新定义型题集锦
初中数学中考几何题中的新定义型题集锦在近年的中考试题中,在近年的中考试题中,涌现出了许多创意新颖、涌现出了许多创意新颖、涌现出了许多创意新颖、情境熟悉的几何新定义型试题,情境熟悉的几何新定义型试题,情境熟悉的几何新定义型试题,为了便为了便于同学们了解掌握这方面的信息,现从近年的中考试题中精选数例,供同学们参考与借鉴。
一、定义一种新的几何体一、定义一种新的几何体例1(2001年泰州市)我们把相似形的概念推广到空间:我们把相似形的概念推广到空间:如果两个几何体大小不一定相如果两个几何体大小不一定相等,但形状完全相同,就把它们叫做相似体,如图1,甲、乙是两个不同的正方体,正方体都是相似体。
都是相似体。
(1)下列几何体中,一定属于相似体的是()下列几何体中,一定属于相似体的是() A. 两个球体两个球体 B. 两个圆锥体两个圆锥体C. 两个圆柱体两个圆柱体D. 两个长方体两个长方体 (2)请猜想出相似体的主要性质:)请猜想出相似体的主要性质:①相似体的一切对应线段(或弧长)的比等于_______;②相似体表面积的比等于_______;③相似体体积的比等于_______。
(3)假定在完全正常发育的条件下,不同时期的同一个人的人体是相似体,一个小朋友上幼儿园时身高为1.1m ,体重为18kg ,到了初三,身高为1.65m ,问他的体重为多少?(不考虑不同时期人体平均密度的变化)(不考虑不同时期人体平均密度的变化)解:(1)由相似体的定义可知,应选A 。
(2)①相似比;②相似比的平方;③相似比的立方。
)①相似比;②相似比的平方;③相似比的立方。
(3)设初三时体重为x kg ,则由题意,得,则由题意,得()31.1:65.118:x =,解之,得()kg 75.60x »故到了初三时,他的体重约为60.75kg 。
二、定义一种新的规则二、定义一种新的规则例2 (2003年安徽省)如图2,这些等腰三角形与正三角形的形状有差异,我们把它与正三角形的接近程度称为“正度”,在研究“正度”时,应保证相似三角形的“正度”相等。
初中数学新定义题型习题1含答案
新定义题型习题1一.解答题(共23小题)1.阅读与理解:已知关于x的方程kx=5﹣x有正整数解,求整数k的值.解:kx+x=5,(k+1)x=5,x=因为关于x的方程kx=5﹣x,有正整数解,所以为正整数,因为k为整数,所以k+1=1或k+1=5,所以k=0或k=4;探究与应用:应用上边的解题方法,已知关于x的方程kx=6+x有正整数解,求整数k 的值.2.已知方程(2a+1)x=3ax﹣2有正整数解,求整数a的值.3.设m为整数,且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m﹣5)x+m﹣3=0.(1)当m=2时,求方程的解;(2)若该方程有整数解,求m的值.4.已知关于x的方程ax+=的解是正整数,求正整数a的值,并求出此时方程的解.5.已知关于x的方程4(x﹣2)=ax的解为正整数,求整数a的所有可能取值.6.若有理数a,b满足条件:(m是整数),则称有理数a,b为一对“共享数”,其中整数m是a,b的“共享因子”.(1)下列两对数中:①3和5,②6和8,是一对“共享数”的是______;(填序号)(2)若7和x是一对“共享数”,且“共享因子”为2,求x的值;(3)探究:当有理数a,b满足什么条件时,a,b是一对“共享数”.7.阅读下列材料,规定一种运算=ad﹣bc.例如=2×5﹣3×4=10﹣12=﹣2,按照这种运算的规定,请解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__(只填结果);(2)若=0,求x的值.(写出解题过程)8.请阅读下列材料:让我们来规定一种运算:=ad﹣bc,例如:=2×5﹣3×4=10﹣12=﹣2.按照这种运算的规定,请回答下列的问题:(1)求的值;(2)若=,试用方程的知识求x的值.9.对于任意有理数,我们规定:=ad﹣bc.例如=1×4﹣2×3=﹣2(1)按照这个规定,当a=3时,请你计算:;(2)按照这个规定,若=1,求x的值.10.设a,b,c,d为有理数,现规定一种新的运算:=ad﹣bc,当=10时,求代数式2(x﹣2)﹣3(x+1)的值.11.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a⊗b=a﹣2b,除新运算“⊗”外,其它运算完全按有理数和整式的运算进行.(1)直接写出b⊗a的结果为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2)化简:[(2x+y)⊗(x﹣y)]⊗3y;(3)解方程:2⊗(1⊗x)=⊗x12.对于任意有理数a和b,我们规定:a*b=a2﹣2ab,如3*4=32﹣2×3×4=﹣15.(1)求(﹣5)*6的值;(2)若(﹣3)*x=10,求x的值.13.我们定义一种新的运算“⊗”,并且规定:a⊗b=a2﹣2b.例如:2⊗3=22﹣2×3=﹣2,2⊗(﹣a)=22﹣2(﹣a)=4+2a.请完成以下问题:(1)求(﹣3)⊗2的值;(2)若3⊗(﹣x)=2⊗x,求x的值.14.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和b,规定a☆b=ab2﹣2ab+b.如:2☆(﹣3)=2×(﹣3)2﹣2×2×(﹣3)+(﹣3)=27(1)求(﹣4)☆7的值;(2)若(1﹣3x)☆(﹣4)=32,求x的值.15.若新规定这样一种运算法则:a※b=a2+2ab,例如3※(﹣2)=32+2×3×(﹣2)=﹣3.(1)试求(﹣2)※3的值;(2)若(﹣2)※x=﹣1+x,求x的值.16.用“⊗”规定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和b,规定a⊗b=ab2+2ab+a.如:1⊗3=1×32+2×1×3+1=16(1)求2⊗(﹣1)的值;(2)若(a+1)⊗3=32,求a的值;(3)若m=2⊗x,n=(x)⊗3(其中x为有理数),试比较m、n的大小.17.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和b,规定a※b=ab2+2ab+a.如:1※2=1×22+2×1×2+1=9(1)(﹣2)※3=______;(2)若※3=16,求a的值;(3)若2※x=m,(x)※3=n(其中x为有理数),试比较m,n的大小.18.设x、y是任意两个有理数,规定x与y之间的一种运算“⊕”为:若对任意有理数x、y,运算“⊕”满足x⊕y=y⊕x,则称此运算具有交换律.x⊕y=(1)试求1⊕(﹣1)的值;(2)试判断该运算“⊕”是否具有交换律,说明你的理由;(3)若2⊕x=0,求x的值.19.(1)先化简,再求值:已知代数式A=(3a2b﹣ab2),B=(﹣ab2+3a2b),求5A﹣4B,并求出当a=﹣2,b=3时5A﹣4B的值.(2)对于任意四个有理数a,b,c,d,可以组成两个有理数对(a,b)与(c,d).规定:(a,b)★(c,d)=ad﹣bc,如:(1,2)★(3,4)=1×4﹣2×3=﹣2根据上述规定解决下列问题:①有理数对(5,﹣3)★(3,2)=______.②若有理数对(﹣3,x•1)★(2,2x+1)=15,则x=______.③若有理数对(2,x﹣1)★(k,2x+k)的值与x的取值无关,求k的值.20.我们规定x的一元一次方程ax=b的解为b﹣a,则称该方程是“差解方程”,例如:3x =4.5的解为4.5﹣3=1.5,则该方程3x=4.5就是“差解方程”,请根据上述规定解答下列问题:(1)已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4x=m是“差解方程”,则m=______.(2)已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4x=ab+a是“差解方程”,它的解为a,则a+b=______.(3)已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4x=mn+m和﹣2x=mn+n都是“差解方程”,求代数式﹣3(m+11)+4n+2[(mn+m)2﹣m]﹣[(mn+n)2﹣2n]的值.21.我们规定,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ax=b的解为x=b﹣a,则称该方程为“奇异方程”.例如:2x=4的解为x=2=4﹣2,则该方程2x=4是“奇异方程”.请根据上述规定解答下列问题:(Ⅰ)判断方程5x=﹣8______(回答“是”或“不是”)“奇异方程”;(Ⅱ)若a=3,有符合要求的“奇异方程”吗?若有,求b的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Ⅲ)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2x=mn+m和﹣2x=mn+n都是“奇异方程”,求代数式﹣2(m+11)+4n+3[(mn+m)2﹣m]﹣的值.22.我们规定: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ax=b的解为b+a,则称该方程为“和解方程”.例如:方程2x=﹣4的解为x=﹣2,而﹣2=﹣4+2,则方程2x=﹣4为“和解方程”.请根据上述规定解答下列问题:(1)已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5x=m是“和解方程”,求m的值;(2)已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3x=mn+n是“和解方程”,并且它的解是x=n,求m,n的值.23.定义:如果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互为相反数,我们就称这两个方程为“兄弟方程”.如方程2x=4和3x+6=0为“兄弟方程”.(1)若关于x的方程5x+m=0与方程2x﹣4=x+1是“兄弟方程”,求m的值;(2)若两个“兄弟方程”的两个解的差为8,其中一个解为n,求n的值;(3)若关于x的方程2x+3m﹣2=0和3x﹣5m+4=0是“兄弟方程”,求这两个方程的解.新定义题型习题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23小题)1.解:kx=6+x,kx﹣x=6,(k﹣1)x=6,x=因为关于x的方程kx=6+x有正整数解,所以为正整数,因为k为整数,所以k﹣1=6或k﹣1=3或k﹣1=2或k﹣1=1,解得k=7或k=4或k=3或k=2.故整数k的值为7或4或3或2.2.解:(2a+1)x=3ax﹣2,移项,合并同类项得:(﹣a+1)x=﹣2,因为方程有解,所以(﹣a+1)≠0,即x=,因为方程有正整数解,且a取整数,所以a﹣1=1或a﹣1=2,解得:a=2或a=3,答:整数a的值为2或3.3.解:(1)当m=2时,原方程为﹣3x﹣1=0,解得,,(2)当m≠5时,方程有解,,∵方程有整数解,且m是整数,∴m﹣5=±1,m﹣5=±2,解得,m=6或m=4或m=7或m=3.4.解:由ax+=,得ax+9=5x﹣2,移项、合并同类项,得:(a﹣5)x=﹣11,系数化成1得:x=﹣,∵x是正整数,∴a﹣5=﹣1或﹣11,∴a=4或﹣6.又∵a是正整数.∴a=4.则x=﹣=11.综上所述,正整数a的值是4,此时方程的解是x=11.5.解:去括号,得:4x﹣8=a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4﹣a)x=8,系数化成1得:x=,∵x是正整数,∴4﹣a=8或4或2或1,∴a=﹣4或0或2或3.即整数a的所有可能取值为﹣4或0或2或3.6.解:(1)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2,即3和5是一对“共享数”;+=+,即6和8不是一对“共享数”,故答案为:①;(2)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2,去分母得:14+2x=7+x+8,解得:x=1.7.解:(1)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原式=6+10=16,原式=﹣2x﹣3(x﹣3)=﹣2x﹣3x+9=﹣5x+9;故答案为:16;﹣5x+9;(2)依题意得:2(x+3)﹣5x=0,去括号得:2x+6﹣5x=0,解得:x=2,则x的值为2.8.解:(1)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原式=3﹣28=﹣25;(2)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得:2x+x﹣=,移项合并得:3x=2,解得:x=.9.解:(1)当a=3时,=2a×5a﹣3×4=10a2﹣12=10×32﹣12=90﹣12=78(2)∵=1,∴4(x+2)﹣3(2x﹣1)=1,去括号,可得:4x+8﹣6x+3=1,移项,合并同类项,可得:2x=10,解得x=5.10.解:根据题中的新定义运算方法得:6x﹣4(3x﹣2)=10,去括号得:6x﹣12x+8=10,解得:x=,∴2(x﹣2)﹣3(x+1)=2x﹣4﹣3x﹣3=﹣x﹣7=﹣()﹣7=.∴代数式2(x﹣2)﹣3(x+1)的值是.11.解:(1)根据题意得:b⊗a=b﹣2a;故答案为:(b﹣2a);(2)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原式=[(2x+y)﹣2(x﹣y)]⊗3y=(x+3y)⊗3y=x+3y﹣6y=x﹣3y;(3)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得:2⊗(1⊗x)=2﹣2(1﹣2x)=﹣2x,解得:x=.12.解:(1)根据题意得:(﹣5)*6=(﹣5)2﹣2×(﹣5)×6=85,(2)根据题意得:(﹣3)*x=(﹣3)2﹣2×(﹣3x)=10,整理得:9+6x=10,解得:x=.13.解:(1)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原式=9﹣4=5;(2)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得:9+2x=4﹣2x,移项合并得:4x=﹣5,解得:x=﹣.14.解:(1)根据题意得:(﹣4)☆7=(﹣4)×72﹣2×(﹣4)×7+7=﹣133,(2)根据题意得:(1﹣3x)☆(﹣4)=(1﹣3x)×(﹣4)2﹣2×(1﹣3x)×(﹣4)+(﹣4)=32,整理得:16(1﹣3x)+8(1﹣3x)﹣4=32,解得:x=﹣.15.解:(1)(﹣2)※3=(﹣2)2+2×(﹣2)×3=4﹣12=﹣8;(2)∵(﹣2)※x=﹣1+x,∴(﹣2)2+2×(﹣2)×x=﹣1+x,即4﹣4x=﹣1+x,解得:x=1.16.解:(1)2⊗(﹣1)=2×(﹣1)2+2×2×(﹣1)+2=2﹣4+2=0,(2)(a+1)⊗3=(a+1)×32+2(a+1)×3+(a+1)=16(a+1)=32,解得:a=1,(3)m=2x2+2×2x+2=2x2+4x+2,n=x×32+2×x×3+x=4x,m﹣n=2x2+2>0,即m>n.17.解:(1)原式=﹣2×32+2×(﹣2)×3+(﹣2)=﹣18﹣12﹣2=﹣32,故答案为:﹣32.(2)因为※3=×32+2××3+=8a+8,所以8a+8=16,解得a=1;(3)根据题意,得m=2x2+2×2x+2=2x2+4x+2,n=x×32+2×x×3+x=4x,则m﹣n=2x2+2>0,所以m>n.18.解:(1)1⊕(﹣1)=2×1+3×(﹣1)﹣7=2﹣3﹣7=﹣8答:1⊕(﹣1)的值为﹣8.(2)该运算具有交换律理由:分三种情况当x>y时,x⊕y=2x+3y﹣7,y⊕x=3y+2x﹣7,此时x⊕y=y⊕x当x=y时,x⊕y=2x+3y﹣7,y⊕x=2y+3x﹣7,此时x⊕y=y⊕x当x<y时,x⊕y=3x+2y﹣7,y⊕x=2y+3x﹣7,此时x⊕y=y⊕x所以该运算“⊕”具有交换律(3)当x≤2时,2⊕x=0,2×2+3x﹣7=0解得x=1当x>2时,2⊕x=03×2+2x﹣7=0解得x=(舍去)答:x的值为1.19.解:(1)∵A=(3a2b﹣ab2),B=(﹣ab2+3a2b),∴5A﹣4B=5(3a2b﹣ab2)﹣4(﹣ab2+3a2b)=15a2b﹣5ab2+4ab2﹣12a2b=3a2b﹣ab2,当a=﹣2,b=3时,原式=36+18=54;(2)①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原式=10+9=19;②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3(2x+1)﹣2x=15,去括号得:﹣6x﹣3﹣2x=15,移项合并得:﹣8x=18,解得:x=﹣;③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得:2(2x+k)﹣k(x﹣1)=4x+2k﹣kx+k=(4﹣k)x+3k,由结果与x取值无关,得到4﹣k=0,即k=4.故答案为:①19;②﹣20.解:(1)由题意可知x=m﹣4,由一元一次方程可知x=,∴m﹣4=,解得m=;故答案为:;(2)由题意可知x=ab+a﹣4,由一元一次方程可知x=,又∵方程的解为a,∴=a,ab+a﹣4=a,解得a=,b=3,∴;故答案为:.(3)∵一元一次方程4x=mn+m和﹣2x=mn+n都是“差解方程”,∴mn+m=,mn+n=﹣,两式相减得,m﹣n=.∴﹣3(m+11)+4n+2[(mn+m)2﹣m]﹣[(mn+n)2﹣2n]=﹣5(m﹣n)﹣33,=﹣5×﹣33+2×,=,=﹣.21.解:(Ⅰ):∵5x=﹣8,∴x=﹣,∵﹣8﹣5=﹣13,﹣,∴5x=﹣8不是奇异方程;故答案为:不是;(Ⅱ)∵a=3,∴x=b﹣3,∴,∴,即b=时有符合要求的“奇异方程”;(Ⅲ)且由题可知:mn+m=4,mn+n=﹣,两式相减得,m﹣n=,∴﹣2(m+11)+4n+3[(mn+m)2﹣m]﹣=﹣5(m﹣n)﹣22+3(mn+m)2﹣(mn+n)2,==﹣,=﹣.22.解:(1)∵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5x=m是“和解方程”,∴5+m是方程5x=m的解.∴5(5+m)=m∴m=﹣.(2)∵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3x=mn+n是“和解方程”,∴mn+n﹣3是方程﹣3x=mn+n的解.又∵x=n是它的解,mn+n﹣3=n.∴mn=3.把x=n代入方程,得﹣3n=mn+n.∴﹣3n=3+n.∴﹣4n=3.n=﹣.∴m=﹣4.23.解:(1)方程2x﹣4=x+1的解为x=5,将x=﹣5代入方程5x+m=0得m=25;(2)另一解为﹣n.则n﹣(﹣n)=8或﹣n﹣n=8,∴n=4或n=﹣4;(3)方程2x+3m﹣2=0的解为,方程3x﹣5m+4=0的解为,则,解得m=2.所以,两解分别为﹣2和2.。
初中数学新定义题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新定义运算?A. 两个数a和b的“和差”定义为a + bB. 两个数a和b的“积商”定义为a bC. 两个数a和b的“和差”定义为a - bD. 两个数a和b的“积商”定义为a / b2. 以下哪个新定义符合“初、高中知识衔接新知识”的特点?A. 定义新运算:两个数a和b的“和差”定义为a + bB. 定义新概念:定义“奇数”为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C. 定义新运算:定义“数列”为一系列有规律的数D. 定义新概念:定义“对数”为y = log_a(x)3. 下列哪个新定义不属于“定义新概念”的类型?A. 定义“偶数”为能被2整除的整数B. 定义“质数”为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C. 定义“平行四边形”为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D. 定义“正方体”为所有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4. 在解决“新定义”题型时,以下哪个步骤最为关键?A. 理解新定义的含义B. 分析题目背景和条件C. 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运算和推理D. 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5.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新定义题型?A. 定义“函数”为一种映射关系B. 定义“极限”为当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函数值趋于一个固定值C. 定义“几何体”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立体图形D. 定义“复数”为形如a + bi的数,其中a和b是实数,i是虚数单位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6. 若定义“数字a的奇偶性质”为:若a为偶数,则值为1;若a为奇数,则值为-1,则“数字5的奇偶性质”为______。
7. 下列数列中,若定义“数列的“和”为所有项之和,则数列1, 2, 3, ... 的“和”为______。
8. 已知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为连接非相邻顶点的线段,则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的长度为______。
9. 若定义“三角形的“面积”为底边乘以高的一半,则三角形ABC的底边BC长度为3,高为4,则其面积为______。
初中数学新定义题专题
初中数学新定义题专题类型一 新运算型1. 我们根据指数运算,得出了一种新的运算,下表是两种运算对应关系的一组实例:根据上表规律,某同学写出了三个式子:①log 216=4,②log 525=5,③log 212=-1.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B 【解析】①∵24=16,∴log 216=4,故①正确;②∵52=25,∴log 525=2≠5,故②不正确;③∵2-1=12,∴log 212=-1,故③正确.2. 阅读材料:设a →=(x 1,y 1),b →=(x 2,y 2),如果a →∥b →,则x 1·y 2=x 2·y 1.根据该材料填空:已知a →=(2,3),b →=(4,m ),且a →∥b →,则m =________.6 【解析】∵a →∥b →,∴2m =3×4,解得m =6.3. 对于实数p ,q ,我们用符号min{p ,q }表示p ,q 两数中较小的数,如min{1,2}=1.因此,min{-2,-3}=________;若min{(x -1)2,x 2}=1,则x =______.-3,2或-1 【解析】∵-2>-3,∴min{-2,-3}=-3;当(x -1)2=1时,解得x =0或x =2,当x =0时,min{(x -1)2,x 2}=min{1,0}=0,不符合题意舍去,当x =2时,min{(x -1)2,x 2}=min{1,4}=1;当x 2=1时,x = -1或x =1,当x =1时,min{(x -1)2,x 2}=min{0,1}=0,不符合题意舍去,当x =-1时,min{(x -1)2,x 2}=min{4,1}=1,综上所述,x =2或x =-1.4. 阅读理解题: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记为i 2=-1,这个数i 叫做虚数单位,把形如a +bi (a ,b 为实数)的数叫做复数,其中a 叫这个复数的实部,b 叫做这个复数的虚部.它的加,减,乘法运算与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类似.例如计算:(2-i )+(5+3i )=(2+5)+(-1+3)i =7+2i ; (1+i )×(2-i )=1×2-i +2×i -i 2=2+(-1+2)i +1=3+i ;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填空:i 3=________,i 4=________;(2)计算:(1+i )×(3-4i ); (3)计算:i +i 2+i 3+…+i 2017.解:(1)-i ;1;【解法提示】∵i 2=-1, ∴i 3=i 2·i =-i ,i 4=i 2·i 2=1. (2)原式=3-4i +3i -4i 2 =3-i +4 =7-i ;(3)根据题意可得i =i ,i 2=-1,i 3=-i ,i 4=1,i 5=i ,i 6=-1,…,i 2016=1,i 2017=i , ∵i +i 2+i 3+i 4=0,2017÷4=504……1, ∴i +i 2+i 3+…+i 2017=i .类型二 新概念型5. 已知点A 在函数y 1=-1x (x >0)的图象上,点B 在直线y 2=kx +1+k (k 为常数,且k ≥0)上,若A ,B 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则称点A 、B 为函数y 1,y 2图象上的一对“友好点”.请问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友好点”对数的情况为( )A. 有1对或2对B. 只有1对C. 只有2对D. 有2对或3对A 【解析】设A 坐标为(x ,-1x ),则B 坐标为(-x, 1x ),把B (-x, 1x )代入y 2=kx +1+k ,得1x =-kx +1+k ,整理得:kx 2-(k +1)x +1=0.当k =0时,x =1,只有一组解;当k ≠0时,b 2-4ac =(k +1)2-4k =(k -1)2≥0,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综上所述,x 有一个或两个值,即“友好点”有1对或2对.6. 新定义:[a ,b ]为一次函数y =ax +b (a ≠0,a ,b 为实数)的“关联数”.若“关联数”[1,m -2]的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则关于x 的方程1x -1+1m =1的解为________.x =3 【解析】根据题意可得:y =x +m -2,∵“关联数”[1,m -2]的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m -2=0,解得m=2,则关于x 的方程1x -1+1m =1变为1x -1+12=1,解得x =3,检验:把x =3代入最简公分母2(x -1)=4≠0,故x =3是原分式方程的解.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不相等)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换后得到的点叫这一点的“互换点”,如(-3,5)与(5,-3)是一对“互换点”.(1)任意一对“互换点”能否都在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为什么?(2)M 、N 是一对“互换点”,若点M 的坐标为(m ,n ),求直线MN 的表达式(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3)在抛物线y =x 2+bx +c 的图象上有一对“互换点”A 、B ,其中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上,直线AB 经过点P (12,12),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解:(1)不一定,理由如下:设这一对“互换点”的坐标为P (m ,n )、Q (n ,m ). ①当mn =0时,它们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②当mn ≠0时,点P (m ,n )在反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上,则mn =k ,∵nm =k ,∴点Q 在反比例函数y =kx(k ≠0)的图象上;综上所述,任意一对“互换点”不一定都在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2)点M (m ,n )的互换点N 的坐标为(n ,m ); 设直线MN 的解析式为y =k ′x +a ,将点M ,N 代入得⎩⎪⎨⎪⎧mk ′+a =n nk ′+a =m ,解得⎩⎪⎨⎪⎧k ′=-1a =m +n ,∴直线MN 的解析式为y =-x +m +n ;(3)∵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上,则设点A 的坐标为(t ,-2t ),∵点A 和点B 是互换点, ∴点B 的坐标为(-2t,t ),由(2)知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x +t -2t ,∵点P (12,12)在直线AB 上,∴-12+t -2t =12,解得t 1=-1,t 2=2,则点A 的坐标为(-1,2)或(2,-1),则对应的互换点B 的坐标为(2,-1)或(-1,2),∵点A ,B 在抛物线y =x 2+bx +c 上,将点(-1,2),(2,-1)代入得,⎩⎪⎨⎪⎧1-b +c =24+2b +c =-1,解得⎩⎪⎨⎪⎧b =-2c =-1, ∴抛物线解析式为y =x 2-2x -1.拓展类型 新方法型8. 阅读下面的材料:如果函数y =f (x )满足:对于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内的任意x 1,x 2. (1)若x 1<x 2,都有f (x 1)<f (x 2),则称f (x )是增函数: (2)若x 1<x 2,都有f (x 1)>f (x 2),则称f (x )是减函数. 例题:证明函数f (x )=2x (x >0)是减函数. 证明:假设x 1<x 2,x 1>0,x 2>0,f (x 1)-f (x 2)=2x 1-2x 2=2x 2-2x 1x 1x 2=2(x 2-x 1)x 1x2, ∵x 1<x 2,且x 1>0,x 2>0,∴x 2-x 1>0,x 1x 2>0, ∴2(x 2-x 1)x 1x 2>0,即f (x 1)-f (x 2)>0, ∴f (x 1)>f (x 2),∴函数f (x )=2x (x >0)是减函数.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面的问题:(1)函数f (x )=1x 2(x >0), f (1)=112=1, f (2)=122=14.计算, f (3)=________,f (4)=________,猜想f (x )=1x 2(x >0)是________函数(填“增”或“减”);(2)请仿照材料中的例题证明你的猜想.解:(1)19,116,减;【解法提示】∵f (x )=1x 2(x >0),f (1)=211=1,f (2)=122=14,∴f (x )=1x 2(x >0), f (3)=132=19,f (4)=142=116,∵19>116, ∴猜想f (x )=1x 2(x >0)是减函数;(2)证明:假设x 1<x 2,且x 1>0,x 2>0,f (x 1)-f (x 2)=1x 21-1x 22=x 22-x 21x 21x 22=()x 2-x 1()x 2+x 1x 21x 22, ∵x 1<x 2,且x 1>0,x 2>0,∴x 2-x 1>0,x 2+x 1>0,x 21·x 22>0, ∴()x 2-x 1()x 2+x 1x 21x 22>0,即f (x 1)-f (x 2)>0,∴f (x 1)>f (x 2),∴f (x )=1x2(x >0)是减函数.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借助直角三角板可以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比如对于方程x 2-5x +2=0,操作步骤是:第一步:根据方程的系数特征,确定一对固定点A (0,1),B (5,2);第二步:在坐标平面中移动一个直角三角板,使一条直角边恒过点A ,另一条直角边恒过点B ;第三步:在移动过程中,当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x 轴上点C 处时,点C 的横坐标m 即为该方程的一个实数根(如图①);第四步:调整三角板直角顶点的位置,当它落在x 轴上另一点D 处时,点D 的横坐标n 即为该方程的另一个实数根.(1)在图②中,按照“第四步”的操作方法作出点D (请保留作出点D 时直角三角板两条直角边的痕迹);(2)结合图①,请证明“第三步”操作得到的m 就是方程x 2-5x +2=0的一个实数根; (3)上述操作的关键是确定两个固定点的位置.若要以此方法找到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b 2-4ac ≥0)的实数根,请你直接写出一对固定点的坐标;(4)实际上,(3)中的固定点有无数对,一般地,当m 1,n 1,m 2,n 2与a ,b ,c 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时,点P (m 1,n 1),Q (m 2,n 2)就是符合要求的一对固定点?第9题图解:(1)如解图①,第9题解图①先作出AB 的中点O 1,以O 1为圆心,12AB 为半径画圆.x 轴上另外一个交点即为D 点;(2) 证明:如解图②,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交x 轴于点E ,第9题解图②∵∠ACB =90°,∴∠ACO +∠BCE =90°, ∵∠OAC +∠ACO =90°, ∴∠OAC =∠BCE ,∵∠AOC =∠CEB =90°, ∴△AOC ∽△CEB , ∴AO CE =OC EB ,即15-m =m 2, ∴m 2-5m +2=0,∴m 是x 2-5x +2=0的一个实数根; (3) (0,1)、(-b a ,ca)(答案不唯一);(4)如解图③中,P 在AD 上,Q 在BD 上,过P ,Q 分别作x 轴的垂线交x 轴于M ,N ,第9题解图③易得△PMD ∽△DNQ , ∴PM DN =MD NQ ,即n 1m 2-x=x -m 1n 2, ∴x 2-(m 1+m 2)x +m 1m 2+n 1n 2=0与ax 2+bx +c =0同解, ∴-b a =m 1+m 2,ca=m 1m 2+n 1n 2.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任意两点P 1(x 1,y 1)与P 2(x 2,y 2)的“非常距离”,给出如下定义:若|x 1-x 2|≥|y 1-y 2|,则点P 1与点P 2的“非常距离”为|x 1-x 2|; 若|x 1-x 2|<|y 1-y 2|,则点P 1与点P 2的“非常距离”为|y 1-y 2|.例如:点P 1(1,2),点P 2(3,5),因为|1-3|<|2-5|,所以点P 1与点P 2的“非常距离”为|2-5|=3,也就是图①中线段P 1Q 与线段P 2Q 长度的较大值(点Q 为垂直于y 轴的直线P 1Q 与垂直于x 轴的直线P 2Q 的交点).(1)已知点A (-12,0),点B 为y 轴上的一个动点,①若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为2,求满足条件的点B 的坐标; ②直接写出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 (2)已知C 是直线y =34x +3上的一个动点,①如图②,点D 的坐标是(0,1),求点C 与点D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C 的坐标;②如图③,点E 是以原点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动点,求点C 与点E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E 和点C 的坐标.第10题图解:(1)①∵B 为y 轴上的一个动点, ∴设点B 的坐标为(0,y ); ∵|-12-0|=12≠2,∴|0-y |=2,解得y =2或y =-2. ∴点B 的坐标是(0,2)或(0,-2);②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为12;(2)①取点C 与点D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根据运算定义“若|x 1-x 2|≥|y 1-y 2|,则点P 1与点P 2的‘非常距离’为|x 1-x 2|”,此时|x 1-x 2|=|y 1-y 2|.∵C 是直线y =34x +3上的一个动点,点D 的坐标是(0,1),∴设点C 的坐标为(x ,34x +3),由题意知,此时点C 位于第二象限,|x C -x D |=-x ,|y C -y D |=34x +2,∴-x =34x +2,此时,x =-87,y =34x +3=157, ∴点C 与点D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为87,此时,点C 的坐标为(-87,157);②当点E 在过原点且与直线y =34x +3垂直的直线上时,点C 与点E 的“非常距离”最小,设点E (x ,y )(点E 位于第二象限),则⎩⎪⎨⎪⎧y x =-43x 2+y 2=1,解得:⎩⎨⎧x =-35y =45,故E (-35,45),设点C 的坐标为(x ,34x +3),∴-35-x =34x +3-45,解得x =-85,当x =-85时,y =34x +3=95,-35-x =1,∴点C 的坐标为(-85,95)时,与点E 的“非常距离”最小,最小值为1.。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新定义问题》专项检测(含答案)
新定义问题1. 定义[x ]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3.6]=3,[0.6]=0,[-3.6]=-4.对于任意实数x ,下列式子中错误的是( )A. [x ]=x (x 为整数)B. 0≤x -[x ]<1C. [x +y ]≤[x ]+[y ]D. [n +x ]=n +[x ](n 为整数)2.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 ,b ,我们规定符号max{a ,b }表示a ,b 中较大的数,如:max{2,4}=4.按照这个规定,方程max{x ,-x }=2x +1x的解为( )A. 1- 2B. 2- 2C. 1-2或1+ 2D. 1+2或-13.定义运算:a ⊗b =a (1-b ).下面给出了关于这种运算的几种结论:①2⊗(-2)=6;②a ⊗b =b ⊗a ;③(a ⊗a )+(b ⊗b )=2ab ;④若a ⊗b =0,则a =0或b =1.其中结论正确的序号是( )A. ①④B. ①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4. 对于实数m ,n ,定义一种运算“※”:m ※n =m 2-mn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0※1=-3B. 方程x ※2=0的根为x 1=-1,x 2=3C. 不等式组⎩⎪⎨⎪⎧1※t <0(-3)※t <0无解D. 函数y =x ※(-2)的顶点坐标是(1,-4)5. 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m ,n 和抛物线y =ax 2,当y =ax 2♥(m ,n )后都可以得到y =a (x -m )2+n .当y =2x 2♥(3,4)后都可以得到y =2(x -3)2+4.函数y =x 2♥(1,n )得到的函数如图所示,n=________. 第5题图6. 4个数a ,b ,c ,d 排列成⎪⎪⎪⎪⎪⎪⎪⎪a b c d ,我们称之为二阶行列式.规定它的运算法则为:⎪⎪⎪⎪⎪⎪⎪⎪a b c d =ad -bc ,若⎪⎪⎪⎪⎪⎪⎪⎪x +3 x -3x -3 x +3=12,则x =________.7. 新定义[a ,b ]为一次函数y =ax +b (其中a ≠0,且a ,b 为实数)的“关联数”.若“关联数”[3,m +2]所对应的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则关于x 的方程1x -1+1m =1的解为________.8. 对非负实数x “四舍五入”到个位的值记为x ,即当n 为非负整数..时,若n -12≤x <n +12,则x n =,如0.460,3.674==给出下列关于x 的结论: ①1.4931=; ②22x x =; ③若1142x -=,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9≤x <11; ④当x ≥0,m 为非负整数时,有20132013m x m x +=+;⑤x y x y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 9.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有两个实数根,且其中一个根为另一个根的2倍,则称这样的方程为“倍根方程”. 以下关于倍根方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①方程x 2-x -2=0是倍根方程;②若(x -2)(mx +n )=0是倍根方程,则4m 2+5mn +n 2=0; ③若点(p ,q )在反比例函数y =2x的图象上,则关于x 的方程px 2+3x +q =0是倍根方程;④若方程ax 2+bx +c =0是倍根方程,且相异两点M (1+t ,s ),N (4-t ,s )都在抛物线y =ax 2+bx +c 上,则方程ax 2+bx +c =0的一个根为54.10.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x ,y )和Q (x ,y ′),给出如下定义:若y ′=⎩⎪⎨⎪⎧y (x ≥0)-y (x <0),则称点Q 为点P 的“可控变点”.例如:点(1,2)的“可控变点”为点(1,2),点(-1,3)的“可控变点”为点(-1,-3).(1)若点(-1,-2)是一次函数y =x +3图象上点M 的“可控变点”,则点M 的坐标为________.(2)若点P 在函数y =-x 2+16(-5≤x ≤a )的图象上,其“可控变点”Q 的纵坐标y ′的取值范围是-16≤y ′≤16,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专题四 新定义问题1. C 【解析】对于A 选项,取x =2,[2]=2,成立;对于B 选项,取x =3.5,3.5-[3.5]=3.5-3=0.5<1,成立;对于C 选项,x =2.5,y =3.5,则[x +y ]=[6]=6,[x ]+[y ]=2+3=5,6>5,故选项C 错误;对于D 选项,n =2,x =3.5, [2+3.5]=[5.5]=5,2+[3.5]=2+3=5,成立.故答案选择C.2. D 【解析】分类讨论:(1)当x >-x ,即x >0时,max{x ,-x }=x ,即x =2x +1x,∴x 2-2x -1=0,解得x 1=1-2<0(舍去),x 2=1+2;(2)当x <-x ,即x <0时,max{x ,-x }=-x ,即-x =2x +1x,∴x 2+2x +1=0,解得x 1=x 2=-1<0,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方程的解是1+2或-1. 3. A 【解析】合题意;B. 方程x ※2=0即为x 2-2x -3=0,解得x 1=-1,x 2=3,正确,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不等式组⎩⎪⎨⎪⎧1※t <0(-3)※t <0即为⎩⎪⎨⎪⎧1-t -3<09+3t -3<0,即⎩⎪⎨⎪⎧t >-2t <-2无解,正确,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函数y =x ※(-2)即为y =x 2+2x -3=(x +1)2-4,顶点坐标为(-1,-4),错误,故本选项符合题意.5. 2 【解析】根据题意得y =x 2♥(1,n )是函数y =(x -1)2+n ;由图象得此函数的顶点坐标为(1,2),∴此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1)2+2.∴n =2.6. 1 【解析】根据新定义规定的算法:⎪⎪⎪⎪⎪⎪⎪⎪x +3 x -3x -3 x +3=12,即(x +3)2-(x -3)2=12,整理得12x =12,解得x =1.7. x =53 【解析】根据“关联数”[3,m +2]所对应的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得到y =3x +m +2为正比例函数,即m +2=0,解得m =-2,则分式方程为1x -1-12=1,去分母得:2-(x -1)=2(x -1),去括号得:2-x +1=2x -2,解得x =53,经检验x =53是分式方程的解.8. ①③④ 【解析】9. ②③【解析】10. (-1,2);-5≤a≤4 2 【解析】(1)根据“可控变点”定义知它们的横坐标不变,∴M点的横坐标为-1.当横坐标为负数时,它们的纵坐标互为相反数.∴M(-1,2);(2)当P点的横坐标为负数时,其纵坐标的取值范围是-9≤y<16,则其“可控变点”的纵坐标为-16<y′≤9,符合-16≤y′≤16这一条件.当P点横坐标为非负数时,y′=y,因此只要y=-x2+16≥-16,即0≤x≤42,∴-5≤a≤4 2.。
七年级上册新定义题目
七年级上册新定义题目一、有理数相关新定义题目。
1. 定义一种新运算:ab = a + b 1,求( 2)3的值。
解析:根据新定义ab=a + b 1,这里a=-2,b = 3,则(-2)3=-2+3 1=0。
2. 对于有理数a、b,定义a⊗ b=3a 2b。
若x⊗( 1)=5,求x的值。
解析:因为a⊗ b = 3a-2b,那么x⊗(-1)=3x-2×(-1)。
已知x⊗(-1) = 5,即3x + 2 = 5,移项可得3x=5 2=3,解得x = 1。
3. 规定一种新运算:a⊙ b=(a + b)/(2),计算(3⊙5)⊙(-2)。
解析:首先计算3⊙5=(3 + 5)/(2)=4。
然后计算4⊙(-2)=(4+(-2))/(2)=1。
二、整式相关新定义题目。
4. 定义一种新的整式运算:(a,b)=(a + b)(a b),求(3,2)的值。
解析:根据新定义(a,b)=(a + b)(a b),这里a = 3,b = 2,则(3,2)=(3 + 2)(32)=5×1 = 5。
5. 对于整式A和B,定义AΔ B=A 2B。
若A = 3x^2-2x+1,B=x^2-x,求AΔ B。
解析:因为AΔ B = A-2B,A = 3x^2-2x + 1,B=x^2-x,所以AΔ B=(3x^2-2x + 1)-2(x^2-x)=3x^2-2x + 1-2x^2+2x=x^2+1。
6. 规定一种新运算:M⊕ N=(M N)^2,当M = 2x+1,N=x 1时,求M⊕ N。
解析:根据定义M⊕ N=(M N)^2,将M = 2x+1,N=x 1代入可得:[(2x + 1)-(x1)]^2=(2x+1 x + 1)^2=(x + 2)^2=x^2+4x + 4。
三、一元一次方程相关新定义题目。
7. 定义:若关于x的方程ax + b = 0(a≠0)的解为x=(b)/(a),则称该方程为“和谐方程”。
新定义类问题专练(2题型)—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真题(浙江专用)(解析版)
八下新定义类问题专练四边形新定义问题1.(2023春•义乌市期末)若一个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且这组邻边夹角所对的对角线平分一个内角,则称这样的四边形为“半对称四边形”,这条角平分线称为四边形的“分割对角线”.例如: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平分∠ABC,则称四边形ABCD是半对称四边形,BD称为四边形ABCD的分割对角线.(1)如图1,求证:BC∥AD.(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AC,AD∥BC,∠CAD=2∠DBC.求证:四边形ABCD 是半对称四边形.(3)如图3,在△ABC中,∠A=45°,∠ABC=120°,,D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当四边形ABCD是半对称四边形且AC为分割对角线时,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析】(1)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得出结论;(2)利用“半对称四边形”的定义解答即可;(3)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①当DA=DC,AC平分∠BAD时,②当DA=DC,AC平分∠BCD时,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先计算得到△ABC的三边长度和它的面积,再计算△ADC的面积,则S四边形ABCD=S△ABC+S△ADC.【解答】(1)证明:∵AB=AD,∴∠ABD=∠ADB,∵BD平分∠ABC,∴∠ABD=∠CBD,∴∠CBD=∠ADB,∴BC∥AD;(2)证明:∵AB=AC,∴∠ABC=∠ACB,∵AD∥BC,∴∠DAC=∠ACB,∴∠ABC=∠DAC.∵∠CAD=2∠DBC,∴∠ABC=2∠DBC,即BD为∠ABC的平分线,∴∠ABD=∠DBC.∵AD∥BC,∴∠ADB=∠DBC,∴∠ABD=∠ADB,∴AB=AD.这样,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平分∠ABC,∴四边形ABCD是半对称四边形;(3)解:过点C作C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如图,∵CE⊥AB,∠A=45°,∠ABC=120°,∴∠ACE=45°,∠EBC=60°,∴AE=EC,∠ECB=30°,∴BE=BC=,∴EC===3,∴AE=EC=3,∴AC=EC=3.∴AB=AE﹣BE=3﹣.∴AB•EC=3=.①当DA=DC,AC平分∠BAD时,如图,由题意:∠DAC=∠BAC=45°,∴DA=DC,∴∠DCA=∠DAC=45°,∴∠ADC=90°,∴△AD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D=CD=AC=3,∴AD•CD=,∴S四边形ABCD=S△ABC+S△ADC=+=9﹣;②当DA=DC,AC平分∠BCD时,如图,由题意:∠ACD=∠BCA=15°,∴DA=DC,∴∠DCA=∠DAC=15°,∴∠ADC=150°,过点C作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则∠CDF=30°,∴CF=CD,∴DF=CD.设CD=x,则AD=x,CF=x,AF=AD+DF=(1+)x,在Rt△ACF中,∵AC2=AF2+CF2,∴,∴x=3+3(不合题意,舍去)或x=3﹣3,∴AD=3﹣3,CF=.∴S△ADC=AD•CF=,∴S四边形ABCD=S△ABC+S△ADC=﹣+=﹣6.综上,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9﹣或﹣6.2.(2022春•德清县期末)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它们的夹角是直角的凸四边形叫做等腰直角四边形.(1)如图1,等腰直角四边形ABCD,AB=BC,∠ABC=90°,①若AB=CD=1,AB∥CD BD的长.②若AC⊥BD,求证:AD=CD,(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5,BC=9,点P是对角线BD上一点,且BP=2PD,过点P作直线分别交边AD,BC于点E,F,使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求AE的长.【分析】(1)①只要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即可解决问题;②只要证明△ABD≌△CBD,即可解决问题;(2)若EF⊥BC,则AE≠EF,BF≠EF,推出四边形ABFE表示等腰直角四边形,不符合条件.若EF与BC不垂直,①当AE=AB时,如图2中,此时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②当BF =AB时,如图3中,此时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分别求解即可;【解答】解:(1)①∵AB=CD=1,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BC,∴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9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D=AC==.②如图1中,连接AC、BD.∵AB=BC,AC⊥BD,∴∠ABD=∠CBD,∵BD=BD,∴△ABD≌△CBD,∴AD=CD.(2)若EF⊥BC,则四边形ABFE是矩形,AE=BF=BC=6,∵AB=5,∴AE≠AB∴四边形ABFE表示等腰直角四边形,不符合条件.若EF与BC不垂直,①当AE=AB时,如图2中,此时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AE=AB=5.②当BF=AB时,如图3中,此时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BF=AB=5,∵DE∥BF,∴DE:BF=PD:PB=1:2,∴DE=2.5,∴AE=9﹣2.5=6.5,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AE的长为5或6.5.3.(2023春•余姚市期末)定义: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和两条对角线这六条线段中只有两种长度,我们把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双距四边形.(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③(填序号).①正方形一定是双距四边形.②矩形一定是双距四边形.③有一个内角为60°的菱形是双距四边形.(2)如图1,在四边形ABCD AD∥BC,AB=AD,∠ABC=∠DCB=72°,求证:四边形ABCD为双距四边形.(3)如图2,四边形ABCD为双距四边形,,BC=DC,AB<BC,求BC的长.【分析】(1)由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可知正方形是双距四边形,可判断①正确;因为矩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所以矩形的四条边和两条对角线这六条线段中可能有三种长度,所以矩形不一定是双距四边形,可判断②错误;由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且有一个内角为60°,可知该菱形中60°角所对的对角线将该菱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则有一个内角为60°的菱形是双距四边形,可判断③正确,于是得到问题的答案;(2)作DG∥AB交BC于点G,则∠DBC=∠ABC=∠DCB=72°,所以DC=DG,而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AB=DG,因为AB=AD,所以AB=AD=DC,∠ADB=∠ABD,而∠ADB=∠CBD,则∠ADB=∠ABD=∠CBD=∠ABC=36°,因为∠CDA=180°﹣∠DCB=108°,所以∠CDB=∠CDA﹣∠ADB=72°=∠DCB,则BC=BD,再证明△ABC和≌△DCB,即可证明AC=BC=BD,则四边形ABCD是双距四边形;(3)由四边形ABCD为双距四边形,AB=AD,BC=DC,AB<BC,得AC=BD=BC=DC,设AC交BD于点E,AC=BD=BC=2x,因为AC垂直平分BD,所以∠AEB=∠CEB=90°,BE=DE=BD=BC=x,则CE==x,AE=2x﹣x,由勾股定理得x2+(2x ﹣x)2=()2,求得符合题意的x值为,则BC的长是3+.【解答】(1)解:∵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和两条对角线这六条线段中只有两种长度,∴正方形是双距四边形,故①正确;∵矩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矩形的四条边和两条对角线这六条线段中可能有三种长度,∴矩形不一定是双距四边形,故②错误;∵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且有一个内角为60°,∴该菱形中60°角所对的对角线将该菱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该菱形中较短的对角线长与该菱形的边长相等,∴有一个内角为60°的菱形的四条边和两条对角线这六条线段中只有两种长度,∴有一个内角为60°的菱形是双距四边形,故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③.(2)证明:作DG∥AB交BC于点G,∵∠ABC=∠DCB=72°,∴∠DBC=∠ABC=∠DCB=72°,∴DC=DG,∵AD∥BC,DG∥A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G,∴AB=DC,∵AB=AD,∴AB=AD=DC,∠ADB=∠ABD,∵∠ADB=∠CBD,∴∠ADB=∠ABD=∠CBD=∠ABC=36°,∵∠CDA=180°﹣∠DCB=108°,∴∠CDB=∠CDA﹣∠ADB=72°=∠DCB,∴BC=BD,在△ABC和△DCB中,,∴△ABC≌△DCB(SAS),∴AC=BD,∴AC=BC=BD,∴四边形ABCD是双距四边形.(3)解:∵四边形ABCD AB=AD,BC=DC,AB<BC,∴AC=BD=BC=DC,如图2,设AC交BD于点E,AC=BD=BC=2x,∵点A、点C都在BD的垂直平分线上,∴AC垂直平分BD,∴∠AEB=∠CEB=90°,BE=DE=BD=BC=x,∴CE===x,∴AE=AC﹣CE=2x﹣x,∵BE2+AE2=AB2,AB=,∴x2+(2x﹣x)2=()2,整理得x2=,解得x1=,x2=(不符合题意,舍去),∴BC=2×=3+,∴BC的长是3+.4.(2023春•西城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正方形ABCD和它的边上的动点P,作等边△OPP',且O,P,P′三点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称点P'是点P关于正方形ABCD的“友好点”.已知A(﹣a,a),B(a,a),C(a,﹣a),D(﹣a,﹣a)(其中a>0).(1)如图1,若a=3,AB的中点为M,当点P在正方形的边AB上运动时,①若点P和点P关于正方形ABCD的“友好点”点P′,恰好都在正方形的边AB上,则点P'的坐标为(,3);点M关于正方形ABCD的“友好点”点M′的坐标为(,);②若记点P关于正方形ABCD的“友好点”为P′(m,n),直接写出n与m的关系式(不要求写m的取值范围);(2)如图2,E(﹣1,﹣1),F(2,2).当点P在正方形ABCD的四条边上运动时,若线段EF上有且只有一个点P关于正方形ABCD的“友好点”,求a的取值范围;(3)当2≤a≤4时,直接写出所有正方形ABCD的所有“友好点”组成图形的面积.【分析】(1)①如图,OP=OP'=PP',Rt△OMP中,OM2+MP2=OP2,解得MP'=,得P'(,3);如图,过点M作MF⊥x轴,垂足为F,则∠OFM=90°,OM′=3,OF==,得M'(,):②如图,直线PM交轴于点G,可证△POM≌△P′OM′,得∠OM′P′=∠OMP=90°,∠OGM′=60°,可知点P′(m,n)在直线M′G上,设直线解析式为y=kx+b(k≠0),求得k=﹣,b=6,于是n=﹣m+6;(2)由(1)知若A(﹣a,a),则OM′=OM=a.求得点G(a,0),可求得直线A′B′解析式y=﹣x+2a,经过F(2,2),得a=+1,直线C′D′解析式为y=﹣x+2a,经过(﹣1,﹣1),得a=;于是<a≤+1;(3)如图,分别求得a=2时,4时,点P′轨迹所在四边形的面积,相减即得所有“友好点”组成图形的面积为48.【解答】(1)(,3);(,);′如图,OP=OP'=PP',∴PM=P′M,OM=3,∠MOP=∠MOP′=30°,∴OP′=2MP′,∴Rt△OMP中,OM2+MP2=OP2,∴32+MP′2=(2MP′)2,解得MP'=,∴P(,3);如图,过点M′作M′F⊥x轴,垂足为F,则∠OFM′=90°,OM′=3,∴∠M′OF=90°﹣∠MOM′=30°,∴M′F=OM′=,∴OF==,∴M′(,);②n=﹣m+6;如图,直线P′M′交x轴于点G,∵∠POP′=∠MOM′=60°,∴∠POP′﹣∠MOP′=∠MOM′﹣∠MOP′,即∠POM=∠P′OM′,又∵OP=OP′,OM=OM′,∴△POM≌△P′OM′(SAS),∴∠OM′P′=∠OMP=90°,∵∠MOG=90°﹣60°=30°,∴∠OGM′=90°﹣∠M′OG=90°﹣30°=60°,点P′(m,n)在直线M′G上,设直线解析式为y=kx+b(k≠0),则,解得,∴n=﹣m+6;(2)如上图,由(1)知若A(﹣a,a),则OM′=OM=a,在Rt△OM′G中,M′G=OG,∴a2+(OG)2=OG2,解得OG=a,即点G(a,0),由(1)知点P在线段AB上时,直线P′M′与x轴相交锐角为60°,可设直线M′G为y=﹣x+q,代入G(a,0),解得q=2a,故点P′在直线y=﹣x+2a上,即A′B′解析式为y=﹣x+2a,如下图,同理可得,直线C′D′解析式为y=﹣x﹣2a,经过(﹣1,﹣1),则一1=﹣5×(﹣1)﹣2a,解得a=;如下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2a,经过F(2,2),则2=﹣×2+2a,解得a =+1.∴<a≤+1;(3)如图,当a=2时,点P′轨迹所在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2)2=16,当a=4时,点P′轨迹所在四边形的面积为(2×4)2=64,故2≤a≤4时,正方形ABCD的所有“友好点”组成图形的面积为64﹣16=48.反比例函数新定义问题5.(2022•宜城市一模)背景:点A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AB⊥x轴于点B,AC ⊥y轴于点C,分别在射线AC,BO上取点D,E,使得四边形ABED为正方形.如图1,点A 在第一象限内,当AC=4时,小李测得CD=3.探究:通过改变点A的位置,小李发现点D,A的横坐标之间存在函数关系.请帮助小李解决下列问题.(1)求k的值.(2)设点A,D的横坐标分别为x,z,将z关于x的函数称为“Z函数”.如图2,小李画出了x>0时“Z函数”的图象.①求这个“Z函数”的表达式;②补画x<0时“Z函数”的图象;③并写出这个函数的性质(两条即可).【分析】(1)由四边形ABED是正方形,得AB=1,从而得出A(4,1),则k=4;(2)①由题意,A(x,x﹣z),则x(x﹣z)=4,即可得出“Z函数”的表达式;②利用描点法画出图象;③根据图象可得出性质.【解答】解:(1)∵AC=4,CD=3,∴AD=AC﹣CD=1,∵四边形ABED是正方形,∴AB=1,∵AC⊥y轴,AB⊥x轴,∴∠ACO=∠COB=∠OBA=90°,∴四边形ABOC是矩形,∴OB=AC=4,∴A(4,1),∴k=4;(2)①由题意,A(x,x﹣z),∴x(x﹣z)=4,∴z=x﹣,②图象如图所示,③性质1: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性质2: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答案不唯一).6.(2022春•嵊州市期末)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x1,y1),N(x2,y2),x1≠x2,y1≠y2,且点M,N在同一象限,过点M,N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G,F,若|y1|>|y2|,则过点M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NF于点E,如图1.我们称矩形MEFG为过点M,N的伴随矩形.已知:如图2,点A(1,3),点B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1)求k的值.(2)若过点A,B的伴随矩形是正方形,求点B的坐标.(3)若过点A,B的伴随矩形的面积是3,求点B的坐标.【分析】(1)将点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求解即可求出答案;(2)分两种情况:利用伴随矩形是正方形得出|m﹣1|=3或|﹣1|=,解方程即可求出答案;(3)分两种情况:过点A,B的伴随矩形的面积是3,得出3•|n﹣1|=3或•|n﹣1|=3,解方程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1)∵点A(1,3)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k=1×3=3;(2)由(1)知,k=3,∴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设点B(m,)(m>0),①当<3,即m>1时,∵过点A,B的伴随矩形是正方形,∴|1﹣m|=3,∴m=﹣2(舍去)或m=3∴B(4,);②当>3,即m<1时,∵过点A,B的伴随矩形是正方形,∴|m﹣1|=,∴m>1或m=<0,不符合题意,即点B(4,);(3)由(1)知,k=3,∴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设点B(n,)(n>0),①当<3,即n>1时,∵过点A,B的伴随矩形的面积是3,∴3•|n﹣1|=3,∴n=0(舍去)或n=2,∴B(2,);②当>3,即n<1时,∵过点A,B的伴随矩形的面积是3,∴•|n﹣1|=3,∴n=,∴B(,6);即点B的坐标为(2,)或(,6).7.(2023春•宁波期末)定义:把能被一条对角线分成两个全等直角三角形的四边形叫做勾股四边形.(1)矩形是勾股四边形(填“是”或“不是”).(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1与双曲线相交于A,B两点,点P(﹣3,0)在x轴负半轴上,Q为直角坐标平面上一点.①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②当四边形APQB是平行四边形时,如图(Ⅰ),请证明▱APQB是勾股四边形.(3)在(2)的条件下,当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勾股四边形时,请直接写出Q点的坐标.【分析】(1)证矩形的对角线将矩形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出结论;(2)①直线y=﹣x+1与双曲线联立成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得点A,B的坐标;②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P的解析式为y=3x+9,直线BQ的解析式为y=3x+11,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3,解方程组,可得点Q(2,﹣5),然后证△APB为直角三角形,再证△APB和△QBP全等即可得出结论;(3)由∠APB=90°得:当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勾股四边形时,有以下三种情况:(ⅰ)当AB、AP为勾股四边形的边时,即是(2)②,此时可得点Q的坐标;(ⅱ)当AB为勾股四边形的边,AP为对角线时,过点A作PB的平行线与过点P作AB的平行线交于点Q,证△APB和△P AQ可得四边形ABPQ为勾股四边形,连接BQ交AP于点E,先求出点E(﹣2.5,1.5),进而可求出点Q的坐标;(ⅲ)当AP为勾股四边形的边,AB为对角线时,过点A作PB的平行线与过点B作AP的平行线交于点Q,此时四边形APBQ为矩形,由(1)知矩形为勾股四边形,同(ⅱ)得点Q的坐标.【解答】(1)解:矩形是勾股四边形.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为矩形,AC为对角线,∵四边形ABCD为矩形,∴AB=CD,BC=AD,∠B=∠C=90°,在△ABC和△CDA中,,∴△ABC≌△CDA(SAS),∴矩形是勾股四边形.故答案为:是.(2)①解:解方程组,得:,,∴点A(﹣2,3),点B(3,﹣2);②证明:设直线AP的解析式为:y=k1x+b1,将点A(﹣2,3),P(﹣3,0)代入y=k1x+b1,得,解得:,∴直线AP的解析式为:y=3x+9,∵四边形APQB为平行四边形,∴BQ∥AP,PQ∥AB,AP=QB,AB=QP,∴设直线BQ的解析式为:y=k2x+b2,∵BQ∥AP,∴k2=3,即直线BQ的解析式为:y=3x+b2,将点B(3,﹣2)代入y=3x+b2,得:b2=﹣11,∴直线BQ的解析式为:y=3x﹣11,设直线PQ的解析式为:y=k3x+b3,∵PQ∥AB,∴k3=﹣1,即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b3,将点P(﹣3,0)代入y=﹣x+b3,得:b3=﹣3,∴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3,解方程组,解得:,∴点Q(2,﹣5),∵点A(﹣2,3),B(3,﹣2),P(﹣3,0),Q(2,﹣5),∴AB2=(﹣2﹣3)2+(3+2)2=50,AP2=(﹣2+3)2+(3﹣0)2=10,PB2=(3+3)2+(﹣2﹣0)2=40,∴AB2=AP2+PB2,∴△APB为直角三角形,即∠APB=90°,∵BQ∥AP,∴∠APB=∠QBP=90°,∴△QBP为直角三角形,在△APB和△QBP中,,∴△APB≌△QBP(SSS),∴平行四边形APQB为勾股四边形.(3)解:点Q的坐标为(2,﹣5)或(﹣8,5)或(4,1)或(1,4).理由如下:由(2)可知:∠APB=90°,∴当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勾股四边形时,有以下四种情况:(ⅰ)当AB、AP为勾股四边形的边时,即是(2)②,此时点Q的坐标为(2,﹣5);(ⅱ)当AB为勾股四边形的边,AP为对角线时,过点A作PB的平行线与过点P作AB的平行线交于点Q,则四边形ABPQ为平行四边形,∴APB=∠P AQ=90°,PB=AQ,在△APB和△P AQ中,,∴△APB≌△P AQ(SAS),∴四边形ABPQ为勾股四边形,设点Q的坐标为(k,t),连接BQ交AP于点E,则点E既是AP的中点,又是BQ的中点,∵A(﹣2,3),P(﹣3,0),∴点E的横坐标为:,点E的纵坐标为:,即点E(﹣2.5,1.5),又点Q(k,t),B(3,﹣2),∴,,∴k=﹣8,t=5,∴点Q的坐标为(﹣8,5);(ⅲ)当AP为勾股四边形的边,AB为对角线时,过点A作PB的平行线与过点B作AP的平行线交于点Q,则四边形APBQ为平行四边形,又∠APB=90°,∴四边形APBQ为矩形,由(1)知:矩形为勾股四边形,∴四边形APBQ为勾股四边形,同(ⅱ)可得点Q的坐标为(4,1).(ⅳ)由(2)可知:∠APB=90°.作点P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Q,连接PQ交AB于H,如图所示:根据轴对称性可知:△APB≌△AQB,∴四边形APBQ为勾股四边形,设直线PQ的表达式为:y=mx+n,∵P,Q关于AB对称,∴PQ⊥AB,点H为PQ的中点,∴m=1,∴直线PQ的表达式为:y=x+n,将点P(﹣3,0)代入y=x+n,得n=3,∴直线PQ的表达式为:y=x+3,解方程组,得,∴点H的坐标为(﹣1,2),∵点H为PQ的中点,∴点Q的坐标为(1,4).综上所述:当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勾股四边形,Q的坐标为(2,﹣5)或(﹣8,5)或(4,1)或(1,4).1.(2023春•东阳市期末)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不同两点A(x1,y1),B(x2,y2),给出如下定义:若x1x2=1,y1y2=1,则称点A,B互为“倒数点”,例如:点,B(2,1)互为“倒数点”.(1)已知点A的坐标为(1,3),则点A的“倒数点”点B的坐标为,;将线段AB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线段A′B′,则线段A′B′上不存在(填“存在”或“不存在”)“倒数点”.(2)如图,在正方形CDEF中,点C坐标为,点D坐标为,请判断该正方形的边上是否存在“倒数点”,并说明理由.【分析】(1)设A(x1,y1),B(x2,y2),由题意得出x2=1,,点B的坐标为,由平移的性质得出A′(3,3),,即可得出结论;(2)①若点M(x1,y1)在线段CF上,则,点N(x2,y2)应当满足x2=2,可知点N 不在正方形边上,不符题意;②若点M(x1,y1)在线段CD上,则,点N(x2,y2)应当满足y2=2,可知点N不在正方形边上,不符题意;③若点M(x1,y1)在线段EF上,则,点N(x2,y2)应当满足,得出,,此时点,在线段EF上,满足题意.【解答】解:(1)设A(x1,y1),B(x2,y2),∵x1x2=1,y1y2=1,A(1,3),∴x2=1,,点B的坐标为,将线段AB水平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线段A′B′,则A′(3,3),,∵3×3=9,,∴线段A′B′上不存在“倒数点”,故答案为:(1,);不存在;(2)正方形的边上存在“倒数点”M、N,理由如下:①若点M(x1,y1)在线段CF上,则,点N(x2,y2)应当满足x2=2,可知点N不在正方形边上,不符题意;②若点M(x1,y1)在线段CD则,点N(x2,y2)应当满足y2=2,可知点N不在正方形边上,不符题意;③若点M(x1,y1)在线段EF上,则,点N(x2,y2)应当满足,∴点N只可能在线段DE上,,,此时点,在线段EF上,满足题意;∴该正方形各边上存在“倒数点”,,,.2.(2023春•鄞州区期末)【新知学习】定义:一组邻边相等,另一组邻边也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在凸四边形ABCD中,若AB=AD,BC=DC,则四边形ABCD是“筝形”.(1)如图1,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筝形”ABCD,要求点D是格点;【问题探究】(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10,BC=12,“筝形”EFGH的顶点E是AB的中点,点F,G,H分别在BC,CD,AD上,且,求对角线EG的长;【拓展思考】(3)如图3,在“筝形”ABCD中,AB=AD,BC=DC=12,∠B=∠D=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AE平分∠BEF,EF⊥CD,EF=8,求“筝形”ABCD的面积.【分析】(1)根据“筝形”的定义找到点D即可;(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EF=EH,GH=GF时,分别利用HL证得Rt△AEH和Rt△BEF全等,Rt△DGH和Rt△CGF全等,得出点G是CD的中点,从而得出EG=AD,即可求出EG的长;当FE=FG,HE=HG时,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F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G的长,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G的长即可;(3)过点A作AH⊥EF于点H,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B=AH,结合已知条件证出四边形AHFD是正方形,设AD=DF=FH=AH=x,用x表示CF、CE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 的方程,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计算即可.【解答】解:(1)如图1,点D是所求作的点,由勾股定理得,,,由图可得AB=5,∴AB=AD,CD=CB,∴四边形ABCD是“筝形”;(2)如图2﹣1,EF=EH,GH=GF,∵E是AB的中点,AB=10,∴AE=BE,∵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90°,AD=BC,在Rt△AEH和Rt△BEF中,,∴Rt△AEH≌Rt△BEF(HL),∴AH=BF,∴AD﹣AH=BC﹣BF,即DH=CF,在Rt△DGH和Rt△CGF中,,∴Rt△DGH≌Rt△CGF(HL),∴DG=CG,∴EG=AD=12;如图2﹣2,FE=FG,HE=HG,过点G作GM⊥AB于点M,∴∠GME=∠GMB=∠B=∠C=90°,∴四边形BMGC是矩形,∴BM=CG,∵点E是AB的中点,AB=10,∴AE=BE=5,GM=BC=12,在Rt△BEF中,BE=5,,由勾股定理得,∵BC=12,∴CF=BC﹣BF=12﹣5=7,在Rt△CFG中,CF=7,,由勾股定理得,∴BM=1,∴ME=BE﹣BM=5﹣1=4,在Rt△GME中,GM=12,ME=4,由勾股定理得;综上,EG的长是12或;(3)如图3,过点A作AH⊥EF于点H,∵AE平分∠BEF,∠B=90°,AH⊥EF,∴AB=AH,∵AB=AD,∴AH=AD,∵AH⊥EF,∠D=90°,EF⊥CD,∴∠AHF=∠EFD=∠D=90°,∴四边形AHFD是矩形,又AH=AD,∴四边形AHFD是正方形,∴AD=DF=FH=AH,设AD=DF=FH=AH=x,则CF=CD﹣DF=12﹣x,EH=EF﹣FH=8﹣x,在Rt△ABE和Rt△AHE中,,∴Rt△ABE≌Rt△AHE(HL),∴BE=EH,∴BE=8﹣x,∴CE=CB﹣BE=12﹣(8﹣x)=x+4,在Rt△EFC中,由勾股定理得CE2=EF2+CF2,∴(x+4)2=82+(12﹣x)2,解得x=6,∴AD=AB=DF=AH=6,BE=2,CF=6,∴S筝形ABCD=S△ABE+S△AEF+S△ADF+S△EFC===6+24+18+24=72.3.(2022春•南浔区期末)定义:我们把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且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等腰梯形.【性质初探】如图1,已知,▱ABCD,∠B=80°,点E是边AD上一点,连结CE,四边形ABCE 恰为等腰梯形.求∠BCE的度数;【性质再探】如图2,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以BC为一边作等腰梯形BCEF,BF=CE,连结BE、CF.求证:BE=CF;【拓展应用】如图3,▱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B=2,∠ABC=45°,过点O作AC的垂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G,连结DG.若∠CDG=90°,求BC的长.【分析】【性质初探】过点A作AG⊥BC交于G,过点E作EH⊥BC交于H,证明Rt△ABG≌Rt △ECG(HL),即可求解;【性质再探】证明△BFC≌△CEB(SAS),即可求解;【拓展应用】连接AC,过G点作GM⊥AD交延长线于点M,分别证明△ACG是等腰三角形,△C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G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可求AG=2,GM=DM,在Rt△AGM中,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即为所求BC的长.【解答】【性质初探】解:过点A作AG⊥BC交于G,过点E作EH⊥BC交于H,∵▱ABCD,∴AE∥BC,∴AG=EH,∵四边形ABCE恰为等腰梯形,∵AB=EC,∴Rt△ABG≌Rt△ECG(HL),∴∠B=∠ECH,∵∠B=80°,∴∠BCE=80°;【性质再探】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E∥BC,∵四边形BCEF是等腰梯形,∴BF=CE,由(1)可知,∠FBC=∠ECB,∴△BFC≌△CEB(SAS),∴BE=CF;【拓展应用】解:连接AC,过G点作GM⊥AD交延长线于点M,∵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是AC的中点,∵GO⊥AC,∴AC=CG,∵AB∥CD,∠ABC=45°,∴∠DCG=45°,∴∠CDG=90°,∴CD=DG,∴BA=DG=2,∵∠CDG=90°,∴CG=2,∴AG=2,∵∠ADC=∠DCG=45°,∴∠CDM=135°,∴∠GDM=45°,∴GM=DM=,在Rt△AGM中,(2)2=(AD+)2+()2,∴AD=﹣,∴BC=﹣.4.(2023春•东阳市期末)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P,Q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所围成的矩形,叫做P,Q的“关联矩形”,如图所示.(1)已知点A(﹣2,0)①若点B的坐标为(3,2),则点A,B的“关联矩形”的周长为14.②若点C在直线y=4上,且点A,C的“关联矩形”为正方形,求直线AC的解析式.(2)已知点M(1,﹣2),点N(4,3),若使函数的图象与点M、N的“关联矩形”有公共点,求k的取值范围.【分析】(1)①画出点A,B的“关联矩形”,确定长和宽,最后确定周长;②画出点A,C的“关联矩形”为正方形的图形,点C有两个位置,分别求直线AC的解析式;(2)画出点M、N的“关联矩形”,若使函数的图象与点M、N的“关联矩形”有公共点,观察函数中k的变化,找到k的临界值,即函数的图象过点N(4,3、(4,﹣2)时,进而求出k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①点A,B的“关联矩形”的长为3﹣(﹣2)=5,宽为2﹣0=2,∴周长为(5+2)×2=14.故答案为:14.②点A,C的“关联矩形”为正方形时点C有两个,C1(2,4),C2(﹣6,4),如图所示:设直线AC1的解析式为y=k1x+b1,则,∴,∴直线AC1的解析式为y=x+2;设直线AC2的解析式为y=k2x+b2,则,∴,∴直线AC2的解析式为y=﹣x﹣2;∴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2或y=﹣x﹣2.(2)如图所示:当k>0时,若函数的图象过点N(4,3),则k=12,所以0<k≤12;当k<0时,若函数的图象过点(4,﹣2),则k=﹣8,所以﹣8≤k<0;∴若使函数的图象与点M、N的“关联矩形”有公共点,k的取值范围为﹣8≤k<0或0<k≤12.5.(2023春•宁波期末)我们定义:以已知菱形的对角线为边且有一条边与已知菱形的一条边共线的新菱形称为已知菱形的伴随菱形.如图1,在菱形ABCD中,连接AC,在AD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得AC=AE,以CA、AE为边作菱形CAEF,我们称菱形CAEF是菱形ABCD的“伴随菱形”.(1)如图2,在菱形ABCD中,连接AC,在BC的延长线上作CA=CF,作∠ACF的平分线CE 交AD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FE,求证:四边形AEFC为菱形ABCD的“伴随菱形”.(2)①如图3,菱形AEFC为菱形ABCD的“伴随菱形”,过C作CH垂直AE于点H,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连接EO若,试判断ED与BD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②在①的条件下请直接写出的值.【分析】(1)可推出∠FCE=∠AEC,∠FCE=∠ACE,从而∠ACE=∠AEC,从而得出AC=AE,进而得出CF=AE,进一步得出结论;(2)①作OT⊥AE于T,可证得△AOT∽△ACH,从而,于是不妨设OT=1,则CH=2,OE=CH=2,ET==,设AT=x,则AC=AE=x+,AO=,在Rt△AOT中列出x2+1=()2,从而求得AT=,OA=,由tan∠OAT=tan∠DOT得出,从而求得DT=,从而得出ED=ET﹣DT==,由S△AOD=得OD=,进一步得出结论;②由①可得出结果.【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BC∥AE,∴∠FCE=∠AEC,∵CE平分∠ACF,∴∠FCE=∠ACE,∴∠ACE=∠AEC,∴AC=AE,∵AC=CF,∴CF=AE,∴四边形AEFC是平行四边形,∴▱AEFC是菱形,∴菱形AEFC为菱形ABCD的“伴随菱形”;(2)解:①如图,ED=BD,理由如下:作OT⊥AE于T,∵四边形ABCD是菱形,∴OA=AC,BD⊥AC,∵CH⊥AE,∴OT∥CH,∴△AOT∽△ACH,∴,不妨设OT=1,则CH=2,OE=CH=2,∴ET==,设AT=x,则AC=AE=x+,∴AO=,在Rt△AOTx2+1=()2,∴x1=,x2=(舍去),∴AT=,OA=,∵∠AOD=90°,∴∠AOT+∠DOT=90°,∵∠ATO=90°,∴∠AOT+∠OAT=90°,∴∠OAT=∠DOT,∴tan∠OAT=tan∠DOT,∴,∴,∴DT=,∴ED=ET﹣DT==,AD=DT+AT==,由S△AOD=得,∴,∴OD=,∴BD=2OD=,∴ED=BD;②由①知:CH=2,ED=,∴=.。
七八年级数学:新定义题题库(精品)
新定义题型专题abcba t =b a c +=a b 1、已知,我们把任意形如:的五位自然数(其中,1≤≤9,1≤≤9)称之为喜马n 拉雅数,例如:在32523自然数中,3+2=5,所以32523就是一个喜马拉雅数.并规定:能被自然数整()n F n ()n I 除的最大的喜马拉雅数记为,能被自然数整除的最小的喜马拉雅数记为.(1)求证:任意一个喜马拉雅数都能被3整除;()()83I F +(2)求的值.n q p n ⨯=p q q p ≤n 2、我们知道,任意一个正整数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是正整数,且),在的p q q p ⨯n 所有这种分解中,如果,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就称是的最佳分解.并规定:()qp n F =.例如:12可以分解成1×12,2×6或3×4,因为12﹣1>6﹣2>4﹣3,所以3×4是12的最佳()4312=F 分解,所以。
()32=a F a a (1)若且为100以内的正整数,则= ; m ()m F (2)如果是一个两位数,那么试问是否存在最大值或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大(或最小)值以m 及此时的取值并简要说明理由.22b a +a b 3、若一个整数能表示成(、是正整数)的形式,则称这个数为“丰利数”。
例如,2是“丰利()222222y y x y xy x M ++=++=y x +y M 数”,因为2=12+12,再如,(、是正整数),所以也是“丰利数”。
(1)请你写一个最小的三位“丰利数”是 ,并判断20 “丰利数”.(填是或不是);k y x y x S +-++=6222x y k (2)已知(、是整数,是常数),要使S 为“丰利数”,试求出符合条件k k 的一个值(10≤<200),并说明理由。
P xy y x P -+=22x y 4、定义:若数可以表示成(、为自然数)的形式,则称P 为“希尔伯特”数. 例如:3=22+11﹣2×1,39=72+52﹣7×5,147=132+112﹣13×11…所以3,39,147是“希尔伯特”数.(1)请写出两个10以内的“希尔伯特”数.(2)像39,147这样的“希尔伯特”数都是可以用连续两个奇数按定义给出的运算表达出来,试说明所有用连续两个奇数表达出的“希尔伯特”数一定被4除余3.(3)已知两个“希尔伯特”数,它们都可以用连续两个奇数按定义给出的运算表达出来,且它们的差是224,求这两个“希尔伯特”数.5、阅读下列材料,解决后面两个问题.如果一个四位数的千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同,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相同,则称这个四位数为“四位友谊数”.如2112,5225,7667,…等都是“四位友谊数”.如果将一个“四位友谊数”的百位数字与千位数字,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都交换位置,得到一个新四位数,我们把这个新四位数叫做“四位友谊数的姊妹数”,如果“四位友谊数”的百位数字是0,则交换位置后保留首位的“0”,即它的姊妹数就是首位为“0”的四位数,如2112的对应数为1221,5225的对应数为2552,1001的对应数为0110.(1)任意写一个“四位友谊数”及它的“姊妹数”;猜想任意一个“四位友谊数”与它的“姊妹数”的差是否都能被11整除?并说明理由.(2)一个“四位友谊数”的千位数字为a(1≤a≤9),百位数字为b(0≤b≤9,b<a).若这个“四位友谊数”与它的姊妹数的差能被486整除,求这个四位友谊数.n6、对于一个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均不为零的三位正整数,如果它的百位数字、十位数字、个位数字是由依()nD次增加相同的非零数字组成,则称这个三位数为“递增数”,记为,把这个“递增数”的百位数字与()321123=E()()()198nDnEn F-=()1198123321123=-=F个位数字交换位置后,得到321,即,规定,如.()159F()246F(1)计算:,;()sD()t D()()5=+tFsF()()92tDsDk+=(2)若是百位数字为1的数,是个位数字为9的数,且满足,记,k求的最大值。
初二新定义问题(含解析)
专题一新定义25(2018朝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与坐标轴不平行的直线l和点P,给出如下定义:过点P作x轴,y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l于点M,N,若PM+PN≤4,则称P为直线l的近距点,特别地,直线上l所有的点都是直线l的近距点.已知点A(-2,0),B(0,2),C(-2,2).(1)当直线l的表达式为y=x时,①在点A,B,C中,直线l的近距点是;②若以OA为边的矩形OAEF上所有的点都是直线l的近距点,求点E的纵坐标n的取值范围;(2)当直线l的表达式为y=kx时,若点C是直线l的近距点,直接写出k的取值范围.28(2018门头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如果P ,Q 为某个菱形相邻的两个顶点,且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与x 轴,y 轴平行,那么称该菱形为点P ,Q 的“相关菱形”. 图1为点P ,Q 的“相关菱形”的一个示意图.图1已知点A 的坐标为(1,4),点B 的坐标为(b ,0),(1)如果b = 3,那么R (1 ,0),S (5,4),T (6,4)中能够成为点A ,B 的“相关菱形”顶点的是 ;(2)如果点A ,B 的“相关菱形”为正方形,求直线AB 的表达式;(3)如图2,在矩形OEFG 中,F (3,2).点M 的坐标为(m ,3),如果在矩形OEFG上存在一点N ,使得点M ,N 的“相关菱形”为正方形,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图2xyOP Q y OxEF G28(2018石景山).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与图形W ,给出如下的定义:在点P 与图形W 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度称为点P 与图形W 的距离,特别的,当点P 在图形W 上时,点P 与图形W 的距离为零. 如图1,点()13A ,,()53B ,. (1)点()01E ,与线段AB 的距离为 ;点()51F ,与线段AB 的距离为 ; (2)若直线2y x =-上的点P 与线段AB 的距离为2,求出点P 的坐标;(3)如图2,将线段AB 沿y 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线段DC ,连接AD ,BC ,若直线y x b =+上存在点P ,使得点P 与四边形ABCD 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请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为 .图图228(2018怀柔).阅读以下内容并回答问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 中,有一个△OEF ,要求在△OEF 内作一个内接正方形ABCD ,使正方形A ,B 两个顶点在△OEF 的OE 边上,另两个顶点C ,D 分别在EF 和0F 两条边上.小丽感到要使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有些困难,但可以先让四边形的三个顶点满足条件,于是她先画了一个有三个顶点在三角形边上的正方形(如图2).接着她又在△OEF 内画了一个这样的正方形(如图3).她发现如果再多画一些这样的正方形,就能发现这些点C 位置的排列图形,根据这个图形就能画出满足条件的正方形了. (1)请你也实验一下,再多画几个这样的正方形,猜想小丽发现这些点C 排列的图形是 ; (2)请你参考上述思路,继续解决问题:如果E ,F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E (6,0), F (4,3).①当A 1的坐标是(1,0)时,则C 1的坐标是 ; ②当A 2的坐标是(2,0)时,则C 2的坐标是 ;③结合(1)中猜想,求出正方形ABCD 的顶点D 的坐标,在图3中画出满足条件的正方形ABCD.yxE FA 1B 1C 1D 1O 图2yxD 2C 2B 2A 2D 1C 1B 1A 1FE O 图3yx图1E FO26(2018丰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M为直线l:x =a上一点,N是直线l外一点,且直线MN与x轴不平行,若MN为某个矩形的对角线,且该矩形的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垂直,则称该矩形为直线l的“伴随矩形”.下图为直线l的“伴随矩形”的示意图.(1)己知点A在直线l:x=2上,点B的坐标为(3,-2)①若点A的纵坐标为0,则以AB为对角线的直线l的“伴随矩形”的面积是;②若以AB为对角线的直线l的“伴随矩形”是正方形,求直线AB 的表达;(2)点P在直线l:x=m上,且点P的纵坐标为4,若在以点(2,1),(-2,1),(-2,-1),(2,-1)为顶点的四边形上存在一点Q,使得以PQ为对角线的直线l的“伴随矩形”为正方形,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yMN-4 -3 -2 -11 2 3 4O-2 l: x=a-3-428(2018东城).(7分)定义: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为12,x x (12x x <),分别以12,x x 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得到点M 12(,)x x ,则称点M 为该一元二次方程的衍生点.(1)若方程为220x x -=,写出该方程的衍生点M 的坐标.(2)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20(0)x m x m m -++=<的衍生点为M ,过点M 向x 轴和y 轴做垂线,两条垂线与坐标轴恰好围城一个正方形,求m 的值.(3)是否存在b ,c ,使得不论(0)k k ≠为何值,关于x 的方程20x bx c ++=的衍生点M 始终在直线2(2)y kx k =--的图像上,若有请直接写出b ,c 的值,若没有说明理由.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0,2),B (4,2),C (4,0).P 为矩形ABCO 内(不包括边界)一点,过点P 分别作x 轴和y 轴的平行线,这两条平行线分矩形ABCO 为四个小矩形,若这四个小矩形中有一个矩形的周长等于OA ,则称P 为矩形ABCO 的矩宽点.例如:下图中的P 2355(,)为矩形ABCO 的一个矩宽点.(1)在点D (12,12),E (2,1),F (134,74)中,矩形ABCO 的矩宽点是 ; (2)若G (23m ,)为矩形ABCO 的矩宽点,求m 的值;(3)若一次函数()()210y k x k =--≠的图象上存在矩形ABCO 的矩宽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备用图答案:25(朝阳).(1)①A ,B ;…………………………………………………………2分②当PM +PN =4时,可知点P 在直线l 1:2y x =+,直线l 2:2y x =-上. 所以直线l 的近距点为在这两条平行线上和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所有点. 如图1,EF 在OA 上方,当点E 在直线l 1上时,n 的值最大,为22-+.………3分如图2,EF 在OA 下方,当点F 在直线l 2上时,n 的值最小,为2-.………4分当0n =时,EF 与AO 重合,矩形不存在. 综上所述,n的取值范围是222n -≤≤-+,且0n ≠.…………………………………6分图1图2(2)11k -≤≤…………………………………………8分28(门头沟).(本小题满分8分)解:(1)R ,S ;………………………………………………………………………………………………2分 (2)过点A 作AH 垂直x 轴于H 点.∵ 点A ,B 的“相关菱形”为正方形,∴ △ABH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分 ∵ A (1,4),∴ BH =AH =4. ∴ b =3-或5.∴ B 点的坐标为(-3,0)或(5,0). (4)∴ 设直线AB 的表达式为y kx b =+. ∴ 由题意得4,30.k b k b +=⎧⎨-+=⎩或4,50.k b k b +=⎧⎨+=⎩解得1,3.k b =⎧⎨=⎩或1,5.k b =-⎧⎨=⎩∴ 直线AB的表达式为3y x =+或 5.y x =-+………………………………………………6分 (3)3-≤m ≤6.………………………………………………………………………………………8分28(石景山).解: (1;2. ………………2分 (2)如图1,点()5,3B 在直线2y x =-上. ∵点()13A ,,()53B ,, ∴AB 平行于x 轴. 当1y =时,21x -=. ∴3x =.∴()131,P ………………4分 过2P 作2P E AB ⊥交AB 的延长线 于点E .∵直线2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 于点()()0-2,2,0,C D , ∴OC OD =.∴可证245P BE ODC ∠=∠=︒. ∵22P B =,∴2P E BE ==.∴(25P . ………………6分∴点P 的坐标为()31,或(5.(3)24b -≤≤ ………………8分26.解:(1)① 2. ...............................1分②根据题意,当以AB 为对角线的直线l 的“伴随矩形”为正方形时,点A 的坐标为(2,-1)或(2,-3).可得,直线AB 的表达式为:y = -x +1或y = x -5. ...........5分 (2) -7≤m ≤-1或1≤m ≤7. .......................................................7分28(东城).(1) 解得:120,2x x ==故方程220x x -=的衍生点为M(0,2) ……………………………………………….2分(2)2,(21)20(0)x m x m m -++=<020m m <∴<解得:122,1x m x == ………………………………………..3分 方程2,(21)20(0)x m x m m -++=<的衍生点为(2,1)M m ………………………………..4分点M 在第二象限内且纵坐标为1,由于过点M 向两坐标轴做垂线,两条垂线与x 轴y 轴恰好围城一个正方形,所以21m =-,解得12m =- …………………………………………………..5分(3)存在.直线2(2)(2)4y kx k k x =--=-+,过定点(2,4)M …………………………………………………..6分20x bx c ++=两个根为122,4x x ==解得:68b c =-⎧⎨=⎩ ………………………………………..7分1. 如果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也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则称该一元一次方程为该不等式组的关联方程.例如:方程260x =- 的解为3x= ,不等式组205x x ->⎧⎨<⎩, 的解集为25x << ,因为235<< ,所以,称方程260x =-为不等式组205x x ->⎧⎨<⎩,的关联方程.(1) 在方程①520x -=,②3104x +=,③()315x x -+=-中,不等式组2538434x x x x ->-⎧⎨-+<-⎩, 的关联方程是 ;(填序号)(2)若不等式组1144275x x x ⎧-⎪⎨⎪++⎩<,>-的一个关联方程的根是整数,则这个关联方程可以是 ;(写出一个即可)(3)若方程21+2x x -=,1322x x ⎛⎫+=+ ⎪⎝⎭都是关于x 的不等式组22x x m x m -⎧⎨-⎩<,≤的关联方程,求m 的取值范围.2.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A,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点B(不与点A重合,且直线AB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过点A作直线m∥x轴,过点B作直线n∥y轴,直线m,n相交于点C.当线段AC,BC的长度相等时,称点B为点A的等距点,称三角形ABC的面积为点A的等距面积. 例如:如图,点A(2,1),点B(5,4),因为AC= BC=3,所以B为点A的等距点,此时点A的等距面积为9 2.(1)点A的坐标是(0,1),在点B1(-1,0),B2(2,3),B3(-1,-1)中,点A的等距点为 .(2)点A的坐标是(-3,1),点A的等距点B在第三象限,①若点B的坐标是⎪⎭⎫⎝⎛2129,--,求此时点A的等距面积;②②若点A 的等距面积不小于98,求此时点B 的横坐标t 的取值范围.3.阅读下面的材料:小明在学习了不等式的知识后,发现如下正确结论:若A -B >0,则A >B ;若A -B =0,则A =B ;若A -B <0,则A <B. 下面是小明利用这个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试比较3与223 的大小.备用图323)322-3+==23220,3223. 回答下面的问题:(1)请完成小明的解题过程;(2)试比较222(34)3x xy y-+-与223682x xy y-+-的大小(写出相应的解答过程).4.阅读下列材料:小明在一本课外读物上看到一道有意思的数学题:解不等式1<x,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到原点距离小于1的点在数轴上集中在-1和+1之间,如图: 所以,该不等式的解集为-1<x<1.因此,不等式1>x的解集为x<-1或x>1.根据以上方法小明继续探究了不等式52<<x的解集,即到原点的距离大于2小于5的点的集合就集中在这样的区域内,如图: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5<x<-2或2<x<5.仿照小明的做法解决下面问题:(1)不等式5x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 (2)不等式13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 (3)求不等式22x -<的解集.5.定义:对任意一个两位数,如果满足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互不相同,且都不为零,那么称这个两位数为“迥异数”.将一个“迥异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把这个新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和与11的商记为.例如:,对调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得到新两位数21,新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和为,和与11的商为,所以.根据以上定义,回答下列问题:(1)填空:①下列两位数:30,31,33中,“迥异数”为___________. ②计算:()23f =,()10f m n +=.(2)如果一个“迥异数”的十位数字是k ,个位数字是,且,请求出“迥异数”.(3)如果一个“迥异数”m 的十位数字是x ,个位数字是4x -,另一个“迥异数”n 的十位数字是5x -,个位数字是2,且满足()()8f m f n -<,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x 的值.a a ()f a 12a =211233+=3311=3÷()12=3f b ()21k +()11f b =b6.对x ,y 定义一种新运算T ,规定22(,)ax by T x y x y+=+(其中a ,b 是非零常数且0x y +≠),这里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四则运算.如:22319(3,1)314a b a b T ⨯+⨯+==+,24(,2)2am b T m m +-=-.(1)填空:(4,1)T -= (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 (2)若(2,0)2T -=-且(5,1)6T -=. ①求a 与b 的值;③ 若(310,)(,310)T m m T m m -=-,求m 的值.7.对任意一个三位数n ,如果n 满足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互不相同,且都不为零,那么称这个数为“相异数”,将一个“相异数”n 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记为F (n ).例如n =135时,F (135)=1+3+5=9.(1)对于“相异数”n ,若F (n )=6,请你写出一个n 的值;(2)若a ,b 都是“相异数”,其中a =100x +12,b =350+y (1≤x ≤9,1≤y ≤9,x ,y 都是正整数),规定:()()F a k F b =,当F (a )+F (b )=18时,求k 的最小值.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给定的两点P ,Q ,若存在点M ,使得△MPQ 的面积等于1,即S △MPQ =1,则称点M 为线段PQ 的“单位面积点”. 解答下列问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的坐标为(1,0).(1)在点A (1,2),B (-1,1),C (-1,-2),D (2,-4)中,线段OP 的“单位面积点”是 .(2)已知点E (0,3),F (0,4),将线段OP 沿y 轴向上平移t (t >0)个单位长度,使得线段EF 上存在线段OP 的“单位面积点”,求t 的取值范围; (3)已知点Q (1,-2),H (0,-1),点M ,N 是线段PQ 的两个“单位面积点”,点M在HQ的延长线上,若S△HMN≥2S△PQN,直接写出点N纵坐标的取值范围.9.(本题7分)阅读下面材料:小明在数学课外小组活动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不等式中含有绝对值,并且绝对值符号中含有未知数,我们把这个不等式叫做绝对值不等式,求绝对值不等式|x|>3的解集.小明同学的思路如下:先根据绝对值的定义,求出|x|恰好是3时x的值,并在数轴上表示为点A,B,如图所示.观察数轴发现,以点A,B为分界点把数轴分为三部分:点A左边的点表示的数的绝对值大于3;点A,B之间的点表示的数的绝对值小于3; A B–41234–1–2–3点B右边的点表示的数的绝对值大于3.因此,小明得出结论绝对值不等式|x|>3的解集为:x<-3或x>3.参照小明的思路,解决下列问题:(1)请你直接写出下列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①|x|>1的解集是.②|x|<2.5的解集是.(2)求绝对值不等式2|x-3|+5>13的解集.(3)直接写出不等式x2>4的解集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定义题型专题abcba t =b a c +=a b 1、已知,我们把任意形如:的五位自然数(其中,1≤≤9,1≤≤9)称之为喜马n 拉雅数,例如:在32523自然数中,3+2=5,所以32523就是一个喜马拉雅数.并规定:能被自然数整()n F n ()n I 除的最大的喜马拉雅数记为,能被自然数整除的最小的喜马拉雅数记为.(1)求证:任意一个喜马拉雅数都能被3整除;()()83I F +(2)求的值.n q p n ⨯=p q q p ≤n 2、我们知道,任意一个正整数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是正整数,且),在的p q q p ⨯n 所有这种分解中,如果,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就称是的最佳分解.并规定:()qp n F =.例如:12可以分解成1×12,2×6或3×4,因为12﹣1>6﹣2>4﹣3,所以3×4是12的最佳()4312=F 分解,所以。
()32=a F a a (1)若且为100以内的正整数,则= ; m ()m F (2)如果是一个两位数,那么试问是否存在最大值或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大(或最小)值以m 及此时的取值并简要说明理由.22b a +a b 3、若一个整数能表示成(、是正整数)的形式,则称这个数为“丰利数”。
例如,2是“丰利()222222y y x y xy x M ++=++=y x +y M 数”,因为2=12+12,再如,(、是正整数),所以也是“丰利数”。
(1)请你写一个最小的三位“丰利数”是 ,并判断20 “丰利数”.(填是或不是);k y x y x S +-++=6222x y k (2)已知(、是整数,是常数),要使S 为“丰利数”,试求出符合条件k k 的一个值(10≤<200),并说明理由。
P xy y x P -+=22x y 4、定义:若数可以表示成(、为自然数)的形式,则称P 为“希尔伯特”数. 例如:3=22+11﹣2×1,39=72+52﹣7×5,147=132+112﹣13×11…所以3,39,147是“希尔伯特”数.(1)请写出两个10以内的“希尔伯特”数.(2)像39,147这样的“希尔伯特”数都是可以用连续两个奇数按定义给出的运算表达出来,试说明所有用连续两个奇数表达出的“希尔伯特”数一定被4除余3.(3)已知两个“希尔伯特”数,它们都可以用连续两个奇数按定义给出的运算表达出来,且它们的差是224,求这两个“希尔伯特”数.5、阅读下列材料,解决后面两个问题.如果一个四位数的千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同,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相同,则称这个四位数为“四位友谊数”.如2112,5225,7667,…等都是“四位友谊数”.如果将一个“四位友谊数”的百位数字与千位数字,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都交换位置,得到一个新四位数,我们把这个新四位数叫做“四位友谊数的姊妹数”,如果“四位友谊数”的百位数字是0,则交换位置后保留首位的“0”,即它的姊妹数就是首位为“0”的四位数,如2112的对应数为1221,5225的对应数为2552,1001的对应数为0110.(1)任意写一个“四位友谊数”及它的“姊妹数”;猜想任意一个“四位友谊数”与它的“姊妹数”的差是否都能被11整除?并说明理由.(2)一个“四位友谊数”的千位数字为a(1≤a≤9),百位数字为b(0≤b≤9,b<a).若这个“四位友谊数”与它的姊妹数的差能被486整除,求这个四位友谊数.n6、对于一个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均不为零的三位正整数,如果它的百位数字、十位数字、个位数字是由依()nD次增加相同的非零数字组成,则称这个三位数为“递增数”,记为,把这个“递增数”的百位数字与()321123=E()()()198nDnEn F-=()1198123321123=-=F个位数字交换位置后,得到321,即,规定,如.()159F()246F(1)计算:,;()sD()t D()()5=+tFsF()()92tDsDk+=(2)若是百位数字为1的数,是个位数字为9的数,且满足,记,k求的最大值。
7、一个多位自然数分解为末三位与末三位以前的数,让末三位数减去末三位以前的数,所得的差能被7整除,则原多位数一定能被7整除.(1)判断864192 (能/不能)被7整除,证明任意一个三位以上的自然数都满足上述规律;t 22q p t -=q p >(2)一个自然数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其中且为正整数),这样的数叫做“平方差数”,t q p -22q p -t ()qp q p t F -+=2在的所有表示结果中,当最小时,称是的“平方差分解”,并规定,例如,2222792632-=-=2679-<-()2237972932=-⨯+=F ,,则。
已知一个五位自然数,末三位数5210500++=y m ()y x n ++=11081≤≤x 91≤≤y n ,末三位以前的数为(其中,且为整数),为“平()n F 方差数”,交换这个五位自然数的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字后所得的新数能被7整除,求 的最大值.8、材料一: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若被N除余1,被(N﹣1)除余1,被(N﹣2)除余1…,被3除余1,被2除余1,那么称这个正整数为“明N礼”数(N取最大),例如:73(被5除余3)被4除余1,被3除余1,被2除余1,那么73为“明四礼”数.材料二:设N,(N﹣1),(N﹣2),…3,2的最小公倍数为k,那么“明N礼”数可以表示为kn+1,(n为正整数),例如:6,5,4,3,2的最小公倍数为60,那么“明六礼”数可以表示为60n+1.(n为正整数)(1)17 “明三礼”数(填“是”或“不是”);721是“明礼”数;(2)求出最小的三位“明三礼”数;(3)一个“明三礼”数与“明四礼”数的和为32,求出这两个数.9、人和人之间讲友情,有趣的是,数与数之间也有相类似的关系.若两个不同的自然数的所有真因数(即除了自身以外的正约数)之和相等,我们称这两个数为“亲和数”.例如:18的约数有1、2、3、6、9、18,它的真因数之和1+2+3+6+9=21;51的约数有1、3、17、51,它的真因数之和1+3+17=21,所以18和51为“亲和数”.数还可以与动物形象地联系起来,我们称一个两头(首位与末位)都是1的数为“两头蛇数”.(1)6的“亲和数”为;将一个四位的“两头蛇数”去掉两头,得到一个两位数,它恰好是这个“两头蛇数”的约数,求满足条件的“两头蛇数”.(2)已知两个“亲和数”的真因数之和都等于15,且这两个“亲和数”中较大的数能将一个正中间数位(百位)上的数为4的五位“两头蛇数”整除,若这个五位“两头蛇数”的千位上的数字小于十位上的数字,求满足条件的“两头蛇数”.10、阅读下列材料,解决问题材料一:如果一个正整数的个位数字等于除个位数字之外的其他各位数字之和,则称这个数为“刀塔数”,比如:因1+2=3,所以123是“刀塔数”,同理,55,1315也是“刀塔数”.材料二:形如的三位数叫“王者数”,其中x﹣2,x,x+2分别是这个数的百位数字,十位数字,个位数字.例如:135,468均为“王者数”问题:(1)已知a既是“刀塔数”又是“王者数”,若数b(b>0)使10a+b为一个“刀塔数”,求b的最小值;(2)已知一个五位“刀塔数”与一个“王者数”的和能被3整除,且c﹣a+d﹣b=4,证明.11、阅读下列材料解决问题:若一个正整数满足:将它的各位数字颠倒顺序,得到的新数与原数相加,所得的和能被35整除,则称这个数为“灵睿数”例如:2168是“灵睿数”,∵2168+8612=10780,且10780÷35=308(1)判断45、1254是否为“灵睿数”,并证明任意两位正整数不可能是“灵睿数”;(2)若一个四位正整数T是“灵睿数”,求T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12、若将自然数中能被3整除的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称为“3倍点”,取任意的一个“3倍点”P,到点P距离为1的点所对应的数分别记为a,b,定义:若数K=a2+b2﹣ab,则称数K为“尼尔数”,例如:若P所表示的数为3,则a=2,b=4,那么K=22+42﹣2×4=12;若P所表示的数为12,则a=11,b=13,那么K=132+112﹣13×11=147,所以12,147是“尼尔数”.(1)请直接判断6和39是不是“尼尔数”,并且证明所有“尼尔数”一定被9除余3;(2)已知两个“尼尔数”的差是189,求这两个“尼尔数”.13、一个形如的五位自然数,(其中a表示该数的万位上的数字,b表示该数的千位上的数字,c表示该数的百位上的数字,d表示该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e表示该数的个位上的数字,且a≠0,b≠0),若有a=e,b=d且c=a+b,则把该自然数叫做“对称数”,例如在自然数12321中,3=2+1,则12321是一个“对称数”,同时规定,若该“对称数”的前两位数与后两位数的平方差是693的奇数倍,则称该“对称数”为“智慧对称数”,如在对称数43734中432﹣342=693,则43734是一个“智慧对称数”.(1)将一个“对称数”的个位上与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同时,将千位上与万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称交换前后的这两个“对称数”为一组“相关对称数”.例如:12321与21312为一组“相关对称数”.求证:任意的一组“相关对称数”之和是最小“对称数”的倍数;(2)求出所有的“智慧对称数”中最大的“智慧对称数”.14、任意一个正整数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n=p×q(p、q是正整数,且p≤q),正整数的所有这种分解中,如果p、q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就称p×q是正整数的最佳分解.并规定:F(n)=.例如24可以分解成1×24,2×12,3×8或4×6,因为24﹣1>12﹣2>8﹣3>6﹣4,所以4×6是24的最佳分解,所以F(24)=.(1)求F(18)的值;(2)如果一个两位正整数,t=10x+y(1≤x≤y≤9,x、y为自然数),交换其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得到的新数减去原来的两位正整数所得的差记为m,交换其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得到的新数加上原来的两位正整数所得的和记为n,若mn为4752,那么我们称这个数为“最美数”,求所有“最美数”;(3)在(2)所得“最美数”中,求F(t)的最大值.15、阅读理解题: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记为i2=﹣1,这个数i叫做虚数单位.那么形如a+bi(a,b为实数)的数就叫做复数,a叫这个复数的实部,b叫做这个复数的虚部,它的加,减,乘法运算与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类似.例如计算:(2+i)+(3﹣4i)=5﹣3i.(1)填空:i3=,2i4=;(2)计算:①(2+i)(2﹣i);②(2+i)2;(3)若两个复数相等,则它们的实部和虚部必须分别相等,完成下列问题:已知:(x+3y)+3i=(1﹣x)﹣yi,(x,y为实数),求x,y的值.(4)试一试:请你参照i2=﹣1这一知识点,将m2+25(m为实数)因式分解成两个复数的积.16、一个形如的五位自然数(其中c表示该数万位和个位上的数字,b表示千位和十位上的数字,a表示百位上的数字.且c≠0),若有a+c=b,则把该自然数叫做“M数”,例如在自然数25352中,3+2=5,则25352是一个“M数”,同时规定:与各数位数字之和的差能被自然数n整除的最大“M数”记为P<>,与各数位数字之和的差能被自然数n整除的最小“M数”记为Q<>.(1)求证:若4c+3a能被9整除,则任意一个“M数”都能被9整数;(2)若“M数”与它各数位数字之和的差能被7整除,请求出P<>和Q<>.17、材料一:一个正整数x能写成x=a2﹣b2(a,b均为正整数,且a≠b),则称x为“雪松数”,a,b为x 的一个平方差分解,在x的所有平方差分解中,若a2+b2最大,则称a,b为x的最佳平方差分解,此时F(x)=a2+b2.例如:24=72﹣52,24为雪松数,7和5为24的一个平方差分解,32=92﹣72,32=62﹣22,因为92+72>62+22,所以9和7为32的最佳平方差分解,F(32)=92+72材料二:若一个四位正整数,它的千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同,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相同,但四个数字不全相同,则称这个四位数为“南麓数”.例如4334,5665均为“南麓数”.根据材料回答:(1)请直接写出两个雪松数,并分别写出它们的一对平方差分解;(2)试证明10不是雪松数;(3)若一个数t既是“雪松数”又是“南麓数”,并且另一个“南麓数”的前两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与后两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恰好是t的一个平方差分解,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数t中F(t)的最大值.18、阅读材料,解决问题:材料1:在研究数的整除时发现:能被5、25、125、6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分别看这个数的末一位、末两位、末三位、末四位即可,推广成一条结论;末n位能被5n整除的数,本身必能被5n整除,反过来,末n 位不能被5n整除的数,本身也不可能被5n整除,例如判断992250能否被25、625整除时,可按下列步骤计算:∵25=52,50÷25=2为整数,∴992250能被25整除∵625=54,2250÷625=3.6不为整数,∴992250不能被625整除材料2:用奇偶位差法判断一个数能否被11这个数整除时,可把这个数的奇位上的数字与偶位上的数字分别加起来,再求它们的差,看差能否被11整除,若差能被11整除,则原数能被11整除,反之则不能(1)若这个三位数能被11整除,则m=;在该三位数末尾加上和为8的两个数字,让其成为一个五位数,该五位数仍能被11整除,求这个五位数(2)若这个六位数,千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2倍,且这个数既能被125整除,又能被11整除,求这个数.19、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材料一:我们可以将任意三位数记为(其中a,b,c分别表示该数百位数字、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且a≠0),显然=100a+10b+c.材料二:若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均不为0,则称之为原始数,比如123就是一个原始数,将原始数的三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顺序,可产生出5个原始数,比如由123可以产生出132,213,231,312,321这5个原始数.将这6个数相加,得到的和1332称为由原始数123生成的终止数.利用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分别求出由下列两个原始数生成的终止数:243,537;(2)若一个原始数的终止数是另一个原始数的终止数的3倍,分别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这两个原始数.20、如果一个自然数从高位到个位是由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组成,那么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数叫做循环数,重复的一个或几个数字称为“循环节”,我们把“循环节”的数字个数叫做循环节的阶数.例如:525252,它由“52”依次重复出现组成,所以525252是循环数,它是2阶6位循环数,再如:77,是1阶2位循环数,135135135是3阶9位循环数…(1)请你直接写出2个2阶4位循环数,并证明对于任意一个2阶4位循环数,若交换其循环节的数字所得到的新数和原数的差能够被9整除;(2)已知一个能被9整除的2阶4位循环数,设循环节为ab,求a,b应满足的关系.21、能被3整除的整数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1)定义一种能够被3整除的三位数的“F”运算:把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都立方,再相加,得到一个新数.例如=213时,则:21336(23+13+33=36)243(33+63=243).数字111经过三次“F”运算得,经过四次“F”运算得,经过五次“F”运算得,经过2016次“F”运算得.(2)对于一个整数,如果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可以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一定能够被3整除,例如,一个四位数,千位上的数字是a,百位上的数字是b,十位上的数字为c,个为上的数字为d,如果a+b+c+d 可以被3整除,那么这个四位数就可以被3整除.你会证明这个结论吗?写出你的论证过程(以这个四位数为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