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公共财政理论
西方财政理论第10章 社会福利支出[精]
![西方财政理论第10章 社会福利支出[精]](https://img.taocdn.com/s3/m/9952304bbcd126fff6050b43.png)
第三节 西方学者对现行社会福利制度的批评
一、福利方案覆盖的范围过窄,存在福利缺口
例如:1984年,约39%的低于官方贫苦线的家庭没得到济 贫支出补助。具体表现:
1、有些贫民未得到同等待遇。如:对女性家长救济多, 对失业者救济多。
2、各地的救济额差异较大。如对单亲家庭补助,贫富州 的差距达4倍多。
美国家庭按五分位分级的货币收入分配百分比
结论:(1)货币收入很不平等,贫富悬殊;(2) 20年间分配没有多大变化。
表中数字已经包括了政府的现金转移支付,其平 均化作用如何?马斯格雷夫做了研究,结果如下:
1968年美国家庭按四分位分级的货币收入百分比
美国家庭按人计算的调整后真实收入分配百分比
这使负所得税的支持者受到鼓舞,刺激了进一步的研究, 但政治阻力大,前景不明朗。
四、管理费用过于庞大
原因一是项目多导致管理机构多;二是管理人员多。
第四节 负所得税
负所得税(Negative Icome Tax,NIT)方案,由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费里德曼和托宾提出。
1969年,尼克松任总统时,曾提出一个带有负所得税性质 的家庭补助计划,众议院通过,但遭到参议院否决。
1972年,负所得税在新泽西州得到了试验。
二战以后,西方社会福利支出有了很大增长。例如,美国 的社会福利支出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第一位的财政支出, 而传统上第一位的军事支出则屈居第二。因此,研究社会 福利支出及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也就成为当代西方财政 理论的重要内容。
美国联邦、州及地方政府2010年财政支出结构示意图
数据来源:美国政府(白宫、财政部及地方政府)网站
Tr=G-rE
读书笔记:西方财政理论的简要回顾

读书笔记:西方财政理论的简要回顾姓名:侯杰学号:201150010042财政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15世纪到17世纪中期是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即重商主义阶段。
这个阶段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形成并走向确立的阶段。
作为理论上的反映,重商主义的政策反映了西欧各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并且其分析工具主要是一些针对具体问题的政策主张,即主要是便业务和技术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
英国的托马斯·曼(1571—1641年)是重商主义著名的代表,他所写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认为是重商主义的“圣经”。
他所倡导的“贸易差额论”、“国防财政论”,是西欧各国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代的产物。
法国的柯尔培尔(1619-1683年)任法国财政大臣期间认为征税就像“拔鹅毛”——“即要尽可能多地拔鹅毛,又要让鹅不叫”。
英国的威廉·配第1662年出版的《赋税论》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
面对英国财政税收混乱的状况,威廉·配第提出了财政税制的改革意见。
他力图阐明“王土、租税赋课、关税、户别税、富笺、恩赐金税、罚金、独占、官职、什一税、提高币制、灶税、物品消费税等”的性质和方法(《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并且意识到攫取剩余劳动的主要手段是“贡赋制”。
他还在《赋税论》和《政治算术》中提出了“公平”、“确定”、“简便”、“节省”的赋税四原则。
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70年代,是西方经济学的形成阶段,即古典经济学阶段。
这个时期开始把财政学作为一门科学,并且认为财政理论是经济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1723-1790年)第一次把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肯定了财政是经济范畴,认定了财政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分配,他关于国家职能和财政作用的观点,主要体现在其代表作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和《关于司法、警察、岁入和军备》中。
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总结

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总结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他对财政管理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理论基础,并开创了财政学的研究方向。
然而,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财政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对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进行总结,并探讨每个阶段的重要理论观点和影响。
1. 古典经济学阶段(18世纪-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经济学与财政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财富生产。
他还强调贸易的重要性,主张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
然而,斯密对财政政策的思考相对较少,他主张“夜光法则”,即对经济的干预应该尽量少,以避免政府滥权。
大卫·李嘉图则关注了财政政策对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他提出了相对剩余和绝对剩余的概念,并通过劳动价值论解释了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他强调了财政政策在保护国家利益和促进社会福利方面的重要性,但也主张政府应该遵循自由市场原则,以避免干预过度。
2. 凯恩斯主义阶段(20世纪中期)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现代宏观经济学和财政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
凯恩斯理论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观点,主张政府在经济下行时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干预,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他提出了财政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原则,认为政府应该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以增加总需求。
这一观点对于解决大萧条和实现经济复苏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新自由主义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思想迅速兴起并成为主导,对财政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和优化资源配置,主张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遵循市场自由原则。
他们对凯恩斯主义的批评集中在政府过度借贷和货币供应过度膨胀等问题上,认为这些问题会导致经济不稳定和通货膨胀。
公共财政理论

税收的原则: 公平原则(能力公平与受益公平) 效率原则(经济效率与行政效率) 弹性原则 法治原则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向国家缴纳税款而承 受的收入损失和经济利益的牺牲。
按税收负担所涉及的范围分:宏观税收负担、中观 税收负担、微观税收负担 按照税收负担是否转嫁分:直接税收、间接税收负担 按照税收负担的真实度分:名义税收负担、实际税收 负担
消费税是国家为体现消费政策,对生产和进 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消费税的特点: 对应税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 征收范围有选择性 征税环节有单一性 税率有较大差异 价内税模式
营业税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 劳务、转让无形资产以及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 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的特点: 一般以营业额为计税依据 按行业设计税目税率 计算简便,便于征管
单式预算是将国家一切财政收支编入一个 预算,通过一个统一的表格来反映。 复式预算是将政府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 汇集,分别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有联系 的收支对照表内。
经常性支出
经常性预算
经常性收入 复式预算
资本性支出
资本性预算 资本性收入
中央预算由中央各部门的预算及地方向中央 的上解收入、中央对地方的返还或补助数额组 成。 地方预算由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组成,包括本 级各部门的预算及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解的 收入、上级对下级政府的返还或给予补助的数 额。
“如果你想了解联邦政府在过去的一年里都干 了些什么,或者,在未来的一年里将要干些什 么,那么,你只要看一下联邦预算就足够了。” 【美】阿图 〃埃克斯坦
预算原则:
完整性 统一性 可靠性 年度性 ( 历年制、跨年度 ) 公开性
预算的分类:
西方财政分权理论文献综述

统计与管理二○一五·十财经论坛西方财政分权理论文献综述李 鹏 杨硕飞财政分权理论的奠基人是蒂布特,1956年,他发表了论文《地方公共支出的纯理论》,被认为是分权理论的起点。
经过施蒂格勒、奥茨、马斯格雷夫、特里西等人的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钱颖一、罗兰、温格斯特和怀尔德森等人为代表形成了新一代财政分权理论。
两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为财政分权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传统财政分权理论(一)关于财政分权可以降低信息成本的论述蒂布特(Tiebout,1956)的“用脚投票”理论。
蒂布特预定了居民可以自由流动的前提,这样居民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收入水平寻找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成本好效用最大化间的一种理想组合。
而且他们会自动聚集到这一地方政府周围,同理当这一地方政府不能满足居民的要求,那么居民可以用脚投票。
迁移到自己满意的地区,从而促进地方政府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获得更大的财政收入。
另外如施蒂格勒也认为,地方政府对于辖区居民公共物品的需求信息掌控具有优势,而且对于公共产品种类和数量的选择也由不同地区的居民自行选择。
特里西(Richard W·Tresch,1981)提出了“偏好误识”理论,他认为,中央政府在了解公众的边际消费替代率时具有随机性,即带有偏好误识,这是由于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有距离的阻碍作用。
因此,地方分权是必要的。
(二)财政分权与资源配置关系的论述马斯格雷夫(Musgrave,1959)认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工应该明确,中央政府主要负责跨区域的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和调控收入差距,而地方政府更加贴近基层群众,可以进行符合居民偏好的资源配置,提高配置的效率。
同时,不同的税种应该在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固定分配,使得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对独立的税权。
美国经济学家夏普(sharp)也认为,政府部门级次不同,不能相互替代。
因此,中央政府应该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分工,政府正常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财政资金,合理地划分财政税收权限。
西方财政理论第9章 公债理论

假定征一定数额的税,必然减少消费者等额的消费;如果发相同数额 的债,则等于即期的减税,但消费者认识到将来政府会增税以还本付 息,为不影响将来的消费,消费者并不因减税而增加即期消费,而是
购买与减税额相等的一笔公债券作为储蓄,以应对未来的增税。由于 政府征税或发债对消费的影响是一样的,故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
关于公债的一般理论观点,19世纪的主流经济学和
20世纪的主流经济学是截然相反的,期间经历了一个漫长
的演进过程,即由否定到肯定,由负债有害论到有债必要
论的进步与发展过程。
一、负债有害论
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大多对公债持否定态度,负债有害 论是经济大危机以前的正统公债理论。
其观点归结如下:
1、政府举债必使民间生产资本改充财政用途,进而妨碍 工商业的发展;
二、李嘉图等价定理命题的意义及逻辑
现代经济学家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重视,源自对政府举债的宏观 经济影响的关注。巴廷金(D.patinkin)在1965年出版的《货币、利
息与价格》一书中,曾指出:政府未偿还的那种公债券中有K部分被 公众看做是财富的组成部分。而在李嘉图等价定理中, K将会等于零; 如果消费者全然不知政府发行公债意味着将来的税负,则K就会等于 一。如此, K等于什么值(0≤K≤1)将直接关系到总财富的数值, 从而关系到总消费水平,最终关系到一国在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水平。
实际生活水准。
(一)创造货币型的债务(即银行承购)
1、债务发生阶段。(1)如果经济的实际均衡水平小于国民收
入的目标水平,存在较多失业,要求扩张政策。那么,创造货币型的
债务将有利于创造就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会产生负担。
(2)如果经济已达到充分就业,那么,创造货币型的债务将不利于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而产生债务负担。
二战前后西方财政理论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献 ._ 棕 一1。 ¨ ,. ^ ~ _ 二战前后 , 西方财政理 论的研究取得 了较大进步 , 步构 建起 了现代公共财政理论 。西方 财政理论确 立的逻辑 判 逐 断标准包括完整 的框架 与体 系、 核心概念的提 出与对现实 的解释作 用。同时 , 战后西方 国家政治 经济 的变化 对 二
。爻 一
一0
一
W e t r b i n n e Th 0r s e n Pu l Fi a c e c o y:De eo m e ta o n h o l a I a d I l a i n o i a 一 v lp n r u d t e W r d W r I n mp i t s f r Ch n c o
文 章 二 编 ~二 一
睾
一
≥ ,
、
号
[ 经济与管理]
≥ 、
2 0 年第 6 ( 08 期 总第1 7 期) 3
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

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一、引言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和财政制度的学科。
20世纪初,西方财政学理论的快速演变,为全球政府财政活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西方财政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主要派别以及借鉴意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西方财政学理论的基本概念西方财政学理论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它集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历史学等知识于一体。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即政府收入、支出和债务的管理和运作机制,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的一门学科。
在西方财政学理论中,财政学是公共财政理论、财政法等诸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西方财政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西方财政学理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18世纪后期,亚当·斯密提出了“市场经济系统”理论,并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公共和私人实用主义”理论,这是西方财政学理论的开端。
19世纪后期,古斯塔夫·冯·舒伯特、列昂尼德·沙马洛夫、约翰·贝茨·克拉克等学者对财政领域进行了探讨,并逐渐形成了“公共财政”和“私人财政”两个研究方向。
20世纪以来,财政学理论经历了两次重大波动。
20年代至60年代,西方财政学理论逐步展开了理论研究的全盘社会化趋势,出现了凯恩斯主义、保守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三大学派。
70年代以后,财政危机大规模爆发,西方财政学理论社会化趋势开始逆转,出现了自由市场理论、新政府支出理论和产权理论三大学派。
四、西方财政学理论的主要派别1.凯恩斯主义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以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代表,重视政府干预与政府调控,主张政府通过调整经济政策等手段,来解决市场经济中的失灵问题,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完全就业的目标。
2.自由市场学派自由市场学派又称新古典派经济学,强调市场在分配资源和实施经济调节方面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能力。
认为政府介入只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失调。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财政理论与政府支出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财政理论与政府支出公共财政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运行中使用财政手段进行的经济活动。
它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
其中,财政支出是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公共利益进行的支出活动。
在西方经济学中,公共财政理论对政府支出的目的、范围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
一、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公共财政理论认为,政府的支出应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政府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从而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
2.公平原则公共财政理论强调政府支出应该追求社会公平。
政府通过适当的财政调控,减轻贫富差距,推动资源再分配,使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和财富更加平衡。
3.稳定原则公共财政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支出来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政府在经济衰退时增加支出,刺激需求和就业增长;在经济繁荣时适度减少支出,避免过热经济现象的发生。
二、政府支出的分类根据公共财政理论,政府支出可以分为经济支出、社会支出和管理支出三大类。
1.经济支出经济支出是指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而进行的支出活动。
经济支出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支持、科研发展等,旨在推动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创新。
2.社会支出社会支出是指政府为提高民生福利、保障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平而进行的支出活动。
社会支出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旨在提供公共服务,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管理支出管理支出是指政府为行使行政职能、维护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管理服务而进行的支出活动。
管理支出包括政府机构运行费用、行政管理费用等,旨在保障政府正常运转,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三、政府支出的影响政府支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1.经济影响政府通过经济支出来刺激需求,增加投资和消费支出,并引导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政府支出还能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研究论文

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研究论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也逐步成为国家财政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公共财政是一个国家财政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建立和管理国家财政,使国家财政管理发挥最大效益,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西方公共财政理论发展历程可追溯至19世纪,当时欧洲和美国出现了许多与公共财政管理相关的经济理论和政策。
其中最早的发展经验来自英国,该国制定了广泛的公共财政政策并曾在不同时间运用过不同的财政管理政策。
这些已有的经验为当今的财政体系提供了离不开的参考。
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财政收入管理。
这一方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通过税收政策、财政赤字政策、财政辅助政策等手段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财政储备,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其中,税收政策是公共财政管理的核心内容,研究者主要关注如何平衡政府预算与社会稳定发展所需之间的矛盾,实现财政收入最大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财政支出管理是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该方向研究者关注国家如何通过支出政策来满足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
重点关注如何实现政府正常运行,保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的同时,保证国库资金的充足和财务安全的稳定。
此外,公共债务管理也是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
研究该领域主要关注各种公共债务的规制、各种债务方式的利弊、债务风险评估等问题,旨在保证国家财政体系的稳健性和财务可持续发展。
在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这些理论上总结了公共财政发展的历史,为当今国家财政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另外,西方的公共财政理论研究也更注重实证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上也注重实证实践。
对于财政收支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评估等管理实践也有一些现实的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例如理论框架下的管理方法、预算模型等各种技术工具的应用。
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

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引言财政学作为一门研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学科,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公共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财政学以其深入的研究和理论体系,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本文将探讨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并探讨其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
财政学理论的起源和演变古希腊财政学的雏形古希腊时期,人们开始研究财政收入的起源和用途。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出了一些关于财政管理的想法。
柏拉图认为,国家应该通过公正和理性的财政政策来维持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公共支出应该用于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观点。
古罗马财政学的发展古罗马时期,财政学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罗马帝国的扩张使财政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人们开始研究如何有效地收取税款并管理财政支出。
该时期的智者西塞罗和公历提供了一些关于财政管理的重要观点,他们强调了财政稳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原则和方法来实现财政平衡。
古典经济学对财政学的贡献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的兴起对财政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可以自我调节,并主张减税、自由贸易等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大卫·李嘉图则提出了经济学中的“李嘉图原理”,强调了税收和公共支出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这些理论为后来的财政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财政学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管理复杂性的增加,现代财政学开始形成。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视为现代财政学的创世之作。
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主张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并广泛运用财政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
此后,现代财政学在宏观经济学、公共财政和税收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西方财政学理论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西方财政学理论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的参考。
第二章 西方财政学说

• (三)税收理论
– 承认税收的杠杆作用,注重发挥税收 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的作用 – 提出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 – 政府减税应使收入越低的人获得好处 越多,否则,减税不仅会加剧收入不 平等,而且难以达到刺激有效需求的 效果。
• (四)公债理论
– 公债的好坏要看具体情况。当有效需 求不足引起失业增加时,就应该由公 债来弥补。但公债增多往往被高收入 阶层持有,而公债还本付息的税收负 担却落在中低收入阶层身上,这就造 成了新的贫富差距。
– 公债弥补赤字的模型 – 增加税收的模型 – 减税刺激投资和消费模型
• (五)提出“注射政策”和“补偿 性政策
– 财政政策应着眼于长周期引起的经济 波动,不能仅仅着眼于短周期(8— 10年)
– 经济衰退期兴建公共工程,使用“注 射政策”
– 经济繁荣期增加税收,补偿赤字,实 现财政平衡的“补偿性政策”。
• 3、税收理论:提出公平、确实、简便、 征税费用最少的税收四原则。研究了税 收负担和税收转嫁问题 • 4、公债理论:认为公债的发行在于统 治者的奢侈和浪费。公债的发行使资本 从生产领域转移到非生产领域,阻碍了 生产的发展。 • 5、财政支出理论:支出应主要用于军 事开支,另外,维持司法费用,发展公 共事业
• (二)财政支出理论
– 政府投资不应只注重就业,更应该注 重经济稳定。 – 公共政策具有“时滞”问题。 – 经济繁荣和衰退都应该推行赤字预算。
• (三)税收理论
– 税收基础理论。(1)税收的实质体 现了将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劳务的使用 从私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2) 税收原则有:利益原则;牺牲原则。 承认要实现“公平课税”,是极不容 易做到的。 – 税收的调节作用。累进所得税是经济 的稳定器,提出“相机抉择”政策。
最新 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精品

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财政学仅是经济学,还是政治学和经济学交叉学科?最初的专著性西方财政学是从经济学角度展开论述的,巴斯塔布尔指出,“从最初意义上看,财政是经济的产物。
”(注:Bastable,C.F.Public Finance.London:Macmillan & Co.,1892,P7.)汉特(Hunter,M.H.)1921年《公共财政学大纲》第一章第三节标题就是“公共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注:Hunter,; M.H. Outline of Public Finance.New York: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1921,P4.),尽管作者接着于下一节“公共财政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也指出了财政学与政治学、学的密切关系,(注:Hunter, M.H.Outline of Public Finance.New York: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1921,P4, PP5-7.)但并不否定他的关于财政学是经济学分支的观点。
与这种经济学观相反,西方财政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开始出现了经济学与政治学交叉学科观。
道尔顿(Dalton,H.)1922年的《公共财政学原理》一书,第一句就指出,“财政学是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
”(注:Dalton, H. Principles of Public Finance. London: George; Routledge & Sons,Ltd., 1922,P3.)不过,由于英美早期财政思想传统的,直至本世纪50年代末为止,认为财政学是经济学分支的看法在西方财政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种主张随着抉择理论从60年代开始逐步被纳入西方财政学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社会抉择论从威克塞尔开始,就是主张政治程序进入财政视野的。
为此,作为社会抉择学派代表人物的布坎南,在1960年《公共财政学:教科书导论》一书“前言”中就指出,财政学是涉及经济学与政治学两个方面的学科。
浅析从西方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浅析从西方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有效性1支持财政政策的理论凯恩斯主义者是财政政策的理论的主要支持者,其指出在有效需求调控方面,财政政策具有优越性,其能够表现出直接以及有效地调控特点。
它可以调整总需求,应对严重的通货紧缩以及通货膨胀,此外能够微调经济以及熨平经济周期的大波动。
在实施财政政策的过程中相对简单,假如经济处于严重的大萧条状态,那么可是实施“减收增支”机制,其中,减收是指减税,而增支是指政府增加支出以及提高社会福利。
假如经济出现过渡膨胀的问题时,那么政府可以采取缩小政府开支策略,从而可以使得经济处于稳健的状态。
基于财政政策的三种手段来分析,不断增加政府的支出属于刺激经济发展的手段。
通常情况下,政府的支出能够对总需求的扩大起到直接的作用,从而能够表现出乘数效应。
与此同时,政府支出能够优化宏观调控,这样政府可以把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仅可以扩大总需求,而且可以优化社会的生产能力。
政府一般可以在经济相对萧条的区域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样可以使其能够拓扑经济发展困境。
政府还可以把有效地资金用在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方面,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失业问题。
由此凯恩施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是一项具有积极效应的政策。
2支持货币政策的理论该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对于经济而言,财政政策并未对其进行好的调控,反而会产生较坏的效果,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是:事实上,不管是降低税务,还是扩大财政支出,对经济均没有什么效果,GDP的数值不会由此而增加。
这是由于货币的供应量是随着总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实际上增加的只是名义上的GDP。
从长远上看,以增加总需求为要求的财政政策是会引起通货膨胀的。
尤其是处于汇率上下波动的体制下,这个现象更加的显著,扩大总需求量只会导致自己国家的货币贬值,而致使进口物品的价格不断增值,使得通货膨胀现象更加严重。
处于经济衰败的时期,公共部门会处理越来越多的借款需求,而这种就具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这类需求持续增加,最终的结局就是使社会大众对政府失去信任。
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与我国公共财政理论基础选择

作用越来越重要。
出“ 财政收支计划 书” 并 由国会 审核批准。公共财政形成 初 ,
口 ・ 6・ 5 财会 月刊 ( 理论 )088 2 0.
维普资讯
公 共 财 政 理 论 (- 3 5发 展 与 我 国 公 共 财 政 理 论 基 础 选 择
刘 晓燕 郑 敏 严 兴华。
(. 国 国土 资 源 经 济研 究 院 北 京 11 4 2 广 州 海 洋 地质 调 查 局 广 州 5 07 ) 1中 0 19 . 10 5
纪3 年代的西方经济危机时期 ,是市 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 0 的发展和完善阶段。 1 财政产生的历 史条件。财政不是与人类社会 同时产生 .
生 ,77 18 年英 国国会通过 了“ 统一基金法案” 规定政府的一 切 ,
财政收支必须 向国会提交计划 , 并且要经过国会 的审核批准 , 从而确立了国家预算制度 。欧洲一些国家纷纷效仿。
一
步发展 了亚 当・ 斯密的理论 , 共产品理论 的创立和福利经 公 济学 的兴起使得公共财政理论逐渐丰富。 1世纪3年代 , 9 0 资本主义 国家爆发了经济危机 , 英美经济
面 的需要。这种凭借 国家政治权力进行 的分配就是财政。
2 公共财政 的起源。 . 据考证 , 0 年前的两河 流域 , 在50 0 苏
了财 政 收 支 的 控 制 权 ,政 府 的一 切 财 政 收 支 都 必 须 向 国会 提
() 2 垄断资本主义 时期 的公共财政理论 。 随着西方资本 主 义经济的发展 , 垄断随之 出现 , 市场经济 的缺 陷进 一步凸显 。
理论经典之一:亚当斯密的财政理论

理论经典之一:亚当·斯密的财政理论英国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的第四篇中,严厉批判了重商主义所推行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他把重商主义的实质,概括为“限制和管理的学说”。
他认为这种学说不让个人在平等自由和公平的条件下,按照各自的意愿,追求各自的利益,却给某些产业部门以特权,而给其他产业部门以限制,其结果只能是违背自然规律,阻碍经济发展。
他在批判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学说和政策之后,根据“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的资产阶级原则,把国家的职能缩小到仅为抵御外国侵略、维持社会秩序和建设一些公共工程的最低限度。
国家既然缩小了,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也随之缩小为国防费用、司法费用和建设费用三项。
他主张国家财政支出应当尽量节省,以建立“廉价政府”。
理论经典之二:新古典财政学斯堪的纳维亚传统的财政学是20世纪西方财政学发展的重点,这一传统发轫于19世纪80年代以来的奥意财政学者和瑞典学者对公共产品问题的研究。
公共产品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公共支出分析中的应用,这一应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地。
奥意财政学者提出了系统的公共产品理论,虽然这只是很初步的。
奥意财政学者塔莱奥尼、马佐拉、马尔科、萨克斯等人对此做出了贡献。
潘塔莱奥尼在1983年发表的《对公共支出理论的贡献》一文中,对公共支出作了分析。
马佐拉在1980年出版的《论财政科学》一书中,对公共产品价格的形成作了系统的表述。
马尔科把国家活动视为一种特殊的受资源稀缺性约束的生产性活动。
奥意财政学者的观点虽存在差别,但这只是细微的。
他们都用边际效用理论来说明公共产品理论。
他们都认为,边际效用理论除了适用于私人产品外,还适用于公共产品。
但由于公共产品消费的不可分性,人们无法通过消费数量的调节来改变边际效益,因此只能通过改变成本(税收价格)来适应同一数量的公共产品,这就具体表现为不同的个人支付不同的税收价格。
瑞典学者也在公共产品理论的形成阶段作出了贡献,其中主要是威克塞尔和林达尔。
西方经济学对财政政策的观点

西方经济学对财政政策的观点财政政策在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影响着经济体的稳定和发展。
西方经济学对财政政策有着独特的观点和理论基础。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对财政政策的观点,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凯恩斯主义观点凯恩斯主义是西方经济学中对财政政策有重要影响的学说之一。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通过调整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认为,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该通过增加支出和减税来提高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这种观点主张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应对经济危机,以增加经济活动和就业机会。
在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下,财政政策的关键在于刺激需求,尤其是有效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需求,例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社会福利支出。
此外,凯恩斯主义还主张在经济低迷时减税,以鼓励个人和企业增加消费和投资。
凯恩斯主义的这种观点认为,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政府可以在经济周期中提供稳定性并促进增长。
二、供给侧经济学观点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观点是供给侧经济学。
供给侧经济学主张通过减税和减少政府管制来促进经济增长。
它认为,通过提高生产力和降低企业成本,可以刺激经济活动和投资,从而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
在供给侧经济学的观点下,财政政策的关键在于提供激励和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和删减繁琐的监管制度来激发企业活力,并鼓励创新和投资。
供给侧经济学主张通过提高生产率和促进创新来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而不是简单地依靠政府的财政支出。
三、货币主义观点货币主义是另一种重要的西方经济学派别,它对财政政策有着不同的观点。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具有影响力,它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活动。
货币主义主张政府应该专注于稳定通货膨胀,并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货币主义的观点下,财政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它无法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
货币主义认为过度的财政支出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不稳定,因此主张财政政策应该保持相对稳健,而货币政策是更为重要的调节工具。
学习公共财政概论的意义

学习公共财政概论的意义
1)研究公共财政的引入,有助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财政理论。
通过学习《公共财政概论》,引进、借鉴、消化、吸收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有益成分,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公共财政的运行规律和改革路径,推动中国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和繁荣。
(2)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助于指导我国财政工作实践。
学习公共财政概论对于厘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正确认识政府功能和角色定位大有裨益,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对财政的要求,正确理解和适应经济社会形态全面进入新时代,正确认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和财政运行规律,正确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和工具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系,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财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看宁夏的财政供给改革2001-00-00石涛王先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客观上要求各级政府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
宁夏现行的财政供给体制仍保留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许多弊端,诸如事权不清,政企不分,职能混淆;财政支出集中度高,“越位”与“缺位”现象并存;支出范围不合理,政府承担了许多本应由个人、企业、社会承担的责任。
等等。
财政开支负担日益沉重,使政府在管理社会和调节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捉襟见时。
因此,借鉴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结合宁夏实际,着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供给体制势在必行。
一、落后地区更需要建立公共财政目前,宁夏有一些同志认为,在经济落后地区谈论公共财政为时过早。
这种观点忽视了建立公共财政所需要的经济基础和现实的必要性,宁夏、虽然是经济落后地区,但是已经具备了建立公共财政的经济基础,这就是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宁夏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现实生活越未越强烈地要求尽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
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是公共财政存在的前提,公共产品是公共财政的基石。
在宁夏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企业是为社会提供商品的主体,它们通过市场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由于企业经营的利益约束。
已不可能再像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企业无偿承担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能。
这一职能理所当然地落到政府肩上。
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非分割性、使用的非排他性以及消费的非竞争性,只能由政府运用财政手段来提供,而非由市场提供,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就是建立以提供公共产品。
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目标的财政。
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或政府介入公共领域、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工具。
政府运用公共财政,不断地“进入”或“退出”市场难以发挥作用或市场效率不高的公共领域,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很显然,公共财政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是相伴而生的,前看同时又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就为公共财政体制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因而,现在的问题是建立什么样的公共财政体制,而不是能不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
不仅如此,我们在讨论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问题时,决不能将其看作只是一个财政体制改革的局部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应该将其看作是从根本上解决宁夏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的切入点,是能不能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使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协调动作的关键问题:我们应当从这一高度来认识建立公共财政的现实必要性。
宁夏的现行财政体制总体上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供给覆盖面太宽的问题基本上没有解决。
目前的财政紧张状况,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府包揽事权过多是紧密相联的。
许多应由市场提供和社会负担的商品和服分比如各类社会中介机构、报社、出版社、学会、文艺团体、义务教育、应用性研究以及国有企业的经营性亏损、一些生产性项目的投资等,目前仍需要由财政供给或补助,造成财政供给严重“越位”。
这一方面挤占了稀缺的财政资源,妨碍了市场自我调节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由于领导“心太软”,不敢或不愿采取果断的“短奶”措施,迟滞了政府职能转换,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中介机构的发育成长,并造就了万众瞩目“吃财政饭”、“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的社会心理状态,这是宁夏市场机制发育迟缓的深层次原因。
由于财政职能“越位”和财政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一些本应由财政供给的领域,却不得不转嫁给社会和个人,出现财政供给的“缺位”,比如需要由政府提供支持的基础科研、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等社会公益事业,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财政资金短缺问题。
特别是社会保障,它是现代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稳定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一般占到30一50%,发展中国家也占到20%,而宁夏在这方面的支出还不到2%。
由于财政供给不到位或不完全到位,使政府难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弥补“市场失灵”缺陷,严重影响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也给得不到政府“公共产品”的企业增加了社会负担,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实现公平竞争。
很显然,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触及和克服现行财政体制中与市场经济体制相悖的东西,那些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从深层次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弊端。
如果仍然只是对现行财政体制修修补补,不动大手术,不通过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明确哪些是需要财政供给的“纯公共产品”和”混合性公共产品”,哪些是需要市场提供的私人产品,宁夏的财政运转和经济运行终将难以摆脱尴尬局面。
二、宁夏公共财政供给范围的确定界定宁夏公共财政的供给范围,一要“宽”,二要“窄”。
“宽”是指从政府的职能范围看,宁夏公共财政的供给范围应当比发达地区宽一些。
政府职能决定财政职能,市场与政府在社会经济调节中的分工格局决定公共财政的供给范围和领域。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有效范围自然不一样,从而需要政府调节的公共领域也不尽相同。
宁夏既是少数民族地区,又是发展落后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刚刚确立,政府不仅要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而且要担负起支持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控制人口,扶贫济困,缓解经济社会落后的反差效应等任务。
因此,宁夏政府职能的范围以及由此决定的公共财政供给范围,应当比西方公共财政理论所界定的范围要宽一些。
宁夏政府职能涉及的公共领域大致包含五个方面(见附表)。
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和公共工程等公共领域,是市场经济各个发展阶段所共有的现象,是共性。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供公共产品。
此外,宁夏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经济文化落后,贫困面大,与东中部省市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发展差距,反差效应引致的人才外流,经济发展中的科技贡献率低下等问题十分突出。
这些问题依靠市场来解决,不仅解决不了。
反而有可能加剧,宁夏要实现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
财政担负的职责比发达地区多一些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窄”是指为了实现上述“宽”的要求,必须清理和缩小财政现有供给范围,这是宁夏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首要目标。
事权太于财权,事权过多与财力不足的矛盾,是宁夏现行财政供给体制中最突出的问题。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政府职能转变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确定财政供给范围时,不能科学认识国民收入再分配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关系、政府直接投资与利用财政供给间接调控市场的关系,不能正确区分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混合性公共产品”与“纯公共产品”,从而使现行财政供给体制基本上仍囿于传统的事权不清、集中度高、包揽过多的财政供给模式,使得财政供给范围难以缩减,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难以提高,财政运转困难重重。
我们应当通过建立公共财政,依据公共产品理论,明确划分“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纯公共产品”与“混合性公共产品”的界限和范围,将本应由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从财政供给范围中剥离出来,从而大幅度缩减财政供给范围,提高有限财力的供给效率。
以庇古、维克塞尔和林达尔等为代表的一批西方经济学家,都曾比较系统地分析过“私人产品”、“纯公共产品”和“混合性公共产品”的区别问题,以及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方式和效率问题,他们认为,对于行政管理、公检法司、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等“纯公共产品”的供给,政府应全额负担,不能转嫁给社会和个人;对于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广播电影电视等“混合性公共产品”,因其具有一定的私人性和市场可配置性,政府不必承担其全部资金的供给。
对其具有社会效益的方面由政府承担,实行所谓的“最低保障原则”;对于供水、供电、供暖、污染治理、机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公益企业因其在一定程序上属于“混合性公共产品”,其公共支出供给方式应实行以市场为主、政府资助的原则。
英国曾是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西方国家之一,从70年代以来,英国实行的投融资改革,就集中体现了公共财政的特点,英国的改革模式是,对一般公益性项目如学校、医院、体育设施、公园、博物馆等的投资,采取自由竞争方式,经政府招标签约后,由私人企业出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政府实行特许权项目管理,给出资企业一定的收费权;对于基础产业如隧道、铁路等,政府在建设初期提供部分资金,以支持项目启动,或由私企业通过举债融资建设,建成后政府适当出资帮助还本付息;对于高速公路、监狱等纯粹为社会服务、不能或难以收回投资的项目,则实行私人企业出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政府向投资者购买服务的方法。
西方国家关于公共产品的划分及供给方法的理论和实践,对于缩减宁夏公共产品的供给范围,提高供给效率并相应提高供给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宁夏地方性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环境保护、城市公共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完全可以通过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来完成,并且有可能主要依靠市场这只手来完成,政府所要做的就是搞好规划、项目管理或监督、适当地给予财政资助或补贴等。
从某种程度讲,宁夏建立公共财政体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混合公共产品”的生产,以缩减供给公共产品的范围,从而提高供给效率。
此外,在确定宁夏公共财政供给范围时、还应正确处理好中央财政供给与地方财政供给的协调问题。
根据现代财政理论和西方国家的经验,地方财政供给的目标和侧重点不同于中央财政。
中央财政提供的公共产品,受益者是全国的企业和公众,诸如交通干线网、重大水利项目、信息网络、环境保护、生态重建等。
将是中央财政供给的重点。
而为某一地区的企业和公众服务的公共产品的供给,如调整和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创建人才、技术、资金流入机制,为外商提供良好的投资软环境等,则应当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来承担。
但是,对于落后地区,由于其基础薄弱、财力有限,中央财政应当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给予支持。
鉴此,宁夏地方财政应找准与中央财政的最佳结合点,量人而出,合理界定地方财政供给的范围和领域,尽可能地减少一些“配套项目, 把有限的财政资金切实用在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上,真正提高财政供给的社会效益。
三、宁夏建立公共财政供给体制需要首先解决的几个问题从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我们积极学习和借鉴西方公共财政理论,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
在保障政权建设、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供给的前提下,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混合性公共产品”的生产领域,以此构建宁夏的公共财政供给体制。
当前,首先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在确保政权机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精简机构,压缩行政经费。
确保政权机构为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是财政最初始最基本的目的和最首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