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7文学创造过程
含义: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 象
(1)灵感的特征 a.非预期性(突发性) b.转瞬即逝性(瞬时性、易逝性)
Page 37
汤显祖: 自然灵气,恍忽而来,不思而至,怪 怪奇奇,莫可名状。
谢榛:尽日不可得,有时还自来 苏轼:作诗火急追忘逋,情景一失后难摹。 王夫之:才着手便煞,一放手又飘然而去。
Page 2
文学材料与社会生活的区别在哪里? 社会生活生动、丰富、芜杂、原生态;文学材料经由作家
主体的取舍、加工,相对纯粹,主体性强。
Page 3
(二)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哪些?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
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Page 4
《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 完稿,历时6年。其间路遥读资料、下煤矿、走乡 村、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待《平凡的世界》完 稿,这位40岁不到,原本铁塔般壮实的汉子,两 鬓已新添了许多白发,满脸皱纹,颜色憔悴,形 容枯槁,看上去全然象一个老人。他完全凭着精 神的巨大力量和身体的严重透支完成了最后一部, 就再也没有能恢复过来。1992年11月17日,黄 土高原开始落雪的时节,路遥就像完成了自己的 心愿和使命般地走了。他本身就是一部令人感动 至深的小说。铭记在许多人的心中。
Page 29
“为什么莫言受到诺奖评委会的青睐?最重 要的是他的想象力。”“莫言的想象力非常 丰富,迸发出来非常大气,充满了澎湃激情, 并且一直在自我超越”。——中国社科院外 文研究所研究员陈众议
Page 30
1、概念:想象是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 中之象在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
艺术构思是具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 所谓创造性, 就是说艺术构思必须产生从来没有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 形象。
第七章.文学创造的过程文学概论.ppt
• 简化
• 含义: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 神兼备的传达出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 构思方式
• 3.变形与陌生化
• 变形 • 含义: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像力与创造力,违反常
规事理来创造形象的方式。 • 方式:扩大和缩小、黏合、漫画、夸张、幻事 • 陌生化 • 含义:使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来获取一种新奇的艺术效
• 三、创作动机
• 含义: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 一股内在动力
•
• 1.回忆与沉思
• 回忆:含义: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
息
• 方式: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按层次推 论法
• 沉思:含义: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
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
(二)构思阶段
•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 含义: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 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像、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 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 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 《故乡》取材于鲁迅在离开家乡十几年后的一次回乡的经 历,结合着鲁迅童年时对故乡的记忆展开情节。
儿时的“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 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 全非,沉寂、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 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使“我”感到“希望” 的幻灭,心中无比“悲哀”。
• 产生: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
要有气氛和契机 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长久酝酿的产物 和作家所禀受的天赋、气质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所掌握的本领、技巧有 关 推敲 含义: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 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文学创造过程》课件
05
文学创作评价与鉴赏
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
主题思想
评价文学作品的主题思 想是否深刻、独特、有
意义。
艺术手法
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手 法是否新颖、独特、有
表现力。
语言文字
评价文学作品的文字是 否流畅、优美、有感染
力。
结构布局
评价文学作品的结构布 局是否严谨、完整、有
层次感。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01
02
03
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传承文化
文学作品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文学创作可以弘扬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的发展和
进步。
反映社会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通过 文学创作可以揭示社会现象、反映 人民心声,促进社会进步。
陶冶情操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给人以美的享 受和心灵的启迪,提升人的审美水 平和精神境界。
《文学创造过程》ppt课件
• 文学创作概述 • 文学创作过程 • 文学创作技巧 • 文学创作实践 • 文学创作评价与鉴赏
01
文学创作概述
文学创作的定义
01
文学创作:指作家运用一定的创 作技巧和手法,将个人生活体验 、思想情感和审美感受转化为具 体、生动的文学形象的过程。
02
文学创作是一种高度创造性的精 神劳动,需要作家深入观察、体 验生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独 特的审美感受。
长篇小说创作
总结词
长篇小说创作是一种宏大的文学形式,需要作者具备 丰富的想象力和持久耐力。
详细描述
长篇小说通常在几十万字以上,要求作者在广阔的时 空背景下展开故事情节,塑造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丰富 的社会背景。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需要关注人物性格 的发展、情节的推进以及主题的深化,通过长期的写 作实践积累经验,不断完善作品。
文学理论教程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作用
➢ 为内在物理服务 ➢ 为中心意念服务
即兴与推敲
即兴
含义
➢ 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 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
产生
➢ 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 ➢ 要有气氛和契机 ➢ 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长久酝酿的产物 ➢ 和作家所禀受的天赋、气质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所掌握的本领、技巧有关
康定斯基的抽象简化
把女演员巴鲁兹卡的舞姿抽象为一个大圆、三条抛物线和十 二个小圆点时,就是一种高度的简化。
变形与陌生化
变形
➢ 含义
➢ 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像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形象的方 式
➢ 方法
➢ 扩大和缩小 ➢ 粘合 ➢ 漫画 ➢ 夸张 ➢ 幻事
扩大和缩小
拉伯雷《巨人传》的卡冈都亚
安徒生的豆蔻姑娘
粘合
半人半怪
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 蒲松龄笔下的鬼女狐仙
漫画
果戈理、鲁迅笔下的“狂人”
夸张
鲁迅笔下的阿Q
幻事
凡尔纳笔下奇异、变幻的世界
变形与陌生化
陌生化
➢ 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 板反应”,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如曹雪芹写刘姥姥
二者关系
背后的内蕴
1887年6月,阿·费·柯尼把从监狱女看守长那里听到的有 关罗查利的故事讲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直觉到它背后隐藏着某
种待发掘的东西,这便有了小说《复活》的诞生。
灵感与直觉
灵感与直觉的区别
➢ 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 出的突兀判断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以分为富有主体性的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创作动机三个环节。
一、材料储备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
因为,与其他任何创造一样,作家从事文学创造也得有材料。
某一具体作品虽然可能是独创的和前所未有的,但其内容却必须依赖于某些特定的材料。
没有材料就等于做无米之炊。
文学材料虽以精神现象的形式储存在作家内心,但它们既不是先天就有也不是神授的,更不是自己憋在静室中“想”出来的。
它们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客观的社会生活。
由此而言,所谓积累素材或储备材料,归根到底,就是作家主体把社会生活中许多似乎无用的刺激、信息,收集并转化为长期记忆中的因子,以作为未来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四种。
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是按照作家精神专注的趋向和程度而划分的。
无意获取是指作家从小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所接收到的大量刺激。
对于这些刺激,他虽然没有有意地记忆或着意地思索,但它们却作为连续不断的信息流悄悄地进入大脑,有些甚至会在长期记忆中扎根。
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是从作家获取材料的渠道来划分的。
实践获取,主要指作家主动(或被迫)投身某一生活领域(或某种社会实践)去感受刺激,并获取信息的途径,这种材料又叫做直接材料。
书本获取,则是指由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它常常要依据前代或古人传递下来或同代人所提供的思想材料来从事创作,所以又叫做间接材料。
二、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独特感知。
艺术发现名曰“发现”,其实不是外来的,而是由作家内心酝酿而成的。
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艺术发现发生时,作家往往眼前豁然一亮,心头突然一震,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本章导航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一、材料(信息)储备二、艺术发现三、创作动机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二、构思方式第三节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三、即兴与推敲一、文学创作发生的过程所谓发生学研究,就是找出某种事物或现象发生的端点,以及作为端点,它的内在机制是什么.文学创造是以哪里为开端的呢?和常人一样处于某种社会生活中的作家为什么会突然冒出从事文学创造的念头呢?这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最先面临也必须最先回答的问题。
二、文学创作发生的材料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
文学创造的材料与一般物质生产的材料有很大不同。
它不是独立于生产者(作家)之外的物质,而是储备在他内心的精神现象,或者说是存在于作家记忆中的表象材料。
准确地说,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三、积累素材所谓积累素材或储备材料,归根到底,就是把许多似乎无用的刺激信息,收集并转化为长期记忆中的因子,作为未来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具体说来,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四、艺术发现艺术发现不是作家见到的一些骇人景象和怪诞传闻,这些东西之所以不是艺术发现,因为它们本来就是生活中存在的事物。
艺术发现是什么呢?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五、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自己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自己的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文学概论》之文学创造过程课件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二)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3、灵感与直觉
(1)灵感——是艺术构思的最重要机制之一, 它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 象。灵感往往表现为对问题的突如其来的顿悟, 是非预期的和转瞬即逝的,但却是长期思索的 结果。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二)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3、灵感与直觉
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复杂性
➢ 作家头脑中所构思的那个形象,已成为一个“ 创造物”,而非生活中某个外在物象。
➢ 物化活动开始后,构思活动还在进行。 ➢ 作家遣词造句能力的高低,成就动机的强弱,
也都可能使心手不一,内外难符。
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常见问题
➢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 格发展逻辑。 普希金、托尔斯泰、王汶石 的创作体会
二、艺术发现
(三)艺术发现的作用
1、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使主体进入创 造过程。 2、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没有艺术 发现,作家创作不出独创性的文学作品。
三、创作动机
(一)含义
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三、创作动机
(二)产生
1、作家相对强烈的内在需要
巴金《怀念萧珊》
石沆《夜听琵琶》
娉婷少妇未关愁, 清夜琵琶上小楼。 裂帛一声江月白, 碧云飞起四山秋。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二)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5、意识与无意识
两者的关系:
(1)意识向无意识提供材料。 (2)意识为无意识指引方向。
意识向无意识提供材料
柯勒律治《忽必烈汗》
二、构思方式
(一)含义
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发展、完善意念, 并建构整体作品的具体方式。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二 艺术发现
1、发现与发明 2、艺术发现与科学发现 3、艺术发现之于文学创造的重要性
二 艺术发现
1发现与发明 2艺术发现与科学发现 毫无疑问,如果哥伦布没有诞生,迟早会有人发 现美洲;如果伽利略、法布里修斯、谢纳尔和哈
里奥特没有发现太阳黑子,以后也会有人发 现.只是难以让人信服的是,如果没有诞生 米开朗基罗,有哪个人会提供给我们站在摩 西雕像前的这种审美感受.同样,也难以设 想如果没有诞生贝多芬,会有哪位其他作曲 家能赢得他的第九交响曲所获得的无与伦比 的效果.(阿瑞提<创造的秘密>)
一树梅花万首诗
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 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高启: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明还暗远在烟。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 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 任群芳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 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 笑。
(三)灵感与直觉
2、直觉 A、通过直观,即不借助理性的思考直接把 握事物。 B、瞬间获得事物的深层意蕴。 C、直觉的能力可以培养,即可求。而灵感 则只可遇不可求。
(四)理智与感情
1、理智: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未来作品有 明确的理性控制和意图,其中有作家的社 会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参与。
二、构思方式
(一)综合 (二)突出和简化 (三)变形与陌生化
(一)综合
1、综合的定向性 2、综合的选择性 3、综合的刷新性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 你爱我的孤独》: 赵又霖和刘又源 一个是我侄子 七岁半 一个是我外甥 五岁 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 了。
教学课件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材料储备
▪ 所谓积累素材或储备材料,归根到底,
就是把许多似乎无用的刺激信息,收集并 转化为长期记忆中的因子,作为未来从事 文学创造的材料。
▪ 具体说来,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 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 本获取几种。
艺术发现
▪ 艺术发现不是作家见到的一些骇人景象和怪诞 传闻,这些东西之所以不是艺术发现,因为它 们本来就是生活中存在的事物。艺术发现是什 么呢?
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 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 (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自己透过独 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自己的知觉中出现一 个新的创造物。
创作动机
▪ 什么叫创作动机?简单地说,创作动机就是
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 在艺术构思中,情感是动力因素而理智则是约束 和规范动力的嚼勒。两者都不可缺少。古人认为: 为文尤须放荡,但又须随时以衔勒制之(颜之 推),很好地道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意识与无意识 ㈠
▪ 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
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 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 无意识是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 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它是
指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 和意念转换为文学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 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物态化的意识形态话 语系统的阶段。 ▪ 物化阶段中的具体步骤犬牙交错,难分先后。 本节抽出三个主要问题加以讨论:一、形之于 心到形之于手;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三、 即兴与推敲。
▪ 创作动机是怎么来的?总的说来,当然是由现 实生活所暗示给作家的,但具体加以研究就会 发现,创作动机作为文学创造活动的内驱力, 它的产生和运动是作家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 现象在文学创造过程中的表现。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创造过程
1 特殊性:包括每一作 品的具体过程 2 一般性:包括文学创 造的一般过程
文学创造的一般过程
1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2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3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不同导致储存 材料的方式各异
无意获取和实践获取 大多是直接通过记忆 机制将外在的刺激、 信息转化为可储存的 兴奋符号摄入大脑之 中的
有意获取(包括书本获 取)不仅表现为每天有 意地接受特殊情境中 的强刺激,并把它们硬 性地转化为有意义的 符号存入大脑,而且, 为了更好地保存刺激 和新鲜程度,还要把认 为很重要的东西写下 来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 段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1 2 3 材料储备 艺术发现 创作动机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特征
材料是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 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与其他任何 创造一样,作家从事文学创造也得有材 料。某一具体作品虽然可能是独创的 和前所未有的,但其内容却必须依赖于 某些特定的材料。没有材料就等于做 无米之炊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2>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 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 3> 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 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 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 验的契合 4>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 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份注入其中,从而在 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 黑格尔 1770年8月生于德 国的斯图加特。1801年, 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 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 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 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 家的钦定学说。黑格尔把 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
第7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7章文学创造过程一、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一)材料(信息)储备1.文学材料的含义(1)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
因为,与其他任何创造一样,作家从事文学创造也得有材料。
(2)文学材料不是独立于生产者(作家)之外的物质,而是储备在他内心的精神现象,或者说是存在于他记忆中的表象材料。
(3)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适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2.文学材料的来源文学材料虽以精神现象的形式储存在作家内心,但它们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客观的社会生活3.文学材料的获取流程从心理学角度看,文学材料的个体获取流程可描述为:(1)外来刺激被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所接收,并转化为各种神经兴奋模式。
(2)这些模式几乎同时传给感觉缓冲器,即大脑的某个部位。
(3)被留存的信息接着会被转化为一个有意义的符号,进入短期记忆。
(4)在短期记忆中,有的信息不经处理就作为精神材料直接流入长期记忆。
4.文学材料的获取途径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荻取。
(1)无意获取塑有意获取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是按照作家精神专注的趋向和程度而划分的:①无意获取是指作家从小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所接收到的大量刺激。
②有意获取,是指作家出于某种理想冲动,或为了完成某一个创作任务,而围绕一个中心,并采用有意记忆(或笔记、摄影等)的方式,去有意接受刺激或积累信息的途径。
(2)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是从作家获取材料的渠道来划分的:①实践获取,主要指作家主动(或被迫)投身某一生活领域(或某种社会实践)去感受刺激,并获取信息的途径,这种材料又称作直接材料。
②书本获取,则是指由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它常常要依据前代或古人传递下来或同代人所提供的思想材料来从事创作,所以又称作间接材料。
(二)艺术发现1.艺术发现的含义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文学创造过程(PPT)
含义 巧妙采用各种写作手法,例如肖像、
行动、心理的描写,顺叙、倒叙、 插叙的安排,烘托、对比的运用 作用 为内在物理服务 为中心意念服务
即兴与推敲
即兴
含义 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灵 感来临,一挥而就,迅速地创造出作品的状况 产生 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 要有气氛和契机 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长久酝酿的产物 和作家所禀受的天赋、气质等先天因素以及后 天所掌握的语言、技巧有关
鲁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经验
鲁迅创作 《不周山》
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群魔》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语词提炼
含义
思中已初步成熟的形象、意念准确、 鲜明而生动地呈现出来 范围 形象和意念的物化、语词的选择、 结构的妥帖、风格的和谐
寻找最准确的语言、文字把艺术构
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漫画
果戈理、鲁迅笔下的“狂人”
夸张
鲁迅笔下的阿Q
幻事
凡尔纳笔下奇异、变幻的世界
变形与陌生化
陌生化 作家以陌生的眼光观察生活,把司空见惯 的事物描写得异乎寻常,好像第一次见到, 使读者产生一种新奇感 二者关系 同:都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描写出来, 以取得最佳艺术效应 异:变形着重于改变事物常态,陌生化倾 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以消解“自动化”
二、艺术发现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作家心灵的顿悟 独具慧眼和非凡洞察力 外在事物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微 妙的内心体验的契合
二、艺术发现
艺术发现的地位和作用
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使主体 进入创造过程。发现美,才有创作冲动。 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没 有艺术发现,作家创作不出独创性的文学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