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1.1.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是世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形成基本的化学学科思维。
教学重点: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的特征及两种变化的判断。
2、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我们学校非常有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佟丽娅老师的剪纸2、将红纸剪成窗花与将红纸点燃,二者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小结】相同点:都发生了变化;不同点:红纸变成窗花仍然是纸,红纸燃烧后不再是纸。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现象和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感受化学变化,进入情境。
二、探究新知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出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后展示成果【小结】像红纸变成窗花这样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红纸燃烧这样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过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今天我们要从4个实验入手,分析各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2、实验探究探究锦囊:【提出问题】如何正确地观察实验呢?【小结】变化前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变化中观察各种不同的现象;变化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
化学初中教案物质的变化

化学初中教案物质的变化
主题: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改变和化学变化两种形式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发生的是物理改变还是化学变化
3.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教学重点:
1.物质的变化形式
2.物理改变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学难点:
1.能够准确判断实验现象,判断是物理改变还是化学变化
2.对物质变化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玻璃棒等
2.实验物质:水、铁、铁粉、铜、氧等
3.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次课程内容,回顾物质的定义和性质
二、讲解
1.向学生介绍物质的变化形式,包括物理改变和化学变化
2.通过实例解释物理改变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
1.展示实验现象,如加热铁片发生变色、铜绿变成黑色等
2.请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发生的是物理改变还是化学变化
四、总结
1.与学生一起总结物质变化的特点和基本性质
2.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断物质发生的是物理改变还是化学变化
五、作业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并在生活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变化现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物质的变化形式及其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在今后教学中,应更多注重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化学物理变化本质教案

初中化学物理变化本质教案课程内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授课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1. 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区别;2.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所涉及的分子结构和能量变化;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变化。
教学重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理解;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试管、量筒、试剂等;2. PowerPoint 投影仪;3. 教学视频或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展示一段化学和物理变化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变化的思考;2. 引导学生讨论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导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通过 PowerPoint 展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其特征;2. 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强调分子结构和能量变化的重要性;3. 举例说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让学生加深理解。
三、实验与讨论(20分钟)1. 设计实验,观察并记录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的变化现象;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并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变化的本质。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特征;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变化现象,激发他们对化学和物理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观察家庭中的一种变化现象,并写下观察和分析报告。
教学反思:1.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2.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3. 在布置作业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对化学物理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张军单位名称奎屯市第二中学填写时间2020年8月28日学科化学年级/册九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难点名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别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来引入化学概念,透过化学变化时产生的现象来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使同学们初步理解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难点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探究法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世间的万物总是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共分为几类,如何区分他们呢?知识讲解(难点突破)在新疆,人们常把面团拉成拉面,在这个变化中,并没有产生其他物质,只是面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在化学上,我们把没有产生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在生活中,很多家庭喜欢把牛奶发酵制成美味的酸奶,在这个变化中,产生了乳酸菌等物质,在化学上,我们把产生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D )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C.人造卫星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产生能量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C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A、酒精挥发B、把西瓜榨成汁C、鞭炮爆炸D、气球爆炸E、煤炭燃烧F、食盐溶于水消失了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H、铁生锈I、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J、衣柜中的樟脑丸消失了属于物理变化的有:A.B.D.F.J;属于化学变化的有:C.E.G.H.I 。
小结本节微课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他们的区别方法是是否产生其他物质,联系是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建立、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机械记忆的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和说明。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和现象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
与具体物质的学习比较,本节内容缺乏具体性和生动性,整节课内容单一,但又要达到理解运用的要求,所以对教师有一定挑战性。
所以教师要注重化学源于生活,化学即生活,生活是化学方面的教学,生活与化学教学统一起来。
不单纯学习化学知识,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化学对大多数九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但是通过生活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事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没有注意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开始不宜要求过高,随着学习的深入会逐步记忆理解。
三、教学程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重点是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注意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难点是真正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准确判断每个变化的种类。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课时【教学用品】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玻璃片、坩埚钳、石棉网、研钵、烧杯、水、块状胆矾、镁条、碱式碳酸铜、火柴、蜡烛、白糖。
【教学过程】引入:前面我们学了物质,知道了物质和物体的关系,知道一种物质可以制成不同的物体,铁可制成铁钉、铁锅、铁锒头……我们还学了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态变化,如水可变成水蒸气,也可以结成冰。
课题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作业: 1、抄写10遍并背出。 氦 He 氟 F 氖 Ne 钙 Ca 锰 Mn 锌 Zn
硅 Si
银 Ag
钾K
2、《学程导航》P6 尝试训练 《自主检测》P2~3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1)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 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练习: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 是( C ) A.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光 B.燃烧时放出大量热 C.燃烧后有白色固体生成 D.镁条燃烧后最终消失
小结:
一、四个重要实验
二、物质的变化 三、物质的性质
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等。
练习:指出下列物质的性质是物理 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1)水的密度为1g/cm3 (2)酒精可以燃烧 (3)酒精具有挥发性 (4)铁的熔点是1535℃ (5)水在0℃以下就会结冰 (6)铜是红色的金属 (7)铁丝在纯氧中可以燃烧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 是、会、可以、具有、能够、易、难等 练习:判断下列变化或性质。
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现象:①有气泡产生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石灰石+稀盐酸
二氧化碳
分析:
冷却 液态水 1、液态水 气态水 研磨 块状蓝色胆矾 粉末状蓝色胆矾 2、 胆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3、 蓝色沉淀 加热
4、 石灰石+稀盐酸
初中化学基本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基本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基本变化过程;2. 掌握物质的三种基本变化方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核变化;3. 能够描述和区分三种基本变化方式;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基本变化过程;2. 物质的三种基本变化方式的区分。
【教学难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2. 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教学准备】实验室器材、化学试剂、PPT课件、教学实验指导书、学生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呈现各种物质的变化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引出化学基本变化的相关知识。
二、讲解1.介绍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核变化的概念及特点;2.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变化的特点和区别。
三、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物质的物理变化实验和化学变化实验;2.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四、讨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由学生讨论实验现象,总结物质变化的特点和区别。
五、延伸介绍物质的其他变化方式,如光化学变化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
【课堂总结】总结三种基本变化方式的特点及区别,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设计一个小实验,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板书设计】化学基本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核变化【教学反思】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物质的基本变化方式,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需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三上教科版科学《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教案

三上教科版科学课程是目前中国国内比较流行的一套科学教育课程,本文将对其中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一科目的教案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课程目标《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一章主要介绍物质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应用。
教育目标主要包括: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区别。
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变化的原因和结果。
二、预习部分学生在课前做的预习,主要包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预习自测等。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迅速熟悉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三、授课内容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物理变化的概念和特点。
在本部分,老师通过图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物理变化的概念和特点。
例如:(1)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物理状态上发生的变化,如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等。
(2)物理变化不会支配化学性质的改变,也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点。
在本部分,老师通过例子和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点。
例如:(1)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分子结构上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如铁锈的生成、木糠发酵等。
(2)化学变化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从而产生新的物质。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应用。
在本部分,老师通过实例等方法让学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应用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
例如:(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什么?在物质中,哪些具有物理变化,哪些具有物化变化?(2)你能举出一些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吗?四、作业部分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后,需要完成相应的作业。
1、知识点自我提升测试。
学生完成该测试可更好地增进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点的自我检测。
2、知识运用作业。
要求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
同时,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并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各自适用于哪些场景。
五、总结部分在本章结束时,老师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总结,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教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4个典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材结合图片说明化学变化还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吸热、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有助于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但是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这些现象并非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化学变化是以产生新物质为依据。
本节课的重点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分。
本节课的难点也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
二、重难点分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1.突破建议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物质变化的具体事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例如,学生知道水能结冰,能变为水蒸气等等。
这些是学生的基础知识。
但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还没有原子、分子的概念,此时的教学还不能强求学生从微粒角度认识物质,更科学的认识有待后续学习来完成。
新课程改革主要依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为此,在本节课上课时要用“实验一讨论”的探究模式层层引导,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物质变化的特点,并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某些实验的结论进行比较总结规律。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可以先通过小实验引入,激起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探讨,当学生探讨的兴趣浓厚时,让学生继续自主探讨下一个实验,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对比归纳小结。
2.突破样例[实验感知](1)将纸揉成一团(2)将纸撕碎(3)将纸点燃[提问]:上述变化有什么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通过实验创设情境,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演示]实验1-1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案)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案)
(1)教学设计
1)教学背景:初三学生在学习了《序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之后,接下来就要学习物质的变化,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也就是学生对化学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之后来学习本节内容此外,本节课在中考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尤为重要。
(2)教学过程
科目:九年级化学(上)课题: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训练技能:变化技能时间:10分钟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课后反思:
设计思路:1、通过漫画导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2、再通过实验将知识点步步深入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揭示知识点这样的教
学设计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大程度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体会实验的乐趣和化学的魅力,并鼓励学生发言。
4、通过挂图小结本节课内容,达到掌握本节课重点的作用。
5、通过对比使学生从本质上学会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自我评价:整堂课体现了变化技能的功能,即通过语言的,情感的,教态的,实验的变化,随时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设计也体现了一定的变化技能类型,课堂设计较为新颖,使用了漫画、实验、挂图、等教学工具,让学生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化学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认真思考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初中化学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2.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掌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3.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2.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三、教学难点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分;
2.实验中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观察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示意图展示一个燃烧木材和冰块融化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变化有何区别。
2.探究实验:将一小块铁与氧气反应,观察其产生的氧化铁,让学生讨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变化;同时将一团蓝色的石蜡加热,观察其变为透明的现象,让学生讨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变化。
3.总结: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强化它们之间的区别。
4.拓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例子,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并分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情况。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区分不同类型的变化。
六、作业
请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生活应用的例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两种变化的区别和特征。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课前预习1 物理变化:概念如特征例如,、、气味、熔点、沸点、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2 化学变化概念如特征自主学习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B.铁锅生锈C.樟脑丸在衣橱中变小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炭燃烧B.食物腐烂C.矿石粉碎D.火药爆炸3、翰林汇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4、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B.放热和发光C.有气体逸出D.有其它物质生成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 B.铁生锈 C.豆磨成豆浆 D.汽油挥发6、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C.蜡烛燃烧、乒乓球变瘪 D.菜刀生锈、牛奶变酸7、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D.水在4℃密度最大为1 g/mL8、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B.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C.酒精能够燃烧.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9、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变成粉末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D.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10、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1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B.蜡烛燃烧,酒精挥发C.玻璃熔化,黄酒变酸D.瓷器破碎,滴水成冰合作交流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初中化学的变化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的变化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 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通过实验与观察判断物质发生了何种变化;
3. 能够掌握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2. 通过实验与观察判断物质发生了何种变化。
教学难点:
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运用实验与观察来判断物质的变化类型。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
2. 实验材料:铁丝、铁粉、铁砂、铁片等;
3. 实验化学品: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
4.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物质,让学生猜测这些物质是如何变化的,并引入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 实验一:将铁粉加热直至冒火花,观察结果并记录。
让学生讨论这个实验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变化。
3. 实验二:将氧气通入铁粉中,观察结果并记录。
让学生讨论这个实验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变化。
4. 实验三:将氢气通入氧气中,观察结果并记录。
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氧气和氢气混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 总结:让学生总结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并回答几个相关问题。
6.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明确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点,并能够通过实验与观察来判断物质的变化类型。
通过实践操作,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物质的变化》教学设计

《物质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变化有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3.能掌握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二、教学重点化学变化的特证。
三、教学难点能知道变化现象的特点推断出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四、讲授新课.观察活动①“瓶子吞蛋”②“喷雾写字”思考:1.为什么鸡蛋会自己进入瓶中?2.为什么白纸在喷了某种溶液后会现出字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明白这些有趣的“魔术”背后所隐藏的原理。
一)物理变化请观察以下生活中常见的变化现象,重点观察物质的形态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并完成表格。
变化1 木条被折断变化2 水的三态变化.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变化3 石蜡熔化[分析] 上述各种变化中,物质的形态和形状发生变化,但物质本身没有变化。
仍是原物质,即没有新物质生成。
[总结] 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二)化学变化.观察老师演示实验。
[提示]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应观察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三阶段的变化,且现象的描述,从看到、闻到、感受到等方面进行阐述。
变化4 火柴梗燃烧燃烧前:火柴梗(能燃烧)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发光发热现象。
燃烧后:黑色的物质。
(不能再燃烧)物质本身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变化5 镁的燃烧。
燃烧前:银白色固体(能燃)。
燃烧中: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且放出热量。
燃烧后:白色粉未状物质(不能燃烧)。
物质本身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燃烧前后物质的形态发生改变,性质发生了改变(不是原物质)。
即生成了新的物质。
[归纳]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三)分小组讨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展示图片:①气球爆炸②火药爆炸[分析] 虽然都是爆炸,图片1中物质只有形态发生改变。
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图片2中,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总结]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初中化学物理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物理变化教案学科:化学年级:初中课时:1节课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物理变化的分类和实例;3. 能够描述和解释物理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教学重点:1. 物理变化的概念和特征;2. 物理变化的分类和实例。
教学难点:1. 能够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 能够发现生活中物质的物理变化现象。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实验器材:玻璃杯、水、冰块;3. 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入,如水的冰冻过程或水的沸腾过程,激发学生对物理变化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物理变化的概念和特征,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 讲解物理变化的家常例子,如溶解、冰冻、熔化等。
三、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比如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冰块融化过程,并解释其中的物理变化过程。
四、讨论互动(10分钟)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物理变化现象,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理变化的概念、特征和实例,并强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物理变化的小结,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说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理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从生活中观察、发现物理变化现象。
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互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
希望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物理变化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中小幼《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前置任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等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前置任务:
请找出并记录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例子各4-5个。
*实施情况描述和分析:
此任务貌似简单却触及了该节的根本。
要准确地找出五个例子必须先自学,先自己搞清概念,然后把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需要甄别似是而非的例子。
借助例子,一位实验教师的课堂收到了超过预期的效果。
某学生找到的两组例子是:
物理变化:①物体受热后膨胀;②水的三态变化;③黄金加工成各式各样的首饰;④物体冷却后收缩;⑤蜡烛燃烧。
化学变化:①钢铁生锈;②炸药爆炸;③木炭在氧气中燃烧;④气体爆炸;
在课堂上小组讨论时,同组同学发现物理变化的第⑤个例子有争论,此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又有同学提出,所举的化学变化的第④个例子中,也有问题,因有的的气体爆炸如气球的爆炸并非化学变化。
争论由此而起,并由小组升级到班里。
教师提议,“退一步海阔天空”,最后,问题聚焦到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这两种变化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大家又重新去阅读课本。
在争论、辩识、再阅读的过程中,概念越来越清晰。
这真是“无心插柳”式啊。
这种课堂上的教师还需要的口干舌燥、滔滔不绝地“教”吗?教师所需做的只是如何组织他们“学”。
不教而教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物质变化教学设计

《物质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1. 初步学会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
2. 体验对各种观察的体验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实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2. 理解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讲述“喷雾写字”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一定迫切想知道在张白纸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好吧,这节课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开始,来学习这门生动而又与生活联密切联系的化学课吧!(一)、物理变化将学生分为五组,分别完成这四组演示实验并实行学生点评。
第一组、玻璃摔碎第二组、白纸撕碎第三组、粉笔折断第四组、水凝固成冰第五组、分别对四组同学所做的演示实验实行点评。
【提问】同学们发现这几个变化过程有什么共同特点?总结:1. 物理变化定义: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仅仅形状、状态(气、液、固)的变化举例:物质三态的变化、形状的变化、溶解、蒸发、灯泡发光【提问】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物理变化的例子。
学生回答:木材制成桌椅、酒精挥发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实行点评。
【讲解】判断方法:考察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就是物理变化。
例如,物质的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等一般都是物理变化。
(二)、化学变化第一组、分别对四组同学所做的演示实验实行点评。
第二组、火柴燃烧第三组、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
第四组、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蓝色硫酸铜溶液。
第四组、向石灰石中加入稀盐酸【提问】演示火柴的燃烧,让学生比较燃烧前后的火柴有什么不同。
【讲解】像火柴燃烧这样,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注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反应时--反应中--反应后的现象,准确记录实验现象。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九年级化学上册的教学过程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这一章节对于学生来说是理解化学本质的重要一环。随着学生年龄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本案例旨在通过具体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本案例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为后续学习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等打下坚实基础。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科学实验和探究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4.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化学变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讲授新知
1.化学变化的概念与特点
首先,我向学生介绍化学变化的概念,即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然后,通过对比物理变化,讲解化学变化的特点,如可逆性、能量变化等。
2.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在此部分,我通过实例和实验,教给学生判断化学变化的方法,如观察颜色、气味、温度等变化,以及生成沉淀、气体等现象。
五、案例亮点
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体差异
本案例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创设情景、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知识。同时,教师能够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初中化学《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试讲稿

初中化学《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试讲稿1、题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内容:实验1-1(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1-1)。
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取少量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
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
(3)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震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在实验1-1和实验1-2中,液态的水经过沸腾变为水蒸气,冷却后又变成液态的水;块状的胆矾经过研磨后变成粉末状的胆矾,虽然水和胆矾发生了形态的变化,但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种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在实验1-3和1-4中,胆矾和石灰石(或大理石)在变化中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这种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木柴燃烧、铁的生锈。
3、基本要求:(1)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2)试讲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3)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4、答辩题目(答案见后)(1)做实验就是探究吗?探究就是做实验吗?(2)原子弹爆炸是什么变化?5、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本节课重点是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注意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课时【教具】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玻璃片、坩埚钳、石棉网、研钵、烧杯、水、块状胆矾、镁条、碱式碳酸铜、火柴、蜡烛。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生活导入【教师提问】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关物质的变化。
【学生回答】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2.能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能够举出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1.通过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引发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思考。
2.导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引发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的思考。
二、概念讲解与比较1.介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带领学生一起讨论。
解释清楚“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只改变形态、状态或位置而不改变其化学性质,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2.通过示意图或实际示范,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三、案例分析1.通过示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四、练习与展示1.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探讨和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常见的例子。
2.请不同小组的代表报告总结的结果,并进行展示。
五、拓展与应用1.通过小组活动以及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区分其中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设计个别学生作业,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进行书面总结。
六、课堂小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回顾与总结,确保学生掌握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2.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
设计理念: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实验、小组活动等,旨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并通过实践和比较,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其基本定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建立、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机械记忆的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和说明。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和现象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
与具体物质的学习比较,本节内容缺乏具体性和生动性,整节课内容单一,但又要达到理解运用的要求,所以对教师有一定挑战性。
所以教师要注重化学源于生活,化学即生活,生活是化学方面的教学,生活与化学教学统一起来。
不单纯学习化学知识,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化学对大多数九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但是通过生活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事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没有注意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开始不宜要求过高,随着学习的深入会逐步记忆理解。
三、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重点是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注意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难点是真正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准确判断每个变化的种类。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学用品】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玻璃片、坩埚钳、石棉网、研钵、烧杯、水、块状胆矾、镁条、碱式碳酸铜、火柴、蜡烛、白糖。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了物质,知道了物质和物体的关系,知道一种物质可以制成不同的物体,铁可制成铁钉、铁锅、铁锒头……我们还学了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态变化,如水可变成水蒸气,也可以结成冰。
活动一:观察物质变化的实验,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编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固态的冰受热熔化成水液态的水
2 液态的水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气态的水
3 灯丝(钨丝)发光发热灯丝(钨丝)
4 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粉碎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5 铁屑和砂子混合物,铁屑被磁铁吸引砂子没有铁屑和砂子
6 液态酒精酒精挥发气态的酒精
7 在热水中放入一些白糖并搅拌白糖慢慢不见了水变甜了
8 澄清的自来水和硝酸银溶液有白色的沉淀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生成
10绿色粉末状的碱式碳酸铜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浑浊三种其他物质:氧化铜(黑色)、水、二氧化碳
11 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酸钙
12 切开的苹果表面变成褐色
[提问]:这十二个变化如果要你分成两部分,你会怎样分?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会出现很多不同的分类依据,捕捉到按前后物质发生了变化和没发生变化为依据的学生,就势作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引出的情境)活动二、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学生讨论)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实例: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木材制成桌椅等物理变化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食物腐烂。
化学变化
根本区别:(判断依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活动三: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抢答
1、电灯发光(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2、夏天黄酒变酸变浑而沉淀(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
3、水中泥沙沉淀(物理变化)。
4、水沸腾后冒出水蒸气(物理变化)。
5、霓虹灯颜色变化(物理变化)。
6、蜡烛燃烧(化学变化)。
7、冰化成水
8、汽油易挥发
9、火山爆发
10、钢铁生锈
11、镁带能燃烧
12、铜绿受热易分解
13、铁熔化成铁水
14、食物腐烂
15、动物的呼吸
活动四:分两大组进行比赛,其中一组说出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由另一组回答,老师当裁判和顾问
活动五:探究蜡烛燃烧时会发生哪些变化?分别属于哪种变化?
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火焰是可燃性气体燃烧时产生的一种现象。
你能用蜡烛燃烧的实验来证明吗?(可以把蜡烛吹灭,然后将点燃的火柴接触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燃烧起来。
还可将一根短玻管放在燃烧的蜡烛的烛芯附近,用燃烧的火柴接触玻管的另一端,可以点燃。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证明火焰是可燃性气体燃烧时产生的一种现象。
1.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再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是属于什么变化?(第一个烧杯壁上出现了水珠,说明生成了水。
第二个烧杯上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
)
2,蜡烛燃烧时“流泪”是怎么一回事?这又是什么变化?
(蜡烛燃烧时“流泪”是蜡受热熔化的缘故。
是固态蜡变成液态蜡,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
活动六:反思评价,巩固学习成果:
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②在探究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彼此的体会。
活动七:练习巩固
活动八:反馈提升
四、板书设计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二、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