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及总结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大纲及关键知识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大纲及关键知识点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安全生产管理的定义•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责和权利二、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和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职责分工•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素质要求三、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的体系•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和责任划分•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四、安全生产管理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的措施和方法•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的风险决策和风险管理五、安全生产管理的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的原则和措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的程序和方法•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六、安全生产管理的培训与教育•安全生产管理的培训和教育的目的和形式•安全生产管理的培训和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安全生产管理的培训和教育的考核与评价七、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与评估•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与检查•安全生产管理的评估与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总结与分享八、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与装备•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安全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先进装备和设施九、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与考核•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到人和考核机制•安全生产管理的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以上为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大纲及关键知识点的概要,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保障企业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关键环节,只有全面深入地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知识点

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概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的一系列组织、技术、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主要知识点1. 安全生产责任制(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对本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责任。
(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生产、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
2. 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1)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合理确定安全生产投入,确保安全生产所需资金。
(2)安全生产投入包括安全设施、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研究、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
3.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1)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2)安全教育培训应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4.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括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设施管理、安全操作规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5. 安全设施管理制度(1)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2)安全设施包括防护设施、警示标志、应急救援设施等。
6. 安全操作规程(1)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设备特点,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2)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
7.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安全检查。
(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8.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1)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及时、准确报告事故。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重点知识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1. 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责任倒查。
二、安全教育培训1.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2.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其具备基本的安全操作技能。
三、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1.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分级管理,确保整改到位。
四、安全操作规程1. 制定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置措施。
2. 员工必须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规操作。
五、设备设施管理1. 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2. 设备设施出现故障时,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六、应急预案1. 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包括火灾、爆炸、中毒、泄漏等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安全生产投入1.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确保安全生产条件符合国家标准。
2.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保障员工人身安全。
八、安全文化建设1. 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的良好氛围。
2. 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周等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九、安全奖惩制度1. 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2. 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个人和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十、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1. 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2.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
总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企业应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
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潜在危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下面列举了几个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知识。
1.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
了解并遵守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
2.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评估确定潜在危险和安全风险,确定危
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风险评估需要考虑装备、作业环境、作业程序等多个因素。
3.安全培训: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必要的安全操
作技能培训、应急救援知识培训等。
员工必须具备正确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能力。
4.安全设施:采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完善安全设施和
安全保护措施,如安全防护装置、安全标识、消防设备等。
5.事故应急处置: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预案,指定专门的应急
救援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并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
6.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7.职业健康: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测,重点关注对工作环境产生影响的有害因素,如噪音、粉尘、化学物质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8.应急救援:建立好疏散逃生通道,组织进行定期的灭火和逃生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避险意识和应急救援能力。
总之,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通过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知识,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危险,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

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安全生产管理是保障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对于准备安全工程师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相关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这部分内容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梳理。
一、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一)事故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职业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它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二)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三)危险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四)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一)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是指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二)人本原理人本原理强调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三)预防原理预防原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四)强制原理强制原理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三、事故致因理论(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该理论认为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四)轨迹交叉理论轨迹交叉理论认为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安全生产管理部分知识点总结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名词解释:安全: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状态工伤事故:由工作或者是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害或伤亡事故安全文化:人类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生活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工程: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故未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方面的知识,识别分析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其发生。
本质安全化: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条件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风险度:衡量危险性的指标,某一有害物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事故严重性的结合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设备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制度或者其他因素使得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可靠性:系统或元素在规定的条件下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第一类危险源: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者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眩光:在视野中如果有很明显亮度对比的光刺入眼睛,就会严重影响视力危险物质:一种或若干种能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的物质或者混合物单元:一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工厂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安全标准:经量化的风险率或危险度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的安全程度,需要有一个界限、目标或标准进行比较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特点、功能,以进行最适合人类的机械装置的设计制造,工作场所的合理化布置,工作环境的最佳化的实践科学反应时间:人从接受外界刺激到做出反应的时间人机功能分配:根据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的分给人和机安全防护装置:配套在机械设备上,能防止危险因素引起人身伤害,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所有装置生产安全事故: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伤害或直接经济损失事件。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一、安全管理基础知识1.安全术语(1)安全生产: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保证生产顺利进行;(2)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3)安全管理:是为了在生产过程中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劳逸结合,加强安全生产,使劳动者安全顺利地进行生产所采取的一系列法制措施;(4)事故: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意外的突发性事件总称,通常会使正常活动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5)事故隐患:引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缺陷;(6)不安全行为:员工在职业活动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7)违章指挥:强迫员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的行为;(8)违章操作:员工不遵守规章制度,冒险进行操作的行为;(9)四不放过的原则:是指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受到处罚不放过、他人没受到教育不放过;(10)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11)三级安全教育: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12)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13)三懂四会:懂生产原理,懂工艺流程、懂设备构造;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和处理事故,会正确使用消除器材和防护器材;(14)职业安全:是指人们进行生产过程中没有人员伤亡、职业病、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发生的状态,是一种带有特定含义和范畴的“安全”;(15)危险:是指可以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现存或潜在的状态;(16)危险化学品:是指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腐蚀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17)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18)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19)特种作业: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是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防止事故发生。
正确的安全生产管理可以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生产经营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首先,重点在于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公司为保护员工和财产安全而规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和权力的划分、安全岗位职责、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报告和处理程序等。
正确执行和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员工的安全。
其次,重点在于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
风险评估是指对工作场所的潜在危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目的是确定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
通过对工作环境、设备设施、人员行为和作业程序的分析,确定风险的来源和可能性,进而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减轻事故的后果。
再次,重点在于提供培训和教育。
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员工正确识别危险和遵守安全规程。
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使员工了解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安全设备和工具,掌握事故应急措施,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同时,还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确保他们有能力和责任对员工的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
最后,重点在于健全安全监测和检查机制。
安全监测和检查是对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定期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场所的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同时,还要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的制度,对事故进行彻底调查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总之,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培训和教育,健全安全监测和检查机制。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重点,才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保障员工的权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整理学习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整理学习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1.《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安全生产主体、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等内容。
2.《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设施设备的配置和使用、安全事故的报告与处理等内容。
3.《劳动法》:关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以及劳动条件的规定,也涉及到了安全生产方面的保护要求。
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1.安全文化建设:强调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基本要求,通过培训教育、安全意识提升、员工参与等方式,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2.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安全责任到位。
3.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采取相应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4.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合理配置和使用安全设施设备,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5.安全培训与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6.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理: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及时处置事故,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相关的事故调查与处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危险源识别和控制1.危险源识别:通过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安全检查巡视等手段,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危险、化学危险、生物危险等。
2.危险源控制: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改进工艺设备、加强管理措施等方法,减少和消除危险源的影响,降低事故风险。
四、事故应急管理1.应急预案编制:制定针对不同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包括灾害性事故、疏散逃生、火灾爆炸等。
2.应急物资和装备准备:准备应急物资和装备,包括消防器材、急救药品、应急通讯设备等,确保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进行救援。
3.应急演练与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熟悉应急预案,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事故后处理与复查:对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和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复查,查找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整改,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安全生产管理重点知识总结

安全生产管理重点知识总结一、安全生产管理概述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组织、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预防和控制生产中的各种事故,保障人身、财产和环境的安全的一项管理活动。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的基础性管理活动,其贯穿于企业的全过程,包括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
二、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能够预防和控制生产中的各种事故,降低员工发生伤害的概率,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保障企业的生产持续性。
通过安全生产管理,能够减少因事故导致的停工损失,保障企业生产的持续性。
3. 形象和品牌保护。
安全生产管理可以维护企业形象和品牌,降低因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
4. 法律法规遵守。
安全生产管理能够帮助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减少因违规行为而引发的法律风险。
三、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素安全生产管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要素:1. 领导和管理支持。
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并给予充分的资源支持。
2. 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
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制定明确的职责分工,并配置合适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
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
4. 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
要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5. 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
要配置适当的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如安全设备、安全工具等,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6.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控制。
要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知识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时,首先要了解和遵守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
2. 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1.安全生产术语:了解并掌握常见安全生产术语的含义,如“四口”、“五距”、“三同时”、“三不伤害”等。
2.安全生产法规:了解并掌握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法规,如《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以及相关行业和地方标准。
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了解并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如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职业健康与环保部门等。
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了解并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
5.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了解并掌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如安全检查表、风险矩阵等。
6.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了解并掌握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的方法和流程,如制定隐患排查计划、建立隐患排查台账等。
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了解并掌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备案、演练和修订等程序。
8.职业健康与防护措施:了解并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型、危害程度和防护措施,如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健康检查等。
9.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了解并掌握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选用和佩戴要求,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10.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了解并掌握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如新员工入职培训、安全培训考核等。
11.安全生产统计分析:了解并掌握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流程,如伤亡事故统计、经济损失统计等。
12.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了解并掌握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方法和指标,如事故死亡率、受伤率、事故经济损失等。
13.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与奖惩:了解并掌握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与奖惩的程序和标准,如“四不放过”原则、奖励与处罚标准等。
以上是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主要重点,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1.安全生产的思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
2.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
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劳动法、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复习重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复习重点1. 安全生产基本概念安全生产是指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维护人、机、环、物的相对稳定,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一种生产方式。
2. 安全生产法规《安全生产法》是中国针对安全生产领域实施和管理的基本法规,包括从生产单位、生产经营者及其员工、生产经营者、管理部门、监督检查机构等多方面规定的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和要求。
3.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指根据安全生产要求,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管理制度和规范、安全技术、应急预案、安全宣传教育等安全生产管理要素,进行内部协调和管理的综合性管理模式。
4.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是对生产环节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伤害程度、发生概率和危害范围等进行论证,以便采取合适、科学的安全措施,保证生产过程安全。
预防措施包括安装安全设施,实施安全管理制度,防范锅炉爆炸等危险事故。
5.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构成或有可能构成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威胁的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事前事中和事后处理,保护人员、设备和财产免遭破坏的组织和管理措施。
应急预案是安全生产管理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6.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一种使从事特定行业的人员掌握必要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切实遵守各种安全生产规定和规范,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工作能力的教育活动。
实际上,持续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保持企业生产上安全状态的一个重要有效管理方式。
7. 安全检查和评估安全检查是通过调查和观察,了解一个安全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警告,制定预防方案和排除隐患。
安全评估是针对安全问题对安全工作进行分析、评估和,以便制订出相应的安全管理计划,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8. 安全制度建设安全制度建设是指建立和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程序,规定和明确安全工作的职责分工、纪律性、奖惩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和安全检查制度等。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大全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大全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预防事故、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生产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它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1.保护生命安全:安全生产管理是保护生产人员的基本权益,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2.保护财产安全:事故对企业的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安全生产管理能有效减少财产损失。
3.促进生产效率:安全生产管理可以提高生产工艺的规范性,优化生产流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三、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通过制定预防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预防事故的发生。
2.全员参与:所有人员都应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共同维护安全环境。
3.综合治理:从管理、技术、人员、设备等多方面综合治理安全问题。
4.分层负责: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5.连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果。
四、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安全责任,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2.安全培训教育: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安全方针、安全管理规范等。
4.安全设施和装备:采购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安全设施和装备,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5.安全风险评估: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6.事故应急管理: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应急职责,加强事故应对能力。
7.安全检查和评估: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五、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技巧1.风险识别能力: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全面观察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
2.安全预防能力: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3.应急处理能力:对突发事故进行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失。
4.团队合作能力: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机制,共同维护安全生产环境。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
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以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为目标,系统地进行安全管理和控制的活动。
下面是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重点。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
及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明确企业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2.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明确各
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安全工作的有效推进。
3.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以降低事
故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为目标,评估和监控安全状况。
4.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5.安全培训与教育: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
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员工对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的掌握。
6.事故应急管理: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责
任人的职责和行动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7.安全设施与防护措施:对生产场所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8.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定期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
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
9.事故调查与分析:对事故发生后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提出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10.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进行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以上是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重点,企业应该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安全生产管理的知识点总结

安全生产管理的知识点总结安全生产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企业自身条件和特点,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下面将从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事故调查与应急管理等方面总结安全生产管理的知识点。
一、安全文化建设1. 安全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安全文化是组织成员对安全价值观、安全信念和安全行为的共同认知和共识,对于构建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和预防事故有着重要作用。
2. 安全文化的培养方法: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举办安全主题活动、建立和完善安全奖惩制度、加强安全沟通交流等方式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
3. 安全文化的评估与监督:可以通过安全文化评估工具和问卷等方式,对企业的安全文化进行评估和监督,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二、安全管理体系1. 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和要素: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安全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划、组织、实施、检查和改进的流程,对生产活动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管理。
2.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包括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定安全目标和指标,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设置和运行安全管理岗位,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进行安全检查和监督等。
3. 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和评估: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等方式,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认证和评估,以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1. 安全风险评估的概念和目的: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风险与风险等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事件树分析、层次分析法和风险矩阵法等。
3. 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包括事故预防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改进工艺流程、使用安全设备和加强培训等方式降低风险的发生和事故的后果。
四、事故调查与应急管理1. 事故调查的目的和内容:事故调查是为了查明事故的原因、过程和责任,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和纠正措施,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前的管理行为、操作过程、安全设备使用等等。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安全生产是保障企业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是指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行排查和管理的知识体系,是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的关键。
本文将从安全管理的定义、重要性和知识重点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重点。
第一节安全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安全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制定、实施和监督各项安全制度、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安全规程,达到保障运行的设备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环境安全的一种管理手段。
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管理是为了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避免各类事故产生,确保员工能够安全地工作和生活。
2. 减少经济损失。
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和家庭的痛苦,还会给企业造成数额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3. 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一个重视安全管理的企业,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发展机会。
4.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必须进行安全管理,否则将面临处罚和法律责任。
第二节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重点1. 领导层的安全管理意识领导层的安全管理意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
领导者应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将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将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的战略决策中,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2. 安全制度和安全规章制度企业应制定、完善和执行相应的安全制度和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员工的安全责任和义务,规范员工的行为规范和操作流程。
同时,要定期进行安全制度和规章的宣教和培训,使员工对安全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3.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评估企业应该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
通过对各类潜在风险进行细致排查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确保工作环境和生产设备的安全。
4. 紧急救援和事故应急预案事故防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但是事故难以完全避免。
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1.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和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护环境资源,确保生产安全和稳定运行。
2.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在企业或组织中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相关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形成安全生产工作的共同责任。
3.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包括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建筑法等。
4.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控制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找出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防范。
5. 安全生产事故的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可分为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两类。
一般事故是指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损失较小的事故;而重大事故是指严重威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事故。
6. 安全生产监管机构
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设立的负责对生产经
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构,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地方安全生产监管局等。
7. 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
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是指通过组织培训课程、宣传教育活动
等方式,向员工传授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8. 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生产意识是指员工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对安全事故的预感、警觉和预防意识,时刻时刻将安全放在首位,主动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
1. 法律法规:了解国家和地方对于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等,认真落实相关法律法规。
2. 风险评估与控制:对工作场所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例如对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识、安装安全设施等,确保员工的安全。
3. 生产设备的安全性:对于使用的生产设备,应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安全性能符合要求;对于已经达到报废条件的设备,应及时淘汰更新,以防发生安全事故。
4. 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对措施,提前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保障员工的安全和生命安全。
5. 培训与教育:对员工进行相关安全生产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其能够正确应对突发事故,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6. 安全检查与监管: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7. 事故调查与分析: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8. 管理责任制度:建立明确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责任,形成全员参与,层层落实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9. 安全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加强企业内部的安全宣传教育,营造重视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形成全员共同关心安全生产的良好风气。
10. 经验总结与改进:总结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及时改进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效果。
安全管理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8篇

安全管理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8篇第1篇示例: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加强预防措施,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稳定。
以下是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总结及工作要点的详细介绍。
一、安全管理工作总结安全管理工作的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安全管理工作的回顾和评估。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安全生产状况总结: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总结,包括事故发生情况、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处理情况等。
2. 安全管理体系总结:对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制度、培训制度等。
3. 安全管理效果总结: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事故发生率、事故处理效率等指标的分析。
4. 安全管理工作成绩总结:总结安全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进展,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是开展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
只有抓住了要点,才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1. 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2. 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开展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确保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3. 加强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4. 加强事故应急处置:建立应急预案,加强事故应急演练,提高事故应对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5. 加强安全检查和监督: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监督,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6.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倡导安全文化,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使安全生产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
通过对安全管理工作总结和工作要点的详细介绍,相信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生产经营的安全稳定,保障员工和企业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点1、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安全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3、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危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他损失。
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A/一般事故:死亡1-2人,重伤1-9人,直接损失:一千万以下。
B/较大事故:死亡3-9人,重伤10-50人,直接损失:一千万—五千万。
C/重大事故:死亡10-30人,重伤50-100人,直接损失:五千万-1亿元D/特别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重伤100人以上,直接损失:1亿元。
6、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
重大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7、危险程度=风险度,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
8、海因里希法则: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9、危险源:第一类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第一类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第二类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的频率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10、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品,且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按下式计算,满足下式的为重大危险源:1...332211≥+++Qnqn Q q Q q Q q 式中q1、q2...——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tQ1、Q2...——与各种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t 。
11、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a :失误—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b :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12、安全许可:矿山、建筑、危化、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
13、安全生产管理原则和原理:(一)系统原理: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6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a 动态相关原则,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他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B整分合原则,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C反馈原则,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D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二)人本原理: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以人为本展开,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个环节,都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A动力原则: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3种动力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
B能级原则: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C激励原则: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D行为原则:需要与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的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
(三)预防原理:a偶然损失原则。
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
偶然损失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B因果关系原则。
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C3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4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针对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教育、法制对策。
D本质安全化原则。
(四)强制原则: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绝对服从。
A安全第一原则;b监督原则,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14、事故致因理论:a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泊松分布(当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即不存在事故频发倾向者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偏倚分布(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非均等分布(每个人发生事故的概率不相同)b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人员伤亡—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控制不足—管理(管理机能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基本原因—起源论;直接原因—征兆(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接触(改进装置、材料及设施,防止能量释放,通过训练、提高工人识别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体保护用品等来实现),受伤—损坏—损失(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揭示了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为人们设计及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c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哈登认为能量的大小、接触时间的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用气代电、用水代火药爆破;限制能量:利用低电压设备防止电击、限制露天爆破装药量以防止个别飞石伤人;防止能量蓄积:应用低高度位能、控制爆炸气体浓度、通过接地消除静电蓄积、利用避雷针放电保护重要设施;控制能量释放:建立水闸防止高势能地下水突然涌出;延缓释放能量:安全阀、逸出阀控制气体,全面崩落法管理巷道顶板,控制地压,用各种减振装置吸收冲击能量,防止人员受到伤害;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安全接地、探放水、瓦斯抽放;设置屏蔽设施:防护罩、安全围栏、个体防护品;提高防护标准:改变工艺流程:不安全为安全流程,用无毒少毒物质代替剧毒有害物质;修复或急救:)d轨迹交叉理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生理—社会—后天—视、听差异—行为;设计—制造—维修—使用—作业场所)e系统安全理论:(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15、安全生产月主题:16、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要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鼓励有条件的渔船安装防撞自动识别系统,大型尾矿库安装全过程在线监控系统。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二、特种设备种类: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一是市场准入制度、二是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和内容:监察方式:行政许可制度(市场准入和设备准用制度,市场准入是对从事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维护保养、改造的单位实施资格许可,并对部分产品出厂实施安全性能监督检验。
对在用的通过实施定期检验、注册登记,试行准用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一是通过检验发现特种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中的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质量问题。
二是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用行政执法的手段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通过广泛宣传,提高社会的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
四是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五是加强日常工作的监察)、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危机处理包括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和物资保证、技术支撑、人员的救援、后勤保障、建立与舆论界可控的互动关系等)五、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内容:1、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修理、使用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的情况。
2、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应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3、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
4、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充装、检验、修理、改造、使用、维护保养、化学清洗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5、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
六、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和人机工程原理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一般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分为四类: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管理;按照标准化工作体系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一般把安全规章制度分为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通常称为“三大标准体系”;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包括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八、安全投入与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1、安全生产投入资金:股份制、合资企业——董事会;国企——厂长或者经理;个体——个人。
2、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的支出;(3)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4)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的支出;(5)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