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合集下载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 教案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 教案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会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重点)2.通过研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小唐画y=x2-6x+c的图象时,发现其顶点在x轴上,请你帮小唐确定字母c的值是多少?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判断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类型一】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情况判断下列函数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的是( )A.y=x2+2x-3 B.y=x2+2x+3C.y=x2-2x+3 D.y=x2-2x+1解析:选项A中b2-4ac=22-4×1×(-3)=16>0,选项B中b2-4ac=22-4×1×3=-8<0,选项C中b2-4ac=(-2)2-4×1×3=-8<0,选项D中b2-4ac=(-2)2-4×1×1=0,所以选项D的函数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故选D.【类型二】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坐标确定抛物线的对称轴如图,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与x轴交于(1,0),(3,0)两点,则它的对称轴为________.解析:∵点(1,0)与(3,0)是一对对称点,∴其对称中心是(2,0),∴对称轴的方程是x=2.方法总结:解答二次函数问题,若能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则可以简化计算过程.【类型三】利用抛物线与x轴交点情况确定字母取值(范围)若函数y =mx2+(m +2)x +12m +1的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那么m 的值为( ) A .0 B .0或2C .2或-2D .0,2或-2解析:若m ≠0,根据二次函数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为零来求解;若m =0,原函数是一次函数,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当m ≠0时,Δ=(m +2)2-4m(12m +1)=0,解得m =2或-2;当m =0时,原函数是一次函数,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所以当m =0,2或-2时,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故选D.方法总结:二次函数y =ax2+bx +c ,当b2-4ac >0时,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当b2-4ac =0时,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当b2-4ac <0时,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探究点二: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已知二次函数y =-x2+2x +m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 +m =0的解为________.解析:因为抛物线经过点(3,0),所以x =3,y =0是该函数的一组对应值.将x =3,y =0代入函数表达式,得0=-32+2×3+m ,解得m =3.所以一元二次方程为-x2+2x +3=0,解得x1=-1,x2=3.方法总结:本题先求出m 的值,从而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然后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得出其解.也可以由图象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1,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3,0).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知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1,0),则(3,0)和(-1,0)两点的横坐标就是所求方程的根,即x1=-1,x2=3.探究点三:利用二次函数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x2+2x -3=-8的实数根(精确到0.1). 解析:对于y =-x2+2x -3,当函数值为-8时,对应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方程-x2+2x -3=-8的实数根,故可通过作出函数图象来求方程的实数根.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函数y=-x2+2x-3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方程-x2+2x-3=-8的根是抛物线y=-x2+2x-3与直线y=-8的交点的横坐标,左边的交点横坐标在-1与-2之间,另一个交点的横坐标在3与4之间.(1)先求在-2和-1之间的根,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x -1.1 -1.2 -1.3 -1.4 -1.5y -6.41 -6.84 -7.29 -7.76 -8.25因此x≈-1.4是方程的一个实数根;(2)另一个根可以类似地求出:x 3.1 3.2 3.3 3.4 3.5y -6.41 -6.84 -7.29 -7.76 -8.25 x≈3.4是方程的另一个实数根.方法总结: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满足精确度的实数根的方法:(1)作出函数的图象,并由图象确定方程解的个数;(2)由图象与y=h的交点的位置确定交点横坐标的取值范围;(3)利用计算器求方程的实数根.三、板书设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与x轴交点的情况判断2.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和解的情况、确定对称轴和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通过观察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转化和相互联系.。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3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3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3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结合起来,以及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3.准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第21章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课题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准确表述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和没有实数根. 2.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数学思考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问题解决能够从函数表达式的角度分析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够从函数图象的角度分析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重点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教学难点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续表)教具多媒体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2++c=0(a≠0),其根的判别式是2-4,求根公式是=.2.二次函数的一般式是=2++c(a,b,c是常数,a≠0),顶点坐标是.3.抛物线y=x2+2x-4的对称轴是直线x=-1,开口方向是向上,顶点坐标是(-1,-5).4.抛物线y=2(x-2)(x-3)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2,0),(3,0).5.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1,0),(1,0),并且经过点(0,1),则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x2+1.师生活动:学生自主解答上述问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然后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回顾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巩固以前所学知识,为学好本节课的新知识做好铺垫.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问题:如图21-3-6所示,以40 m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击出时,小球的飞行路线是一条抛物线.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球的飞行高度h(单位:m)与飞行时间t(单位:s)之间具有函数关系h=20t-5t2.考虑以下问题:(1)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15 m?如果能,需要飞行多长时间?(2)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 m?如果能,需要飞行多长时间?(3)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5 m?为什么?(4)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多长时间?从小球飞行问题中寻找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为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图21-3-6师生活动:教师进行引导,飞行高度h与飞行时间t 的表达式为h=20t-5t2,所以将h的值代入函数表达式,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解.让学生完成解答过程,教师巡视指导.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1.探究新知活动一:针对[课堂引入]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师总结解题过程:(1)解方程15=20t-5t2,t2-4t+3=01=1,t2=3.当球飞行1 s和3 s时,它的高度为15 m.(2)解方程20=20t-5t2,t2-4t+4=01=t2=2.当球飞行2 s时,它的高度为20 m.(3)不能.理由:解方程20.5=20t-5t2,t2-4t+4.1=0.因为16-4×4.1<0,所以此方程无解,所以球的飞行高度不能达到20.5 m.(续表)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4)解方程0=20t-5t2,t2-4t=01=0,t2=4.当球飞行0 s和4 s时,高度均为0 m,即0 s时球从地面飞出,4 s时球落回地面,所以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4 s.教师总结:把函数值代入函数表达式,得到关于自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自变量的值.活动二:画出二次函数h=20t-5t2的图象,体会以上问题的答案.问题提示:(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步骤进行画图;(2)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合作、交流;(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象,体会得到问题答案的过程;(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总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图21-3-7活动三:思考:二次函数y=x2+x-2;y=x2-6x+9;y=x2-x+1.(1)以上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吗?如果有,公共点的横坐标是多少?(2)当x取公共点的横坐标时,函数的值是多少?由此,你能得出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吗?师生活动:教师展示二次函数的图象,学生观察图象,展开讨论,并回答问题.(1)抛物线y=x2+x-2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它们的横坐标分别是-2,1.当x取公共点的横坐标时,函数的值是0.由此得出方程x2+x-2=0的根是x1=-2,x2=1.(2)抛物线y=x2-6x+9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这点的横坐标是3.当x=3时,函数的值是0.由此得出方程x2-6x+9=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3)抛物线y=x2-x+1与x轴没有公共点,由此可知,方程x2-x+1=0没有实数根.教师总结:一般地,如果二次函数y=2++c的图象与x轴相交,那么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二次方程2++c=0的根.2.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学生间、师生间的观察、交流、讨论,进行总结:一般地,从二次函数y=2++c的图象可知,(1)如果抛物线y=2++c与x轴有公共点,公共点的横坐标是1.利用函数图象解决方程根的问题,让学生把方程与函数统一起来,体会数与形结合带来的方便2.设计活动三使学生掌握通过函数图象判断方程的根这一方法,并把方程与函数建立联.系,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x0,那么当x=x0时,函数的值是0,因此x=x0就是方程2++c=0的一个根.(续表)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没有公共点,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这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没有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因为作图或观察时可能存在误差,所以由图象求得的根一般是近似的.3.提升归纳问题:(1)观察二次函数y=x2-6x+9和y=x2-2x+3的图象,分别说出一元二次方程x2-6x+9=0和x2-2x+3=0的根的情况.(2)二次函数y=2++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2++c=0的根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3.利用函数图象解决方程根的问题,让学生把方程与函数统一起来,体会数与形结合带来的方便.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应用举例】图21-3-8例1利用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x2-2x-2=0的实数根(精确到0.1).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出函数图象,或求出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学生进行计算.解:作二次函数y=x2-2x-2的图象.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x1≈-0.7,x2≈2.7,所以一元二次方程x2-2x-2=0的实数根为x1≈-0.7,x2≈2.7.播放课件:函数的图象与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前一个课件用来画图,可根据图象估计出方程x2-2x-2=0的近似解,后一个课件可以准确地求出方程的解,体会其中的差异.通过课前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答,既训练了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又培养了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拓展提升】例2已知抛物线y=2+(3-2m)x+m-2(m≠0)与x由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1)求m的取值范围;(2)判断点P(1,1)是否在该抛物线上.师生活动:学生自主解答后,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再次审题,完成对题目的重新整理数逆向求函数表达式中的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的认识,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续表)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达标测评】1.二次函数y=x2-2x-3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3,0),(-1,0),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4.2.抛物线y=x2-2x-8与x轴有2个交点.3.若抛物线y=x2-4+4的顶点在x轴上,则b=±1.4.二次函数y=2++c的值永远为负值的条件是(D)A.a>0,b2-4<0B.a<0,b2-4>0C.a>0,b2-4>0 D.a<0,b2-4<0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通过设置达标测评,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课堂总结】1.课堂总结:谈一谈你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困惑.教师总结: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问题有三种情况,分别是有两个交点、有一个交点、没有交点,主要判定方法可以通过计算相应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进行确定.2.布置作业:教材P33的练习.小结环节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养成自主归纳课堂重点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网络】框架图式总结,更容易形成知识网络【教学反思】①[授课流程反思]在探究新知的环节中,教师做好问题的求解和“数形结合”的对比演示,使学生能够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课堂训练环节中,教师给予学生自主解答问题的时间,教师做好点评.②[讲授效果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抛物线与坐标轴交点的求法,即把已知坐标代入;(2)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可通过计算b2-4进行判断.③[师生互动反思]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④[习题反思]好题题号错题题号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提升操作流程和自身素质。

沪科版九年级上数学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上数学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次函数y=ax2 +bx + c与x轴有交点,则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 c = 0有实数根,若与x轴无交点,则方程无实数根2、知道抛物线与x轴三种位置关系,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不同情况下,学生历经从函数解析式及函数图象角度探索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渗透了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养成了乐于探究、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学生从中也感受了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难点让学生理解用图形法能求方程解的合理性及方法步骤.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模式,真正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空间,让每个人获得有价值的数学.教学手段为了使学生的活动更加充分有效,增强教学直观性,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1、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根为:。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 = 。

当△﹥0方程根的情况是:;当△=0时,方程;当△﹤0时,方程。

3、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且a≠0)图像是一条,它与x轴的交点有几种可能的情况?y=x2+2xy=x2-2x+1y=x2-2x+2活动方式:学生回答,复习巩固已学知识.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k≠0)和一次函数y=kx+b(k≠0)后,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0时,一次函数y=kx+b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且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现在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和二次函数y=ax2+bx+c(a≠0),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索有关问题.三、活动探究二次函数①y= x2+2x, ②y=x2-2x+1, ③y= x2-2x+2的图象如下图所示.(1)每个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2)一元二次方程x2+2x=0,x2-2x+1=0有几个根?解方程验证一下:一元二次方程x2-2x+2=0有根吗?(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师:还请大家先讨论后解答.答:(1)二次函数y= x2+2x,y=x2-2x+1,y=x2-2x+2的图象与x轴分别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没有交点.(2)一元二次方程x2+2x=0有两个根0,-2;方程x2-2x+1=0有两个相等的根1或一个根1;方程x2-2x+2=0没有实数根.(3)从观察图象和讨论中可知,二次函数y= x2+2x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交点的坐标分别为(0,0),(-2,0),方程x2+2x=0有两个根0,-2;二次函数y=x2-2x+1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交点坐标为(1,0),方程x2-2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一个根)1;二次函数y= x2-2x+2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方程x2-2x+2=0没有实数根.由此可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1)教师给出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讲解,总结解题方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总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梳理知识结构。
2.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教师总结归纳,强调重点,指出易错点,为课后复习提供指导。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第1、2、3题,加深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点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将更加顺利。然而,由于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知识点的运用感到困惑。
2.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选取一个案例,将其抽象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并求解。要求撰写解题过程,明确解题思路和方法。
3.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道拓展题。题目如下:
拓展题:已知抛物线y = ax^2 + bx + c(a≠0)的图象,求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
要求:各小组通过讨论、探究,给出至少两种解题方法,并在课堂上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4.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挑战的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探索,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初三学生,他们在前两年的数学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函数、一元一次方程等基本知识。然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作为数学知识的一个难点,对学生而言,理解和运用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对二次函数图像特征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以下几点:
(3)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总结图像特征;教授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并分析各种求解方法的适用条件。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的优缺点是什么?
2.小组汇报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1)求解给定二次函数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实际问题的最优解。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1.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3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

2.学会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计算机和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二次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发现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来解决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3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3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与前面的二次函数知识紧密相连,为后续的代数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对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能会对公式法和解根的判别式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并能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教学难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结合数学软件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通过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探究:引导学生发现二次函数的图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总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在联系。

4.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21.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21.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1.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会判断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掌握方程与函数间的转化.2.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相应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3.探求利用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过程,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探索二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理解抛物线与x轴交点情况,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函数→方程→x轴交点,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运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1.x为何值时,y=0?2.你能根据图象,求方程x2-2x-3=0的根吗?3.函数y=x2-2x-3与方程x2-2x-3=0之间有何关系呢?推进新课一、合作探究【问题1】画出函数y=x2+3x+2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象与x轴交点的坐标是什么?(2)当x取何值时,y=0?这里x的取值与方程x2+3x+2=0有什么关系?(3)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教学设计:1.先让学生回顾函数y=ax2+bx+c图象的画法,按列表、描点、连线等步骤画出函数y=x2+3x+2的图象.2.教师巡视,与学生合作、交流.3.教师讲评,并画出函数图象.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象,回答(1)提出的问题,得到图象与x轴交点的坐标分别是(-1,0)和(-2,0).5.让学生完成(2)的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讲评.6.对于问题(3),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选派代表发表意见,全班交流,达成共识:从“形”的方面看,函数y=x2+3x+2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x2+3x+2=0的解;从“数”的方面看,当二次函数y=x2+3x+2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x2+3x+2=0的解.更一般地,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ax2+bx+c=0的解;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ax2+bx+c=0的解,这一结论反映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问题2】画出二次函数y=x2+2x,y=x2-2x+1,y=x2-2x+2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观察:(1)每个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2)一元二次方程x2+2x=0,x2-2x+1=0,x2-2x+2=0各有几个根?用根的判别式验证一下,你有什么发现?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有三种情况:①有两个交点;②有一个交点;③没有交点.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有交点时,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当y=0时自变量x的值,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c>(1)当x取何值时,y<0?当x取何值时,y>0?当-2<x<-1时,y<0;当x<-2或x>-1时,y>0.(2)能否用含有x的不等式来描述(1)中的问题?能用含有x的不等式来描述(1)中的问题,即x2+3x+2<0的解集是什么?x2+3x+2>0的解集是什么?【问题4】想一想: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有什么关系?让学生类比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讨论、交流,达成共识:(1)从“形”的方面看,二次函数y=ax2+bx+c在x轴上方的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在x轴下方的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2)从“数”的方面看,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大于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小于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这一结论反映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问题5】利用函数y=x2-2x-2的图象,求方程x2-2x-2=0的实数根(精确到0.1).分析:用描点法画函数y=x2-2x-2的图象,图象要求尽可能准确(如图).方法一:确定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位置,估计方程x2-2x-2=0两根的范围.观察图象,x1≈-0.7时,y的值最接近于0;x2≈2.7时,y的值最接近于0.从而估计方程的根为x1≈-0.7,x2≈2.7.方法二:观察图象发现,当自变量为2时,函数值小于0;当自变量为3时,函数值大于0,抛物线是一段连续曲线,所以在2和3之间的某个值,函数值为0,即在2和3之间有根.采用“逐渐逼近”的方法,逐步缩小两个数值的范围,直到确定符合条件的近似根:将2.5代入函数中,函数值小于0,所以方程在2.5与3之间有一个根;将2.75代入函数中,函数值大于0,所以方程在2.5与2.75之间有一个根;……最后确定这个根大约是2.7.采用同样的方法,确定另一个根大约是-0.7.点拨:此题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学生不容易理解,做起来有一定难度.故教师应多指导,理清思路.二、应用示例【例1】如图所示,(1)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0的根是多少?(2)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3的根是多少?(3)不等式-x 2+2x +3>3的解集是什么?(4)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k 有两个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解:根据图象知:(1)方程-x 2+2x +3=0的两根为x 1=-1,x 2=3.(2)方程-x 2+2x +3=3的两根为x 1=0,x 2=2.(3)不等式-x 2+2x +3>3的解集是0<x <2.(4)k 的取值范围是k <4.点评:此题充分展示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例2】 已知抛物线y =x 2+(2k +1)x -k 2+k .(1)求证:此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2)当k =0时,求此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分析:(1)证明方程x 2+(2k +1)x -k 2+k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可.(2)通过解方程,求值即可.点拨:(1)注意利用b 2-4ac 的值――→判断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根的情况――→判断y =ax 2+bx +c 与x 轴交点的个数.(2)掌握抛物线与坐标轴交点的求法.三、巩固提高1.抛物线y =-x 2+2kx +2与x 轴交点的个数有( ).A .0个B .1个C .2个D .以上都不对2.小强从如图所示的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中,观察得出了下面五条信息:(1)a<0;(2)c >1;(3)b >0;(4)a +b +c >0;(5)a -b +c >0.你认为其中,正确信息的个数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3.若抛物线y =ax 2+bx +3与y =-x 2+3x +2的两交点关于原点对称,则a 、b 分别为__________.4.如图所示,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 (-1,0)和B (2,0),当y <0时,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5.抛物线y=x2-6x+8与x轴交点坐标为(2,0),(4,0),求方程x2-6x+8=0的根.6.已知关于x的函数y=ax2+x+1(a为常数).(1)若函数的图象与x轴恰有一个交点,求a的值;(2)若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且顶点始终在x轴上方,求a的取值范围.本课小结1.所学知识:(1)二次函数y=ax2+bx+c(a≠0)与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当y为某一确定值m时,相应的自变量x的值就是方程ax2+bx+c=m的根.(2)若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交点为(x0,0),则x0是方程ax2+bx+c=0的根.(3)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2.思想方法是数形结合、逐渐逼近的探求方法.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实际上是二次函数y=ax2+bx+c中y=0时的一种特殊情有一个交点实根奥赛链接已知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2,0).若二次函数y =x 2+(a -3)x +3的图象与线段AB 恰有一个交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解析:分两种情况:(1)因为二次函数y =x 2+(a -3)x +3的图象与线段AB 只有一个交点,且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2,0),所以[12+(a -3)×1+3]×[22+(a -3)×2+3]<0.解得-1<a <12-. 由12+(a -3)×1+3=0,得a =-1,此时x 1=1,x 2=3,符合题意; 由22+(a -3)×2+3=0,得a =12-,此时x 1=2,x 2=32,不符合题意.(2)令x 2+(a -3)x +3=0,由判别式Δ=0,得a =3±当a =3+x 1=x 2=a =3-x 1=x 2题意.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1≤a <12-或a =3-答案:-1≤a <12-或a =3-。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4《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3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4《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3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4《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二次函数的应用》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4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举例说明了二次函数在几何、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解决最值问题、平衡问题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和性质,对二次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二次函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往往会因为情境复杂而难以入手。

因此,本节课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并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和性质。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实际问题,如抛物线形的跳板、抛物线形的电信塔等,让学生尝试将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参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题目包括利用二次函数解决最值问题、平衡问题等。

教师在课后批改学生的练习题,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二次函数》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二次函数》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二次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二次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1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以及会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对于函数的概念和图像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但是二次函数相对于一次函数来说,其图像和性质更加复杂,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2.学会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3.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使用多媒体展示二次函数的图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二次函数的特点;3.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二次函数的PPT;3.实际问题的例题;4.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抛物线射击、最大利润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二次函数的特点。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二次函数的知识。

教师选取一些题目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一些拓展问题,如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解的情况之间的关系,会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关系的过程,体会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究精神.重点难点【重点】用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方程及不等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任意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生甲:一个.生乙:不对,当直线与x轴平行时,没有交点.生丙:还有一种情况,当直线与x轴重合时,有无数个交点.师:同学们考虑得很周到!当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1个交点时,你能求出它与x轴交点的坐标吗?比如一次函数y=2x-3,它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坐标是多少?学生计算后回答.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师:你猜想一下,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可能会有几个交点?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来研究?学生思考.生: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师:对.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二次函数y=x2+3x+2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问题:1.它与x轴有公共点吗?如果有,公共点的横坐标是多少?2.当x取公共点的横坐标时,函数的值是多少?3.由此你能求出方程x2+3x+2=0的根吗?4.方程x2+3x+2=0的解与交点的横坐标有什么关系?师:请同学们先画出函数图象,然后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学生作图,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出示图象:学生观察图象后回答.生:这个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公共点的横坐标分别是-2和-1.这时函数值都为0,所以方程x2+3x+2=0的根为-2和-1.方程x2+3x+2=0的解与交点的横坐标是一样的.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你能归纳出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的其他情况吗?交点的个数与方程ax2+bx+c=0的根的个数有何关系呢?学生思考,交流讨论.生: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方程ax2+bx+c=0根的个数一样,所以也有三种情况:令Δ=b2-4ac,当Δ>0时,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方程有两个根;当Δ=0时,函数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方程有两个相等的根;当Δ<0时,函数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方程无解.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所以我们有了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另一种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然后怎么确定方程的解呢?生: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三、例题讲解【例】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近似解(精确到0.1).解:画出函数y=x2+2x-1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一个在-3和-2之间,另一个在0和1之间.先求位于-3和-2之间的根.由图象可估计这个根是-2.5或-2.4,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见下表:x …-2.5 -2.4 …y …0.25 -0.04 …观察上表可以发现,当x分别取-2.5和-2.4时,对应的y由正变负,可见在-2.5与-2.4之间肯定有一个x使y=0,即有方程x2+2x-1=0的一个根.题目只要求精确到0.1,这时取x=-2.5或x=-2.4作为根都符合要求.但当x=-2.4时,y=-0.04比y=0.25(x=-2.5)更接近0,故选x=-2.4.同理,可求出方程x2+2x-1=0在0和1之间精确到0.1的另一个根.方程x2+2x-1=0的近似解还可以这样求:分别画出函数y=x2和y=-2x+1的图象,如图,它们的交点A、B的横坐标就是方程x2+2x-1=0的根.如有条件,可以在计算机上用《几何画板》处理.四、练习新知师:我这有几个习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它们.1.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1,0)、(-5,0),那么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分别是.【答案】x1=1,x2=-52.判断下列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无交点.若有,求出交点的坐标;若没有,请说明理由.(1)y=2x2-5x+3; (2)y=x2+3x+5;(3)y=3x2-7x+8; (4)y=x2+x-12.【答案】(1)有交点,交点坐标为(1,0)、(,0);(2)无交点,Δ=b2-4ac=32-4×1×5=-11<0;(3)无交点,Δ=b2-4ac=(-7)2-4×3×8=-47<0;(4)有交点,交点坐标为(4,0)、(-6,0).3.已知二次函数y=kx2-3x-2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求k的取值范围.【答案】根据题意,得解得k>-且k≠0.五、继续探究,层层推进师:我们前面学习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上面讨论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下面我们讨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0页的图21~20.学生看图.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二次函数y=x2+3x+2的图象被x轴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与x轴相交,一部分在x轴上方,一部分在x轴下方.在x轴上方或下方的意义是什么?生1:在x轴上方时,y>0,也就是x2+3x+2>0,所以图象在x轴上方的x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x2+3x+2>0的解集.生2:在x轴下方时,y<0,也就是x2+3x+2<0,所以图象在x轴下方的x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x2+3x+2<0的解集.师:同学们很聪明!你现在就根据这个来完成课本第33页练习的1、2.学生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集体订正.六、课堂小结师: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教学反思学习这节内容要充分运用两种思想方法:1.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用变量和函数来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函数思想,函数思想是函数概念、图象和性质等知识更高层次的提炼和概括,是在知识和方法反复学习中抽象出的带有观念的指导方法.2.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里,我们不可能把“数”和“形”完全孤立地割裂开,也就是说,代数问题可以几何化,几何问题也可以代数化,“数”和“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渗透.在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的基础上,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南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在整个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更体现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意义.。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教案(精品教案)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教案(精品教案)

课题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分析学生经历了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及与对应一元二次方程解的个数及判别式的学习。

本节课是对以上知识的应用,是求解方程解的一种全新的方法,虽难以理解且比较繁,但直观,学生学起来还是有相当深厚的兴趣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进一步发展估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获得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并用这种思想解决问题。

重难点重点:探索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会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难点:利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用图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回忆,然后提问学生: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与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根有什么关系?教师活动设疑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你能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吗?预设学生行为学生先思考、回忆讨论后找一名学生回答思考、探索相互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到解方程的新的方法,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新课引入写出二次函数y=x2-2x-3 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并画出它的图象.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学生观察图中的景物.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独立完成设计意图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思考、探索你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什么?函数y=x2-2x-3的图象与x轴两个交点为(-1,0)(3,0)方程x2-2x-3 =0的两根是x1=-1 ,x2 =3你发现了什么?(1)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当y=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2)二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可以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去解决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学生观察图中的景物,思考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独立完成归纳,总结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关系: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Δ= b2-4ac有两个交点有两个相异的实数根b2-4ac > 0有一个交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2-4ac = 0没有交点没有实数根b2-4ac < 0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设计目的:训练学生由具体到一般的思维能力三、及时反馈1、方程X2+4X-5=0的根是-5,1 ;则函数y=X2+4X-5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有 2 个,其坐标是(-5,0)(1,0).2、函数y=X2-10X+25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有_1个,其坐标是(5,0)则方程X2-10X+25=0 的根是 x 1=x 2=53、下列函数的图象中,与x 轴没有公共点的是(D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四、巩固应用知识点 1 已知二次函数 y =mx2-6x +1(m 是常数)的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求 m 的值.思路点拨:“只有一个交点”等价于“方程只有一个根”. 解:当m ≠0 时,∵函数 y =mx2-6x +1的图象与 x 轴只有一个交点,∴方程 mx2-6x +1=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6)2-4m =0,解得 m =9. 故 m 的值为 9. 知识点2:解方程:x 2+2x-10=0 你可以用几种方法求解?2)(2-=x y A x x y B -=2)(96)(2-+-=x x y C 2)(2+-=x x y D问:请同学观察以上作出的函数图象,由图象可得方程有两根,一个在-5和-4之间,另一个在2和3之间 (1)先求-5和-4之间的根.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因此,x=-4.3是方程的一个近似根.填表后回答问题:1、能否说明为什么方程的一个根在-4.3和-4.4之间?你是怎样判断的?2、为什么方程的近似根选择-4.3,而不选择-4.4?(2)另一个根可以类似的求出:X2.1 2.2 2.3 2.4 y -1.39 -0.76 -0.11 0.56因此,x=2.3是方程的另一个近似根. 此根由学生独立或分组探究完成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活动 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学生观察图中的景物,思考回答所提出的问题X -4.1 -4.2 -4.3 -4.4 y -1.39 -0.76 -0.11 0.56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独立完成设计意图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x2+2x-10=3的近似根.(1).用描点法作二次函数y=x2+2x-10图象;(2). 作直线y=3;(3).观察估计抛物线y=x2+2x-10和直线y=3的交点的横坐标;由图象可知,它们有两个交点,其横坐标一个在-5与-4之间,另一个在2与3之间,分别约为-4.7和2.7(可将单位长再十等分,借助计算器确定其近似值).(4).确定方程x2+2x-10=3的解;由此可知,方程x2+2x-10=3的近似根为:x1≈-4.7,x2≈2.7.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学生观察图中的景物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独立完成设计意图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五、课堂小结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步骤是:(1)作出函数的图象,并由图象确定方程的解;(两种方法)(2)利用计算器估算方程的近似解.(强调函数值从正到负的变化过程,并取绝对值较小的函数值对应自变量为方程的解)(3)这节课学到的解方程的方法和以前的方法有什么区别?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学生小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小结,巩固所学内容六、作业布置教学反思1、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九年级数学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名师教案(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名师教案(新版)沪科版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初中数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初中数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题目:写出二次函数y=x2-2x-3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并画出它的图象.教师提示:通过列表法展示该二次函数的画图过程探究一提问:当x为何值时,y=0?展示列表与图像,启发学生思考图像与x轴的交点,同时y=0时,即是方程x2-2x-3=0的解。

【例】如图,说一说二次函数y=x2+3x+2的图像与x轴有几个交点?交点的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x2+3x+2=0的根有什么关系?引导并帮学生完善结论:总结:一般地,如果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x1,0)、(x2,0 )那么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x1、x=x2 ,反之亦成立.探究二:观察二次函数y=x²-6x+9的图象和二次函数y=x²-2x+3的图象,分别说出一元二次方程x²-6x+9=0和x²-2x+3=0的根的情况.提问: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关系?例: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x²+2x-1= 0 的近似解(精确到0.1)。

教师展示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

变式: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x²+x -1= 0 的近似解。

小试牛刀: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h)2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M,与平行于x轴的直线l交于点A、B,若AB=4,则点M到直线l的距离为()A. 2 B.3 C.4 D.52.小明研究二次函数y=-x2+2mx-m2+1(m为常数)性质时有如下结论:①该二次函数图象顶点始终在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②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与x轴的两个交点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③当-1<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值范围为m≥2;④点A(x1y1)与点B(x2,y2)在函数图象上,若x1<x2,x1+x2>2m,则y1>y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1 B.2 C.3 D.43. 一如图,抛物线y=x2-3x+k+1与x轴相交于O,A两点.求k的值及点A的坐标。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3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能够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2.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案设计。

2.PPT制作。

3.练习题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8.板书(5分钟)教师对本节内容的板书设计,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3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探究其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从图像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对二次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二次函数的图像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自己去发现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找出其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找出其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图像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自己去发现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工具和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找出其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1.基础练习:求解给定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分析其解的几何意义。
-设计一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提高练习:运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课堂反馈:针对学生的解答,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能够识别并写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式和交点式。
2.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等,并能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
3.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能够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求解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并解释其几何意义。
-作业评价要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改正错误。
4.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及其图像特征。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通过二次函数图像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1.基础巩固题:请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中与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基础题目,以加强对核心知识点的掌握。
-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运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实践应用题: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个应用二次函数的例子,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此题,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情境,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学案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学案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学习目标】1.知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求抛物线与坐标轴交点坐标,会结合函数图象求方程的根。

3.会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进一步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4.提高估算能力,想象能力,巩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会利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综合解题。

6.根据二次函数图象认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重难点】重点: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2.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综合解题。

3.利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综合解题。

难点:1.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

2.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综合解题。

3.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一)链接。

1.画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求直线y=2x-3与x轴的交点坐标。

(2)解方程2x-3=0。

(3)说出直线y=2x-3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和方程根的关系。

2.不解方程3x ²-2x+4=0,此方程有___________个根。

(二)导读。

画二次函数y=x ²-5x+4的图象。

1.观察图象,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什么?2.求一元二次方程x ²-5x+4=0的解。

3.抛物线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x ²-5x+4=0的解有什么关系?4.一元二次方程ax ²+bx+c=0是二次函数y=ax ²+bx+c 当函数值y=0时的特殊情况。

二次函数y=ax ²+bx+c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 ²+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二、合作探究1.二次函数y=ax ²+bx+c 与一元二次方程ax ²+bx+c=0的关系如下:①当240b ac ∆=->时,图象与x 轴交于两点12()x x ≠,其中的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资料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二次函数与 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 y=h(h 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 x 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大家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 y=h(h 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 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探索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二张
第一张:(记作§2.8.1A)
第二张:(记作§2.8.1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k≠0)和一次函数y=kx+b(k≠0)后,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 y=0 时,一次函数 y=kx+b 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 kx+b=0,且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 kx+b=0 的解.
现在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和二次函数y=ax2+bx+c(a≠0),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索有关问题.
Ⅱ.讲授新课
一、例题讲解
投影片:(§2.8.1A)
我们已经知道,竖直上抛物体的高度h(m)与运动时间t(s)的关系可以用公式h=-5t2+v0t+h0 表示,其中h0(m)是抛出时的高度,v0(m/s)是抛出时的速度.一个小球从地面被以 40m/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起,小球的高度 h(m)与运动时间 t(s)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那么
(1)h 与t 的关系式是什么?
(2)小球经过多少秒后落地?你有几种求解方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师]请大家先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解答.
[生](1)h 与t 的关系式为 h=-5t2+v0t+h0,其中的 v0 为40m/s,小球从地面被抛起,所以 h0=0.把v0,h0 代入上式即可求出 h 与 t 的关系式.
(2)小球落地时 h 为0,所以只要令 h=-5t2+v0t+h.中的 h 为0,求出 t 即可.
还可以观察图象得到.
[师]很好.能写出步骤吗?
[生]解:(1)∵h=-5t2+v0t+h0,
当 v0=40,h0=0 时,
h=-5t2+40t.
(2)从图象上看可知 t=8 时,小球落地或者令 h=0,得:
-5t2+40t=0,
即 t2-8t=0.
∴t(t-8)=0.
∴t=0或t=8.
t=0 时是小球没抛时的时间,t=8 是小球落地时的时间.
二、议一议
投影片:(§2.8.1B)
二次函数①y=x2+2x,
②y=x2-2x+1,
③y=x2-2x+2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1)每个图象与 x 轴有几个交点?
(2)一元二次方程 x2+2x=0,x2-2x+1=0 有几个根?解方程验证一下:一元二次方程 x2-2x+2=0 有根吗?
(3)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象和 x 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的根有什么关系?
[师]还请大家先讨论后解答.
[生](1)二次函数 y=x2+2x,y=x2-2x+1,y=x2-2x+2 的图象与 x 轴分别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没有交点.
(2)一元二次方程x2+2x=0 有两个根0,-2;方程x2-2x+1=0 有两个相等的根1 或一个根1;方程x2-2x+2=0 没有实数根.
(3)从观察图象和讨论中可知,二次函数 y=x2+2x 的图象与 x 轴有两个交点,交点的坐标分别为
(0,0),(-2,0),方程 x2+2x=0 有两个根 0,-2;
二次函数 y=x2-2x+1 的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交点坐标为(1,0),方程 x2-2x+1=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一个根)1;二次函数 y=x2-2x+2 的图象与 x 轴没有交点,方程 x2-2x+2=0 没有实数根.
由此可知,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象和 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的根.
[师]大家总结得非常棒.
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象与 x 轴的交点有三种情况:有两个交点、有一个交点、没有交点.当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与 x 轴有交点时,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当 y=0 时自变量 x 的值,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的根.
三、想一想
在本节一开始的小球上抛问题中,何时小球离地面的高度是 60m?你是如何知道的?
[师]请大家讨论解决.
[生]在式子 h=-5t2+v0t+h0 中,当 h0=0,v0=40m/s,h=60m 时,有
-5t2+40t=60,
t2-8t+12=0,
∴t=2或t=6.
因此当小球离开地面 2 秒和 6 秒时,高度都是 60m.
Ⅲ.课堂练习
随堂练习(P67)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学了如下内容:
1.经历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了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了二次函数与 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了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Ⅴ.课后作业
习题 2.9
板书设计
§2.8.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
一、1.例题讲解(投影片§2.8.1A)
2.议一议(投影片§2.8.1B)
3.想一想
二、课堂练习
随堂练习
三、课时小结
四、课后作业
备课资料
思考、探索、交流
把4 根长度均为 100m 的铁丝分别围成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和圆,哪个的面积最大?为什么?
解:(1)设长方形的一边长为 x m,另一边长为(50-x)m,则
S 长方形=x(50-x)=-x2+50x=-(x2-50x+625)+625=-(x-25)2+625.
即当 x=25 时,S 最大=625.
(2)S 正方形=252=625.
(3)∵正三角形的边长为 m,高为 m,
∴S 三角形= =≈481(m2).
(4)∵2πr=100,∴r= .
∴S 圆=πr2=π·( )2=π· = ≈796(m2). 所以圆的面积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