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历史故事:司马光写《资治通鉴》

合集下载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作文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作文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作文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作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在我国史书的档案中,有一部与《史记》齐名的史学巨著,它就是《资治通鉴》。

上至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六十余年的`历史,按照《左传》的体例,被编写成了一部二百九十四卷的编年体历史巨著。

它的作者——相信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

公元一零一九年,司马光出生在一个富贵家庭。

因为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正在做光山县令,于是被联名“光”。

司马光从小就喜欢读史,特别是《左氏春秋》,他能够把全书的所有内容一字不落地背下来。

司马光在对历史的研究中觉得当时缺少一部完整、系统、简明的通史著作,于是,公元一零六三年,在仁宗皇帝赵祯的启示下,司马光决定着手编写通史。

公元一零一四年,司马光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资治通鉴》(那时称《通志》)的前八卷。

同年,宋英宗让司马光在崇书院编写本书,崇文院是全国藏书最多的地方,一些外面已近失传了的书在这里就能找到,由此可以看来,宋代皇帝很支持司马光。

又过了三年,宋神宗即位,又一次鼓励他继续完成这项工作,为这本书定了书名,叫做《资治通鉴》,并对他说:“要为《资治通鉴》作序,告诫后代君王和官吏,要把《资治通鉴》作为治理国家的镜子,每日进度,不能忘历史教训。

”《资治通鉴》对关系到国家治乱的农民起义和民族战争,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

对各个王朝统治人民的经验和教训,书中更为重视。

司马光对历历代统治者如何作用贤才,如何做到奖罚分明,都作为成功的经验加以叙述。

甚至对历史上国君的荒淫、残暴,以及统治阶级的种种倒行逆施,也有一定的揭露和谴责。

对历史上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既肯定了他们的历史功绩,也毫不隐瞒他们的过失。

经过前后十九年的精心编纂,一零八四年,司马光终于完成了这部光辉的史学巨著。

(宋朝)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宋朝)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宋朝)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宋神宗统治时期,封王安石为宰相,开始大规模地实施变法。

作为守旧派的中坚力量,司马光上书指出“先王之法,不可变也”,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

为此,司马光还曾与王安石在神宗面前争论不休。

当时,神宗变法的意志还很坚定,司马光却总是给他泼冷水,结果触怒了龙颜。

随后,司马光主动请求调离京城,到洛阳一住就是十五年。

早在神宗的父亲英宗在位时,司马光就开始编撰《资治通鉴》,当时这本传世巨著还叫《通志》。

后来,英宗看到了《通志》的前八卷,对司马光大加赞赏,专门为司马光设立了书局,向他提供人力和资金帮助,支持他继续往下写。

神宗登基以后,将此书赐名为《资治通鉴》,因为他认为此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不仅如此,神宗还亲自为此书作序。

司马光到洛阳任职时,将整个书局都一起带到了洛阳,并在洛阳继续编撰《资治通鉴》。

司马光祖籍山西,他的父亲司马池为人宽厚,为官清正廉明,官拜四品,还曾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

司马池在河南光州担任光山县令时,他的夫人为他诞下一子。

司马池非常高兴,遂以当地的地名为儿子命名,叫儿子做司马光。

司马光自幼喜欢读书,时常读到废寝忘食。

他小小年纪就对历史十分感兴趣,生平最喜欢的书就是《左氏春秋》。

司马池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司马光天资聪颖,再加上父亲的严格教导,让他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流传至今,在当时更使得他享誉京城内外。

清代名臣陈宏谋曾称赞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

司马光从小就懂得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这同样源自父亲的教导。

司马光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回想要剥核桃,但他自己并不会剥,便叫一名女佣帮自己剥。

剥好之后,他骗姐姐说,核桃是他自己剥的。

父亲知道真相后,斥责他说:“小小年纪就敢这样说谎骗人!”司马光终生铭记这件事,从此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谎话。

后来有一次,司马光吩咐管家将家中的一匹马卖掉。

这匹马有肺病,一到夏天就会犯病,但在其余的季节却完全看不出来。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作文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作文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作文说起司马光,那可真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他主持编纂的,那可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

我还记得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是在一个慵懒的午后。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架上,我随手一抽,一本厚厚的就出现在了眼前。

当时心里还想着:“这书看起来就古板,能有意思吗?”可当我翻开那泛黄的书页,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长河的大门。

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刚开始着实让我有些头疼。

但当我静下心来,一字一句地读进去,就仿佛置身于那个久远的时代。

就说其中记载的战国时期的故事吧。

各国之间的纷争,那叫一个精彩。

秦国的商鞅变法,那商鞅可真是个有胆有识的人物。

他为了推行新法,那是顶着巨大的压力。

周围的人都不理解他,甚至还有很多反对的声音。

可商鞅呢,一点都不退缩。

他坚信自己的变法能够让秦国强大起来。

他制定的那些法令,细致到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奖励耕织,鼓励人们开垦荒地,多生产粮食和布帛。

这看似简单的政策,却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

以前那些游手好闲的人,现在都纷纷拿起锄头,奔向田地。

还有军功爵制,让普通士兵有了通过战功改变命运的机会。

战场上,士兵们一个个奋勇杀敌,就为了能挣个爵位,光宗耀祖。

再看看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

廉颇那可是个勇猛善战的大将,战功赫赫,威震四方。

蔺相如呢,原本只是个小官,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渑池之会上让秦王没占到半点便宜,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后来,廉颇因为蔺相如的职位比自己高,心里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尽量避开廉颇。

手下人都觉得蔺相如太窝囊,可蔺相如却说:“我连秦王都不怕,会怕廉颇将军吗?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赵国就危险了。

”廉颇听到这番话,羞愧不已,亲自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这就是著名的“负荆请罪”的故事。

他们两人后来成为了刎颈之交,共同为赵国效力。

还有三国时期,那更是英雄辈出。

诸葛亮的智慧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未出茅庐,就已经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故事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故事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故事司马光,字子卿,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以其著作《资治通鉴》闻名于世。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故事。

司马光自幼聪颖好学,深受父亲司马康的影响,从小就对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勤奋好学,广泛涉猎古今典籍,对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深受孔子学说的影响,尤其是孔子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思想,这也成为了他一生追求历史真相和治国安邦的信念。

在他担任宰相时期,他深感历史的重要性,也深知历史的教训。

他曾说,“古今之事,非一人之力所能致也。

故多取人意,广纳众谏,以观其可行否。

”这句话也成为了他一生的行事准则。

他在任宰相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振兴国家,强盛社稷。

司马光最为人称道的是他所著的《资治通鉴》,这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资治通鉴》以“纪实”为宗旨,以“编年”为体例,系统地总结了中国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历史。

司马光在创作《资治通鉴》时,坚持了“据实录史”的原则,力求客观公正地记录历史事件,不偏不倚地呈现历史真相。

他在书中写道,“史者,所以为治道也。

道者,所以为治本也。

本固后可道矣。

”这也正是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提出了“史为治道”的观点,强调历史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总结历史规律,才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司马光的这一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司马光一生追求历史真相,致力于治国安邦,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故事。

他的《资治通鉴》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司马光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写司马光写《通鉴》的故事的作文1000字

写司马光写《通鉴》的故事的作文1000字

写司马光写《通鉴》的故事的作文1000字写司马光写《通鉴》的故事的作文1000字写司马光写《通鉴》的故事的作文1000字司马光写《通鉴》的故事司马光是北宋最有名望的大臣,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

他的名声,从他幼小的时候就已经传开了。

他7岁那年,开始专心读书,不论是大伏暑天,或者数九寒冬,总是捧着书不放,有时候连吃饭喝水都忘了。

他不但读书用功,而且很机灵。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吓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来救。

司马光却不慌不忙,顺手从地上拾起一个大石块,使尽力气朝水缸砸去。

“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光对历史很有研究,他认为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通晓从古以来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兴衰的经验教训。

他又觉得,从上古到五代,历史书实在太多,做皇帝的人没有那么多时间看。

于是,他很早就动手编写了一本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书。

宋英宗在位的时候,他把一部分书稿献给朝廷。

宋英宗觉得这本书对巩固王朝统治有好处,十分赞赏这项工作,专门为他设立一个编写机构,叫他继续编下去。

宋神宗即位以后,司马光又把编好的一部分献给宋神宗。

宋神宗并不信任司马光的政治主张,但是对司马光编书却十分支持。

他把自己年轻时收藏的2400卷书都送给司马光,要他好好完成这部著作,还亲自为这本书起了个书名,叫《资治通鉴》。

“资治”,就是能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意思。

司马光罢官回到洛阳之后,就专心写《资治通鉴》,一共花了19年才把这部著作完成。

这部书按历史年代编写,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时期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为了编写这一部巨大篇幅的著作,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除了采用历代正史之外,还参看各种历史著作300多种。

据说,这部书写成的时候,原稿足足堆放了两间屋子。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故事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故事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司马光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

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资治通鉴》,这部历史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书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司马光是如何写就《资治通鉴》这部伟大的历史巨著的呢?司马光生于北宋太祖赵匡胤年间,他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学识。

他曾经在朝廷上任职,但因为不满官场上的腐败和陋习,他选择了离开朝廷,以清正廉洁的态度行事。

后来,他在家乡创办了一所学校,培养了许多学生,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在他的一生中,司马光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撰写《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

他在撰写《资治通鉴》时,秉持着严谨求实的态度,深入研究历史资料,勤奋笔耕,不辞辛劳。

他将中国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历史,按年代顺序编成史书,以纪事本末,贯通古今,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他不偏不倚地记录了历史上的各种事件和人物,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

他的史书在历史学上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初衷是出于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历史真相的追求。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后人提供一部真实、客观的历史著作,让人们能够从中汲取教训,警醒后人不忘国耻,勿忘历史。

他的这种历史观念和历史使命感,体现了一位伟大历史学家的责任和担当。

总而言之,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历史、责任和担当的故事。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珍贵的历史巨著,为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精神和品质,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司马光发愤写史记作文

司马光发愤写史记作文

司马光发愤写史记作文
今天,老师讲了司马光的故事。

司马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好似一座高高耸立的山峰,让我仰望。

他十岁前就爱读书,读得津津有味,比玩游戏还要开心。

书里的人物,一个个都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眼前。

我跟了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经历奇遇。

我才突然发现,历史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缓缓地流淌,承载着许多故事。

司马光非常喜欢历史,就像我不爱吃糖果一样。

他觉得历史很有用,就像我们学习语文一样。

他想要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让后人也能了解过去的辉煌与教训。

他写呀写,一天到晚地写,写到手都酸了,也不肯收起笔。

他明白这是件大事,就像攀登一座高山一样,需要坚持不懈,需要勇气。

他就像一只小蜜蜂,辛勤地采蜜,把所有重要的故事都记录下来。

终于成功了,他开始写了!那一刻,他一定很开心,就像我画完一幅美丽的画一样。

他把这本书叫做《资治通鉴》,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亮未来。

司马光的故事,让我明白,坚持和努力是多么有用。

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样,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会用我的力量,把一些好的故事传递给别人。

看起来我好像也要像司马光一样,记录下属于我的故事!。

我看 资治通鉴 作文

我看 资治通鉴 作文

我看《资治通鉴》作文精选12篇我看《资治通鉴》作文1这一个月里,我读了这本由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

它让我知道了很多故事,懂得了很多道理,让我树立了新的人生目标。

这本书主要是司马光写给皇帝,想帮助皇帝治理天下。

其中,对我教育最深的一篇文章是《霸王别姬》。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项羽在与团结一心的刘邦争夺天下时,因为项羽自大并且目光短浅,被刘邦围在垓下,最后和夫人虞姬一同自杀了。

读了这篇《霸王别姬》让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自大。

不要因为别人弱小自己强大就瞧不起别人,以为别人打不过自己,便自大。

我们也不能目光短浅,不能学习项羽。

当时项羽为什么要自杀呢?因为他目光短浅。

刘邦以前也比项羽弱小,为什么刘邦没有自杀呢?因为刘邦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打过项羽,并且刘邦抓住了项羽一个致命的弱点---自大。

我们一定要吸取项羽的教训不能自大,不能目光短浅。

朋友们,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已经动心了呢?如果想知道更多那就跟我一起来读《资治通鉴》吧!我看《资治通鉴》作文2《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用时十九年才完成的编年史巨著,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根据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编写而成,当时的皇帝宋神宗认为这本书中记载的故事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就像“前车之鉴”,可以让后人更好地治理国家,因而将此书命名为《资治通鉴》。

长平之战。

赵王受秦国反间计,命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但赵括只知死读兵书不知随机应变,纸上谈兵使四十五万人白白丧生,赵国损失惨重。

从中我们借鉴到了学习知识不能“死”,而是要“活”,要懂得随机应变,懂得准确运用。

楚霸王项羽。

诛杀宋义,威震楚国,声名大震。

鸿门宴,义放刘邦,虽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大破秦军却在乌江之夜闻得四面楚歌最终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乌江。

得民心者得天下。

善于用人的汉高祖刘邦,手下三杰韩信、张良、萧何辅佐刘邦完成大业,可见得民心的重要性。

再看唐太宗李世民。

结交豪俊,收天下英雄为己用,在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看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便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爱民如子,轻徭薄赋。

司马光发愤写史记作文

司马光发愤写史记作文

司马光发愤写史记作文哎呀呀,我可不是司马光啦,司马光写的是《资治通鉴》,写《史记》的是司马迁呀!你是不是搞混啦?我没法按照错误的要求来写文章呀。

不过我可以给你重新写一篇关于司马光的文章哦。

“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我,司马光,暗暗在心里给自己鼓劲。

有一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斑斑驳驳的。

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正玩得高兴呢,突然看到旁边的石桌上放着一本书。

我好奇地走过去,翻开一看,原来是一本历史书呀。

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小伙伴们喊我去玩,我头也不抬地说:“你们先去玩吧,我看会儿书。

”他们都觉得很奇怪,平常那么爱玩耍的我怎么突然就迷上看书了。

我看着书,心里想着:这些历史故事可真有意思呀,我也要像那些伟大的人物一样,做出一番了不起的事情来。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找各种各样的书来看,一有时间就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有一次,我在家里看书看得入了迷,连吃饭都忘记了。

妈妈喊我:“司马光,快来吃饭啦!”我随口应道:“等会儿等会儿。

”过了好久,妈妈都生气了,走过来一把抢走我的书,说:“你再这样,以后就别想看了!”我这才赶紧跑去吃饭,边吃还边想着书里的内容呢。

随着我读的书越来越多,我心里那个要成为有出息的人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

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像司马迁那样,写出伟大的作品来。

”我开始努力学习,认真做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请教老师和长辈。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有时候会觉得很累,想要放弃。

但是每当我想起自己的目标,我就又有了动力。

我对自己说:“司马光,你不能放弃呀,你要坚持下去!”就这样,我一直努力着,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让大家都敬佩的人!这就是我,司马光,一个发愤努力的人!。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观后感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观后感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观后感篇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观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看了关于司马光和他那部巨著《资治通鉴》的一些资料,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啊!说起司马光,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砸缸救人的那个机智勇敢的小故事。

但你知道吗?他可不仅仅是个聪明的小孩儿,长大后更是个超级厉害的史学家!《资治通鉴》这部书,那可真是一部鸿篇巨制!我就在想,司马光这得耗费多少心血才能完成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啊?也许他每天都在埋头苦写,日夜不停,那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啊!这部书里记载了那么多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宝库。

我读的时候,一会儿被那些英雄豪杰的事迹所震撼,一会儿又为那些昏君奸臣的所作所为而气愤。

这感觉,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心情起伏不定。

我觉得吧,司马光写这本书,可能就是想让后人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别再重蹈覆辙。

可问题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也许人类就是这么不长记性?你说,要是那些古代的帝王们都能好好读一读《资治通鉴》,是不是就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呢?可谁知道呢,也许他们根本就没心思看!不过,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读《资治通鉴》也能让我们明白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比如说,诚信待人、勤奋努力啥的。

总之,读了关于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这些东西,我真的收获满满。

我觉得自己好像穿越了时空,跟那些古人来了一场奇妙的对话。

这感觉,真棒!篇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观后感哎呀妈呀,司马光和他的《资治通鉴》,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咱先说说司马光这个人,他绝对是个超级学霸加拼命三郎!你想想,要整理那么多的历史资料,得翻多少古书,得熬多少个通宵?我都不敢想!也许他写着写着,头发都掉了一大把,哈哈!《资治通鉴》就像是一部历史大片,里面的人物和故事那叫一个精彩!有时候我看着看着,就忍不住想:要是我能穿越到古代,跟那些历史名人见见面,聊聊天,那该多好啊!说不定还能跟他们成为好朋友呢!不过话说回来,这书里的历史教训,真的能让我们现代人少走好多弯路吗?我觉得可能吧,但也不一定。

资治通鉴感悟500字

资治通鉴感悟500字

资治通鉴感悟500字资治通鉴感悟500字篇1《资治通鉴》是一本历史巨作。

作者司马光,字君实。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内容是东周至五代,一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

这本书主要记录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人和事。

也透露出古人或好或坏的品质。

下面我就来说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

颜真卿坚贞不屈:颜真卿,自,清臣。

是我国古代的大书法家,他创造了“颜体”。

而颜真卿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从兴盛走向衰败的时代。

唐明皇不问政事,沉湎酒色,把国事管交给奸臣。

当时有个叫安禄山的,颜真卿早已发现他有谋反的趋势。

当颜真卿上任范阳管辖时,他引一批人每天游山玩水,舞文弄墨。

当安禄山通过密探知道这些情况时,嘲笑说:“这颜真卿真是一个酸文人,胸无大志啊,一失意便潦倒如此,何足挂虑。

”后来安禄山真的谋反了,谁都挡不住,只有颜真卿挡住了太原地区。

谁都不相信平时游山玩水的颜真卿竟一直关注形势。

唐明皇和杨贵妃怎么都不相信,一直“忠心耿耿”的安禄山怎么会背叛。

唐明皇一阵感叹:听说他(颜真卿)以前在朝中任职,可惜我可惜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他长什么模样。

安禄山不管如何威胁颜真卿,但颜真卿宁死不屈。

资治通鉴感悟500字篇2最近闲来无事,打开书柜,找到一本老公以前读过的书—《资治通鉴》,慢慢读来,竟然读出了兴趣。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著作。

此书给当时的人的影响力十分大,更给后人予警示。

《资治通鉴》此书详解了九世纪在战国纪的沧桑风云中,我了解了六合一统,在汉纪的泱泱文风当中,我明白两汉(西汉和东汉)的兴衰,在三国纪当中,我清楚了乱世中的演进,在晋、宋、齐、梁与陈纪当中,我了解了当时浑乱的场面,在唐纪当中,我明白了封建社会的鼎盛,在五代纪中,我明白了五代十国的演进。

此书里面也写了许多名人,如贤明帝王有:“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开辟汉风的汉高祖刘邦、开疆拓土的汉武帝国刘彻、渡江称制的司马睿;如贤明臣子有:变法的商鞅、纵横的苏秦、“仲父”吕不韦、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外交家班超;如贤明的武将:乐毅、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父、“飞将军”李广、秦叔宝。

《资治通鉴》读作文

《资治通鉴》读作文

《资治通鉴》读作文[《资治通鉴》读作文]当历史的烟云被时间带走,风尘中依稀有缕缕壮士的哀叹、孀妇的遗憾、忠臣的决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资治通鉴》读作文。

是了,司马光微微挥袖,提笔写道兔死狗烹夜凉如水,月光如华,值此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眼皮依然跳动着。

往事如云烟,挥之不去地回荡在他脑海里。

幼时,他忍胯下之辱。

彼时,心中的壮志开始燃烧,立誓要有所成就,小不忍则乱大谋。

他投奔刘邦,协助他打下如画江山。

他是乱世之中的英雄,只有腥风血雨的战场,才是他一展宏图之地!奈何江山稳固,帝王多疑善变,他再也坐不住安宁。

他看破君心,大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或许没有那一腔热血,就不会是今天的结局!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只因帝王龙威下,容不得他驰骋沙场。

若不是重情义,他也可以平分天下。

即使是最后的造反,他也只能无奈地叹息窗外寒风凛冽,提着他最后一口气息。

谁,看到了壮士的哀叹?吕后专治不论她是否倾国倾城,只是从风华正茂之时,被项羽掳获起,就是错的开始。

她是刘邦的妻子,最好的人质。

她与刘邦并肩奔行在动摇的江山中。

刀枪干戈,冷冷的兵器,残酷的战争成就了他的帝王业,也悄然在她美艳的容貌下埋下罂粟之籽,读后感《《资治通鉴》读作文》()。

她吃尽妃嫔的醋,用尽心机,甚至想一改江山。

狠毒利用了她的利欲熏心,她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把儿子变作傀儡,囚死孙子,只为她的专治,她吕家的天下!谁怜漫漫长夜,梦回之时,想起一个个挚亲的人离开自己,一个个对手相继倒下,高处不胜寒,流尽多少美人泪?未央,沉浮人至暮年,还有多少心智?从一开始便是个错,结局,更是个无法扭转的错!若是野心少一些,又怎会让天下吕姓为她陪葬?谁,看到了孀妇的遗憾?西域之行沉郁的驼铃声在漫漫黄沙中悦耳动听。

张骞和他的随从们行走在无边的丝绸之路上,年轻的壮士眉眼中透出凌气,只要能为皇帝平定匈奴,即使是杳无人烟的黄沙路,他都无怨无悔。

当他得知大月氏人早已忘了昔日之辱时,心中可有一丝动摇?当他被囚匈奴时,心中可想过放弃?可是我看到他想方设法逃了出去,我明白,这十几年的黄沙路穿梭不断,也走不灭这颗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诚,一世荣华富贵绸缎罗衣也留不住他的决心!一次次地行走在丝绸之路上,他把青春献给了君王,把忠诚留给了丹青。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故事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故事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故事司马光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著有《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通史。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他年轻时的经历。

司马光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境殷实,从小就对历史和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在家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精通经史子集,尤其擅长史书。

在他的父亲的影响下,司马光对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对于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年轻的司马光立志要为国家做出贡献,他深知“读史使人明智”,因此决心要写一部通史来总结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以期能为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进步提供借鉴。

他开始广泛阅读各种历史资料,不断梳理历史事件的脉络和发展规律。

在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中,司马光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历史上的种种荣辱兴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变迁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融入到《资治通鉴》的撰写中,力求客观公正地记录历史事件,揭示历史规律,为后人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在撰写《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司马光历经千辛万苦,他不断地查阅史书,采访各地学者,深入实地调研,力求确保史料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他还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著作,力求语言简练,表达清晰,使得《资治通鉴》成为一部通俗易懂、思想深刻的通史巨著。

最终,《资治通鉴》问世了,这部巨著以其宏大的视野、精辟的分析和严谨的态度,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光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养,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学的泰斗,他的《资治通鉴》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故事,是一部充满着坚韧和毅力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展现着中国古代史学巨匠的智慧和胸怀的传世之作。

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精选7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精选7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精选7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篇1)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册厚书,书名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作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撰写的一本政治、历史、文化、军事于一体的编年体形式的巨著。

“资治通鉴”标题的含义就是“鉴于古时发生的事情的教训,以加强现在的统治与管理。

”虽然成书时间距离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可是里面的道理仍然可以沿用至今。

这本书第一卷开篇就写出了能成就大事的关键。

其中有一句话讲出了道理:“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

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救之。

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

’《书》曰:‘一日二日万幾’,谓此类也。

”意思就是“没有哪件事情不是由一些细微的事引发的,能成大业的人目光长远,能利用一些细微的变化来预测事情,从而预防它;而普通人的目光短浅,等到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去补救它。

如果在刚有征兆时就扑灭它,就可以事半功倍;而等到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来补救,往往竭尽全力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最近除了抗疫之外还有件大事,那就是抗洪救灾。

但是战士们不会总是在大坝前加固堤坝,而是在大坝的后方寻找出水孔。

因为有句古话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可能普通人认为一个小小的小孔,不会有事的。

但当洪水到来时,这个小小的小孔可能会越冲越大,最后导致整个大坝被冲毁。

就需要更多的财力和物力来修好大坝。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是这样的。

有一次,我在写作文时,把“必”字少写了一“丿”,爷爷却很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

我说:“不过就是少写了一‘丿’吗?为什么要这么认真呢?”爷爷说:“如果你的‘必’字写错了,那么有这个偏旁的字你都会写错。

常怀一颗宽仁的心作文800《资治通鉴》

常怀一颗宽仁的心作文800《资治通鉴》

常怀一颗宽仁的心作文800《资治通鉴》孙子说:“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赵国常与匈奴交战,每每失利,赵王改派李牧把守边疆。

李牧每日犒劳将士,不允许出战,连续几年赵国都没有什么损失,赵王和匈奴都以为李牧怯懦。

由此匈奴军队军纪开始松散,越来越缺乏组织,以致士气大减。

赵国将士们每日接受赏赐却没有机会为国家效力,都愿意一战,后来大破匈奴军队。

这就好比在收到别人攻击或排挤时,不要立即报复,要学会忍耐。

表现出自己宽容大度的一面,对身边支持自己的人多多施以恩惠,有更多的人支持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若他以为你胆小懦弱,更加骄横,这就可以找准机会给予致命一击,此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自古以来,能成就大事的人,他们的胆识绝对不是常人能及的。

敢作别人之不敢作,敢为别人之不敢为。

此外一点,就是不贪图小利。

智襄子是晋国四卿之一,因为贪图小利,向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三大夫勒索土地。

韩子、魏子都惧怕他,赠予了土地,唯独赵子不与。

智襄子率魏韩攻赵,反被赵魏韩灭族。

由此可见,不管自己势力再强大,占别人的小便宜多了,时间一久必然会引起公愤。

无信、无惠,则无人和,就是天人相助也无济于事。

作为一名领导要清楚三点。

其一,无信不立,应当首先立木取信。

人性是贪婪的,但也是有良知的,何不让他们占一些便宜以达到取信的效果。

其二,拿出自己的一半东西,来分与他人,“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其三,再从自己的反对者的薄弱环节开始游说,阐明利害,可以大大的动摇其原本的反对决心。

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确立并维护内部秩序。

当内部不稳定时,只可守,不可攻。

守,可结秦晋之好;攻,只会众不敌寡。

这也是为什么火烧赤壁可胜,投鞭断流却败。

君不尸小事,臣不专大名。

作为上级,要顾及的应该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交给部下去办就可以了,不必事事操劳。

作为下级,在别人手下办事,要谦卑恭敬,不能抢了上级的风头。

读过《资治通鉴》使我获益匪浅,这些政治、军事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人做事都要有一定的套路。

资治通鉴随笔300字(通用8篇)

资治通鉴随笔300字(通用8篇)

资治通鉴随笔300字(通用8篇)资治通鉴随笔300字篇1暑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青少版《资治通鉴》,受益匪浅,让我爱不释手。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一段段历史情节,犹如身临其境,历历在目。

然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历史教会了我一个为人处事的道理----谦虚。

“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智伯一表人才,箭术高明,骑术精湛,身怀绝技,无所不通,文笔优美,思维敏捷,还有意志坚强、勇敢果断的品质。

但他却妄自大,目中无人,当着韩、魏两家说:“汾河、綘河原先能够象晋水淹没赵一样淹没你们两家啊!”结果却是韩赵魏三家联合灭亡了智家。

同此可见,做人必须要谦虚谨慎,一旦狂妄必将招来杀身之祸。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故事,从另一面告诉了我们,唐太宗贵为天子,却能以谦虚的态度,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治理国家。

他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以谦和之心应付他人的劝谏,创造了唐朝初期的太平盛世,他的丰功伟绩载入史册,被后人称道。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提高,这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陈词滥调,却是为人处事的至理名言。

从(资治通鉴)中许多故事能够看出,为人处世谦虚,能够使前路平坦,免去不必要的纷争与忧扰,是人生的智慧。

今年暑假期间,我报名了星乐培训学校的奥数尖子班。

因为前几次测试,我都得了满分,所以我有点飘飘然,骄傲了起来,结果最终几次测试我只得了90分。

看到教师在试卷上打的大大的“×”,我懂得了谦虚的重要性。

以史为鉴,应对当今复杂的社会,谦虚依然是一种美德。

我们应当怀着一颗谦和的心,在平凡中懂得感恩,对社会的感恩,在淡泊中,不忘对别人的感激。

资治通鉴随笔300字篇2《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巨著,讲述了我们古代国与国之间的故事,其中有很多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我一向不喜欢看历史,但当我翻看《资治通鉴》的时候,里面的内容却深深的吸引了我。

六年级叙事作文:历史精华《资治通鉴》_650字

六年级叙事作文:历史精华《资治通鉴》_650字

历史精华《资治通鉴》_650字《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历时19年编纂而成。

这本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共跨越了1362年的悠悠岁月。

编写结构是以年月为经,史实为纬,经纬结合,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文字简洁明了,让人陶醉于千年酝酿而出的酒香之中。

《资治通鉴》中的“资治”其目的在于供封建统治者从历史兴亡中取得鉴戒。

全书内容以政治,刀光剑影的战争,军事和简实的民族关系。

这本书朴质精炼,具有相当高的历史文学价值。

在这本书所跨过的1362年中。

有战国时期的群雄争霸,秦始皇朝天下一统。

有楚汉元年的刘项相争,大汉天下四海臣服。

还有魏蜀吴,三国鼎立,南朝北朝南北对峙……在这么多英雄好汉,谋臣略士。

我最敬仰的是诸葛亮,孔明。

诸葛亮因刘玄德三顾茅庐的真诚之意所感动。

初出茅庐的孔明用一计火烧博望坡,让曹军元气大伤。

再一次,司马懿带了十万大军,而这时诸葛亮手里只有几千兵马而已。

孔明迫不得已用空城计,成功退敌。

这正体现了他的胆识过人。

诸葛亮雄才大略,他在晚年时期仍然鞠躬尽瘁,尽心尽力地为复兴汉室做出最后努力。

在孔明一生中,最著名的一次战役——火烧赤壁,烧得曹操闻风丧胆。

他也因此名留史册!想到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胆识过人。

我就想到一位赫赫有名的伟大领袖,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

毛主席曾在七律长征中写到:“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些诗句中写到在红军眼中,蜿蜒起伏,延续不绝的五岭就像水面腾起的小波浪。

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就像滚动着的泥丸。

在主席眼中,祖国的大好河山,仿佛就在他的手中,很容易得到。

《资治通鉴》浓缩了千余年的历史精华,。

关于司马光资治通鉴观后感800字5篇

关于司马光资治通鉴观后感800字5篇

关于司马光资治通鉴观后感800字5篇关于司马光《资治通鉴》观后感800字1当我拿到《资治通鉴》这本书时,我仿佛看见,历史向我打开了一扇金光闪闪而厚重的大门。

《资治通鉴》问世于北宋年间,是由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我从小只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不知道,他竟然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司马光前前后后总共花费了19年的时候,完成了这部史书巨著,主要的编纂工作全由他一个人负责,书里面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他的心血结晶。

他为了这部书殚粗竭虑,《资治通鉴》成书后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

翻开这本书,第一个故事,就是“韩赵魏三家分晋”。

智家想立智瑶为继承人时,智果曾经说过:智瑶有好多优点,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心胸狭隘,不能宽厚待人。

但是智家不听智果的劝告,智果为了躲避灾难,脱离智氏,改姓为“辅”。

果然跟智果说的一样,智瑶狂妄自大,他说:“灾祸只能由我带给别人。

我不给他们降临灾祸就罢了,谁敢给我呢?”但是,愚蠢的智瑶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智家的土地,灭掉了整个智氏家族,只有改姓的智果得以幸免。

书中说,一个人多次犯错误,结下的仇怨不会在明处,应该在它表现出来之前就提防,贤明的人处理小事都非常谨慎。

这就是平时老师教我们的“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差不多吧?自己满足已获得的成绩,并且狂妄自大起来,这样的人,怎么才能持续进步呢?《资治通鉴》的每个故事里,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英雄人物,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喻之有理地向我讲述了浅显又深奥的人生道理,三寸之舌比百万之师还要厉害的毛遂,有气魄有担当却英年早逝的英雄霍去病,坚忍不拔、忠于朝廷的苏武,忍辱负重、崭露头角的韩信……历史的长河兴衰盛败,都会发人深省,令后人受益良多。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一部《资治通鉴》让我了解了历史,也懂得了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关于司马光《资治通鉴》观后感800字2“《资治通鉴》精采篇章顶醍醐。

谋身良师处世友,知古论今人生福”——毛泽东逝者如斯而不舍昼夜,这是历史。

读司马光《资治通鉴》有感范文

读司马光《资治通鉴》有感范文

读司马光《资治通鉴》有感范文
读司马光《资治通鉴》有感范文
暑假,我读了《资治通鉴》(译本)。

《资治通鉴》原著有04万个字,我觉得司马光这个人真了不起,他能写出如此规模宏大的历史作品。

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很长,从春秋战国时期到北宋时期,整整一千多年的历史故事都讲遍了。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资治通鉴》这本书名字的由。

宋神宗读了这本书,认为此书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毛遂自荐"公元前262年,秦国派兵攻打赵国。

赵国的兵力很弱,很容易被打败。

于是,赵王与平原君商议退敌的计策,平原君说:"楚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只要跟他们结成同盟,他们就会派兵解围。

"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个武双全的.人去说服楚王,可是在众多的说客中能的人不能武,能武的人不能。

最后挑挑去还差一个人,这时有个叫毛遂的人主动要求一同与平原君前往楚国,许多人都嘲笑他自不量力。

但是,平原君最终同意了他一同去楚国。

第二天他们到了楚国,很多说客说了一上午都没有说服楚王。

毛遂走进宫殿对楚王说:"楚国有五千里土地,上百万装备精良的士兵,这些都是称霸天下的资本,没有那个国家可以抵挡。

秦国打败了楚国很屡次,此时我们赵国和楚国假设结成同盟,一鼓作气肯定能打败秦国。

"就这样,楚国和赵国结成同盟并打败了秦国。

事后,毛遂被封成上宾。

《资治通鉴》这本书把历史写得很有趣,通过对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的描述警示后人。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故事:司马光写《资治通鉴》
王安石罢相以后,宋神宗还把王安石定下的新法维持了将近十年。

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死,年才十岁的太子赵煦即位,就是宋哲宗。

哲宗年幼,由他祖母高太后临朝。

高太后是一向反对新法的。

她一临朝,就把反对新法最激烈的司马光召到东京担任宰相。

司马光是当时最有名望的大臣,陕州夏县人。

他的名声,从他幼小的时候已经开始传开了。

他七岁那年,就开始专心读书。

不论是大伏暑天,或者数九寒冬,他总捧着书不放,有时候连吃饭喝水都忘了。

他不但读书用功,而且很机灵。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子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来救。

司马光不慌不忙,顺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大石块,使尽力气朝水缸砸去。

“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这件偶然的事情,使幼小的司马光出了名。

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宋神宗在位的时候,司马光担任翰林学士。

司马光和王安石本来是要好的朋友,后来王安石主张改革,司马光思想保守,两个人就谈不到一块儿去了。

王安石做了宰相以后,提出的一件件改革措施,司马光没有一件不反对。

有一次,司马光向宋神宗提出要求取消青苗法,同时,以老朋友的资格,写了一封信,责备王安石侵犯其他官员的职权,惹是生非,搜刮财富,还拒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王安石写了一封回信,对司马光的四条责难针锋相对地作了反驳。

信里说:我受皇上的命令,改革法制,怎能说我侵犯别人职权;为国家办事,怎能说我惹是生非;为天下理财,怎能说是搜刮财富;驳斥错误的言论,怎能说拒绝意见。

司马光接到回信,气得要命。

但是眼看王安石有皇帝撑腰,也无可奈何。

最后,他辞去朝廷职务,离开京城,到了洛阳,表示不愿过问政事,关起门来写书了。

原来,司马光对历史很有研究,他认为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通晓从古以来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兴盛、衰亡的经验教训。

他又觉得,从上古到五代,历史书实在太多,做皇帝的人没有那么多时间看。

于是,他很早就动手编写一本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书。

宋英宗在位的时候,他把一部分稿子献给朝廷。

宋英宗觉得这本书对巩固王朝统治有好处,十分赞赏这项工作,专门为他设立一个编写机构,叫他继续编下去。

宋神宗即位以后,司马光又把编好的一部分献给宋神宗。

宋神宗并不信司马光的政治主张,但是对司马光编书却
十分支持。

他把自己年轻时候收藏的二千四百卷书都送给司马光,要他好好完成这部着作。

还亲自为这本书起了个书名,叫《资治通鉴》。

司马光罢官回到洛阳之后,就专心写《资治通鉴》,一共花了十九年时间,才把这部着作完成。

这部书按历史年代编写,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时期公元959年,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

为了写这一部巨大篇幅的着作,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除了采用历代的正史之外,还参看各种历史着作三百多种。

据说,这部书写成的时候,原稿足足堆放了两间屋子。

由于它的材料丰富、剪裁恰当和考证严格,加上文字精练生动,所以成为我国史学史上最有价值的着作之一。

它对于后来的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

在整整十九年时间里,司马光把全部精力放在这部着作上面,每天工作到深夜。

到《资治通鉴》完成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齿大多脱落了。

由于他在史学方面作出了贡献,他被认为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史学家。

司马光在洛阳写了十多年书,但是因为他反对新法出了名,一些保守的官员都很记挂他。

他虽然口口声声说不谈政治,但是许多人还把他当作“真宰相”看待,连普通百姓也知道洛阳住着一个司马相公。

斑太后临朝执政,把司马光召回朝廷,司马光已经是又
老又病了。

但是,他反对王安石新法却丝毫不肯放松。

他一当上宰相,第一件大事就是废除新法。

有人劝阻他说,神宗刚刚去世,马上把他的政治措施改掉,总不大好吧!司马光气呼呼地说:“先皇帝立的法度,好的自然不要去改动,像王安石搞的那一套,却是害民的事,为什么不能改?再说,现在高太后执政,高太后是神宗的母亲,做母亲的改动儿子的主张,有什么不可以?”
就这样,他不顾许多官员的反对,到了第二年,就把王安石建立的新法一古脑儿废除了。

王安石听到这个消息,当然十分生气,不久就郁郁不乐地死去。

而司马光的病也越来越重,在同年九月咽了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