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练字类题目
诗歌鉴赏语言-炼字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语言-炼字专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f238f5a01a37f111f1855b6b.png)
【例】红杏枝头春意闹 。
——宋祁《玉楼春》
“闹”字将枝头静态的红杏写活了, 杏花开得正热闹,花团锦簇,蜂舞蝶绕, 写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炼动词
【例】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王维《观猎》 草枯以后,鹰眼发现猎物更快更容易了, 诗人用了“疾”字,更能表现鹰的迅疾。 雪融化以后,马跑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 而用了“轻”,比“快”更多了几份轻松。
颜色词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活用词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指出 该词特殊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 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 样的艺术效果。
找字释义
描述景象
指出作用
实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关于“眼”
(题型:某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
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 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 句的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
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虚词。 一般的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
诗诗眼多在第五字。
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 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
“犹”字好(找字释义)
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描述景象) “犹”字侧重表现了伫立时间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
写出了依依不舍的深情(指出作用)
参考答案二:
“空”字好。(找字释义) “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 水。(描述景象) “空”字侧重表现作者失魂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 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指出作用)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https://img.taocdn.com/s3/m/c4a95a0ff7ec4afe04a1dfb4.png)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1、【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4分)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问题】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4分)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3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
又还是、秋将暮。
[注] 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问题】简析首句“隔”字的妙用。
(3分)3、(2013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4分)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蓑:同“一蓑风雨任平生”中的“蓑”。
【问题】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4、(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问题】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5、(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4分)早上五盘岭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五盘岭:川陕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分)6、(2015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诗歌鉴赏习题-诗歌炼字及答案详细解析
![诗歌鉴赏习题-诗歌炼字及答案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241fe427d3240c8447efd6.png)
20200302诗歌炼字一、诗歌鉴赏(共3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逢故人王建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
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
走马登寒垄①,驱羊入废城。
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②营。
[注]①垄:田埂。
②海西:北海西头,极偏之地。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百战”极言战争频繁,“一身”又突出孤单凄凉,数字“百”“一”对比鲜明。
B.“何时”即是“无时”,蕴含无尽的失望,“每日算归程”突出归乡急切,语言委婉。
C.“走马”二句互文见义,描写战余生活,诗人驱马放羊于寒垄之间,傍晚又驱赶回城。
D.身处偏远的海西军营,见到故人只有羌笳助兴,诗人悲喜交集,一醉方休,愁绪更深。
2. 颈联中“寒”废”有何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
【答案】1. C 2. “寒”字交代了天气的寒冷,渲染了周围的环境,突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废”字表明城池的荒废破败,表现边塞的荒凉以及战争的频繁。
【解析】【1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C项,“‘走马’二句互文见义,描写战余生活,诗人驱马放羊于寒垄之间,傍晚又驱赶回城”理解错误,此句写边塞之人快马登上寒冷的高丘,登高望远,以迅疾的马之动作描写形象表现出其思念家乡的急切心情,在寒冷的季节登临高处写出了其内心的强烈情感,而登高望远的结果却只能徒增伤感的心情,更加深了情绪之怅然。
故选C。
【2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教师版】初中诗歌鉴赏炼字专题
![【教师版】初中诗歌鉴赏炼字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3461a0b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0.png)
炼字专题一、炼字题1.提问方式(1)对诗中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形容词、动词)(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2.答题方式(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答题技巧(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判断是否运用修辞(比喻、拟人)。
(4)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5)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4.例题【例题】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及分析】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表明赞成的一点)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含义+情景再现)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突出的情感)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照应试题)二、训练(2014·四川遂宁)(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6分)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4分)答案:(1)(2分)答:体现了诗人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心境。
(2)(4分)答:一个“排”字,“推开”、“冲”的意思(1分),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1分),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2分)。
(2015•江苏常州)(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
古典诗词中的炼字题型
![古典诗词中的炼字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aed54a1231126edb6f1a10f8.png)
古典诗词中的炼字题型一炼字类题型提问方式1.简析“X”字的双重意蕴。
2.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对词中“XXXXX”句中的“X”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二解题技巧㈠找字两点定位1. 炼字位置:()2. 炼字词性:()①炼数量词“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题》李商隐“五十弦”、“一弦”、“一柱”都是些没有诗意的数量词,在本诗中,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②炼形容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蒋捷。
“红”、“绿”,形作动。
通过对樱桃变红、芭蕉变绿的动态描写,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③炼动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溅”、“惊”,明媚的春天,鸟语花香,看花,花却使泪流,看鸟,鸟却使心惊。
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之情。
④炼虚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与”和“共”两个虚词将四个意象串联起来,点出了悠远绵长的意境。
㈡解字四点答题1.写手法。
有了就写,没有省略。
2. 释字义。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3.描景象。
有画面,描景象;没画面,析内容。
4. 点情感。
㈢真题训练:例1:(2008年全国卷一)《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问题: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解题过程]:1.找字。
2 解字。
(字手景情)①写手法。
无②释字义。
“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③描景象。
鹭鸟静栖沙滩,飞鸿翱翔空中,构成了江边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④点情感。
诗歌鉴赏炼字高考真题
![诗歌鉴赏炼字高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de5d467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8.png)
2012年安徽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问: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2013年福建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问: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答案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2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休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思接近即可..2010年广东卷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问: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参考答案①客观上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上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2010年江苏卷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问:有人说诗中的“凉”字是诗的诗眼;试作赏析..参考答案1“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2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该字将情景融合在一起..所以“凉”字是诗的诗眼..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近要求作答..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试分析诗中的“敌”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鳞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1“夜归”是本诗的关键;诗中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开篇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012年重庆卷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鹧鸪天预报金王寂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参考答案“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解析:运用比拟写出山水的变化..1分“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1分暗含着晓云弥散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雨之后水面的宽阔1分;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未答出“暗含义”扣1分。
古代诗歌鉴赏专练 炼字
![古代诗歌鉴赏专练 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a1d33fc4a1c7aa00b52acbbd.png)
古代诗歌鉴赏专练炼字【解题指导】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鉴赏,应将其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1),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2)。
“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1),也使人想见山色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2)。
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3)。
【专项训练】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安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2、“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3、下面一首宋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4、王维的诗中很善于用“空”字,如“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空堂欲二更”(《秋夜独坐》)等,请对“空知返旧林”中的“空”作简要分析。
(2分)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炼字训练题+课件29张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炼字训练题+课件29张](https://img.taocdn.com/s3/m/dc78452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4.png)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的意思是: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 流入广袤荒原。从炼字角度考虑:一“随”字,化静为动, 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这句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 趋向来。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 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 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 蓬勃朝气。
【答案】①形容词使用自然。两个"白”字,在色彩上分外渲染出月光之皎 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空” 字,在气氛上令人感到古城之空旷,古城之夜特别静寂,无相知之人自然 孤寂。②动词使用神奇。"摇”,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 影摇,仿佛城也摇起来,化静为动,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异趣横 生:“滴",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 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下滴下似的,突出了露珠将滴欲滴的动态感。
解析: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 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 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 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 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 使人久久难于平静……本题考查诗歌炼字。微风中,亭边柳条、 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 我离去。 “系”字采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 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 离去的深情,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黄莺在这即将分离的 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 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表达出对此地的留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7eb13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1.png)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为了让大家充分地做好高考备考,以更好的状态迎接高考,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语文备考有所帮助。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1: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①陶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
②行(hánɡ):行列。
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
“地卑”即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没。
“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
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无疑了。
“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
解答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沉”字好。
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
“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注】。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炼字及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
宫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特殊命题,专门描写后妃、宫女的生活。
写宫词的多是男人。
虽然他们不会有机会进宫体验生活,但是他们善于想象,想象那个三千粉黛而真正男人只有一个的后宫生活。
所有宫词表现的都是同一主题:争宠和失宠。
由于得宠的人也害怕失宠,最终也难免失宠,所以失宠女人的凄凉和寂寞就成了一代代诗人反复表现的主题。
第二句中表达最为传神的自然是“锁”字,故而为诗眼,宫女们被锁在宫内,年华逝去,无法出门。
三、四句中落红的自由与宫女们的不自由形成对比,反衬出宫女们的可悲、可怜。
古诗鉴赏“炼字”类训练题精选
![古诗鉴赏“炼字”类训练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0e4353310912a21614792933.png)
古诗鉴赏“炼字”类训练题精选1、(2010年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有人说“都”、“惊”两字,准确生动,具有丰富的情感内蕴,请赏析之。
(2分)3、宿石邑山中(唐)韩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意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赏析“飞”字的妙处。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
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6分)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7.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古诗歌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古诗歌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5a79c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4.png)
古诗歌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炼字题专项训练答案一、奉和思黯自题南庄见示兼呈梦得白居易谢家别墅最新奇,山展屏风花夹篱。
晓月渐沉桥脚底,晨光初照屋梁时。
台头有酒莺呼客,水面无尘风洗池。
除却吟诗两闲客,此中情状更谁知?1、诗中“山展屏风”之“展”字好在哪里?展:①实际情形是山形绵延广阔。
(析:合景物特点)②化静为静,体现出为了迎接客人,山似乎也展示出自己美丽的一面表示热烈欢迎。
(析:合人物感情,通过手法来把感情表现出来)2、“风洗池”中的“洗”有何妙处?“洗”字,①写出了风微微,水澄澄的样子。
②把风写得有了人的情趣,也懂迎客之道。
二、化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侵”字换成“映”“照”表达效果有何不同?①侵:逐渐渐染的意思,实际情形是作者在夕阳的余晖下还家;(合景物特点)。
②用“侵”化静为动,云光山色也都获得了生命。
它们追逐着诗人的足迹嬉戏,有了人的情感,似要留人山中。
(合人物感情,生动)2、全诗是围绕诗中的哪两个字来写的?围绕“还家”来写的,“日落风起”,是说在山中浏览得久了,要回家;而山中的美景又让人留恋,让诗人不舍,不想还家。
三、捣练子令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1、“空”字在诗中有何好处?空,既是指空间上的空荡荡(合景物特点);又是指作者处在巨大建筑群落中的一个小天井,本身就带有一种压抑感和冷落感。
寂寥空虚,百无聊赖(合人物心情)。
2、联系我们课本中学过的《秋兴》中的诗句,说说“断续寒砧断续风”的意思。
那木杵捶击石砧的咚咚声被阵阵悲凉的秋风荡来,时轻时重,时断时续,(合景物特点)无止无休更加深了主人公的孤寂感,也有思念远方人的意思。
这与杜甫《秋兴》中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样,也是表达思念远人之意思,以及孤独之意。
(合人物心情)四、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类型试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类型试题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1adb0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6.png)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类型试题练习及答案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答题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步_________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释含义、明手法)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_________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炼句专项练习(附详细答案)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炼句专项练习(附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57b0c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f.png)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炼句专项练习(附详细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远①杜甫肃肃②花絮晚,菲菲③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④。
【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
②肃肃:花落的声音。
③菲菲:花落的样子。
④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
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与”飘飘何所似”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
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
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在偏僻之地。
16.此诗颔联被后人盛赞,鸟雀、柴荆都是寻常之景,却写出了独特意蕴。
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该联写景的独特之处。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①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①“旄(máo)头“是二十八宿中的昴星,古人认为它主胡人兴衰。
15.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连用“轮台城”一词,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
B.三至六句写敌军大举进犯且来势迅疾,渲染出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
C.本诗末四句之前皆两句转韵,节奏短促;末四句一韵而下,传递出奏捷的轻快。
D.本诗既表达送别时对友人的担忧与不舍,也表达出英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16.“四边伐鼓雪海涌……沙口石冻马蹄脱”六句内涵丰富,请简要赏析。
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练习
![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ac91c2ceefdc8d377ee3200.png)
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4.“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15.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杂诗十首(其四)【晋】张协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
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
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
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柬。
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
岁暮怀百忧,将从季主①卜。
【注】①季主,即司马季主,他是汉初长安著名的卜者。
《史记·日者列传》记载:宋忠和贾谊曾问他:“何居之卑?何行之污?”他答道:“贤者不与不肖者同列,故君子处卑隐以辟众,自匿以辟伦。
”(1)钟嵘《诗品》评其诗云“词采葱蓓,音韵铿锵”,请从炼字和修辞的角度赏析诗中写景的句子。
(2)最后四句意蕴丰富,请简析其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水调歌无名氏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壮士连营候鼓鼙”一句中的“候”字在有些选本中写作“听”,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小题。
晚泊牛渚①刘禹锡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②,独自月中行。
[注释] ①牛渚,古渡口,即现在的采石矶。
诗人调官途中经过此地。
②咏史指的是东晋时代出身贫寒的袁宏,因善咏史诗而被镇守牛渚的镇西将军谢尚提携发迹的故事。
19.请列出诗中体现“晚”的时间变化的词。
20.简析第二联中景物描写的手法。
21.请从借典故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的思想感情。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炼字题、意境题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炼字题、意境题](https://img.taocdn.com/s3/m/811c41d5a58da0116c174946.png)
高中诗歌鉴赏——炼字题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
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外任密州知州,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
当时,北宋国势长期积弱不振,西北又有辽和西夏的威胁。
)有人说这首词的词眼为“狂”字,你是否同意?试作简单赏析。
【这首词的词眼是"狂"字。
比如上阕描绘的心态、举止(老夫聊发少年狂,亲射虎、看孙郎;牵黄,擎苍),下阕刻画的胸怀、气概(遣冯唐、射天狼)无不由" 狂"生发开来。
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
】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
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诗词鉴赏:诗歌中的炼字(含解析)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诗词鉴赏:诗歌中的炼字(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97cb9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a.png)
诗词鉴赏:诗歌中的炼字(共18题)一、复合题(共18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 诗歌前两句,通过与对比,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2) 赏析“却疑春色在邻家”中“疑”字的表达效果。
2.古代大诗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
(1) 《春望》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2) 《雁门太守行》首联“压”字好在哪里?3.欣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下列各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诗题中“杜少府”是指著名诗人杜甫。
B.首联中的“城阙”指唐都城长安,这里指送别的地点。
C.“同是宦游人”一句点出两人在处境和情感上的相通之处。
D.尾联作者劝慰友人不要在离别时像小儿女般哭泣。
(2) 请分析“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两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本诗中“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对其加以赏析。
(2) 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这一画面。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以下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首联中的“单车”说明此次出使随从非常少B.《使至塞上》颈联中的“孤烟”指烽烟,“长河”指长江。
C.《黄鹤楼》中诗人满怀伓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诗歌鉴赏炼字题训练及答案
![诗歌鉴赏炼字题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7a3dd201f69e3142329424.png)
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答案: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b494ded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11.png)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一)一)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完成第7题。
(6分)枝间新绿一重重,XXX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7.(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A2)XXX《木兰花》中有“XXX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分)答案:《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中的“闹”表达的是花开的欢快和热闹,而《木兰花》中的“闹”则表达的是春意盎然的喜庆气氛。
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
(2分)答案:本诗的意图是借描写海棠花的美丽和欢快,来表达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和关怀。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城东早春 XXXXXX在新春,XXX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3分)答案: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城东早春的自然景色,其中“清”字的妙用在于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出春天的清新和明媚。
三)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分)渡荆门送别XXX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荆门附近的山和江,山势高耸,与平野相接,江水奔腾,进入了荒芜的流域。
这里的景象给人一种辽阔、荒凉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离愁别绪。
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答案:该诗尾联中的“送”字妙在表达了别离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旅途的期望。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
(4分)偶题 XXX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炼字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炼字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9f096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3.png)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炼字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炼字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___(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长安春望[唐]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 卢纶(约742—约799),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
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答“A”,错误的请答“B"。
①首联写春望之景,用“东风”“却望"“千门”照应题目。
②“草色闲"中的“闲”字精巧,与诗人的愁情形成对比。
③颔联写春望之思,间接抒发了诗人思乡望归之情。
④尾联写春望之感,表现感时伤乱、归隐田园的主题。
⑤全诗虚实结合,浅吟低唱,让人读后产生情感共鸣。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描述并概括画面特点。
★___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居竹轩【元】倪瓒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
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1)请简要赏析第二联中“侵"“覆”两字的妙处。
___(2)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现了屋主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练字类题目1.酒泉子□ 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解析:本题选材是宋代著名词人潘阆的一首《酒泉子》,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本题考查“炼字”,属常见题型。
答题时先答出该字的意义,再结合词句进行解释,最后总结该字的使用对情感抒发的作用。
答案: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全词围绕“忆”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
3.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题时要明确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体现在何处。
因为晴天无雨,夏夜无霜,所以可知“晴天雨”和“夏夜霜”当为比喻;“雨”是因“风吹古木”而生,“霜”是因“月照平沙”而有。
(2)阅读这首诗后不难看出,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
首联写海天、山、川,为远景,仰视和远眺之景;颔联写城中灯火和水中星河,颈联写古木、平沙,两联为近景,俯视之景。
以上三联所写景物,皆望中所见,均为傍晚时分(夕)的景物。
尾联由所望的“夕”景生发感想,邀请朋友来此“消暑”。
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对全诗的每一联进行简单分析,点明各联跟“夕”或“望”的关系即可。
答案:(1)晴本无雨,夏本无霜。
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
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
(2)示例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
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
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作者在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招客”。
示例二: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视之景;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4.碧湘门①□ 陶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
②行(hánɡ):行列。
(1)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解析:(1)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
“地卑”即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没。
“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
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无疑了。
“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
解答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第一句要抓住“烟”字。
只有远处之景、朦胧之景才有看上去如烟似雾的不真切感。
第三句要抓住“疑没草”三字。
“疑”为“怀疑”,显然不是事实本身;“没草”即“没入草丛”,只有在天地相连之处,天空中鸟儿的行列才会给人这种“没入草丛”的错觉,所以第三句写的也是远景。
答案:(1)“沉”字好。
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
“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
(2)本诗首句写长沙城内远树如烟,有如碧绿的水波。
第三句写辽阔的天空中,成行的鸟儿愈飞愈远,仿佛就要没入天际的草丛。
这两句写的都是登楼所见到的远景,却又始终未着“远”字。
5.菩萨蛮□ 舒亶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为情①,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注】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1)“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解析:(1)“催”之急更见“留”之切,所以答题时可从与“留”的对比中去分析其表达效果。
(2)从情与景的关系上去分析,一是要写出词作表达的感情,二是要写出这一感情是如何通过写景表达出来的,要突出其“思致”。
答案: (1)“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催”一“留”,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
(大意对即可)(2)江潮来去容易,友人一别难相逢。
饮尽此杯,不知何日才能重逢同饮。
(或答“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借江潮抒别情,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
从将别想到别后,笔意拓展,以问句结尾,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了重逢的希望,情深意长。
(大意对即可)6.与胡兴安夜别□ 何逊居人①行转轼②,客子暂维③舟。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注】①居人:指送行者胡兴安。
②行转轼:将要掉转车回去。
③维:栓、系。
(1)诗中的“笑”字,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
有人说它所写为眼前实景,也有人认为是联想之景。
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解析:诗以对举开头,一句写“居人”,一句写“客子”,简洁而生动地白描出一幅将别未别、两情依依的水边送别图,包含了丰富的情节和难以言传的深情。
一、二句是两面分写,三、四句将两面合写,五至八句尽吐自己的羁愁离恨。
前两层皆为此蓄势,其重点显然在第三层,抒发对离别之人的日后思念之情。
答案: (1)离别之际,诗人强颜欢笑(苦笑),这是以“笑”衬(写、表现)“愁”。
写出诗人不忍分别的心情。
(2)写眼前实景:颈联(五、六句)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夜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