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的介绍
借物抒情的介绍一、借物抒情的定义借物抒情法,是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这种方法的要点是描写事物要紧扣与此事物有关的人事的变借物抒情法迁、荣辱、生死等,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处处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
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动人的情感。
例如,秦牧的《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
首先,抓住仙人掌的特点,热情地抒发了赞颂之情:“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植物!”紧接着,就它的坚韧性格、抗旱耐瘠、顽强拒害、花朵艳丽的特点一一进行描写。
文末点明:“我总是忘不了那墨绿色的岛屿,那簇生着仙人掌的海滩,那迎着海风微笑屹立着的战士们坚毅的形象!”原来,作者所借之物是仙人掌,所抒之情是歌颂解放军战士高尚品德与情操。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目标:平时多留心身边事物,用多角度观察生活。
善于捕捉食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想法。
运用多种手法状写事物,或进行介绍说明,或以物喻人,或咏物寄意,或以物忆事多角度训练,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二、借物抒情知识点归纳借物喻人是通过记叙、描写一种物体来象征某人,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句诗就是就用菊花在枝头上枯萎、不会被风吹掉的的特征来象征着诗人郑思肖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展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对某种景色有所感触并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景物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借景抒情的类型有很多,有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写乐情。
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中描绘了江南水乡月夜清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三、借物抒情的含义及作用抒发内容不同。
借景抒情是作者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
借物抒情作文指导
寻找美丽心灵的代言——借物抒情类作文写作指导河北代立然【技法揭密】人贵直,文贵曲。
很多人在写文章时,往往并不会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态度直接呈现出来。
而是借助某些特定的事物来委婉含蓄地表达。
让自然界中的其它事物为自己的心灵代言,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法。
关于这类文章的写作,提示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一个观念:万物因我而精彩。
世间万物本是客观存在,但形成文字,落在纸面上,就会不自觉的带上作者的情思。
因此才有人有说:“以我观物,则万物皆着我之色彩。
”所以,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观万物之精彩,悟生命之哲理,做生活的有心人。
2.寻找一个交点:物与情的契合处。
借物抒情,关键是要找到物与情的交汇点。
有的事物在外形上就与某类人的品质具有相似性。
例如我们发现竹的特点是有节而空心,于是就有了“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也虚心”的赞叹。
有的事物具备某种特殊的生活习性或是状态特征,这就与人的某些精神具有内核上的一致性。
如莲生长在淤泥之中,却毫不沾染污秽,于是就有了“莲者,廉也”的说法。
还有的事物,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上,慢慢地具有了相对固定的象征意义。
如在古代诗文中,我们看到“月”,总会勾起我们的乡愁之叹。
看到“蓬”,总会有一种身世飘零之感。
3.创新一种表达: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是情感的外衣,没有好的语言就没有好的文章。
借物抒情类文章,尤其要注意语言的雕琢。
写景时要注意摄住景物的魂魄,即把景物最触动自己内心的美要细致表达出来。
最好要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抒情时要注意语言的精炼性,廖廖几笔,便把自己内心的感悟表达充分。
既做到有深度,又要不滥情,不矫情,点到即止,留给读者回味的余地。
【写吧】简单的美好□涿州市实验中学321班肖浩欣一阵清风拂过,树上片片洁白的花瓣簌簌地落下来,在空中飞舞,慢慢地飘落至地面上。
漫步于梨树林之中,眼里是铺天盖地的纯白。
每一朵梨花都十分的小巧精致,五片如雪般洁白的花瓣有的微微合拢,含苞待放。
有的则怒放在枝头,吐出几缕淡淡的清香。
【抒情方法】1、借物手法
借物抒情的写法,因情感表现的方式不同,大体分为两种类型:
A、 咏物寓情;
B、 咏物言志。
借 物 抒 情 的 这两种类型的共同点是:
都要描写景物,都要咏情,这是它们的共同的基础。
两者的不同点是:抒情的方式不一样:
咏物寓情——关键在于一个“寓”字,往往只描写物象而不直接抒情。作者将所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 它的特点是,比较含蓄、委婉、曲折;有时,有点深沉,让读者潜滋暗长地慢慢咂出其
中的滋味。
咏物言志——是明明白白地要“言”,既状物,也直抒;因物生情,有感而发。
它的特点是,豁达、。刘勰曾说过:“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这就是指的这种有感于外物,
而述志抒怀的写法。
[读文章]《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学方法}咏物寓情
[读读]下面例文,学学“咏物寓情”的写作方法。
【例文】秦牧的《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中写到:
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
在盆栽里的仙人掌,它的坚韧的性格已经够使人吃惊了。有水,没水,天热,天冷,它都 满不在乎,它那翡翠似的,长满硬刺的掌状茎一直向上伸着,像叠罗汉似的,一片“绿色的手 掌”上面又长出一小片来,重重叠叠,以这个姿势矫健地挺立着。无论天气怎样亢旱,别的盆栽 植物都已垂下了头,它却总是生机蓬勃的,凌空直上。对于生活环境,似乎它从来就不讲究, 任尔什么硗瘠的泥土,它一扎下了根,似乎就在快乐地叫喊道:“这地方好得很,你就瞧我在这 里繁荣生长吧!”它遍身是刺,什么野兽,都别想侵犯它;什么害虫,都别想啮食它。一片绿色 的仙人掌折断跌到地面了,你以为它枯死了么?不!它用它的身体内的养分,又培育出另一片 青春焕发的小仙人掌来,这才真叫做“落地生根”呢!这么雄赳赳的带刺的植物,谁料得到,它们 却开着鲜艳的花朵!有些仙人掌的花美丽极了。各国的国花,有梅花,有莲花,有玫瑰,有百 合,你可想得到,在那遥远的,历史上抗暴英雄辈出的墨西哥,国花却是仙人掌!历代的人们 在歌颂松柏的坚贞、梅竹的节操、莲花的傲视污泥、篱菊的勇斗西风……我想,仙人掌尤其应 该享有人们的赞美。
中考作文指导“借物抒情类”《物微情浓》指导(共24张)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每 一种都可以凝聚我们的情感。物虽小, 情却浓。一朵花、一片枫树叶、一张明 信片、一支笔、一份快递、甚至是一杯 奶茶、一个汤圆……万物皆可入笔端。生 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细微的事物,却饱 含着浓浓的真情—— 物微情浓!
思路指导
目录
美文欣赏
一片薄薄的、浅黄色的槐树叶,承 载了挥之不去的乡愁;一只小小的、被 踏扁了的风筝,触发了鲁迅对人生的理 性思考;一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 褂的背影,寄托了朱自清与父亲催人泪 下的深情;几只争落向阳暖枝的莺鸟, 撩拨了白居易深爱早春的心弦……不起眼 的树叶,寻常的风筝,易被忽略的背影, 小小的莺鸟……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细 微的事物,却饱含着浓浓的真情。
摩挲着这只碗,它不甚惊艳,平平常常,却很有家 的味道。每一代人都曾在上面留下手纹的温度,留下奋 斗的汗水,这只碗就像一根接力棒,一轮一轮地传下去。 岁月无痕,人生有忆。长途如磐,亦如碗碟。
外婆家的院子里,有一口小 水井。
小时候,爸爸妈妈在外地工 作。我跟着外公外婆,在老宅里 生活。每天清晨,外公出门采购, 外婆在家做饭。我形影不离地跟 着外婆,在院子里的水井旁玩耍。 站在水井边沿,我探头往里瞧。 水井有点深,井底看不分明,但 是能见到井水泛着微光。我很好 奇,井底下会不会有什么东西呢。 我踮起脚尖,继续往里探身。外 婆看见了,放心不下,总是把我 拎回来。
不经意间,我来到了海边的崖上,崖上长满了五彩的石块,海浪拍在崖上, 激起的水珠跳到石块上,让其更显得晶莹。我欲伸手从岩上抠下那石角,一 个浪却突然拍在我的手上,我顿பைடு நூலகம்清醒……[点评:省略号的运用,把读者带到 创设的意境之中,引发读者更深的思考。]
脱下鞋子,赤脚走在沙滩上。暖暖的沙子抚着脚,格外舒适,几块鹅卵石 硌疼了脚,我俯身拾起一块鹅卵石,仔细地端详着它一一朴实无华,却有几 分神韵。
一事一物总关情作文指导
大家
二、寻物悟情
请从行道树一文中找出作者借助什么物抒发 了什么情 所借之物有何特点 作者用什么方法把 物和情联系起来
→ 物
象征手法
春天勤生绿叶
夏日献出浓荫
行道树 早晨迎接太阳
制造清新空气
无私奉献
情
赞美奉献者的 崇高精神
荷叶 母亲
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 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 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 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 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 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 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了,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 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 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 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 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 空下的荫蔽
2、说一说你从以下事物的精神内涵 能联想到哪一类人
小蚂 蚁 团结协作、锲而不舍
蜜蜂
勤劳、奉献
梅花
品行高洁
借物抒情写作要求‘’
借物抒情写作要求‘’1. 文章题目自定,但应与借物抒情相关。
2. 文章长度约为300-500字。
3. 描述的物品不限,可以是书籍、音乐、画作、鲜花等任何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物品。
4. 内容要求充满感情,用词精练,语言流畅。
5. 注意避免抄袭他人作品,文章需原创和个性化。
6. 文章要能够给读者带来共鸣,引起情感共鸣。
7. 鼓励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提升文采。
8. 文章要有合适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在行文中展开对物品的描写和倾诉。
范文示例:题目:古琴的韵律在这个繁忙的城市里,人们总是沉浸在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世界中,无法找到内心的宁静。
然而,当我拿起那把古琴,我仿佛就踏入了一个古老而宁静的世界。
掌中握着那精致的琴身,仿佛触及到了清代的文人雅士,他们在闲暇时以琴和烛为伴,吟吟哦哦,吐露心中的愁思和豪情。
指尖轻触着琴弦,我的思绪随之飘忽,音符在空气中奔放跳跃,带我穿过时光的隧道。
起初,它诉说着一段段悠扬的故事,温婉而有力。
每一根琴弦都承载着一抹情感,如纵情的江河,如细腻的笔触,如远古的山林。
在我弹奏的时候,仿佛整个宇宙都与我产生共鸣,鸟儿的歌声也与弦音交错,为这瞬间增添了颜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音符在指尖中蔓延,如柔风轻拂,渐渐变得宁静起来。
仿佛揭开了内心深处的某个尘封的盒子,淌过指间的音符不再激情澎湃,而是温暖而安定。
当音符在我的指尖落下,我仿佛触摸到了一汪平静的湖水,倒映出一片蓝天,微风吹过时发出的涟漪仿佛将我的烦忧和不安一扫而空。
我沉浸在古琴的韵律中,仿佛置身在一片宁静而祥和的世界中。
古琴,你是我的精神寄托,是我释放情感的天地。
你的音符,像泉水般清澈,洗净我心中的浊气;你的节奏,像风儿轻拂,吹散我内心的焦躁。
每次弹奏后,我仿佛重新回到了这喧嚣都市的现实,但内心深处总有一片安静的角落,能够让我重新聚拢自己的思绪,平衡内心的的情绪。
是你,古琴,让我在纷繁的尘世中找到了一份宁静。
是你,让我更加感悟到了生命的美妙与哲理。
写作借物抒情教案
写作借物抒情教案教案标题:借物抒情的写作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技巧。
2. 学生能够通过借物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学生能够撰写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
教学重点:1. 借物抒情的概念和特点。
2. 借物抒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 学生对借物抒情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 板书:借物抒情的概念和特点。
2. 教学素材:与借物抒情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学生作文示例:借物抒情的作文范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引入话题:请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借物抒情的视频或展示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借物抒情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根据所观看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思考借物抒情的概念和特点,并进行讨论。
Step 2: 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技巧1. 讲解借物抒情的定义:借物抒情是一种通过描写和赋予物品情感来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写作方式。
2. 分析借物抒情的特点:借物抒情的作品通常会通过对物品的描写、赋予物品情感和与自己的情感联系等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Step 3: 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1. 呈现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讲解如何通过描写物品的外貌、功能、历史、象征意义等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2. 分析借物抒情的写作结构:引导学生分析借物抒情作文的结构,包括引出物品、描写物品、赋予物品情感、联系自己情感等部分。
Step 4: 撰写借物抒情的作文1. 选择合适的物品: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且有特殊意义的物品作为写作素材。
2. 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根据所学的借物抒情写作技巧和方法,指导学生撰写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
3. 互相交流和修改:让学生互相交流作文,提供反馈和修改建议。
Step 5: 总结和展示1. 学生作文展示: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借物抒情作文,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2. 总结借物抒情的写作要点:总结借物抒情的写作要点和技巧,并强调学生在写作中要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借物抒情作文指导
小学语文备考-借物抒情作文指导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写作训练专题是“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是郭沫若的《白鹭》、许地山的《落花生》、琦君的《桂花雨》和冯骥才的《珍珠鸟》。
根据单元学习内容和训练专题,我们可以把四篇课文做以下梳理:《白鹭》通过对大自然中的白鹭外形、站立和低飞的描写,表达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落花生》通过叙述母亲在后院种花生、一家生吃花生、议花生,赞美了花生朴实无华的美好品质;《桂花雨》通过对故乡桂花的描写,以及对收桂花、送桂花、做桂花饼、摇桂花的回忆叙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珍珠鸟》一文则通过描写珍珠鸟在养育的过程中对人逐渐建立起来的信赖情感,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感情。
从课文编排上不难看出,四篇课文选用不同的题材,提供给学生形式多样的阅读文本和多种情感体验以及情感表达的多种方法。
具体来说,借物抒情的《白鹭》;叙事+描写,通过人物对话议论表达对事物情感态度的《落花生》;描写+叙事,以回忆方式表达对事物的怀念之情的《桂花雨》;叙事中呈现情感变化的《珍珠鸟》。
另外,我们也不难看出,四篇文章中的情感在感受理解上,也呈现由易到难的梯度,在教学安排上我们要有所考虑。
如何利用四篇课文进行本单元的借物抒情的作文教学呢?我认为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做好两个方面的教学即可。
一,选准事物的情感触发点,让情感的抒发有立足点什么是借物抒情的情感触发点呢?举个例子:①月亮像个大圆盘。
②月亮圆圆的,白白的,亮亮的,像个大圆盘。
对比一下,这两个比喻句,哪个句子表达对月亮的喜爱更强烈呢?显然是第②句。
因为第①句中的月亮也可能是半圆,弦月,怎么会是大圆盘呢?而第②句因为对月亮进行了具体的描绘,突出了月亮“圆圆的,白白的,亮亮的”的“独特”的形象,而这一“独特”形象和所抒发感情的载体“大圆盘”有了更多的相似之处,语句中表达的喜爱的情感就有了由此及彼的传递通道,而这种传递恰恰又是读者的情感体验通道。
一花一叶皆世界 一草一木总关情 于细微处寄真情
一花一叶皆世界一草一木总关情于细微处寄真情——借物抒情写作指导教学目标一、理解“借物抒情”及其作用二、学会“借物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并掌握具体方法。
三、学会选取某种事物,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发现一定的象征意义,借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借物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并掌握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选取某种事物,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发现一定的象征意义,借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本课时针对八年级学生展开,学生的记叙写作能力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提升,在借物抒情方面,学生的写作水平良莠不齐,一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景物描写中注入自己的情感,文采辞藻渐入佳境;另一部分学生在叙事能力上稍有欠缺,导致其难以入手细腻描摹所见之景,语言不够优美,感情不足。
因此,在借物抒情的写作指导课上针对以上存在的现状,力图使一部分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更上一层楼,同时激发另一部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其在借物抒情方面有所突破。
教学过程和方法导语设计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一个关于风景与心情的问题,看到春日的杨柳,是否让你油然而生依依不舍的情谊;看到夏日的荷花,是否让你昂然而发蓬勃似火的热情;看到秋日的雁影,是否让你骤然而起恋亲思归的怀想;看到冬日的梅松,是否让你勃然而添披荆斩浪的勇气……初步感知一、“借物抒情”的含义(教学方法:一位学生阅读,其他学生听读;听读之后,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理解,并推选代表发言。
)所谓“借物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物和景的描写上,是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在这其中,情由物所背负,物为情所浸蘸,情是灵魂,物是载体。
二、怎样写好“借物抒情”的作文(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教学方法:学生共读,掌握力强的学生背诵,个别朗诵)1、回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直接从草间直窜上云霄里去了,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2、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仿写以上文段。
八年级下册作文专项指导 第二单元写作 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写物”只是手段,“抒情”
才是目的。借物抒情,切忌让事物的描写 游离于抒情之外,要始终将立足点放在抒 情上。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 作业一:请看下面景物,任选写景的角度(外部 形体、表面色彩、形成条件、本质特征、生长过程、 相互关系等),抓住景物特点,你能想到或感悟到 什么,能抒发怎样的情感?请任选1种你最熟悉的景 物,也可自选你最喜欢的景物。
《月》,描绘了充满寒光冷气的月亮,表达了作 者改变这个冰冷世界,追求光和热的愿望。
“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形” 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抒发一定的感情或 表明某种愿望的文章。
从何处想起:
托物类作文审题立意的诱发点
从
从
从
从
从
从
物
物
物
物
物
物
的
的
的
的
的
的
相
生
本
形
表
外
互
长
质
成
面
部
关
过
特
条
色
形
系 想
Hale Waihona Puke 程 想借物抒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海燕》从神态、动作等多角度描写了勇敢、高 傲、自由、无畏的海燕,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先 驱者的赞美、对沙皇统治的痛恨,表现了作者 扬善惩恶、爱憎分明的态度。
《雪》,描写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表达作者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又描写朔方飞雪”如 粉,如沙,不粘连”特点,抒发了自己不畏艰 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习作训练
• 1、城市里,乡野间,总能见到一些枝繁叶茂的大树, 如一把巨伞,荫蔽着树下的生灵。仰望大树,有时会 沉醉在绿荫中,有时会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或许还 有敬畏和沧桑感。请以《仰望大树》为题,写一篇借 物抒情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借物抒情_作文指导
聚焦文本—师生对话
借物抒情: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
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要点是描写事物要紧扣与此事物有 关的人事的变迁、荣辱、生死等,一 草一木,一砖一石,处处都浸染着人 物的喜怒哀乐。 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 要借事物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 情。
聚焦文本—师生对话
一、立意要明确
所谓借物抒情,就是“情意为主, 景(物)为实”,思想感情是主要 的,我们要由小见大,借自然之 “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这类文章,要求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 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信笔写来,舒卷 自如。这样写似乎很散,但他却要求“神不 散”,因此要做到文章中除了有一根思想感 情的红线外,还需要有较明显的却又是自然 的句、段作为过渡。
总结提升—思想对话之“情” 或可托之“物” 1、物:„1‟铺路石 „2‟树根 „3‟春雨 2、意:„1‟无私奉献„2‟坚忍不拔 „3‟奋发向上
二、描绘要具体
文章的立意明确了,怎样才能 很好地表达情意,使人感到亲切自 然、生动感人呢?这就首先要抓住 所托之物的“形”,进行具体描绘。 这个“形”既指它的整体特征,也 指它的局部特征。
三、联想要恰当
既然是借物抒情,就必然要找到具 体事物与情感的契合点。而类比往往是 引起联想的基础。
四、过渡要自然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 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 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 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 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 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 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 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 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
借物抒情写作指导
借物抒情写作指导篇一:借物抒情作文指导八年级上册作文指导(一)借物抒情教学目标:领悟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学生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动物或植物等,了解它的习性、形貌、内在品质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第二课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作文。
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童话:有一个圆被去掉了一个三角楔,于是它就去寻找自己丢掉的那个缺口,一路上,它欣赏到了美丽无比的花草树木,跟正在晒太阳的毛毛虫做游戏。
有一天,它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那个缺口,它成了一个完成的圆了,随后飞快地向前滚动,世界完全变了样,再也没有以前那样美丽了。
于是,它果断地丢掉了那个三角楔,又变成了一个残缺的圆,带着残缺和喜悦的一路前行、一路欣赏。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有缺憾的圆,在生命的行程中,我们都要怀着喜悦的心情,一路走来,一路欣赏,感受生活,感悟生命。
(一)感受借物抒情1.学生背诵《陋室铭》,教师点拨,让学生认识借物抒情。
2.学生背诵《爱莲说》,教师点拨,再次感受借物抒情。
这两篇文章,作者都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法,文章虽然展现的“物”,而我们读者却读到了“志”“情”。
这样的委婉抒情的写法,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回味、欣赏的空间,使文章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3.仿写:大自然时时刻刻给我们以启示:看到幼苗冲破岩层,我们感到生(二)理解借物抒情1.齐读冰心的赠言。
1 命的顽强;看到江河奔腾不息,我们感到时间的飞逝。
,我们写作一方面是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激励自己走上越来越阳光的生活之路,另一方面,也给他人以启示,及勉励。
所以,由外在的物引发自己内心的情,需要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也需要你有一个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感动的心灵。
2.回顾名家的“借物抒情”。
(1)小思的《蝉》(2)席慕蓉的《贝壳》小结:初一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叙事散文的写法,我们要从一件事中懂得一个生活的道理,或者从几件有内在联系的事情中获得某种启示。
八年级语文写作指导《借物抒情》课件
大自然时时刻刻给我们以
启示:看到幼苗冲破岩层,我
们感到生命的顽强;看到江河
奔腾不息,我们感到时间的飞
逝。
,
。
——借物抒情——
小思的《蝉》让我们看到了蝉 短暂而悲壮的生命历程,它告诉我 们生命因来之不易而珍贵。所以, 我们也要珍惜生命,让生命旅途染 上秋风(收获)的颜色。
——借物抒情—— 席慕蓉的《贝壳》展示了一 枚贝壳的精致、美丽。她感悟: 只要每一个人能精心地、一丝不 苟地过好每一天,那么他都将为 后人留下精致的生命的痕迹。
我小时候安静地躺在奶奶怀里乘凉的情景又不知 不觉地浮现在眼前。晚上,人们大都要歇了,小巷一 时显得很寂静,只有一些小虫仍然不闲着。我依偎在 奶奶怀中,望着黑洞洞的小巷,似乎没有尽头。这时, 月亮已不知不觉地爬上来,淡淡的月光泻在石板路上, 像一盆水泼在上面,静静地流淌。奶奶一边轻轻摇着 蒲扇,一边哼着儿歌。一阵微风和着花儿淡淡的清香 拂过面庞,我真要醉了。小巷仿佛是大海中漂着的一 叶小舟,而我就躺在它的怀抱中。月光为我盖上一层 薄被,船在轻轻摇动,我的心也随之微微荡漾……
我情不自禁地慢慢伸出手去,不知 道自己是在抚摸老树沧桑的皮,还是 这满树的笑声,满树的生灵。
那是我见到的最为奇特的一棵树, 一棵长在乡野间的默默无闻的树。我 幻想着它随我回家,在我的刻刀和画 笔下,绽放出生命奇幻的色彩。
我无法抑制带走它的冲动和渴望,四面望 望,空无一人,独它与我伫立这天地之间。 四野是没有拘束的草木,我叫不出它们的名 字,正像它和它们叫不出我的名字一般。我 们彼此陌生,却又好像早已熟识。
微风吹来,我置身于这绿色的 田野,仿佛一个心怀叵测的入侵者, 窥视着这里的一切。突然,感到愧 怍,感觉汗颜。
我恋恋不舍地望着眼前的这棵 虬曲的树,树上传来欢快的笑 声……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借物抒情》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借物抒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案编写者:教案编辑专员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东西,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教学内容:1. 借物抒情的定义和特点2. 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3. 优秀借物抒情文章的欣赏和分析4. 学生写作实践5. 作文批改和讲评教学准备:1. 相关借物抒情的文章素材2. 作文本3. 投影仪或白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叙述、说明等。
二、讲解借物抒情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借物抒情的概念:借物抒情是指通过对某个物品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分析借物抒情的特点:借物抒情通常通过对物品的细致描写,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三、讲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10分钟)1. 写作手法:通过对物品的外貌、性格、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赋予物品以生命和情感。
2. 技巧: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使内容清晰、有条理。
四、优秀借物抒情文章的欣赏和分析(10分钟)1. 选取一篇优秀的借物抒情文章,如《荷塘月色》。
2. 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如对荷塘的描写、对月色的渲染等。
3. 分析文章如何通过借物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五、学生写作实践(15分钟)1. 布置写作任务:请学生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如一只笔、一本书、一棵树等,写一篇借物抒情文章。
2. 引导学生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并能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在今后的写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发现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六、作文互评与自我修改(10分钟)1. 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文,进行阅读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巷里的热闹景象是永远让人怀念的。每到傍晚,当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时,听吧,小巷会奏出一首锅碗瓢盆交响曲。接着,一股夹杂着各种味道的气味便弥漫在狭窄的小巷中了。孩子们在天井里追逐打闹:有的逗着小狗乱窜,有的不亦乐乎地斗蛐蛐,有的蹑手蹑脚地偷摘老头们的鸟笼……嬉笑打闹一时间为平静的小巷注入了活力。主妇们在低矮的阁楼里做饭,不一会儿,肉香、蛋香以及混杂的香气一起一个劲儿地侵入你的口鼻,令人馋涎欲滴。老头们仰面躺在太师椅上,悠然地听着收音机里传出的戏曲,不时地哼上几句……此时,小巷又像一幅风情画,没有什么大红大绿,却透着一股朴实——朴实的人,朴实的生活。
我小时候安静地躺在奶奶怀里乘凉的情景又不知不觉地浮现在眼前。晚上,人们大都要歇了,小巷一时显得很寂静,只有一些小虫仍然不闲着。我依偎在奶奶怀中,望着黑洞洞的小巷,似乎没有尽头。这时,月亮已不知不觉地爬上来,淡淡的月光泻在石板路上,像一盆水泼在上面,静静地流淌。奶奶一边轻轻摇着蒲扇,一边哼着儿歌。一阵微风和着花儿淡淡的清香拂过面庞,我真要醉了。小巷仿佛是大海中漂着的一叶小舟,而我就躺在它的怀抱中。月光为我盖上一层薄被,船在轻轻摇动,我的心也随之微微荡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精彩开篇词
面对生活的浩荡大泽,直接抒情就好比从桥上飞驰而过,借物抒情就好比乘一叶扁舟,听耳畔琴声悠扬,看湖面云影飘摇,一路前行,一路欣喜。后者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触动和感悟,让我们的生活之路多一些绿荫和花香。我们今天就一起来领悟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二、什么叫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
难忘家乡小巷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周末了,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我忽然想起家乡的小巷——那个曾留下我童年记忆的地方。
在我的印象中,家乡的小巷是美丽无比的。它四通八达,幽深曲折,宛若一张脉络分明的网。每一条小巷都铺着青石板,两边是低矮而拥挤的小阁楼,屋檐向前挑着,显得古朴、典雅,似乎与外面的喧闹、繁华极不协调。
《组歌》
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诗人歌颂的是那些无私奉献的人。
五、文题展示
请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
三、古人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是一种十分美妙的写作手法,它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从古至今很多文章里面都有借物抒情的运用。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借什么物抒什么情?
借对月亮的描写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诗人为什么会看着月亮就会产生思乡情呢?
因为中秋月圆时正是万家团聚时,所以诗人看着皎洁的明月会情不自禁产生思乡之情。
第二单元写作借物抒情
备课人:陈枫
学习目标
1.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作文。
教学重点:掌握什么是借物抒情的写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学会运作“借物”抒情这一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特点出发,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感知和理解世界,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雷电颂》这篇散文诗,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海燕》作者对海燕搏风击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鞭挞了“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三、议论要恰当
在记叙、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议论。所谓恰当,一是议论不能没话找话,生拉硬扯,要做到确有见地;二是要以叙述、描写为基础,前后内容和谐统一;三是内容的深浅轻重要恰如其分,避免随意拔高;四是议论要从实际出发,当长则长,当短则短,适可而止。
第二课时
之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四、课文中的借物抒情
《雪》中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
《日》一文作者借飞蛾和夸父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
二、描写要具体
借物是虚,抒情是实;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抽象的“情”只有借具体的浅近的“物”来表现,才能变得生动形象,易于领悟理解。因此,要善于以所寄之“情”的形态、性质、情境等方面的特征,对“物”加以描绘和渲染,从而使“情”表现自然恰当。
描写“物”时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能见其形闻其声;要满怀真情,使人能受到感染;要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与表现中心思想有联系的特征上;要善于选用词语,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等。
六、写作导航
借物抒情,也称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达某种感情、志趣或思想观点。通常可以运用象征和联想达到借物抒情的目的。写好这类文章,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立意要明确
写好这类文章,关键要把握好“物”与“情”之间的对应点,即二者要有密切联系,彼此契合。这类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从物的自然属性中发现了某种与人的社会属性——感情、品德、行为等相通或类似的东西,从而通过对物的人格化的描绘,或通过由物及情,由物及理,由物及意的联想,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表达作者的思想、志趣或人生哲理等。如纪伯伦的《浪之歌》,作者紧紧围绕海浪对海岸的爱情来写,实际上是为了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情感。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诗又是借物的什么特点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一句是借桃花潭水的千尺深抒发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
第二句是说诗人的愁思就像这一江东流的春水绵绵不绝。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个诗句又是借什么物抒什么情?
这里是借月亮的阴晴圆缺抒发人的悲欢离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