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同步练习(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同步练习(I)卷
一、基础运用 (共7题;共33分)
1. (5分)根据下面的情景,按要求作答。

在一次大型的优秀歌手颁奖会上,一位著名女歌手因不满评奖的结果,在台上扔下话筒,拒绝演唱,引起全场哗然。

请设想一下,下列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在这种场合会说出怎样的话。

①大会主持人充满歉意地对观众说:________
②一个小朋友不解地问妈妈:________
③一位歌迷对歌手这种表现失望地说:________
④一位著名的老歌唱家气愤地说:________
2.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伫立(chù)急遽(jù)强聒不舍(guō)拈轻怕重(ni1n)
B . 冗杂(rǒng)驽钝(nú)恪尽职守(gè)擎天撼地(qíng)
C . 剽悍(piāo)稔熟(rěn)鲜为人知(xiǎn)一抔黄土(póu)
D . 挑衅(xùn)荫庇(yìn)挑拨离间(jiàn)脍炙人口(kuài)
3. (2分)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 束手无策转瞬既逝骸骨
B . 海市蜃楼咳嗽陌生
C . 漠不关心奄奄一息蜿蜒
D . 无精打采踉踉跄跄窒息
4. (2分) (2017七上·宁河月考)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 小红才五岁、机灵活泼,一有不明白的事儿,就缠住你问,不问个水落石出不罢休。

B . 亭亭玉立的五层教学楼共设四十间教室,十间办公室。

C . 这几天来校参观的人真多,车辆络绎不绝。

D . 这篇作文几经改动,总算差强人意。

5. (2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 ,这是一首________诗(填诗体名称)。

6. (15分)联系上下文,探究下边括号中的问题。

(1)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作者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倾注了什么感情?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阳光怎样“嫌弃”它?时间又怎样“公正”对待它?“几万年的代价”指什么?)
(3)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试找出恰当的格言警句概括作者受到的“启迪”,并找出一两个事例来印证这一道理。


7. (5分)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某校在学校礼堂举行“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的主题演讲比赛。

比赛进行到一半时,不少同学在下面讲小话,影响了会场秩序。

小华作为演讲比赛的主持人,他对大家说:“
”小华说完,会场立刻安静了下来。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0分)
8. (25分)(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风景中的风景
“你去看了那棵百年老松吗?”一个到婺源旅游的朋友来玩,我问他。

“导游说,那是一个最次的景点,没有必要去。

”我说:“但让我最难忘的,就是这个最次的景点。


我们到达婺源县城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我和一位朋友,包了一辆车赶到思溪村,留宿在一个家庭旅馆。

次日早上,天刚亮我们就起来了。

这时才发现,整个村子都是一幢幢的白墙黑瓦建筑。

但我们最想看的,还是山里面的
原生态自然风光,就沿着路往山里走。

晓雾弥漫,山影朦胧,空气清新,我们一边走一边闲聊,不知不觉地就走了两个多小时。

好不容易走近一个村子,见村头上有一户人家,一位四十来岁的大婶正在屋里扫地,我们问她哪里有饭馆。

她说这里没有饭馆,如果她不是今天有事,可以给我们做饭的。

正在我们失望的时候,她转过身去,扯起嗓子,冲着远处的农户喊开了。

可是喊了几家,别人都说有事。

见她还要喊,我们忙说:“你忙吧,我们自己到前面去问,耽误你时间了。

”她却继续扯起嗓子,用当地的土话,一家一家喊。

终于喊得有一位胖胖的农妇愿意为我们做饭了,她才带着一脸如释重负的表情,笑着说:“去吧去吧,她会为你们做饭吃。

”我们连声道谢。

那位农妇问:“你们想吃什么嘛?”我说:“给我们一人下一碗面条就行。

”朋友说:“面条里能打个鸡蛋吧?”她点头说:“行。

”我们询问要多少钱,她说:“你们给个价吧。

”我和朋友都愣住了,朋友说:“你收多少我们给多少。

”对方摇摇头,仍然坚持要我们定价。

我想了想说:“一人一碗面条,二十元。

”她说:“好,你们到家里坐吧。

”我见台阶上有新鲜的竹笋,便试探着说:“能切几片竹笋放里面吧?”她说:“好。

”我们在堂屋里没坐一会儿,她的丈夫便端上来一大盆面条,面条上面是厚厚一层用韭菜做调料煎好的鸡蛋,她拿出两个空碗,另外端出一碗炒好的竹笋。

我们一人吃了两碗面条,那味道真好。

“如果没吃饱,还有米饭啊。

”她丈夫说。

我们忙说“吃饱了吃饱了”。

出了门往前走,遇见一位清瘦的老人,我们问前面有什么可看的,他说山背后,有一棵百年古松,上过电视,并告诉我们怎么走。

然后他就跟在我们身后,不断地提示我们“从这个巷子里进去”“从那个水塘边过去”“就顺着这条路走,再走两三里路就看得到了”,我们连声道谢。

可上山,下山,走了五六里路,也没见着那棵百年老松树。

在沙石路上,遇见了一位扛着根粗大的干树枝的老奶奶,便向她打听。

他听懂了我们的话,我们却没法听懂她的话。

好在我们看懂了她让我们转向的手势。

在我们走的时候,她不断地喊住我们,用手给我们指路,一直到她觉得可以放心了,她才扛着那根干树枝离去。

我们又感动得一塌糊涂,又是转过身去,朝着她连声道谢。

“这一路走来,我们好像变得只会说谢谢了。

”我笑着说。

“我们这样反复说谢谢,也许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奇怪。

”朋友说。

我说:“是的,这里的人太淳朴了,而我们来自太不淳朴的地方。

”朋友点点头:“虽然还有很多景点没看,但我觉得已经不虚此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文中我们因为哪些事情总是“连声道谢”,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2)
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就划线字进行赏析。

①终于喊得有一位胖胖的农妇愿意为我们做饭了,她才带着一脸如释重负的表情,笑着说:“去吧去吧,她会为你们做饭吃。


②我和朋友都愣住了,朋友说:“你收多少我们给多少。

”……我见台阶上有新鲜的竹笋,便试探着说:“能切几片竹笋放里面吧?”她说:“好。


(3)
朋友点点头:“虽然还有很多景点没看,但我觉得已经不虚此行了——________。

”请补完后面的内容,给文章一个点明主旨的结尾。

(4)
文章的题目是《风景中的风景》,有人认为本文也可《最次的风景》为题,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契合,请说明理由?
9. (10分) (2017七上·浦东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当我们走向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旷野时,宝大娘指着前面说:“那就是滹沱河。

”但我并没有看见什么,哪里有滹沱河呀?那里什么都没有。

那是灰灰的沙滩,无知无觉地躺在那里,除去沙土之外,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

我感到异常的失望,滹沱河啊,你丢尽我的脸了!我怎么会像眼前这个喊不应打不醒的滹沱河?
②姐姐和宝大娘说说笑笑地在岸上的树林子里低着头挑野菜,我怀着满腔的悲伤向她们说的滹沱河走去。

我找寻我那个失落的梦,在滹沱河那里寻找我心中的滹沱河。

③我刚从岸上走下河滩,姐姐便大声地喊我“不要去那里,快上岸来。

”我莫míng其妙,不懂得岸是什么,沙土和石头有什么可怕?我还是只顾往前走。

姐姐风一般跑下来,不由分说把我到树林子里,说:“就在岸上呆着,下去,大水会把你冲走。

”我瞪起眼睛问姐姐:“哪里有大水?”姐姐对我说:“有。

说来就来。

”姐姐向我解释:“几年前,有人从河这岸到河那岸去,在沙滩上走,突然看见滹沱河来了。

它高高立起,冲了过来,还没来得及转身,那人就被冲得没影儿了。


④姐姐这番话说得我头发都格巴格巴地炸起来了。

我怀着真正的恐惧朝着几步以外的滹沱河望去,它真的说来就来吗?从远远的左边望到远远的右边,那灰灰的沙和灰灰的石头似乎都滚动了起来,看不到头尾,我恍惚觉得滹沱河是一条其大无比正在飞动的蛇,这沙滩是它蜕下来的皮,那数不清的石头是皮的鳞。

这时我才感觉到这没有一点生气的皮(不管它是蛇的,还是河的)跟在草丛里曲曲折折游动的蛇一样的可怕。

我知道,蛇说来就来,你还没
有瞅得清,它早已从草上窜走。

滹沱河也一定是这样。

⑤我没见到滹沱河,但已被它镇住了。

回家的路上,宝大娘牵着我的手,说:“啊哟,你的手这么凉!”我不吭声。

她们没有想到我是被那个没见过一面的滹沱河吓的。

不仅手凉,心都凉了,我自己知道。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引文的内容。

(2)如何理解第②段划线句中“我”“悲伤”的原因?
(3)第③段横线上应填的动词是________(请在括号中选择一个动词填入:拉、牵、拖、拽);理由是:________(4)请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为第④段划线语句作出恰当的批注。

10.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解元”漫谈
高玉林
①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iè元”错读成“解xiè元”。

②元:第一。

解元:封建时代称地方(明、清指省一级)科举考试第一名。

唐、宋科举制度规定,参加全国性科举考试(礼部试)的人必须经地方考试选送,这种地方考试称“解试”,解试第一名就稚解元,由所在州郡发遣解(jiè)送至京参加礼部会试,称“发解”。

这里,“解”取“发遣解送”之义,当然要读成ji了。

明代的唐寅就是因为考中乡试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③宋元以后,解元逐渐演变为对读书人的尊称或通称。

如元·王实甫《西厢记·惊艳》:“(张珙唱词)分明打个照面,疯魔了张解元。

”再如“董解元”。

董是金代戏曲作家,生卒年月、字号、籍贯均不详,因其为读书人,故人称董解元。

他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长篇讲唱文学《西厢记诸官调》,为元杂剧《西厢记》所本,世称《董西厢》。

④《幼学琼林》中提到了“解元”:“中状元,曰独占鳘头;中解元,曰名魁虎榜。

”与此相关的,说说“五魁首”。

明代科举分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

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

其后五经试士制虽废,但习惯上仍称乡试所取前五名为五经魁。

也叫“五经魁首”,亦省称“五魁”。

现在人们饮酒划拳时喊的“五魁首”就源于此。

⑤历史上,我国江苏无锡曾有过“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盛事。

所谓“六科三
解元”,是指明代隆庆四年和万历元年、四年、七年、十年、十三年中,无锡吴汝伦、顾完
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连获第一名,彰显出无锡文风之盛。

⑥京剧中有一出《苏三起解》,非常有名。

这里的“起解”指犯人被押送上路,“解”同样读jiè。

⑦我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记住“解元”的读音。

⑧相传明代解缙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称解元,闻名远近。

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讨茶喝。

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报自已是“解解元”。

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说他出一个对子,解缙对得上方能喝茶,因以出句: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此句古今称绝,难在联中三个“解”字。

三个“解”字字同义异,三字三用,应对颇难。

后来解缙知道老者姓乐,曾在朝廷乐府为官,后隐居山林,抚琴乐山乐水,便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

对句三“乐”对三“解”,词性、功用分别对应,对仗工整,即景应对,切人切事切情。

⑨在上文中,三个“解”字与三个“乐”字的正确读音为:解(jiè)解(xiè)解(jiè)元之渴。

第一个“解”是“消除”的意思;第二个“解”是姓氏;第三个“解”与“元”台起来表示乡试第一名——“解元”。

⑩乐(lè)乐(yuè)乐(yuè)府之音。

第一个“乐”是“快乐”的意思;第二个“乐”是姓氏;第三个“乐”与“府”合起来表示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

(选自2014年5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有关“解元”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解元”的“解”与《苏三起解》的“解”读音相同。

B . 明代唐寅因参加省级科举考试取得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C . 宋元以后,未参加科举考试或参加科举考试,未取得第一名的读书人也能叫“解元”。

D . “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是说无锡吴汝伦、顾宪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获并列第一名。

(2)
旁征博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请简要分析⑦-⑩段引用解缙与老者对对子故事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 (共7题;共33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7、答案:略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0分)
8、答案:略
9、答案:略
10、答案: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