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解剖(脑动脉系)
合集下载
脑血管病解剖(ppt)
出血动脉
大脑中动脉造影分4段,前后位
M1段:水平段 M2段:脑岛段 M3段:岛盖段 M4段:皮层段
大脑中动脉的皮层支
眶额动脉 中央前沟动脉 中央沟动脉 中央后沟动脉 顶后动脉
颞极动脉
由 颞叶前动脉 前 颞叶中动脉 向 颞叶后动脉 后 角回动脉
由上干发出
由下干发出
大脑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造影分3段
A1段:水平或交通前段
A3
A2段:垂直或交通后段 A3段:远侧ACA及皮层支
A2
A1 侧位
前后位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小脑上动脉
VA vertebral artery BA basilar artery PCA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ICA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ICA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SCA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椎动脉分支 脊髓前动脉 脊髓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MCA
ACA
OA
ACoA
PCoA
SCA
PCA
ICA BA
AICA
PICA VA
基底动脉分支 小脑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 脑桥支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PCA
SCA BA AICA
PICA
VA
椎动脉造影分4段
V1骨外段: 锁骨下动脉至C6 V2椎间孔段:C6至C2 V3脊椎外段:自C1出至枕大孔 V4硬膜内段:枕大孔至基底动
大脑前动脉 ACA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脑血管解剖(脑动脉系)
ACA与MCA分水岭
MCA与PCA、 ACA分水岭
2021/8/5
ACA与PCA 分水岭
17
颈内动脉及其分支
2021/8/5
18
颈内动脉
以颅底的颈动脉管外口为界,分为颅外段 和颅内段。
(一)颅外段,因全程位于颈部,又称颈 段。是颈内动脉各段中最长的一段,从颈 总动脉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处起至颅 底止。它先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以后逐 渐转向颈外动脉的后内侧,沿行咽侧壁抵 达颅底。
脑血管解剖
2021/8/5
1
血管的分类
动脉:
大动脉:(弹性动脉)管壁含有大量的弹力膜 (40~70)层,主动脉,肺动脉等
中动脉:(肌动脉) 管壁富含平滑肌细胞,除主动 脉和肺动脉外,所有解剖学上有名称的动脉都属 中动脉
小动脉:也为肌性动脉,中膜3~4层平滑肌,管 径在1cm以下的动脉。
微动脉:无弹力内膜,中膜只有1~2层平滑肌, 管径在0.3cm以下的动脉。
2021/8/5
2
血管的分类
静脉:
血管腔大,管壁薄而柔软
管壁内、中、外三层膜分 界不明显
外膜较中膜厚,结缔组织 内含有较多的平滑肌束
管径在2mm以上的静脉常 有静脉瓣。
2021/8/5
3
脑动脉系
2021/8/5
4
颈外动脉系统
甲状腺上动脉 superior thyroid artery 舌动脉 lingual artery 面动脉 facial artery 颞浅动脉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上颌动脉 maxillary artery (脑膜中动脉 middle meningeal artery) 枕动脉 occipital artery 耳后动脉 posterior auricular artery 咽升动脉 ascendant pharyngeal artery
MCA与PCA、 ACA分水岭
2021/8/5
ACA与PCA 分水岭
17
颈内动脉及其分支
2021/8/5
18
颈内动脉
以颅底的颈动脉管外口为界,分为颅外段 和颅内段。
(一)颅外段,因全程位于颈部,又称颈 段。是颈内动脉各段中最长的一段,从颈 总动脉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处起至颅 底止。它先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以后逐 渐转向颈外动脉的后内侧,沿行咽侧壁抵 达颅底。
脑血管解剖
2021/8/5
1
血管的分类
动脉:
大动脉:(弹性动脉)管壁含有大量的弹力膜 (40~70)层,主动脉,肺动脉等
中动脉:(肌动脉) 管壁富含平滑肌细胞,除主动 脉和肺动脉外,所有解剖学上有名称的动脉都属 中动脉
小动脉:也为肌性动脉,中膜3~4层平滑肌,管 径在1cm以下的动脉。
微动脉:无弹力内膜,中膜只有1~2层平滑肌, 管径在0.3cm以下的动脉。
2021/8/5
2
血管的分类
静脉:
血管腔大,管壁薄而柔软
管壁内、中、外三层膜分 界不明显
外膜较中膜厚,结缔组织 内含有较多的平滑肌束
管径在2mm以上的静脉常 有静脉瓣。
2021/8/5
3
脑动脉系
2021/8/5
4
颈外动脉系统
甲状腺上动脉 superior thyroid artery 舌动脉 lingual artery 面动脉 facial artery 颞浅动脉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上颌动脉 maxillary artery (脑膜中动脉 middle meningeal artery) 枕动脉 occipital artery 耳后动脉 posterior auricular artery 咽升动脉 ascendant pharyngeal artery
脑血管解剖
精选PPT
18
精选PPT
20
大脑前动脉的干型
单干型:只有一干者。 双干型:于胼胝体膝部附近分为两个等大干
者,下干为胼周动脉,上干为胼缘动脉 (发出额前、额中、额后内侧动脉和旁中 央动脉)。
精选PPT
22
大脑前动脉A1段
大脑前动脉A1段从颈内动脉发出,至 与前交通动脉连接处,长约10mm,发育不 良或缺如者常见,且以右侧发育不良常见。
位于前、后床突连线的稍上方,约在 视神经根附近由前向后走行,约在前穿质 下方延续为终段。
精选PPT
13
五、终段C1
通常指颈内动脉参与大脑动脉环的一段,前床
突上段向上弯曲形成,此段短,但发出几个重要 分支:
①大脑中动脉——直接延续 ②大脑前动脉
③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A吻合 ④脉络膜前动脉——经海马旁回钩与脑干之间 进入侧脑室下角的脉络丛。
精选PPT
5
①呈轻度“S”或“C”形弯曲 ②在立体空间上呈螺旋状扭转 ③中途扭曲成环形
上述以弯曲为常见,后两种少见,
且以中老年人多见,可能与动脉硬
化有关。
精选PPT
6
颅外段 行程直、全程无 分支
颅内段 行程弯曲、分支 多
精选PPT
7
颈内动脉颅内段
颈内动脉颅内段传统五段分法(逆血流排列) ⑴岩段 C5 ⑵海绵窦段 C4 ⑶膝段 C3 ⑷床突上段 C2 ⑸终段 C1
3
(二)、脑动脉系统的组成
颈内动脉系统:额叶、顶叶等共约3/5 的脑组织
椎动脉系统:枕叶、颞叶、小脑等共约 2/5的脑组织
精选PPT
4
(三)、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为颈总动脉两终 支之一,约在第四颈椎平面, 甲状软骨上缘由颈总动脉发出, 以颅底颈动脉管为界,分成颅 外段和颅内段。
脑血管解剖(椎基底动脉系)
基底动脉脑桥支
• 临床
– 脑桥长旋动脉闭塞的症状:
• 脑桥背盖综合征(Raymond-Cestan综合症): 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对侧半身深浅 感觉障碍(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 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以及前庭蜗神经瘫痪
基底动脉脑桥支
• 临床
– 脑桥出血
• 来势凶,病情重,死亡率高,多为旁中央动脉破 裂出血。严重者开始即出现昏迷(上行网状激活 系统严重受累)和四肢瘫(双椎体束损害)。其 特异性体征为:双侧瞳孔极度缩小伴中枢性高 热。,这两个症状被认为是下丘脑下行经过脑干 的交感纤维受累的结果。
• 小脑后下动脉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ies , PICA
– 椎动脉颅内分支中最大的一支,左右各一。出发 点较脊髓前动脉出发点低,发出后先弯行向后, 继而在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合副神经背面,上行 至延髓上端或至脑桥下缘,转折向下,沿第四脑 室下外侧缘,进入小脑溪至小脑后下面。主要供 应延髓背外侧区、第四脑室和小脑,包括小脑扁 桃以及深部的齿状核。
左椎动脉脑膜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脑桥外侧支小脑上动脉sca大脑后动脉小脑半球支大水平裂sca的小脑半球分支小脑蚓上动脉pica的延髓段pica的延髓外侧段尾侧袢pica的延髓后段pica的脉络膜分支pica的扁桃体上段pica的半球及蚓部分支pica的扁桃体支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的上蚓支脊髓前动脉vapicacnxicnxiicncnviicnix小脑脑干皮质段半球分支延髓前及延髓外侧段pica的尾袢延髓后段扁桃体上段半球分支延髓前段anteriormedullarysegment
– 四联症:(1)椎动脉供血不全,伴上肢缺血症状; (2)左右两臂血压收缩压相差至少20mmHg;(3) 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血管杂音;(4)脉搏延迟。
脑血管解剖及影像学PPT课件
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
01
CT扫描可见脑部高密度病灶,MRI可显示T1高信号和T2低信号。
脑出血的影像诊断价值
02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出血部位、范围和程度,为治疗提供依
据,并评估预后。
脑出血的影像诊断注意事项
03
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避免误诊和
漏诊。
脑血管痉挛的影像诊断
1 2
脑血管痉挛的影像学表现
详细描述
MRI血管成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结构和形态,对于 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价值。它的优点在于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损伤,而且 不需要使用造影剂。然而,MRI血管成像操作时间较长,且对钙化灶的显示不如CT血
管成像。
超声血管成像
总结词
超声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高频超声波来显示脑血管的结构和形态。
CTA或MRA可见血管狭窄或闭塞,DSA可显示动 脉痉挛。
脑血管痉挛的影像诊断价值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脑血管痉挛,为治疗 提供依据,并评估预后。
3
脑血管痉挛的影像诊断注意事项
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避免误诊和漏诊。
05
脑血管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础,主要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 目的。
血管疾病。
病因
脑梗塞的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 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症状
脑梗塞的症状包括偏瘫、偏身感觉 障碍、失语、意识障碍等,严重时 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脑出血
定义
脑出血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导致 脑组织受压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 血管疾病。
(完整版)脑血管解剖
右上图为从脑的底面向上观察时所看到的动脉示意图,包括了Willis动 脉环和各条主要的动脉。
Copyright © 2010 Neusoft Corporation
Willis环的 变异
只有25% 的病人有 完整的 Willis环
Willis环
1. 前交通动脉 2. A1段 3. 右侧颈内动脉 4. 后交通动脉 5. 大脑后动脉P1段 6. 基底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
• 卒中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脑组织受损的部位和范围。脑 • 主要由3部分组成: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是其中最大和 • 最高级的一部分,控制着许多高级功能,如智力、语言、情 • 感、各种感觉刺激的整合以及运动。小脑的作用是维持平衡 • ,控制和协调运动。脑干是脑和脊髓的通路,还控制着许多 • 至关重要的自主功能,如呼吸、心率、血压、觉醒和注意力。
大脑可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每个大脑半球又分别由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组成 (见右上图)。由于神经纤维在脑干发生交叉,所以左侧大脑半球控制着身体右侧的大多 数功能,右侧大脑半球控制着身体左侧的大部分功能。因此,左侧大脑半球损伤会造成 身体右侧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反之亦然。在某一侧大脑半球,控制语言和书写的脑 区会更发达些,我们就称之为优势半球。95%以上的右撇子和多数左撇子的优势半球都 在左侧。因此,左侧半球发生卒中时更容易出现失语和其他言语功能障碍。
正常的脑功能依赖于通过致密的血 管网不断的运输充足的氧气和营养。
脑、脸和头皮的血液主要由2组 血管来供应:即两侧的颈动脉系统 和椎动脉系统。颈总动脉分为2个 分支,其中颈外动脉负责脸部和头 皮的血液供应,颈内动脉向除部分 颞叶和枕叶之外的大脑前3/4供血。 椎-基底动脉向大脑的后2/5、小脑 的一部分和脑干供血。
Copyright © 2010 Neusoft Corporation
Willis环的 变异
只有25% 的病人有 完整的 Willis环
Willis环
1. 前交通动脉 2. A1段 3. 右侧颈内动脉 4. 后交通动脉 5. 大脑后动脉P1段 6. 基底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
• 卒中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脑组织受损的部位和范围。脑 • 主要由3部分组成: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是其中最大和 • 最高级的一部分,控制着许多高级功能,如智力、语言、情 • 感、各种感觉刺激的整合以及运动。小脑的作用是维持平衡 • ,控制和协调运动。脑干是脑和脊髓的通路,还控制着许多 • 至关重要的自主功能,如呼吸、心率、血压、觉醒和注意力。
大脑可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每个大脑半球又分别由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组成 (见右上图)。由于神经纤维在脑干发生交叉,所以左侧大脑半球控制着身体右侧的大多 数功能,右侧大脑半球控制着身体左侧的大部分功能。因此,左侧大脑半球损伤会造成 身体右侧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反之亦然。在某一侧大脑半球,控制语言和书写的脑 区会更发达些,我们就称之为优势半球。95%以上的右撇子和多数左撇子的优势半球都 在左侧。因此,左侧半球发生卒中时更容易出现失语和其他言语功能障碍。
正常的脑功能依赖于通过致密的血 管网不断的运输充足的氧气和营养。
脑、脸和头皮的血液主要由2组 血管来供应:即两侧的颈动脉系统 和椎动脉系统。颈总动脉分为2个 分支,其中颈外动脉负责脸部和头 皮的血液供应,颈内动脉向除部分 颞叶和枕叶之外的大脑前3/4供血。 椎-基底动脉向大脑的后2/5、小脑 的一部分和脑干供血。
脑血管解剖27907(ppt)
脑血管解剖 27907(ppt)
一、脑的动脉系统
(一)、脑动脉特点:
1.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两者 在脑底部吻合成willis环。
2.大脑的动脉分为皮质支(营养皮质及浅 层髓质)和中央支(供应皮质深部的基底 神经节、丘脑、内囊等)。
3.脑动脉的侧支循环对调节脑组织血供具有 重要意义。
(二)、脑动脉系统的组成
双侧椎动脉从锁
骨下动脉第一段发出, 通过上六个颈椎横突 孔,从寰椎横突孔穿 出,弯向后内,入颅 后汇合成基底动脉。
椎A按其走行可分五段: ①V1段(横突孔段)穿越上六个颈椎横突
孔上行的一段。
②V2段(横段)出枢椎横突孔向外横行到 寰椎横突孔的一段。
③V3段(寰椎段)垂直上行穿越寰椎横突 孔的一段。
分布: 额顶叶上外侧面中下部。
主要及重要分支: 豆纹动脉、外侧眶额动脉、中央前沟动脉、
中央沟动脉、中央后沟动脉、顶前动脉、 顶后动脉、角回动脉、颞枕动脉、颞后动 脉、颞中动脉、颞前动脉、颞极动脉
豆纹动脉,其分为
内侧组、外侧组。分布 到外囊、壳核、苍白球、 内囊后肢前3/5和尾状 核。豆纹动脉在高血压 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极易 破裂出血,故称为“脑 缺血动脉”。出血大多 发生于壳核,血积蓄于 外囊,形成外囊出血。
其形态多为“U”形和“V”形,少数为 “C”形和“S”形。
大脑前动脉ACA
A1(水平段) 颈内动脉末端至前交通A处。 A2(胼胝体下段) 前交通A处至胼胝体膝部
下方的一段。 A3(膝段) 呈“C”形,环绕胼胝体膝部,
凸向前方的一段。 A4(胼周段) 在胼胝体沟从前向后,达胼
胝体压部的一段。 A5(终末段) 胼周段在胼胝体压部向后移
特点:坚韧无弹性、无瓣膜、与静脉内皮延 续
一、脑的动脉系统
(一)、脑动脉特点:
1.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两者 在脑底部吻合成willis环。
2.大脑的动脉分为皮质支(营养皮质及浅 层髓质)和中央支(供应皮质深部的基底 神经节、丘脑、内囊等)。
3.脑动脉的侧支循环对调节脑组织血供具有 重要意义。
(二)、脑动脉系统的组成
双侧椎动脉从锁
骨下动脉第一段发出, 通过上六个颈椎横突 孔,从寰椎横突孔穿 出,弯向后内,入颅 后汇合成基底动脉。
椎A按其走行可分五段: ①V1段(横突孔段)穿越上六个颈椎横突
孔上行的一段。
②V2段(横段)出枢椎横突孔向外横行到 寰椎横突孔的一段。
③V3段(寰椎段)垂直上行穿越寰椎横突 孔的一段。
分布: 额顶叶上外侧面中下部。
主要及重要分支: 豆纹动脉、外侧眶额动脉、中央前沟动脉、
中央沟动脉、中央后沟动脉、顶前动脉、 顶后动脉、角回动脉、颞枕动脉、颞后动 脉、颞中动脉、颞前动脉、颞极动脉
豆纹动脉,其分为
内侧组、外侧组。分布 到外囊、壳核、苍白球、 内囊后肢前3/5和尾状 核。豆纹动脉在高血压 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极易 破裂出血,故称为“脑 缺血动脉”。出血大多 发生于壳核,血积蓄于 外囊,形成外囊出血。
其形态多为“U”形和“V”形,少数为 “C”形和“S”形。
大脑前动脉ACA
A1(水平段) 颈内动脉末端至前交通A处。 A2(胼胝体下段) 前交通A处至胼胝体膝部
下方的一段。 A3(膝段) 呈“C”形,环绕胼胝体膝部,
凸向前方的一段。 A4(胼周段) 在胼胝体沟从前向后,达胼
胝体压部的一段。 A5(终末段) 胼周段在胼胝体压部向后移
特点:坚韧无弹性、无瓣膜、与静脉内皮延 续
脑血管解剖图解
脑膜支 脊髓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支 脉络膜支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A侧位
B前后位;
C颏顶位
1.V1 2.V2 3.V3 4.V4 5.枕骨髁
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
前后位
1.基底动脉 2.脑桥动脉 3.左小脑后下动脉(PICA) 4.右AICA-PICA干 5.左小脑前下动脉(AICA)
(二)大脑深静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脑大静脉(Galen 静脉):由两侧大脑 内静脉合成,注入直窦。 大脑内静脉:左右各一,位于第三脑室 顶中线两侧的脉络丛内。多数(约80%) 始于室间孔后缘。 基底静脉(Rosenthal静脉):左右各一, 由大脑前静脉和大脑中深静脉在前穿质 附近合成,沿视束腹侧,绕大脑脚,经 内、外侧膝状体之间,注入大脑大静脉。
前后位
FPO:额顶叶岛盖;TO:颞叶岛盖;I:脑岛 1. 颈内动脉 3. Heubner返动脉 5. 外侧豆纹动脉 7. MCA膝部 2. 大脑前动脉 4. 颞前动脉 6. MCA分叉处 8. 侧裂顶部
眶额动脉
M1 :水平段 M2:回转段 M3:侧裂段 M4:分叉段 M5:终段
前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 顶前动脉 顶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颞前动脉
Anterior view anterior view 1.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2.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3. Pontine branches of the basilar artery 4.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5. Internal auditory artery 6. Vertebral artery 7.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8. Anterior spinal artery 9. Basilar artery
脑动脉解剖图
额中回后部损伤: 失写症;
颞上回后部损伤: 感觉性失语症。
大脑中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前后DSA
椎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前后DSA
小结
脑的动脉: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大脑动脉环
脑血循的下面观
谢谢大家
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脑桥动脉 迷路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椎动脉
发自锁骨下动
脉,经枕骨大
孔入颅后,左
右椎动脉渐靠
近,多在脑桥
椎动脉
下缘会合成基
底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
行至脑桥上缘,分成左 右大脑后动脉两大终末 支。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组成
前交通动脉 双侧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分叉部 双侧后交通动脉 双侧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顶端
相关临床
大脑中动脉狭窄
65岁女性患者, DSA示左侧大 脑中动脉狭窄 达90%,病变 长约6mm。
书写中枢
大脑中动脉闭塞表现
主干阻塞:对侧中枢 性偏瘫、偏身感觉障 碍及偏盲(三偏);
大脑前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
发自颈内动脉, 沿胼胝体沟直 达胼胝体压部 的后方,与大 脑后动脉末稍 吻合。
大脑前动脉
脑血循的正中矢状面观
大脑后动脉
大脑中动脉--供应大脑半球背外侧面
发自颈内动 脉,进入大 脑外侧沟, 在岛叶与颞 叶之间斜向 后上。
大脑中动脉 脑血循的外侧面观
椎-基底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其它主要分支:小脑前 下动脉、小脑上动脉、 脑桥动脉、迷路末支。
供血区:枕叶 底面、颞叶内 侧面为主。
颞上回后部损伤: 感觉性失语症。
大脑中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前后DSA
椎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前后DSA
小结
脑的动脉: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大脑动脉环
脑血循的下面观
谢谢大家
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脑桥动脉 迷路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椎动脉
发自锁骨下动
脉,经枕骨大
孔入颅后,左
右椎动脉渐靠
近,多在脑桥
椎动脉
下缘会合成基
底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
行至脑桥上缘,分成左 右大脑后动脉两大终末 支。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组成
前交通动脉 双侧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分叉部 双侧后交通动脉 双侧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顶端
相关临床
大脑中动脉狭窄
65岁女性患者, DSA示左侧大 脑中动脉狭窄 达90%,病变 长约6mm。
书写中枢
大脑中动脉闭塞表现
主干阻塞:对侧中枢 性偏瘫、偏身感觉障 碍及偏盲(三偏);
大脑前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
发自颈内动脉, 沿胼胝体沟直 达胼胝体压部 的后方,与大 脑后动脉末稍 吻合。
大脑前动脉
脑血循的正中矢状面观
大脑后动脉
大脑中动脉--供应大脑半球背外侧面
发自颈内动 脉,进入大 脑外侧沟, 在岛叶与颞 叶之间斜向 后上。
大脑中动脉 脑血循的外侧面观
椎-基底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其它主要分支:小脑前 下动脉、小脑上动脉、 脑桥动脉、迷路末支。
供血区:枕叶 底面、颞叶内 侧面为主。
脑血管解剖
威利环
PTG129 9/04
本文件仅供内部培训使用,不得在波士顿科学公司以外传播。 机密文件 – 仅供内部使用 – 禁止复制或传播。
威利环
海绵窦
大脑 中动脉
大脑 前动脉 前交通 动脉
后交通 动脉
基底动脉 岩部 颈内动脉 椎动脉
海绵窦 + 岩部 = “虹吸部”
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
锁骨下 动脉
头臂干
本文件仅供内部培训使用,不得在波士顿科学公司以外传播。 机密文件 – 仅供内部使用 – 禁止复制或传播。
变体
存在多种变体 共同点
胚胎原始特征
PTG129 9/04
本文件仅供内部培训使用,不得在波士顿科学公司以外传播。 机密文件 – 仅供内部使用 – 禁止复制或传播。
后循环
大脑后动脉(PCA)
基底动脉的终支
包裹脑干并向小脑
后部供血:枕叶
PTG129 9/04
本文件仅供内部培训使用,不得在波士顿科学公司以外传播。 机密文件 – 仅供内部使用 – 禁止复制或传播。
颈外动脉(ECA)
PTG129 9/04
本文件仅供内部培训使用,不得在波士顿科学公司以外传播。 机密文件 – 仅供内部使用 – 禁止复制或传播。
头颈部的血液供应
复杂的血管、神经和 淋巴分布 众多并接的管道有序 地输送机体所需的足 够养分,包括氧气在 内
PTG129 9/04
本文件仅供内部培训使用,不得在波士顿科学公司以外传播。 机密文件 – 仅供内部使用 – 禁止复制或传播。
PTG129 9/04
本文件仅供内部培训使用,不得在波士顿科学公司以外传播。 机密文件 – 仅供内部使用 – 禁止复制或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弱。(中央后回下3/4皮质供血障碍) ➢ 顶后动脉(缘上回动脉)闭塞:优势半球表现为运用物件的动作
不能,失用。(缘上回,顶上小叶下部供血不足) ➢ 角回动脉闭塞:优势半球表现为失读,命名性失语。(视觉性语
言中枢,角回供血障碍) ➢ 颞后动脉闭塞:优势半球表现为感觉性失语。(听觉性语言中枢
,颞下回后部供血障碍)
– 中脑支 mecencephalic branches 与在脑桥部一样, 分为三组:
• ①旁正中动脉:供应大脑脚内侧部的大部分、动眼神经核、 红核等
• ②短旋动脉:供应大脑脚的中间和外侧、黑质、中脑上部等 • ③长旋动脉:供应上、下丘。
大脑后动脉的分支
四叠体动脉 脉络膜后外动脉
大脑后动脉
• 大脑后动脉的分支:
ICA颅内段及其分支
ICA颅外段
颈内动脉颅内段
• 颅内段:根据走行位置分为岩骨段、海面窦段、膝段、床突 上段和终段五段。
C1 C2
C4 C3
C5
颈内动脉颅内段
• Fisher七段分法:颈段、岩段、破裂孔段、海绵窦段、床突 段、眼动脉段和交通动脉段
C7 C6
C4 C5
C3 C2
C1
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
脑桥出血
内听动脉
• 又称为迷路动脉 labyrinthine artery,左右各一 • 虽作为基底动脉分支80%以上来自于小脑前下动脉 • 供应内耳道内器官供血。
小脑前下动脉
供血:小脑半球的前下面、脑桥背盖尾侧部、脑桥 臂下部、小脑下脚、第四脑室外侧孔附近脉络丛。
CN III AICA
BA脑桥支(长旋)
大脑后动脉分支
Thanks !
静脉系统更精彩……
– 脉络膜后内动脉 posteromedial chorodial artery 多数单干起始,发出后沿大脑后动脉上缘与四叠体动 脉并行,与松果体外侧抵四叠体池,接着向前至第三 脑室顶,行至室间孔与脉络膜后外动脉吻合。供应丘 脑背内侧核。
大脑后动脉的分支
PcoA
PCA(P2)
PCA(P3)
四叠体动脉
、舌回及枕叶的背外侧面。 • ④顶枕动脉 parieto-occipital artery 终支之一,供应楔叶
及楔前叶的后部,并绕至大脑半球背侧面分布。 • ⑤距状裂动脉 calcarine artery 终支之一,较重要,分布于
视觉区,距状沟两侧皮质,供应颞下回,外侧枕区的一部分 以及顶上小叶的大部分。
基底动脉及重要分支
PCA SCA
脑桥支
BA
AICA CN XI
脑桥支
➢ 为基底动脉至脑桥的细小分支,可以分为三组: ➢ 旁中央动脉 paramedian artery 主要供应脑桥核、皮
质脑桥束、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 ➢ 短旋动脉 short circumferential artery 供应脑桥腹外
基底动脉脑桥支
•临床
–脑桥长旋动脉闭塞的症状:
•脑桥背盖综合征(Raymond-Cestan综合症): 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对侧半身深浅 感觉障碍(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以及前庭蜗神经瘫痪
基底动脉脑桥支
• 临床
– 脑桥出血
• 来势凶,病情重,死亡率高,多为旁中央动脉破 裂出血。严重者开始即出现昏迷(上行网状激活 系统严重受累)和四肢瘫(双椎体束损害)。其 特异性体征为:双侧瞳孔极度缩小伴中枢性高热 。这两个症状被认为是下丘脑下行经过脑干的交 感纤维受累的结果。
CN V
BA
CN IIIX
AICA
小脑上动脉
• 分支: ➢ 蚓支:又称上蚓动脉。 ➢ 半球支:供血区域:小脑半球上面、脑桥被盖头端 、脑桥臂、中脑尾端被盖外侧部、松果体即第三脑 室脉络组织。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后动脉的分支
后内侧中央支
大脑后动脉
• 分支: – 四叠体动脉 quadrigeminal artery 发出后与小脑上 动脉平行绕过大脑脚,供应四叠体区。
✓ 轻度膀胱和直肠括约肌障碍(胼周动脉供血障碍,旁 中央小叶缺血)
✓ 精神症状(Heubner返动脉供血障碍,额桥束缺血)。
前交通动脉
• 前交通动脉的变异
大脑中动脉
• 分段:水平段、回转段、侧沟段、分叉段和终段。 • 特点:供血范围广泛,一旦梗塞会产生广泛的症状。是颈内
动脉的直接延续,造成血管栓塞的可能性大。
额极动脉 眶额动脉
大脑前动脉中央支
Heubner返动脉
大脑前动脉供血
➢ 大脑前动脉近端闭塞,因前交通动脉代偿供血,一般 不产生任何症状。
➢ 若在前交通动脉和Heubner返动脉之间堵塞,可见明 显的临床症状:
✓ 对侧中枢性偏瘫(胼周动脉供血障碍,旁中央小叶和 中央前回前1/4缺血)
✓ 对侧下肢感觉障碍(胼周动脉供血障碍,旁中央小叶 后半和中央后回上1/4缺血)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眼动脉
临床特点: ➢ 与颈外动脉(特别是与脑膜中动脉)间有丰富的吻合,不会引起视
力障碍; ➢ 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情况可以反映脑血管系统硬化的情况。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可以分为两组: ➢前组供应丘脑下部、丘脑腹侧部、视束前1/3及内囊后 股; ➢后组主要供应丘脑底核。
颅内动脉解剖
颅脑动脉三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颈外动脉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 统
颈内动脉及其分支
颈内动脉系统
• 分段:以颅底的颈动脉管外口为界,分为颅外段和颅内段。 • 颅外段:又称颈段。是颈内动脉各段中最长的一段。
颈段特点:全长没有任何分支;起始部呈梭形膨大,为颈 动脉窦,为压力感受器,调节心血管的活动以调节脑动脉压。
大脑中动脉
• 大脑中动脉皮质支某一支闭塞:
➢ 眶额动脉闭塞:Broca失语(额下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缺血) ➢ 前中央动脉闭塞:对侧面肌及舌肌瘫痪,对侧上肢轻瘫(额中回
后部、额下回后部,中央前回下3/4皮质缺血) ➢ 中央动脉闭塞:常不一定,因中央沟两岸下3/4皮质常有极丰富的
侧支吻合,即使出现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也以头面部为重。 ➢ 顶前动脉闭塞:头面,上肢为重的对侧偏生感觉障碍,对侧偏身
基底动脉脑桥支
• 临床
–脑桥短旋动脉闭塞的症状: •脑桥基底外侧综合征(Milland-Gubler综合征) :同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核受累),展神经麻痹 (展神经根受累),对侧偏瘫(椎体束受累)。 •小脑征:同侧,脑桥小脑纤维受累。 •偏身感觉障碍:病变对侧,内侧丘系、三叉丘系 、脊髓丘系受累。 •Honor征:同侧,交感纤维受累。
• 中央支闭塞:对侧上下肢同等程度的中枢性瘫痪,多数 没有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 发出中央支之后的主干闭塞:患侧半球外侧面广泛缺血, 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其中偏瘫以上肢为重,完全性瘫, 而下肢较轻(支配下肢感觉运动的中央前、后回上1/4 为大脑前动脉供血)
• 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最易发生出血,其中供应壳核的称 为出血动脉
➢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一般是由动脉硬化性血管疾患引起 ,或后颅窝手术误扎引起。临床表现:吞咽困难(疑核 )、同侧头面部痛温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核)、对侧 面部感觉障碍(三叉丘系)、对侧半身痛温觉障碍(脊 髓丘脑侧束)、眩晕,共济失调(小脑)等。
基底动脉及其分支
➢脑桥支 ➢内听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侧面的一个楔形区。 ➢ 长旋动脉 long circumferential artery 供应脑桥背盖
尾端的大部分,与小脑上动脉一起,供应背盖的头端 。
基底动脉脑桥支
SCA
短旋动脉
长旋动脉 旁中央动脉
BA
AICA
基底动脉脑桥支
• 临床:
– 旁中央动脉闭塞的症状: • 脑桥基底内侧综合征(foville综合征):同侧展神 经麻痹(展神经根受累),对侧肢体偏瘫(椎体束 受累)。 • 侧视麻痹,又称眼球联合运动麻痹(皮质下侧视中 枢,位于皮质核束受累) •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少见。
感觉障碍(内囊下2/5丘脑皮质束供血不足),偏盲(内 囊下2/5视放射供血不足)。 ➢ 症状出现与否取决于侧支吻合情况。
ACA ICA
AchA PcoA
PCA
大脑前动脉
按照走行可以分为五 段:水平段、上行段、
膝段、胼周段和终段。
A4 A5 A3
A2 A1
大脑前动脉皮质支
旁中央动脉
胼周动脉
楔前动脉
➢脉络膜支:参与构成第四脑室脉络丛的垂直部 。
➢延髓支:分为头侧组和尾侧组两组小血管,供 应延髓背外侧部。
小脑后下动脉的分支
• 延髓支和脉络从支
延髓支
脉络丛支
小脑后下动脉
• 临床:
➢ 小脑后下动脉在临床中极为重要,因为椎-基底动脉供 血不全的症状多数表现为PICA供血障碍,而此动脉在临 床上又是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好发部位之一。小脑后下动 脉闭塞后,因小脑支和脉络膜支周围血管又丰富吻合, 相对影响较小,而延髓支影响较大,产生延髓背外侧综 合征(Wallenberg 综合征)。
脑镰、小脑幕以及临近的硬膜。
脊髓前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供应脊髓前2/3,包括前角、侧角、中央灰 质等。起始段发出细小的延髓支,供应包括椎体束、内侧 丘系等结构 脊髓后动脉:供应延髓背侧,包括楔束、薄束、楔束核和 薄束核。
小脑后下动脉
• 小脑下后动脉依行程可以分为五段:延髓前段、延髓外侧 段、扁桃体延髓段、带帆扁桃体段和皮质段。
• 主要供应延髓背外侧区、第四脑室和小脑,包括小脑扁桃 以及深部的齿状核。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
PICA
CN VII CN IX
不能,失用。(缘上回,顶上小叶下部供血不足) ➢ 角回动脉闭塞:优势半球表现为失读,命名性失语。(视觉性语
言中枢,角回供血障碍) ➢ 颞后动脉闭塞:优势半球表现为感觉性失语。(听觉性语言中枢
,颞下回后部供血障碍)
– 中脑支 mecencephalic branches 与在脑桥部一样, 分为三组:
• ①旁正中动脉:供应大脑脚内侧部的大部分、动眼神经核、 红核等
• ②短旋动脉:供应大脑脚的中间和外侧、黑质、中脑上部等 • ③长旋动脉:供应上、下丘。
大脑后动脉的分支
四叠体动脉 脉络膜后外动脉
大脑后动脉
• 大脑后动脉的分支:
ICA颅内段及其分支
ICA颅外段
颈内动脉颅内段
• 颅内段:根据走行位置分为岩骨段、海面窦段、膝段、床突 上段和终段五段。
C1 C2
C4 C3
C5
颈内动脉颅内段
• Fisher七段分法:颈段、岩段、破裂孔段、海绵窦段、床突 段、眼动脉段和交通动脉段
C7 C6
C4 C5
C3 C2
C1
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
脑桥出血
内听动脉
• 又称为迷路动脉 labyrinthine artery,左右各一 • 虽作为基底动脉分支80%以上来自于小脑前下动脉 • 供应内耳道内器官供血。
小脑前下动脉
供血:小脑半球的前下面、脑桥背盖尾侧部、脑桥 臂下部、小脑下脚、第四脑室外侧孔附近脉络丛。
CN III AICA
BA脑桥支(长旋)
大脑后动脉分支
Thanks !
静脉系统更精彩……
– 脉络膜后内动脉 posteromedial chorodial artery 多数单干起始,发出后沿大脑后动脉上缘与四叠体动 脉并行,与松果体外侧抵四叠体池,接着向前至第三 脑室顶,行至室间孔与脉络膜后外动脉吻合。供应丘 脑背内侧核。
大脑后动脉的分支
PcoA
PCA(P2)
PCA(P3)
四叠体动脉
、舌回及枕叶的背外侧面。 • ④顶枕动脉 parieto-occipital artery 终支之一,供应楔叶
及楔前叶的后部,并绕至大脑半球背侧面分布。 • ⑤距状裂动脉 calcarine artery 终支之一,较重要,分布于
视觉区,距状沟两侧皮质,供应颞下回,外侧枕区的一部分 以及顶上小叶的大部分。
基底动脉及重要分支
PCA SCA
脑桥支
BA
AICA CN XI
脑桥支
➢ 为基底动脉至脑桥的细小分支,可以分为三组: ➢ 旁中央动脉 paramedian artery 主要供应脑桥核、皮
质脑桥束、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 ➢ 短旋动脉 short circumferential artery 供应脑桥腹外
基底动脉脑桥支
•临床
–脑桥长旋动脉闭塞的症状:
•脑桥背盖综合征(Raymond-Cestan综合症): 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对侧半身深浅 感觉障碍(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以及前庭蜗神经瘫痪
基底动脉脑桥支
• 临床
– 脑桥出血
• 来势凶,病情重,死亡率高,多为旁中央动脉破 裂出血。严重者开始即出现昏迷(上行网状激活 系统严重受累)和四肢瘫(双椎体束损害)。其 特异性体征为:双侧瞳孔极度缩小伴中枢性高热 。这两个症状被认为是下丘脑下行经过脑干的交 感纤维受累的结果。
CN V
BA
CN IIIX
AICA
小脑上动脉
• 分支: ➢ 蚓支:又称上蚓动脉。 ➢ 半球支:供血区域:小脑半球上面、脑桥被盖头端 、脑桥臂、中脑尾端被盖外侧部、松果体即第三脑 室脉络组织。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后动脉的分支
后内侧中央支
大脑后动脉
• 分支: – 四叠体动脉 quadrigeminal artery 发出后与小脑上 动脉平行绕过大脑脚,供应四叠体区。
✓ 轻度膀胱和直肠括约肌障碍(胼周动脉供血障碍,旁 中央小叶缺血)
✓ 精神症状(Heubner返动脉供血障碍,额桥束缺血)。
前交通动脉
• 前交通动脉的变异
大脑中动脉
• 分段:水平段、回转段、侧沟段、分叉段和终段。 • 特点:供血范围广泛,一旦梗塞会产生广泛的症状。是颈内
动脉的直接延续,造成血管栓塞的可能性大。
额极动脉 眶额动脉
大脑前动脉中央支
Heubner返动脉
大脑前动脉供血
➢ 大脑前动脉近端闭塞,因前交通动脉代偿供血,一般 不产生任何症状。
➢ 若在前交通动脉和Heubner返动脉之间堵塞,可见明 显的临床症状:
✓ 对侧中枢性偏瘫(胼周动脉供血障碍,旁中央小叶和 中央前回前1/4缺血)
✓ 对侧下肢感觉障碍(胼周动脉供血障碍,旁中央小叶 后半和中央后回上1/4缺血)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眼动脉
临床特点: ➢ 与颈外动脉(特别是与脑膜中动脉)间有丰富的吻合,不会引起视
力障碍; ➢ 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情况可以反映脑血管系统硬化的情况。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可以分为两组: ➢前组供应丘脑下部、丘脑腹侧部、视束前1/3及内囊后 股; ➢后组主要供应丘脑底核。
颅内动脉解剖
颅脑动脉三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颈外动脉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 统
颈内动脉及其分支
颈内动脉系统
• 分段:以颅底的颈动脉管外口为界,分为颅外段和颅内段。 • 颅外段:又称颈段。是颈内动脉各段中最长的一段。
颈段特点:全长没有任何分支;起始部呈梭形膨大,为颈 动脉窦,为压力感受器,调节心血管的活动以调节脑动脉压。
大脑中动脉
• 大脑中动脉皮质支某一支闭塞:
➢ 眶额动脉闭塞:Broca失语(额下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缺血) ➢ 前中央动脉闭塞:对侧面肌及舌肌瘫痪,对侧上肢轻瘫(额中回
后部、额下回后部,中央前回下3/4皮质缺血) ➢ 中央动脉闭塞:常不一定,因中央沟两岸下3/4皮质常有极丰富的
侧支吻合,即使出现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也以头面部为重。 ➢ 顶前动脉闭塞:头面,上肢为重的对侧偏生感觉障碍,对侧偏身
基底动脉脑桥支
• 临床
–脑桥短旋动脉闭塞的症状: •脑桥基底外侧综合征(Milland-Gubler综合征) :同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核受累),展神经麻痹 (展神经根受累),对侧偏瘫(椎体束受累)。 •小脑征:同侧,脑桥小脑纤维受累。 •偏身感觉障碍:病变对侧,内侧丘系、三叉丘系 、脊髓丘系受累。 •Honor征:同侧,交感纤维受累。
• 中央支闭塞:对侧上下肢同等程度的中枢性瘫痪,多数 没有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 发出中央支之后的主干闭塞:患侧半球外侧面广泛缺血, 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其中偏瘫以上肢为重,完全性瘫, 而下肢较轻(支配下肢感觉运动的中央前、后回上1/4 为大脑前动脉供血)
• 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最易发生出血,其中供应壳核的称 为出血动脉
➢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一般是由动脉硬化性血管疾患引起 ,或后颅窝手术误扎引起。临床表现:吞咽困难(疑核 )、同侧头面部痛温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核)、对侧 面部感觉障碍(三叉丘系)、对侧半身痛温觉障碍(脊 髓丘脑侧束)、眩晕,共济失调(小脑)等。
基底动脉及其分支
➢脑桥支 ➢内听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侧面的一个楔形区。 ➢ 长旋动脉 long circumferential artery 供应脑桥背盖
尾端的大部分,与小脑上动脉一起,供应背盖的头端 。
基底动脉脑桥支
SCA
短旋动脉
长旋动脉 旁中央动脉
BA
AICA
基底动脉脑桥支
• 临床:
– 旁中央动脉闭塞的症状: • 脑桥基底内侧综合征(foville综合征):同侧展神 经麻痹(展神经根受累),对侧肢体偏瘫(椎体束 受累)。 • 侧视麻痹,又称眼球联合运动麻痹(皮质下侧视中 枢,位于皮质核束受累) •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少见。
感觉障碍(内囊下2/5丘脑皮质束供血不足),偏盲(内 囊下2/5视放射供血不足)。 ➢ 症状出现与否取决于侧支吻合情况。
ACA ICA
AchA PcoA
PCA
大脑前动脉
按照走行可以分为五 段:水平段、上行段、
膝段、胼周段和终段。
A4 A5 A3
A2 A1
大脑前动脉皮质支
旁中央动脉
胼周动脉
楔前动脉
➢脉络膜支:参与构成第四脑室脉络丛的垂直部 。
➢延髓支:分为头侧组和尾侧组两组小血管,供 应延髓背外侧部。
小脑后下动脉的分支
• 延髓支和脉络从支
延髓支
脉络丛支
小脑后下动脉
• 临床:
➢ 小脑后下动脉在临床中极为重要,因为椎-基底动脉供 血不全的症状多数表现为PICA供血障碍,而此动脉在临 床上又是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好发部位之一。小脑后下动 脉闭塞后,因小脑支和脉络膜支周围血管又丰富吻合, 相对影响较小,而延髓支影响较大,产生延髓背外侧综 合征(Wallenberg 综合征)。
脑镰、小脑幕以及临近的硬膜。
脊髓前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供应脊髓前2/3,包括前角、侧角、中央灰 质等。起始段发出细小的延髓支,供应包括椎体束、内侧 丘系等结构 脊髓后动脉:供应延髓背侧,包括楔束、薄束、楔束核和 薄束核。
小脑后下动脉
• 小脑下后动脉依行程可以分为五段:延髓前段、延髓外侧 段、扁桃体延髓段、带帆扁桃体段和皮质段。
• 主要供应延髓背外侧区、第四脑室和小脑,包括小脑扁桃 以及深部的齿状核。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
PICA
CN VII CN 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