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咳嗽共59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二节 咳嗽

中医内科学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二节 咳嗽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3)风燥伤肺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 有血丝,咽喉干痛,口鼻干燥,初起或伴有少许恶寒,身 热头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浮数或小数。 证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
桑杏贝母豉沙参,栀皮梨皮顿服珍, 清宣温燥润肺咳,外感温燥此方存。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3)风燥伤肺(温燥证) 常用药:桑叶、薄荷、豆豉疏风解表;杏仁、前胡、牛蒡 子肃肺止咳;南沙参、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生津润 燥。 辨证加减:若津伤较甚,舌干红苔少,加麦冬、北沙参; 痰中带血,加白茅根、侧柏叶;痰黏难出,加紫菀、瓜萎 仁;咽痛明显,加玄参、马勃。属温燥伤肺重证,症见身 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心烦口渴,改 投清燥救肺汤。
三拗汤:
麻黄不去根节,杏仁 不去皮尖,甘草不炙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梗荆陈甘, 宣利肺气疏风咳,风邪犯肺姜汤咽。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 常用药:麻黄宣肺散寒;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 金沸草等宣肺利气,化痰止咳。 辨证加减:若咽痒咳嗽较甚,加细辛、五味子;鼻塞声重 较甚,加辛夷、苍耳子;咳痰黏腻、胸闷、苔腻,加法半 夏、厚朴、茯苓;素有寒饮伏肺,兼见风寒表证,治以疏 风散寒,温化寒饮,改投小青龙汤;表寒未解,里有郁热, 热为寒遏,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黏稠,口渴,心烦, 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以解表清里。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2)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 不爽,痰黏稠或色黄,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 风,身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证机概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桑菊饮。

中医师-中医内科学-咳 嗽

中医师-中医内科学-咳 嗽

第二单元咳嗽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或伴咳吐痰液而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病因病机1.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1)外因:六淫之邪,侵袭肺系。

常以风为先导,或夹寒,或夹热,或夹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2)内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分其他脏腑病变及肺和肺脏自病。

他脏及肺有饮食不调、情志不遂。

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咳嗽的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咳嗽的病理性质: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病理性质多为虚实夹杂。

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咳嗽首先应辨外感、内伤;其次要辨虚实;最后辨咳嗽、痰液的特点以判别不同的病邪、病理因素、病变脏器与虚损之性质。

(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他脏见症。

(2)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一般属邪实。

而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虚实之间尚有先后主次的不同,他脏有病而及肺者,多因实致虚,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

详言之,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则属正虚,或虚中夹实。

还应分清标本主次缓急。

(3)辨咳嗽及咯痰特点:咳嗽一般从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因素鉴别,痰液从色、质、量、味等辨别。

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作者,多为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引起;若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者,为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病势缓而病程长者,为阴虚或气虚;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为久咳致喘的虚寒证;咳而少痰者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常属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虚、属寒;咯吐血痰者,多为肺热或阴虚;脓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痈;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者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外感咳嗽
(三)风燥伤肺(温燥)
1、证候: 主症: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咯 兼次症:唇鼻干燥,咳甚胸痛,口干,微寒,身热
舌脉: 舌红,苔薄干,脉浮数
2、分析: 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3、治法: 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4、方药: 桑杏汤加减 附:凉燥犯肺:干咳少痰,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白而干
治法:疏风散寒,润肺止咳 方药:杏苏散加减
16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治疗:散表寒、清肺热

麻黄为首,辅以苏叶,防风,宣肺散寒

黄芩为首 ,辅以鱼腥草和连翘,清肺解毒

桔梗,法夏化痰止咳

杏仁、紫苑肃肺止咳
17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验案
陈×,男,43岁。 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受寒即咳喘,近日加重,痰色白而黏夹
《素问·咳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五脏咳 十咳
张景岳:外感、内伤咳嗽
《景岳全书·咳嗽》: “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
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4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范围
5


上呼吸道感染
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肺炎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转归预后
预后
外感咳嗽:一般易治
也可转为内伤咳嗽
转归
1、阳气渐衰,病延及肾
“肺气虚寒”,虚性咳喘
内伤咳嗽:病程缠绵 燥湿
2、痰湿寒化,停而为饮 “寒饮伏肺”,本虚标实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三十六 分。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咳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对咳嗽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对于不同类型的咳嗽,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确定病因,为治疗提供依据。
咳嗽的治疗方法与药物
01
02
03
04
对症治疗
针对咳嗽症状,采取止咳、化 痰、平喘等对症治疗措施。
对因治疗
针对咳嗽的病因,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抗过敏
等。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 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非药物治疗
如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非药 物治疗方法,也可以用于辅助
治疗咳嗽。
THANK YOU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象等综合分析,判断咳嗽的类型及病因,制定相应 的治疗方案。
02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咳嗽的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
多因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之邪,邪 气侵袭肺系,肺失宣肃所致。
内伤咳嗽
咳嗽的病理机制
咳嗽主要与肺脏有关,但亦与脾、肾 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外感咳嗽多因 邪气侵袭,内伤咳嗽则多因脏腑功能 失调,影响肺气宣肃所致。
避免滥用药物
不要自行滥用止咳药或抗生素等药物,以免 延误病情或产生副作用。
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咳嗽的认识和预 防意识。
05
咳嗽的现代医学认识
咳嗽的病理生理机制
咳嗽反射
咳嗽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性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因多样
咳嗽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过敏、呼吸道刺激等,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引发咳嗽。
分类
根据咳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 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 嗽、痰湿咳嗽等不同类型。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在病机上,《医贯》指出咳嗽与肺脾肾的关系, 并强调肾的重要。提出“金实不鸣,金破亦不 鸣”。《医学入门》提出咳嗽与瘀血的关系, 云“瘀血则喉间常有腥气……肺胀满,即痰与 瘀血碍气”。《医门法律》提出秋燥之说,制 清燥救肺汤治燥热伤肺所致之干咳喘逆。
在辨证上,明戴复庵曰“风寒嗽者,鼻塞声重 恶寒;火嗽者有声少痰面赤;劳嗽者,盗汗出 多做寒热,肺胀嗽者,动则喘窒重;湿嗽者嗽 动便有痰声,痰出嗽止。”张景岳曰:“外感 之嗽其来暴;内伤之嗽其来徐。”清张璐曰 “一嗽痰即出者,脾湿胜而痰滑也。连嗽十数 声,痰不即出者,肺燥胜而痰涩也。”这些至 今辨证时仍在沿用。
有痰又当详辨如下:
1、咳嗽的基本病因、病者机是,什么当?为与什么微内伤辛咳微嗽的凉主要,病理苦因素降为“淡痰”渗与“;火”因? 于湿者,有兼风、
↘ ↗ 稀 → 湿热或风热
饮犯胸肺者因肺气上逆,兼咳喘寒胸满、,不兼能平热卧,之痰多不白沫同; ,以理肺治胃为主;若因秋燥,则
症状:上气咳逆,阵咳无痰或少痰,咳引胸胁胀痛,面赤喉干,口干而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边尖红,苔薄黄少津,脉弦
数 咳声频连---多为燥热或肝火。
失调的表现。 1、“宣”:宣法指用宣散发表,宣疏肺气,以及宣郁理气、宣通壅滞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
咳嗽日久不愈,可转变为喘证。 因于湿者,有兼风、兼寒、兼热之不同,以理肺治胃为主;
听诊可闻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有干 《素问·咳论》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
肺,引起咳嗽; 4、肾脏亏虚 肾气衰弱,气失摄纳,气化无权,水渍泛溢于肺,而
发咳嗽。
诊断
连嗽十数声,痰不即出者,肺燥胜而痰涩也。 症状:咳嗽频剧,咳声粗亢,咽喉疼痛,咳痰不爽,痰粘稠色黄,常伴有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口渴思饮,鼻流黄涕等表证,舌苔薄

中医内科学—咳嗽(仝金虎主讲)

中医内科学—咳嗽(仝金虎主讲)
以致肺气上逆,冲击声门发为咳嗽。 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反应)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病及肾(1992年152X, 2000年151X) 病性:虚、实
病因病机等
2017年157X 下列各项中,属于内伤咳嗽常见证候() A.痰热郁肺 B.肺阴亏耗 C.肝火犯肺 D.痰湿蕴肺
风寒 风热 风燥
邪实为主者祛邪止咳 本虚为主者扶正补虚
辨证论治
三、分型论治:外感咳嗽
症状
治法
方药
风寒袭肺 咳声重浊,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 疏风散寒,宣 三拗汤合止嗽散
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肺止咳
多 属
风热犯肺 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鼻流黄涕,疏风清热,宣 桑菊饮

咳引胸胁胀痛,咽干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 气降火
, 或
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虚 中
肺阴亏耗 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 滋阴润肺,化 沙参麦冬汤

干咽燥,可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 痰止咳

苔,或舌少津,脉细数
辨证论治

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肺止咳

风燥伤肺 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 疏风清肺,润 桑杏汤
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燥止咳
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辨证论治
三、分型论治:内伤咳嗽
症状
治法
方药
痰湿蕴肺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 燥湿化痰,理 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常伴体倦,脘痞,腹胀, 气止咳

咳嗽(中医内科学)

咳嗽(中医内科学)

咳嗽(中医内科学)咳嗽肺系病证一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二历代医家认识1、有关咳嗽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并确立了以脏腑分类的方法,为后世医家对咳嗽病证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十咳之称3、郑介宾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4、《景岳全书》提出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疗原则5、喻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证治,创立温润、凉润治咳之法;针对新久咳嗽治疗中常见的问题三病因病机病因1、外感六淫(张景岳曾倡:“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2、内邪干肺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旧则及肾病性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一般均属邪实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其中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咳嗽属正虚,或虚中夹实四证治分类(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代表方:三拗汤、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代表方: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症状: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代表方:桑杏汤(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证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咳血痰,胸胁胀满,咳时隐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代表方: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证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隐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治法:清肺泄肝,上逆晦肺代表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4、肺阴亏耗证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代表方:沙参麦冬汤联系我们编辑:钟文。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精品课件
类证鉴别
2、肺虚咳嗽当与肺痨、肺痿相鉴别:严 格讲肺痨、肺痿均属肺虚咳嗽之中,然 肺痨咳嗽以咳嗽伴有消瘦、咳血、潮热、 盗汗为特征,而肺阴虚咳嗽不一定都是 肺痨;肺痿是因肺脏的慢性虚损所致的 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咯吐唾沫为主症, 咳嗽并非必见。无论虚寒或虚热肺痿病 情均较重,且病程长。
精品课件
咳嗽
精品课件
病名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 症。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就症
状而论,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 嗽。临床上往往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
开,故以咳嗽并称。
精品课件
沿革
« 内经»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病理转归及 治疗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咳嗽之名始见于《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 问·咳论》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的观点。
②辨咳嗽声音: 咳声重浊---多属风寒或夹湿; 咳声粗亢---多属风热; 咳声嘶哑---多属燥热; 咳声如串、阵作---多属肝胆火旺; 咳声低弱无力,时作时止,断续而咳---
内伤,肺阴不足或肺气虚弱。
精品课件
辨证要点
③辨咳嗽发作时间: 咳嗽新发,日夜不休---为外感; 久咳绵绵不止---为内伤; 冬重夏轻,遇风寒加重---为寒或阳虚; 夏秋加剧---多为暑热秋燥。 平旦咳多---内有痰饮。 上午咳重---多胃中有火。 午后咳重---为阴虚。
6、“敛”:敛法是用敛肺补气,敛肺化痰等 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常用药物一般有五味子、 乌梅、马兜铃、柯子、白果、白芨等。
精品课件
思考题
1、咳嗽的基本病因、病机是什么?为什么内伤 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与“火”?
2、如何辨别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3、咳嗽治疗原则是什么?为何故治疗咳嗽不能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第一节咳嗽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中最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发病率甚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达10%—15%,尤以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较大优势,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内经》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证候转归及治疗等问题已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阐述了气候变化、六气影响及肺可以致咳嗽,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肺为咳。

”《素问·咳论》更是一篇论述咳嗽的专篇,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了肺脏受邪以及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咳嗽的发生。

对咳嗽的症状按脏腑进行分类,分为肺咳、心咳、胃咳、膀胱咳等,并指出了证候转归和治疗原则。

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仅拟出了不少治疗咳嗽行之有效的方剂,还体现了对咳嗽进行辨证论治的思想。

隋《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在《内经》脏腑咳的基础上,又论述了风咳、寒咳等不同咳嗽的临床证候。

唐宋时期,如《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和剂局方》等收集了许多治疗咳嗽的方剂。

明代,《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类,《明医杂著》指出咳嗽“治法须分新久虚实”,至此咳嗽的理论渐趋完善,切合临床实际。

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病证的一个症状。

本节是讨论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证进行辨证论治,其他疾病兼见咳嗽者,可与本病证联系互参。

【病因病机】咳嗽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病因为外感六淫之邪;内伤咳嗽病因为饮食、情志等内伤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内生病邪。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均是病邪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

中医内科学 咳嗽

中医内科学  咳嗽

(二)、风热犯肺证


1、证 候: (主)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 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 黄,咳时汗出, (兼)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 楚,或见恶风,身热 等 表证 (舌脉)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2、证机概要: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3、治 法: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4、代 表 方: 桑菊饮加减。

3.鉴别诊断

(1)咳嗽与咳喘
咳嗽 : 咳喘 :
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 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 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2)
哮病 喘证 肺胀 肺痨 肺癌
咳嗽证
三、相关检查
外感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 气管炎、肺炎等, 慢性咳嗽,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 肺心病、肺癌等。 可结合病史、病情、体检作相关检查,如 血常规、血沉、痰培养、胸部 x 线透视或摄胸 片,以资协助诊断。
(二)、痰热郁肺证

1、证

(主)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 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 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咯血痰, (兼)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 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 (舌脉)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 数。 2、证机概要: 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3、治 法: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4、代 表 方: 清金化痰汤加减
咳嗽
概述
一、定义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 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 一。
二、文献摘要
1、病位及病因病机: 《素问 · 咳论》篇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 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 也。” 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 2、分类: 明· 张介宾执简驭繁,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 大类,《景岳全书· 咳嗽》篇指出:“咳嗽一证,窃见 诸家立论太繁,皆不得其要,多致后人临证莫知所从, 所以治难得效。以余观之,则咳嗽之要,止惟二证。 何为二证?一日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但于二 者之中当辨阴阳,当分虚实耳”。 3、治疗: 《景岳全书 · 咳嗽》指出: “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 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 夹实,亦当兼清以润之”,提出外感咳嗽宜“辛温” 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疗原 则,丰证要点

中医内科学咳嗽【57页】

中医内科学咳嗽【57页】
20
.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咯 痰不爽,痰粘 或稠黄。
兼症: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 恶 风,身热。
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 脉象:浮数或浮滑。 病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审证要点:咳嗽痰黄伴风热表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
21
.
桑菊饮—— 桑叶、菊花、薄荷辛凉解表,宣透风热; 连翘、芦根---清热生津; 杏仁、桔梗、甘草---宣肺祛痰止咳; 亦可加前胡、牛蒡子以增强宣肺之力。
5
.
病因:1.外感六淫,尤以风、寒、燥、 热为主。
2.内邪干肺
6
.
病位:肺,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 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病性: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 —风寒、风热、燥邪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 “火”, 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
7
.
1. 症状: 咳嗽,或伴有咳痰。 2. 病史:
46
.
病机:肺气亏虚,肃降无权。 审证要点:咳声低弱及气虚证。 治法:补肺益气,止咳化痰。 方药:补肺汤加减。
47
.
补肺要紧好参芪,紫菀五味桑白皮, 妙在一味黑熟地,金水相生病自离。
48
.
补肺汤——
人参、黄芪---补肺、益气、健脾
熟地、五味子---收敛肺气
紫菀、桑白皮---降气、止咳
22
.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23
.
咳甚---金银花、浙贝、枇杷叶宣肺清热止咳; 肺热甚---黄芩、鱼腥草清泄肺热; 咽痛--- 射干、青果清热利咽; 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红--- 沙参、天花粉清热生津; 若夏令兼挟暑湿,证见咳嗽胸闷,心烦口渴,尿赤,舌质红,

咳嗽-中医内科学

咳嗽-中医内科学
演变为肺胀
三、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咳嗽,咯痰。 2、分类:外感、内伤。
(二)病证鉴别 1、咳嗽特点的鉴别(时间、节律、声音等) 2、咯痰特点的鉴别(色、量、质、味等) 3、与喘咳鉴别(是否伴喘)
(三)相关检查 血液检查、血沉、痰培养、胸片
辨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
阻伤
情志刺激----肝郁化火----灼津为痰
气咳 逆嗽
(邪实)
阴虚火旺灼津为痰
久病劳损 肺肾 阳虚水泛为痰
痰 阻
禀赋不足 两虚

肺不主气,肾不纳气 逆
----肃降无权
(正虚)
内伤咳嗽
3、病理因素:内伤(痰、火),痰有寒热; 火有虚实。
4、病性:虚、实 5、病位:肺,可及肝、脾、心、肾 6、病势:外感易治,内伤难取速效,有的可
二、治疗原则
外感咳嗽:祛邪利肺(按寒、热、燥邪)
内伤 咳嗽
本虚者扶正补虚 标实者祛邪止咳(化痰、降气)
四、证治分类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
症状: 咳、痰(声重痰稀,咽痒)+风寒表证 舌脉: 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麻黄—宣肺止咳;杏仁—利 肺降气;甘草—协调诸药。
病例分析
王XX,男,65岁,退休厨师,形体肥胖,嗜 烟,以反复咳嗽咯痰四年,加重两周为主诉入院。 患者于四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咯痰,痰多色白,症 状反复,未作系统治疗,痰量逐渐增多,尤以晨 起咳甚。两周前因受凉而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 咳嗽咯痰增多,曾在门诊求治,服用宣肺解表的 中药,外感症状缓解,仍发热,咳嗽,咯痰,痰 多黄稠难咯出,胸满气粗,口干欲饮,舌红苔黄 腻,脉滑数。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咳嗽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五十一分。
【概说】
Tankertanker Design
• 一、概念:
• 咳嗽 : 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 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病证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 嗽并称,《医宗金鉴.杂证心法要诀》:“有 声曰咳有痰嗽,声痰俱有咳嗽名”的记载。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五十一分。
【病因病机】
Tankertanker Design
• 一、病因
• (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
• 多因起居不慎,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 减退或失调,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 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 1、四时六气有别
• 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 区别。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 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 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五十一分。
• 三、证治分类
Tankertanker Design
• (一)外感咳嗽
• 1、风寒袭肺证
• (1)症状:
•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 白。
• 兼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 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
• 二、病证鉴别
• 1、咳嗽特点的鉴别:包括时间、节律、性质、声音 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
• 2、咯痰特点的鉴别:包括咯痰色、质、量、味等
• 3、咳嗽与咳喘的鉴别:咳嗽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 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 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腻或稠厚或稀薄,每于晨间咳嗽(ké sòu)尤甚, 因痰而嗽,痰出咳缓。 2.兼次症:胸闷脘痞 ,呕恶纳差,腹胀便溏。 3.舌象:苔白腻。 4..脉象:脉濡滑。 [证机概要] :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第四十一页,共59页。
[治疗原则]: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处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加减应用]: 1.痰湿较重者,咳痰多而稠厚,舌苔厚腻,加
汗。 3.舌象:舌苔薄白。 4.脉象: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 :风寒(fēnghán)袭肺,肺气失宣,肺气上逆
第三十二页,共59页。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处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加减应用]: (1)咳嗽甚者加金沸草祛痰止咳; (2)咽痒者加薄荷、蝉衣、防止以祛风止痒; (3)鼻塞声重者加辛夷(xīn yí)花,苍耳子,宣通肺窍;
喘证
肺痈 肺痨 肺癌
六淫外邪,脏腑 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咳嗽、咯痰 功能失调
宿痰伏肺,遇外 邪饮食、情志劳 倦诱发
痰阻气道,气道挛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 肺失肃降,肺气上逆 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发作
与缓解均迅速
外感六淫,内伤 邪壅于肺,宣降失司;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 饮食情志,劳欲、 肺不主气,肾失摄纳 不能平卧 久病
痰:热痰、寒痰 (五)病理(bìnglǐ)因素
火:实火、虚火
第十页,共59页。
(四)、病因(bìngyīn)病 机概述
外感 口鼻皮毛 六淫 入侵 (饮rù食qīn)肺损脏伤脾胃 痰浊内生 不节 脾失健运 上犯于肺
情志(qínɡ zhì) 肝气郁滞 火气循经 肺抑病郁自病气郁肺化阴火不足上犯于肺
日久不愈 肺气亏损
1. 辨外感与内伤
第二十一页,共59页。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二)咳(有声无痰)嗽(有痰无声)1. 概述: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主症的疾病。

(咳喘并见的时候诊断为喘病,喘比咳嗽重;当主诉以咳嗽为主时才为咳嗽)(病理症状/机体正常保护机制)2. 病因病机:肺经巡行于胃口,故吃冷饮易伤肺;外邪通过皮毛或口鼻入侵机体,伤肺;脏腑功能失调,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胃咳表现为咽喉部不适,反酸,总觉嗓子里有东西糊着,咳嗽就吐。

(1)病因:①外感六淫邪气(风寒风热风燥是导致咳嗽最主要的原因)②饮食不节(伤脾胃,津液不调,不能上输于肺通调水道……故肺脾肾三脏都会受到影响;过食肥甘厚腻则伤脾胃,痰浊内生,痰湿犯肺)③情志内伤(肝郁化火,循经上犯于肺)④肺脏自病(肺肃降功能失常;肺与肾是母子关系,肺气虚则肾气亏虚,此时病机深重)(2)基本病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3. 病位:肺涉及脏腑:会累积肝脾肾4. 诊断与鉴别诊断:(1)①辨外感内伤②辨新久虚实③辨痰(2)鉴别诊断:①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损疾病,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瘦(低热,痰中带血,晚上出汗)(咳嗽不咯血、消瘦)②肺胀:肺功能下降出现肺胀,患者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肺系患病史,拦截住就好了,拦截不住则会导致多种慢性疾病,咳嗽、咳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晦暗,唇舌发绀,颜面四肢浮肿,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咳嗽日久会导致肺胀)③虚证咳嗽声低气怯,实证咳嗽洪亮有力;痰湿咳嗽/痰热咳嗽晨起时排痰,或饱食、吃甜食后会咳痰;肺燥阴虚是午后、黄昏咳痰;虚寒咳嗽是夜间咳嗽。

④区别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简答题】:外感引发,伴有表证;内伤咳嗽反复发作,伴随纳呆、便溏、口苦、面赤(伴有其他脏腑兼证)。

外感咳嗽——新病,病程短,病势急,突然发作,实邪,常伴有肺卫表证内伤咳嗽——久病,病程长,病势缓,反复发作,虚实夹杂,常伴有其他脏腑兼证5. 辨证论治:(1)外感咳嗽:①风寒袭肺(②风热犯肺③风燥伤肺(2)内伤咳嗽:①痰湿蕴肺②痰热郁肺③肝火犯肺④肺阴亏虚6. 黄帝内经有咳嗽专论,为五脏六腑咳奠定基础;张介宾《景岳全书》提出内伤咳嗽应甘平养阴,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医门法律》清燥救肺汤7. (1)外感咳嗽——外邪犯肺,肺气壅遏——风寒、风热、风燥(风燥是干咳少痰,风热是痰黄稠)(2)内伤咳嗽(持续时间长)——①因实致虚——他脏及肺——肝火犯肺/痰湿犯肺——肺脾两虚——肺肾两虚②因虚致实——肺脏自病——肺气虚则气不化津聚而成痰饮(寒状)/ 肺阴不足,阴虚火旺,灼津成痰——肺脾两虚/肺肾两虚外感内伤可互相转变。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辨证论治
❖ 痰热郁肺证加减变化: ❖ 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加鱼腥草、金荞
麦根、象贝母、冬瓜子、苡仁等清热化痰; ❖ 痰热壅盛,腑气不通,胸满咳逆,痰涌,便秘配葶
苈子、大黄、风化硝泻肺通腑逐痰; ❖ 痰热伤津,口干,舌红少津配北沙参、天冬、天花
粉养阴生津。
辨证论治
❖ 肝火犯肺证 主症:上气 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 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 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 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丹皮、青 黛、海蛤壳、粳米、甘草、苏子、竹茹、枇杷叶。
❖ 另有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 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用 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
辨证论治
❖ 风燥伤肺证加减变化: ❖ 津伤较甚,干咳咯痰不多,舌干红少苔,配麦冬、
北沙参滋养肺阴; ❖ 热重不恶寒,心烦口渴,酌加石膏、知母、黑山栀
热兼有瘀血;色清如泡沫—虚寒;粉红色血性泡沫 痰—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充血性心力衰竭)。 ❖ 质:稀薄—风寒;稠厚—痰湿、痰热;粘—阴虚燥 热、痰热。 ❖ 量:少—虚;多—实。 ❖ 味:热腥—热;腥臭—痰热瘀阻;味甜—痰湿;味 咸—肾虚。
诊查要点
❖ 燥咳湿咳之辨 ❖ 燥邪之特性,以干、涩为主;湿邪的特性以重浊、黏滞为主,
辨证论治
❖ 肝火犯肺证加减变化: ❖ 肺气郁滞,胸闷气逆,加瓜蒌、桔梗、枳壳利气降
逆; ❖ 胸痛,配郁金、旋覆花、丝瓜络理气和络; ❖ 痰黏难咯,加海浮石、知母、大贝母清热豁痰; ❖ 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北沙参、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病 机:邪气干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病位及包括脏腑:病位在肺,与肝、脾、肾等脏器相关。 辨证及治则、治法:辨证当辨外感内伤。外感新病多属邪实,治
当祛邪利肺;内伤多属邪实正虚,治当祛邪止咳,扶正补虚,分 别主次处理。咳嗽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注意治脾、治肝、 治肾等整体治疗。
2024/4/21
2024/4/21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
17
第17页
(二)、风热犯肺证
1、证 候: (主)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 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 黄,咳时汗出,
(兼)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 楚,或见恶风,身热 等 表证
(舌脉)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2、证机概要: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3、治 法: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4、代 表 方: 桑菊饮加减。
咳喘 : 咳而伴喘,常因咳嗽重复发作,由咳
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2024/4/21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
10
第10页
(2)
哮病 喘证 肺胀 肺痨 肺癌
2024/4/21
中医内科学咳嗽
咳嗽证
中医内科学
11
第11页
三、相关检验
外感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 气管炎、肺炎等,
慢性咳嗽,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 肺心病、肺癌等。
燥 (口鼻皮毛) 祛邪外达

兼延


挟反
上不


犯 干布



情志
肝火
火(热) 阴虚
内伤 酒食
脾湿 痰 饮(寒) 阳虚

肺脾两虚
气虚

久病、体虚 肺肾两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Biblioteka 中医内科学——咳嗽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