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合集下载

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程导入】明朝的建立者是谁?你对他的身世经历了解吗?你知道明朝的都城先后在哪里吗?明朝为什么会迁都呢?明太祖明朝的北京你知道明朝在地方上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的机构是什么吗?明朝的内阁制度是怎样形成的?明朝有丞相这个官职吗?为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有哪些?你一定知道科举制度吧,明朝的科举制度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科举考生看榜图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是朱元璋的儿子吗?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当时他为什么要迁都?他的措施有哪些与前两位皇帝相似?【知识网络】【学习探索】1.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君权的措施。

你可以制作并完成下面的表格,以便归纳所学知识。

2.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

由于皇太子朱标此前已殁,皇位由十六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继承,年号“建文”。

朱元璋去世后,为什么由他的孙子、而不是由他的其他儿子(朱元璋共有二十多个儿子)继承皇位呢?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这和我国历史上的什么制度有关?3.北京和南京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北京在隋、辽、金、元时分别称什么?南京在三国、两晋、元时又分别称什么?它们在中国历史上分别做过哪些朝代的都城?4.燕王朱棣因为建文帝实行削藩而起兵,并最终夺得了皇位。

朱棣称帝后,为什么还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呢?他的目的是什么?【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有()。

①设三省六部②设三司③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④设特务机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2.下列地名是北京在古代的称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都②中都③涿郡④北京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二、材料解析题材料一苏轼在论述我国选官制度时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材料二清人徐大椿写道:“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

15 明朝君权的加强

15 明朝君权的加强

抨明 击代 过著 八名 股学 文者 :顾 炎 武 曾
爱因斯坦说: “一个没有个人独 创性和个人意愿的 规矩的统一的个人 所组成的社会,将 是一个没有发展可 能的不幸社会。”
……
动脑筋:
他们的观点各有道理。
积极影响: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 试的办法,使考试更加规范化,增大了考试标 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 义。 消极影响:对人们的思想有束缚作用,扼杀了 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助长了为了当官而读 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学风。对中国的思想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为什么会发生“靖难之 役”?结果如何?统治者 又是如何加强统治的?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生于 元至正二十年 (1360年),死于明 永乐二十二年 (1424年),是明太 祖(朱元璋)第四 子。
1402年,靖难之 役以燕王朱棣的 胜利而告终。朱 棣夺得帝位,就 是明成祖,年号 永乐。明成祖于 1421年,从南京 迁都到北京。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 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 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 出了一身冷汗。
请问:宋濂见了以后为什么吓的出了一身 冷汗?是谁把他的情况告诉皇帝的?皇帝这样 做的目的是什么?
你知道明政府为何要迁都北京吗
明政府的都城原在应天(今南京),但在明朝 建立以后,退居漠北的蒙古贵族建立起北元政权, 对明朝构成巨大威胁。历史上建都南京都带有偏安
的性质。以南京为都城来应付北元卷土重来的严重
威胁,必然有鞭长莫及的危险。再说北京是燕王朱 棣的兴王之地:1399年,他在北京发动“靖难之 变”,并于1403年夺得帝位。

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导入:《明朝那些事儿》: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八八)、朱国瑞、兴宗。

性别:男民族:汉血型:?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生卒:1328-1398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主要经历:1328年--1344年放牛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 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历史上的一位平民皇帝。

他建立明朝以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下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看看他给当时和后人留下了什么?新课讲授一、明朝建立:1638年,明太祖朱元璋,都城南京。

朱元璋为什么能当上皇帝,或者说元朝为何会灭亡?(政治腐败,灾害频繁,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直接原因: “开河”“变钞”(2)根本原因: 元朝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题外话:朱重八家族的名字: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朱重八父亲名字:朱五四。

朱重八(17岁)悲惨家事儿:四月初六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朱重八转运了:17岁当和尚,25岁时,寺庙遭焚毁;他走投无路,参加抗元的起义军;依靠自己的勇敢、智慧、运气,朱元璋在义军中脱颖而出。

本来的朱元璋不叫朱元璋,叫做朱重八。

也可以叫朱八八。

而朱元璋这个名字就是在投靠郭子兴的起义军时取的新名字,这个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这个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杀元朝的璋,把自己比如成诛灭元朝的利器。

大家看看课本第88页的明太祖像,虽然这个朱元璋相貌奇丑,弯月脸,上下突。

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朱元璋档案
出身布衣 明太祖朱元璋在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 后改名朱元璋。朱元璋生长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 者,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以便在这里 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 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 抚养而送人或嫁出。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 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反元斗争 元朝末年腐败,压榨百姓,把人分为四等,蒙古人 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
像朱元璋这样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 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怎样才能让 大明王朝历 经万代,长 治久安呢?
政治上 一、清除权臣。 首先是废除行省制。朱元璋宣布废除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 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别担负行中书省的职责,三者分立 又互相牵制,防止了地方权力过重。在中央废除丞相制。明初中书 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 以胡惟庸任相后最出。胡惟庸势力逐大,威胁皇权。日益骄横,懈 怠政事。于是,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 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改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后不再设丞 相。1393年,锦衣卫参奏蓝玉谋反,朱元璋随即令人将其拿下。三 天后,朱元璋将蓝玉杀死,尔后,就是大规模的清洗和株连。胡、 蓝两案,前后共杀四万人。 二、打击贪官 朱元璋出身贫苦,从小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所以,他登 基后在全国掀起了“反贪官”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 官污吏。 首先,他的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不管涉及到谁, 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
实现统一 朱元璋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灭掉了陈友谅, 张士诚等,统一了长江以南。朱元璋又派徐达、常 遇春北进中原。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 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京师(后来 又改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 明太祖。当年秋天,明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 宫后妃、皇太子等弃城而走,全部逃往蒙古草原, 蒙古在中原的统治结束。这样,明朝取得了在长城 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 朝的统治之下。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改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 之,而殿阁大学士久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 决 ——《职官志》
请回答:
(1)“这是哪个朝代的官制变化?文中“帝”指谁? 明朝 (2)“六部”指的是?他们对谁负责? 吏、户、礼、兵、刑、工 皇帝 朱元璋
(3)材料中“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明朝君权的加强
煞费苦心 ________的 朱元璋
1、废行省,设三司 2、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3、设立锦衣卫
4、八股取士 5、分封诸王
明朝君权的加强
处心积虑 朱棣 ________的
1、迁都北京 2、继续削藩
3、增设东厂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标志明朝君主专制 高度强化。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在了皇帝手里
【巩固训练】 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 皇帝,应去 ( A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 ) 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3明代一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考试,他必须复习的 内容是 ( D) A.唐诗 B.宋词 C.四大名著 D.四书五经
1.本课可归纳为“一、二、五”
(1)一个目的:加强君权。
(2)二个人物: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
棣。
(3)五项措施:改革行政机构;设立厂卫
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迁都北京;削藩政
策。
一 、 识 图 题 : (1)请在右边《清朝疆域图》中填出 北 京 和 南 京 的 准 确 位 置 。 朱元璋 以 应天 为南京称 (2)1368 年, 皇 帝 , 建 立 明 朝 。 明成祖 改 北平 为 (3)靖难之役之后, 北京,于 1421 年,迁都北京,以加 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共22张)PPT课件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共22张)PPT课件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衰 落。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 盾。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 君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
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1)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2)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 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活动与探究: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 “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 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 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 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 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问: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 中坐,却知天下事”?
2.司法上: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靖难之役
明成祖朱棣 (1360— 1424年),朱元璋的第四 子,被封为燕王,籓镇北平 (今北京)。1398年朱元 璋死,建文帝朱允炆即位。 惠帝计划削籓。朱棣发现 后,起兵“靖难”,经四 年战争,占领南京,自立 为帝,年号“永乐”。
A.13世纪60年代
B.13世纪80年代
C.14世纪60年代
D.14世纪80年代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 衰落。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 社会矛盾。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 列措施加强君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 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 殿 阁 大 学 士
三、锦衣卫和东西厂
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兵,由皇帝的亲信 组成,明太祖让他们兼管、侦察逮捕 和审讯。由皇帝亲自指挥,不受司法 部门管辖。 东厂是明成祖时设的特务机构,由宦 官统领,也由皇帝直接控制。 西厂是明朝中期明宪宗所设立的,也 是特务机构。
1399-1403 年
朱棣 明成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年号“永乐”
明 北 京 宫 城 图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 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 后,改名为天安门。
明 长 城(八达岭)
明长陵牌坊
个人见解,它要求文章必须分成死板 的八个部分,故称“八股文”。
五、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为巩固明朝天下,明太祖把儿子分封 到各地做藩王。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臣的建议, 实行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 的旗号,在1399年起兵下争夺皇位。 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
明成祖朱棣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朱元璋利用元朝军队被刘福通 红巾军打的晕头转向的时机, 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吸收 李善长、刘基、朱升充当谋士, 并采纳朱升 “高筑墙、广积粮、 缓称王” 的建议,实力不断壮 大。
1368年初,朱元璋在 南京称皇帝,建明朝 年号洪武。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二、加强君权的措施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 四、八股取士 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 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 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这 种考试制度曾经为隋唐等朝代选拔了 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 不少有识之士,辅佐皇帝执掌朝政, 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 不仅成功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还 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 出现了大治的局面。但是到了明朝, 少见。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统治者为了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 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 强化君权,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 一种表现。 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人员不能发挥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
1、废行省,设三司 2、废丞相,撤中书省, 由六部分理朝政
处心积虑的朱棣
1、迁都北京 2、继续削藩 3、增设东厂
3、设立锦衣卫
4、八股取士 5、分封诸王
我眼中的朱元璋……
1、济南城区有一条街名叫按察司街,从历史角度推断 这条街获此名最早是在(B )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2、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主要表现是( C) A、废中书省,设三司 B、废丞相,设六部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3、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 ) C A、废除丞相 B、设立东厂 C、分封藩王 D、迁都北京
考考你
列丼题: 请你列丼出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1、废行省,设三司 2、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4、八股取士 5、迁都北京 6、削藩
1.1368年,______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 朱元璋 南京 朱棣 祖。定都在______。1421年_______将都 北京 城迁都到_______,目的是 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初
皇帝
中央 中书省:丞相
• 材料一:胡惟庸由右丞相升任左 丞相。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 成一个势力集团。一天,胡惟庸 的儿子骑马跌落马下,被一辆过 路的马车压了,胡惟庸将马夫抓 住,随即杀死。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 材料二:行省长官:“凡钱粮、 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地方:行中书省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元朝行省 制度有什么弊端?
锦衣卫岗位职责
• 侍卫亲军——传递皇帝的命令,保卫 皇帝 • 对臣民的监督、侦查——情报机构, 为皇帝侦察各种情报、处理皇帝交付 的案件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ppt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ppt

3、改革科举:八股取士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 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 十余人也。 ——顾炎武
假如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 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甲: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 乙: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 如果你也是参考者,你想要高中状元,你会如何作答?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 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 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 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 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 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明朝的建立
二、明 太 祖 加 强 君 权 的 措 施
1、改革行政机构:
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思考: (1)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 (2)三司的职责是什么?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
①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三司 分散了 地方官 的权力
提刑按察司(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政)
②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给六部.
材料一:“不用交 手,胡惟庸已经明白自己 上错了擂台,他跟朱元璋 皇帝 根本不是一个公斤级的选 手。” ——《明朝那些事儿》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靖难之役”: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1421年迁都北京
目的: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继续削藩
目的:消除藩王对中央的威胁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目的: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明代的北京 城有三重,最里 面的宫城,又叫 紫禁城,今称故 宫,是给皇帝居 住的地方,高达 而庄严。外面是 皇城,皇城外是 京城。北京城布 局严整,建筑壮 丽,也充分显示 出皇权的至高无 上。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3.(2010·南京学业考试)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 制统治有关的是( C ) A.废除丞相
B.大兴文字狱
C.执行削藩政策 D.设立军机处
4.(2010·湘潭中考)“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
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
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该是 ( B ) A.唐朝 B.明朝 C.宋朝
家人已 饿死)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 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 40岁时做皇帝, 建立大明 王朝
明朝的建立
时 间:
1368年初

城:
应天(今南京)
开国皇帝:
朱元璋(明太祖)
在我国历史上,像朱
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 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侵犯了人民的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 等。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 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 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 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
雏 形
正式形成
发 展
僵化
唐太宗 隋文帝 分科考试 隋炀帝 设进士科 明清 武则天 八股取士 唐玄宗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 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 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 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 他只好出家到寺庙当和尚。
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
投奔起义军,作战勇敢, 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 首领,南征北战,建立了 明朝。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布衣皇帝
朱元璋
16岁之前,放牛娃
17岁时,出家当和尚(为了糊口,
如设锦衣卫监视和镇压人民等。所以,我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1344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

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

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元朝压榨百姓,民分为四等,民族矛盾尖锐,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

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

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铁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

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

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

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

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

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

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

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8年又回到了皇觉寺。

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是 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 个儿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 1370年受封燕王,封地在北平(今北 京),曾屡次受命参加北方军事活动, 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 中旳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 不但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 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逝世后, 继位旳建文帝朱允炆实施削藩,朱棣 于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1423年攻 入南京,夺取了皇位。第二年改元永
中国古代帝王曾经采用过哪些措施来 加强思想专制?
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 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实施八股取士。
“说凤阳, 道凤阳,凤阳是 个好地方,自从 有了朱皇帝,十 年倒有九年荒。”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明朝建立后来,为了巩固自己旳统 治,朱元璋把自己旳子孙分封到各地 做藩王,同步还授予他们军政大权, 这么就造成了各地藩王势力旳日益膨 胀。朱元璋逝世之后,继位旳建文帝 开始着手实施削藩政策,最终造成了 燕王朱棣旳起兵。
导入新课
明太祖加强君权旳措施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要点
明太祖加强中央君权旳措施。
难点
八股取士。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旳措施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朝旳建立
时 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
朱元璋
都 城:南京(1368—1421) 北京(1421—1644)
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 帝,太祖,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人)。 幼年曾为地主放牛,后入皇觉寺做了和尚。 1351年,红巾军起义暴发,第二年朱元璋投 奔了濠州起义军郭子兴旳部队,今后屡次立 下战功,被郭子兴视为心腹。郭子兴死后, 朱元璋就领导了这支起义部队,在扫灭各地 割据势力以及元朝在中原旳残余势力之后, 于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 立明朝。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锦衣卫 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锦衣卫的职能是监察官员和百姓。厂卫 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 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 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 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 还属少见。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1.锦衣卫(明太祖) 厂卫特务机构 (锦衣卫、东厂、西 2.东厂 (明成祖) 厂)的设置,是明朝 锦衣卫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 一种表现。
明成祖为何迁都北京呢?
为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于1421年迁都北京。


你知道明政府为何要迁都北京吗
明政府的都城原在应天(今南京),但在明朝建 立以后,退居漠北的蒙古贵族建立起北元政权,
对明朝构成巨大威胁。以南京为都城来应付北元
卷土重来的严重威胁,必然有鞭长莫及的危险。
再说北京是燕王朱棣的兴王之地:1399年,他在
片段4.“靖难之役”— —叔侄之争(姜是老的 辣) 朱元璋死后,接力 棒传到了建文帝的手里, 为巩固其统治实行削藩, 惹恼其叔朱棣。朱棣以 “靖难”为旗号灭掉侄 子,登上王位,并召见 群臣宣布新的巩固君权 的措施。

朱棣PK建文帝
明成祖朱棣
思考:上台后的他如何 加强君权?
三、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迁都北京(1421年) ① 削藩 ② 设立东厂 ③
北京发动“靖难之变”并于1403年夺得帝位。为
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从1417年到1420年12月,明成祖动用80万能工巧
匠,在元大都得基础上营建北京。
新 疆 哈 密
日 本 海、 乌 第 河
南海及海外诸岛
课堂练习:
1、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 、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2、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 ) ( )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科学习。使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 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还设置锦 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 厂等加强中央集权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 特点。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 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 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C、秦朝和清朝
B、秦朝和明朝
D、秦朝和宋朝
2、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
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④增大了考试标 准的客观性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的亲信宦官 担任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百姓的监管
明朝疆域图
君权加强
中 央
工 部 刑 部 兵 部 礼 部 户 部 吏 部
锦衣卫 地 方
布政司 (民政)
皇 帝
按察司 (刑狱)
东厂
殿阁大学士
都司 (军政)
明朝君权的加强
• 除行省,设三司,中央直属。
• 废丞相,撤中书,权分六部。
皇 帝
殿阁大学士
地 方
布政司 (民政)
按察司 (刑狱)
都司 (军政)
“殿阁大学士久备 顾问。帝方自操 威柄,学士鲜所 参决。”
殿阁大学士
2 、 锦衣卫特务机构 职能: 对臣民监视、侦查。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安然朝中 坐,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2.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廖燕在《明太祖论》写道:“我认 为明太祖的八股取士,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没有什么区别, 只不过是明朝做的比较巧妙,秦朝做的笨而已,他们都是 为了愚昧天下人的思想(原文是文言文,这是译文)。” 这段话主要是说 A.明朝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B.明朝科举制的消极作用 C.秦朝焚书坑儒的积极作用 D.秦朝焚书坑儒的消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 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程标准】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掌握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知道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通过材料展示,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的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提高学生以此及彼、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说与历史的区分,介绍朱元璋生平,激起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提供材料、讲小故事、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围绕“君权加强”这一主线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明朝君权的加强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虽有一定作用,但其导致专制腐败,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是我国后来长期落后于世界的重大原因。

【教材分析】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学情分析】近年来,关于这段历史的影视剧和历史读物较多,学生这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初一学生由于缺乏必需的指导,对文艺作品和历史本身难以区分。

另外本课知识点较多且抽象,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难度。

【教学设计】导入:在《倚天屠龙记》中,朱元璋用奸雄之奇计,逼退张无忌,让张无忌自动让位,退出政治舞台。

事实上,张无忌是金庸先生创造出来的文学人物,(历史≠小说)那么历史上的朱元璋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师展示朱元璋小档案,激发学生兴趣。

)朱元璋通过造反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明朝,那么明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朱元璋及其后继者又是怎样加强君权的呢?让我们走入浩瀚的历史海洋,共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推进新课:一、明太祖—朱元璋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8页第一段文字,找出明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和开国的年号。

生:1368、南京、朱元璋、洪武。

师: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残暴统治,当上了皇帝,但是他却面临着这么一个问题:“我要怎样来巩固统治呢?”假如你是朱元璋的一位谋士,你认为他应该怎样做?生:·····师:事实上,明太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师:明初,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是左丞相和右丞相。

在地方,设行省。

但是行省制度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展示材料)材料一:胡惟庸由右丞相升任左丞相。

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

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骑马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马车压了,胡惟庸将马夫抓住,随即杀死。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什么问题?(丞相拉帮结派,威胁皇帝权力)材料二: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元史·百官志》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元朝行省制度有什么弊端?(行省集地方经济、政治、军事于一身,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

)师:争对这些问题,明太祖是怎样改革的呢?生: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

师:(展示结构图)强调:在地方,废除了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军政,这三司各行其职,互不统辖,都直接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

这就削弱了地方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

师: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大家知道丞相制度最初是什么时候创立的吗?生:秦始皇时期。

师:(展示“秦代到明代丞相制度的变化”图)秦始皇时是一位丞相,到唐太宗时期为分化丞相的权力,设置多位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从独相到群相到废相,是君权和相权斗争的结果,这一过程,丞相的权力逐渐衰弱,而皇帝的权力不断增长,丞相制度的废除,标志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现象从此被打破,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2、设置特务机构—锦衣卫师:(过渡)除了改革行政机构外,明太祖还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君权?生:锦衣卫师:锦衣卫由什么人组成?职能是什么?有什么权限?(p89第二段)生:皇帝侍卫亲军。

监视、侦查臣民。

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约束。

师:朱元璋利用这个特务机构,了解官吏的一举一动,随时向他报告,以便掌握官吏的活动,惩治他认为不忠顺的官员,从而加强皇权。

关于锦衣卫监视百官,有很多小故事,有谁能为我们讲讲这几个故事吗?生:1、钱宰赋诗抱怨。

2、吴琳安心务农。

(p89)3、宋濂设宴请客。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

”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师:从这几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锦衣卫的设置对明朝的百官和皇帝分别有什么影响呢?生:由于害怕监视,使百官不敢为非作歹,但是也使得他们人人自危。

使皇帝能了解官吏的一举一动,掌握官吏的活动,惩治他认为不忠顺的官员,从而加强皇权。

师:(总结)百官: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皇帝: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3、实行八股取士师:(过渡)加了加强君权,朱元璋在科举制度方面,进行了什么改革?生:实行八股取士。

师:请同学们在书本上找出明朝八股取士的考试目的、命题范围、答题要求、答卷文体。

生:考试目的: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员命题范围:四书五经答题要求: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八股文”师:明代八股取士与隋唐科举有什么不同呢?(展示:隋唐科举与明代八股取士之比较)隋唐科举重考经书背诵理解和诗赋、时务策的写作,对文学水平和治国治民的见解要求较高;明清科举考试范围是四书五经,文体是死板的“八股文”,所述观点必须遵循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刘海峰《中国科举史》考试内容答题要求隋唐科举八股取士师:(说说你的看法)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生: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的培养。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问题。

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二、建文帝与君权加强师:由于朱元璋长子朱标英年早逝,明太祖立嫡长孙朱允炆为太子,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但建文帝继位之后有自己的烦恼:“先皇把众多子孙分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军事大权,本意是为保我大明太平但现在他们势力日益膨胀,对我构成了严重威胁,我该怎么办呢?”生:削藩。

师: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先废除了五个实力较弱的藩王,当时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看到自己的地位随时可能不保,起兵反抗,挥师南下,建文帝北上抵御,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最终以燕王朱棣胜利告终,那么建文帝最终的下落是什么呢?生:自焚说:建文帝见都城被攻破,大势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宫,建文帝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嫔侍从等,大都随其蹈火而死。

出家说:也有人认为,建文帝逃出皇宫,出家做了和尚。

三、明成祖与君权加强师: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就是明成祖。

朱棣做上皇帝之后,为了巩固统治,他会做些什么事呢?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91页,找一找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生:1、迁都北京(1421)2、继续削藩3、增设东厂师:(强调)明成祖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锦衣卫和东厂合称为厂卫特务机构。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

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能力提升材料一:从秦统一六国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在这期间,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即使出现分裂也能够重新走向更高度的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二:……而中国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中国之所以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实在是罪魁祸首之一。

——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明代史》结合史料评价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全球史观:1500年前后的中国与世界中国: 专制独权,逐渐落后西方:走出黑暗,迎来光明【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明太祖—朱元璋1、改革行政机构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2、设置特务机构—锦衣卫组成:皇帝侍卫亲军职能:监视、侦查臣民权限: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约束。

3、实行八股取士考试目的: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员命题范围:四书五经答题要求: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八股文”二、建文帝—朱允炆削藩三、明成祖—朱棣1、迁都北京(1421)2、继续削藩3、增设东厂【作业布置】《名师测控》第15课【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