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难点关键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2.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列方程.问题(1)古算趣题:“执竿进屋”笨人执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
有个邻居聪明者,教他斜竿对两角,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
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出我佩服。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长为_______•尺,•根据题意,•得________.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问题(2)如图,如果,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整理得:_________.问题(3)有一面积为54m2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m,另一边剪短2m,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如果假设剪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整理,得:________.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3)有等号吗?还是与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例1.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3x(x-1)=5(x+2)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解:略注意: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0)的形式.解:略三、巩固练习教材P32 练习1、2补充练习: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1)3x+2=5y-3 (2) x2=4 (3) 3x2- =0 (4) x2-4=(x+2) 2 (5)ax2+bx+c=0四、应用拓展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0即可.证明:m2-8m+17=(m-4)2+1∵(m-4)2≥0∴(m-4)2+1>0,即(m-4)2+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练习: 1.方程(2a—4)x2—2bx+a=0, 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2.当m为何值时,方程(m+1)x/4m/-4+27mx+5=0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五、归纳小结本节课要掌握:(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六、布置作业教材P34 习题22.1 1(2)(4)(6)、2.第2课时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会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2.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列出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列式求解;由解给出根的概念;再由根的概念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根.同时应用以上的几个知识点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重难点1.重点: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2.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独立完成下列问题.问题1.前面有关“执竿进屋”的问题中,我们列得方程x2-8x+20=0列表:x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x2-8x+20 …问题2.前面有关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中,我们列得方程x2+7x-44=0即x2+7x=44x 1 2 3 4 5 6 …x2+7x …列表:老师点评(略)二、探索新知提问:(1)问题1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问题2•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2)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2中还有其它解吗?老师点评:(1)问题1中x=2与x=10是x2-8x+20=0的解,问题2中,x=4是x2+7x-44=0的解.(2)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2中还有x=-11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回过头来看:x2-8x+20=0有两个根,一个是2,另一个是10,都满足题意;但是,问题2中的x=-11的根不满足题意.因此,由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解得的根,并不一定是实际问题的根,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实是实际问题的解.例1.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2+10x+12=0的根?-4,-3,-2,-1,0,1,2,3,4.分析: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其代入等式,使等式两边相等即可.解:将上面的这些数代入后,只有-2和-3满足方程的等式,所以x=-2或x=-3是一元二次方程2x2+10x+12=0的两根.例2.若x=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 x2+bx+c=0(a≠0)的一个根,求代数式2007(a+b+c)的值练习: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 x2+x+a 2-1=0的一个根为0,则求a的值点拨:如果一个数是方程的根,那么把该数代入方程,一定能使左右两边相等,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经常用到,同学们要深刻理解.例3.你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求出下列方程的根吗?(1)x2-64=0 (2)3x2-6=0 (3)x2-3x=0分析:要求出方程的根,就是要求出满足等式的数,可用直接观察结合平方根的意义.解:略三、巩固练习教材P33 思考题练习1、2.四、应用拓展例3.要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设长为xcm,则宽为(x-5)cm列方程x(x-5)=150,即x2-5x-150=0请根据列方程回答以下问题:(1)x可能小于5吗?可能等于10吗?说说你的理由.(2)完成下表:x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x2-5x-150(3)你知道铁片的长x是多少吗?分析:x2-5x-150=0与上面两道例题明显不同,不能用平方根的意义和八年级上册的整式中的分解因式的方法去求根,•但是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夹逼”方法求出该方程的根.解:(1)x不可能小于5.理由:如果x<5,则宽(x-5)<0,不合题意.x不可能等于10.理由:如果x=10,则面积x2-5x-150=-100,也不可能.(2)x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x2-5x-150 -100 -84 -66 -46 -24 0 26 54 ……(3)铁片长x=15cm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2)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3)要会用一些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六、布置作业1.P34 复习巩固3、4 综合运用5、6、7 拓广探索8、9.第3课时直接开平方法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2.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2+c=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知识迁移到解a(ex+f)2+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重难点1.重点: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2.难点: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2=n,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2=n(n≥0)的方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问题1.填空(1)x2-8x+______=(x-______)2;(2)9x2+12x+_____=(3x+_____)2;(3)x2+px+_____=(x+______)2.问题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2 .问题2:目前我们都学过哪些方程?二元怎样转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二次如何转化成一次?怎样降次?以前学过哪些降次的方法?二、探索新知上面我们已经讲了x2=9,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得x=±3,如果x换元为2t+1,即(2t+1)2=9,能否也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呢?(学生分组讨论)老师点评:回答是肯定的,把2t+1变为上面的x,那么2t+1=±3即2t+1=3,2t+1=-3方程的两根为t1=1,t2=--2例1:解方程:(1)(2x-1) 2=5 (2)x 2+6x+9=2 (3)x2-2x+4=-1分析:很清楚,x2+4x+4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原方程就转化为(x+2)2=1.解:(2)由已知,得:(x+3)2=2直接开平方,得:x+3=±即x+3= ,x+3=-所以,方程的两根x1=-3+ ,x2=-3-例2.市政府计划2年内将人均住房面积由现在的10m2提高到14.4m,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分析: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一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0x=10(1+x);二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x)+10(1+x)x=10(1+x)2解: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则:10(1+x)2=14.4(1+x)2=1.44直接开平方,得1+x=±1.2即1+x=1.2,1+x=-1.2所以,方程的两根是x1=0.2=20%,x2=-2.2 因为每年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率应为正的,因此,x2=-2.2应舍去.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应为20%.三、巩固练习教材P36 练习.补充题:如图,在△ABC中,∠B=90°,点P从点B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AB=6cm,BC=12cm,•P、Q都从B点同时出发,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老师点评:问题2:设x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则PB=x,BQ=2x依题意,得:x•2x=8x2=8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2即x1=2 ,x2=-2可以验证,2 和-2 都是方程x•2x=8的两根,但是移动时间不能是负值.所以2 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四、应用拓展例3.某公司一月份营业额为1万元,第一季度总营业额为3.31万元,求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是多少?分析:设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二月份的营业额就应该是(1+x),三月份的营业额是在二月份的基础上再增长的,应是(1+x)2.解:设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1+(1+x)+(1+x)2=3.31把(1+x)当成一个数,配方得:(1+x+ )2=2.56,即(x+ )2=2.56x+ =±1.6,即x+ =1.6,x+ =-1.6方程的根为x1=10%,x2=-3.1因为增长率为正数,所以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10%.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由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 (p≥0),那么x=±转化为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mx+n)2=p(p≥0),那么mx+n=±,达到降次转化之目的.若p<0则方程无解六、布置作业P45 复习巩固1、2.第4课时配方法教学目标1.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2.通过复习可直接化成x2=p(p≥0)或(mx+n)2=p (p≥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不能直接化成上面两种形式的解题步骤.重难点1.重点:讲清“直接降次有困难,如x2+6x-16=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2.难点:不可直接降次解方程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化为”的转化方法与技巧.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解下列方程(1)3x2-1=5 (2)4(x-1)2-9=0 (3)4x2+16x+16=9(4) 4x2+16x=-7老师点评:上面的方程都能化成x2=p或(mx+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x=±或mx+n=±(p≥0).如:4x2+16x+16=(2x+4)2 ,你能把4x2+16x=-7化成(2x+4)2=9吗?二、探索新知列出下面问题的方程并回答:(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刚才解题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呢?(2)能否直接用上面三个方程的解法呢?问题2: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m2,场地的长和宽各是多少?(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前面讲的三道题不同之处是:前三个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而后二个不具有.(2)不能.既然不能直接降次解方程,那么,我们就应该设法把它转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下面,我们就来讲如何转化:x2+6x-16=0移项→x2+6x=16两边加(6/2)2使左边配成x2+2bx+b2的形式→x2+6x+32=16+9左边写成平方形式→(x+3)2=•25 •降次→x+3=±5 即x+3=5或x+3=-5解一次方程→x1=2,x2= -8可以验证:x1=2,x2= -8都是方程的根,但场地的宽不能使负值,所以场地的宽为2m,常为8m.像上面的解题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可以看出,配方法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例1.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1)x2-8x+1=0 (2)x2-2x- =0分析:(1)显然方程的左边不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因此,要按前面的方法化为完全平方式;(2)同上.解:略三、巩固练习教材P38 讨论改为课堂练习,并说明理由.教材P39 练习1 2.(1)、(2).四、应用拓展例3.如图,在Rt△ACB中,∠C=90°,AC=8m,CB=6m,点P、Q同时由A,B•两点出发分别沿AC、BC方向向点C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m/s,•几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分析:设x秒后△PCQ的面积为Rt△ABC面积的一半,△PCQ也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已知列出等式.解:设x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根据题意,得:(8-x)(6-x)= ××8×6整理,得:x2-14x+24=0(x-7)2=25即x1=12,x2=2x1=12,x2=2都是原方程的根,但x1=12不合题意,舍去.所以2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左边不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六、布置作业1.教材P45 复习巩固2.3(1)(2)第5课时配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配方法的概念,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2.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解题方法,给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后运用配方法解决一些具体题目.重难点1.重点:讲清配方法的解题步骤.2.难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后,•两边加上的常数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1)x2-4x+7=0 (2)2x2-8x+1=0老师点评: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如何解左边不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不可以直接开方降次解方程的转化问题,那么这两道题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进行解题.解:略. (2)与(1)有何关联?二、探索新知讨论:配方法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现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化二次项系数为1;(3)常数项移到右边;(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 ±√q;如果q<0,方程无实根.例1.解下列方程(1)2x2+1=3x (2)3x2-6x+4=0 (3)(1+x)2+2(1+x)-4=0分析:我们已经介绍了配方法,因此,我们解这些方程就可以用配方法来完成,即配一个含有x的完全平方.解:略三、巩固练习教材P39 练习2.(3)、(4)、(5)、(6).四、应用拓展例2.用配方法解方程(6x+7)2(3x+4)(x+1)=6分析:因为如果展开(6x+7)2,那么方程就变得很复杂,如果把(6x+7)看为一个数y,那么(6x+7)2=y2,其它的3x+4= (6x+7)+ ,x+1= (6x+7)- ,因此,方程就转化为y•的方程,像这样的转化,我们把它称为换元法.解:设6x+7=y则3x+4= y+ ,x+1= y-依题意,得:y2(y+ )(y- )=6去分母,得:y2(y+1)(y-1)=72y2(y2-1)=72,y4-y2=72(y2- )2=y2- =±y2=9或y2=-8(舍)∴y=±3当y=3时,6x+7=3 6x=-4 x=-当y=-3时,6x+7=-3 6x=-10 x=-所以,原方程的根为x1=- ,x2=- 例3求证:无论y取何值时,代数式-3 y2+8y-6恒小于0.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配方法的概念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2.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它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也可通过配方,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判断代数式的正负性(如例3)在今后学习二次函数,到高中学习二次曲线时,还将经常用到。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件
1.探究因式分解法
你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想用哪种方法解这 个方程?
10x - 4.9x2 = 0
配方法 降 公式法 次
?
x
1
=
0,x
2
=
100 49
1.探究因式分解法
问题3 观察方程 10x - 4.9x2 = 0,它有什么特点? 你能根据它的特点找到更简便的方法吗?
x2 + 6x = -4 x2 + 6x + 9 = -4 + 9 (x + 3)2 = 5
x3 5
移项
两边加 9,左边 配成完全平方式 左边写成完全 平方形式
降次
x 3 5 ,或 x 3 5
解一次方程
x1 3 5, x2 3 5
2.推导求根公式
想一想:以上解法中,为什么在方程③两边加 9? 加其他数可以吗?如果不可以,说明理由.
• 学习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解决: 1.要设计一座高 2 m 的人体雕像,使它的上部 (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 部(全身)的高度比,求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高多少米?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解决: 2.有一块矩形铁皮,长 100 cm,宽 50 cm,在它 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 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 的底面积为 3 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 形?
1.复习配方法,引入公式法
问题2 能否用公式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问 题呢?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一、一元二次方程。
1. 定义。
-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为ax^2+bx + 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2. 解法。
- 直接开平方法:对于方程x^2=k(k≥0),解得x=±√(k)。
例如方程(x - 3)^2=4,则x - 3=±2,解得x = 1或x = 5。
- 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通过配方转化为(x + m)^2=n的形式求解。
例如对于方程x^2+6x - 7 = 0,配方得(x + 3)^2=16,解得x = 1或x=-7。
- 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的求根公式为x=frac{-b±√(b^2)-4ac}{2a}。
例如方程2x^2-3x - 2 = 0,其中a = 2,b=-3,c=-2,代入求根公式可得x = 2或x=-(1)/(2)。
- 因式分解法:将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等于零的形式,即(mx +p)(nx+q)=0,则mx + p = 0或nx + q = 0。
例如方程x^2-3x + 2 = 0,因式分解为(x - 1)(x - 2)=0,解得x = 1或x = 2。
3. 根的判别式。
-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判别式Δ=b^2-4ac。
-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例如方程x^2-2x + 1 = 0,Δ=(-2)^2-4×1×1 =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 1。
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 增长率问题:设基数为a,平均增长率为x,增长n次后的量为b,则a(1 + x)^n=b。
九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 教学课件 PPT
【解析】(1)、(4).
猜测: 下列方程的根是什么?
方程的根:使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取值 叫作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叫做根).
思考:
(1)下列哪些数是方程
的根?
-4,-3,-2,-1,0,1,2,3,4
从中你能体会根的作用吗?
(2)若x=2是方程
的一个根,
你能求出a的值吗?
(提示:根的作用:可以使等号成立.)
例题
【例2】关于x的方程x2-kx-6=0的一个根为x=3,则实数k的值
为( )
A.1
B . -1
C.2
D.-2
【解析】选A. 将x=3代入方程x2-kx-6=0得32-3k-6=0 ,
解得
k=1.
跟踪训练
1.你能根据Βιβλιοθήκη 学过的知识解出下列方程的解吗?2.(衡阳·中考)某农机厂四月份生产零件50万个,第
二季度共生产零件182万个.设该厂五、六月份平均每月的增
长率为x,那么x满足的方程是( )
A.
B.
C.50(1+2x)=182
D.
【解析】选B.该农机厂五月份生产零件 万个,六月
份生产零件
万个,第二季度共生产零件
万个.
3.(兰州·中考)上海世博会的某纪念品原价168元,
对于上述问题,你能设出未知数,列出相应的方程吗?
1.观察下列方程,你能通过观察得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共同特点:(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 (2)整式的最高次数是2次.
2.归纳: (1)方程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 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
九年级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新人教版
九年级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新人教版教材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拓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准则,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需要及学生的实质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办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材包括教程简析和学生剖析、教学目的、重难题、教学筹备、教学过程及训练设计等。
以下是为您收拾的《九年级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新人教版》,供大伙查阅。
第1章反比率函数1.1反比率函数教学目的理解反比率函数的定义,依据实质问题能列出反比率函数关系式.经历从实质问题抽象出反比率函数的探索过程,进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观察、推理、剖析能力,领会由实质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率函数的应用价值.理解反比率函数的定义,能依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分析式.能依据实质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率函数的分析式,领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率关系,比如:当路程s肯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率,即vt=s当矩形面积肯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率,即ab=S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 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对有关常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考虑探究,获得新知探究1:反比率函数的定义(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与所用时间t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使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伴随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何?(5)观察上述函数分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哪些不一样?这种函数有哪些特征?一般地,假如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样称y是x的反比率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率函数的比率系数.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我们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何可以看作函数,弄清楚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率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考虑: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率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可以取哪些值呢?剖析:反比率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质问题中,应该依据具体状况来确定该反比率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因为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可以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范围为t>0.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程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率函数?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压强p肯定时,重压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样该乡每个人平均拥有粮食y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剖析:确定函数是不是为反比率函数,就是看它们的分析式经过整理后是不是符合y=.所以此题需要先写出函数分析式,后解答.解:a=12/h,是反比率函数;F=pS,是正比率函数;F=W/s,是反比率函数;y=m/x,是反比率函数.3.当m为什么值时,函数y=是反比率函数,并求出其函数分析式.剖析:由反比率函数的概念易求出m的值.解:由反比率函数的概念可知:2m-2=1,m=3/2.所以反比率函数的分析式为y=.4.当水平肯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与密度ρ成反比率.且V=5m3时,ρ=1.98kg/m3(1)求p与V的函数关系式,并指源于变量的取值范围.(2)求V=9m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解:略5.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率,y2与x2成反比率,且x =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剖析:y1与x成正比率,则y1=k1x,y2与x2成反比率,则y2=k2x2,又由y=y1+y2,可知,y=k1x+k2x2,只须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由于y1与x成正比率,所以y1=k1x;由于y2与x2成反比率,所以y2=,而y=y1+y2,所以y=k1x+,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加深对反比率函数定义的理解,及学会怎么样求反比率函数的分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概括.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程“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深思学生对于反比率函数的定义理解的都非常不错,但在求函数分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怎么样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训练.1.2反比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的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率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率函数的性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通过对反比率函数的图象的剖析,探索并学会反比率函数的图象的性质.画反比率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率函数的性质.理解反比率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如何画呢?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呢?反比率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能够帮助理解函数的性质.二、考虑探究,获得新知探究1:反比率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率函数y=的图象.剖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可以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率函数的图象.考虑:(1)观察上图,y轴右侧的各点,当横坐标x渐渐增大时,纵坐标y怎么样变化?y轴左侧的各点是不是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何?探究2:反比率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的图形,并考虑下列问题:(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坐落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怎么样变化的?一般地,当k>0时,反比率函数y=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一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率函数y=-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可以用画反比率函数y=-的图象的方法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与y=-之间的关系,画出y=-的图象.一般地,当k 探究4:反比率函数的性质反比率函数y=-与y=的图象有哪些一同特点?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率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点.反比率函数y=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 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学会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学会反比率函数的性质.第2课时反比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的1.会求反比率函数的分析式;2.巩固反比率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剖析,进一步探究反比率函数的增减性.经历观察、剖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升运用常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剖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会求反比率函数的分析式.反比率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率函数有什么性质?2.大家掌握了依据函数分析式画函数图象,那样你能依据一些条件求反比率函数的分析式吗?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考虑探究,获得新知1.考虑:已知反比率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是不是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坐落于哪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怎么样变化?剖析: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分析式成立,如此能求出k,分析式也就确定了.要判断A、B是不是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分析式中,如能使分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不然不在.依据k的正负性,使用反比率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随x的值的变化状况.这种求分析式的办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分析式.2.下图是反比率函数y=的图象,依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 (2)假如点A,B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剖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率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坐落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由于点A,B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y2.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学会使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办法.。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0002页 0036页 0081页 0107页 0173页 0225页 0252页 0274页 0307页 0336页 0393页 0437页 0492页 0494页 0518页 0537页 0567页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小结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数学活动 复习题22 23.1 图形的旋转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旋转的性质 阅读与思考 旋转对称 小结 第二十四章 圆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 正多边形和圆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数学活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小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复习题21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21.1 一二次方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阅读与思考 黄金分割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干净函数的 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 件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含课后练习
21.1 二次根式(1)(民中)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二、教学重难点: 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2a ≥0)”解决具体问题.三、 教学过程:例1. 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1x x>0)、、、1x y+(x ≥0,y•≥0).例2. 当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四、应用拓展:例3.当x +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例4(1)已知,求x y的值.(2)=0,求a 2004+b 2004的值.五、归纳小结: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六、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A .BCD .x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1x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 )A .5BC .15D .以上皆不对 (二)填空题:1.形如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面积为a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负数______平方根.(三)综合提高题:1.某工厂要制作一批体积为1m 3的产品包装盒,其高为0.2m ,按设计需要,•底面应做成正方形,试问底面边长应是多少?+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2.当x是多少时,x3.4.x有()个.A.0 B.1 C.2 D.无数5.已知a、b=b+4,求a、b的值.21.1 二次根式(2)(民中)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a≥0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二、教学重难点:1a≥0)是一个非负数;)2=a(a≥0)及其运用.2.难点: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2=a (a≥0).三、教学过程:例1计算)21.22.(23.24.(2四、应用拓展:例2 计算1.2(x≥0)2.23.24.2例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1)x2-3 (2)x4-4 (3) 2x2-3五、归纳小结1a≥0)是一个非负数;2.2=a(a≥0);反之:a=2(a≥0).六、布置作业1.教材P8复习巩固2.(1)、(2)P9 7.七、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二次根式的个数是( ). A .4 B .3 C .2 D .12.数a 没有算术平方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a>0B .a ≥0C .a<0D .a=0(二)填空题1.()2=______. 2_______数.(三)综合提高题1.计算(1)2 (2)-2 (3)(12)2(4)( 2 (5)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1)5 (2)3.4 (3)16(4)x (x ≥0)3=0,求x y 的值.4.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1)x 2-2 (2)x 4-9 3x 2-521.1 二次根式(3)(民中)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 (a ≥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二、教学重难点:1a (a ≥0). 2.难点:探究结论.三、教学过程:例1 化简(1 (2 (3 (4四、应用拓展:例2、填空:当a ≥0;当a<0,•并根据这一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则a 可以是什么数?(2,则a 可以是什么数?(3),则a 可以是什么数?五、归纳小结:(a ≥0)及其运用,同时理解当a<0a 的应用拓展.六、布置作业: 1.教材P 8习题21.1 3、4、6、8.七、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A.0 B.23C.423D.以上都不对2.a≥0).A BC D.(二)填空题:1=________.2.则正整数m的最小值是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先化简再求值:当a=9时,求的值,甲乙两人的解答如下:甲的解答为:原式(1-a)=1;乙的解答为:原式=a+(a-1)=2a-1=17.两种解答中,_______的解答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2.若│1995-a│=a,求a-19952的值.(提示:先由a-2000≥0,判断1995-a•的值是正数还是负数,去掉绝对值)3. 若-3≤x≤2时,试化简│x-2│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1)(民中)第四课时一、教学目标:a≥0,b≥0)(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二、教学重难点:(a≥0,b≥0)(a≥0,b≥0)及它们的运用.a≥0,b≥0).三、教学过程:例1.计算:(1(2(3(4例2.化简:(1(2(3(4(5四、巩固练习:教材P11练习全部五、应用拓展:例3.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1=(2=4六、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a≥0,b≥0)(a≥0,b≥0)及其运用.七、布置作业:1.课本P151,4,5,6.(1)(2).八、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和,•那么此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A.B.C.9cm D.27cm2.化简)A B C.D.311x-=)A.x≥1 B.x≥-1 C.-1≤x≤1 D.x≥1或x≤-14.下列各等式成立的是().A.×B.×C.D.×(二)填空题1.2.自由落体的公式为S=12gt2(g为重力加速度,它的值为10m/s2),若物体下落的高度为720m,则下落的时间是_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一个底面为30cm×30cm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现将一部分水例入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为10cm铁桶中,当铁桶装满水时,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20cm,铁桶的底面边长是多少厘米?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2)(民中)第五课时一、教学目标:a ≥0,b>0(a ≥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1a ≥0,b>0)a ≥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2.难点关键: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三、教学过程:例1.计算:(1(2 (3 (4例2.化简:(1 (2 (3 (4 四、巩固练习: 教材P14 练习1.五、应用拓展:例3.=,且x 为偶数,求(1+x六、归纳小结: a ≥0,b>0a ≥0,b>0)及其运用.七、布置作业:1.教材P 15 习题21.2 2、7、8、9.八、课后作业:(一)选择题: 1.的结果是( )A .27B .27C D .723==5==数学上将这种把分母的根号去掉的过程称作“分母有理化”)A .2B .6C .13 D (二)填空题:1.分母有理化:(1)=_________;(2) =______.2.已知x=3,y=4,z=5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有一种房梁的截面积是一个矩形,且矩形的长与宽之比为:1,•现用直径为3的一种圆木做原料加工这种房梁,那么加工后的房染的最大截面积是多少?2.计算:(1·(m>0,n>0)(2)(a>0)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3)(民中)第六课时一、教学目标: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运用它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二、重难点关键:1.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2.难点关键:会判断这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三、教学过程:例1.(1)(2) ;(3)例2.如图,在Rt△ABC中,∠C=90°,AC=2.5cm,BC=6cm,求AB的长.四、巩固练习:教材P14练习2、3五、应用拓展:例3.观察下列各式,通过分母有理数,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121=--1,32=-,从计算结果中找出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计算+)的值.六、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七、布置作业:1.教材P15习题21.2 3、7、10.八、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y>0)是二次根式,那么,化为最简二次根BAC式是( ). A(y>0) B .y>0) C (y>0) D .以上都不对2.把(a-1中根号外的(a-1)移入根号内得( ).A B C . D .3.在下列各式中,化简正确的是( )A B ±12 C 2 D .4的结果是( ) A .-3 B . C . D . (二)填空题:1.化简=_________.(x ≥0) 2.a 化简二次根式号后的结果是_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已知a 确,•请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2.若x 、y 为实数,且y x y -的值.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1)(民中)第七课时一、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二、重难点关键:1.重点: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根式. 2.难点关键:会判定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三、教学过程:例1.计算:(1 (2例2.计算:(1) (2))+ 四、巩固练习:教材P 19 练习1、2.五、应用拓展:例3.已知4x 2+y 2-4x-6y+10=0,求(23+y -(x )的值. 六、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应化成最简二次根式;(2)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七、布置作业: 1.教材P 21 习题21.3 1、2、3、5.八、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以下二次根式:;(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③和④2.下列各式:①17=1,其中错误的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二)填空题:1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有________.2.计算二次根式的最后结果是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2.236-)的值.(结果精确到0.01)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32,y=27.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2)(民中)第八课时一、教学目标:运用二次根式、化简解应用题.二、重难点关键:讲清如何解答应用题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关键点.三、教学过程:例1.如图所示的Rt △ABC 中,∠B=90°,点P 从点B 开始沿BA 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A 移动;同时,点Q 也从点B 开始沿BC 边以2厘米/秒的速度向点C 移动.问:几秒后△PBQ 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PQ 的距离是多少厘米?(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表示)例2.要焊接如图所示的钢架,大约需要多少米钢材(精确到0.1m)?三、巩固练习:教材P19 练习3四、应用拓展:例3.若最简根式3a是同类二次根式,求a、b的值.(•同类二次根式就是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运用最简二次根式的合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六、布置作业:1.教材P21习题21.3 7.七、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和5,那么斜边的长应为().(•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A.BC.D.以上都不对2.小明想自己钉一个长与宽分别为30cm和20cm的长方形的木框,•为了增加其稳定性,他沿长方形的对角线又钉上了一根木条,木条的长应为()米.(结果同最简二次根式表示)A.BC.D.(二)填空题:1.某地有一长方形鱼塘,已知鱼塘的长是宽的2倍,它的面积是1600m2,•鱼塘的宽是_______m.(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2.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边长为,•那么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三)综合提高题:1.n是同类二次根式,求m、n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3)(民中)第九课时一、教学目标: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乘除运算和含有二次根式的多项式乘法公式的应用.二、重难点关键:重点: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等运算规律;难点:由整式运算知识迁移到含二次根式的运算.三、教学过程:例1.计算:(1)(2)()÷例2.计算:(1))((2)))四、巩固练习:课本P20练习1、2.BACQPBA C2m1m4m D五、应用拓展:例3.已知x b a -=2-x a b-,其中a 、b 是实数,且a+b ≠0, 六、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等运算.七、布置作业: 1.教材P 21 习题21.3 1、8、9.八、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的值是( ).A .203B .23C .23D .2032 ).A .2B .3C .4D .1(二)填空题:1.(-12+2)2的计算结果(用最简根式表示)是________.2.((-()2的计算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表示)是_______.3.若-1,则x 2+2x+1=________.4.已知,,则a 2b-ab 2=_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 12.当时,(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表示)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民中)第十课时一、教学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 2+bx+c=0(a ≠0)及其派生的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
(3)x²+2x=0;
(4)ax²+bx+c=0.
A.1
B.2
C.3
D.4
例2:已知(m-1)x|m+1|+2mx+4=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3
m的值是________.
点拨:由题意可知|m+1|=2且m-1≠0,解得m=-3.
【题型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例3:一元二次方程2x²+x=3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
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要使盒子的底面积是8 cm².
【题型四】根据实际问题列一元二次方程
例5:教师节期间,某校数学组教师向本组其他教师各发一条祝福
短信.据统计,全组共发了240条祝福短信.设全组共有x名教师,
x²-x-240=0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化为一般形式)
例6: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的方程,并将所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
小组展示
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
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 ( − 2)( + 3) = 8
(3)3( − 1) = 2( + 2) − 4
(2)6 2 = 3 − 7
(4)(3 + 2)2 = 4( − 3)
(1)x²+x-14=0,二次项系数:1,一次项系数:1,常数项:-14.
一般形式.
(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两条直角边相差2,求较长的直角边x;
(2)用一根长100m的绳子围成一个面积为128 m²的矩形,求矩形的长x;
(3)某农机厂今年四月份生产零件50万个,第二季度共生产零件182万个, 求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1.3 第1课时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传播问题
知识点3:数字问题 7.有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与个位数字之和为6,十位与个位数字 之积的3倍等于这个两位数.若设十位数字为x,则根据题意列出方 程,化简整理后得___x_2-__3_x_+__2_=__0___. 8.已知两个数的和为16,积是48,则这两个数分别是__4_,__1_2__.
9.一个两位数等于它个位数字的平方,且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 大3,求这个两位数.
设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x台电脑,依题意得1+x+x(1 +x)=81,解得x1=8,x2=-10(舍去),∴(1+x)3=729>700.故 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8台电脑;3轮感染后,被感染 的电脑数会超过700台.
16.如图是某月的日历表,在此日历表上可以用一个矩形圈出一 个3×3位置相邻的9个数(如6,7,8,13,14,15,20,21, 22).若圈出的9个数中,最大数与最小数的积为192,则这9个数 的和为( D ) A.32 B.126 C.135 D.144
5.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同学之间每两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 手45次,则参加这次聚会的同学共有( B ) A.11人 B.10人 C.9人 D.8人 6.某航空公司有若干个飞机场,每两个飞机场之间都开辟一条航线 ,一共开辟了10条航线,设航空公司共有x个飞机场,则可列方程为 _12_x_(_x_-__1_)_=__1_0__.
设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x,则个位数字为x+3.依题意得 10x+x+3=(x+3)2,解得x1=2,x2=3.当x1=2时,x+3= 5,当x=3时,x+3=6,∴这个两位数是25或36.
易错点:因重复记数而出错 10.要组织一次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每两队之间都 赛一场),计划安排21场比赛,则参赛球队的个数是( C ) A.5 B.6 C.7 D.8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理解图形的相似性质,能够运用相似知识解决几何问题。
4. 掌握圆的性质和方程,能够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5. 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解法、图形相似的应用、圆的性质和方程、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不等式组的求解、相似变换的应用、圆的方程推导、概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草稿纸、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的重点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 课堂互动:针对讲解的内容,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4. 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2. 知识点:各章节重点知识点、例题、练习题3. 板书布局:左侧为知识点,右侧为例题和练习题,中间为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一元二次方程:x^2 5x + 6 = 0(2)解不等式组:2x 3 > 1,3x + 4 < 2(3)计算圆的面积:已知圆的半径r = 5cm(4)根据概率公式,计算掷骰子得到偶数的概率。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一些拓展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内容中,对于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的讲解需要特别关注。
教师应深入剖析这些知识点,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详细讲解求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强调判别式Δ的符号对根的性质的影响。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1章:二次函数详细内容: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与一般式之间的转换、最值问题等。
2. 第2章:锐角三角函数详细内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互化公式、解直角三角形等。
3. 第3章:圆详细内容: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方程、圆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和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学会运用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和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与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图像的理解,圆的方程的求解。
2.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的互化公式、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与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和圆相关的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例题讲解(1)二次函数部分: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图像、顶点式与一般式的转换等。
(2)锐角三角函数部分:通过具体例题,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互化公式等。
(3)圆部分:结合实例,讲解圆的方程、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二次函数:定义、图像、性质、顶点式与一般式的转换。
2.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图像、性质、互化公式。
3. 圆:方程、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锐角三角函数: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为30°和60°,求第三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3)圆:已知圆的方程为(x2)^2+(y3)^2=25,求圆心坐标和半径。
2. 答案:(1)解:x^25x+6=0,解得x1=2,x2=3。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课本知识点、概念总结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本章知识结构图21.1 一元一次方程1.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 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 χ²+b χ+c=0 (a ≠0)其中,a χ²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 χ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2.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1.2 解一元一次方程1.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2. 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3. 一般地,式子b ²-4b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 χ²+b χ+c=0 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它, 即△=b ²-4bc 。
3. 当△>0时,方程 a χ²+b χ+c=0 (a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a χ²+b χ+c=0(a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 a χ²+b χ+c=0(a ≠0)无实数根。
4. 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 χ²+b χ+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χ=ab 24ac -2b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 ,b ,c 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5. 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化为0,而另一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从而实现降次,进而转化为求两个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6. 配方法要先配方,再降次;通过配方法可以推出求根公式,公式法直接利用求根公式解方程;因式分解法要先将方程一边化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目录。
初三是初中三年最关键的一年,也是学习任务最重的一年,在暑假提前先浏览下学期要学的课文吧,以做好准备工作。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21.1二次根式
21.2二次根式乘除
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韶公式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1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一元二次方程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观察与猜想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2
第二十三章旋转
23.1图形的旋转
23.2中心对称
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3
第二十四章圆
24.1圆
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24.3正多边形和圆
阅读与思考圆周率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实验与研究设计跑道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4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25.1概率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
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阅读与思考布丰投针实验
25.4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