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盘点消化科6种常见内镜检查
消化内科疾病的医疗设备与技术应用
消化内科疾病的医疗设备与技术应用在现代医学领域中,消化内科涉及诊断和治疗各种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如胃炎、溃疡病、肝病、胰腺炎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已经极大地改善了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在消化内科中的应用。
一、内镜技术内镜技术是消化内科常用的一种诊断和治疗工具,它可以通过可视化监测内脏器官的变化来判断病情。
内镜技术主要包括胃镜、肠镜和腔道镜等。
1. 胃镜胃镜是一种通过口腔插入食管、胃进而到达十二指肠的内镜。
它可以通过实时观察胃部的变化来诊断和治疗胃病。
例如,当发现胃黏膜上有溃疡或其他异常时,医生可以通过胃镜进行活检,确定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肠镜肠镜是一种内窥镜,可用于检查结肠和直肠病变。
通过肠镜检查,医生可以发现消化道出血、息肉、肿瘤等病变,在早期进行干预治疗,降低病情进展的风险。
3. 腔道镜腔道镜是一种无创的内窥镜手术工具。
它通过腔道镜的导入,可以进行一些消化内科手术,如胃肠吻合术、胰腺手术等。
相比传统的刀切手术,腔道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二、影像学技术影像学技术在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超声、CT、MRI等。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通过使用高频声波来检查消化内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超声可以检查肝脏、胰腺等器官的大小、形态、血流灌注情况等,对于肝硬化、胆石症等的诊断非常有效。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断层扫描技术,可以获取消化内脏器官的详细图像。
通过CT扫描,医生可以发现肝脏肿瘤、胰腺炎等疾病,对于引导手术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3.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利用磁共振原理来获得内脏器官图像的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结构和组织病理变化,对于诊断肝癌、胰腺疾病等有很大帮助。
三、功能性检查功能性检查是一种通过测试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来了解疾病发展和治疗效果的方法。
常用内镜的分类
时间:3月10日
主讲:前卫医院手术室张海铅
题目:常用内镜的分类
内容:
按其发展及成像构造分类:可大体分为3大类:硬管式内镜、光学纤维(软管式)内镜和电子内镜。
按其功能分类:
1、用于消化道的内镜:硬管式食道镜;纤维食道镜;电子食道镜;超声电子食道镜、纤维胃镜、电子胃镜、超声电子胃镜、纤维十二指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纤维小肠镜、电子小肠镜、纤维结肠镜、电子结肠镜、纤维乙状结肠镜和直肠镜。
2、用于呼吸系统的内镜:硬管式喉镜、纤维喉镜、电子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电子支气管镜、胸腔镜和纵隔镜。
3、用于腹膜腔的内镜:有硬管式、光学纤维式、电子手术式腹腔镜。
4、用于胆道的内镜:硬管式胆道镜、纤维胆道镜、电子胆道镜、和子母式胆道镜。
5、用于泌尿系的内镜:⑴膀胱镜:可分为检查用膀胱镜、输尿管插管用膀胱镜、手术用膀胱镜、示教用膀胱镜、摄影用膀胱镜、小儿膀胱镜和女性膀胱镜。
⑵输尿管镜。
⑶肾镜。
6、用于妇科的内镜:阴道镜和宫腔镜。
7、用于血管的内镜:血管内腔镜。
8、用于关节的内镜:关节腔镜。
医院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1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 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 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 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 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 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 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 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 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1.临床科室。
( 1 )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 2 )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者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 1 )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 2 )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 3 )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 1 )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 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者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 5 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 5000 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 500 例或者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 2 )病例不少于 1000 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率先地位。
消化系统常见的内镜检查
消化系统常见的内镜检查纤维胃、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结肠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胆道镜腹腔镜纤维胃、十二指肠镜适应症有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但病因不明上消化道出血需查明原因疑有上消化道肿瘤而X线钡餐不能确诊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术后随访需内镜治疗纤维胃、十二指肠镜禁忌症严重心、肺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昏迷等状态急性食管,胃,十二肠穿孔,腐蚀性食管炎神志不清,精神失常等不能合作者严重咽喉部疾患,主A瘤,颈胸段脊柱畸形急性传染病(HBV、HCV、HIV)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术前护理做好解释,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排除禁忌症禁食8h,有幽门梗阻者需洗胃遵医嘱镇静及使用抗胆碱药准备用物纤维胃、十二指肠镜(1)迅速准备好抢救用物,如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等;(2)病人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3)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静脉切开,按医嘱补充血容量;(4)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给药速度;(5)如循环衰竭持续存在,按医嘱给予升压药。
1.简述去除和避免肝性脑病发生的措施2.简述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腹痛的特点3.简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护理措施4.简述急性胰腺炎的低血容量休克的抢救1)迅速准备好抢救用物,如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等;(2)病人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3)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静脉切开,按医嘱补充血容量;(4)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给药速度;(5)如循环衰竭持续存在,按医嘱给予升压药。
术后护理咽喉部麻醉作用未消失之前勿吞咽及进食当天进流质或半流,活检者进温凉流质观察病人有无异常,如咽痛、腹痛等做好内镜的消毒纤维结肠镜适应症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便血及下腹痛钡剂灌肠可疑病变炎症性肠病的随访结肠癌普查、诊断、术后随访结肠息肉及术有随访纤维结肠镜禁忌症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休克及精神病病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脏器穿孔、腹内广泛粘连、大量腹水肛门、直肠严重狭窄重度结肠炎妊娠妇女纤维结肠镜术前护理做好解释,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排除禁忌症检查前1d进流质,检查晨禁食做好肠道准备遵医嘱镇静及使用抗胆碱药准备用物纤维结肠镜术后护理观察15-30min再回房,做好肛门清洁术后3d进少渣饮食,适当休息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及排便情况做好内镜的消毒上消化道内镜可分为食管镜、胃镜和十二指肠镜。
5种常见消化内镜检查
5种常见消化内镜检查⊙南部县人民医院 刘 勇消化内镜是指从口腔、肛门等人体天然孔道或切口、造瘘口等人工通道将内镜插入人体消化系统内,进行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等。
胃镜胃镜可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的黏膜,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并取活体组织做检查,协助诊断上消化道炎症、溃疡、肿瘤、息肉、憩室、狭窄、畸形或异物等疾病。
适应证:存在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吞咽困难、上腹痛、呕吐等),怀疑有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临床需要确诊者;已确诊的上消化道病变,如消化性溃疡、食管癌、胃癌等疾病治疗后需要随访或观察疗效者;消化道出血,病因及部位不明者;胃癌家族史及其他胃癌高危人群;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明确是否有胃黏膜病变者。
禁忌证: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处于休克等危重状态者,以及内镜插入途径有严重急性炎症和内脏穿孔者绝对禁忌。
心肺功能不全、高度脊柱畸形、食管巨大憩室等患者相对禁忌。
结肠镜结肠镜可以观察包括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盲肠至回肠末端的肠道黏膜,主要用于诊断结/直肠炎症、良恶性肿瘤、息肉、憩室等疾病。
适应证: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包括便血和持续性便潜血阳性;存在下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腹部包块、大便习惯改变等可疑结直肠疾病;炎症性肠病做鉴别诊断或需要确定病变范围、严重程度等以及治疗后的复查;结直肠肿瘤术后或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的定期随访。
禁忌症:除了胃镜检查的禁忌证,还包括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对肠道清洁剂成分过敏等情况。
超声内镜超声内镜可在内镜下直接观察腔内病变,了解病变来自管道壁的某个层次及周围邻近脏器的情况,能排除骨骼、脂肪、含气部位的妨碍,可以获得最清晰的回声成像。
适应证:确定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起源与性质;判断消化系肿瘤的侵犯深度并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判断胆囊及胆总管中下段良恶性病变、胰腺良恶性病变;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的鉴别诊断;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栓塞治疗的效果。
内镜中心临床特色项目消化内镜诊疗知识简介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临床特色项目--消化内镜诊疗知识简介1. 概念ﻫ消化内镜是指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各种内镜,是消化内科医生诊治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目前常用的有上消化道镜(俗称胃镜)、十二指肠镜、下消化道镜(俗称结肠镜)、腹腔镜及超声内镜等。
胃镜用于食管、胃及十二指肠上段疾病的诊疗,十二指肠镜主要用于胰胆管疾病的诊疗,结肠镜用于直肠和结肠疾病的诊疗,腹腔镜则用于腹腔内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此外,尚有用于小肠疾病诊断的胶囊内镜和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等。
2.消化内镜的用途ﻫ消化内镜检查能够在直视下观察消化道粘膜的细小病变,即使几毫米的早期肿瘤也容易发现,这是目前发现食管、胃肠道微小病变最好的诊断方法。
在检查时不能肯定的病变,同时还可以通过取活组织标本做显微镜检查以明确病理诊断,以便进行有的放矢地治疗。
通过十二指肠镜进行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以准确地了解胆总管、左右肝管及胰管有无狭窄、梗阻及其原因等。
腹腔镜则能在直视下观察消化道及腹腔内脏浆膜面的细小病变,对腹腔结核、腹腔肿瘤及早期肝硬化等疾病的诊断有特殊价值。
胃肠镜检查的用途,简言之主要有:(1)可直接观察胃肠道粘膜的形态变化;(2)可发现X线不能显示的表浅溃疡或肿瘤;(3) 对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有鉴别诊断意义;(4) 可以鉴别溃疡病与各种炎症、良性溃疡与癌性溃疡;(5) 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粘膜活检,以明确疾病的病理诊断。
消化内镜不但在消化系疾病的诊断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可用于许多疾病直接的治疗。
消化内镜治疗,由于具有传统方法不能比拟的简便、快捷、微创、效佳、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在消化系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显现,深受患者欢迎。
目前我科已开展的消化内镜治疗项目主要有:①胃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②胃肠、食管早期浅表癌粘膜切除术;③食管良恶性狭窄(如贲门失弛缓症、术后吻合口狭窄、酸碱烧伤、晚期食管癌等)的气囊扩张、微波烧灼及安置金属支架等治疗;④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硬化剂注射及皮圈套扎治疗;⑤非曲张静脉性消化道出血的局部喷洒止血药及安置金属止血夹等治疗;⑥晚期消化道癌局部注射化疗药、生物制剂及微波烧灼等治疗;⑦食管、胃异物取出等;⑦胆总管结石、蛔虫、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炎症,通过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置管引流、取出梗阻物、安放支架引流等。
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5
结肠镜检查的适应症
大肠炎症性疾病帮助做鉴别诊断,或需要确定病变范围、病期、严重程度, 追踪癌前期病变的变化
大肠息肉和癌的诊断已明确,需探查有无其他部位存在同时癌同时性息肉 大肠息肉和早期癌须在内镜下摘除或切除治疗
6
结肠镜检查的适应症
用于研究大肠息肉或炎性病变的自然发展史 结肠镜检查是大肠癌诊断的金标准
56
化疗粒子植入57来自ERCP5859
消化内镜的分类(部位)
胃镜 十二指肠镜 小肠镜 结肠镜 胆道镜
1
消化内镜的分类(功能)
超声内镜 放大内镜 共聚焦显微内镜 胶囊内镜
2
胃镜检查的适应症
凡有上消化道症状,疑是上消化道病变、临床又不能确诊者 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者,需进行急诊内镜检查者 有上消化道症状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未能发现病变或不能确定病变性质者
36
食管狭窄扩张
37
吻合口狭窄
38
吻合口狭窄扩张
39
息肉切除
40
息肉切除
41
息肉切除
42
息肉切除
43
息肉切除
44
息肉切除
45
息肉切除
46
息肉切除
47
息肉切除
48
息肉切除
49
息肉切除
50
APC
51
APC
52
化疗粒子植入
53
化疗粒子植入
54
化疗粒子植入
55
化疗粒子植入
15
胃内异物
16
胃内异物
17
胃内异物
18
食管异物
19
食管异物
20
盘点消化科最常见的内镜检查
盘点消化科最常见的内镜检查三十岁的小王最近有些烦恼,他连续四五天出现便血,而且有腹痛、便秘的症状,大便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小王之前每天大便一次,现在三天一次了。
到医院说明情况,医生嘱咐小王:“做个结肠镜检查一下吧!”小王蒙了:“胃镜、肠镜我都听说过,但这个结肠镜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结肠镜、胃镜和肠镜都属于内镜,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消化科最常见的内镜检查都有哪些吧!一、什么是消化内镜和内镜检查?消化系统疾病是对我国居民健康有严重危害的常见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需要通过消化内镜来进行诊断、治疗。
消化内镜,指的是从肛门、口腔等天然孔道,或从造瘘口、切口等人工通道中,将内镜通过特定方法送到人体的消化系统中,从而对结直肠、胃、食管等黏膜有无病变进行观察,并对病变情况准确评估,为疾病治疗提供支持与参考的诊断方法。
消化道内镜检查能够尽早发现消化系统相关疾病,可以说是此类疾病判断的“金标准”。
目前临床常用的消化内镜主要有胃镜、小肠镜、十二指肠镜、乙状结肠镜,不同的内镜,其适应症与禁忌症有所不同,在检查中有一些不同的注意事项,需要我们有所了解。
二、消化内科常见的内镜检查有哪些?1.胃镜(1)胃镜是检查什么的?胃镜是“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的简称,是对上消化道内部疾病,如十二指肠、胃、食管等疾病进行检查的方法。
因为医生不能直接观察上消化道是否发生病变,所以需要借助胃镜的“长管子”、镜头和光源,来查看其中具体的情况。
不仅如此,当需要时,医生还可借助胃镜,对存在异常的部位通过钳夹的形式,采集组织,送到病理科进行检查,从而对是否发生胃癌进行判断。
(2)胃镜检查有哪些类型?现阶段临床应用比较多的胃镜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普通胃镜与无痛胃镜,这是根据麻醉方式进行的分类。
普通胃镜因为会刺激到咽喉,导致受检者出现恶心、呕吐感,因此需要实施咽喉部位的表面麻醉,但是这种麻醉并不能彻底消除呕吐感,检查过程仍会导致患者产生明显的不适感。
当然,普通胃镜也有其明显的优点,主要是检查费用低、不会有全麻的潜在风险。
检验科常见消化系统功能检测方法与解读
检验科常见消化系统功能检测方法与解读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负责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和排泄等功能。
为了了解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医学检验科常常会采用各种功能检测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检测方法及其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与关注消化系统健康。
一、胃功能检测方法1.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一种通过内窥镜观察胃部黏膜和周围组织的方法。
通过胃镜检查,可以了解胃部病变的情况,如胃溃疡、胃炎等,从而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通过声波的反射来观察胃部结构,包括胃壁的厚度、形态等。
该检查方法对于胃癌、胃息肉等病变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价值。
3.呼气试验呼气试验是一种通过测量呼出的气体成分来评估胃功能的方法。
常见的呼气试验有脂肪吸收试验和呼气氢试验。
脂肪吸收试验可以评估胃肠道对脂肪的吸收情况,呼气氢试验可以评估胃肠道对某些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情况。
二、肠功能检测方法1.大便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肠功能检测方法。
通过观察大便的颜色、形态、质地、气味等特征,可以了解肠道的消化吸收情况、菌群平衡等。
大便常规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肠道疾病和评估肠道健康非常重要。
2.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一种通过内窥镜观察结肠和直肠的方法,常用于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肠镜检查可以观察肠道黏膜的异常情况、肿瘤的存在等,对于早期发现结肠癌等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3.肠道菌群检测肠道菌群检测可以通过分析肠道中的微生物组成来评估肠道菌群的平衡情况。
肠道菌群的平衡与肠道健康密切相关,不少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衡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有关。
三、肝胆功能检测方法1.血清生化检查血清生化检查是评估肝功能的常用方法。
通过分析血清中的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蛋白等,可以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如肝细胞损伤、胆汁分泌功能等。
2.肝功能试验肝功能试验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物质来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常见的有凝血酶原时间、胆红素结合能力、胆汁酸测定等。
内镜专科知识点总结
内镜专科知识点总结一、内镜检查1. 消化道内镜检查消化道内镜检查是指通过上消化道内镜(胃镜)和/或结肠镜对食管、胃、十二指肠和结肠进行检查。
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如胃溃疡、胃息肉、食道癌、结肠息肉、结肠癌等。
消化道内镜检查需要患者采取空腹状态,同时进行镇静或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恐惧感。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食管、胃等器官,避免损伤和感染。
2. 呼吸道内镜检查呼吸道内镜检查是指通过支气管镜对气管、支气管和肺部进行检查。
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肺癌等。
呼吸道内镜检查需要患者采取空腹状态,同时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呼吸道粘膜,避免损伤和感染。
3. 泌尿道内镜检查泌尿道内镜检查是指通过膀胱镜对膀胱、尿道和肾脏进行检查。
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泌尿道疾病,如膀胱炎、膀胱结石、泌尿道癌、肾结石等。
泌尿道内镜检查需要患者采取空腹状态,同时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泌尿道黏膜,避免损伤和感染。
4. 内镜生物活检内镜生物活检是指通过内镜技术对病变组织进行取样,以明确病变性质和诊断疾病。
内镜生物活检可以通过消化道内镜、呼吸道内镜、泌尿道内镜等进行,常见的有胃镜活检、结肠镜活检、肺部活检、膀胱镜活检等。
在进行生物活检时,医生需要准确地定位病变组织,避免损伤周围结构。
二、内镜治疗1. 内镜止血术内镜止血术是指通过内镜技术对消化道、呼吸道等腔道进行止血治疗。
常见的内镜止血术包括内镜下注射、内镜下热凝、内镜下止血夹等。
内镜止血术通常用于溃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肺部出血等。
2. 内镜粘膜下黏膜剥离术(ESD)ESD是指通过内镜技术对消化道、呼吸道等腔道进行黏膜下肿瘤的切除。
ESD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准确地切除肿瘤,并尽量保留正常组织。
ESD可以用于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早期结肠癌等的治疗。
内窥镜种类及应用
内窥镜种类及应用内窥镜是一种医疗器械,通过光学系统和摄像系统,可以将其插入到人体腔内,用于观察、诊断和治疗疾病。
内窥镜的种类有很多,下面将分别介绍常见的几种内窥镜及其应用。
一、胃镜(胃内窥镜)胃镜是一种用于检查胃及十二指肠的内窥镜。
它可以通过患者的口腔插入食道,再经过胃进入十二指肠。
胃镜常用于胃病的检查和治疗,如胃溃疡、胃炎、胃息肉等。
通过胃镜可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取胃黏膜活检、止血等。
二、肠镜(结肠镜和直肠镜)肠镜是用于检查结肠和直肠的内窥镜,可以通过肛门插入直肠,或者经过患者的口腔、食道、胃、小肠进入结肠。
结肠镜和直肠镜常用于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肠息肉、结肠癌等的检查和治疗。
通过肠镜可以观察肠黏膜的病变、取肠黏膜活检、切除息肉、止血等。
三、膀胱镜(膀胱内窥镜)膀胱镜是一种用于检查膀胱的内窥镜,可以通过患者的尿道插入膀胱。
膀胱镜常用于膀胱炎、膀胱肿瘤等的检查和治疗。
通过膀胱镜可以观察膀胱黏膜的病变、取膀胱黏膜活检、切除膀胱肿瘤等。
四、支气管镜(支气管内窥镜)支气管镜是用于检查呼吸道及肺部的内窥镜,可以通过患者的口腔或鼻孔插入气管和支气管。
支气管镜常用于肺部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如肺部感染、肺癌等。
通过支气管镜可以观察呼吸道的病变、取支气管黏膜活检、清除呼吸道黏液等。
五、喉镜(喉内窥镜)喉镜是用于检查喉部的内窥镜,可以通过患者的口腔插入喉部。
喉镜常用于喉部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如喉炎、喉癌等。
通过喉镜可以观察喉部的病变、取喉黏膜活检等。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内窥镜,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内窥镜,如脑室镜、关节镜、子宫镜等,它们分别用于检查和治疗脑脊液循环障碍、关节疾病、妇科疾病等。
总之,内窥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和治疗工具,可以在没有开刀的情况下观察和处理人体内部的病变。
各种内窥镜可以通过不同的入口插入到人体的腔道中,检查和治疗相关的器官和组织病变。
内窥镜技术的进步为很多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方便和准确性,对于提高医疗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消化内科的内镜能治疗哪些疾病
消化内科的内镜能治疗哪些疾病消化内科的内镜能治疗哪些疾病1 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治疗消化道异物。
上消化道异物常发生于老年人及儿童,较大的锐利异物可引起梗阻、消化道粘膜损伤、甚至导致出血、穿孔及急性腹膜炎,有毒异物吸收后会导致死亡。
凡是误吞、故意吞入异物者,在确定没有穿孔的情况下,均应作紧急内镜检查,并积极试取。
尤其是对较大而锐利的异物,这些异物一般不会自行排出,而且久留会引起消化道损伤和中毒等严重后果。
纽扣电池也应紧急取出,因为时间过长会因电池外壳破裂,大量的碱性溶液泄漏致消化道损伤甚至穿孔。
自从开展胃镜检查术以来,上消化道异物的诊断率显著提高,接近100%的上消化道异物可经内镜成功取出,使绝大多数误吞异物患者免除了外科手术之痛苦。
内镜处理上消化道异物是安全、有效的,应作为首选方法。
2 内镜下消化道止血术治疗消化道出血。
急诊内镜止血技术已成为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不仅能迅速明确出血的部位及原因,而且能通过内镜采取多种治疗手段进行现场止血。
方法有:内镜下用喷洒导管对准出血灶喷洒止血药如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孟氏液、凝血酶、复方五倍子液等,用专用注射针对准出血灶注射止血药如无水乙醇、硬化剂、肾上腺素、凝血酶等,微波凝固止血,热探头凝固止血,高频电凝止血,氩离子凝固术,止血夹止血等,使消化道出血止血成功率在98%以上。
3 内镜下高频电圈套法息肉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
消化道息肉多无症状,往往是在内镜或X线检查时意外发现。
较大的息肉可引起消化系症状,如腹部不适、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但多因症状轻微或不典型而被忽略。
位于幽门或贲门口的息肉可引起不全梗阻的症状,位于直肠的长蒂息肉在排便时可见肿物自肛门脱出。
部分息肉可引起大便带血、粘液血便。
内镜是检出消化道息肉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发现息肉,而且能明确息肉的大小、色泽、形状、数目、分布范围等。
胃镜可完成上消化道的检查,结肠镜可完成下消化道的检查,胶囊内镜可完成中消化道即小肠的检查,三者结合可使全消化道的检查几无盲区。
消化科最常见内镜检查有那些
消化科最常见内镜检查有那些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内镜作为医生眼、手的延伸,已经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境界。
消化科通过内镜检查,可以检测出病人消化系统各种疾病。
那么,消化科最常见的几种内镜检查有那些?下面进行科普介绍。
一、种类消化系统的内镜种类,目前有:①能完成咽喉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检查和治疗的电子胃镜;②能完成整个大肠和20厘米末段回肠检查和治疗的电子肠镜;③专门检查和治疗十二指肠乳头以及胆管、胰管疾病的胆道镜以及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④针对小肠疾病诊断的胶囊内镜和小肠镜;⑤可测定病变深度的小探头超声内镜以及集检查和治疗胃肠道本身和附近脏器如胰腺的疾病为一体的内镜下超声;⑥能完成对腹腔内脏器直接检查和手术治疗的腹腔镜;⑦针对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的色素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与放大内镜联用等。
二、适应证消化系统的器官众多,疾病的种类也繁多,那么,具有哪些不舒服的表现时需要做内镜检查呢?首先,应该说没有内镜检查禁忌证的人都可以做内镜检查,如果出现了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下降、吞咽困难、吞咽时胸痛、、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呕血、腹痛、腹胀、腹泻、黑便、便秘、大便变形、大便带血、大便干结及稀便交替出现、排便困难、消瘦、腹部有包块等,就应该及时做相应的检查。
三、消化科最常见内镜检查1、胃镜: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此检查具有侵入性,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适。
无痛胃镜检查可解决患者检查时痛苦的问题,但需使用麻醉,增加了麻醉相关风险。
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十二指肠镜:十二指肠镜采用侧视镜的方式,可用于诊断十二指肠、肝、胆或胰腺疾病,也可以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
但由于侧视镜视野小,只能观察到部分食管及胃壁结构,容易遗漏部分病变,一般不作为上消化道病变的常规检查手段。
3、小肠镜:小肠镜具有吸引及注气的功能,对病变的观察清晰,发现病变后可以取活检及内镜下治疗;但难以观察整个小肠,小肠病变的阳性检出率低于胶囊内镜。
消化内科常规检查项目
消化内科常规检查项目消化内科是指对人体消化系统进行诊治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
在消化内科的诊断过程中,常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消化内科常规检查项目包括了多种检查方法,如肝功能检查、胃镜检查、肠镜检查、超声波检查等。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医生进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一、肝功能检查肝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它在人体内扮演着多种重要的功能,如代谢、排毒、合成等。
肝功能检查是消化内科常规检查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肝功能检查可以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尿液等样本,来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
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包括肝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的检测。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排毒、合成等功能状态,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消化内科中最为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
胃镜检查可以通过胃镜将镜头插入患者的口腔、食管、胃等消化系统内部,以便医生观察消化系统内部的情况。
胃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消化系统内的病变、溃疡、肿瘤等病变,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胃镜检查也可以通过取样检测,帮助医生对消化系统内的病变进行病理学分析,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治疗方案。
三、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对肠道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通过肠镜将镜头插入患者的直肠、结肠等肠道内部,以便医生观察肠道内部的情况。
肠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肠道内的息肉、炎症、肿瘤等病变,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肠镜检查也可以通过取样检测,帮助医生对肠道内的病变进行病理学分析,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治疗方案。
四、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它可以通过超声波对人体内部进行检查。
在消化内科中,超声波检查主要用于检查肝脏、胆囊、胰腺等消化系统器官。
超声波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内的病变,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消化内科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肝功能检查、胃镜检查、肠镜检查、超声波检查等多种检查方法,这些检查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医生进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得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得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与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得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得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得辅助科室与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她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得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与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得内镜设备与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与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与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得执业医师与其她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得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得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得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得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与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得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得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得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带你探秘消化内镜
带你探秘消化内镜消化内镜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它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消化内镜治疗包括胃镜、结肠镜、胆道镜和胰腺镜等,通过将一根柔软的管子(内镜)插入口腔或肛门,进入消化道内部进行检查,可以检查消化道内部的病变,如溃疡、息肉、炎症、出血等,并进行组织活检、切除病变等治疗操作,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消化道疾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本文将围绕消化内镜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述,报道如下。
一、消化内镜类型(1)胃镜是一种通过口腔插入食管和胃的内窥镜,可以检查胃部的内部情况,包括黏膜病变、溃疡、肿瘤等,胃镜检查通常需要患者空腹,医生会在患者口腔内喷上麻醉剂,然后将内窥镜插入食管和胃中,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内窥镜观察胃部的内部情况,并进行组织活检和切除病变组织等治疗。
(2)结肠镜是一种通过肛门插入结肠的内窥镜,可以检查结肠内部情况,包括息肉、炎症、肿瘤等,结肠镜检查通常需要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将内窥镜插入结肠中,在检查结肠的内部情况。
二、消化内镜的价值(1)诊断价值:消化系统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非常常见,包括食管炎、胃溃疡、胃肠道出血、结肠癌等,消化内镜检查提供了一种直接观察和诊断这些疾病的方法,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的情况,对消化道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早期发现。
例如,胃镜可以检查胃部病变,结肠镜可以检查结肠病变,内镜超声可以检查胆道和胰腺病变等。
(2)治疗价值:消化内镜治疗可直接作用于消化道黏膜,对消化道疾病进行治疗。
例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可以治疗早期胃癌、食管癌等,内镜下止血术可以治疗消化道出血等。
同时,消化内镜检查不仅可以观察病变区域,还可以进行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评估,这对于确定病变性质、分级分期、指导治疗方案以及评估疗效等方面非常重要。
(3)预防价值:消化内镜检查可以发现早期消化道疾病,及时进行治疗,从而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
例如,早期胃癌可以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避免胃癌的进一步发展和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指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盘点消化科6种常见内镜
检查
有读者表示想看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等更多消化科内镜检查的内容,小编马上就安排上了!
除了胃镜和肠镜,消化内镜还有一些非常有价值但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的技术,比如十二指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和色素内镜等。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这些特殊检查?这些内镜检查究竟有什么奥妙?下面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page
1
十二指肠镜
十二指肠镜采用侧视镜的方式,主要用于十二指肠、胆道和胰腺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如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并可进行乳头处病变活检,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进行取石和支架置入等相关治疗。
另一方面,由于侧视视野受限,容易遗漏部分病变,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适应证
1、十二指肠乳头疾病;
2、胰胆管结石、胰胆管狭窄及胰胆管肿瘤等疾病。
禁忌证
1、有胃镜检查禁忌证者;
2、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胆源性胰腺炎除外);
3、需造影但对碘过敏者。
注意事项
1、检查前准备与胃镜检查基本相同,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者需停药;
2、检查前已有胆道感染、脓毒血症或行胰腺囊肿介入治疗者需应用抗生素。
page
2
小肠镜
胃十二指肠镜和结肠镜为上消化道和大肠疾病的诊疗提供了精准有效的手段。
而小肠位置特殊,借助常规影像检查难以评估,小肠镜使得小肠疾病可以在直视下完成诊断,还可完成取活检、治疗操作。
目前常用的有双气囊小肠镜和单气囊小肠镜,借助气囊的注气和放气
使得内镜被送达小肠深部,进镜途径分为经口和经肛,建议在麻醉或镇静状态下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小肠镜花费高、难度大,不适合筛查疾病,而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
适应证
1、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小肠)出血及缺铁性贫血;
2、不明原因的腹泻或蛋白丢失;
3、疑小肠肿瘤或增殖性病变;
4、疑小肠克罗恩病,不明原因的小肠梗阻;
5、相关检查提示小肠存在器质性病变可能者;
6、小肠疾病的治疗:如多发性息肉症候群、小肠异物取出术、小肠血管病变治疗、小肠狭窄扩张术等;
7、已确诊的小肠病变治疗后复查;
8、协助外科手术中小肠腔的检查及外科肠道术后异常情况(如出血、梗阻等);
9、结肠镜或十二指肠镜无法完成的检查。
禁忌证
1、重要脏器(心脑肺肝肾)严重功能异常者;
2、有高度麻醉风险者,无法耐受或配合内镜检查;
3、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异常纠正前(如重度贫血、血浆白蛋白严重低下);
4、有多次腹部手术史者;
5、完全性小肠梗阻无法完成肠道准备者;
6、孕妇或低龄儿童;
7、急性胰腺炎或急性胆管炎发作者;
8、其他高风险状态或病变者(如中度以上食管-胃静脉曲张、大量腹水等)。
注意事项
1、经口检查者可采用禁食12小时或服用轻泻药方法清肠,经肛进镜者肠道准备方法与结肠镜检查清肠方法相同;
2、有不完全肠梗阻者应尽可能在肠道梗阻解除并完成相应肠道准备后再行小肠镜检查;
3、有腹部手术史者检查前需提供既往手术记录,并尽可能在X线设备的检查间进行操作;
4、需进行术中造影者,检查前应完成相应的
过敏试验。
page
3
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是将普通内镜与超声相结合的检查方式,通过在内镜顶端安装或经内镜操作孔道放入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对消化道管壁进行实时扫描,从而获取消化道各层的特征及周围脏器的超声图像。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胃肠道及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适应证
1、判断消化系统肿瘤浸润深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
2、判断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和性质;
3、评价消化系统肿瘤的复发和放、化疗疗效;
4、评估毗邻食管、胃、十二指肠及直肠器官的病变;
5、判断十二指肠壶腹肿瘤及胆总管中下段疾病;
6、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
7、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和栓塞治疗的效果;
8、显示纵隔病变;9、判断消化性溃疡的病变深度和愈合情况;
10、其他如协助贲门失弛缓症和炎症性肠病等的诊断。
禁忌证
与胃肠镜检查禁忌证一致,如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消化内镜检查者。
page
4
其他内镜技术
染色内镜
染色内镜也建立在普通内镜基础上,可分为化学染色内镜和电子染色内镜,前者是直接将色素染料喷洒至病灶表面,而后者包括窄带成像技术(NBI)、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通过染色可更好地完成对病变的对比观察。
放大内镜
顾名思义,放大内镜能将黏膜放大几十甚至上百倍,通过在常规内镜上增加变焦镜头,与电子染色内镜联合可更清楚地观察病变,对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
CLE是在普通内镜头端整合共聚焦激光探头,使用激光束作为光源,并使用特殊的荧光剂如荧光素钠,可将病变放大1000倍并直接观察组织细胞形态,达到“光学活检”的目的,使内镜医师对胃肠道的实时组织学评估成为可能,对胃肠道早期肿瘤的诊断极具优势。
看到这里,大家心中是不是对何时该选择何种消化内镜检查有了初步答案?消化内镜技术确实极大提高了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而要保障检查的安全性和高质量,就需要专科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各种内镜检查手段,患者也应在检查前做好准备,齐心协力为消化道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本文作者: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