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成像新技术原理及应用

内窥镜成像新技术原理及应用

汪长岭;朱兴喜;黄亚萍;吴敏

【摘要】阐述各种现代内窥镜成像的原理,并调研主流品牌的内窥镜临床和科研应用情况,分析、对比其应用范围.其中一些技术较为成熟,如放大内窥镜、染色内窥镜、超声内窥镜等已在临床应用并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证据.随着内窥镜技术的进步,自体荧光成像、相干断层成像、共聚焦成像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内窥镜技术

的革命,可以提高癌症早期检测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并且使得在体实时光学活检将成

为可能.%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kinds of imaging principles of endoscopes, and investigated and surveyed the application of endoscopes of mainstream brands in cli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field, and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ir application scopes. Some mature techniques, such as magnified endoscopy, computed virtual chromoendoscopy, endoscopic ultrasound etc., have been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ey have provided the reliable evidence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With the progress of endoscopic techniques, other some techniques, such as autofluorescence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 etc., will lead to revolution of endoscopic technique. And they will increase the relevance ratio and accuracy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 Moreover, the optical biopsy at real-time will become true in future.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

【年(卷),期】2018(015)004

【总页数】5页(P125-129)

【关键词】内窥镜;窄带成像;分子影像;共聚焦内窥镜;技术进展

【作者】汪长岭;朱兴喜;黄亚萍;吴敏

【作者单位】南京总医院医学工程科江苏南京 210009;南京总医院医学工程科江苏南京 210009;南京总医院医学工程科江苏南京 210009;南京总医院医学工程科江苏南京 2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9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消化内窥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医院不可或缺的医疗手段,医生能直接观察到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区别正常组织与病灶,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内窥镜从诞生到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结构发生了4次重大的改变,即硬管式内窥镜、半曲式内窥镜、纤维内窥镜以及电子内窥镜。功能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从直接观看病灶,到可拍照、摄录影像,再到辅助医生诊断、并进行微创手术治疗。

随着现代诊疗水平和人民需求的提高,临床对窥镜成像要求更加精细化,要求更高的诊断正确率和符合率。然而,使用常规标清内窥镜观察人体组织,尤其在对黏膜浅表血管、组织形态的细微变化时,已逐渐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近年来,成像新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如高清放大内窥镜,超声内窥镜、电子染色内窥镜,分子影像内窥镜等,有些技术已进入临床,有些还处于实验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技术的进步可不断满足临床需求,并推动诊疗技术的发展,增加肿瘤的检出率以及减少不必要的治疗。为此,对近年来不断涌现的电子内窥镜成像技术及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1 电子内窥镜

电子内窥镜与纤维内窥镜的区别在于,电子内窥镜不通过光学镜头导像,也不通过光纤传像,而是通过内窥镜前端的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作为图像传感器,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经由图像处理器处理后在监视器上获取出色彩真实、高清晰的画面。电子内窥镜的外径更细,图像显示清晰度高,照明亮度强。通常临床上使用的电子内窥镜系统主要由冷光源、图像处理器、监视器、电子内镜及附件组成。

2 高分辨放大内窥镜

高分辨放大内窥镜(magnified endoscope,ME)在常规内窥镜基础上,可将物像放大数十倍乃至上百倍,是具有高分辨率的电子内窥镜,可观察胃肠黏膜表面的微细结构及其变化[1-3]。在结构和原理上,放大内窥镜只比普通电子内窥镜增加了

光学放大镜头和高分辨率的CCD器件,普通电子内窥镜清晰度一般为480线和576线,而高清放大内窥镜可达1080线。薛艳等[4]通过高清晰放大内窥镜观察

非糜烂性反流病的改变,初步建立了诊断标准,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

和75%;王成文等[5]通过放大内窥镜研究了不同大肠黏膜病变的腺管开口形态与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的关联,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05%和82.19%。在临床上,仅单独使用放大内窥镜诊断疾病的方式越来越少,近年来,高清放大内窥镜在各大医院被广泛使用,并常与染色内窥镜或虚拟染色内窥镜(computed virtual chromoendoscopy,CVC)联用,可更好的诊断早期黏膜病变,如消化道黏膜的

微细血管和腺管开口等微细结构变化[6-7]。

3 虚拟染色内窥镜(CVC)

CVC是通过对待检组织的染色,使正常组织更容易与病变组织区分的内窥镜技术。根据不同的疾病特点和诊断需要,可选择不同的染色剂,美兰、龙胆紫、甲苯胺蓝、卢戈氏碘液等染色剂在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吸收率不同。

近年来,CVC逐渐替代了染色内窥镜,其主要优点在于无需加入染料、省时省力、操作方便且安全性高。CVC主要通过滤光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来突出黏膜微细

结构和表浅血管,达到染色内窥镜的效果,同时可随时与白光视野进行切换,更好的满足临床需求。主流技术包括Olympus公司的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技术[8-12]和Fujinon公司的智能分光比色内镜(fuji intelligent chromoendoscopy,FICE)[13-15]以及Pentax公司的iScan技术[16]。

3.1 NBI技术

NBI技术由日本国立癌中心医院和OLYMPUS公司共同开发,于1997年开始研究,2001年首次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2006年正式在日本上市销售,2008年引入我国,逐渐应用于消化、泌尿、呼吸、咽喉部等内窥镜检查中。该技术的应用显著地提高毛细血管形态的对比度,可以清晰地对浅表生物微血管形态改变及纹理进行可视化,对血管观察的优势使之在内窥镜检查与诊断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NBI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的光学图像增强技术,通过滤光片将可见光谱缩小至易被吸收的蓝光范围(450 nm)和绿光范围(540 nm),由于血管中血红蛋白和周围黏膜对光的不同吸收率,可突出黏膜表面血管结构和腺管开口形态,从而获得图像增强的效果,其中蓝光穿透力弱,对黏膜层的腺体微细结构和表浅血管显示较好,绿光穿透力稍强,对黏膜下层的血管显示较好。

3.2 FICE技术

FICE染色内窥镜是由日本Chiba大学Yoichi Miyake发明,与NBI不同,其通过软件处理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处理。FICE技术允许在400~600 nm波长范围内设

定5 nm间隔的任意波长,将已获得的电子彩色图像分解为多个单一波长的分光图像,可以选用任何波长的红绿蓝(RGB)三色光的组合,显示胃黏膜不同的深度的解剖结构,如黏膜表层的细微结构及血管走形,有利于分析和判断病变的性质。

3.3 i-Scan技术

i-Scan与FICE技术类似,通过软件处理边缘增强功能、对比度增强以及色调增强3个方面,相比NBI技术获取的图像较暗。i-Scan技术可获得的图像与亮度无变化,也不需要放大内窥镜来观察损伤区域就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4 超声内窥镜

超声内窥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是将内窥镜与超声融合为一体的新型

检查技术,既可通过常规内窥镜直接观察消化道腔内的形貌,也可以进行实时超声扫描来获得消化道管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相比常规超声,EUS可以减

少体内气体和骨胳对成像的影响,极大改善邻近腔道的深部脏器成像质量(可用于

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Gono等[10]首先将超声和内窥镜结合检查,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开创了EUS的先河。最早的EUS原型设备是美国Cystoscope公司制造的直径13 mm

的(ACMI FX-5)侧视内窥镜,设有一个长80 mm的刚性尖端,尖端上包含一个视野3 cm×4 cm、10 MHz的超声探头,可用一个手柄操控尖端的超声探头,只用于动物实验,而用于临床实验的(ACMI FX-8)内窥镜的刚性尖端只有35 mm[11]。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临床上使用的EUS包括环扫型、线阵扫描型和高分辨小探头。①环扫型:频率一般为5~20 MHz,扫描角度为360°,主要用于常规诊断;

②线阵扫描型:频率一般为5~7.5 MHz,扫描角度180°~270°,包含有彩色多

普勒功能,同时扫描组织器官的血管及血流分布情况,也可用于EUS引导下细针

穿刺活检和治疗;③高分辨小探头:频率一般为12~30 MHz,通过普通内窥镜

治疗通道进入待检查部位,进行环形扫描,可用于消化道黏膜下微小病变和胆胰管内超声检查。

临床上常将EUS用于对消化道管壁黏膜下生长的病变性质进行鉴别诊断,在评估

巴雷特食管、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淋巴瘤、大便失禁、肛周疾病以及淋巴结和

血管结构上也均有重要的作用,并可对消化道肿瘤进行术前分期,判断其侵袭深度和范围,鉴别溃疡的良恶性,并可诊断胰胆系统肿瘤。近年来,EUS引导下的穿

刺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可用于静脉注射化疗药物,EUS引导胰囊肿胃吻合

引流术,EUS引导腹腔神经丛阻滞等[12-14]。

5 分子影像内窥镜

目前,消化道早期癌诊断是通过普通内窥镜或通过图像增强观察病变,通过医生的判断为病变组织病理定性,对疑似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然而,由于多数早期癌症形态特征不明显,易造成漏诊,而在活检过程中,病变组织的选择取样位置的准确性,也是造成漏诊的重要原因。分子影像内窥镜新技术的发展,为准确及早诊断早期癌症提供了可能,主要发展方向为大视野荧光靶向成像与高分辨率显微组织成像两大类。

5.1 自体荧光成像(autofluorescence imaging,AFI)

随着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自体荧光就会发生特征性改变。基于此原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荧光光谱具有特征性差异。

AFI采用两个CCD成像,其中一个用于高分辨率白光内窥镜成像,另一个用于自

荧光成像。AFI图像为伪彩色,由三幅图像合成:蓝光激发图像(395~475 nm)、反射绿光图像(540~560 nm)及反射红光图像(600~620 nm)。AFI图像特征为在绿色背景上的紫色,主要用于检测组织癌变,经常与白光内窥镜、NBI技术联合评估Barrett食管癌变的可能[22-24]。

癌变组织中的荧光团结构会发生改变,然而,炎症也同样可以引起类似的自荧光变化。因此,自体荧光技术主要用于对早期癌变检测,坏死组织和黏液干扰自体荧光信号,当炎性反应较重时黏膜明显增厚,大部分激发光不能穿透黏膜层到达胶原含量丰富的黏膜下层,因而荧光较弱,出现类似癌组织的光谱特征,以致假阳性率较高。因此,并不能取代病理活检,当结果与病理结果不符时,应以病理结果为准。

5.2 荧光分子成像(fluorescence molecular imaging,FLI)

FLI开创了体内的无创、实时及高灵敏度的特异性检测肿瘤病灶的新方法,并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研究,检测灵敏度可达毫米级。静脉注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该荧光分子探针可由组织蛋白酶B激活,进行结肠癌荧光分子成像,探针24 h后结肠癌病灶区域有很强的信号。但目前使用的多数荧光造影剂不能明确其药理毒性,因而FLI现阶段主要停留在动物模型研究阶段,研发靶向性强、低毒性、多功能的荧光分子探针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25-28]。如将荧光材料与肿瘤形成、生长和转

移有关的受体及抗体等结合形成靶向探针,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抗体、存活素(survivin)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

5.3 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OCT的成像原理在于组织的不同光反射性质,其断层图像与B超相似,B超采用

超声波,而OCT则采用近红外光,其分辨率为B超的10倍以上,甚至分辨率可

达10 μm,比共聚焦内窥镜能够更深的穿透组织,从而更好的呈现黏膜和黏膜下

层状态,判断黏膜下层是否有病变。其原理为采用干涉法测量同源两条光束的干涉,一条照射样本,一条作为参考点,两条光束的反射光汇聚在接收器上,沿轴分析一点上不同深度的情况[29-30]。OCT对组织的微观结构的观察接近组织学水平,无需对组织进行切除和后处理,可用于不宜作活检病理检查的组织进行在体成像或避免不必要的损伤。Zagaynava等[31]使用OCT诊断Barrett食管癌变的特异度为68%、灵敏度为71%~85%,诊断Barrett食管肠上皮化生的灵敏度为85%、特

异度为95%[32]。该技术主要用于Barrett食管、胆总管和胰管肿瘤的鉴别和诊断,对于胃肠目前技术上还无法实现较好的成像,因而限制了其应用[33]。但OCT的

检测可能受炎症影响,导致假阳性率增加[34-36]。

5.4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窥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

共聚焦成像其原理是由光源出射的光准确地入射到位于共轭点处的被测物,由被测物反射的光束被物镜准确地聚焦到针孔处形成点像,探测器所接收的离焦信号强度远远低于焦点信号强度。可突破光学极限分辨率限制,极大提高成像分辨率。临床上将共聚焦成像技术与内窥镜技术相结合,实现形态学和组织学联合诊断。临床使用的CLE一般有两种结构,将共聚焦探头安装在传统内窥镜前端的集成式内窥镜,或通过传统内窥镜活检管道送入共聚焦小探头。这两种类型的设备各有其优缺点,集成式共聚焦内窥镜视野范围大,分辨率高,逐层扫描且扫描速度慢;探头式共聚焦内窥镜,可灵活搭配各种传统内窥镜,扫描速度快,但是视野范围较小,分辨率较低,扫描深度固定。

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CLE是由日本Pentax公司于2006年推出,镜管直径

12.8 mm。该产品共聚焦成像视场为500 μm×500 μm,径向分辨率0.7 μm,轴向分辨率7 μm,单根光纤实现激光的导入与荧光的收集,可获取最高为

1024×1024像素的图像。

CLE通过高分辨成像的方式对黏膜层的细胞及亚细胞结构实现实时观察,可对病灶准确定位,提高内窥镜下病灶活检准确性[37-40]。结合特异性荧光探针,可实现

准确和高效的检测。常用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可以高效的在组织中分布,并高分辨显示细胞和亚细胞的细节,结缔组织,但无法标记细胞核。作为补充,吖啶黄可用于结肠黏膜的细胞核标记[41-43]。

分子影像内窥镜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初步实现了即时组织病理成像与特异性功能成像,将对病灶的探查能力由原有的组织结构水平提高到分子功能水平,提高了早期癌症的检出率,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分子成像技术在电子内窥镜临床转化应用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需要稳定和成熟的分子成像内镜设备,研制低毒性、高特异性分子探针等。

6 展望

由于光学成像的技术进步、光谱技术和功能分子影像技术的引入,消化内窥镜正经历着一次巨大的变革。光谱检测技术的引入有望对待检区域进行预评估,分析在一定范围内是否存在癌变组织,从而判断该区域是否需进一步的检查,以提高检测效率。光学的技术进步将带来的是分辨率的提高和视野的拓展,画面质量随之提升,减少腺瘤和癌症的漏诊,也将有利于诊断的个性化和精准化,可以细化疾病结果并预判治疗所带来的影响。通过体内细胞相互作用的实时观察,可进一步研究体内组织病理学,理解疾病的成因。值得期待的是,分子影像技术的引入,使得内窥镜正在成为新的诊断工具,如代替病理活检。内窥镜成像新技术将会在不断探索中完善,最终替代传统诊疗方式。

参考文献

[1]王蕾,李鹏.放大内镜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3):205-207.

[2]凌红,严山,许岸高.放大内镜及黏膜染色516例结果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23(6):466-467.

[3]陈磊,杨建民,李向红,等.放大内镜下胃病患者胃黏膜微细结构改变及其临床

病理意义[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2):83-87.

[4]薛艳,周丽雅,林三仁,等.高清晰放大内镜诊断非糜烂性反流病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5):389-392.

[5]王成文,金松杰,刘永革,等.放大内镜诊断大肠黏膜病变[J].中国内镜杂志,2008,14(3):285-289.

[6]于航.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筛查的诊断价值和早期胃癌LncRNA表达谱分析及其生物学功能探索[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

[7]曾海龙,张正坤.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

断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4):452-455,460.

[8]Kuznetsov K,Lambert R,Rey JF.Narrow-band imaging: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J].Endoscopy,2006,38(1):76-81.

[9]Machida H,Sano Y,Hamamoto Y,et al.Narrow-band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mucosal lesions:a pilot study[J].Endos copy,2004,36(12):1094-1098.

[10]Gono K,Yamazaki K,Doguchi N,et al.Endoscopic observation of tissue by narrowband illumination[J].Optical Review,2003,10(4):211-215.

[11]孙小磊.NBI技术在纤维镜上的应用探索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17,

38(2):142-144.

[12]汤黎明,刘铁兵,陈晨,等.窥镜窄波成像的原理与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6):45-47.

[13]张平,董卫国,汤绍迁.电子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与智能分光比色技术的对比研

究[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11):55-57,61.

[14]余世界,廖燕,沈磊.FICE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1,23(5):312-314.

[15]牛海静,王邦茂.色素内镜和电子色素内镜应用价值评价[J].中国消化内镜,2008(5):1-7.

[16]Kodashima S,Fujishiro M.Novel image-enhanced endoscopy with i-scan technology[J].World J Ga stroenterol,2010,16(9):1043-1049. [17]Dimagno E,Regan P,Wilson D,et al.Ultrasonic endoscope[J].The Lancet,1980,315:629-631.

[18]Dimagno EP,Regan PT,Clain JE,et al.Human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J].Gastroenterology,1982,83:824-829.

[19]Lim J,Norton SA,Wong NA,et al.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of extra-rectal lesions[J].Tech Coloproctol,2017,

21(5):393-395.

[20]Fally M,Nessar R,Behrendt N,et al.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Liver Biopsy in the Hands of a Chest Physician[J].Respiration,2016,92(1):53-55.[21]Iida T,Adachi T,Nakagaki S,et al.Pneumomediastinum caused by hypopharyngeal perforation during 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J].Endoscopy,2016,48:E206-E207. [22]Curvers WL,Kiesslich R,Bergman JJ.Novel imaging modalities in the detection of oesophageal neoplasia[J].Best Pract Res Clin Ga stroenterol,2008,22(4):687-720.

[23]Curvers WL,Alvarez Herrero L,Wallace MB,et al.Endoscopic tri-modal imaging is more effective than standard endoscopy in identifying earlystage neoplasia in Barrett's esophagus[J].Gastro enterology,2010,139(4):1106-1114.

[24]Curvers WL,Singh R,Song LW,et al.Endoscopic tri-modal imaging for detection of early neoplasia in Barrett's oesophagus:a multicentre feasibility study using high-resolution endoscopy,autofluorescence imaging and narrow band imaging incorporated in one endoscopy

system[J].Gut,2008,57(2):167-172.

[25]Alencar H,Funovics MA,Figueiredo J,et al.Colonic adenocarcinomas:near-infrared microcatheter imaging of smart probes

for early detection—study in mice[J].Radiology,2007,244(1):232-238.

[26]Bird-Lieberman EL,Neves AA,Lao-Sirieix P,et al.Molecular imaging using fluorescent lectins permits rapid endoscopic identification of dysplasia in Barrett's esophagus[J].Nature medicine,2012,18(2):315-321.

[27]Mitsunaga M,Kosaka N,Choyke PL,et al.Fluorescence endoscopic detection of murine colitis-associated colon cancer by topically applied enzymatically rapid-activatable probe[J].Gut,2013,62(8):1178-1186. [28]屈亚威,夏悯馨,刘海峰.宽视场荧光内镜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J].武警医学,2015,26(5):496-498.

[29]李艳,奚杰峰.内窥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及其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5):13-18.

[30]刘景宇,张春雨,唐晓英,等.OCT内窥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5,52(10):41-46.

[31]Zagaynava E,Gladkova N,Shakhova N,et al.Endoscopic OCTwith forward-looking probe:clinical studies in urology and gastroenterology[J].J Biophotonics,2008,1(2):114-128.

[32]黄学,贾秋红,刘福建.Barrett食管的内镜诊断技术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16,56(31):109-111.

[33]Hatta W,Uno K,Koike T,et al.Su1724 The Usefulness o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Evaluating the Extension of Barrett's Mucosa Underneath the Squamous Epithelium[J].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015,81(5):AB392.

[34]Testoni PA,Mangiavillano B.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detection of dysplasia and cancer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biliopancreatic ductal system[J].World journal of ga stroenterology:WJG,2008,14(42):6444.

[35]郭天娇,陈薇,罗斌阳,等.内镜成像技术判断表浅食管鳞癌浸润深度的进展[J].四川医学,2015,36(12):1732-1736.

[36]翁晓宇.超声内镜,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对食

管癌诊断与分期应用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6.

[37]王淑芳.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2009.

[38]李真.共聚集显微内镜在体诊断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和胃癌分子成像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39]解祥军.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对结肠肿瘤性疾病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40]季锐.共聚焦显微内镜实时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指导EMR治疗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41]贾逸文.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联合荧光靶向探针诊断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病变的

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2017,28(1):102-106.

[42]李方,李楠.消化系肿瘤内镜下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33):5333-5341.

[43]刘君.共聚焦显微内镜在下消化道病变分子成像和功能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内窥镜成像新技术原理及应用

内窥镜成像新技术原理及应用 汪长岭;朱兴喜;黄亚萍;吴敏 【摘要】阐述各种现代内窥镜成像的原理,并调研主流品牌的内窥镜临床和科研应用情况,分析、对比其应用范围.其中一些技术较为成熟,如放大内窥镜、染色内窥镜、超声内窥镜等已在临床应用并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证据.随着内窥镜技术的进步,自体荧光成像、相干断层成像、共聚焦成像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内窥镜技术 的革命,可以提高癌症早期检测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并且使得在体实时光学活检将成 为可能.%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kinds of imaging principles of endoscopes, and investigated and surveyed the application of endoscopes of mainstream brands in cli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field, and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ir application scopes. Some mature techniques, such as magnified endoscopy, computed virtual chromoendoscopy, endoscopic ultrasound etc., have been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ey have provided the reliable evidence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With the progress of endoscopic techniques, other some techniques, such as autofluorescence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 etc., will lead to revolution of endoscopic technique. And they will increase the relevance ratio and accuracy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 Moreover, the optical biopsy at real-time will become true in future.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 【年(卷),期】2018(015)004 【总页数】5页(P125-129)

内窥镜的原理和应用

内窥镜的原理和应用 1. 内窥镜的原理 内窥镜是一种医疗设备,通过一根灵活的管道将显示器上的图像传输到医生或 操作者的眼睛或屏幕上。内窥镜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1 光源 内窥镜的光源通常采用高亮度的氙气或LED灯。光源通过光纤束传输光线到内窥镜的末端,使得医生或操作者能够看清内窥镜所观察的部位。 1.2 光导系统 光导系统由光纤束组成,负责将光线从光源传输到内窥镜的末端。光纤束具有 高度的柔韧性和弯曲性,使其能够穿过曲折的通道并传递光线。 1.3 显像系统 内窥镜的显像系统通过光学镜头和图像传感器将内窥镜所观察到的图像转换成 电信号,然后通过连接到显示器的电缆传输到显示器上。 1.4 弯曲控制系统 内窥镜的弯曲控制系统使得内窥镜能够在人体内部曲折通道中进行穿越。弯曲 控制系统通常由多个可控制的连接节段组成,使得操作者能够灵活地控制内窥镜的方向和弯曲程度。 2. 内窥镜的应用 内窥镜技术在医疗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内窥镜应用情景: 2.1 胃肠道内窥镜 胃肠道内窥镜是最常见的内窥镜应用之一。通过将内窥镜插入病人的食道、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等部位,医生能够检查消化道的情况,包括溃疡、炎症、肿瘤等。内窥镜还可以用于取样和切除异常组织,例如通过内窥镜引导进行肠道息肉切除手术。 2.2 支气管镜 支气管镜是用于检查和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一种内窥镜。通过将内窥镜插入病人 的气管和支气管,医生可以观察呼吸道内部的情况,包括肿瘤、感染、异物等。支气管镜还可以用于取样和切除异常组织,例如通过内窥镜引导进行肺部活检。

2.3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使用内窥镜进行的微创手术。通过在病人的腹部作几个小切口,将内窥镜和其他手术工具插入腹腔,医生可以进行腹腔内的操作,如切除器官、缝合伤口等。腹腔镜手术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较小的创伤和恢复时间较短的优势。 2.4 关节镜手术 关节镜手术是一种使用内窥镜进行的微创手术,用于治疗关节周围的疾病和损伤。通过在患者的关节处插入内窥镜,医生可以观察关节的内部情况,修复软骨损伤、清除异物、进行关节镜下的关节置换等手术。 2.5 子宫腔镜 子宫腔镜是用于检查和治疗妇科疾病的一种内窥镜。通过将内窥镜插入病人的 阴道和子宫腔,医生可以观察子宫内膜的情况,诊断和治疗不孕症、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妇科疾病。 结论 内窥镜技术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内窥镜的使用,医生可以对 人体内部进行准确的观察和操作,实现精确诊断和治疗。内窥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也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内窥镜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内窥镜应用的光学原理

内窥镜应用的光学原理 1. 光学原理概述 内窥镜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在人体内部观察和诊断。其基本原理是利 用光的传输和成像原理,通过将光传输到被观察的部位,并通过光学系统将其成像到观察者的眼睛或图像采集设备上。内窥镜的光学原理是实现内窥镜成像的关键。 2. 光的传输与聚焦 内窥镜的光学系统包括光源、光导系统和聚焦系统。首先,光源产生光,并通 过光导系统将光传输到观察部位。光导系统通常由光纤束组成,光纤束可以将光从光源传输到观察部位,保持光的亮度和质量。然后,聚焦系统将光聚焦到被观察部位,以获得清晰的成像。 3. 反射和透射 内窥镜中的光学系统既包括反射光学系统,也包括透射光学系统。在反射光学 系统中,光通过镜面或棱镜的反射,改变光线的传输方向。反射光学系统常用于刚性内窥镜的设计中。在透射光学系统中,光通过透明介质,如细长的光纤或光导管,保持光线的传输方向。透射光学系统通常用于柔性内窥镜的设计中。 4. 成像原理 内窥镜的成像原理是将光信号转换成观察者可以识别的图像。通过光学系统将 光聚焦并传输到观察部位后,光会与被观察组织相互作用。根据不同的成像要求,光可以通过细胞的反射、散射、吸收等过程,传递出不同的成像信号。成像信号可以通过光电转换器件,如CCD或CMOS芯片,将光的能量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 经过处理后,可以生成高质量、清晰的图像。 5. 柔性内窥镜与刚性内窥镜 内窥镜根据其结构分为柔性内窥镜和刚性内窥镜。柔性内窥镜采用光导系列传 输光线,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便捷地进入人体的弯曲部位。刚性内窥镜则主要采用光纤束传输光线,其结构较为坚硬,适用于直接进入体腔进行观察和治疗。 6. 内窥镜的应用领域 内窥镜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消化道、呼吸道、鼻腔、骨科、泌尿系统等各种体腔的观察和治疗。通过内窥镜的应用,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和诊断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手术操作等。

内窥镜手术的新技术

内窥镜手术的新技术 内窥镜手术是指在人体内部进行手术操作的一种现代化的外科手术技术。它是利用内窥镜可以清晰地观察人体内部病变部位的优势,使外科手术变得更加精确和安全。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更新,内窥镜手术也在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技术。 一、高清内窥镜技术 高清内窥镜技术是指采用高清晰度的内窥镜进行手术操作。相比传统的内窥镜,高清内窥镜在图像质量上有很大提升,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患者的内部病变情况。高清内窥镜通过提高光学传感器的像素数量和提高光学透镜的透光度来实现高清晰度图像的获取。这对于复杂的手术操作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减少手术出现的错误和风险。 二、内镜放射技术 内镜放射技术是指在内窥镜的基础上加上放射学辅助操作。这种技术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一些较为复杂的病例。内镜放射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内窥镜和X光机的辅助下,操作医生可以观察病

变部位的形态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内镜放射技术可以减 少X光辐射对患者和医生的伤害,使手术更加安全。 三、内窥镜超声技术 内窥镜超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内窥镜技术,它既有内镜术的优点,又能够通过高频声波探测和分析人体内部组织的结构和变化。内窥镜超声技术比传统的超声技术在图像质量上更为清晰,可以 有效地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病变部位。同时,内窥镜超声技术还 具有无创性、无痛苦和无放射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病变、泌尿系统疾病等领域。 四、内窥镜纳米技术 内窥镜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技术,它是将生物纳米 技术和内镜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项技术。内窥镜纳米技术主要 是利用纳米技术的原理来制造高精度的内窥镜器械和探测器,从 而可以更加准确地探测人体内部的病变部位。同时,内窥镜纳米 技术还可以在手术中释放药物或者选择性杀死病变细胞,从而达 到治疗的目的。

电子内窥镜的原理和作用

电子内窥镜的原理和作用 电子内窥镜(electron microscope)利用电子束取代光束作为照明源,通过电子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观察和成像样品的内部结构。相比传统的光学显微镜,电子内窥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放大倍数,能够观察到更小的细节。 电子内窥镜的原理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 照明源:电子内窥镜使用电子束而不是光束作为照明源。电子束通过电子枪产生,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电磁透镜来聚焦和控制。 2. 透射和反射:电子束穿过或与样品表面交互时,会发生透射和散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通过测量通过样品的被透射电子形成的图像来观察样品的内部结构;反射电子显微镜(reflection electron microscope,REM)则通过测量样品表面散射的电子来观察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结构。 3. 探测和成像:电子内窥镜使用不同的探测器来接收经过样品的电子束和被散射的电子,然后通过电子信号的转换和放大来形成图像。常见的探测器包括荧光屏、CCD相机和散射电子能谱仪(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EDX)等。 电子内窥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微观结构:电子内窥镜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放大倍数,可以观察和研究样品的微观结构,包括晶体结构、原子取排列、生物细胞和组织等。 2. 分析成分和组分:通过附加探测器,电子内窥镜可以进行能谱分析,即通过

检测被散射电子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组分。 3. 研究表面形貌:反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结构,有助于研究材料的表面性质和表面一致性。 4. 研究材料性质:电子内窥镜可以直接观察和研究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电子性质,有助于揭示材料的特殊性质和行为。 5. 应用于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等领域:电子内窥镜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科研领域,如生物细胞研究、材料表征、纳米技术等。 总之,电子内窥镜通过使用电子束代替光束进行观察和成像,提供了更高的分辨率和放大倍数,应用领域广泛,对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内窥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内窥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领域的技术也在日益改善。 内窥镜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内窥镜技术是一种医学诊断与治疗的 技术,通过内窥镜探查病人体内,可以观察到病患的内脏器官并 进行检查,同时还能进行一些手术操作。本文将从内窥镜技术的 研究历程、内窥镜的分类以及内窥镜的应用三个方面来谈论内窥 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内窥镜技术的研究历程 内窥镜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最初的内窥镜只有光的 引导系统,没有光源和镜头,医生必须依靠阳光等光源对患者进 行检查。20世纪50年代,内窥镜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光源的出现更加方便内窥镜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了。70年代,电视技术的发 展为内窥镜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广泛的技术基础。光导纤维技术、CCD技术和激光技术等技术得到应用,内窥镜成为了一种综合性高、使用方便、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医学技术。 二、内窥镜的分类

内窥镜有很多种类,根据功能和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光导内窥镜、电子内窥镜、超声内窥镜等。 光导内窥镜:光导内窥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内窥镜之一。在其内部装有光源、镜头、光纤导透镜、图像引导、图像处理系统等部件,通过身体内的鼻咽、食道等腔道,可直接观察到病患体内的病变情况。光导内窥镜是内窥镜中的主要种类,广泛应用于胃肠道、子宫、输尿管、泌尿生殖器官等内部器官的检查。 电子内窥镜:电子内窥镜是根据电子显像原理制成的内窥镜,它能够使医生对患者的内部器官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电子内窥镜由摄像机、电视屏幕和光纤组成,利用电子显像技术对腔体进行检查。 超声内窥镜:超声内窥镜是利用超声原理制成的内窥镜,通过送入超声波探头,可以将腹腔、胸腔、盆腔、脑室等部位的各种病变情况以高分辨率影像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超声内窥镜广泛应用于胃肠道、胰腺肝胆、妇科等多方面的疾病诊断中。 三、内窥镜的应用

医用内窥镜原理

医用内窥镜原理 医用内窥镜是一种常用于医疗检测和手术治疗的设备,它能够通过特殊的技术和设备,将细长的内窥镜引入人体内部进行检测或手术治疗。在医学领域中,医用内窥镜广泛应用 于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等体内腔道的检查和治疗。 医用内窥镜的原理主要涉及了光学、机械和电学等多个领域,下面将详细介绍医用内 窥镜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光学原理 医用内窥镜的光学原理主要是利用显微镜的原理,通过镜片和光纤传送光线来观察人 体内部的构造和病变情况。医用内窥镜的镜头采用了高度精密的光学元件,包括镜片、棱镜、镜筒、光纤等,这些元件能够将光线经过反射、折射、聚焦等变换,最终形成视觉图像。 医用内窥镜的镜头通常由镜筒、棱镜、目镜和光纤组成。镜筒是长形的金属管,其前 端连接着棱镜,棱镜的作用是将进入镜筒的光线进行反射和折射,从而形成一个清晰明亮 的图像。镜筒内部附有光纤和目镜,光纤的作用是通过其内部的微小细节,将光线传递到 目镜中。然后通过调节镜筒和目镜的位置以及拉伸光纤的程度,就可以调整成像的位置和 清晰度。 (二)机械原理 医用内窥镜的机械原理主要是由人工控制和电机控制两种方式。人工控制是指由医生 通过手动控制内窥镜的镜杆和扭转线,来操作内窥镜的方向和深度。电机控制是指通过电 机驱动内窥镜的镜杆和扭转线,以实现更精确、更稳定的操控。 医用内窥镜的镜杆和扭转线通常由多个灵活的铰链连接而成,使得镜头可以弯曲和转动,以达到查看体内深处的目的。医用内窥镜还配有一个操作手柄,可以让医生轻松地进 行控制。内窥镜的镜杆内部还可以安装一些小型的器具,如双极电凝器、取活组织钳等, 以便进行小型手术或治疗。 医用内窥镜的电学原理主要是应用电学技术进行检测和治疗。医用内窥镜通常具有高 频电刀、光导激光、电子剪等电切和凝固功能,使得医生可以进行小型手术或治疗。内窥 镜还可以与计算机相连接,通过数字化技术分析影像信息,形成高清晰度及三维图像。 在医学检测和治疗领域,医用内窥镜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设备。它通过应用光学、机械和电学等多种原理,并且搭配高端的数字化技术,使得医生们能够更加精确地观察和 诊断病变情况,并且进行更加精准和安全的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用内

胶囊内窥镜成像原理

胶囊内窥镜成像原理 胶囊内窥镜是一种用于胃肠道检查的无创性医疗设备。它由一个小巧的胶囊形状的器件组成,内部包含有成像设备、光源、电池以及无线传输装置。在进行检查时,患者只需要吞下这个胶囊,然后器件会自动在消化道内移动,并通过成像设备拍摄消化道内的图像。这个胶囊内窥镜成像原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成像设备、光源、电池和无线传输。 首先,成像设备是胶囊内窥镜最核心的部分。它通常采用微型相机或者图像传感器等技术,能够在很小的空间内获取高清晰度的图像。这些图像可以捕捉到消化道内的细微变化,以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评估。 其次,光源是用来提供胶囊内窥镜所需的光线的装置。由于胶囊进入到胃部后会被胃酸蚕食,所以光源通常是通过LED等低功耗、长寿命的装置提供的。这些光源会照亮消化道内的组织和器官,确保成像设备能够准确地拍摄到图像。 再次,电池是胶囊内窥镜的动力源。由于胶囊需要在消化道内自由移动,所以需要内置电池来提供动力。这些电池通常是微型的、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供胶囊内窥镜工作数小时。 最后,无线传输是胶囊内窥镜成像的另一重要原理。一旦胶囊内窥镜拍摄到图像,它会通过无线传输装置将图像数据传送到外部接收器。这个接收器可以是一个腰带或者一个可穿戴设备,患者可以携带它在日常活动中进行胶囊内窥镜检查。接收器会将数据存储下来,并可以通过连接到计算机或者云服务器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诊断。 总的来说,胶囊内窥镜成像的原理主要包括成像设备、光源、电池和无线传输。通过这些技术,胶囊内窥镜能够在无创、非侵入性的情况下获

取消化道内的高清晰度图像,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这种技术已经成为胃肠道检查的一种重要手段,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医学内窥镜原理

医学内窥镜原理 医学内镜原理 医学内镜是一种用于观察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医疗设备,它是通过内镜探头将其插入人体内腔,以便获得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影像信息。内镜可以用于检测、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如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内镜的原理是利用光学成像技术,通过光源、光纤、镜片等组成的光学系统来获得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影像信息。内镜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光源、光导纤维、镜片、操作杆、图像处理系统等。 在使用内镜进行检查时,首先需要将内镜插入人体内腔,然后通过操作杆来控制内镜探头的方向和角度,使其能够观察到需要检查的器官和组织。同时,内镜的光源和光导纤维会向内部器官和组织发出光线,通过镜片将影像传送到图像处理系统中,最终呈现在医生的显示屏上。 内镜的成像质量取决于光源、光导纤维和镜片的质量,其中光源的稳定性和亮度对影像质量影响较大。此外,内镜的探头形状和尺寸也会影响成像效果。一般来说,内镜探头越小,越能够适应狭小的内部器官和组织,但其成像效果相对较差。 内镜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检测、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如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内镜的优点在于能够直接观察到器官和组织的内部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病变,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疗方案。 但是内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难度大、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部分患者可能会感觉不适等。此外,内镜检查还需要一定的准备工作,如饮食、清洁等,这也给患者带来了不便。 医学内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疗设备,可以用于检测、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其原理是通过光学成像技术获得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影像信息。虽然内镜在诊疗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其优点在于能够直接观察到器官和组织的内部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疗方案。

3d内窥镜原理

3d内窥镜原理 3D内窥镜原理 引言: 3D内窥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它通过利用先进的光学和成像技术,使医生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实时观察和操作病患体内的器官和组织。本文将介绍3D内窥镜的原理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3D内窥镜的工作原理 1. 光学原理: 3D内窥镜采用的是光学成像技术。它由一个小型光学镜头、光纤束、摄像头和显示屏组成。光学镜头通过光纤束将光线传输到摄像头上,摄像头将光线转化为电信号,并传输到显示屏上进行实时观察。 2. 立体成像原理: 3D内窥镜通过利用立体成像原理实现三维影像的观察。它在光学镜头上安装了两个摄像头,这两个摄像头具有一定的距离。通过将两个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合成,可以得到一个立体影像,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病变的位置和形态。 二、3D内窥镜的应用 1. 腹腔镜手术: 3D内窥镜在腹腔镜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腹腔镜手术使用的

是2D内窥镜,医生只能观察到平面影像,难以准确判断器官的深度和距离。而3D内窥镜可以提供更真实、更清晰的立体影像,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进行手术操作,减少手术风险。 2. 胸腔镜手术: 3D内窥镜在胸腔镜手术中也有重要应用。胸腔镜手术需要在非常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操作,传统的2D内窥镜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感知能力。而3D内窥镜可以提供更立体的影像,使医生能够更精确地定位和操作病变部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3. 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常见的内窥镜检查之一。传统的胃镜使用2D内窥镜,医生只能观察到平面影像,对于胃部病变的判断有一定的局限性。而3D内窥镜可以提供更真实、更清晰的立体影像,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位置和程度,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结论: 3D内窥镜技术的出现为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通过利用先进的光学和成像技术,使医生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实时观察和操作病患体内的器官和组织。3D内窥镜在腹腔镜手术、胸腔镜手术和胃镜检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医生提供了更准确、更安全的手术操作和诊断判断。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3D内窥镜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病患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新的内窥镜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

新的内窥镜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概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内窥镜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 重要工具。近年来,一些新型的内窥镜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将探讨这些新的内窥镜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它们所带来的优势。 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通过测量组织反射或散射光信号来获取高分 辨率组织结构影像的无损检测技术。与传统内窥镜相比,OCT 技术具有分辨率高、侵入性小、操作简便等优点。 该技术在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诊断中有广泛应用。例如,在 胃肠道检查中,OCT 技术能够准确地观察到黏膜下层变化并对早期胃癌进行早期 筛查,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在呼吸道检查中,OCT 技术可以观测 到支气管粘膜病变的细微结构变化,对于肺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起到关键作用。 二、多光谱成像技术 多光谱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同时获取不同波长下的图像来实现组织结构和功能 评估的方法。它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并辅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多光谱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切除过程中。通过从可 见光谱到近红外光谱范围内获取组织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情况,该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区分正常组织和异常组织,从而更好地保护周围健康组织并提高手术成功率。另外,在皮肤科领域,多光谱成像技术还可以以非侵入性方式评估皮肤癌等疾病,并监测治疗效果。 三、荧光内窥镜技术

荧光内窥镜技术是一种利用荧光探针和特定波长的激发光源来实现病变显像的 技术。它能够帮助医生区分疾病组织和正常组织,并提供辅助诊断的依据。 在膀胱癌检查中,荧光内窥镜技术被广泛应用。通过将特殊的荧光染料注射到 患者体内,该技术能够使肿瘤组织发出特定颜色的荧光信号,从而帮助医生准确识别癌变区域并进行及时治疗。此外,在消化道和妇科疾病检查中,荧光内窥镜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 四、超声内窥镜技术 超声内窥镜技术是一种将超声成像与内窥镜相结合的新型检查方法。它可以通 过超声传感器获取高频声波并产生高分辨率影像,从而提供更丰富的组织结构信息。 在胃肠道和呼吸道检查中,超声内窥镜技术能够对深层组织结构进行准确评估,并检测病变的大小和范围。此外,该技术还可以进行活检,获取组织样本用于病理学分析,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总结: 新的内窥镜技术在医学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多光谱成像技术、荧光内窥镜技术和超声内窥镜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医生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帮助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内窥镜技术在未来在医学领域发展出更多创新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纤维内窥镜的成像原理

纤维内窥镜的成像原理 纤维内窥镜是一种医疗设备,主要用于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它由一个灵活的纤维束组成,可以插入人体内部进行观察和操作。纤维内窥镜的成像原理基于纤维光学技术,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 纤维内窥镜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光纤捕捉-透明传输-图像形成”。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光源和光导材料。光源通常是一种高亮度的光源,可以是白炽灯或者氙气灯。光导材料则是由成千上万的光纤束组成,每个光纤都是由光纤芯和包围光纤芯的包层构成。 当光源发出的光进入光导材料时,由于光纤芯和包层的光学性质不同,光线会被光纤束的光纤芯所折射。这种光纤束的传导性质使得纤维内窥镜可以在一段很长的距离范围内传输光线,而且保持光的相对不变性。 在纤维内窥镜的末端,光线通过镜头或者微型镜片进行聚焦,再通过传感器捕捉图像。镜头或者镜片的设计使得纤维内窥镜能够在非常小的空间内产生高质量的图像。传感器会将传入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纤维内窥镜的成像原理主要有两个要素,即光传输和光信号捕捉。光传输是指光线穿过纤维束传输到被观察区域,而光信号捕捉则是指光信号通过镜头或者微型镜片被聚焦和捕捉。这两个要素的优化和配合是实现高质量成像的关键。

纤维内窥镜的成像原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高分辨率:纤维内窥镜的光传输和光信号捕捉原理使得其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通过镜头和传感器的优化设计,能够在微观等级上获取细节丰富的图像。 2. 灵活性:纤维内窥镜的纤维束十分柔软和灵活,可以轻松地进入和穿越人体的腔道和组织结构。这使得纤维内窥镜可以观察到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区域。 3. 实时性:纤维内窥镜可以实时地捕捉和显示图像,使医生能够及时观察到病变部位的情况。这种实时性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4. 可视性:纤维内窥镜成像的执行性质,使得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变区域的细节,使得病情判断更准确,同时也可以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和疾病的治疗。 纤维内窥镜的成像原理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用于检查人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如胃肠道、呼吸道和泌尿道等。同时,纤维内窥镜也可以用于进行一些治疗操作,如取样和手术。 总之,纤维内窥镜的成像原理主要基于光纤光学技术,通过光纤束的光传输和光信号捕捉,实现了高质量、实时的图像获取。这种技术在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内窥镜在医学中的应用

内窥镜在医学中的应用 内镜学,是目前医学领域中最先进的技术之一。通过内镜,医 生们可以在不进行开放性手术的情况下观察人体内部情况,从而 为患者的诊治提供精准的指导。在现今医学的发展中,内镜学已 经成为医学领域必不可少的手段,而最为常见的内镜之一就是内 窥镜。内窥镜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在体内进行独特的照射,使 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被检查器官的内部病变情况,并及时进行诊 治措施。 一、内窥镜在胃肠领域中的应用 内窥镜在胃肠领域中应用最广,可以进行胃镜、肠镜以及结肠 镜等检查。通过胃肠内窥镜的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胃肠道内腔,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胃肠道内的黏膜病变区域。通过对内窥 镜下的图像进行解读,可以及时发现肠癌、胃癌等疾病的早期病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通过内窥镜,医生还可以进 行组织切片,进一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情况,并及时进行治疗。 二、内窥镜在泌尿领域中的应用

内窥镜在泌尿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尿道内窥镜、膀胱镜及输尿管镜的检查,可以全面了解泌尿道的状况。对于爱抽烟、喝酒的患者,内窥镜检查是他们早期发现泌尿科疾病的重要途径。如对于经常排尿不畅的男性,可以通过膀胱镜的检查,发现尿道结石、前列腺炎等疾病。而对于输尿管结石等疾病,医生可以通过采用输尿管镜,结石碎石或摘除。 三、内窥镜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 内窥镜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症等妇科常见疾病,均可以通过宫腔镜、腹腔镜及阴道镜等内窥镜的检查来诊断。内窥镜的应用,既可以省去病患疼痛、创伤,还可以明确诊断,为患者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 四、内镜学在心脏领域中的应用 心脏内窥镜是心脏介入性治疗中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内窥镜在心脏内部进行照射,可以在不进行开放性手术的情况下,进一步了解心脏内的情况和病变位置。内窥镜技术可以进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等多种疾病。例如

工业内窥镜的工作原理

工业内窥镜的工作原理 工业内窥镜是一种用于检测工业设备内部情况的工具。它通过光学原理和成像技术,使人们能够直接观察到平常无法看见的细小细节,从而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工作。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业内窥镜的工作原理。 工业内窥镜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光学成像原理和光源原理。 光学成像原理是工业内窥镜实现成像的基础。内窥镜通过光学透镜将被检测物体的图像聚焦在观察者的视网膜上,从而实现对被检测物体的观察。内窥镜的光学透镜通常由多个镜片组成,通过调节镜片间距和位置,可以实现对被观察物体的焦距调节,从而获得清晰的图像。此外,内窥镜还配备了放大镜,使得观察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被检测物体的细节。 光源原理是工业内窥镜实现照明的基础。内窥镜内部通常安装有一种或多种光源,用于照亮被检测物体。常见的光源有光纤光源和LED光源。光纤光源通过光导纤维将光线传输到被检测物体处,使其亮度均匀分布。LED光源则直接发出光线,具有高亮度和低能耗的特点。通过选择合适的光源,可以确保被检测物体在观察时有足够的亮度,从而提高检测效果。 工业内窥镜还配备了一套弯曲的管道或软管,使其能够方便地进入狭窄的空间或弯曲的管道内部。内窥镜的管道或软管通常由柔性材

料制成,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抗压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工业内窥镜的使用过程一般如下:首先,将内窥镜插入待检测设备的入口,并通过管道或软管将其引导到需要观察的部位。然后,通过调节镜片和光源,使内窥镜对准被观察物体并照亮其表面。观察者通过内窥镜的目镜观察被检测物体的图像,并根据观察到的细节进行判断和分析。最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存在故障或需要进行维护。 工业内窥镜的工作原理使得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能够直接观察到设备内部的情况,避免了拆解设备或损坏设备的风险。它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设备检测和维护工作中,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通过使用工业内窥镜,人们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或潜在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生产停工时间和维修成本。 工业内窥镜通过光学成像原理和光源原理,实现对工业设备内部情况的观察和检测。它在工程维护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的检测工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内窥镜的性能和功能也在不断提升,为工业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提供了更多便利。

医用内窥镜的原理和应用

医用内窥镜的原理和应用 一、内窥镜的原理 内窥镜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检查和治疗人体内部器官的工具。其原理基于光学成像和灵活的探头。 内窥镜的灵活探头由一系列镜头和光纤组成。镜头通过光纤传递的光线反射图像,将器官内部的细节传送到医生所使用的显示器上。这个过程称为光学成像。 内窥镜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光纤,如光导纤维束和光纤光束,来传输光线。光线在光纤内部被反射,直到达到目标器官并返回到显示器上。这样,医生就可以观察器官的细节和结构。 除了光纤外,内窥镜还配备了其他功能,如吸引器、注射器和活检夹等。这些功能使得医生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治疗和诊断操作。 二、内窥镜的应用 内窥镜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人体的所有器官。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应用。 1.胃肠内窥镜 –检查胃部和小肠的病变和炎症 –探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钳取异物或活组织进行活检 2.支气管镜 –检查和治疗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和肺癌 –钳取支气管内的异物或活组织进行检查 3.膀胱镜 –检查和治疗膀胱疾病,如膀胱癌和结石 –钳取膀胱内的异物或活组织进行检查 4.鼻咽镜 –检查和治疗鼻咽、鼻腔相关疾病,如鼻咽癌和鼻息肉 –进行鼻腔手术,如鼻窦引流术和息肉切除术 5.膝关节镜 –检查和治疗膝关节疾病,如半月板撕裂和关节炎 –进行关节手术,如半月板修复和关节清理术 6.子宫腔镜和宫腔镜 –检查和治疗子宫内膜病变和子宫肌瘤

–进行人工流产、宫内节育器植入和子宫内膜切除术 7.脑血管内窥镜 –用于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狭窄 –进行血管内修复和栓塞手术 三、结论 内窥镜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避免开放手术的创伤和风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内窥镜将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医学中的内窥镜成像技术

医学中的内窥镜成像技术 医学中的内镜成像技术 内镜成像技术是医学诊断和治疗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它通过 将内镜插入患者体内,再以光学成像技术将内部图像传递回医生 的显示器上,从而帮助医生观察和诊断患者身体内部结构和病变。 近年来,随着内镜成像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迭代,其应用领域也 越来越广泛,不仅涉及到肠道、胃部等消化系统,还涉及到肺部、胸腔、泌尿系统等内部组织和器官。那么,医学中的内镜成像技 术具体是指哪些技术呢? 内窥镜胃镜技术 内窥镜胃镜技术是内窥镜成像技术的一种类型,主要用于诊断 和治疗胃疾病。内窥镜胃镜通过插管,将胃穿过食道插入胃内, 采用光学成像方法即可将胃部病情准确显示在医生视野之中。内 窥镜胃镜技术不仅准确,还可以通过取样等方式进行检验和治疗,成为诊断胃疾病的必备技术。

内窥镜肠镜技术 内窥镜肠镜技术是内镜成像技术中最常见的技术,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肠胃疾病。它通过插管将肠镜插入肛门进入肠道,进行内部检查。内窥镜肠镜技术的特点是显像清晰,诊断准确,且可进行组织切割、病变治疗等,成为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内镜成像技术之一。 纤维支气管镜技术 纤维支气管镜技术是内镜成像技术的一种,主要用于检查肺部疾病以及对呼吸系统病变进行治疗。通过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气管内,将影像传输到医生的显示器上,帮助医生诊断肺部疾病。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诊断,还可以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方式进行治疗,如经导管支架;液体集合瓶输送抗菌药物等。 腹腔镜技术

腹腔镜技术是现代医学非常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它通过在腹部插入腹腔镜,进行手术操作。相比较传统的切割手术,腹腔镜手术更加安全、侵袭性更小、恢复更快,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一种首选。 总结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成像技术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除了上述提到的技术,还有如硬式内窥镜技术、经皮内窥镜技术等等医学内窥镜成像技术。内镜成像技术能够快速、精确地帮助医生确诊病情,并且在手术治疗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内窥镜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

内窥镜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内镜技术是一种光电学技术,可以通过体节内直接观察人体内部,并进行一些诊断或治疗操作。内镜技术的应用可以非常的广泛,从消化道的疾病,到肺部受损,以及泌尿系统等都可以使用内镜技术进行检测和治疗。随着日益进步的医学技术,内镜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1. 纳米内镜技术的新发展 纳米内镜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内镜技术的又一次飞跃。纳米内镜技术使用的是纳米级别的材料,可以在非常小的尺度范围内进行工作。这项技术可以直接进入细胞内部,观察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可以准确地诊断某些疾病。 2. 光学结构成像技术的应用 光学结构成像技术是一种非常前沿的内镜技术,可以使用高速的图像技术来捕捉非常小的结构。这种技术可以被用于肺部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准确地捕捉到影像上的细节和损伤。

3. 内镜控制机器人的进一步应用 内镜控制机器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技术,可以通过机器手臂的 方式进行准确的操作。这种技术可以被用于手术室里的各个方面,包括心脏手术和喉部手术。这项技术在最近几年有了很多不断地 进展和改进,可以做更为精准、更为有效的手术。 4. 兼并收购的背景下产业分析 内镜技术实际上正在经历一个非常有趣的时期,这个时期以兼 并和收购为主。许多较小的内镜公司被较大的公司吞并或者从业 务领域内消失。这种趋势对整个市场的竞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业界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5. 内镜技术的进一步改进 总体上说,内镜技术在未来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技术的发展使 内镜变得更加先进和准确,并且在未来,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新 的技术应用,包括AI和机器学习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 确地做出诊断和预测,从而帮助病人更好地康复。

光纤内窥镜的原理及应用

光纤内窥镜的原理及应用 前言 光纤内窥镜是一种通过利用光纤传输图像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内窥镜检查 和手术中。本文将介绍光纤内窥镜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光纤内窥镜的工作原理 光纤内窥镜使用光纤传输图像信号,通过远程显微观察人体内部器官。以下是 光纤内窥镜的工作原理: 1.光源系统 光源系统是光纤内窥镜的核心组成部分。光源系统一般采用强光源,如氙气灯或LED灯。光源产生的光线通过光纤束传输到内镜的前端,发出强光以照亮被观察器官或组织。 2.光纤采集和传输 光纤内窥镜通过光纤的采集和传输实现图像传输。内镜前端的光纤束接收由光源照明的图像,然后将图像信号传输到显示器或摄像机等设备上。光纤的柔性和导光能力以及较小的直径使其能够进入并观察身体的一些难以到达的部位。 3.图像处理和显示 光纤内窥镜中的图像处理和显示系统允许医生观察和分析图像。图像处理系统中一般包含增强对比度、自动聚焦和图像稳定等功能,以确保医生获得更清晰、更准确的图像。 4.其他附属设备 光纤内窥镜通常还配备了一些附属设备,如气囊和吸引器等。气囊可以通过内镜导入,扩大器官的视野,而吸引器则可以清除体腔内的液体和碎片。 二、光纤内窥镜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光纤内窥镜在医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胃肠检查

光纤内窥镜可用于胃镜和结肠镜检查,以便观察胃和结肠的内部情况。 通过内窥镜,医生可以发现胃肠道的溃疡、肿瘤、息肉等问题。这种无创的检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检查更加方便、安全。 2.腹腔检查 光纤内窥镜也可以用于腹腔检查,用于观察肝、胆囊、胰腺等腹腔内器官的情况。通过腹腔镜检查,医生可以准确诊断和治疗许多腹部疾病。 3.泌尿系统检查 光纤内窥镜可以用于尿道和膀胱的检查,以便观察泌尿系统的问题。 这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泌尿系统的感染、结石和肿瘤等疾病。 4.关节镜检查 光纤内窥镜在关节镜检查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关节镜,医生可以观察关节内部的情况,帮助诊断和治疗关节疾病,如关节炎和软骨损伤等。 5.妇科检查 光纤内窥镜也可用于妇科检查,用于观察子宫、卵巢和阴道等妇科器官的情况。这种无创的检查方式对于妇科疾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结论 光纤内窥镜作为一种创新的医疗设备,通过光纤传输图像信号实现远程内窥观察。它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胃肠检查、腹腔检查、泌尿系统检查、关节镜检查和妇科检查等。光纤内窥镜为医生提供了一种更方便、更安全的诊断工具,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和治疗效果。 以上是光纤内窥镜的原理及应用的简单介绍,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