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课稿-新版

合集下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课稿在老师聘请考试中,说课对于广阔考生来说是比较生疏的,考生不清晰围绕哪些内容举行绽开说课。

今日,中公老师细心为大家预备了一篇关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说课范例,希翼能够为各位考生的考前备考供应一些启发和帮忙。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课稿各位教师,大家好,我是今日的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第一课时。

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头我的说课。

(过渡: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其次章其次节《化学能与电能》,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组成条件。

在选修模块④中还将系统深化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本节课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奠定须要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过渡: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二、说学情本阶段同学已经准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学问,在必修一的其次章中同学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学问,懂得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这样就有利于理解原电池中的电子转移问题。

在必修一的第一章我们还学习了物质的量的计算,对电化学的有关计算应当比较容易入手。

(过渡:按照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同学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能说出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探索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通过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试验探索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索的办法,提高科学探索的能力。

3.增加对化学现象的探索欲望,提高学习化学的爱好。

(过渡: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难点】用已经学习过的有关学问探索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办法:)五、说教学办法讲授法、试验探索法(过渡:合理支配教学程序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同学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绽开我的教学过程。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课稿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说课稿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本节课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第二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来阐述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之一,更是高考的热点。

在本专题教学中,本节课是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丰富和延伸,同时,为后面化学电源的学习作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等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很好教材。

因此,本节内容是本专题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立了如下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能够判断所给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

 2.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书写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诱导、实验探索、现象比较等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常用方法和一般过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二 第三单元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课程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二 第三单元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苏教版)【教材分析】:本节是新课标苏教版《必修2》专题二第三单元的内容。

原电池原理是对前面所学的有关金属性质和用途的丰富与延伸;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和深入;是对电解质溶液相关知识和能量转化方式的体现和运用;也为后面学习化学电源和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做好了铺垫,为后续金属腐蚀原因的分析及寻找金属防护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同时还为以后选修中的原电池改进装置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充分体现了本节内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承前启后的地位和作用。

另外,原电池本质上是一种能力之间的相互转化装置,使学生牢固树立能量不能创生,只能彼此转化的观点,也为后面的电解池装置池埋下伏笔。

这部分知识也是化学与能源相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还能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内涵,所以这部分知识是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这部分知识的学习。

在整个中学化学体系中,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是历年高考和会考的热点之一,同时也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结合点之一,因此,学好原电池原理在整个中学化学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知识方面]通过前面有关对金属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知识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学习原电池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因此,本节课从金属与酸反应的视频导入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能力方面]通过初中及高中的化学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探究与归纳能力,为本节课进行的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的教学提供了能力方面的保证。

[情感方面]作为高一的学生,由于还未明确高考报考方向,学生总的来说对各学科还算比较重视。

但是,这部分是抽象的理论知识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学生普遍对新鲜事物兴趣感和较强的求知欲,利用学生乐于实验,关注实验现象的心理特征,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说课稿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说课稿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是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键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为后续学习电解池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从生活中的电池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电池中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

接着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电学知识和部分化学反应,对氧化还原反应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但学生对于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原理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来深入理解。

在能力方面,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2)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知道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2)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2、教学难点原电池工作原理中电子的流向、离子的移动方向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苏教必修2化学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苏教必修2化学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2.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3.使学生形成高效利用燃料、不浪费能源、积极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品: 铁丝、铜丝、锌片、钢片、稀硫酸、导线、烧杯、电流计等。

教学过程[讲述]电能是使用最广泛、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二次能源(见资料卡片)。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那么,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什么条件下直接转化为电能?又是如何转化的呢?[板书]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回答](阅读课本后)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结合,伴随体系能量的变化。

如煤燃烧、铝与盐酸反应放热等。

[反问]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实验]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金属的一些知识,了解了锌和铜的性质。

锌是比较活泼的金属,能溶于稀硫酸,铜是不活泼金属,不溶于稀硫酸。

如果我们把锌片和铜片连接在一起,同时放到稀硫酸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面我们做这个实验。

[学生实验]见教材实验2-4。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回答]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产生了电流。

[讲述]把锌片和铜片的上端连接在一起,放入稀硫酸中,在导线中有电子流动,构成一个小电池,我们叫它原电池。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

[讲述]若在以上实验中,按如下要求进行实验,你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验过程][组内讨论交流和小组之间汇报总结][练习] 写出③④中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反应类型及电子流向。

[提问并板书]1、锌片: Zn-2e-=Zn2+(氧化反应)铜片: 2H++2e-=H2↑(还原反应)电子由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讲述]我们知道,物质发生反应时,常伴有化学能与热能、光能等的相互转化。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二 第三单元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课程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二 第三单元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课程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二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相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能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内涵,所以这部分知识是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这部分知识的学习。

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观察几种常见电池的图片,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可以达到教学创设情境的需要。

在上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

本节课主体采用“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

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电化学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之一,既涉及理论知识,又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密切相关。

电解原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离子反应、原电池原理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是电化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它可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中有旧知识作基础,缓解学习困难,体现知识梯度的合理性。

学生已经知道一些重要的电解反应,如电解H2O、NaCl溶液等,但对电解反应还只有宏观、感性的认识,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从微观层面进一步认识电解反应,为选修4《电解的工作原理》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一学生有一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和演绎的思维能力,但上述思维能力、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不够完备。

三: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化学能不仅可以转化为热能,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转化为电能;2.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学会判断原电池3.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电池形成的基础,理解原电池构成的基本原理,会书写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4.通过活动探究认识原电池,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四:重点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3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2-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3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2-苏教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新课程的实施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个性、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及信息资源,并以此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与分享意识、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中,笔者以化学史料为教学情景,以原电池的原理探究为主线,在一系列合作实验、分组讨论、相互评价中完成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苏教版化学2(必修)中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对铜—锌原电池的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初步认识原电池反应的原理,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指导学生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电池;对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只作简单了解。

本节课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很好教材。

绿色能源开发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本节课涉及到的新型能源开发和金属防腐将有助于这些理念的理解。

2.主要教学内容:本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原电池的组成和化学原理;介绍常见的化学电源;以原电池为原理的电化腐蚀,其中本课时内容是为学生了解各类化学电源及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材先通过一个简洁的实验来引起兴趣、启发思考、提出问题,由金属知识过渡到电化学的教学;然后通过一个典型的装置和学生实验,要求学生讨论原电池的组成和形成条件,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

教材第一个实验呈现的问题显得单薄,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原电池的组成条件是本节的重点,教材设计有一个讨论活动,前面的实验封闭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开展。

鉴于以上分析,化学史料呈现真实的问题情景,采用问题解决模式由学生自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苏教版选修《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说课稿

苏教版选修《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说课稿

苏教版选修《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是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课的内容之一,主要讲述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了解能量的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以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机制。

同时,本单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通过实验和例题的展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能和电能的基本概念和相互转化的原理。

2.了解化学电池的原理、结构和分类。

3.熟悉常见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实践操作能力:进行电化学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及相关现象。

5.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理,常见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教学难点:电化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准备:课本、实验报告本、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化学能和电能的基本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过程。

3. 电池的原理与分类(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介绍不同种类的电池及其特点。

同时,教师可通过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电池内部的构造和化学反应过程。

4. 常见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应用(15分钟)教师以常见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等)为例,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实验操作演示(20分钟)教师进行电化学实验的操作演示,如电解水、铜离子还原等。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过程,感受电化学实验的魅力。

6. 学生实验(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提供实验指导书和相关实验器材,学生根据操作要求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课稿

教材分析: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选自苏教版化学2专题二的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有通过铜锌原电池学习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电极反应式,简单介绍生活中存在的电池和钢铁的电化学腐原理。

本节课是通过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对氧化还原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灵活应用。

为下一课时学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打下基础。

在化学反应原理中对原电池的学习还会更加深入,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本课的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任教的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基本的能量转化,在化学一种也对氧化还原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拥有通过实验观察,学习知识的基础。

但是对于电池中的反应即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电极两端进行,难以理解。

对于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的实验设计过程并不熟悉。

基于上述的分析,结合书本知识和课标我把原电池中的能量转化,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电极反应、电池反应的书写作为本科的教重点,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电极反应的书写作为本课的难点。

响应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上,知道电池的能量转换,掌握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会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式。

过程和方法上,通过对铜锌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培养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通过氧化还原知识的联系,培养新旧知识联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电池的探讨和生活中钢铁的电化学腐蚀,形成从生活中学习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习态度,通过实验,增加对化学学习的学习兴趣。

以上的分析都是为我接下来的教学过程设计所服务的,结合实验探究法,合作讨论学习法,以及教师的多媒体辅助实验方法展开教学。

本人的教学过程可大致分为个环节【开门见山,新课导入】本人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池,例如纽扣电池、干电池、蓄电池,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电池展示,有了直观的感知,本人提问:电池中设计的能量转换是什么,根据这个专题前面的学习,能够回答出,电池中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通过形形色色的电池,引发学生对电池中涉及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欲望【示例教学,学习新知】本人以书本中的活动与探究为出发点,设计铜锌原电池的实验作为教师演示实验,根据前期的分析,本人首先做实验4,通过灵敏电流计观察完整的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学生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原电池,首先能够大致的构建出原电池反应的基本条件,本人再一次减少形成原电池的条件的实验条件,循序渐进,让学生感知但凡形成原电池的条件缺其中之一时,原点池就不能形成,通过这样一个实验设计,学生对于原电池的形成仍处于直观感知阶段,本人在此对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总结和概括以板书形式加以系统的概括,将学生的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对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加以强调。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新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新版

第3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课时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3.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正确书写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

4.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及其应用。

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三、设计思路学生对“电”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

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本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入手,通过各种电池的展示,提出疑问:这些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学生根据物理对电流的认识,提出假设:有电子的流动,因此可能在电池里发生了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验证这一假设。

通过锌、铜与硫酸的简单组合,体验电流的产生。

引出原电池的概念。

再利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

同时从电子转移的方向确定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写出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

认识到可以利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设计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所用。

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展示图片: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电。

我们平时所用的手电筒、计算器、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表等都需要用到电池。

这些电池是怎样产生电流的呢?【板书】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电池是怎样工作的【活动与探究】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分析原因。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苏教版化学必修2)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苏教版化学必修2)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专题的第三单元的第一节。

本节课内容以生活中常见的电池为切入点,重点介绍了原电池的发电原理以及电极反应的书写。

原电池是高中化学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内容,但它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所以对本节课的学习对生活有指导意义。

同时该节课的内容也涉及到了能量的转化和氧化还原反应,是一节比较综合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对前面的课程内容的复习。

本节课内容较多,故将其分成两个课时。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学生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能够理解电极反应上的电子得失和氧化还原反应,这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高一的学生具体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比较弱,故本节课将会注重模型的建构和实验的演示,让学生清晰地明白原电池的概念,明白原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写出典型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b.能够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找出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电子得失。

c.能够说出溶液内部正负离子的流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明晰原电池的基本模型,在脑海中建构出典型的原电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化学对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形成勇于探究生活的科学态度和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电池电极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判断电极的正负。

2、教学难点原电池正负电极反应的书写,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原电池电极的正负。

五、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总结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教师给出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如:干电池、锂电池。

并提问:电池是如何工作的?【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引出新课,这样联系生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兴趣也更加浓厚。

环节二:实验演示,引发思考【教师活动】教师演示铜锌原电池,提示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注意电极上的气泡产生。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_《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名师教案1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_《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名师教案1

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化学能与电能。

化学反应与能量是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着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电化学基础。

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又是为学习“电化学基础”奠定必要的基础。

课程标准关于化学能与电能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在本模块中只要求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本节根据学生对“电”的感性认识及其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问题产生的兴趣,通过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研究之中,并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通过原电池和传统干电池(锌锰电池)初步认识化学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并不要求上升为规律性的知识;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与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激发学生科学知识的求知欲。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⑵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⑶理解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二 第三单元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课程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二 第三单元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课程教学设计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设计意图】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一种重要理念是学习生活中的化学,学习有用的化学。

而能源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本单元把化学能与电能转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能源科学的发展与化学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学生已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化学反应中存在的能量的变化和转化,这是学习本单元重要的知识基础。

本单元安排4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重点是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原电池的原理和应用又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和难点。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首先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其次,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学习,设计到较多需要想象的抽象思维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费力。

可先设计四个操作简单、对比性强、现象明显的实验,引导学生也能够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产生电能。

再借助动画演示形象地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更加快更深刻地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并且引导学生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发散思维,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原电池概念、原理及组成教学难点:1、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学方法】通过对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教学过程】活动与探究(二)小结学生思考并记录学生观看动画,思考、概括、总结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PPT展示][PPT动画展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形象、生动、深刻地去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

高中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课稿模板

高中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课稿模板

高中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课稿模板一、教材分析这一环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要理论,《化学能与电能》位于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承前启后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后续的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本节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我觉得这个环节我处理的比较好,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所以分母也不能为0。

而是通过分析一个分数的实际意义充分理解分数中的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自然不能被平均分成“0”份。

知能双修本节知识不仅是有关金属、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能量守恒原理等内容的丰富和延伸,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很好的素材。

二、学情分析知识贮备:具备了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能量守恒原理相关的理论知识。

对日常的的化学电池有很深的感性认识,但由于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所以在理解原电池原理时有一定的难度。

能力层次:此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合作实验探究的精神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崔峦老师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同时要培植每个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要千方百计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力和潜力。

期待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这是学好语文不竭的动力。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很重要,但一定要在有趣的学习情境中,才会学得轻松、自信、有效。

所以新课伊始,我便设计了”笨笨猪当老师“的游戏,让学生复习字词,说句子,乘势也让学生当当小老师带同学读生字。

学生喜欢这样的游戏,他们会玩得很投入。

在这种氛围中,他们也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中。

高中化学 第一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第一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第一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目的】1、掌握原电池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2、能熟练地识别原电池的正负极,书写电极反应和原电池方程式。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电极的反应式的书写【教学过程】〖活动与探究〗1、铜片、锌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有何现象?2、铜片、锌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再放入稀硫酸中,又有什么现象?再用电流表检测电路中有无电流?[现象]用导线连接后,锌片不断溶解,而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解释]当用导线把锌和铜连接起来时,由于锌比铜活泼,锌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而进入溶液,+从铜片上获得电子,变成氢原子,进而形成氢分子从电子则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H 铜片上放出。

上述氧化还原反应因电子的转移而产生电流。

一、原电池概念: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二、原电池工作原理、锌铜原电池:12+- =Zn(氧化反应)):Zn—2e负极(Zn-+↑(还原反应)2H+2e=H正极(Cu):22++↑原电池反应:Zn+2H=Zn H2 2、反应本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电极名称及判断:负极: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或氧化物(氧化性微粒在此处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n+ne→MM- 活泼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腐蚀4、电极反应:负极:—+正极:酸性溶液2H+2e→H+4e→4OH↑,中性或弱酸性溶液2HO+O222n++ne→M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 M5、电子流向:负极→正极三、原电池的形成条件:1、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2、相互接触,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闭合回路。

3、能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四、原电池的应用1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2、改变化学反应速率3、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判断4、制化学电源【交流与讨论】2+-(氧化反应)负极(Fe):2Fe—4e=2Fe--=4OH(还原反应):)2HO+ O+4e正极(C22)OH2Fe+2HO+ O= Fe(原电池反应:222)OH+O+2 HO= 4Fe(4Fe(OH)3b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课稿-新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一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之前我们已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钠、镁、铝、铁等有关金属知识,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内容,这都为本节的学习做了知识上的准备。

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学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电解电镀知识打下基础。

故本节课在知识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同时为学生了解各类化学电源及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很好教材。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初步认识原电池反应的原理。

2、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实例——电解和电镀的教学活动,了解电解和电镀的重要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伏打电池发明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和发明创造的欲望。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是继前面学习有关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后,过渡到
电化学知识学习上的,因此需要一个引导过程,也需要一个思维转换过程。

所以将教学重点
确定为:原电池的原理。

难点:原电池反应实质及组成条件;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法设计——探究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疑问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去主动探究原电池的原理及组成条件,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

二、说学法——实验探索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因此,在课堂内增大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意识,每两人一套实验装置,通过认真实验,仔细观察,自己分析铜锌原电池的特点,归纳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手段实验探究,问题探究辅助教具:计算机、实验仪器及药品等无论运用哪一种媒体,都不能让其仅起着教师讲课的演示工具的作用,避免学生“享受”现成结论,而应使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识工具,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三、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我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如下设计:(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置教学情境
组织教学后,首先讲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金属腐蚀现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二)实验探究(P38活动与探究)
首先在原电池概念的形成和理解上,要求学生在课上边实验边填写,完成P38的活动与探究。

同时将实验过程用微机模拟分析。

通过本组实验意在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并主动的寻找
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其次,原电池反应的实质及组成条件是教学的难点,本组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验对比的基础上发现并总结出形成条件,并通过微机模拟理解反应的实
质。

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奠定基础。

(三)理论探索
每一组实验之后学生都迫切想知道为什么,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从而使每组实验之后很自然的过渡到理论探索阶段。

这个阶段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因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蕴涵其中,而此阶段又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化学事实、现象进行分析、概括、总结,知识升华和提高的重要阶段,也是提高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段。

因此教师的导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每组实验中都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设计思考题,通过对题的解决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

第一组实验中我设计了四个讨论题: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与铜插入硫酸中相互接触时(或用导线连接)铜片上为什么有气泡?
3、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4、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第二组实验中的思考题如下:
1、哪种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
2、指出正、负极上各发生了什么变化?
3、电子流动方向如何?
通过师生对这些思考题的共同解决,思维由起点逐渐向终点延伸,最终水到渠成。

(四)巩固练习
通过对练习题的精心设计,以达到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本节难点和重点的目的。

四、板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形成条件:
(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4)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2、原电池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