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微格教学教案
新课标理念下《春》微型课
新课标理念下《春》微型课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春》这篇文章的主题、情感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重点讲解《春》这篇文章,包括文章的主题、情感、语言特点、写作技巧等方面。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教师对《春》这篇文章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对文章进行深入探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案例分析:教师选取文章中的典型片段,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4.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和情感表达,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准备本课程的教学准备包括:1.《春》这篇文章的复印件或电子版。
2.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教学案例和分析资料。
4.写作练习题目和要求。
七、教学过程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教师讲解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2.教师对《春》这篇文章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3.学生分成小组,对文章进行深入探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教师选取文章中的典型片段,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5.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总结。
7.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和学生反馈。
八、作业布置本课程的作业包括:1.阅读《春》这篇文章,并做好读书笔记。
2.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题目自选。
要求:主题明确,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春》教学教案3篇
《春》教学教案3篇《春》的教案篇一1、《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的第一课。
该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文。
2、《春》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精美散文,适宜于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春天的美妙境界,从而受到感染和陶冶。
3、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突出的特点,要通过朗读和揣摩、研讨来领会。
学情分析:1、对于课文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象,农村学生易于理解,这是学习这一课的优势。
2、由于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参与课堂学习不够积极主动,疏于动脑,这是学习本文写景抒情方法,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障碍。
教学目标:1、仔细品味文中的精妙语句,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的方法。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抓住特征,生动地写景抒情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是怎样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教学方法:在读读、讲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讨。
课时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和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我们连续学习了关于生命和人生的两个单元的课文,学过之后,让我们得到了种种的启发。
接下来要学习的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文,这些诗文语言优美,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现了色彩斑的大自然画卷。
第11课《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只要我们多朗读几遍,就一定能进入春天那美妙的境界中,受到感染和陶冶。
简介朱自清。
二。
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要求:①。
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和情感;②。
注意标注生字词。
范读后提出以下几个字:嫩(注意和“漱”、“嗽”、“喇”的区别)、酝酿、蓑、(抖)擞、(黄)晕、(发)酵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定23名学生在班里接读课文。
要求:其他学生听读思考各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微格教学语文春教案模板
课题:《春》年级:六年级科目:语文主讲人:张晓云指导教师:王芳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春》的意境,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通过朗读、讨论、品味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 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春》。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二、课文讲解1.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每一段的内容。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些春天的景象?- 作者对春天的情感是怎样的?- 文章中有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三、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品味赏析1.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如“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2.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语句的韵味。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心目中的春天。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 课后再次阅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 思考: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品味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微型课《春》教案
微型课《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春》这篇课文;(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3)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语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2)学会珍惜时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 词语解析: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用法。
3. 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让学生掌握句子的结构和用法。
4. 篇章结构:讲解课文的篇章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5. 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3)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短语的理解;(2)句子结构的分析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课文;(3)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2)运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视野;(3)使用教学游戏和小组活动,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表现。
2. 作业完成: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词语默写、句子翻译和文章写作。
3. 测验成绩:进行期中和期末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
《春》优秀教案
《春》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领略春之美。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景;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2.难点:体会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赏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春天的音乐和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春天的感受。
2.引出课题《春》。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思考:文章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精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从哪些角度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
法等。
3.体会语言的优美,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的
表达效果。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季节。
2.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
5.课堂小结
1.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作者的情感。
2.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七年级上册《春》微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春》微课教案第一篇:七年级上册《春》微课教案七年级上册《春》微教案学习目标、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的朗读文。
2、理清思路,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导学提纲、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ǎn()转酝酿()()liá()亮hōng()托应和()()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钟)(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卖弄:(6)、酝酿:3、自读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文的思路。
(1分钟)第一部分(第段):_______春第二部分(第段):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段):具体描绘(第段):春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图、春____图第三部分(第段):_______春三、当堂练习、请为下列春景图各配上一句相应的古诗。
如:春草图浅草才能没马蹄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2、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2、两个黄鹂鸣翠柳()3、踏花归来马蹄香()4、天街小雨润如酥()第二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春》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储备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能力培养点:1、学会调动多种感官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语言特点。
情感体验点:1、培养学生关注生存空间、保护环境的习惯。
2、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和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高贵品质。
《春》教案(优秀5篇)
《春》教案(优秀5篇)《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2.感知内容① 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② 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二.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3.潜心精读问题组①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②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③ 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在理清了文章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
文章开头写盼春,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
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4.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
示范2《春》-微格教案
春风轻轻的拂过脸庞,给人温暖、温柔之感,那作者觉得这种温柔类似于什么呢?
被母亲抚摸,是一种暖暖的感觉,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温暖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描述进行想象。准备好了么?初春雨后的早晨,一缕和煦的阳光照了进来,推开窗子,抻(chen)个懒腰,深吸一口气,微微清风中带来些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不仅如此,远处还飘来了繁花嫩叶中鸟儿婉转的歌声和远处牧童嘹亮的短笛声……好,同学们睁开眼睛,告诉老师,此时的春风给你带去了什么感觉?
导入
生:朗读描绘春风这一段
生:春风夹杂着杨柳的气息拂过人的脸庞,一点寒冷的意思都感觉不到。不寒冷的另一种说法就是:温暖。
生: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生:清新、轻柔、和煦、欢快
师总结:初春的风迎面微微吹来,令人神清气爽,远处的鸟儿欢快的歌唱、短笛清脆的响起,给人一种活泼明快之感,这一切也就自然构成了赏心悦目的“春风图”。
生:读课文
师:嗯,同学们这次读得就非常好!
“抚摸”是一个动词,是通过触觉来传递喜悦和柔和之感的。那接下来的“混着青草和各种花香的气息”呢?嗅觉!那“婉转的曲子、嘹亮的短笛”呢?听觉!
生:拟人
生:故意在别人面前显摆自己,炫耀
师:为了更深刻的体会写景散文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课后寻找一段类似的写景片段,下节课我们来共同欣赏。
也就是说这一段中,作者通过调动人的各种感官来从侧面描绘了无色无味的春风,使人生发了万般感觉,万般想象。
除此之外呢?咱们看看还用了其他什么手法“鸟儿唱出婉转的曲子,短笛成天嘹亮的地响”,用了什么修辞呀?
作者正是通过一些修辞把明快动态的春风跃然纸上。
微型课《春》教案
微型课《春》教案微型课《春》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真实的反映了她凄惨的生活处境和忧愁悲痛的思想感情,词人通过描摹动作和神态,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再现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诗词教学的课堂实施,应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品味诗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反复吟诵,联想品味,进而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提高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舴艨、载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难点: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呀,今天老师在上课前给同学们带来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礼是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聪明的同学们一定已经猜出这支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武陵春·春晚》这首词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2、学生跟读: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老师能否邀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呢?3、学生自由朗读:从同学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自由朗读)4、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下面呀我想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一名学生朗读),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愁”(板书)5、同学们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我们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嗯,很棒,这组同学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还可以借鉴音乐上双声部的唱法,实在是太棒了,同学们掌声鼓励一下他们好不好。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春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科目:语文
课题:《春》(其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
)
执教:
训练技能:导入、讲解技能
设计理念:
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
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
”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重视互动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
教学过程:。
微型课《春》教案
微型课《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珍惜时光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春》。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对课文进行解读。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欣赏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3. 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课堂上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确保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流畅性、准确性。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生字词的掌握和文章结构的把握。
3. 学生分析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以及合作探讨的积极性。
4. 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对春天主题的情感体验。
七、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图片,增强学生对春天的直观感受。
《春》微课教学设计(赏析文章的语言)
《春》微课教学设计(赏析文章的语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是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由赏析语言开始,继而为学习后几篇课文、赏析其精美的语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欣赏文中精美的语言。
(2)学习赏析语言的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感悟,并总结归纳赏析方法;
【教学策略】
品析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据了解,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大家认为比较难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以朱自清的散文《春》为例,来学习赏析语言的方法。
1、什么是赏析
赏析:分两步,第一步是赏,即欣赏,也就是选出你喜欢的、觉得写得好的句子;第二步是析,即分析,分析一下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2、找出例句
下面我们先在课文中找一找喜欢的句子,再品一品,分析分析。
3、分析例句
4、总结方法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4)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
(5)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微型课《春》教案
微型课《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2)通过模仿、改编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春》这篇课文。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春》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与春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感受和印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印象,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春》。
(3)教师朗读课文《春》,学生跟随朗读。
2. 课文理解(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写作练习(10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与春天相关的主题,要求学生模仿或改编课文《春》的写作风格,进行短文写作。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以及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和反馈。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并完成相关的写作练习。
六、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春》,巩固生词和短语。
微型课《春》教案
微型课《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春天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优美的句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3.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春天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春天的美好。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2)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讲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春天的特点。
4. 情景教学(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2)选取代表性的句子,让学生朗读并体会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赞美之情。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春天的片段。
7. 板书设计课题:春教学内容:生字词、修辞手法、春天特点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写作片段的创新性和表达能力。
微型课《春》教案
微型课《春》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春》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培养学生对朱自清散文风格的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文本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大自然的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春天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朱自清和他的散文《春》。
简述课文内容和主题。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解读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学生对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创作练习: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描写方法。
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引出课文《春》的主题和内容。
5.2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5.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教师引导并进行总结。
5.4 创作练习: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写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关注其对课文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6.2 评估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讨论。
微型课《春》教案(通用10篇)
微型课《春》教案微型课《春》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微型课《春》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型课《春》教案篇1一、导入:春水如蓝,夏草如茵,秋叶如蝶,冬雪如花。
山水如画般清新,四季如歌般动人。
常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朱自清的脚步,去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让我们来共同学习描写春天的经典散文——《春》。
二、教学目标:学习这篇写景的散文,我们应该学会哪些内容呢?这位同学说的真好——我们要了解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还有没有补充?——对啊,我们还要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也就是描写景物所运用的方法?当然,学习这么经典的散文,我们还要注重积累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注意学习作者的布局谋篇时的技巧,学习一下文章的结构特点,然后运用到我们的写作实践中去。
以上这些内容就是我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检查预习:课前,老师布置了同学们预习,现在,我想知道:同学们都预习了哪些内容,拥有了怎样的收获?这位同学通过预习,了解了作家朱自清的相关情况,非常好,我们要感谢他为我们找到的这些文学常识资料。
还有谁想把预习的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
这位同学通过预习,了解了文章内容,真不错!预习是高效学习的基础,所以,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课堂上学的更多,更快,更有效!四、探究课文1、听,音乐响起来了,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跟着老师的朗读,走进春天,去欣赏美丽的春景吧。
请同学们的欣赏的过程中,注意留心,你在文章中都看到了哪些春天的景物,作者又为我们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画。
这位同学说的真准确,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草图”还有什么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春人图——这样说不是很准确,实际上文中描绘了人们迎接春天的场景,所以我们可以称为“迎春图”2、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这样的句式:本文描绘了——景致,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位同学概括的非常准确,语言表达也很流畅。
微型课《春》教案
微型课《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学会欣赏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内容。
2. 词语解析: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讲解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4. 文章鉴赏: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写作特色,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春天的图片或歌曲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 词语解析: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讲解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5. 文章鉴赏: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写作特色,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春》原文。
2. 多媒体课件:春天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 参考资料:相关朱自清散文的作品,以便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4. 作业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春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课文内容。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了解春天的美好。
初中春微格教案
初中春微格教案一、教学背景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学生们亲近大自然、感受生命力的好时机。
为了让初中生更好地体验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设计了此次春微格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教学内容1. 春天的季节特点2. 春天的美好瞬间3. 写作技巧与创作实践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音乐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春天的季节特点: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春天的气候、植物、动物等方面的特点。
3. 春天的美好瞬间: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美好瞬间,如花开、鸟鸣、绿叶等。
4. 写作技巧与创作实践:讲解写作技巧,如观察、描写、抒情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春天季节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大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
3. 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作热情。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春天,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激发创造力。
3. 教师在写作技巧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本次春微格教学,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
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微型课《春》教案
微型课《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春》,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春》2. 重点词汇:春、花、草、阳光、温暖、风、雨、鸟、人、笑容、生机、希望等。
3. 重点句型:描述春天的句子、表达情感的句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词汇学习:讲解并练习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
4. 句型练习:引导学生运用重点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5. 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口语表达:通过句型练习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阅读理解:通过课文理解和问题回答,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春》2. 词汇卡片:春、花、草、阳光、温暖、风、雨、鸟、人、笑容、生机、希望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课文和辅助教学。
六、教学步骤:1. 初步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细读课文:指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意文中描绘春天景物的词语和句子。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讨论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4. 朗读感悟: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 拓展延伸: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春天的题材进行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格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熟读成诵感受本文的语言美。
3学习多种角度写景抒情的写法,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4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知文章春草图部分,领悟诗画意境,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教学难点赏析文章优美的语言,及多角度写景的方法,体会拟人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0分钟
授课行为授课技能学习行为媒体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
这些图片描绘的是什么季节啊?你们喜欢这个季节么?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啊?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春天是美丽的季节。
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作家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老师和学生一
起欣赏图片,讨
论有关春天的
问题。
引导学生
进入对文章
《春》的学习。
明确学习目的
通过看图
片,老师
提问问
题,学生
思考并回
答问题。
演示
图片
板书
春
朱自
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介绍作者,增加
学生的知识储
备,使学生明确
写作背景。
学生听讲
并记录有
关作者的
基本信
息。
演示
作者
照片
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注意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请各小组在自己所在组的小黑板上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生字词注音并。
其次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读后请同学们整理出课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这篇文章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啊?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有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那么我们这节课老师就以春草图为例,引导同学们去分析一下作者写景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春草图部分自己朗读一遍。
课文部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先个人读,再小组读,评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给予加分奖励。
老师和同学一
起回顾课文,检
查预习效果,确
定课文重点学
习部分。
学生齐声
回答问题
朗读课文
片段
演示
课文
结构
图
演示
春草
图部
分文
字
板书
春草
图
出示多媒体合作探究;(1)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教师明确:嫩、绿、多)把“小(2)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哪个好?“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3)本文运用了那种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拟人手法,使文章更生动,活泼。
(4)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写人的活动的画面呢?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学习欣赏感悟,
感知文章春草
图部分,领悟诗
画意境,感受作
者的审美情感。
揣摩文章抓住
景物特点运用
准确、生动的语
言及比喻、拟人
等修辞方法描
写景物的写作
方法。
感悟作者
用诗情画意的
语言,表达出对
春天的热爱,歌
颂与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
回答问题
逐步
演示
问题
及答
案
板书
小草
的特
点
嫩绿
多
钻
偷偷
拟人
人的活动画面组合在一起,一方面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另一方面也从人的心情愉快、高兴从侧面来写出春草嫩绿多的特点带给人美的享受。
人的活动(侧面展现春草的特点)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都学习了什么啊?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春的作者是朱自清,解决了生字词,文章共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等五幅美丽的图画,其中春草图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更生动活泼。
通过春草图的学习,我们知道写景的文章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恰当的修辞能使文章所写景物生动。
此外,写景注意观察的顺序,调动人的感觉器官,注意描写的角度(如正面描写景物和通过人的活动侧面展现景物的特征)也是写景的好方法。
请按照老师这个提示分四个小组由各小组的组长带领全组成员去分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老师带领学生
回顾,归纳并总
结本节内容。
学生巩固
学习内容
出示
课件
布置作业
选择你喜欢的季节,景物,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小作文,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多角度写景,采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加上自己的主观感受。
激发兴趣
引导运用
巩固所学
知识
演示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