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唐诗英译_以_月下独酌_为例_胡筱颖

合集下载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

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功能荒诞与抵抗——《局外人》中莫尔索的荒诞表现之原因分析欲望与命运--《推销员之死》与《旅行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的悲剧根源之比较《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An Analysis of Symbols in The Great Gatsby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Images in The Waste Land论《呼啸山庄》中的象征主义运用英汉品牌名的文化差异《欢乐之家》中丽莉追求婚姻时的自我矛盾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中学英语老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The Pervasive Agitation of Humbert in Lolita完美管家还是他者—浅析《长日留痕》中的管家形象(开题报告+论)新加坡英语和英国英语比较研究试析美国个人隐私文化的现象及根源Comparison between 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 in Language Expression中英文称谓语的比较与翻译《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浅析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中守旧因素的象征运用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中英隐私禁忌语对比分析从大卫•芬奇《七宗罪》看宗教极端主义浅析英语演说中对照与其他修辞格的混合应用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及其作用广告中反语现象的关联分析浅析《简爱》的主人公简爱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TV Talk Shows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浅析《蝇王》中的人性黑暗商务信函中委婉语语用功能分析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麦田守望者》成长主题解析《紫色》所体现的“黑人性”从女性个人主义角度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女性人物性格特征比较《基督山伯爵》和《连城诀》复仇的异同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分析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其侦探小说《阳光下的罪恶》中的写作手法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Online Subtitle Translation Group《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隐喻的语用功能分析从《瓦尔登湖》看“天人合一”与梭罗超验思想以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中学英语口语互动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A Comparative Study of MTVs in China and U. S.从功能翻译理论浅谈公示语翻译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语言变体的翻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两汉译本的比较《看不见的人》中的“暗与明”意象探究中英文化中寒暄语的比较说谎的语用顺应性分析对圣经文学性之赏析关于《哈利波特》中对种族主义批判的研究试析《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方法——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为例试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模式针对基础与学习自觉性较低班级的课堂管理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Little Women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Buddhism and American Christianity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法”英汉翻译中文化负迁移引起的偏误分析礼貌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运用《祝福》两个英译本翻译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对比研究Shaw and the Discussion Play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Interpretation Class论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中西饮食文化中的差异《隐形人》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英国历险小说《所罗门王的宝藏》《飘》中斯佳丽的人物形象浅析从英式桌球斯诺克看英国的绅士文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新加坡英语和英国英语比较研究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汉英道歉语回应之比较翻译腔成因浅探违反合作原则下的幽默效果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人生哲学的主题分析《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语用分析(开题报告+论)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对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简爱的女性主义分析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战争观中法身势语的文化差异研究浅谈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中世纪的典雅爱情:本质、渊源和影响图式理论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红与黑》中司汤达的爱情观古诗英译中意象与意境的处理西方文化视域中《简爱》刍议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从餐桌礼仪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On the Narrative Arts of Hemingway's Short Stories----A Case Study of"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浅析《到灯塔去》中女性主义思想在两位女主人公身上的体现国际商务谈判中的礼貌原则An Analysis of Hemingway' Religious Comple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简爱性格研究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双城记》与《呼啸山庄》的家庭主题对比从制度文明起源的角度浅谈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谁能给苔丝提供一段真正的婚姻?—浅析《德伯家的苔丝》的婚姻观浅析苔丝之死An Arch etypal Study of J.D.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大衣》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中英公益广告修辞手法和效果的对比研究作者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表现的双重人格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功能试论英语学习中的动机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影响从《西风颂》看英国积极浪漫主义的特征试析《老人与海》的悲喜色彩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Headline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析《雾都孤儿》中的现实主义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Angel’s Face, Devil’s Heart—The Degeneration of Dorian Gray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萨宾娜和特蕾莎的人物分析美国律师辩护中的预设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浅析商务金钱语汇的翻译中英寒暄语的对比与研究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中安娜的政治困惑分析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红楼梦》中的数字翻译及其文化分析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 耶稣成为弥赛亚以及被民众接受之原因《看管人》下的“品特式”《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性格分析浅析电视媒体的品牌战略华兹华斯诗歌的精神生态研究—以《丁登寺》为例论《睡谷传奇》中的幽默元素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从目的论的角度比较研究《茶馆》的两个英文译本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认知语境对文学文本翻译策略的影响商务信函的写作原则与技巧母语负迁移对中学英语写作的影响《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批判约翰逊词典编纂特色探析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从花语的不同含义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An Analysis of V anity Fai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从《老友记》看美国幽默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Satan in Paradise Lost as a Tragic Hero英语商业广告以及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比较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中西称谓文化的对比研究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德伯家的苔丝》环境细节描写的作用The Admiration of Great Gatsby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中英道歉策略对比研究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On the Dramatic Conflicts Contributing to Eliza Doolittle’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Pygmalion 《呼啸山庄》中的爱与复仇约翰•斯坦贝克女性观流变初探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对英语政治新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元认知策略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浅谈《圣经》故事与英语学习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Reconstructed Motherhood in Beloved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高中英语阅读技巧教学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浅析有关“狗”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及方法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合同的翻译汉语习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 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 英语外贸信函的特点及翻译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从《印度之行》看福斯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观中国特色英语词汇翻译及运用分析赫索格与玛德琳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解读索尔贝娄的《赫索格》浅析《愤怒的葡萄》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黑尔舍姆”教育尝试的失败—析石黑一雄小说《别让我走》(开题报告+论)《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月下独酌》四个英译本对比赏析——基于王宏印教授提出的六个文学翻译批评标准

《月下独酌》四个英译本对比赏析——基于王宏印教授提出的六个文学翻译批评标准

114《月下独酌》四个英译本对比赏析——基于王宏印教授提出的六个文学翻译批评标准■蔡 玉/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月下独酌》是诗仙李白的一首佳作,其英译版本众多,孰优孰劣众口不一。

王宏印教授在《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一书中,提出了文学翻译批评六条标准即语言要素、思想倾向、文化张力、文体对应、风格类型和审美趣味。

本文在这六条批评标准的指导下,对《月下独酌》的四种英译本进行评析,分别探讨了四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诗的处理,并做出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与评价,进一步证明了这六条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的客观性和普适性,从而更好地指导诗词翻译实践。

关键词:《月下独酌》 语言要素 思想倾向 文化张力 翻译批评一、前言(一)文本选择原因及研究现状作为中国文化的不朽瑰宝,中国古典诗歌一直以其优美的语言、典雅的风格以及丰富的文化意象著称。

《月下独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孤寂苦闷。

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中国已经踏上了世界舞台,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走进去成为新时代的一项重大任务,诗歌英译被提上日程。

《月下独酌》篇幅虽短,但其奇妙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如磁石般吸引中外多位译者不断进行重译,其中不乏成功的译作。

本文选取的四个译本分别来自于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林语堂、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以及英国汉学家亚瑟·威利(Author Waley)。

之所以选择这四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原因在于这四个译本有享有一定知名度且各有千秋,其中既有中国学者译本,又有外国学者译本,还包括汉学家译本,对比性较强。

目的论视角下古诗词中颜色意象的翻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古诗词中颜色意象的翻译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影响学生阅读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策略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 浅析《宠儿》中三位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之旅4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5 英文商务信函中的礼貌策略研究6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悲剧性格解读7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8 《警察与赞美诗》的功能文体分析9 评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的恐怖美10 从生态主义观解读《愤怒的葡萄》11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2 中西方创世神话文化的比较13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Companies Facing Anti-dumping14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15 分析双城记中的讽刺用法16 简奥斯丁的女权主义在《理智与情感》中的体现17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卡斯特桥市长》18 一位《飘》不去的女性—《飘》中斯佳丽的女性主义性格特点成长分析19 论委婉语与国际商务谈判20 任务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21 浅析《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女性意识22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23 观《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教育失败24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25 谁能给苔丝提供一段真正的婚姻?—浅析《德伯家的苔丝》的婚姻观2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7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28 解析《红字》中的红与黑29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30 电影《风月俏佳人》中的意识形态符码31 广播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32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33 从合作原则看英语广告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及解读34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35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人物象征主义的运用36 创世神话与民族特性—《旧约》与中国古代民间传说37 从王尔德的童话看其悲观主义爱情观38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39 美剧《行尸走肉》主人公瑞克的心理变化分析40 关于英语口语纠错的研究与建议41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一代”的反叛与抗争42 无法规避的体制——权力视阈下的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43 论英语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44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的存在主义表达45 政府工作报告中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46 从认知隐喻角度看英语商标翻译47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48 中西文化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49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in death of a salesman50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ourism Texts51 “白+动词”的语义及其英译52 Major Barriers i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of College Students53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54 从国外汽车商标翻译看中国品牌国际化5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性格分析56 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爱情观57 The Lonely and Desperate Modern Man: A Close Reading of The Hairy A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ressionism58 从任务型教学模式谈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预防策略59 Different Applications of Iceberg Principle in A Farewell to Arms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60 苔丝人生悲剧的研究61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62 On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m Advertisements63 浅谈《欲望号街车》所阐述的欲望64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s and the Commercial Effect65 习语的文化现象及翻译策略研究66 A Study of Cultural Influence upon Internet Language67 暗夜中的精灵——论《寻欢作乐》中的罗西68 影视作品中的中英电话礼貌用语对比研究69 朱维之《复乐园》译本研究70 《宠儿》中黑人男性角色与黑人男性身份构建之关系浅析71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72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态语应用73 论《紫色》的社会意义74 Oscar Wilde’s Aestheti 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75 浅析《飘》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76 海明威小说硬汉形象的悲剧色彩77 从模因论角度下谈广告语的仿译78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79 D.H.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恋母情结分析80 从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81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对比研究82 解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83 中美两国家庭文化差异84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85 论“韩流”在中国86 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策略初探87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88 The Rose in the ―Heights‖—An Analysis on Catherine’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89 英汉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90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91 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9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93 浅析英语外加状语的语用功能94 中国人和美国人特征的比较95 商务英语新词构词研究9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7 论网络英语的特征98 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99 On Moral Character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00 从福斯特《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看英国转型期中产阶级价值观101 美国俚语的文化及特征102 英语环境的营造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03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 East and West 104 易卜生戏剧《培尔?金特》中培尔?金特的宗教救赎之路105 英文商业广告中的常用修辞格--以《商业周刊》为例106 评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恐怖美107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108 英汉形状类量词的隐喻认知分析109 浅析李尔王的陷落110 英语文化中身势语的性别差异111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对《小妇人》的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112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113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114 The Exploration of Black Female Characters in Toni Morrison’s Novels115 试论美国第二代女权主义116 从电影《美国队长》浅析个人英雄主义117 顺应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开题报告+论)118 On the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 sm and Realism in John Keats’s Poems119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120 从自然主义角度解读《苔丝》的悲观主义121 从文化角度谈动物习语的翻译122 奥斯卡?王尔德童话的唯美主义研究123 唐诗中比喻修辞格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本为例124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125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 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126 英语委婉语的内涵127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宗教影响12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29 时政漫画看美国社会130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31 科技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语篇功能的分析132 英语影视作品字幕汉译的策略133 礼貌原则下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探析134 罗伯特?弗罗斯特与陶渊明田园诗歌对比研究135 论大学英语口语课外活动136 《绝望的主妇》中的中产阶级女性独立意识的研究137 Women in the Roaring Twen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Great Gatsby and The Sun Also Rises138 语码转换的面子维护策略139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A Farewell to Arms140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成功之道141 论纳撒尼尔霍桑《牧师的黑面纱》中的象征142 The Tragedy Characteristics of Sister Carrie and An American Tragedy143 语用策略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144 论《百舌鸟之死》中的百舌鸟象征145 《沉默的羔羊》三部曲中汉尼拔博士性格探析146 谈商务英语信函的词语汉译147 “土生子”叛逆精神探源148 伊迪斯?华顿《纯真年代》中的新女性形象149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150 从跨文化的视角看中国旅游景点介绍的翻译151 浅谈《欲望号街车》所阐述的欲望152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代沟的不同影响研究153 论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154 西方文化视域中《简爱》刍议155 On Romanticism in Ode to the West Wind 156 中美时间观的文化差异15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8 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159 从谚语看中英文化的差异160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161 用眼睛透视心灵—评析《老人与海》162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163 海明威笔下的另类反英雄——评《艾略特夫妇》和《雨中的猫》中的男性形象164 《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165 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166 The Function of Symbols in the Feminist Novel Possession167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佳丽人物形象168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精神力量分析169 张爱玲与简奥斯汀的讽刺艺术比较170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人生哲学的主题分析171 简析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172 《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中悲剧性的差异173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74 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企业简介汉英翻译17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6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177 Using Maslow’s Hierarchy Needs Theory to An alyze Sister Carrie’s Destiny178 圣诞节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179 探讨武侠和骑士形象的异同180 英汉颜色词“红”的对比研究181 浅析《小王子》的象征与哲学182 国际商务合同的用词特点及翻译183 论“成长的烦恼”中的美国家庭文化184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幻灭185 以目的论为指导的化妆品商标翻译186 A Study 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Phonetic Teaching of Spoken English in JEFC187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188 国际商务合同的用词特点及翻译189 The Features of Classic-literature-based Movies Show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190 Rhetoric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ors 191 论商务谈判桌上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谈判的影响192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193 从道德角度分析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194 大学英语课堂话语分析195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196 浅析爱默生的《论自助》——人生自主的源泉197 Pragmatic Failures in Translation of C-E Advertisements198 论莎士比亚的宗教思想19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Huang in English and Chinese 200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parallelism及其汉译策略—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稿为例。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李白《月下独酌》译本对比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李白《月下独酌》译本对比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李白《月下独酌》译本对比研究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跨文化交际中,诗歌是翻译难点。

该文章借助生态翻译学理论的翻译方法——“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来研究《月下独酌》。

通过对李白的《月下独酌》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得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并达到对译者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月下独酌》一、引言生态翻译学的是一门交叉学科的研究,体现了翻译活动与翻译生态、翻译文本、翻译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随着生态翻译学的兴起,诗歌作为传统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研究者也开始关注翻译生态学对诗歌翻译的影响。

然而由于人们对生态翻译学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具体,加之中西方研究者对生态翻译学的偏好,导致研究者对生态翻译学中的翻译方法关注度不够,尤其以诗歌为代表。

因此,该文章旨在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下的翻译方法,以诗歌《月下独酌》为切入点来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得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并对译者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启示作用。

二、生态翻译学生态翻译学概念是近代学者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它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抑或是生态视角的翻译研究,”为翻译学的提出振作起了一种新的翻译话语力量,指导翻译实践走上新的台阶。

胡庚申认为“生态翻译学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生态翻译学是社会文明转型在译学翻译方面的一种反应,继承了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的“中心”,既可在结构之外又可在结构之内认为“中心也就并非中心”、挪威生态哲学家阿斯.奈斯“深层次生态学”理论将生态学引入哲学与伦理学领域,并提出生态自我、生态平等与生态共生等重要生态哲学理念;还继承了中国古典哲学的观点“天人合一”,主要表现在致力于追求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于此,胡庚申为生态翻译学做了详解:生态翻译学研究既是一种“喻指”,又是一种“实指”。

所谓“喻指”指的是将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作隐喻类比而进行的整体性研究;所谓“实指”指的是取向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特别是译者在翻译生态中的生存境遇和能力发展研究。

诗歌翻译中意象的语义场视角阐释——兼析李白《月下独酌》四种英文译本

诗歌翻译中意象的语义场视角阐释——兼析李白《月下独酌》四种英文译本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o<8 Sc=@<s )2021年5月第22卷第3期7ay 2021Vol. 22 No. 3◊语言文学◊诗歌翻译中意象的语义场视角阐释——兼析李白《月下独酌》四种英文译本余霞,王维民摘要:诗歌主题的发散离不开中心意象的语义氛围,中心意象之下必定有一系列相关意象与主题紧密相连。

从语义场视角对比分析李白《月下独酌》四种英文译本,能够了解诗歌中义素与表达性语义场的内在关联与相互作用。

表达性语义场具有与语境联动的动态性特点,只有通过建立意象的表达性语义场,才能正确定位相关意象的义素成 分,从而准确定位相关意象的英文翻译。

表达性语义场阐释视角可以更好地揭示原诗的意象构建,进而为译入语的译 文处理提供可靠理据。

关键词:诗歌翻译;意象;表达性语义场;义素;李白;《月下独酌》收稿日期:2020-09-10基金项目:四川省李白文化研究中心项目“阿瑟-韦利与小畑薰良李白诗歌翻译的对比研究”(LB20-B15)作者简介:余 霞,成都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主要从事翻译理论研究,E-mail :315429252@ qq. <m ;王维民,西 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引言李白诗歌在唐诗中浮翠流丹、熠熠夺目,国内外译者对李白诗歌的翻译可谓情有独钟,各种译本 杂陈。

国外译者中,对李白诗歌译介影响较大的是英国汉学家阿瑟-韦利! Arthur Waley )、翟理斯 (Herbert Allen Giles )和日本学者小畑薰良。

阿瑟-韦利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最杰出的汉学家、翻译 家,一生致力于东方文学的译介,其译诗风格简约、轻快流畅、意象清新,获得了国内外学者和众多读 者的认可,他对“诗仙”李白的认知和李白诗歌的意象保留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韦利的前辈翟理斯也为 中国语言文学的传播作了很大贡献,20世纪初期他就与当时的后起之秀韦利多次就汉诗翻译展开过 争论,他翻译的李白诗歌《月下独酌》受到大家的肯定,其译诗中的韵体经常被分析和研究,他认为诗 歌翻译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传达原诗的意义;小畑薰良英译的《李白诗集》是英语世界的第一部李白诗 集单行本,是世界上最早的李白诗译文集,他翻译的《月下独酌》深受英文读者欢迎,在西方颇有影响。

从目的论看《窦娥冤》英译

从目的论看《窦娥冤》英译

从目的论看《窦娥冤》英译The Accusation of Dou E Incurs the Wrath of HeavenThe Accusation of Dou E is an award-winning Chinese drama written by Guan Hanqing in the Yuan Dynasty. In the play, Dou E is an orphan, who faces an unfair trial for a crime she didn't commit. She is convicted and sentenced to death. Even as she awaits her execution, she remains faithful and loyal to her family, never accusing the injustice that has been done to her. In the meantime her father's ghost comes back to remind her husband of his wrongdoings and promises revenge.The play portrays the tenacious and unyielding spirit of Dou E and other people in the face of injustice and ritual injustice. Dou E is determined to stay true to her beliefs, curses the false accuser and judges, and curses the gods in her death. She curses the unjust gods, calling them "false gods" and "evil gods." In the end, the gods take revenge against the wicked and Dou E is ultimately rescued from the execution due to the power of divine intervention.Dou E's faith was unshakable and her courage inspiring. Although she had no way of escaping her fate without the help of the gods, her faith and courage remain intact. In the play, Dou E represents the heroic spirit of China, as she stands for justice in the face of oppression and injustice. The play ultimately teaches us to be brave, passionate and honest in our beliefs, and never stop fighting for what we believe in.The Accusation of Dou E is a timeless classic, which still has relevant and inspiring lessons for us today. It speaks to us on a fundamental spiritual level and reminds us of the importance of standing up for justice and truth no matter how hard things seem. The courage and determination of Dou E transcends time and serves as an example of what is possible when we are true to our beliefs.。

《目的论视角下的元曲的英译对比研究》范文

《目的论视角下的元曲的英译对比研究》范文

《目的论视角下的元曲的英译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元曲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元曲的英译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不同英译版本的元曲翻译,探讨其翻译策略和效果。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翻译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功能。

在元曲的英译中,翻译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是为了传承和保护元曲这一文化遗产。

因此,不同的翻译目的会决定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三、元曲英译版本的对比分析(一)翻译策略的对比在元曲的英译中,不同的翻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有些翻译者注重保留原作的意境和韵味,尽可能地再现元曲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而有些翻译者则更注重传达原作的意义和信息,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这些不同的翻译策略导致了不同的翻译风格和效果。

(二)具体翻译例句的分析以元曲《西厢记》的英译为例,不同的翻译版本在处理文化特色词汇和句式时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有些翻译者尽可能地保留了原作中的文化特色词汇,通过注解或者解释的方式让外国读者理解;而有些翻译者则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将文化特色词汇转化为英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在句式的翻译上,有些版本保留了原作的句式结构,尽可能地还原了原作的意境和韵味;而有些版本则采用了更为简单的英文句式,以增强可读性。

四、目的论视角下的元曲英译效果评价(一)文化传播效果的评价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元曲的英译有助于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

不同翻译版本的元曲英译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呈现出不同的传播效果。

一些保留了原作意境和韵味的翻译版本更能体现元曲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有助于让外国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典文学;而一些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翻译版本则更有助于外国读者快速了解中国文化。

(二)读者接受度的评价从读者接受度的角度来看,不同翻译版本的元曲英译也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从《小妇人》看男性缺失时十九世纪美国女性的成长2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对策3 认知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基于《红楼梦》英译文的个案研究4 论《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昌盖茨“美国梦”的转变5 英语财经报道中的词汇衔接研究6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7 浅析英语歧义句的成因及消除8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9 浅析英语原版影视欣赏和英语学习10 从《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浅析海明威的战争观11 英文电影名称翻译中文化顺应的影响12 英文歌词翻译探究13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14 从目的论看电影《音乐之声》中对白的汉译15 英文商务索赔信的人际意义功能分析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温斯顿丘吉尔17 《睡谷的传说》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18 王尔德戏剧作品中的道德观19 浅析《雾都孤儿》中的现实主义20 Scarlett O'Hara and Feminism21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应用的调查22 马丁伊登的自杀根由23 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24 从异化归化角度看汉语四字词组的英译策略—以中国苏州古典园林为例25 《格列佛游记》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26 Cultural Conflicts in Daisy Miller—An Analysis on Henry James’ International Theme27 国际商务函电的礼貌原则研究28 Approaching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29 从肢体语言看中西方文化差异30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非语言交际31 试析美国个人隐私文化的现象及根源32 What to Love and Hate ----o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33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34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成长历程的研究35 中美企业广告文化对比研究36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分析37 中英身势语中的文化差异38 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39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非乐观性”40 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41 跨文化视角中中英颜色词的对比及翻译42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43 中西方快餐的文化差异44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司简介汉英翻译45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习语的翻译46 高中英语反思式教学研究47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48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49 An Analysis of David Copperfield’s Dual Character50 广告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探索51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Light of the Skopostheory:A Case Study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52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53 隐喻视角下的方位词研究--以方位词in和up为例54 从合作原则角度解读《成长的烦恼》中的言语幽默55 佛罗多与亚拉冈:悲剧虚构型模式中的低模仿英雄与喜剧虚构型模式中的高模仿英雄56 中国后与美国迷惘一代的比较57 论杰伊盖茨比之“了不起”58 从文化的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人名59 The Hero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60 非言语交际对演讲的影响61 战后美国对伊拉克娱乐文化的影响62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原则分析63 网络委婉语中的模因现象研究64 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法探讨65 从中美非语言差异看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其对策66 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董贝父子》中伊迪丝的堕落女性形象67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68 xx大学影视英语教学调查69 对比研究《珊瑚岛》和《蝇王》主题的冲突性70 The Pioneer of Romanticism----The Poems of William Wordsworth71 论科技英语新词的翻译72 论《海狼》中拉尔森船长本性的双重性73 浪漫主义天性和实用主义个性之间的冲突——评《呼啸山庄》中凯瑟琳人性的矛盾74 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情感投入的研究75 英语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76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77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78 超验主义思想在惠特曼诗歌中的体现79 《哈利波特》系列里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二元对立分析8081 从海明威的死亡哲学看麦康伯的死亡82 浅析理发师陶德一剧中歌词的妙用83 灰姑娘情结在《理智与情感》中的表现84 由个性反映出爱—《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85 从中美商务谈判语言看中美文化差异86 论《飘》中斯嘉丽的精神源泉87 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翻译研究88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89 论《红字》中体现的清教思想90 解读海尔奥运营销战略91 中美企业文化研究92 A Study of Maggie’s Tragedy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93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of Elizabeth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94 Cultural Approaches to the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Brand Names95 剖析《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意识96 Golding’s Perception of Human Nature Viewed from Lord of the Flies97 The Conditioning Factor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the United States (-)98 论基督教教义对美国人慈善观的影响99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100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101 英语姓名的文化内涵102 “省力原则”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103 导入艺术在培养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中的运用104 Family Values in Desperate Housewives105 Translation Strategy on Culturally-loaded Expressions in Prison Break 106 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商务谈判的影响107 英文中“and”的用法及译法探析108 莎士比亚电影和爱情阻力: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109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110 从奥运菜单看中式菜肴英译名规范化程度111 约翰逊词典编纂特色探析11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幸福》中的女性主义解读113 凯特•肖邦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研究114 A Feminist Perspective to Pygmalion115 孤独的神秘与永恒的自由追求——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116 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分析117 浅析《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现代主义特征118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要素119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120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21 外贸英文函电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研究122 浅谈美国职场上的性别歧视及其原因123 On the Use of Satire and Humor in Pygmalion124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125 《达洛维夫人》死亡意识解读126 英源外来词的翻译方法127 《安尼尔的鬼魂》中“鬼魂”的象征意义探究128 广告语篇中的预设分析129 中文商标英译研究130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131 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132 从自然主义视角分析《嘉莉妹妹》133 英汉委婉语异同之分析与比较134 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135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136 《蝇王》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137 浅析广州-ELEVEN的经营模式及其发展前景138 《宠儿》的非线性叙事模式139 英汉习语翻译下文化价值观的差异140 查尔斯•达尔内——《双城记》中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141 论《看不见的人》黑白文化矛盾体142 《三国演义》中带数字的词语翻译研究143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男主人公性格分析144 《红楼梦》中文化内容的翻译研究145 The Translation of Puns146 从生态批评视域解读《热爱生命》147 NBA和CBA的文化差异分析148 《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版本的比较研究149 关于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15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151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152 On Alice Walker’s Womanism in The Color Purple153 《傲慢与偏见》与《劝导》中婚姻模式的对比研究154 论矛盾修辞法在英语广告中的语用功能155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主义156157 简爱的独立与反叛性格分析158 英语学习者对合作学习的看法159 中英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含义对比160 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策略161 《雾都孤儿》中的反犹主义162 当诗意邂逅商业---解读中英诗型广告意境之美163 A Reflection on the Amplific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164 流行语的翻译165 中美商务谈判中恭维语的分析166 浅议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语境的制约作用167 从“老人与海”译本比较研究看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性168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169 论《兔子归来》中黑人民权意识的觉醒170 词汇负迁移对汉译英的影响171 广告翻译中的模因传播172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商务翻译中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对等翻译173 从女性视角看男权主义下的婚姻秩序——以《苔丝》为例174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合同的翻译175 对话中语用意义的理论视角176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较177 法律英语中的情态动词shall的翻译178 英语公益广告中隐喻的应用及翻译研究179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180 论《呼啸山庄》中的叙述技巧181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182 中英手机短信的修辞特点分析183 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语用失误分析184 英语中法语外来词对英国文化的影响185 论礼貌策略在商务信函写作中的运用186 浅析《洛丽塔》中亨伯特的分裂人格187 《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解析188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189 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90 On the Absurdity in Waiting for Godot191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192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193 双语字幕句法结构研究--《老友记》个案研究194 《我的安东妮娅》中的文化冲突研究195 呼啸山庄之人性的泯灭196 论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197 浅谈英语科技文献汉译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98 Analyzing Translation of Word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s199 A Tentative Study on Metaphor Translations in Fortress Besieg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200 论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论译者背景对译作的影响——以李白《月下独酌》匈牙利语译本为例

论译者背景对译作的影响——以李白《月下独酌》匈牙利语译本为例

论译者背景对译作的影响——以李白《月下独酌》匈牙利语译本为例吴玉凤北京外国语大学摘要:文人墨客喜欢通过简洁鲜明的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李白作为“诗仙”,其诗歌作品的流传度十分广泛,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喜爱。

文学翻译跨越了语言的障碍将各国文学作品介绍给其他国家,为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诗歌可谓文学翻译中最难精准传达的文学形式。

通过李白《月下独酌》的匈牙利语译本对比,探索中文和匈牙利语文学翻译中的技巧和难点。

关键词:诗歌;翻译;匈牙利语;比较李白是在匈牙利最受关注的中国古代诗人,善于透过物象来影射自己的情感,其中以月和酒为代表,《月下独酌》(见附1)就是其典型的包含了月和酒两个重要物象的诗歌。

仕途不顺、官场失意的李白于长安创作了这首广为流传的诗歌,以宣泄自己的愤懑之情。

诗中良辰美景,可惜无人共赏。

唯有与月相邀,与影相伴,暂得一时欢乐。

然而这些虚幻的“朋友”又能相伴几时呢?一旦酒醒,眼前所有都将幻为泡影,消失无踪。

本诗共十四句,第二到第八句的偶数句押“上平十一真”,第九到末尾句的偶数押“去声十五翰”。

平声韵发声平和,营造了静谧凄清的氛围和环境,为诗歌的基调打下基础。

后半部分去声短促,调动起读者情绪,渲染了自己激动的心情。

韵脚和谐,读起来一气呵成,是排律中难得的佳作。

该诗在匈牙利可查的译本有4个,在各译者的笔下呈现出各种不同版本。

译者们在介绍李白所思所想的同时,难免会灌注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所以他们的译作都可以视为二次创作。

译者对诗歌翻译的成果有着巨大的影响。

弗朗纽·佐尔坦(Franyó.Zoltán,1887-1978)埃尔戴伊(今特兰西瓦尼亚)匈牙利作家、文学翻译家和编辑。

1919年曾参与建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覆灭后逃亡维也纳,在维也纳的大学里学习了多门东方语言,其中包括中文。

这为其后来的翻译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1959年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出版了《中国诗集》(Kínai.verseskönyv),译文1正是出自于此书。

从李白_月下独酌_的英译看诗词翻译规律.

从李白_月下独酌_的英译看诗词翻译规律.

从李白_月下独酌_的英译看诗词翻译规律.txt 遇事潇洒一点,看世糊涂一点。

相亲是经销,恋爱叫直销,抛绣球招亲则为围标。

没有准备请不要开始,没有能力请不要承诺。

爱情这东西,没得到可能是缺憾,不表白就会有遗憾,可是如果自不量力,就只能抱憾了。

2005年9月第23卷第3期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Sept.2005Vol.23 No.3从李白《月下独酌》的英译看诗词翻译规律崔素花, 杜耀文(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山西太原030024摘要:通过对李白《月下独酌》不同英译本在形、意、神三个层面的比较分析, 表明诗歌在某种程度上说, 是不可译的, 只能是创造性的移植; 但这种创造性移植也有一个原则, 即“力求近似”,在形式与意义近似的基础上做到神似; 文章旨在找出中诗英译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关键词:中诗英译; 形式; 意义; 神韵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37(200503-0093-03李白《月下独酌》共四首, 其中第一首脍炙人口,别具神韵, 常为后人所吟诵。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这首五言诗通过奇妙的想像, 生动的描写, 邀月对饮, 以影为伴, 表达了诗人知音难觅, 孤独寂寥的苦闷, 更是诗人怀才不遇, 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郁闷心情的宣泄。

全文构思新颖, 音韵流畅, 豪放中暗含凄凉, 是诗仙李白的一首佳作。

中外多位译者曾将它译为英文, 其中不乏成功的译作。

本文拟从形、意、神三个层面对不同的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 以期从中找出汉诗外译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一形式层面综观古今中外译界, 对译诗形式颇多争议。

《月下独酌》的音韵与意境之分析——兼评Giles的《月下独酌》英译文

《月下独酌》的音韵与意境之分析——兼评Giles的《月下独酌》英译文
伏 ,或 喜上心头 、或泣下沾襟 。而且汉 字的发音 与其字 义之 间存 在着 阴阳契合 的关 系 ,音与义 之间具有 同构现 象 ,含 义强烈 、正 向的字搭 配开 口度 大的洪亮发 音 ,含
义柔弱 、负 向的字搭配开 口度小 的相对 沉钝 的发音。( 辜 正坤 ,2 0 0 9 )这就是说 ,汉字 的音与 义是环环 紧扣 、密 不可分 的。
表 现诗 的音乐 性 。一 个 汉字 一个 音 节 ,或 沉静 、或清
交错 、相 间相重 、抑扬 顿挫之感 ,诗人借 此奏 出或高亢 激 昂 、或低 沉 阴郁 、或 简淡 清亮 、或 旷达豪 迈 的乐章 。
中 国诗这 种特有 的平 仄律与汉语 节拍 相结 合 ,使 其音韵 之美 变 化无 端 ,可 使 读者 的情 感 随着 音 的 变化 不 断起
本文通过月下独酌原诗语音和意境分析在评析giles英译的月下独酌的基础上通过翻译美学的视角发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诗歌翻译中较其他文学文体更高译诗中应获得与原诗同样的美感保持原诗原有的音韵与意境才能真正获得原诗的诗意
《 月下独酌》的音韵与意境之分析
— —Leabharlann 兼评 G i l e s 的 《 月下独酌》英译文
亮 ,表现 出诗人 内心旷达 、豪放 的情 感 。用换 韵 的形 式 表 达情感 ,从低 沉到豪迈 的复杂情感 微妙真 切地随韵 的
起伏而改变 。 ( 2 )从诗 的意境分析
“ 意境”是我 国古代 的诗学概念 。它 又称 “ 境界”或 “ 境” 。初唐诗 人王 昌龄认 为 ,诗 有三境 :一 日物境 ,二
亮 、或低沉 、或高昂等 ,以音韵 的平仄 变化充 分地表现 出诗人 的情感 变化。诗歌 的音结合诗 里所描 写的事物与
场景 ,表现 出诗歌蕴含在 空间意识 的意境 。因此 ,在 翻

汉诗英译中音形意的再现——李白《月下独酌》英译文对比赏析

汉诗英译中音形意的再现——李白《月下独酌》英译文对比赏析

理诗歌的音、形、意,直接影响到译文对原诗韵味的传达。过
下面我们再来对《月下独酌》的三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
去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诗不可译”,即:诗歌不能跨语言转 析,三个译本分别如下:
换。为此,文化翻译观的领军人之一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
译本一、许渊冲先生的 Drinking Alone under The Moon
采用了韵体译法。许渊冲先生的译文除四句为十一音节外, 好地再现了“独”的意境,但其采用散体译法,将原诗译成了
每句十音节,为抑扬格五音步,与原诗字数相同,韵式为 无韵体散诗,译诗长短不一,参差不齐,与原诗的格律相去甚
aabbccddeeddff。Fletcher 的译诗格律工整,除第一句九音节 远。音、形再现这两个方面都大打折扣,从而在整体意境上较 外,其余每句都为八音节,为四音步抑扬格,韵式为 abcb, 前两者失色不少。
学科园地
汉诗英译中音形意的再现
——李白《月下独酌》英译文对比赏析
◎贺 靓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8)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及其英译本的比较分析来探讨在汉诗英译中,原诗的音、形、意美在 译文中是如何再现的。 关键词 音美 形美 广义意境 狭义意境 再现 文章编号 1671-0703(2009)11-203-03
在诗歌中是不容忽视的要素之一,它能表达情感,渲染气氛,
Sober,we three remain cheerful and gay;
烘托形象。汉语诗歌主要以平仄音调来形成节奏;而英语
Drunken,we part and each goes his way.
诗以音步为单位,用轻重音节相间的形式组成节奏;这是无

唐诗两种意大利文译本翻译特色之比较——以《月下独酌》为例

唐诗两种意大利文译本翻译特色之比较——以《月下独酌》为例

唐代是 中国诗歌发展史上 的黄金 时代 , 唐诗是 中华 民族 宝贵的文学遗产 。唐 诗的 内容 和题材 丰富 , 反 映面广 , 在韵
律、 形式 和意境上 充满美感 , 表现 出 中华 民族特 有 的思 想情 操 。因此唐诗在东西方国家中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 中外 很多 诗人 、 翻译家 、 学 者都 致力 于唐 诗的翻译工作 , 唐诗外译 的研 究 不论 在翻译 学领域 、 跨文化传 播领 域、 还是 文学批 评领 域 都 富有 重要 意义。近年来 , 唐诗英译 的研究呈现 出欣欣 向荣 的景象 , 各种成果丰硕 , 而不应忽视 的是在西方语 言体 系下 ,
t u r e s a n d me t h o d s o f t r a n s l a t i n g an T g p o e t r y i n t o I t a l i a n,a n d a t t e mp t s t o s u g g e s t n e w i n s i g h t s f o r i t s p r a c t i c e i n f u t u r e .
_。__-_・ 。____ __。— —
t a k i ng Dr i n ki n g Al o ne u n de r t he Mo o n l i gh t f o r e xa mp l e
GU O A a n—x i
( I t a l i a n a n d A r a b i a n L a n g u a g e s D e p a r t m e n t , D a l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 ,D a l i a n L i a o n i n g 1 1 6 0 4 4, C h i n a )

从目的论看许渊冲的中国古诗翻译

从目的论看许渊冲的中国古诗翻译

从目的论看许渊冲的中国古诗翻译摘要:作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诗歌翻译历来被翻译界争论较多。

而许渊冲先生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理论、策略与方法,这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实践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目的论的三原则探讨许渊冲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策略与方法,并认为许渊冲的翻译方法与策略是由翻译目的论决定。

关键词:古诗;翻译;许渊冲;目的论;三原则中图分类号:H059一直以来,中国古典诗歌翻译都是译界的头等难题。

诗人所追求的是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或者体验,而诗歌译者所要完成的任务不仅是原原本本地传达诗人的情感与体验,还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诗的形式美。

面临这种翻译重任,中外翻译学者都在尝试各种翻译策略与方法将诗歌的音、形、意完美的表现出来。

许渊冲则是其中之一,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作品,还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一、翻译的目的论1、翻译的定义汉斯&#8226;弗米尔的目的论将翻译视为以源文为基础的翻译行为,像其他任何行为一样,翻译也受翻译目的的支配。

在弗米尔的翻译定义中,翻译要对其预期的目标和接受者起作用,即达到预期的目的。

每一翻译行动都有一个目的。

那么,每一翻译行动要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均以预期达到的目的为基准,由这一目的所决定[1]。

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是委托者和译者就译文的预期接受者、翻译目的达成的明确指示和协议。

从这个意义上说,译者不必对源语文本和源文作者惟命是从,不必一味拘泥于源文或其表层结构,而应考虑翻译服务对象的文化背景、阅读期待及交际需求。

因而在目的论下,译者被看作是翻译行为的专家, 他要对所承担的任务的执行以及译文的定稿负责。

对于翻译目的的界定,弗米尔认为这一概念可以用于三个方面,因而有三层意思:“谈翻译过程时,指过程的目标。

谈翻译结果时,指译文的功能。

谈翻译模式方法、策略时,指模式的意图。

”2、目的论三原则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

目的论视角下《月下独酌》两个英译本中的“饮酒”意象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月下独酌》两个英译本中的“饮酒”意象研究

esjournal@Tel:027-81707737177****4031ENGLISHSQUARE目的论视角下《月下独酌》两个英译本中的“饮酒”意象研究□白芸周绵绵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摘要]古诗文化传播过程中经常出现译文与原文实际意义相反的问题。

为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本文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对比分析《月下独酌》两个译文的质量与“饮酒”意象的翻译策略。

文章先介绍了目的论的发展与概念,随后依据目的论的三原则,对原文与两个译本进行逐句对比分析,发现了翻译过程中理解诗词深层含义与了解创作背景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译文与原文不相符的主要原因为译者没有完全理解文意及诗词创作背景。

[关键词]目的论;《月下独酌》;“饮酒”意象[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167(2020)30-0006-05中国诗词文化的历史已有数千年,其中唐朝为鼎盛时期。

而在唐朝诗人中,“诗仙”李白(701~762)堪为典范,他代表了盛唐诗作的高峰。

《月下独酌》是李白诗作中最为著名的诗篇之一,共有四首,其中第一首《花间一壶酒》流传最广,更具神韵,为后人所吟诵。

关于《月下独酌》的英译研究,笔者以许渊冲(2013)先生的英译译本(以下简称译文1)与Fletcher (2019)的英译译本(以下简称译文2)为例进行比较与分析,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寻找汉诗英译的处理方法与部分译本中出现翻译失误的原因。

1理论概述译者在翻译语料时,必须遵循一个重要原则。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翻译学派的一个核心理论(Nord ,2001)。

它的核心是三个要素,即翻译的本质、翻译过程的参与者和翻译的功能理论(Nord ,2001)。

它们相互补充,不可分割。

本文依据Nord (2001)的注释,总结了翻译目的论的发展过程:首先提出了一种翻译批评的新模式,即将翻译行为所要表达的特定目的,按照不同的功能,将文本分类,随后,以行为理论为基础,由Reiss 的学生Vemeer 提出了翻译目的论。

李白《月下独酌》两种英译本的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两种英译本的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两种英译本的赏析摘要:《月下独酌》一共四首,本文只对其中的第一首诗的两种英译本进行对比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人称“诗仙”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千年传诵,因此出现了多种英译本以传译其艺术魅力。

其中,著名的汉学家阿瑟威利和许渊冲先生都在此诗的英文翻译上进行了尝试。

笔者在本文中将以这两位大家的译本为对象,从宏观角度来分析译诗中的意象与意境;从微观的角度对两译本的思想内容及音律进行分析和鉴赏,以期与各位共享交流,对诗歌的翻译有所启发。

关键词:意象与意境;选词;韵律;赏析一、引言斯蒂芬•欧文曾说:“诗歌是一种工具,诗人通过诗歌让人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

”诗人李白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是一个能真正能够广泛地从民间艺术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汲取营养,集中提高,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风貌的伟大诗人。

本文中的这首诗为一首抒情诗,抒写了作者孤独寂寞、以酒浇愁的苦闷心情。

虽然是以饮酒上月为题材,但是作者是通过这些题材来抒发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的。

它和那些帮闲文人所写的风花雪月的诗作有根本的不同,在那狂歌醉饮的后面隐藏着“愁多酒更少,酒倾愁不来”的忧郁、愤懑的情绪,这情绪多少体现着李白不与封建统治者合作的反抗精神。

因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诗歌的翻译研究中,很多译者将其译成英文,本文选阿瑟威利先生和许渊冲先生两位翻译大家的译本,从意象与意境、选词及音律韵律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赏析。

二、原诗的创作及背景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

许多人都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

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

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李白的心情是孤寂苦闷的。

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

在这首诗中,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从目的论角度探析唐诗英译策略

从目的论角度探析唐诗英译策略
造 成 的 。时至 今 日也 没 有 一 个 统 一的 标 准 来衡 量 荚 译唐 诗 中 该采 用 何 种技 巧 本 文 旨在 从 甚 的 论 的 角度 出发 并 结 合 唐诗 自 身 的 特 点 . 讨 不 同译 者 在 唐 诗 英译 中采 取 的策 略 及 各 自译 本 的得 与 失 。 探
摘要 : 唐诗 , 这一 中华文化 的瑰 宝, 中华文明中占有攀足 轻重的作用 自 十世 纪以来, 在 二 西方掀起了 译介唐诗的 热潮 , 且译 文
版本居 多。 但在 中西方文化 的交流 中, 英译唐诗历 来是・个难 , 最l 这主要是 由于唐诗独特的创作手法; 意象 音韵、 节奏、 句式等
关键词 ; 目的 论 唐 诗 英译 诗 歌 翻 译 。 有 不 同 的 语 言 体 系 . 语 所 有 特 色 不 可 能 一 一 传 递 . 来 对 于 文 汉 二 化 环 境 不 一 样 的外 国读 者 而言 , 诗 不 一 定 会 被很 容 易 地 接 受 . 译
唐 诗 是 汉 语 中 最 美 好 的语 言 之 一 . 古 至 今 . 多 人 都 痴 迷 从 很

西 方 翻译 点是 : 其 反 对 翻 译 是 纯语 言 间 的 转 化 .强 调译 者 在 翻 泽 过 程 中的 主 观 能 动 性 , 者 不 再 只 是 关 注 译 文 的语 言 交 换 , 是 更 多 的 关 注 译 文 , 译 而
《 柴 》 唐 代 诗 人 王 维 的 山 水 诗 中 的 代 表 作 之 一 , 他 隐 鹿 是 是 居 辋 川 时 的 作 品 这 首 诗 描绘 了 鹿 柴 附 近 的空 山深 林 在 傍 晚 时
译 文 读 者 以及 译 文 预 期 的社 会 效 应 和 交 际 功 能 功 能派 翻 译 理 论 兴 起 于 德 国 . 要 代 表 人 物 有 凯 瑟 琳 娜 . 主 赖 斯 、 斯 . 密 尔 . 斯 塔 . 次 - 塔 里 。弗 密 尔 所 提 出 的 目的论 汉 弗 贾 霍 曼

目的论唐诗英译

目的论唐诗英译

目的论唐诗英译译文一:Deer-Park HermitageThere seems to be no one on the empty mountain…And yet I think I hear a voice,Where sunlight, entering a grove,Shines back to me from the green moss.——Witter Bynner & Kiang Kand-hu, 1929这个译本传递出了诗歌大意,但是在细微处的品味还是有些瑕疵。

王唯在作此诗时是以一个局外人或旁观者的姿态描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所以作者的口吻是那种轻描淡写类的,但是于此同时,读者立刻就被带进了那个美妙的意境当中。

但是英译时很明显地用了第一人称I,就感觉是I 主动带着读者来游荡这里的美景,原文中飘逸的感觉在此有所逊色。

译文二:Deer Forest HermitageThrough the deep wood, the slanting sunlightCasts motley patterns on the jade- green mosses.No glimpse of man in this lonely mountain,Yet faint voices drift on the air.-Chang Yin-nan & Lewis C. Walmsley, 1958该译文中将原有的顺序做了调整,这对原来的内容及景物描写几乎没有影响。

另外,空山译成empty mountain 要比译成longly mountain 更能表现出空灵的感觉,而且longly 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孤寂感,这里用来形容山似乎有些勉强。

Motley pattern 和jade-green mosses 都是具体化的物象,规定死了的画面,虽然美,但是也限制了读者的想象力,况且,原诗的作者王唯不是仅仅想要表现这个意象吧?drift 在英语中的解释是:to move along smoothly and slowly in water or air. 作者想要描写的人语声不会是在空气中弥漫的那种,那样反而不会让人静下心来好好欣赏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目的论看唐诗英译———以《月下独酌》为例胡筱颖[摘要]英语国家对唐诗的译介一直呈繁荣上升的趋势,二战后更是如此。

各种版本的唐诗英译各具特色。

本文试图通过翻译目的功能学派理论,用细读的方法,对同一首唐诗的不同英译本做出对比分析,旨在揭示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以及最终译品的影响。

[关键词]目的论;唐诗;英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11)11—0201—04作者简介:胡筱颖(1978-),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及实践,外语教学研究。

四川成都610016唐诗不仅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同时是中国文学的重要遗产,其作为世界文学璀璨的明珠一直吸引着一代代的诗人、学者和翻译家。

他们纷纷致力于将唐诗译成本国语言,以期将唐诗的魅力呈现给本国读者。

上溯至16世纪末,英国汉学家已经开始翻译唐诗。

时至今天,英美已经出现大量的选题不同,特色各异,风格不同的唐诗英译版本。

本文从翻译目的功能学派理论着手,通过《月下独酌》四个典型英译本的平行文本对比分析,探究不同的翻译目的导致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差异以及不同译本的特点。

一、翻译目的功能理论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skopos the-ory)兴起于德国。

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

其代表人物有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汉斯·弗米尔(Hans J.Vermeer),克里斯汀娜·诺德(Christiane Nord)。

目的论的核心观点是翻译是人类的一种具体形式的行为,凡是行为皆有目的(purpose)的,翻译行为也不例外,同样是为达到某种目的或目标,要在译语体系中产生结果和影响。

翻译这项具体的活动是以源语文本(source text)作为行动的基础,译文文本在译语文化体系中所承担的功能(func-tion)为目的,译品(translatum)为行动结果的。

在这个翻译活动中,译者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是取决于翻译的发起者(客户、委托人或者译者本身)的意图(intention)。

翻译发起者所要求的译文文本所要达到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译文文本的使用者以及使用者的环境和文化背景。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从源文化到译语文化的一个连续体,两者之间的任何对应方式都是可能的翻译。

”[1](P.257)也就是说,目的论将翻译定义为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的跨文化交际,允许一个源文本根据不同翻译目的需要产生多个不同的译本。

1.翻译目的论的三层意义(1)翻译过程,即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目的,比如说为了谋生;(2)翻译结果,即译语境中译品的功能,比如说为了启发读者;(3)翻译方式,即使用特定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式的意图,比如说为了增加译文在译入语中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而采用归化策略(domestication)和意译方法。

换言之,翻译行为目的是由多个方面的因素组成的,翻译目的这个概念是包括了文本功能、译者自身的意图、社会文化以及语言载体的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体现。

翻译作为一种特殊行为,在整体行为的“目的”层面下,译者自身的意图、文本的功能及文本的类型、语言的功能差异以及决定具体翻译行为的诸多外部环境等共同构成了翻译这种行为的动机性因素。

这些动机性因素直接影响着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从而影响着整个翻译过程并影响最终的译文效果。

2.翻译目的论三个原则目的法则(skopos)、连贯法则(coherence)和忠实法则(loyalty)。

作为目的论的第一原则,目的法则指翻译取决于译文文本的预期目的。

连贯法则是指译文文本必须能让读者能够读懂,符合语言连贯的标准,并能在译语文化语境及在交际环境中具有意义。

忠实法则是与译文文本间的语际连贯原则,即要求译文文本忠实于源语文本,忠实程度及具体形式由翻译目的及译者对源语文本的理解而定。

总的来说,目的法则是首要原则,连贯法则其次,忠实法则应服从目的法则和连贯法则。

例如,如果翻译的目的要求改变源语文本功能或者直接要求语际不连贯,那么语际连贯法则不再有效,译文的标准就不再是与原文本的语际间连贯而应符合遵守翻译目的。

3.翻译目的论的翻译标准目的论主张采取适当的策略来满足译文文本特定目的的需要,不再把“信”(faithfulness)或“忠实”(fidelity)作为最重要的翻译评判标准:“不必考虑翻译是否按照‘标准’的方式在进行”。

[2](P.257)目的论评判译文文本成功的标准是是否达到了翻译的预期目的,而预期目的受译文文本接受者即读者的要求及反应的影响,读者的要求和反应又因人而异,所以需要设立多元化的翻译标准。

目的论用来评价翻译质量的标准不是传统的对等原则(equivalence),而是适切翻译(Ade-quacy)。

首先要在考虑了译文的适切性,即译文文本首先要符合翻译目的的各项要求,要完成其在译语语境和文化系统中的交际功能,然后才考虑对等原则。

另外,目的论将原文本视为一个提供信息的信息源,读者可以从中选择感兴趣的或重要的信息,翻译的文本分析应该以翻译为取向(translation oriented),在确立原文本功能时,译者拿这些功能与译文文本在译语文化里的需要完成的功能进行对比,识别那些在翻译中需要保留的功能,剥离放弃那些需要调整的功能。

因此,译文自身的功能性超过了它对原文的忠实性。

二、唐诗英译者的目的论分析———以阿瑟·韦利、宾纳、罗郁正和宇文所安为例阿瑟·韦利(Arthur Waley,1888–1966)“是20世纪前半个世纪中最杰出的东方学家,也是将东方文种译为英文的最杰出的翻译家。

……他是一位诗人和诗歌的创新者。

由于他的译作,使中国文学易于为西方读者接受了。

”[2]被西方世界称为未到过中国的“中国通”。

阿瑟·韦利译中国古诗的初衷只是想在小范围的朋友之内分享他在中国古诗阅读中获得的快乐。

1918年伦敦康斯特布尔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了他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汇编,名为《中国古诗一百七十首》。

其后,他的《中国古诗选译续集》和《中国古诗集》分别于1919年和1946年在伦敦出版。

韦利坦诚其翻译目的主要是“试图使作品能为广大普通读者所接受”。

“它之所以能够在40年中一直畅销,其中一个原因是它的读者并不需要是本来就懂诗,不需要本来就喜欢读诗”。

[3](P.135)因此,其译文通常简朴、流畅、自然,不失原作的实质和美。

由于韦利将普通的大众作为其目标读者,而且他认为“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英美读者真正感兴趣的是诗的内容,而译诗是要用韵,则不可能不因声而损意。

”[4](P.6)因此,他的译文不用韵,不求格律。

作为学者和诗人,韦利敏锐地捕捉到了意象这个中英诗歌的不同点,他认为中诗中意象是具体而生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英诗的意象则抽象而空洞。

于是他在译诗中尽量保留了诗中的意象和中国诗歌的节奏感,用一种以“弹性节奏”为基础的半自由诗体来翻译,使许多新鲜的中国诗歌意象首次进入了西方人的视野。

韦利的这种翻译策略被比较文学家、翻译家钟玲叫做“创意英译”[5](P.34)另外,就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大多社会文化背景而言,当时英国见证了一个民谣创作和出版的繁荣时期。

其实不仅仅是英国,整个欧洲都对民俗的东西,特别是民歌民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关研究也蓬勃发展。

因此,在对源语文本的挑选上,韦利倾向民歌风格和贴近大众生活的题材。

总的来说,由于韦利本人的诗人身份,正如约翰·迈克尔科恩在《阿瑟·韦利博士的翻译》中的评价,韦利的译文是一种对诗歌的再创作。

宾纳(Witter Bynner,1881–1968)是美国诗人、剧作家和翻译家。

其创作主题多为歌颂美国现代生活,形式上多采用日常口语如诗,不用韵,不因袭传统,不用格律的自由体风格,大量使用排比句结构。

这样的创作风格也深深影响了其翻译。

《群玉山头》是宾纳众多翻译中的代表作。

《群玉山头》是蘅塘退士所编《唐诗三百首》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也是新诗运动中最为杰出的中国古诗翻译集之一。

宾纳曾说:“我希望把中国诗译成人性的语言,这样西方人就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他们会看到中国简朴的人性,……我很高兴能够揭露些文学化的翻译家,他们把文学搞得不东不西,而且纠缠于他们认为是五色缤纷的新奇的形象,他们不知道应当作的事情是把这些写古代诗人那种活生生的简朴无华的风格传达出来。

”[6](P.211)由此可见,宾纳不太赞同用古典格律体来对中诗进行模仿。

《群玉山头》的合译者江亢虎有着良好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对唐诗三百首烂熟于心,他向宾纳介绍了儒家思想,介绍了一个不被教条或是戒律束缚,不被法令所禁锢也不被专横的神性所震慑的特立独行的中国古代社会,而这些在唐诗中可以找到最为广泛、深刻和集中202《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1期的体现。

唐诗让宾纳深刻地体会到了内心的平和和人类的美好愿望。

宾纳在其翻译和创作中极力将这样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美国人。

这是宾纳译唐诗的一个重要目的。

因此,宾纳的翻译通常采用自由体,喜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对于那些复杂深奥的典故,则直接删去不译。

罗郁正(Irving Yucheng Lo,1922–)是印第安那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他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教育,诵读诗书,学习四书五经,具备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后留学美国并留住美国工作生活,可以说是“西方化了的中国人”。

他求学时代爱好研究英国诗人,并系统地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与比较文学。

故罗郁正对于中诗的格律、音韵、题材、风格和主题思想等都有较他人更精到的理解。

他主张的翻译策略是以“神似”为目标,绝不拘泥于“形似”;强调诗歌的“含蓄”(implicitness),这是中国传统诗歌中最不可或缺的因素,他认为诗的大忌是言之过明,译诗时也要尽量保留原诗的“含蓄”之美;彻底地尊重译语的文字,包括译语的语法、句法结构及修辞手段。

译者要留心语言上的锤炼,在中诗英译时,不用“洋泾滨英语”(pidgin English),而尽量使用符合译语的“惯用英语”(idi-omatic English)。

宇文所安(Owen,1946–)是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文系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系教授,唐诗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汉学家和比较文学专家。

他著作颇丰,多是唐诗研究的相关论著和中国古代文论选译本,其《中国文学选集:从先秦到1911》被广泛选用为美国大学教材。

就其身份而言,宇文所安首先是一名汉学家,其次才是中诗和中国文论的翻译家。

其汉学家的身份背景深刻地影响了其翻译策略和实践。

,他深得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思想,如“幽古之情”、“空故纳万镜”、“以形写神”和“消形脱体”等,并将其不露痕迹地融入唐诗英译翻译策略之中,追求的是原诗的诗性审美再造,而非拘泥于诗形的复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