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 文言文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及字词复习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及字词复习

必修一文言翻译复习《劝学》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头用墨绳量过就能变得笔直,金属(做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能变得锋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变得智慧聪明,在行为上没有过失了。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间的学习(收获多);我曾经踮起脚跟向远处眺望,不如登上高处见到的范围广。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资质、禀性)不是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一直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在地上吃到尘土,在地下喝到泉水,因为(它)用心专一。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螯,如果没有蛇、鳝鱼的洞穴就没有能藏身的地方,因为(它)用心浮躁。

《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轻,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跟从老师学习的风气不流传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很困难了。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知道句读,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请教,有的不向老师请教,学习小的知识却丢掉大的问题,我看不出他聪明。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很耻辱,以地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认为是谄媚讨好。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全版.ppt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全版.ppt

《烛之武退秦师》 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 体史书。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位。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 称。 5、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 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课件
课件

(三)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 用,文言中也常见。 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 段和凭借。 1、表示原因的如: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课件
13隋书 唐·魏徵等85 14南史 唐·李延寿80 15北史 唐·李延寿100 16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200 1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225 1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150 1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74 20宋史 元·脱脱等496 21辽史 元·脱脱等116 22金史 元·脱脱等135 23元史 明·宋濂、王袆等210 24明课史件 清·张廷玉、万斯同等332
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
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
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 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
“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
兄事之。”张良出,要课件 项伯。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 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 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 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1.《烛之武退秦师》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许公曰:“……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3.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答案】1.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是“以……为边邑”/边远的地方/见识短浅/自谦之词;2.答应/表处所/赞同/表约数;3.假如/似乎,好像/比得上;4.疑问代词,何/兼词,在那里/疑问代词,哪里。

二、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与郑人盟( )5.既东封郑( )6.越国以鄙远( )【答案】1.军,名词做动词,驻军;2.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3.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4.盟,名词做动词,结盟;5.东,名词做状语,在东边;6.远,形容词做名词,边远的地方。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是寡人之过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答案】1.宾语前置句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2.状语后置句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3.省略介词“于”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4.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

2.《荆轲刺秦王》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见图穷而匕首见( )未得与项羽相见(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谢前为谢曰( )多谢后世人( )乃谢客就车( )阿母谢媒人( )3.假愿大王少假借之( )人多以书假余( )假舆马者( )4.封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又欲肆其西封( )既东封郑( )【答案】1.显露/会见/表被动;2.道歉/告诫/辞别/拒绝;3.宽容、原谅/借给/借助;4.封装/边界/以……为疆界。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复习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复习

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日与其徒上高山 • 名词作状语,每天 • 穷回溪 • 形容词作动词,走尽,走遍 卧而梦 名词作动词,做梦 始指异之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 • • • • • •
始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副词,曾经 ②始指异之( 副词,才 ③游于是乎始 动词,开始
• 六、解释下面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而 ①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 连词,表修饰 ②卧而梦 • 连词,表承接 ③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 却,连词,表转折 • ④穷山之高而止 • 才,连词,表条件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 《劝学》
輮( róu ) 舆( yú ) 槁暴( gǎo pù ) 砺( lì ) 参省( cān xǐng ) 须臾(yú ) 跂( qǐ) 楫( jÍ ) 蛟( jiāo ) 跬( kuǐ ) 骐骥( qí jì ) 驽( nú ) 锲( qiè ) 镂( lòu ) 跪( guì ) 鳝( shàn ) 螯( áo )
一、通假字
• 二、古今异义
• • • •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 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3、小学而大遗: • (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 音韵的学问。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 育的学校。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古今异义
• 爪牙之利 • 古: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 今:现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他们的党羽, 帮凶。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托身、安身。 今: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些人或事物上。

文言文总复习(必修一)

文言文总复习(必修一)

高三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必修一)(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韩愈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古之学者..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圣益.圣,愚益愚。

圣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人之所以..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整理古典诗文10-27 0534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整理《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烛之武退秦师》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 ——《烛之武退秦师》3.共其乏困(共,通“供”,音gōng,供给) ——《烛之武退秦师》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减少)——《烛之武退秦师》5.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烛之武退秦师》6.秦伯说(说,通“悦”,音yuè,高兴) ——《烛之武退秦师》7.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音zhì,明智) ——《烛之武退秦师》(二)古今异义: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的大写)——《烛之武退秦师》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烛之武退秦师》3.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义: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

今义:指儿子)——《烛之武退秦师》4.是寡人之过也(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烛之武退秦师》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烛之武退秦师》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烛之武退秦师》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今义:请客的主人)——《烛之武退秦师》8.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烛之武退秦师》9.夫晋,何厌之有(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烛之武退秦师》10.又欲肆其西封(封:古义:使……成为疆界;今义:密封)——《烛之武退秦师》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于外交场合) ——《烛之武退秦师》12.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烛之武退秦师》(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退,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撤兵)——《烛之武退秦师》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

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

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本店铺高一频道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希望大家能谨记呦!!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总复习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总复习

文言文单元总复习一、古今异义1 敢以烦执事..古:办事的官吏,文中是对对方的敬称今: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2若舍郑以为...古:把····作为,两个词今:认为,一个词..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所携带的包裹、箱子等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人今:妻子5亦去.之古:离开今:与“来”相对的动作,离开所在的地方往别处。

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对待今:遇到,碰到古:刻毒今:深厚7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眼泪今:鼻涕8金.千斤古:文中指铜今:特指黄金9持千金之资币.物古:礼品今:货币10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处境苦难,走投无路今:经济困难,贫穷11将军岂有意..乎古:有心意,此处引申为同意,愿意今:有“故意”之意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袒露一只臂膀今: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13诸郎中..执兵古:宫廷侍卫今:中医医生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掷击今:拿着15断其左股.古:大腿今: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16可以..解燕国之患古:可以用它来今:表可能,允许等17而伤长者..之意古:品德高尚的人,这里指樊将军今:年长的人18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在这时今:表示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19 复为慷慨..羽声古:情绪激昂今:不吝啬20 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22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23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24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两次今:又一次25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26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南今:河北/南省..,臣战河南27我为鱼肉..古:鱼和肉今:鱼的肉28 共其乏困古:缺少(的东西)今:疲乏二、一词多义1.之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词(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去、到(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以以其无礼于晋介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顺承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顺承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使工以药淬之介词,用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按照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来,用来箕踞以骂曰连词,表承接3.而今急而求子连词,表顺承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顺承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4.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他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指自己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难道,怎么5.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哪里(从哪里)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宾语前置)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相当于“之”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6.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则名微而众寡细小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深奥,微妙动刀甚微轻微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7.若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假如,如果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8.鄙越国以鄙远名作动,把当作边邑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鄙臣不敢以死为戏谦词,指称自己9.许许君焦、瑕答应杂然相许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10.贰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不迁怒,不贰过再,重复贰则疑惑不专一11.见见陵之耻被图穷而匕首见现,露出秦王必喜而善见臣接见12.诚诚能得樊将军首果真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13.顾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顾笑武阳回头看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照顾,顾及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反而14.为使子婴为相担任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替,给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军中无以为乐作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何辞为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可译为“呢”15.击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打,砸秦王不肯击缶敲击因击沛公于坐刺杀16.如弟子不必不如师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到,往公屡促之,必如约按照····办17.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18.意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意思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意料目似瞑,意暇甚神情19.间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从小路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行偶尔,有时候侯生乃屏人间语曰秘密地,悄悄地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掺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介入20.善因善遇之好好地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王曰:“善”应答之词,表示同意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于,擅长21.因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因击沛公于坐趁机因人之力而敝之依靠22.于使人言于项羽曰向,对长于臣比得复见将军于此在23.且且为之奈何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况且”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还”24.去脱身独去离开相去四十里距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复习 (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复习  (高一必修一)

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2.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3.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
夜缒而出(在夜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晚上)
(2) 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
(3) 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
(4) 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鄙:远方的土地)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 (6) 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
阙秦以利晋(阙:使……损害)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
(7)名词的使动用法
既东封郑(封:使…成为边界)
阙秦以利晋(利:使..得利)
4、一词多义
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欢喜,高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故为之说,以俟夫。

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精心整理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一】1、穷回溪。

(走到尽头)2、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3、而不知其所穷。

(尽头)(四)绝1、而绝江河。

(横渡)2、不绝如缕。

(断)(五)梦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那么)(八)惑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疑惑)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九)行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走路)2、余嘉其能行古道。

(履行)(十)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2、圣人之所以为圣。

(……的原因)(十五)异1、始指异之。

(以……为异)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独特)(十六)特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十七)为(一)而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⑹倚歌而和之。

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从而师之。

⑷择师而教之。

⑸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⑹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⑺卧而梦。

⑻觉而起,起而归。

⑼自远而至。

)⑴青,取之于蓝。

(代靛青)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冰”)⑶人非生而知之者。

(指代知识、道理等)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指代童子)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⑹郯子之徒。

(代词,这)⑺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指代李蟠)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代词,它)⑷古之学者必有师。

(的)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的)⑹月出于东山之上。

(的)⑺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的)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的标志)⑾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的标志)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四)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文言部分)

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文言部分)

必修一文言基础知识复习《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一词多义】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若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假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得上)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深奥,微妙)动刀甚微(轻微)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鄙越国以鄙远 (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 (谦辞,谦称自己)【古今异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

今义:妻子。

【词类活用】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邻之厚,君之薄.也(加强,削弱)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以……为疆界)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界) 【特殊句式】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敢以(之)烦执事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夫晋,何厌之有《荆轲刺秦王》【词语】荆轲.拜谒.督亢.谬.误偏袒.扼.腕厄.运濡.染怯懦淬.火猝.然忤.逆铁杵.创.伤创.办目眩.鲰.生箕.踞: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戮.没:杀戮和没收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学问点一、通假字。

1、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3、师者,以是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4、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伶俐)5、正人生非异也。

(生:同性,先天,天资。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9、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10、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11、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学问点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其下贤人也亦远矣。

(低于)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占)4、故为之文以志。

(写文章)5、外与天际。

(交会)6、顺流而东。

(东进)7、卧而梦。

(做梦)(二)名词作状语。

1、正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4、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雷同)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6、日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

(高超的地方)3、萦青缭白。

(青山,白水)4、自远而至。

(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

(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

(显出白色)2、穷回溪。

(走到终点)3、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终点)(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

(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

(使饮泣)(六)意动用法。

1、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

)。

2、始指异之。

(以为异。

)3、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4、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5、侣鱼虾而友糜鹿。

(以为侣,以为友。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学问点三、古今异义1、正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赅博精深2、古之学者必有师。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文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文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文复习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1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10.断其左股(古义:大腿)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3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土地)5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封之(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 11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2箕踞以骂曰(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13其人居远(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14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15进兵北略地(北:名词当状语,向北)16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17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18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9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用刀割刺)20道芷阳间行(道:名词作动词,取道)21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22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名词作状语)23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24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2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26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7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使,活) 28从百余骑(从:使动,使,跟从)29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四、一词多义:1、鄙:①越国以鄙远(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村邑)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鄙俗)④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轻贱)⑤孔子鄙其小器(鄙薄轻视)⑥敢竭鄙诚,恭疏短引(自谦之词)⑦北蛮夷之鄙人(鄙陋鄙俗)2、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 ②敝人(谦词)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④敝帚自珍(坏,破旧)3、兵:①不得持尺兵(兵器)②不及召下兵(士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兵器,武器)⑤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武器)⑥故上兵伐谋(用兵的策略)4、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复习1 背《诗经》两首《诗经》两首知识点1、通假字①爱而不现②说怿女美③自牧归荑④将子无怒⑤于嗟鸠兮⑥犹可说也⑦隰则有泮2、古今异义①将子无怒②三岁食贫③女也不爽④言既遂矣⑤反是不思⑥彤管有炜⑦至于暴矣3、一词多义女①匪女之为美②女也不爽说①说怿女美②犹可说也言①言笑晏晏②言既遂矣《离骚》知识点1、通假字①肇锡余以嘉名②来吾道夫先路③扈江离与辟芷兮④指九天以为正兮2、古今异义①朕皇考曰伯庸②昔三后之纯粹兮③彼尧舜之耿介兮④夫唯捷径以窘步⑤恐美人之迟暮⑥固众芳之所在3、一词多义皇①朕皇考曰伯庸②皇览揆余于初度兮③恐皇舆之败绩与①不吾与②扈江离与辟芷兮4、词类活用①名余曰正则兮②纫秋兰以为佩③夫唯灵修之故也④唯夫党人之偷乐也5、句式①倒装句恐年岁之不吾也②省略句不抚状而弃秽兮一、《诗经》两首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3、阅读《邶风;静女》,完成(1)~(5)题。

(1)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3)、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4)、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5)、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二项是()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全诗三章,二章重在写场景,一章重在写心理。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E.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4、《氓》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jiù)言你用龟板、蓍(shī)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

尔,你。

卜,用火烧龟板,看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

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体,卜筮的卦象。

咎,灾祸;蓍,一种草。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dān)唉,姑娘呀,不要担心心爱的男人。

士,男子的通称;耽,担心。

C、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说,通“脱”。

D、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5、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6、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A、(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

B、(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C、(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同。

D、(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7、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载笑载言”中“载”字的含义和成语“载歌载舞”中“载”字的意思是一致的。

B、“夙兴夜寐”即早起晚睡,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C、“及尔偕老”意为等你老了,与现在常讲的“白头偕老”不相同。

D、“信誓旦旦”即真诚恳切地发誓,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8、下列对该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来十分感人。

B、这首诗所写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与礼的矛盾与夫权对妇女的压迫。

C、本诗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诗两可窥见古代的集市贸易和婚嫁礼俗。

D、诗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二、《离骚(节选)》1.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朕(zhèn)险隘(yì)惮(dān)殃B. 败绩(jí)菌(jǖn)桂朝搴(jiǎn)C. 荃(quán)窘(jiǒng)步踵(zhǒng)武D. 皇舆(Yú)申椒(shū)桀(jié)纣2 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謇謇:忠贞的样子苗裔:后代孟陬:正月揆:揣度B.踵武:脚后跟肇:开始扈:披弃秽:指弊政C.纫:编骐骥:骏马名余曰:名字荃:香草名D.汩:水急流貌惮:害怕灵修:神明宿莽:经冬不凋的草3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我是古帝高阳的后代啊,我伟大的已故的父亲名叫伯庸。

B、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我出生在寅年的正月里啊,庚寅日是我的生日。

C.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父亲观察揣度我出生时的情况啊,方赐给我一个美名。

D.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我的字叫正则啊,我的名叫灵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1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

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

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

”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

”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

甲申,至怀来。

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举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

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

”遂倒戈来归。

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

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注】①上:皇上指朱棣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语.诸侯曰…谈论B.委.尸填满沟壑放置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标志D.噫!我固无姜.祸患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今俞瑱得之.乃令吴玉守之.B.利为.彼有宜为.报仇C. 降家皆为上所.杀儿为所.误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3分)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值襟喉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A.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5.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

为童子时,常系鼠媐1于途。

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

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

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

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

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

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