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风物】你分得清什么是陈皮柑皮果皮吗

【新会风物】你分得清什么是陈皮柑皮果皮吗
【新会风物】你分得清什么是陈皮柑皮果皮吗

【新会风物】你分得清什么是陈皮、柑皮、果皮吗?

陈皮?柑皮?果皮?小编有点“傻傻分不清楚”,于是又找林老师问问题↓↓↓

陈皮新会陈皮享誉海内外,为陈皮中最佳品,新会用正宗的本地大红柑果皮生产陈皮已有700多年历史。而查阅历史文献可知,我国利用柑橘的外皮作中药,约有二千年的悠久历史,只不过在旧文献资料中,往往不是以“陈皮”的字眼出现;“陈皮”的名称到元代以后才变得常见。现找出相关资料,以分析研究陈皮名称的演进。▲《晒果皮》By青藤@紫筠橘、柑橘,粤音骨。古代所称“橘”,包括了现代柑、桔(粤音吉,《现代汉语词典》:“‘橘’俗作‘桔’。”)、橙、柚、柠檬等品种类群,但先秦、两汉的文字记载只称“橘”、“橘柚”,“小曰橘,大曰柚”(西汉经学家孔安国解释)。《周礼》有“橘逾淮而北为枳”之句。著名楚辞、屈原的诗歌《橘颂》“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传诵千古。《庄子》、《韩非子》、《怀南子》写“橘柚”。《史记》中有“橘柚芬芳”、“橘柚之园”等词语。《全唐诗》中出现“橘柚”一词的诗有40首,如柳宗元《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橘柚玲珑透夕阳”。柑,后来从“橘”中独立列出,是由于原来“橘”所包含的种类较多,作细分。因其经霜成熟后,果味甘而称“甘”,加木字偏旁为“柑”。柑发生于橘之后。西晋嵇含著《南方草木状》已见“柑”字出现,“柑”

与“橘”分别记述:“柑,乃橘之属,滋味甘美特异者也。”“柑”“橘”的连用见于3世纪《土风记》。记载南北朝历史的《宋书》、《南史》出现“甘橘”的词语;《旧唐书》、《新唐书》作“柑橘”,可想象“柑”字的演进过程。《全唐诗》中有十几首出现“柑(甘)”字的诗,其中有“柑树”、“柑橙”、“柑园”、“柑子”、“黄柑”等词汇。如杜甫诗《树间》:“岑寂双柑树,婆娑一院香。”杜牧诗句:“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韩翃诗句:“黄苞柑正熟,红缕鲙仍鲜。”《全宋词》中“柑”字的更多,约有40首,如辛弃疾“黄柑荐酒”和张孝祥“家种黄柑丹荔”。宋文如苏轼《峻灵王庙碑》:“石峰之侧多荔支、黄柑,得就食。”黄柑,柑的一种。柑橘是此类产品统称。加工制作新会陈皮(广陈皮)的新会大红柑虽称“柑”,但不同于椪柑、蜜柑、红柑,也不同于甜橙与椪柑天然杂交出的蕉柑,亦不是橘(桔)子,而是一个特别品种。据《中国百科全书》,大红柑“橘类。又名茶枝柑”,“果皮可入药,是制陈皮的原料”。新会大红柑属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橘”,新会陈皮属“橘皮”。橘皮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懂得将柑橘的外皮作为药用,药名“橘皮”,为理气化痰药。中国现存最早、成书于东汉的医药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卷一记:“橘柚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一名橘皮。”东汉末医学家张仲景总结汉以前的医学经验,写下了《伤寒杂病论》,其中《金匮要略》中有不少应用橘皮的药方。唐代陆羽《茶经》

提到有加入橘皮煮茶。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很多用到橘皮的方剂。宋代普济的禅宗经典巨著《五灯会元》、李昉的《太平广记》也提到“橘皮汤”。橘皮在唐代还作为臣民或藩属向君主进献的土产,即“土贡”。唐代杜佑《通典》记有江陵郡、《新唐书》记有梓州梓潼郡,它们的“土贡”名单中就有橘皮。陈皮人们发现,“橘皮”作为中药,干燥后陈放日久的“陈”皮药效更好,“橘皮以陈久者为良”(南北朝医药学家陶弘景语),因此,药方就有清楚写明的“陈橘皮”、“陈皮”。晋代葛洪撰《肘后备急方》多个方子中有“橘皮”、“陈橘皮”的药名。但“陈皮”一词在唐以前少见。宋代严用和撰《济生方》一书中,有“陈皮”、“青皮”(未熟而落、未熟而摘的果实加工果皮)的药方。但宋王袞撰《博济方》,苏轼、沈括撰《苏沈良方》仍有写作“陈橘皮”、“青橘皮”。▲宋《济生方》可见用陈皮的药方到元代的药书,已多见“陈皮”了,如王好古《汤液本草》、沙图穆苏《瑞竹堂经验方》、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等均可找到。伪托唐代孙思邈撰的《银海精微》中有8个药方,全部写作“陈皮”,而不作“橘皮”,因此人们推测此书成于元代乃至明代中期。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所撰《饮膳正要》中,就有使用陈皮的28条记载。在清代的各类名著中,“陈皮”之名已很常见,如地方文史类的屈大均《广东新语》、生活笔记类的袁枚《随园食单》、文学艺术类的曹雪芹《红楼梦》等,医学书籍就更不用说了。柑皮、果皮2008

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常识笔试问答里就有这样一道题:“陈皮实际上是什么果实做成的?”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橘皮(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大红柑、福橘、朱橘等多种柑橘类成熟果实的外果皮”。由于“橘皮”原包括柑橘类果实外皮,既包括柑皮,又包括桔皮,“橘”又俗作“桔”,普通话两字同音,容易造成混淆,因此,在著名柑橘产区、陈皮之乡新会,文字写“陈皮”,专门表示这种大红柑果皮(陈放3年以上为“陈”皮),新会民间口语又直接称之为“柑果皮”,省称为“柑皮”、“果皮”。清道光《新会县志》卷二“物产”说:“凡果之皮以柑皮为尤佳,故又名‘果皮’。”在新会,只有大红柑果才会取皮,说“果皮”绝不会误解为其他果皮如桔皮、橙皮、蕉皮等。如果日常说橘皮,大众反会以为是桔子的果皮,而桔子皮、橙皮是不能加工新会陈皮的。▲从大红柑到新会陈皮的过程林福杰

摄制此外,陈皮和新会陈皮还见有黄橘皮、陈橘皮、柑子皮、广柑皮、广皮、广陈皮、陈柑皮、新会皮、大红皮、冈州红皮等别名。因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陈皮“今天下多以广中来者为胜”,广中即粤中,粤中陈皮主产于新会,所以有称“广陈皮”。《广东植物志》“茶枝柑”(大红柑)条指出,“主产区在新会”,“果皮制干即是中药陈皮的正品”,“所谓广陈皮即是本品种的果皮,后来为扩大药源,将行柑也列为广陈皮”。(“行柑”,别名四会柑)可见,新会陈皮为广陈皮正宗。▲《果农》By 青藤@紫筠版权声明

新会陈皮储存工具的研究与设计

新会陈皮储存工具的研究与设计 作者:潘艺文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2期 摘要:目的针对现有新会陈皮储存陈化过程的问题进行产品设计,在保留本土风俗人情的同时,与现代科技进行结合,达到良好的陈化效果。方法通过对现有流程的现场调研及对新会陈皮相关专家访谈总结得出设计机会,同时进行资料搜索得出相关科学技术,两者结合得出产品概念。结果得出一种能够提供给新会陈皮以良好储存条件的由中央控制的单元储存器,该储存器通过中央气调系统对每个单元储存器进行智能化的空气调节。结论通过提供防虫防菌与自然气候相结合的储存环境能对新会陈皮进行效果良好的储存。 关键词:新会陈皮;储存;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S213. 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169-01 一、课题背景 新会陈皮是广东有近千年历史的著名特产,是中国传统道地药材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我国南北国药代表陈李济和同仁堂,均以道地正药为口碑,入药陈皮非新会皮不用。至今新会人仍保留着晒制、收藏陈皮的习惯,但由于技术创新的不足,陈皮储存过程仍存在较多问题。 二、新会陈皮储存研究 1.陈皮药理成分。赵秀玲检测出了陈皮中含有的生理活性成分有:挥发油、陈皮黄酮、陈皮生物碱及陈皮多糖,郑国栋鉴定出了广陈皮中含有的15个化合物,包括三种首次分离得出的有机酸,证明了广陈皮中富含有机酸。 2.新会陈皮储存方式调查。通过走访调研,作者了解到目前陈皮有传统和标准化储存。传统储存方式依赖的自然气候条件,往往会导致不可控的事件发生,标准化储存啧降低了陈皮陈化速度,无法达到良好的自然陈化效果。 3.陈化条件要求。新会农业局专家潘华金指出陈皮的陈化主要依赖温度、湿度、厌氧及供氧条件下糖的分解,良好的陈化条件下,陈皮经过长时间的储存后,皮内所含的糖分能够完全酵解,散发出酱香味,没有新储存陈皮所具有的酸味;外表成色呈深褐色,体现出年代感。

新会陈皮的食用方法

新会陈皮的食用方法 新会陈皮是兼具了药用,食用以及保健价值的药材,由于它可以泡水喝,食用方法比较便捷,加之又有消炎,助消化等一系列有益于人体的作用,所以比较受大家的喜爱。其实新会陈皮不仅仅只有泡水喝这一种食用方法,它也可以与我们所吃的食物同食,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新会陈皮的食用方法都有哪些吧。 推荐这些吃法: 1新会陈皮鸭 新会陈皮鸭的做法 【食材】鸭子1只,新会陈皮50g 【调料】 冰糖30g,生抽65g,老抽、生姜,葱、料酒、花生油 【做法】 1、将陈皮用水泡软后,洗干净 2、鸭子去内脏、洗干净;生姜去皮切片,葱洗净打结 3、烧开水,下姜片、葱结、料酒,放鸭子焯水1分钟,捞出,用水冲洗干净,用吸油纸吸干表面的水分 4、将吸干水分的鸭子抹上老抽,放在通风的地方风干 5、炒锅热油,将已经风干表皮的鸭子放到油锅里,用小火慢慢煎至两面微黄 6、将煎好的鸭子放进锅里,加入陈皮、生抽、冰糖和水没过

鸭子,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焖1个半钟 7、将焖好的鸭子取出、放凉后,切片转盘即可 新会陈皮鸭的功效: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营养不良,体虚消瘦、咳嗽痰多等 2新会陈皮红豆沙 主料 红豆300公克陈皮10公克 水2500cc红砂糖200公克 糯米粉2大匙 陈皮红豆沙的做法步骤 1.陈皮先用水泡软后切碎;糯米粉加入份量外的2大匙水搅拌均匀备用。 2.将红豆洗净后放入锅中,再加入作法1的碎陈皮、水一起以大火煮开后,再转小火续煮约2小时备用 3.作法2的红豆煮至透烂后开锅盖,用打蛋器放入开慢速将红豆搅拌至煳状,再加入红砂糖搅拌至均匀 4.于作法3锅内加入作法1的糯米粉浆勾薄芡即可享用。

新会柑的简介

新会柑的简介 新会柑,又称新会广陈柑或陈皮柑,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著名土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新会柑,皮肉兼用,药食同源,是广陈柑农在漫长种值历史中,从芸香科柑橘属大红柑中筛选出来的优秀品种。其品质独特,在明清就风行各地,并被列为“贡品”,年年进贡。 中文名称:新会柑产地名称: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品质特点:芳香浓郁,柑肉多汁,甜中带酸 地理标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 一、品种特性 新会柑,又称新会广陈柑或陈皮柑、新会大红柑(学名茶枝柑),皮肉兼用,药食同源是新会柑的最大的特色,是广陈柑农在700余年的漫长种值历史中,从芸香科柑橘属大红柑中筛选出来的优秀品种。 新会柑,为常绿小乔木;枝扩展或下垂,有刺。叶互生,单身复叶,叶片近革质 ,椭圆形、卵形或披 针形,长通常4~8厘米,宽 2.5~3厘米,顶端钝,常凹头,基部楔尖,边缘多少有圆齿或钝齿,很少全缘;叶脉至叶片顶部凹缺处常叉状分枝,侧脉清晰;羽叶狭长或仅有痕迹,与叶片相联处有关节。花春夏间开放,白色,两性;1~3朵腋生;花萼长约3毫米,不规则5~3裂;花瓣长圆形,长不超过1.5厘米; 雄蕊20~25枚〃柑果扁圆形,高3.5~

5厘米,宽4.5~6厘米,顶部略凹,花柱痕迹明显,有时有小脐,蒂部偶见放射状排列的沟槽,深橙黄色,略显粗糙,果皮厚1~1.5毫米, 甚脆,易折断;树矮、枝条细软,果实扁圆形、中等大,果实成熟时,果皮橙黄,微带青,柔韧而不易折断,油胞特大,有浓郁的芳香。柑肉多汁,糖酸比为15:32是甜中带酸的独有风味,每百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C 34.3毫克,柠檬酸0.76克,可溶性固形物11.13%。 历史上种植的新会柑有大种油身、细种油身、大蒂、高督等四个品种,经过不断的种植总结,广陈陈皮采用品质最好的大种油身来种柑制皮制皮,这也是广陈品质特好的其中一个原因。 地道新会柑全身是宝皮用兼用,药食同源的不可多得的优秀品种,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柑饼或果汁,但皮比肉贵,其柑皮是正宗地道新会陈皮的原料。其柑络、柑核均可入药。而且其成熟于“最有补于时”。 二、历史渊源 史料记载,元朝初期,新会柑橘生产已有记载,1347年(元朝 至正七年),在外海(龙溪)地方仅陈氏一户便有“甘(柑)子田租十石”,这说明,新会柑在元代已有大面积栽培。《元一统志》及元《南海志》均有柑、桔、橙、柚、金桔、香橼的记载。到了明代,新会陈皮已经开始销往外省。因其品质独特,早在明清以前就已蜚声遐迩,并被列为“贡品”,行销国内外。

【新会风物】你分得清什么是陈皮柑皮果皮吗

【新会风物】你分得清什么是陈皮、柑皮、果皮吗? 陈皮?柑皮?果皮?小编有点“傻傻分不清楚”,于是又找林老师问问题↓↓↓ 陈皮新会陈皮享誉海内外,为陈皮中最佳品,新会用正宗的本地大红柑果皮生产陈皮已有700多年历史。而查阅历史文献可知,我国利用柑橘的外皮作中药,约有二千年的悠久历史,只不过在旧文献资料中,往往不是以“陈皮”的字眼出现;“陈皮”的名称到元代以后才变得常见。现找出相关资料,以分析研究陈皮名称的演进。▲《晒果皮》By青藤@紫筠橘、柑橘,粤音骨。古代所称“橘”,包括了现代柑、桔(粤音吉,《现代汉语词典》:“‘橘’俗作‘桔’。”)、橙、柚、柠檬等品种类群,但先秦、两汉的文字记载只称“橘”、“橘柚”,“小曰橘,大曰柚”(西汉经学家孔安国解释)。《周礼》有“橘逾淮而北为枳”之句。著名楚辞、屈原的诗歌《橘颂》“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传诵千古。《庄子》、《韩非子》、《怀南子》写“橘柚”。《史记》中有“橘柚芬芳”、“橘柚之园”等词语。《全唐诗》中出现“橘柚”一词的诗有40首,如柳宗元《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橘柚玲珑透夕阳”。柑,后来从“橘”中独立列出,是由于原来“橘”所包含的种类较多,作细分。因其经霜成熟后,果味甘而称“甘”,加木字偏旁为“柑”。柑发生于橘之后。西晋嵇含著《南方草木状》已见“柑”字出现,“柑”

与“橘”分别记述:“柑,乃橘之属,滋味甘美特异者也。”“柑”“橘”的连用见于3世纪《土风记》。记载南北朝历史的《宋书》、《南史》出现“甘橘”的词语;《旧唐书》、《新唐书》作“柑橘”,可想象“柑”字的演进过程。《全唐诗》中有十几首出现“柑(甘)”字的诗,其中有“柑树”、“柑橙”、“柑园”、“柑子”、“黄柑”等词汇。如杜甫诗《树间》:“岑寂双柑树,婆娑一院香。”杜牧诗句:“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韩翃诗句:“黄苞柑正熟,红缕鲙仍鲜。”《全宋词》中“柑”字的更多,约有40首,如辛弃疾“黄柑荐酒”和张孝祥“家种黄柑丹荔”。宋文如苏轼《峻灵王庙碑》:“石峰之侧多荔支、黄柑,得就食。”黄柑,柑的一种。柑橘是此类产品统称。加工制作新会陈皮(广陈皮)的新会大红柑虽称“柑”,但不同于椪柑、蜜柑、红柑,也不同于甜橙与椪柑天然杂交出的蕉柑,亦不是橘(桔)子,而是一个特别品种。据《中国百科全书》,大红柑“橘类。又名茶枝柑”,“果皮可入药,是制陈皮的原料”。新会大红柑属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橘”,新会陈皮属“橘皮”。橘皮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懂得将柑橘的外皮作为药用,药名“橘皮”,为理气化痰药。中国现存最早、成书于东汉的医药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卷一记:“橘柚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一名橘皮。”东汉末医学家张仲景总结汉以前的医学经验,写下了《伤寒杂病论》,其中《金匮要略》中有不少应用橘皮的药方。唐代陆羽《茶经》

辨别真假陈皮(多图)

如何辨别真假陈皮(多图)

————————————————————————————————作者:————————————————————————————————日期: 2

如何辨别真假陈皮(多图) 可通过观,闻,刮,吃,煲五种方法鉴别 观:真品新会陈皮表皮有光泽,有油气,有凹凸不平的油包,因为新会地域位于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独特,依山傍海,常有台风过境通常有疤这跟新会是台风多发地有关。 假新会陈皮:陈皮表面暗沉,油润感几乎没有。 再观其外表面,从新皮到陈皮均呈鲜橙红色、黄棕色至棕褐色,有无数细小而凹入的油室;内表面淡黄白色,海绵状,并有短线状的维管束(橘络)痕,以及大小不一无数深色油包孔。果蒂处较密。质柔软,干燥后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气芳香,味甜,微涩。以皮薄、片大、色红、油润、香气浓者为佳。

闻:真品新会皮有特有的自然香味,而且非常浓郁.这和新会产地水质有关(谭江,三江咸淡水交汇处冲积平原),而且陈皮储存的年份越高柑香味越淡陈香味越浓。一般3年逐渐由柑香转为药香和陈香味,所以如果有人跟您说他有八年、十年的新会陈皮时,你可以仔细闻陈皮的香味,如果是陈香味浓郁,那么基本可以断定是真货。相反,如果柑果香味浓,那肯定不到年份。伪品更不用说,它是越陈越不香,因为它没有新会柑皮囊中的挥发油,挥发油是广陈皮中除黄酮类化合物外另一重要的活性物质,含量为1.9%—3.5%,陈皮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柠檬烯、柠檬醛,还含有川皮酮、橙皮甙、肌醇、维生素Bx等。所以所谓陈皮的陈化,其实就是这种挥发油在起作用。 刮: 新会陈皮的树种,属于茶枝柑的大叶种油身、油品系,用指甲刮一刮表皮,刮过的地方有油光,果香四溢,假冒者不具有此特点(此方法非常重要) 在新会,一直流传着“麻绳串灶尾熏,麻袋装阁楼放”,“年年晒新皮,旧皮少伺理”等的存皮做法。一般来说,新会陈皮质轻且易于折断。其他产地的陈皮则质硬而脆。用手触感新会陈皮,年份越短皮身越软,年份越长,手感越硬、质轻。与外地皮比,新会陈皮不易受潮变软,由于其油包突出,机械性硬疤较多,表面显粗糙,其他地陈皮则显光滑。

陈皮包装文案

陈皮包装文案 陈皮简介 新会陈皮,是广东新会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据说新会陈皮运往北方各地,过了岭南之后,其味更为芳香。曾有华侨携带新会陈皮乘船出国,船抵太平洋,顿时芳香四溢,无法掩盖。新会陈皮散发芳香扑鼻的香味,是其独有品质。 设计请参考: 陈皮史话 相传新会种柑取皮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元大德南海志》是元代记载广东州府(包括新会)的地方志,卷七《物产》记载有“柑子”条,但未见“陈皮”或“柑皮”的描述,可知新会陈皮当时名气不响,更未成规模。至明清两代,得益于葵业带动,陈皮业声誉鹊起。新会商人利用运销葵制品之便,将陈皮大批销往外省,令新会陈皮与新会葵扇名声远播、并称“二绝”。历史上,江南各地都产柑橘皮,有些还曾作为“土贡”,但新会陈皮因药用、保健效果突出,名声得以后来居上。中药“二陈汤"方剂源于宋代官修的《和剂局方》,清代大医叶桂(字天士,1667─1746)开此方时特别指明用新会皮。清光绪末年,新会从事陈皮业的商号已多达70余家。民国时,会城冈城茶楼是葵业、陈皮业的经纪商们每天品茶论商的地方。会城歌谣“嫁娶喜宴叙宾亭,买卖交易到冈城”正是这一场景的真实再现。陈皮供销两旺带动了新会农民大量种柑致富,又从中延伸出陈皮加工、仓储等行当,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随着陈皮销量日增,经营陈皮在新会风气渐盛,终成一大地方特色行业。据前辈忆述,会城有商铺卖过一百银元一碗的“百年陈皮茶”,虽不乏商业噱头的成份(茶中有一枚金戒指),但足见当时对陈皮产品的推崇。1982年,当时的国营新会糖酒厂首创“新会陈皮酒”并独家销售,作为省级优秀新产品风行一时。以新会陈皮制作的食品更是琳琅满目,著名的有新会陈皮白粥、陈皮鸭、陈皮冬瓜盅、陈皮绿豆沙、陈皮糕点、陈皮梅、陈皮姜、新会九制陈皮,以及陈皮果酱系列等,甚至有商家推出满席都加入新会陈皮的“陈皮宴”。除此之外,新会陈皮作为馈赠亲友礼品及旅游休闲食品也颇受消费者青睐。 为什么新会陈皮与众不同 新会地处北半球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充分(年均温度数21.8℃,最高7月份达28.3℃,最低1月份13.4℃,年均日夜温差达6.9℃,10℃以上有效积温达7729.7℃);光照时数足(年均日照时数1731.6小时);雨量充沛(年均降量达1784.6mm);无霜期长(年均无霜期达349天),堪称珠三角的福地。新会地理条件独特,依山面海,北有圭峰山,南有古兜山;这里两江汇聚,咸淡交界,形成以银洲湖两面岸为核心的潭江两岸冲积平原带,这一带土地肥沃,盛产禾虫和蒲葵,是柑桔的最适宜栽培区,“七五”期间国家柑桔商品生产基地,高峰期的生产规模近14万亩,拥有诸如新会柑、新会橙和新会年桔等多个柑桔原产品种,是柑桔的起源中心之一;这里河海相连,水利发达,交通方便,比邻港澳,地缘优势突出,是物流的天然中心。这里是全国著名侨乡,改革开放前沿,市场化程度高,信息快捷;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农田基本设施;这里以典型珠三角精耕细作制度见

广州新会陈皮每公斤从几十元涨到200多元 收藏价翻倍

广州新会陈皮每公斤从几十元涨到200多元收藏价翻倍2011年09月19日 11:53 来源:信息时报【字体:大中小】网友评论 炒完蒜豆糖又来炒陈皮?以前几十元一公斤的新会陈皮如今涨到200多元/公斤,有商家称买来收藏隔几年能卖大价钱 这个“千疮百孔”的陈皮3000元一两,新会陈皮销售行的这位老板告诉记者他们还有镇店之宝,是非卖品。信息时报图专题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郭柯堂 俗话说:“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陈皮作为三宝之首,至今仍然在广东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广东江门市新会区的新会陈皮又是享誉国内,更一度成为“贡品”。近日,有市民向记者反映,原来卖数十元一公斤的陈皮,突然暴涨,储存3年的卖200~250元/公斤。采访中,有商家就向记者推销,买回家收藏10年8年再拿出来卖,价格可以翻好几倍。俨然当初炒普洱! 炒完日常用品的绿豆、大蒜、白糖、姜和中药材的金银花、冬虫夏草等,现在轮到炒陈皮了吗?记者近日走访了新会区农业局、果场等地方发现,原来新会陈皮的涨价也是情理之中的:种植面积减少、近3年正处于新会柑树种植的更新换代期、产量大幅减少,导致陈皮价格飞涨。 市民惊呼陈皮涨势狠过房 有经常选购陈皮的广州市民向记者报料,近两三年陈皮的价格不断上涨,“两三年前,3年的新会陈皮,几十元就可以买一公斤了;现在要200多元才能买一公斤,比楼价涨得还快。”该市民告诉记者,他们一家煮菜很喜欢用陈皮的,所以经常买来吃,因为不需要用很大量,所以每次都买价格比较贵的新会陈皮,质量和药用效果都比较好。 店家称收藏几年价翻几倍

近日,记者走访了广州市一德路、清平市场等批发市场发现,打着新会陈皮称号的陈皮,每公斤的价格基本上都在百元以上。“3年的200~250元/公斤,10年的800~1000元/公斤。”清平路一家药材批发市场的店主向记者推销,“赶紧买点回去啦,这两年新会陈皮价格不断上涨啊,买回去自己收藏10年8年再拿出来卖,可能赚好多倍了。”该老板告诉记者,“听说新会柑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而且产量也越来越少,所以近年来新会陈皮的价格不断上涨,年份越久的价格越高。”店家的口气,俨然像是当年炒普洱。 鲜果三年涨三倍陈皮跟风 日前,记者去到新会陈皮的原产地江门市新会区,新会区农业局种植股股长潘金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新会柑长势不错,“有些果园第一年挂果,亩产量就已经达到1000公斤了。”潘金华说,“即使如此,新会陈皮的价格依然在上涨。” 潘金华说,新会陈皮都是用新会柑皮晒制的,近几年新会柑的价格节节攀升,所以陈皮的价格也不断上涨,“就拿鲜果来说,2009年的时候大约是3~3.6元/公斤,去年涨到6~8元/公斤,今年估计在10元/公斤左右。”潘金华说,100公斤的鲜果能产出5公斤的果皮,然后再晒制,经过存放之后变成陈皮,“鲜果的价格上涨,直接影响陈皮的价格。” 陈皮缘何身价大涨? 20年前8万亩如今种1万亩 新会陈皮的原材料是新会柑,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市民认为新会陈皮价格飞涨的原因就是近年来新会柑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新会区农业局种植股股长潘金华告诉记者,目前区内新会柑的种植面积大约有1万亩,“与20年前相比,新会柑的种植面积的确是减少了,而且减少得非常多。”潘金华说,在1989年的时候,新会一共有13万亩土地种了柑,其中有7~8万亩是新会柑,这是有记录以来历史上种植新会柑最大面积了。 新会柑和新会陈皮的市场一直是供不应求,“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供不应求必然就导致价格上涨。”新会区瑞丰柑桔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林钰杭说,“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吧,这样就差不多了。” 虽然种植面积仅有万亩,不过潘金华就认为,新会陈皮价格飞涨的原因,与新会柑种植面积仅有万亩的关系并不大,“从1999年开始,我们开始重新种植无病苗的新会柑,面积大约是1万亩左右。”潘金华说,“一直到现在,我们的种植面积都保持在一万亩左右,但是新会陈皮的价格依然逐年上涨,所以我认为与种植面积减少的关系不大。” 柑树正处于更新换代期 潘金华告诉记者,进入2009年,新会柑的种植开始进入一个更新换代的过渡期,2010年是新会柑产量的低潮期,因为2009、2010年期间换了一批新树苗,这批新种的树苗要今年才开始结果,从明年开始就会进入丰收期。“去年种的新会柑树苗,采用了新的种植技术,第二年就开始结果收成了。”潘金华说。

2020年新会陈皮的年份与功效.doc

第一篇:《关于江门新会陈皮的调查报告》 关于江门新会陈皮的调查报告俗话说“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陈皮作为三宝之首,至今仍然在广东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广东江门市新会区的新会陈皮又是享誉国内,更一度成为“贡品”。 一,陈皮的介绍 陈皮的加工一般10~12月间。其中10月份采摘的柑皮色偏青,11月份的柑皮色呈黄,12 月份的红色。.柑果采摘后先是剥皮,然后晾干,最后就是密封储藏。只有收藏了3年以上的才能称为陈皮。 陈皮的药效可用于许多途径 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 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术、厚朴同

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故陈皮有三大类作用,一是导胸中寒邪,二破滞气,三益脾胃。这三大作用中,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脾胃主运化水湿,故脾胃之气行则能去湿、健脾、化痰,故又可以说,陈皮苦泄肺气,温化寒气,能治痰多咳喘,气壅食停;从心而言,则辛开心气,苦泄心火,温化湿浊,能治胸中烦热,口气哕臭;从肝而言,则辛散肝郁,苦降肝火,温化寒湿,所以它能治肝郁有热,饮停食滞;从肾而言,则辛润肾燥,苦泄肾湿,温和肾气,所以它能治命火不足,饮食不化。当然,种种解释都与湿和脾有关,所以它的药性作用发挥余地比较大,一般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如和白术同用, 热痰或者直接服用胃肠饮治疗胃肠疾病疗效更好。 陈皮的用法一般是煎汤6~10g,或入丸、散。 许多人也用来做菜。用陈皮做的菜有陈皮鸭,陈皮绿豆沙,陈皮骨,桂花陈皮酒,陈皮 蒸鱼等等。虽然“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陈皮虽然是配角,

关于对新会陈皮影响研究的报告

关于对新会陈皮影响研究的报告 班别:高一(10)班 组长:刘馨媛 组员:谈钰婷林江华邹卓辉冯咏雯苏伟彬李显扬许俊杰 指导老师:莫锦棠 一、报告摘要:陈皮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橘子皮,以新会的大红柑皮较为著名。橘子皮的甘甜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于是被制作成了凉果。然而,陈皮真正的价值远不止这些,它的药用价值以及对连带产品的经济效益都是在新会发展阶段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多天对陈皮各方面的详细了解与调查,分析了陈皮对当代新会人的影响,以更好的传承陈皮文化。 二、关键词:陈皮药用价值经济效益传承陈皮文化 三、引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陈皮一导胸中寒邪,二破滞气,三益脾胃,具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因此一百多年前,新会陈皮曾为宫廷贡品,以用来为皇帝治病。 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西方的各方面文化以不同形式渗透到中国,其中就包含了西药,由于西药具有成分明显,疗效确切,使用便利,见效快等诸多优点,西药逐渐取代了中药,而其中就有我们的新会陈皮。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对新会陈皮的研究来唤醒新会人对陈皮的重视,不仅仅止步于把它当成零食来吃,而更应该深入的了解它的历史与文化,来弘扬陈皮文化。 四、研究目的: 新会正朝着与国际接轨的方向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一定会拿出新会的优势给世界各地看,新会陈皮正是这样一个优势。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对陈皮生长环境的实地考察,对社会各界人士的问卷调查来了解当今陈皮的发展的问题所在,并对此进行研究,提出有建设性,可行性的建议,为新会的发展出一份力。并以此来增强我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也有助于同学们之间的合作互动,增强合作能力,协调能力。 五、研究过程: (一)实地考察陈皮的生长环境与制作过程 通过我们的实地考察,发现新会陈皮尤以原新会境内的潭江流域冲积平原,特别是银洲湖沿岸所产为最佳。此地域,西江与潭江交汇,每年汛期,西江就会将远至云贵高原的土壤随洪水带到银洲湖,与潭江水汇合,形成独特的灌溉用水,而每年的12月至来年3、4月汛期前,西江、潭江径流减少,海潮倒灌,形成每年一次的咸潮,因而水土成分中渗透了海水元素。在两江共同作用下,新会的土壤兼具洪积土与冲积土两种土壤类型,有利于大红柑形成与众不同的品质。另外,此地带热量充裕、光照充足,并且雨量充沛,十分利于新会大红柑的生长。 经过我们对制作陈皮师傅的访问,我们了解到了陈皮的制作过程。简易来说就有六道工序,下面来介绍一下这六道工序。 1、原料处理:干陈皮要经脱苦,把干陈皮用多量水浸泡变软,通过几次换水脱去苦味为止。 2、热煮原料:用比原料多一倍的清水加热至沸,加入陈皮共煮,注意加热时间,约煮4-5分钟,捞起,再加水脱苦。

发售品种介绍新会陈皮

南宁(中国-东盟)商品交易所 即将挂牌交易现货发售品种介绍---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汉族传统名产。当地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 中文名:新会陈皮; 分类:特产; 地区:广东.新会 品种简介 新会陈皮,是广东新会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据说新会陈皮运往北方各地,过了岭南之后,其味更为芳香。曾有华侨携带新会陈皮乘船出国,船抵太平洋,顿时芳香四溢,无法掩盖。新会陈皮散发芳香扑鼻的香味,是其独有品质。经药检部门初步化验结果表明,由于土壤条件、栽培技术、农田气候的差异,新会产的陈皮及外地移植新会柑的陈皮,其形状组织结构虽然相似,但挥发油所含的成分及品味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药用及调味效果就相差很大。

药用价值 性味及功效 味苦、辛,性温。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功能。用于胸脘胀满、嗳气呕吐、食欲不振、咳嗽痰多。用量5~15g。 药理作用 1、祛痰、平喘作用:陈皮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柠檬烯)有刺激性 祛痰作用。煎剂及乙醇提取液用于兔气管灌流,发现灌注流速稍快,似对气管有扩张作用。川陈皮素在豚鼠离体气管试验和麻醉猫静注时都有平喘作用。 2、对胃肠道平滑肌作用: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 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煎剂及乙醇提取液均能抑制兔离体肠运动。陈皮抑制作用比肾上腺素弱,但较持久,这一作用可被乙酰胆碱所对抗。橙皮甙对离体肠肌的作用是双相的,先有一短暂兴奋,而后抑制之。 3、抗胃溃疡作用:皮下注射甲基橙皮甙100或500mg/kg/天,连 给6天,有明显抑制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 4、对心脏作用:陈皮煎剂、乙醇提取液及橙皮甙均能兴奋离体及 在体蛙心收缩力增强,但对心率影响不大,较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 据湖南医学院报导,静脉滴注甲基橙甙40mg/kg,能使在体狗心冠脉

关于江门新会陈皮的调查报告

关于江门新会陈皮的调查报告 俗话说:“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陈皮作为三宝之首,至今仍然在广东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广东江门市新会区的新会陈皮又是享誉国内,更一度成为“贡品”。 一,陈皮的介绍 陈皮的加工一般10~12月间。其中10月份采摘的柑皮色偏青,11月份的柑皮色呈黄,12月份的红色。.柑果采摘后先是剥皮,然后晾干,最后就是密封储藏。只有收藏了3年以上的才能称为陈皮。 陈皮的药效可用于许多途径: 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 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术、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故陈皮有三大类作用,一是导胸中寒邪,二破滞气,三益脾胃。这三大作用中,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脾胃主运化水湿,故脾胃之气行则能去湿、健脾、化痰,故又可以说,陈皮 苦泄肺气,温化寒气,能治痰多咳喘,气壅食停;从心而言,则辛开心气,苦泄心火,温化湿浊,能治胸中烦热,口气哕臭;从肝而言,则辛散肝郁,苦降肝火,温化寒湿,所以它能治肝郁有热,饮停食滞;从肾而言,则辛润肾燥,苦泄肾湿,温和肾气,所以它能治命火不足,饮食不化。当然,种种解释都与湿和脾有关,所以它的药性作用发挥余地比较大,一般 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如和白术同用,

热痰或者直接服用胃肠饮治疗胃肠疾病疗效更好。 陈皮的用法一般是煎汤6~10g,或入丸、散。 许多人也用来做菜。用陈皮做的菜有陈皮鸭,陈皮绿豆沙,陈皮骨,桂花陈皮酒,陈皮蒸鱼等等。虽然“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陈皮虽然是配角,但在粤菜中,做菜、煲汤已离不开陈皮,陈皮在粤菜体系中,作为上等佐料,大有喧宾夺主之势。而以陈皮为“主角”的粤式名菜,比比皆是。陈皮如今的价格由于商家在炒作,由几十元一公斤涨到现在200多元一公斤。 但气虚体燥、阴虚燥咳、吐血及内有实热者慎服。就是说适合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食用。在汤里放几片陈皮,不仅能改善味道,能起到缓解胃部 不宜多食。 陈皮的贮藏还要注意,要置于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而且不宜与半夏、南星同用;不宜与温热香燥药同用。 二,陈皮的制作,销售及其存在问题 陈皮的加工成品最出名的是九制陈皮。 它的工艺流程为:制坯—加料浸渍—干燥—加料干燥—连续加料干燥—加甘草粉—成品 它的制作要求制作要点: (1)原料要求选用新鲜黄色甜橙、香橙等,剥皮,刨取果品的最外层(桔黄层)作原料。 (2)制坯剥下的橙皮,用特制刨刀刨下橙皮最外层,剥下的小皮为片状不规则圆形,俗称金钱皮。以l00千克橙皮加50升梅卤(腌梅子的卤水)、0.5千克明矾,一起放入缸内浸渍。经过48小时后,捞出橙皮,在沸水中烫漂2分钟,立即在自来水中漂洗。漂洗时间掌握在24小时左右。而后将橙皮沥干水分,再以50%的食盐及30%的梅卤(指原料重量的百分数)进行盐渍。盐渍20天左右,捞出干燥,即成橙皮坯。 (3)熬汁将甘草煮水,沥去渣滓并进行浓缩。加入适量砂糖及糖精,一起溶解制成原汁待用。 (4)浸渍、干燥将橙皮坯故人缸中,用煮沸的甘草汁倒人缸中并加盖,焖渍2小时后,取出橙皮及部分汁料,一起均匀放在烘盘中,送入烘房干燥。待干燥后再加入原汁,可重复多次。最后一次加料干燥后,出烘房即加入成品重量1%的甘草粉,拌合均匀,即成九制陈皮。 陈皮的销售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农户与商家签合同,由商家收购农户家中的陈皮,然后把其中一部分再销售给陈皮食品生产厂家,让他们生产出陈皮食品,再运送到各地的销售点出售给顾客;然后剩下的就直接以陈皮形式销售给顾客。另一种方式是农户自己把家里剩余的陈皮拿到市场上去销售。 因为陈皮存放时间长,而且产品基本没什么技术含量,所以可以销售到全国各地。但它价格比较贵,运输成本低,所以利润丰厚。但这利润仅属于少部分人。因为这商品的源头,也就是农户,他们的利润很低。即使他们拿到市场上去卖,也达不到商家售价的十分之一。为何同样的陈皮,同样的成本,或许还是同一个人种植的,为何有那么大区别呢?我们认为商家靠的人性人自私和盲目。许多商家把陈皮的效果虚架得像是起死回生药,大大的超出了陈皮原本的功效。而且许多人经过半生的奋斗而取得财富后,他们便会想寻求失去的青春。

如何辨别真假陈皮(多图)

如何辨别真假陈皮(多图) 可通过观,闻,刮,吃,煲五种方法鉴别 观:真品新会陈皮表皮有光泽,有油气,有凹凸不平的油包,因为新会地域位于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独特,依山傍海,常有台风过境通常有疤这跟新会是台风多发地有关。 假新会陈皮:陈皮表面暗沉,油润感几乎没有。 再观其外表面,从新皮到陈皮均呈鲜橙红色、黄棕色至棕褐色,有无数细小而凹入的油室;内表面淡黄白色,海绵状,并有短线状的维管束(橘络)痕,以及大小不一无数深色油包孔。果蒂处较密。质柔软,干燥后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气芳香,味甜,微涩。以皮薄、片大、色红、油润、香气浓者为佳。

闻:真品新会皮有特有的自然香味,而且非常浓郁.这和新会产地水质有关(谭江,三江咸淡水交汇处冲积平原),而且陈皮储存的年份越高柑香味越淡陈香味越浓。一般3年逐渐由柑香转为药香和陈香味,所以如果有人跟您说他有八年、十年的新会陈皮时,你可以仔细闻陈皮的香味,如果是陈香味浓郁,那么基本可以断定是真货。相反,如果柑果香味浓,那肯定不到年份。伪品更不用说,它是越陈越不香,因为它没有新会柑皮囊中的挥发油,挥发油是广陈皮中除黄酮类化合物外另一重要的活性物质,含量为1.9%—3.5%,陈皮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柠檬烯、柠檬醛,还含有川皮酮、橙皮甙、肌醇、维生素Bx等。所以所谓陈皮的陈化,其实就是这种挥发油在起作用。 刮: 新会陈皮的树种,属于茶枝柑的大叶种油身、油品系,用指甲刮一刮表皮,刮过的地方有油光,果香四溢,假冒者不具有此特点(此方法非常重要) 在新会,一直流传着“麻绳串灶尾熏,麻袋装阁楼放”,“年年晒新皮,旧皮少伺理”等的存皮做法。一般来说,新会陈皮质轻且易于折断。其他产地的陈皮则质硬而脆。用手触感新会陈皮,年份越短皮身越软,年份越长,手感越硬、质轻。与外地皮比,新会陈皮不易受潮变软,由于其油包突出,机械性硬疤较多,表面显粗糙,其他地陈皮则显光滑。

新会陈皮的副作用.doc

篇一:《关于江门新会陈皮的调查报告》 关于江门新会陈皮的调查报告俗话说“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 陈皮作为三宝之首,至今仍然在广东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广东江门市新会区的新会陈皮又是享誉国内,更一度成为“贡品” 。 一,陈皮的介绍 陈皮的加工一般10?12月间。其中10月份采摘的柑皮色偏青,11月份的 柑皮色呈黄,12 月份的红色。.柑果采摘后先是剥皮,然后晾干,最后就是密封储藏。只有收藏了3 年以上的才能称为陈皮。 陈皮的药效可用于许多途径 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 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术、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故陈皮有三大类作用,一是导胸中寒邪,二破滞气,三益脾胃。这三大作用中,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脾胃主运化水湿,故脾胃之气行则能去湿、健脾、化痰,故又可以说,陈皮苦泄肺气,温化寒气,能治痰多咳喘,气壅食停;从心而言,则辛开心气,苦泄心火,温化湿浊,能治胸中烦热,口气哕臭;从肝而言,则辛散肝郁,苦降肝火,温化寒湿,所以它能治肝郁有热,饮停食滞;从肾而言,则辛润肾燥,苦泄肾湿,温和肾气,所以它能治命火不足,饮食不化。当然,种种解释都与湿和脾有关,所以它的药性作用发挥余地比较大,一般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如和白术同用, 热痰或者直接服用胃肠饮治疗胃肠疾病疗效更好。 陈皮的用法一般是煎汤6?10g,或入丸、散。 许多人也用来做菜。用陈皮做的菜有陈皮鸭,陈皮绿豆沙,陈皮骨,桂花陈 皮酒,陈皮 蒸鱼等等。虽然“一两陈皮一两金” 、“百年陈皮胜黄金”,陈皮虽然是配角, 但在粤菜中,做菜、煲汤已离不开陈皮,陈皮在粤菜体系中,作为上等佐料,大有喧宾夺主之势。而以陈皮为“主角”的粤式名菜,比比皆是。陈皮如今的价格 由于商家在炒作,由几十元一公斤涨到现在200 多元一公斤。

陈皮收藏文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陈皮收藏文案 篇一:陈皮包装文案 陈皮包装文案 陈皮简介 新会陈皮,是广东新会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据说新会陈皮运往北方各地,过了岭南之后,其味更为芳香。曾有华侨携带新会陈皮乘船出国,船抵太平洋,顿时芳香四溢,无法掩盖。新会陈皮散发芳香扑鼻的香味,是其独有品质。设计请参考: 陈皮史话 相传新会种柑取皮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元大德南海志》是元代记载广东州府(包括新会)的地方志,卷七《物产》记载有“柑子”条,但未见“陈皮”或“柑皮”的描述,可知新会陈皮当时名气不响,更未成规模。至明清两代,得益于葵业带动,陈皮业声誉鹊起。新会商人利用运销葵制品之便,将陈皮大批销往外省,令新会陈

皮与新会葵扇名声远播、并称“二绝”。历史上,江南各地都产柑橘皮,有些还曾作为“土贡”,但新会陈皮因药用、保健效果突出,名声得以后来居上。中药“二陈汤"方剂源于宋代官修的《和剂局方》,清代大医叶桂(字天士,1667─1746)开此方时特别指明用新会皮。清光绪末年,新会从事陈皮业的商号已多达70余家。民国时,会城冈城茶楼是葵业、陈皮业的经纪商们每天品茶论商的地方。会城歌谣“嫁娶喜宴叙宾亭,买卖交易到冈城”正是这一场景的真实再现。陈皮供销两旺带动了新会农民大量种柑致富,又从中延伸出陈皮加工、仓储等行当,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随着陈皮销量日增,经营陈皮在新会风气渐盛,终成一大地方特色行业。据前辈忆述,会城有商铺卖过一百银元一碗的“百年陈皮茶”,虽不乏商业噱头的成份(茶中有一枚金戒指),但足见当时对陈皮产品的推崇。1982年,当时的国营新会糖酒厂首创“新会陈皮酒”并独家销售,作为省级优秀新产品风 行一时。以新会陈皮制作的食品更是琳琅满目,著名的有新会陈皮白粥、陈皮鸭、陈皮冬瓜盅、陈皮绿豆沙、陈皮糕点、陈皮梅、陈皮姜、新会九制陈皮,以及陈皮果酱系列等,甚至有商家推出满席都加入新会陈皮的“陈皮宴”。除此之外,新会陈皮作为馈赠亲友礼品及旅游休闲食品也颇受消费者青睐。

新会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新会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一.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江门市第一大区 新会区地处北纬22o5'43"——22o48'24",东经112o47'13"——113o15'24",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处于西江、潭江下游,濒临南海,毗邻港澳,面积1387.02平方千米,是江门市面积最大的区,人口73.9万,管辖会城街道办事处和大泽、司前、罗坑、双水、崖门、沙堆、古井、三江、睦洲、大鳌等10个镇以及今古洲、圭峰区、围垦等3个派出机构。 图1 新会区行政区图 活动: 1.在《新会区行政区图》上找出新会区所管辖的镇级行政单位,你知道新会区的行政中心 在哪里吗?请在图上指出来。 2.在图上找出有哪些高速公路经过新会区?规划中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新会区哪些镇?

活动: 读新会区地形图,思考下列问题 1.在图上找出江会平原、圭峰山、古兜山、潭江、银洲湖、崖门海。 2.看一看本区的地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2.平原辽阔,河网稠密 新会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的平原是江会平原,分布在东南、中南、中西部。区内河道纵横交错,把全区三分之一土地编织成水网地带,显示海湾沉积特征。 平原:海湾堆积平原,位于南部滨海地区,出海口门下游,面积14000亩,这里由于受潮水顶托,造成泥沙大量沉积。据崖门围垦观察,近年在崖门和虎跳门下游的崖南海滩,每年以500米速度向东南延伸。三角洲堆积平原 ,分布于东北、中西、中南、东南部各个区,面积966542亩。有陆相沉积和海相沉积两类,以陆相沉积为主。山谷堆积平原 ,分布于各山谷下游及其两侧附近,面积270993亩, 是由山丘风化表土冲积、堆积而成。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部的司前、大泽、罗坑、双水、崖门靠山地区。高程一般在2.6-20米,大部分已开发为耕地。 山地:西北有大雁山地、圭峰山地,西南有古兜山地,东南有牛牯岭山地。山地总面 图2 新会区地形

辨别真假新会陈皮之气味篇

辨别真假新会陈皮之气味篇 【导读】气味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要你使用了正确的语言。阅读本文,看看作者是如何从气味方面去辨别新会陈皮的真假。这是辨别真假新会陈皮系列文章,共6篇。本文是第3篇。前两篇,我们分别从外皮和内囊两个方面介绍了新会陈皮的真假辨别,这次我们从气味方面来说说新会陈皮。提及新会陈皮的气味,最早可追溯有民间流传的两个段子。第一个是,从宋代开始,新会陈皮已是当时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每当新会陈皮运往北方各地,特别是过了岭南之后,其味更显芳香,并且气味难以掩盖;第二个是,新会陈皮行销南洋、美洲等地区时,华侨同胞携带新会陈皮乘船出国,船抵太平洋,顿时芳香四溢,无法掩盖;这两段子虽有夸张成分,但也透出了一点,就是新会陈皮的气味是独特的,至少跟其他地方的陈皮气味是不同的。同样是柑树的果皮,为什么新会产的陈皮,气味会如此不同?这跟新会的气候和水土有关,我之前的文章有这方面的详细分析,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来看看。简单的说,土壤条件,栽培技术,农田气候的差异,使得新会产的陈皮与外地移植新会柑的陈皮,其形状组织结构虽然相似,但陈皮挥发油所含的成分等都有很大差异。因此,气味和相关药用就相差很大。那真正的新会陈皮气味是怎样的呢?新会陈皮带有独特的、浓郁的

自然香味,醇厚浓郁,味轻微辛而不甚苦,时间越长而愈发奇香。初采收的新会柑皮,青皮显刺激清香,大红皮显柑果芳香,随着存储年份越高,刺激味减少,柑果香味会变淡,陈皮香味会渐浓。五年左右的新会陈皮略带柑香味,清新陈香味;十年左右的新会陈皮柑香味基本消去,陈香味渐浓;二十年左右的新会陈皮醇香味渐浓,但不一定立刻能感受到,需用指甲刮破表层才嗅到其醇香味;再高年份,如三四十年的新会陈皮的气味如何?查阅资料说是檀香味,再久远的是骨香味。是否真如此?我也不清楚,至少没碰到过真品,也就没有发言权。至于其他产地的陈皮,尽管有些也有香味,但味辛且苦,有些还有蟑螂屎的臭味。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对新会陈皮各年份的气味有没些了解?我们来举个例子。若是有商家告诉你这是八年、十年的新会陈皮时,你可以仔细闻陈皮的香味,如果是陈香味浓郁,那么基本可以断定是真货。相反,如果柑果香味浓,那你得认真考虑了。为什么是基本断定而不是100%断定呢?因为近几年来,有不法商家通过浸泡茶叶水、陈皮水等来做旧陈皮,人为的将气味附加上去。后续我们也会详细说到这些造假方式,欢迎关注了解。再比如,一般五到十年的新会陈皮,陈香味会渐浓,即使在密封的袋子或纸箱里面,仍能感受到其香气侧漏;数量多的话,即使存放于三楼高的仓库中,在楼下亦能闻到陈皮的香味。这真的一点也不夸张。相反,如果你的五到十年陈

道地药材标准 新会陈皮

T/CACM XXXX-2018 道地药材新会陈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会陈皮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会陈皮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T/CACM 003-2016 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 术语和定义 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道地药材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3-2016 定义3.1] 3.2 新会陈皮定西黄芪Xinhui Chenpi 产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栽培陈皮药材。 4 来源及形态 4.1 来源 主要来源于芸香科植物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hachi的干燥果皮。 4.2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2~3米。枝多叶密,针刺极少。叶互生,常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锯齿不明显,叶翼小而不明显。花小白色,萼片黄绿色,花瓣5。果实扁圆形或馒头形,纵径4.5~6cm,横径6.5~7cm,基部平或隆起,上有浅放射沟4~8条,顶部微凹;果皮易剥离,质松脆,白内层棉絮状,有香气;瓤囊11~12瓣;中心柱空虚,味酸甜;种子20余粒,卵圆形,淡黄褐色。果熟期12月中旬。 1

广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广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陈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既可以用作调料来烹饪食材,还可以当作药材入药治疗多种疾病,广陈皮主要的功效包括清火凝神、养心明目等等,一般搭配不同的药材可以起到不同的药效,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药材与广陈皮进行搭配使用。 一、概论 陈皮为常用中药,药材因产地和栽培品种的不同分为陈皮和广陈皮,而广陈皮实指是新会地区所产的陈皮最为正宗,即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是芸香科植物橘茶枝柑的干果皮,按采收加工时间和质量可分为:柑青皮(青皮)、微红皮(黄皮)和大红皮(红皮)。将茶枝柑的鲜果皮开成三辩状,并陈化3年以上才称新会陈皮。 《广东植物志》记述:“茶枝柑,别名大红柑、新会柑,主产新会,果皮晒干即中药陈皮的正品。”,目前,茶枝柑除了在新会地区种植外,还有在广东省其他地区都有种植,但由于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同,种植在新会地区的陈皮的气味特别芳香,而且在外观性状都有些许的区别。 二、名词解释 1、柑青皮(青皮) 指果皮未着色,生理未成熟时(通常指农历立秋至寒露)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外表色泽青褐色至青黑色,有无数微凹入的

油室点,不显皱缩。内表紧密光洁,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质硬、皮薄,味辛苦、气芳香。 2、微红皮(黄皮) 指果皮开始着色,但未完全着色,生理仍未充分成熟时(通常指农历寒露至小雪)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外表色泽褐黄色至棕黄褐,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较明显。内表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海绵浮松状不明显。质较硬,皮微厚,味辛带苦略甜。 3、大红皮(红皮) 指果皮已基本着色,生理已基本成熟时(通常指农历小雪至小寒)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外表色泽棕红色至红黑红,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十分明显。内表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海绵浮松状明显示。质软、皮厚,味辛带甜香。 三、陈皮加工 陈皮的功效和作用?新会陈皮的功效和作 1、开皮 ①正三刀法。果蒂朝下,从果顶向果蒂纵划三刀,留果蒂部相连,正三瓣剥开。 ②对称二刀法。果蒂朝上,从果肩两边对称反向孤划两刀,留果顶部相连,三瓣剥开。 2、翻皮 选择晴朗天气,将已开好的鲜果皮置于当风、当阳处,使其自然失水萎蔫,质地变软后翻皮,使橘白向外。 3、干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