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优教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导学案
成就: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同 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②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知识点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主干梳理 “另起 炉灶”
内涵:不承认 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意义: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 知识点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内涵: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 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打扫子再请客” 内涵:坚定地站在 一边。 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 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一边倒” 背景:二战结束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与激烈斗争。
① 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②1954年,周恩来同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过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初的“三大政策”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但两者又有很大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知识点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轻巧识记 日内瓦 会议 背景: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目的:为了和平解决
和印度支那问题。 成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易错提醒
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目的: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概况:中国提出“ ”的方针,推动会议成功。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万隆 会议 影响 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