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传播媒介及相关理论
媒体与传播学教案 媒介理论与传播策略
媒体与传播学教案媒介理论与传播策略一、引言媒介与传播学是研究媒体与传播现象的学科,旨在探讨不同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媒介理论和传播策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媒体与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
二、媒介理论1. 传播媒介的定义和作用- 媒介的定义:传播媒介是指用来传递信息的各种媒体形式,如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 媒介的作用:媒介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也是社会文化传承和意识形态塑造的重要手段。
2. 媒介效应理论- 社会学媒介效应理论:研究媒介对个体和社会行为的影响,如传媒对观众态度、价值观的塑造。
- 心理学媒介效应理论:研究媒介对个体心理和认知过程的影响,如媒体暴力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3. 媒介选择理论- 媒介选择理论:个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选择适合的媒介,以获取特定信息,满足自己的需求。
4. 媒介依赖理论- 媒介依赖理论:个体在信息获取上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影响着对特定媒介的选择和对信息的解读。
三、传播策略1. 定义和目标- 传播策略的定义:制定和实施传播活动的目标、方法和手段的一系列行动。
- 传播策略的目标: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和策略,实现信息传递的最佳效果。
2. 传播策略的要素- 目标受众:明确传播对象,了解目标受众的特征和需求。
- 信息内容:根据目标受众需求和传播目的,确定传播的内容和信息。
- 传播渠道:选择适合的传播媒介和渠道,以确保信息能够准确传递到目标受众。
- 传播方式:确定传播的方式和形式,如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传达。
- 传播评估:对传播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以便调整和改进传播策略。
3. 传播策略的实践案例- 社交媒体传播: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和宣传,与受众互动,建立品牌形象。
- 媒体联合营销:利用多个媒体平台联合开展营销活动,提高宣传效果和品牌曝光度。
- 口碑营销:通过产品体验和消费者口碑传播,提高产品信任度和市场认可度。
新闻传播课件
新闻传播媒介及其发展
二、报纸的传播手段及其传播特点 (1)报纸的传播手段:报纸的传播手段主要是文字和图片(包括版面)。文
字是对语言的记录,属于语言符号系统,具有语言符号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2)报纸的传播特征:第一,任意性,即符号的“施指”(声音形象)和符
号“受指”(概念)之间不存在自然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任意的联系。第 二,线性呈现。符号施指在语言中是一种声音,必须依时间顺序接连出现。 当语言变成文字时,这种线性关系就更加明显。因此,语言符号能够条理清 晰地表述抽象而深刻的道理。图片是一种非语言符号,而非语言符号的指代 关系和表述关系之间具有必然性。报纸的传播手段以语言符号为主,以非语 言符号为辅。这就使得报纸既能表达抽象而深刻的概念,又能展示具体的事 物,从而为读者提供宽广和深邃的阅读和想象空间。 (3)报纸的传播特点:第一,便于深度报道。报纸主要以文字符号传播信息, 这样便于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还可以提供背景材料和相关历史知识, 说明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预测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刻 地理解重要新闻。第二,选择性强。报纸上所有内容以版面的形式呈现于读 者面前,读者阅读报纸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限制。第三,记录性 和保存性强。报纸是纸质载体,便于长期保存。报纸是现实生活的记录者, 是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第四,传播速度相对缓慢。但在一定时间、地区和 事件上,报纸的传播速度甚至相对地快。
新闻传播媒介及其发展
五、手机媒体 (1)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
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 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 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 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2)3G的技术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的W—CDMA、 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 W—CDMA 即WidebandCDMA,也称为CDMADirectSpread,意为宽频 分码多重存取,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日本公司也 或多或少参与其中,包括欧美的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北电, 以及日本的NTT、富士通、夏普等厂商。 CDMA2000 CDMA2000也称为CDMA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北美公 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Lucent和后来加入的有韩国的三星。 TD—SCDMA 该标准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1999年6月29日,中 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向ITU提出。该标准将智能无 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
传媒学入门知识媒体和传播理论
传媒学入门知识媒体和传播理论传媒学是研究媒体与传播的学科,它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包括媒体产业、传播理论、媒体技术、媒体内容等等。
媒体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了信息传递的任务,还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传媒学的入门知识,重点聚焦于媒体和传播理论。
一、媒体的定义与分类媒体是指用于传播信息的工具和渠道,它可以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根据传播媒介的不同,媒体可以分为印刷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
1. 印刷媒体:印刷媒体是指通过印刷技术制作和传播信息的媒介,如报纸、杂志、书籍等。
它具有传播面广、传播时间长的特点,适合于传递深入且专业的知识。
2. 广播媒体:广播媒体是指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信息的媒介,如广播电台、音乐台等。
它的传播范围广,但传播时间短,适合于传递实时性强的信息。
3. 电视媒体:电视媒体是指通过电视信号传播信息的媒介,如电视节目、电视广告等。
它的传播效果直观生动,适合于传递视觉信息。
4. 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信息的媒介,如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
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适合于传递即时性和互动性强的信息。
二、传播理论的概述传播理论是研究传播过程和影响的理论体系,它帮助我们理解传播现象和媒体效果。
现代传播理论包括传统传播理论和新媒体传播理论两个方面。
1. 传统传播理论:传统传播理论主要关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和接受。
其中,传统的线性模型认为传播是由一个发送者向一个接收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如拉斯韦尔德的Lasswell模型,它包括发送者、信息、媒介、接收者和效果五个要素。
2. 新媒体传播理论:新媒体传播理论主要研究互联网和数字媒体对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的影响。
其中,网络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是一个开放的、多线索的过程,信息可以从多个来源获取,接收者也可以主动参与。
三、媒体与社会关系的探讨媒体与社会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相互影响和塑造。
大众传播学——第七章(传播媒介)
请他们列举出自己所认为的与竞选运动有关的重要问题 ,并根 据问题的重要程度排个先后次序 ,这就代表公众的议程 。最后, 把两者进行比较 ,就可以看出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的相关程度。 得出的结果是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67 ,这就说明:在特写 的时间与地点 ,公众谈论的问题正是媒介突出的问题 ,而公众 视为最重要的事情也正是媒介最强调的东西。
工作性传播由于带有任务的成分在内 ,对参与传播的人的身心 来讲都是不愉快的 ,所以斯蒂芬森称工作性传播为“传播—— 不快 ” 。举例:如教师布置“课程论文 ”评比。 相反 ,游戏性传播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 ,仅仅是寻开心 ,参 与者传播的人总是轻松愉快的 ,所以他称游戏性传播为“传播 ——愉快 ”。比如:聊天、看电视娱乐节目。
3 、媒介环境: 包括媒介事件和媒介人物 。大众媒介所描述、所传 播的事件通称为媒介事件 ,媒介事件不是事件本身 ,而是对事 件的描述 ,是现实事件的影像 ,媒介事件与事件本身的关系正 如一个人的照片和这个人本身一样 ,我们经常通过一个人的照 片去认识这个人 , 同样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是通过媒体事件 去认识世界 。媒介人物也是如此 ,没有几个人能直接接触实际 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人们所见所知的不过是经过媒介折射的 现实人物的影像。
· (三) 媒介的隐性功能
1 、媒介的显性功能: 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提供娱乐 除此之外 ,媒介还具有隐性功能 , 隐性功能是指难以感知、隐 约难辨的功能。
2 、媒介的隐性功能: 表现为建构“媒介环境 ”。当今世界早已变 得无比庞杂 , 由于人的精力有限 ,所以我们不可能事事都能亲 身经历 ,我们往往是通过大众媒介的报道去间接地感知世界, (举例: 某新闻报道)“我们接触不到世界本身 ,看到的是被 大众媒介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 。”这个被大众媒介选择和解释 过的世界就是媒介环境。
传播学媒介效果理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媒介效果理论知识点总结在传播学领域,媒介效果理论是研究媒介如何对受众产生影响的重要部分。
这些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对于我们认识和分析社会中的传播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魔弹论魔弹论也被称为“皮下注射论”,它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能够迅速、直接地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行为。
在这种理论视角下,受众被视为完全被动的接受者,没有任何抵抗力和自主性。
魔弹论产生于 20 世纪初,当时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报纸等刚刚兴起,人们对其影响力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受众并非如此被动,魔弹论逐渐被其他更复杂的理论所取代。
二、有限效果论有限效果论是对魔弹论的修正和发展。
它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效果是有限的,而不是像魔弹论所认为的那样强大和直接。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进行的“伊里调查”是有限效果论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在改变选民投票意向方面效果有限,人际传播的影响更为显著。
这表明,受众并非完全被媒介所左右,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既有观念、社会关系等因素来对媒介信息进行选择性理解和接受。
克拉帕在《大众传播效果》一书中提出了传播效果的五项一般定理:大众传播通常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而是众多中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而是对既有态度的强化;大众传播对人们的态度改变产生效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其他中介因素不起作用,二是其他中介因素本身也在促进人们态度的改变;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受众心理生理因素的制约;传播效果的产生,还受到媒介本身条件以及舆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三、适度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在有限效果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其中,议程设置理论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麦库姆斯和肖的研究表明,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即通过新闻报道和信息传递,影响公众对某些议题的关注度和重要性的认知。
媒体虽然不能直接决定人们怎么想,但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
7传播媒介
“热媒介”与“冷媒介”
这是两个著名的概念:“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 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 动就能够理解;“冷媒介” 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 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 象力。 麦克卢汉认为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 等等是“热媒介”;漫画、有声电影、电视等等属 于“冷媒介”。 这两个概念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重要的是它 给我们的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 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 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胡正荣则认为,媒介只包括前者,后者则是 拥有并控制媒介的组织。 媒介:传播渠道,是一种物质实体、工具或技 术手段,如广播。 媒体:媒介组织、媒介机构,是一种从事信息 的搜集、整理、制作、传播的专门组织,如 广播电台。 文字是符号,还是媒介? 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 即为大众媒介, 那网络是大众媒介或大众媒体吗?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
主要著作: 1962《哥德堡群英》(The Gutenberg Galaxy) 1964《理解媒介》(Understanding Media) 1969《地球村——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 in the Global Village)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
《哥德堡群英》
“电子乌托邦”思想
“电子乌托邦”思想:对媒介技术的发展 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 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 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 实质: 简单地断言某种传播技术或工具 必然导致某种社会形态的观点是幼稚的。
“电子乌托邦”的某些观点
有的学者认为,电子传播网络的双向性使每个 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它将改变传统的大 众传播过程受到传播者支配的局面,使传播过 程变得更加平等,而这种平等也必然带来社会 关系的平等; 有的学者认为,新媒介技术将保障每个人自主 发表言论的权利和机会,并形成“真正的观点 的自由市场“:有的学者认为,电子投票系统 为全体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或参加政治选举提供 了可能性,必将会带来一个普遍民主的社会等 等。
媒介的四种理论知识
媒介的四种理论知识媒介领域涉及许多理论知识,下面将介绍其中四种常见的理论。
1. 媒介效果理论媒介效果理论是媒介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该理论探讨了不同媒介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其中一个主要的理论观点是媒介对个体和社会的行为和态度产生重要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观察和实验设计,探索各种媒介在塑造个体信念、态度和行为方面的作用。
这种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帮助人们理解媒介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以及如何为媒介生产和消费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2. 媒介批判理论媒介批判理论是一种批判性的理论,旨在揭示和批判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作用。
该理论强调了媒介的潜在偏见和不公平性,以及它们如何维护和强化社会的现有不平等关系。
媒介批判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媒介是一种权力工具。
通过分析媒介内容和结构,研究者可以揭示媒介如何传递特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意识形态,并探讨其对公众观念和行动的影响。
3. 媒介社会学理论媒介社会学理论研究媒介如何塑造社会的结构和关系。
这个理论框架关注媒介对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及社会和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媒介的产生和演变。
媒介社会学理论强调了媒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
它研究媒介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并探讨媒介与社会其他方面的互动关系。
4. 媒介心理学理论媒介心理学理论研究媒介对个体心理过程的影响。
这个理论框架关注媒介的感知、注意和理解过程。
它探讨媒介如何影响个体的情感、情绪以及对信息的处理和评估。
媒介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媒介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揭示了媒介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潜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以上所述的四种理论只是媒介领域众多理论中的一部分,它们提供了对媒介与个体、社会以及文化之间关系的不同视角和解释。
这些理论对研究者和媒介从业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媒介影响的挑战。
媒介领域涉及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而上文提到的媒介效果理论、媒介批判理论、媒介社会学理论和媒介心理学理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传播媒介的概念
传播媒介的概念
传播媒介,也称为传播渠道、信道或传播工具,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和工具。
它可以是各种技术手段,如电话、计算机及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也可以是从事信息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
传播媒介的核心功能在于它能够传递信息,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决定了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
而作为组织机构的传播媒介,其制度、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决定了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
传播媒介可以分为多种类别,如人际传播媒介(如当面交流、信件沟通、电报、手机、网络等)和大众传播媒介(如印刷媒体如报纸、刊物,电子媒体如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
有些媒体可以是单一层面的,如人际交流媒介或大众传播媒介,而有些媒体则可以覆盖多个层面,如网络和手机既可作为人际交流媒介,又可作为大众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是联系传播者和受众的纽带,是传播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播媒介的形式和功能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传播学中的媒介理论
传播学中的媒介理论传播学是一门涉及人与信息交流的学科,而媒介理论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媒介理论研究的是各种媒介对于信息传播的影响和作用,这些媒介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媒介理论探讨了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以及媒介对于信息传播的制约和促进作用,对于我们科学了解新闻传播、广告营销、公共关系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帮助。
1. 媒介的概念及分类媒介是指任何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传递信息的物品或技术,比如书籍、报纸、广告传单、电视、互联网等等。
按照媒介传播的模式,媒介可以分为有线媒介、无线媒介和数字媒介。
有线媒介主要通过电缆、光缆、导线等有线方式进行传输,包括有线电视、有线电话、电报等。
这类媒介传播速度较快,但信号受到限制,传播范围较为有限。
无线媒介则是指采用无线信号或无线波进行传输的媒介,包括广播、电视、手机、微波通信等。
这类媒介传播范围广泛,但传输速度相对有限。
数字媒介则是指采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输的媒介,包括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
这类媒介不仅传输速度快,而且可以实现双向交互,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媒介形式。
2. 媒介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介理论也逐渐成为稳步发展的学科。
早期的媒介理论主要关注媒介本身的传播效果,主要有五大传播理论,分别是魔力炼金术、魔术钟表、动态紧张、意识形态飞溅和直接效应理论。
这些理论着重研究了媒介自身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播学研究的深入,媒介理论也越来越细致,研究的方向也越来越多元化。
例如认知学派媒介理论、符号互动主义媒介理论等,这些理论着重研究了观众对于媒介信息的接受和解释方式,以及媒介对于话语符号的解释和理解等问题。
3. 媒介理论的应用媒介理论的研究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媒介对于信息传播的制约和促进作用,而且有助于我们对于新闻传播、广告营销、公共关系等领域进行有效的规划和推广。
例如在新闻传播领域,媒介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指导性的理论知识,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新闻媒体的各种传播方式和机制,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新闻报道和传播工作。
07传播载体——媒介
传播学教材:《传播学》(修订版)邵培仁著1、媒介的定义(P198) media载、传递、延伸、扩大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
比如:央视“梅地亚中心”,就是media的音译“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媒介:中介、介质 具体、实物渠道:通道、方式 抽象②媒介与媒体整理、制作、传播的专门组织,如广播电台。
问题:人类的传播历史经历了哪些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
传播媒介的类型主要包括: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网络媒介。
种网络交流方式,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中。
博客的用途:①作为一种网上日记的形式存在,将个人的生活点滴与思绪情感与他人共同分享。
新闻有益的补充。
在这个层面上,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新技术,博客具有成为个人媒介的潜质。
同等者”、同事、伙伴。
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语,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载的同时,自己的电脑还要继续做主机上传,这种下载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读),还有对内存占用较多,影响整机速度。
例:即时讯息系统譬如微软的MSN Messenger以及国内的OICQ是最流行的P2P应用。
式,并且都需要借助于博客/播客发布程序(通常为第三方提供的博客托管服务,也可以是独立的个播客的主要区别在于,博客所传播的以文字和图片信息为主,而播客传递的则是音频和视频信息(目()“六里庄人民广播电台”土豆网()体内容的媒体。
流媒体技术(或称为流式媒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技术。
比如:在线影院、视频会议、远程网络教学等等。
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之后出现的,有人称之播功能极其全面;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互动极其广泛。
缺点?(请思考)键盘小,信息传递有一定的限制。
早期:经济史家,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鼻祖后期:经济与传播的关系,麦克鲁汉的老师主要著作:《传播的偏倚》《帝国与传播》2003年版前者和羊皮纸等,较适于克服时间的障碍,较能长久保存。
传播媒介.doc
传播媒介一、媒介的概念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如电话、报纸、广播、电视、计算机及网络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和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
2、特征: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不仅负载符号,还通过符号负载了信息或内容);还原性(编码—译码);扩张性(信息扩张和共享)。
3、分类:口语、平面符号、电子符号、数字媒介二、施拉姆认识媒介的八个原则:媒介所刺激的感官媒介在向我们传递信息时,不可能刺激我们所有的感官,比如打电话只能通过耳朵,看电视只能靠视觉和听觉。
但是一个人决不可能从通向两种感觉器官的传播获得双倍于只通向一种感官传播的信息量。
这也是只通向一种感官进行传播的长处。
反馈的机会我们承认所有通过大众媒介中介物进行的传播都没有面对面交流的反馈效果好,但是在这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大众媒介。
大众媒介的反馈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其中网络的反馈效果最及时,最全面。
速度的控制面对面交流时,人们可以对它的速度加以某种控制。
但是通过大众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受众的控制权就各不相同。
广播和电视的观受众没有对速度的控制权。
他们可以选择关闭或离开,但无法控制信息传来的速度。
报纸等印刷物和网络却可以在人们的掌控之中。
讯息代码各种媒介在传播信息中使用的讯息代码不同,但都在受众的认知体系中约定俗成。
其中报纸的讯息代码最抽象,受到文化程度的限制,而广播、电视、网络的讯息代码更易于被受众接受。
在这个视觉化的媒介环境中,图片和图像比语言和文字有更直接、更具体、更有效的传播效果。
增殖的力量大众传播媒介能够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使信息向更广阔的范围传播,并使传播效果增大无数倍。
保存信息的力量报纸等印刷品在保存信息方面比广播、电视、网络拥有极大的优越性。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中巨大的数据储存和检索技术,在信息的保存和利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传播媒介的概念与特点
传播媒介的概念与特点传播媒介是指用于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工具或平台。
传播媒介的发展与进化,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快、更广泛,同时也带来了信息传递的便利性和多样性。
首先,传播媒介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
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和广播等可以覆盖大量的人群,并且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被获取。
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的传播媒介如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等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递。
其次,传播媒介具有交互性和参与性。
互动传播媒介如社交媒体和网络论坛等允许用户主动参与和交流,通过评论、分享、点赞等行为,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或多向的。
这种特点使得信息传递更加个性化和有趣,也增加了信息接收者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此外,传播媒介具有实时性和即时性。
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等传播媒介可以实现实时的信息传递和即时的反馈。
信息发布者可以及时了解到受众的反应和意见,同时也可以对信息进行调整和更新。
这种特点使得信息传递更加灵活和迅速,满足了人们对即时性信息的需求。
此外,传播媒介还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特点。
传统的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等通常是由少数机构掌控,并提供有限的内容选择。
而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传播媒介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源和内容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信息。
这种特点使得信息传递更加个性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信息需求。
最后,传播媒介具有易传播和低成本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媒体形式,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传播媒介的传播成本更低,而且更加容易传播。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只要有网络连接,就可以将信息传递给全球范围内的受众。
这种特点促进了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分享,使得传播更加平等和开放。
综上所述,传播媒介通过提供广泛的覆盖范围、交互性和参与性、实时性和即时性、多样性和个性化以及易传播和低成本等特点,推动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广泛传播。
传播媒介在信息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中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媒体传播的相关理论与资料
媒体传播的相关理论与资料媒体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将信息传递给大众的过程。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传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产生着深远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媒体传播的本质和机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相关的理论和资料。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理论和资料,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媒体传播的内涵。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媒体传播的理论基础之一——传播学理论。
传播学理论主要研究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传播过程模型是传播学理论的基石之一。
这个模型将传播过程分为源头、信息、媒介、受众四个要素,并通过研究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揭示传播的本质。
另外,传播学理论还包括媒介效应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这些理论都为我们深入理解媒体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框架。
其次,我们来介绍一下媒体传播的相关资料。
媒体传播的资料主要包括媒体内容、媒体形式和媒体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媒体内容是指媒体所传递的信息的具体内容,包括新闻、广告、电影、音乐等各种形式的内容。
媒体形式是指媒体传播的具体形式,包括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形式。
媒体效果是指媒体传播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在深入研究媒体传播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现象。
比如,媒体融合是指不同媒体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它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的接受方式。
另外,媒体消费是指受众对媒体内容的选择、接受和利用等行为,它反映了受众对媒体的需求和兴趣。
这些概念和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综上所述,媒体传播的相关理论和资料为我们深入研究媒体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理论和资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体传播的本质和机制,从而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引起对媒体传播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新闻学中的媒介与传播理论
新闻学中的媒介与传播理论媒介与传播理论是新闻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以及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
本文将从媒介效应、媒介选择和媒介创新三个方面探讨媒介与传播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
1. 媒介效应媒介效应是指媒介对受众态度、行为和认知的影响。
研究媒介效应的理论包括传统媒介效应理论、媒介选择理论和媒介自主性理论等。
传统媒介效应理论认为,媒介可以通过操控信息流向和受众接触来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而媒介选择理论认为,受众在选择媒介时会考虑到个人需求、态度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从而影响了传播效果。
媒介自主性理论则指出受众对媒介的选择是由其需求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决定的,媒介并非完全控制受众。
2. 媒介选择媒介选择是指在传播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媒介以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
传统媒介选择理论将媒介选择归因于受众的特点和媒介的特性,例如社会经济地位、兴趣爱好以及媒介的可用性等因素。
而现代媒介选择理论则更加注重个体的需求和心理因素,例如个人认同、社交认知以及自我陈述等。
因此,在新闻学中,研究媒介选择有助于提高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媒介创新媒介创新是指新兴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媒介的出现和应用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新闻学中,研究媒介创新不仅可以帮助传媒从业者掌握新技术,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还可以促进社会对媒介创新的关注和理解。
总结起来,媒介与传播理论在新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研究媒介效应、媒介选择和媒介创新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机制,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满足受众的需求。
同时,在新的媒介时代,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的理论和方法,以适应媒介和传播环境的变化,为新闻传播做出贡献。
第七讲 传播技巧
传 播 技 巧
传播原理 传播知识 传播技术
传播技巧是对信息“包装”传播的技能,对传播原理有很大的依赖性; 传播技术是对信息“原样”传输的技能,对传输装备有很大的依赖 性 传播技术是形成传播技巧的基础,传播技巧是对传播技术的熟练掌握。 因此传播技巧中往往包含着传播技术的使用,但掌握了传播技术的人不一 定同时懂得传播技巧。
1984年,第145页)
《战国策》里有“曾参杀人”和“三人成虎”的故事。德国纳粹 有“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之说。 多说不只是传播者一个人反反复复、连续不断地说,它也包括不同 的人相继重复同一个内容或信息,和使用不同的形式从不同侧面反复传 播同一个主题或中心思想。
传递技巧之沉默法
传播者出于某种原因、某种需要和某种策略的考虑,在某个问题或 事件上暂时采取不发言、不评论的回避态度,叫沉默法。 “沉默的信息可作为同意,缺乏兴趣,受损害的感情或是轻蔑的表 示。”[美]萨姆瓦等(《跨文化传通》,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246页) 美国学者江奈生在《沉默的功用:传通研究的要求》(1974)一文中 甚至认为:沉默乃是伟人的一种标识。因为“人是由沉默这一性格的基 石和自我控制的美德以及无畏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尊严所造就的。” 总之,沉默像个传播活动中的缓冲体和减压阀。它可以使传播留有 可进可退的余地,保持可伸可缩的弹性,可以使你免入陷阱,摆脱尴尬 的局面,可以使你临危不惧,顺利度过难关。
组构技巧之明示法与暗示法
这是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将所要传播的中心思想或基本内容作出 明确的或含蓄的归纳总结。 明示的基础是通过证明和逻辑推理而试图取得接受者对文本主旨的 赞同,暗示的基础则是通过直接移植心理状态的途径让讯息在接受者身 上发生作用。因此,如果说在明示时结论是由传播者预先作出的话,那 么在暗示时结论则由接受者现时独自作出的。所以,明示法主要是明确 的理性的影响,而暗示法则主要是模糊的情绪的影响。 在具体的运用中,传播者的目的在于劝服的,其基本观点宜明示, 目的在于娱乐的,其主题思想宜暗示;属于思想观点上的沟通,其结论 宜明示,属于情感心灵上的联络,其意图宜暗示;一般实用文章的写作, 其中心论点宜明示,文艺作品的创作,其主题思想宜暗示;接受者的阅 听能力若较弱,其思想宜明示,接受者的接受能力若较强,其思想又宜 暗示;权威性较低的传播者,其传播可用明示,权威性较高的传播者, 其讲话可用暗示。
第七讲 传播媒介理
四、新媒介
(一)新媒介的概念
We
Media (自媒体)
“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美国 《连线》杂志
新媒体就是基于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 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 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 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 化交流的媒体。
(二)新媒介的几个 关键词
4、“第四屏”
“三屏融合” 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终端和以iPad为代表 的新终端,是媒介融合实现的基础。更重要的是, 在传统媒体内容进入不同新终端的过程中,其形 态得到了一次次再造。在iPad问世之后,全球众 多的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 新闻机构争先恐后地创办“iPad版”,其形态与 网络版、手机版又有新的不同与变化。
1、媒介融合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 Andrew Nachison 将“融合媒介”定义为 “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 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 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 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2、全媒体
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 它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 。 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 光、电,来全方位、立体的展示传播内容, 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 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3、“热媒介”与“冷媒介”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明晰,接受者不需要动 员更多的感官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 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的时候不必进行“热身运 动”。如照片 “冷媒介”则相反,它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 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 力。如漫画 此观点的提示在于:不同的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 不同,引起的心理和反应也有所不同,研究媒体 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第七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 (二)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 P153
• 日本 佐藤毅 • 主要指电视作为一种商品,本身就是人们 的欲望追求对象;电视唤起人们新的欲望, 把充满诱惑力的商品世界以鲜明的色彩、 影响以及丰富的意境展示在人们面前,直 接刺激了对这些商品的占有欲和享乐欲。
• 三、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
• (一) 新媒介的主要特征:新媒介技术的 发展趋势 153-154 • (二) 新媒介对未来社会的影响——‚电 子乌托邦‛
• (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 P129 • 是非经济收益目标,宣传某种思想、 灌输某种意识形态、提倡某种信念、 行使某种权力或社会影响力等。 • 之所以有这一目标与信息生产的特殊 性分不开。 • 宣传目标主要通过两种活动得到实现: 1、言论活动 2、报道活动
• (三) 公共性与功利性 P129 • 公共性和公益性的依据 • 制约的体现:法律形式的制约,受众 监督和传媒自律。
• 2、评价 意义: (1)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 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 (2)强调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分不 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缺陷: (1)把媒介技术看作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极端性。 (2)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制度对它的 制约——片面性,因为媒介是人创造的,人如何利 用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关系 如何,也反过来规定媒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性质。
• (五)‚把关‛过程的实质
• 理解把关实质时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 形态考虑在内的原因P134
• (六)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1、政治、法律因素:把关时必然考 虑的基本因素 2、经济因素:如何处理社会与经济 效益的关系,我国把关人首要问题 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价值标准 体系,文化开放程度
传播学媒介
第七章:媒介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如电话、计算机及其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
这两个方面都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另一方面,作为组织机构的传播媒介的制度、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
传播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一、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决定了传播媒介的发展状况。
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整体水平,决定了传播媒介的基本状况。
2传播媒介的发展还有赖于社会发展的整体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和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3国际形势的变化、国际关系的调整、国际竞争的家具、国际经济一体化和文化的多元化,为媒介的进步带来了机会与压力。
二、传播媒介获得基本的社会地位后,对社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反作用。
1正面影响对社会变革的推动,即创新的传播。
议程安排,即对受众注意中心的安排。
生产和传播大众文化。
2负面影响媒介被少数人垄断所造成的信息传播权垄断媒介的过分商业化媒介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破坏三、媒介已经成为重要的生活消费对象。
分类按媒介历史发展的角度:传统媒介、现代媒介按传播所提供的符号的物质形态:口语符号媒介;平面符号媒介;电子符号媒介;数字符号媒介按媒介为受众所提供的信息内容:高级媒介;通俗媒介按媒介符号作用于受众的感官方式:听觉型媒介;视觉型媒介;视听兼备型媒介大众媒介亦称大众传播媒介。
一般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影、广播、电视等。
新媒介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指伴随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
如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多频道有线电视,文字印象的电子出版,互联网络等。
特点:1.提供信息数量的无限性;2传播活动的双向性;3信息服务个性化新媒介对传播事业发展的影响:媒介形态的变化传播观念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传播科学的研究也要相应调整和发展传播活动中的媒介调度及媒介对传播活动的控制作用一1234二三四五六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机械的新娘》、《古登堡群英》、《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地球村》三个著名观点:1、媒介即信息2、媒介:人的延伸3、热媒介和冷媒介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媒介即讯息 媒介:人的延伸 “热媒介”与“冷媒介”
二、数字麦克卢汉 《数字麦克卢汉》,[美]保罗· 莱文森著,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2月
(一)地球村 The global village——从窥视到参与 From voyeur to participant (二)玩具、镜子和艺术 Toy, mirror, and art (三)媒介定律 Laws of media——媒介革命的螺旋展 开 Spirals of media evolution
1.最明显的限制是,并非所有人都有财力和能 力上网 。 2.权力组织对网络进行严厉控制。 3.网络上的每位用户的选择权实际上只是一种 操作权。 4. 政治、经济的权力组织针对因特网实行的控 制方式,正在从硬性控制转向以软性的对话关系、 对策关系为主。 5. 网上自由对话的背景是虚拟的,这与实际生 活中的自由对话尚有相当的距离 。
6. 输入信息垃圾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
三、电脑媒介传播(CMC)影响研究
电脑媒介传播(computer media communication,简称CMC) 1.CMC可以在交流中故意削弱个人的影响力, 以支持群体决策体系,达到小组决议的一致性。 2.使用CMC的交流者有建立和发展社会关系的 强烈愿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会通过传递信息 与对方结识并形成简单的印象,然后保持长时期 的联络以积累人际间的了解,促进人际交流中的 变化。 3.CMC的实际功能和使用者的行为动机可以使 CMC交流具有超人际性。
第七讲 传播媒介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构成 要素和基本特点
一、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
物质、符号、信息 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扩张性
二、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
三、人类传播的五大媒介
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互 动媒介
四、不同媒介的性质比较
时空偏倚 参与程度 传播速度 保存时间 媒介威望 传播过程
第二节 网络媒介概述
一、网络的传播特性
(一)从其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看
1.数字化 2.全球性 3.信息的丰富多样性与无限性 4.可存储、易复制 5.易检索
(二)从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上看
1.迅捷性 2.多媒体化 3.交互性
(三)从网络的传受关系角度看
1.多元性 2.自由性 3.个性化
二、网络传播存在绝对卢汉的媒介四定律对任何一种媒介的冲击 力和发展提出了四个问题: ①它提升和放大了社会或人类生活的哪一个方面? ②它遮蔽或使之过时的是什么东西?就是说,它 遮蔽的东西是它来临之前受到欢迎或地位突出的 什么东西? ③它再现的是什么东西?就是说,它把什么东西 从过时的阴影中拉回来放到舞台的中央? ④当它走完生命历程、潜力登峰造极之时,它逆 转而为什么东西?就是说,它摇身一变成了什么 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