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_202x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新人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
第一节[基础巩固]我国西北地域受海陆位置阻碍,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
据此完成1~2题。
1.西北地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点是 ( )A.河流稀少,多内流河B.风力作用强烈,气候干旱C.干旱为主D.多高大山脉与盆地2.西北地域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的全然缘故是( )A.地形起伏大,高原山地广B.远离海洋,深居内陆C.水分条件自东向西慢慢变干D.植被稀少,植被对气候的调剂作用小[导学号] 解析:第1题,西北地域最突出的特点是干旱,由于干旱,形成了其整体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2题,本区景观由草原和荒漠组成,其形成的要紧缘故是水分条件的转变,而水分条件转变的本源在于距海遥远,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抵达。
答案:读“某区域30年前和此刻环境转变示用意”,完成3~4题。
3.图示地域显现的要紧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4.造成该环境问题的缘故是( )A.过度砍伐丛林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D.城市化过度发展[导学号] 解析:从图中信息能够看出,该区域沙漠广布,随着丛林的减少,土地荒漠化问题日趋严峻。
答案: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宣传办公室关于做好“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牢牢围绕“防沙治沙惠及民生”这一主题,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防沙治沙,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防沙治沙的舆论气氛。
据此完成5~7题。
5.下面不属于防治荒漠化内容的是 ( )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要挟B.扭转正在进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6.从我国西北地域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计谋都应以( )A.生态效益为核心B.消除贫困为核心C.社会效益为核心D.政治效益为核心7.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方法的是 ( )A.育草封沙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C.成立农田防护林网D.设置沙障工程[导学号] 解析:第5题,荒漠化的防治内容包括: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要挟,二是扭转正在进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过度放牧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和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过度放牧
短期的经 济利益
草场载畜 量降低
超载 放牧
土地 沙化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过程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 结构破坏
(3)过度开垦 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
使土壤风蚀沙化和次生盐渍化
过度开垦
a.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沙区边缘 本身存在荒漠化的威胁 缺少防护林
——开发还是保护
一、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森林的作用
•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河流中上游、坡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平原农田周围—— 保护农田、繁衍物种 荒漠地区—— 防风固沙 园林区——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道路两旁—— 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一、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 生态效益——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 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推广省柴灶
利用风能、太阳能
(5)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 发展的生态系统
5.我国治理沙漠成功的措施和经验
⑴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⑵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⑶ 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 ——三北防护 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等。
非洲刚果河 东南亚地区 流域
南美洲亚马 孙河流域
[案例分析——P26活动题]
• 一些沿海低地的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 年产量报表,并把它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 木材公司联系起来,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 请你代表这些国家说出你的理由并绘制一幅联系 框图加以说明。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知识提能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21/4/17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知识提
14
能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1.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密切相关的是( ) A.地处季风与非季风、水田与旱地的过渡地带 B.夏季冷锋形成的暴雨多 C.高原形成时即沟壑纵横 D.黄土土质直立性强
2021/4/17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知识提
保土蓄水; 植树造林; 生态移民
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无土、
无水、无林,形成石质荒漠化
2021/4/17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知识提
13
能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对点训练| (2019·浙江三钉教育选考)黄土高原上的塬、坡、沟众多,水 土流失严重。当地人根据不同地貌特点,采用“保塬、护坡、固 沟”等办法,取得了治理与发展并重的良好效果。读图完成1~2 题。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 对身体不好哦~
2021/4/17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知识提
17
能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解析:第 1 题,黄土高原大部分处于季风区内,夏季多暴雨, 其形成多与冷锋有关;高原上的沟壑纵横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黄 土土质疏松地表缺乏保护是水土流失的原因,选 B。第 2 题,在 坡面上应适当植树种草;加固河沟堤坝主要目的是保持水土,在 塬面和缓坡上可以适当开垦耕地,选 D。
15
能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保塬、护坡、固沟”措施正确的是( ) A.在塬面上恢复自然植被 B.在坡面上全部植树种草 C.加固河沟堤坝防治洪水 D.在塬面和缓坡上适当开垦耕地
2021/4/17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知识提
16
能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知识点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网络强化训练一、选择题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 亿元。
据此回答1~3 题。
1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 % ,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A 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 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C 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 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2西部地区沙化面积超过1600万公顷,占全国的90%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广阔 B 西部地区毁林开荒严重 C 西部地区水蚀严重 D 西部地区鼠害严重 3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 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荒漠化干旱 气候异常 人为因素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 对策和措施世界和我国荒漠化现状概念自然因素形成表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4~6题。
4“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5“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6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
其中,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1000米。
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完成7-9题。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19年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带来2019年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希望大家喜欢下文!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西北地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西北地区地形地貌: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以荒漠、草原景观为主,其成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因此干旱程度增加,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主要属于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贺兰山以西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只有一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地带,降水稍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4、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也可以影响到荒漠化的进程。
5、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起决定性作用)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A.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B.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主要表现: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6、西北地区的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在有水源灌溉的绿洲地区。
原因是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另外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7、我国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的演化:时代原因影响范围古代盲目垦耕,战争、瘟疫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河西走廊近代移民实边、开放蒙禁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现代人口压力,管理失误草原牧区和旱作地区8、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讲主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学案含解析
第二讲主要生态系统的保护[等级考内容标准]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一)森林资源现状及作用1.分布及现状(1)分布:①亚寒带针叶林(原始林)主要分布:俄罗斯、加拿大。
②热带雨林(原始林)主要分布: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2)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2.森林的作用(1)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
(2)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3.森林破坏的后果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4.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地球之肺:(2)绿色水库:(3)基因宝库:(二)热带雨林的现状1.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2.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因:(2)开发计划:(三)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森林大规模开发导致破坏,产生严重问题。
2.森林是重要生态系统,应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1.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①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②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功能功能美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资源的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的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鸟类的乐园”[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章末整合
整合提升
➢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因素 ➢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 森林的生态效应和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 亚马孙雨林破坏的原因及保护 ➢ 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 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的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
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
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
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通过读图分析:荒漠化面积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从图
中可以看出过度放牧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是荒漠化的首要因
练习2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B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解析 依据图例和自然带分布知识,非洲荒漠化严重区 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A )
序
形成原因
地区名称 生态环境问题类型
号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森林破坏、土壤侵 半干旱地区,过垦、过伐、
A 大兴安岭西侧
蚀、草地退化 降水少
过牧严重
西北干旱半干 B
旱地区
降水较少,
草场退化严重
过牧严重
气候干旱
C 黄淮海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土壤侵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14张)
2.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①赤道穿过亚马孙河流域的中部,终年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高温多雨; ②亚马孙河流域地势平坦开阔,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③亚马孙河流域南 、西、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由东北、东南海上吹来 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富;④南美洲北 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亚马孙河流域位于南美大陆的最宽处。
【解析】乙图所示的国家为巴西,该国位于热带气候区,水热资源比较
丰富,但北部平原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积累和补 充的养分很少,因此土壤一般很贫瘠。
【答案】 B
【答案】
①放牧 ②樵采 ③开垦 ④干旱 ⑤大自然 ⑥全 球环境效应 ⑦脆弱性
谢 谢!
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所示的森林的环境效益有( )。 ①提供木材 ②美化环境 ③涵养水源 ④防风固沙 ⑤保持水土,稳定大气成分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⑤
【解析】①属于经济效益;②是城市绿化带作用;图中主要反映了森林
的光合作用和对径流的影响。
【答案】
B
2.下列关于乙图所示国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国境内的森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B.该国水热资源丰富,北部平原土壤肥沃 C.该国的气候适宜热带作物的种植 D.该国境内的森林正在遭受严重破坏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是_______。
(2)A地沙漠的名称是
,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
。
(3)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
是
。
(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全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分布
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都有分布
措施 建立合理排灌系统;施用有机肥料改良;种植耐盐碱作物;等
【典例 2】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 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结合下图,完成(1)-(3)题。
(1)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的季节为( )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 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 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 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 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的灌溉方式是( )
A.排灌结合
B.大水漫灌
C.管道渗灌
D.精准滴灌
(3)土壤盐碱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生物物种减少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板结加重
D.地下水水位下降
【解析】 (1)据图可知,华北平原在降水少、蒸发强的季节最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 春季最符合。(2)大水漫灌会导致水分在地表集聚,从而引发土壤盐碱化。(3)盐碱化会加 重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根系生长。
【答案】 (1)B (2)A
专题 2 土壤次生盐碱化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荒漠化的一种,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中的盐分随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具体内容: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希...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概述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3、基本过程: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概况(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必修三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复习提纲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提纲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基础知识1.荒漠化的概念:由于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荒漠化的类型:土地沙漠化(西北地区)、次生盐渍化(西北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与不合理的灌溉相关)、石漠化(云贵地区,水土流失)、红漠化(东南丘陵,水土流失)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位置和地形: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则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新疆是三山夹两盆)2.本区的位置和地形,造就了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为主的自然特色。
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贺兰山是重要分界。
贺兰山以东,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以西是以沙漠、戈壁为主的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3.生态的脆弱性:由于气候干旱,使得①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②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沙质沉积物;③冬春多大风,风沙活动多导致本区生态脆弱,荒漠化威胁大。
三、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成因:干旱的自然特征是荒漠化的潜在危险,是基础。
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温、降水变率大)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2.人为成因:起决定作用。
包括两个方面: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过度樵采(干旱区,缺乏燃料)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开垦(绿洲边缘、农牧交错地带)水资源利用不当(农业灌区灌溉不当,引发次生盐渍化;内流河上、中游用水过多,下游生态用水紧张;草原牧区过度掘井,导致水井周围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草场退化)工矿交通建设。
3.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分析:①地理位置:位于热带草原向热带荒漠的过渡地带,生态平衡易被打破,生态脆弱。
②经济活动不当:游牧业向商业性定居牧业转变,加剧草场破坏;农牧之争③人口和贫困是造成该地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
【拓展】分析某区域生态破坏成因的思路:1.先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而分析其自然特征,主要是气候特征(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当中的重要因素,对植被、水文、土壤作用重大)2.过渡地带,生态脆弱3.人口与贫困是导致不发达地区生态破坏加剧的共同根源。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从而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
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在本章中,我们分别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利用为案例,探讨如下问题。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人为因素有哪些?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措施?
为什么亚马孙雨林的开发和保护受到世人的关注?雨林的命运和前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学目的
1.以我国西北地区为案例,使学生理解荒漠化的过程、成因,了解荒
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2.以亚马孙雨林为案例,使学生理解森林的重要性,雨林破坏现状、原因及雨林保护的措施。
3.通过停止开发“北大荒”的案例,了解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4.使学生学会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课时建议
本章教学时间5课时,其中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问题研究1课时。
逻辑联系。
季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新人教必修3
•学 法 点 拨
抓住环境整体性这一中心。例如,第一节要紧紧围绕“干 旱”这一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荒漠化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对症下药搜寻防治对策和措施。学习第二节时以“湿热”环境为 切入点,理解雨林的环境效应和脆弱性就非常简单明了了,保 护放在第一位也就成了自然而然推出的结论。
பைடு நூலகம்
季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生态 环境建设课件新人教必修3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 •内 容 概 要 •5 •学 法 点 拨
•内 容 概 要
本章共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是“荒漠化的防治——以我 国西北地区为例”,选择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为典型 案例。首先从干旱为主的地理环境特征入手,探讨荒漠化发生 和发展的自然因素,特别点明自然因素只是荒漠化发展的潜在 因素;然后以人为因素为重点,探讨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 的不同特点;针对荒漠化的成因,最后指明了荒漠化防治的对 策和措施。第二节是“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 林为例”,首先分析了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和雨林生态的 脆弱性,然后客观地说明了导致雨林被毁的原因,最后在“雨 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中表明态度,应该把保护放在第 一位。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概述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3、基本过程: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概况(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三项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两条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4、五条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5、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宁夏中卫沙坡头草方格沙障资料整理自网络与教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整理者删除。
2024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的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高考考点
2024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的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高考考点一、核心概念与定义1.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指针对特定区域,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改善其生态环境的活动。
2. 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由气候异常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引起。
二、荒漠化的成因与影响1.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少雨、地面疏松、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等。
2. 人为因素:人口激增、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3. 影响:土地退化、土壤贫瘠、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气候变化加剧等。
三、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 合理利用水资源:包括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
2. 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如植树造林、种草治沙、设置沙障等。
3. 调节农林牧用地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农林牧业生产。
4.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推广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等。
5.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原则1. 生态平衡与经济效益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注重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治山治水治沙结合:针对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五、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案例分析1.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防治: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有效遏制了荒漠化的扩展。
2. 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如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南方丘陵山区的森林保护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1. 遥感技术:用于监测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动态变化。
2.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分析和评估生态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
3. 全球定位系统(GPS):用于精确定位和测量生态环境问题的范围和程度。
以上是对2024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高考考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高二地理上册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重点知识点
高二地理上册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重点知识点高二学生要学习很多地理知识点,在学习完每章的地理知识点之后大众要认真举行回顾,下面查字典地理网为大众带来2019年高二地理上册第2章《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知识点,希望对大众学好高二地理知识有帮助。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 中国的地形阵势西高东低:——呈门路状。
山脉纵横交错:山脉走向:工具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地形纷乱多样:我国阵势西高东低,呈门路状漫衍。
纵横交错的山脉和纷乱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裕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法各有不同。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阵势平展广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漫衍面积最广的地区。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高低,石灰岩漫衍普遍。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此中有我国最大的戈壁——塔克拉玛干戈壁。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裕有“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宽大。
华北平原:阵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气候纷乱多样:气候纷乱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民风候、亚热带季民风候、热带季民风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民风候显着: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民风候显着、季民风候区最为广阔。
高二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D弃耕后 弃耕后 土壤肥力 慢慢提高。 慢慢提高。
(2)阅图,解释迁移农业从A—B—C—D 阅图,解释迁移农业从 阅图 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结合图, 结合图,评价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 的不同影响。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 的不同影响。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 迁移捉业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 迁移捉业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又会对热带雨林产生怎 样的影响? 样的影响
无节制采挖药、 无节制采挖药、菜 严重破坏草场过度樵采 加速荒漠化来自樵采天然植物 破坏固沙植物
(2)过度放牧 (2)过度放牧
短期的经 济利益 超载放牧 草场载畜 量降低 土地沙化
加速草原退化、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进程
牧草生长 能力、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
三、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人类不合理的 地区 不同历史时期 造成的后果 活动 经历汉、 经历汉、唐、 对河流上游地区 大部分古绿 过度开垦, 河西走廊 明、清的大规 过度开垦,大量 洲相继被迫 破坏固沙植被 放弃 模开发 塔里木盆 水资源利 绿洲向河流 汉代以来 地难缘绿 用不当 上游退缩 洲 北方农牧 清代以来 大规模移 原来的农牧界 民开垦 线向西北推移 过渡地带 20世纪50年 世纪50 旱作地区 20世纪50年 草原牧区 代以来 人口压力所迫 和管理失误 荒漠化趋 于严重
三、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 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 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3、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PPT多媒体展示、读图法、启发讨论法等 六、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1课时
高中地理 第0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结)新人教版必修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网络构建】1.土地荒漠化自然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的发展。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多大风天气(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
人为因素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因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也主要是针对人为原因实施的。
治理措施: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1)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运、沉积的过程)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表物质性状、地形坡度、降水强度、地表植被覆盖率等;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形态和植被状况来影响水土流失。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源头地区——山区——侵蚀和淤积。
水土流失下游地区——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繁。
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黄土、气候、地质构造、植被①黄土特征: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易侵蚀。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300-650mm,集中于7、8、9三个月)③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强烈、高低起伏、多地震;④植被:历史上存在森林、森林草原,现在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开垦坡地、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开矿、无计划修建窑洞。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根本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应急措施——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
全面规划、标本兼治——小流域综合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拨:
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 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 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 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 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 现形式之一。
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题一荒
是天漠
什吗化你
么?和知
2016
? 干道
年
旱世 日界
的 主
是防 哪治
每年的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 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
2016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
日”的主题是“干旱和水资源短缺”。
人类社会直接面对荒漠化问题至少已有了 5000年的历史。在世界三大生态环境问题中, 荒漠化位居首位。荒漠化是人类文明的“冷面 杀手”。巴比伦、古埃及文明都曾遭其毒手。 近代北美、前苏联、北非多次领教其险恶。
西部
东部
降水
少
以下 200mm 以上
多
海陆位置 距海远
近
载畜量 自然景观 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小
沙漠、戈壁 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绿洲农牧业
大
荒漠草原、草原
半干旱地区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5.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漠荒化的自然原因
干旱
物理风化和风 平地多疏松的沙 大风日数多,且
力作用强盛
质沉积物
集中在干旱季节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 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 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 蒙古大部。
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 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 干旱半干旱地区。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2.西北地区的地形
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西部地形差异大。
降
护
低
“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 变沙梁”是西北地区草地开垦的真实写照。
风蚀耕地
阅读指导
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在干旱荒漠和草原地区,人们常常采用 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 这的确解决了干旱地带的人畜饮水问题,但 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因为人畜活动必 然会以水井为中心,于是水井周围就会因过 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的地面。
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本区自东 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 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也随之减少。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
(2)西北地区降水分布
西
贺
东
< 200mm 兰 > 200mm
山
降水由东到西随着距离海洋里程的增加 而降水递减,属于经度地带性规律的变化。
天山中部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
思考:
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 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点拨:
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 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 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 地区。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 漠化程度越强。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 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世界范围内,阿根廷、巴西、智利、印度、 中国、非洲主要地区、中亚、中东等国家与地 区为主要受害地区。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受 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1.1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沙漠
荒漠化
1.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土地如果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 法正常生长;而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 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 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这一过程继续 发展,最终会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 如同荒漠化的景观。
3.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
(1)过度樵采
为了增加收入
人口激增
无节制采挖药、菜
过度樵采
严重破坏草场
加速荒漠化
燃料需求多 樵采天然植物 破坏固沙植物
在干旱区,土地的植物产出极为有限。 而在缺乏能源的地区,人们仍把樵采天然植 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2)过度放牧
短期的经 济利益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进程
基本条件
物质基础
动力因素
包含着荒漠化的 潜在威胁
(2)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雨年
气温、降水 变率大
持续干旱
抑制风沙活动
加剧荒漠化进程
活动
根据图,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 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
点拨:
上图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 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 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荒漠化的概念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 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3.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气候变异
(2)人为原因: 过度经济活动
4.具体表现
耕地退化 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
在荒漠中开花的仙人掌
5.荒漠化类型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活动
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 荒漠化的含义。
西部
东部
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
地形 陆盆地
贺
高原
特征 地形区
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兰 新疆常被描述为“三山
夹两盆”
山
准噶尔盆地、天山、塔
里木盆地
辽阔坦荡 内蒙古高原
3.西北地区的气候
(1)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地处亚欧 大陆腹地
置位
西北 地区
形地
山脉和盆地 相间分布湿润气流 难进入源自干旱山岭重 重阻隔
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
气 候 变发 异展 等 件创 过 自 造程 然条 条
件
分散土
地退化
最终连接
加人
剧 过 展加 程速
类 活 动
发
荒漠般景观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 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因西 素北
地 区 土 地 荒 漠 化 的 人 为
超载放牧
草场载畜 量降低
土地沙化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
目前,西北荒漠化地区的草场超载率多在 50%~150%,少数地区高达300%。
(3)过度开垦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
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本身就存在着土地 荒漠化的威胁。
作
缺
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
物
少
产
防
量
护
逐
林
年
保
经济效益差而弃耕
思考:
2.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 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
点拨:
天山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北 坡属于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 受天山山脉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 程度不同。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 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原因是河流水来自 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
4.西北地区的东西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