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材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模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模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模板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其个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

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为每一次课设计出具有特点的板书方案。

上课如果没有板书,学生无思路,就象听天书。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模板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本领.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学具等.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拍手游戏.(1)教师拍4下,同学们比老师多拍1下,你们拍几下?(2)教师拍7下,同学们比老师多拍2下,你们拍几下?教师拍手后,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拍手.2.师:你们能告诉老师是怎么算的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样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7【演示动画"应用题"】.(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片多2个.应先摆和圆片一一对应的同样多的部分△△△△再摆比圆片多的2个三角形△△第二行摆_____个三角形△△△△△△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使学生明确:在和圆片同样多的三角形部分再接着摆多的部分,就是三角形的个数.(2)启发学生互相说条件,操作学具,提高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2.教学例8【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8)"】.(1)出示例8,引导学生读题,使学生明确:题中有两个条件:黄花9朵,红花比黄花多6朵.问题是红花有多少朵.(2)根据学生口述条件和问题,启发学生学生明确红花多,黄花少.(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红花比黄花多6朵,具体地说是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确:就是红花比黄花的9朵多6朵或就是红花的朵数比9朵多6朵.(4)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8)",揭示投影片红花盖住的部分的纸条.使学生明确:红花的朵数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9朵红花,再填上比黄花多的6朵红花.(5)列式计算9+6=15(朵)(6)完成回答答:红花有15朵.(7)进一步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求比一个数多见的应用题,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量多,一个量少.多的里面有一部分和少的同样多,求多的是多少.用与少的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少的数量)再加上比少的多的部分.3.反馈练习.(1)“做一做”第1题.①根据图意,口述题意.②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③独立列式计算.④订正时,启发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做一做”第2题.①启发学生互相议一议.②独立列式计算.③订正时,启发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三)全课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要分析数量关系,谁多、谁少,再列式解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三第1、2题.1.草地上有49只黑羊,白羊比黑羊多27只.有多少只白羊?2.鱼缸里有87条红金鱼,花金鱼比红金鱼多48条.有多少条花金鱼?板书设计探究活动猜硬币游戏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游戏准备每人准备10枚硬币游戏过程1.同桌同学互相活动.2.一人左手握住3枚(或任意枚)硬币,右手握住5枚硬币,问:左手有3枚硬币,右手比左手多2枚,右手有几枚硬币?待另外一人回答后,再将右手展开,验证其答案是否正确.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模板2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红、黄色圆片及数位表.教学过程一、复习1.70-30 42-20 79-685-40 67-31 65-365-3这道题的竖式应该怎样写?2.想一想笔算加法时都应注意些什么?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1.教学例1.65—3=_______________教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1)出示图示,使学生明确:十位上 6个○表示 6个十;个位上 5个○表示 5个一,读作 65.(2)说明:要从65里减3启发学生思考:3表示什么?应该从哪里去掉?引导学生明确:3表示3个一.应该从65里个位上“5个一里去掉3个一.”教师同时在个位○中划去3个.(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要求学生在稿纸上写数字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一样.(4)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提醒学生,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2.教学例2.(1)比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请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注意去掉的23应该怎样去掉?(3)学生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提问:你在写竖式时,其中写减数中的“2”,你是怎样想的?(2是在十位上,应与65的十位上的6对齐.)(4)学生对照数位圆片图,进行尝试计算.(5)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时的思维过程.3.小结计算方法.说说笔算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填空:69-27= 99-8= 70-40=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鼓励.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引导学生明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还要注意,计算时要仔细,得数要写在模式等号后.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例1 65-3= 62 例 2 65-23= 42探究活动小猫钓鱼游戏目的巩固百以内的加减法.游戏材料用硬纸片做成的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有一道算式,鱼嘴用铁丝做成一小圆圈;小猫面具;钩鱼杆、线、鱼钩.游戏程序1.用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鱼塘”,“塘”中放“鱼”,鱼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2.每3人一组,头戴小猫面具,身上挂一个写有得数的牌子,围在课桌外面.3.用鱼杆、鱼钩钓得数与自己身上的得数相同算式的鱼.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模板3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1.8.2 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

2017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docx

2017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docx

2017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2017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1数据收集整理第 1 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引提:同学,你入学都要穿上我学校的校服,你喜我校服的色?(指名3~ 5 个学生一)。

:有的同学喜个色,有的同学不喜,如果我学校要一年的新生做校服,有下面 4 种色,你当参,服装厂建下哪种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明理由。

)教引:三喜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色的,怎么?你有什么意?二、互新授1、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提:才我确定了要在班里行,我班的人数也不少,怎呢?你有什么好的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表呢?(3)学生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的色写在上、手、小等。

每人喜的色,我在自己的表中做号,如画“正” ;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的,老数一下,再把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第1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2、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

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

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

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生:不能。

师:为什么?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

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言。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收集整理》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收集整理》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数收集整理单元备课学校:年级:二年级数学时间:单元主题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本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用2-3课时完成教学。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2.机动练习……………………………………1课时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学校:年级:二年级使用时间:主备人课型新授使用人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例1)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事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数数并用数数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使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
•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实物物品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利用实物物品展示,引导学生数出物品的数量,帮助学生理解数数的概念。

2. 学习数的读法和认识数的顺序
•利用数棍或数字卡片,呈现1-20的数字,并让学生按顺序读出各数字,加深学生对数字排列的认识。

3. 认识个位数
•通过实物物品提问,引导学生认识个位数的概念,并对其进行操练。

4. 进行实际问题练习
•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利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练习巩固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核对,检验学生对数数的掌握情况。

6. 课堂小结
•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强化印象。

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题,熟练掌握数数的方法。

•做家长布置的附加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留心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以上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为学生进行数学教学。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本单元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研究调查、记录、整理和简单分析数据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为此,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作为研究材料,并通过有趣的调查活动来引导学生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

在研究中,学生将学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掌握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整理数据。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进一步研究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单元的两个统计活动是调查学生喜欢的校服颜色和投票决定参加比赛的人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特别是要自己进行数据的调查记录,体验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记录方法的多样性。

此外,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或作出推测的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学会自己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分析。

这一优化过程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而难点则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在具体的统计过程中体会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以提高其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生1:___得了6票,___得了4票。

生2:所以___应该参加比赛。

师:你们的投票方法很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所以投票应该是无记名的。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投票的方法,同时教育学生保护个人隐私】我了解到了如何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据和统计的应用。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集体备课记录教学文案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集体备课记录教学文案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集体备课记录二十里铺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课本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目的要求: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会用算珠表示数;初步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万以内的数表示事物数量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数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的意识。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用数学来描述现象、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严谨性与合理性。

在学习算盘的过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

以及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难点: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千数时,下一个整千数应是多少;二是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比赛吗?老师也很喜欢体育比赛。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篮球比赛片断。

你们想看吗?播放有篮球比赛的片断,停止在观众席上。

师:这么精彩的比赛吸引了很多人,把体育馆里都坐满了,那么你能不能估计估计体育馆有多少人呢?生:3000人/2000人师:大家估计的数都是比我们已经学过的一百多得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一百多得多的数,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

(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二)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出示10个小方块师: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学具,请同学们快速地数出10个小方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备课方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备课方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学习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表和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数学课程标准》对“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修订后的教材对“统计与概率”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但教学思路不变,教学时仍然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全过程,只不过在教学重点上有所侧重。

从整体编排上来说,第一次编排统计的内容是在一年级下册,第二次编排统计的内容是在本册,教材依托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统计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备内容
数据收集整理
数据收集整理(1课时)
学习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表;
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例1、例2)
备目标。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说出1-99的数词。

2.能够认识0-99的数字符号,能准确书写0-99的阿拉伯数字。

3.能够通过数轴的练习,掌握1-100的相邻关系。

教学重点1.认识1-99的数词。

2.书写0-99的阿拉伯数字。

3.掌握1-100的相邻关系。

教学准备1.数轴图、卡片等教具。

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标记笔。

3.教师备好教案和讲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游戏:根据提供的数词,在数轴上找出对应的位置,加深数字记忆。

2.给出一个数字,让学生快速报出下一个数。

引出相邻关系。

二、讲解1.帮助学生认识1-99的数词,展示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形式。

2.通过数轴图,让学生理解相邻关系,比较数字的大小。

三、练习1.让学生用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排序,练习书写数字和比较大小。

2.布置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四、小结1.复习当天所学内容,重点强调相邻关系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勤加练习,熟能生巧。

课堂延伸1.小组比赛:猜数字游戏,加强数字记忆和快速反应能力。

2.带学生进行户外找数字活动,让学习与生活结合。

教学反思1.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对1-100数字的认知能力和相邻关系的理解。

2.学生活动安排要多样化,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喜爱和主动学习意识。

以上为本单元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1-100数字的认知和书写能力。

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享受学习的快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

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1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1.让学生经历抽样调查、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1.进1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统计的必要性。

本单元的两个统计活动是调查学生喜欢的校服颜色和投票决定参相加比赛的人选,使学生进1步体验数据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特别是学生要自己进行数据的调查记录,体验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记录方法的多样性,进1步获得数据统计的经验。

此外,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或作出推测的过程中,进1步明确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2.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优化。

无论是调查方法还是记录数据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思维也是灵活多样的,在教育教学教学时教师不能强求划1,而是应该从众多的方法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学会自己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分析。

这1优化过程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调查、记录和整理 1课时2练习1 1课时调查、记录和整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据的概念,能够说出数据的一般收集方法。

2.能够运用调查方法,有序地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

3.掌握用数据表达事物数量的方法,运用其表示实际事物或情况。

4.能够通过数据的比较分析,形成初步结论。

二、教学重点1.数据的概念及收集方法。

2.数据的整理与表达。

三、教学难点1.运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制作简单的数据表格。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数据表格、调查问题。

2.学生准备:笔、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解释数据的概念,为学生打开思维。

2. 知识讲解1.数据的概念:数据是描述事物或情况的各种符号、数字或文字,并介绍数据的分类。

2.数据的收集方法:讨论数据的收集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获取数据。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调查:老师给出调查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数据。

2.数据整理与表达:学生们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并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

4. 比较分析1.数据比较:学生们就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讨论数据的特点和联系。

2.得出结论:根据数据的比较分析,学生们形成初步结论,展示出数据的价值和意义。

5. 练习与检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老师全程指导和纠错。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技能和表达方法。

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七、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整理一组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并用数据表格表示出来。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这一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使学生理解统计的意义,能够运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简单的统计图表,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这是什么图表?它的作用是什么?2、你能从这张图表中获得哪些信息?3、你能根据这张图表提出哪些问题?二、讲授(30分钟)1、数据收集教师介绍数据收集的方法,如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统计表格等,并展示一些例子。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数据收集活动,例如统计班级同学喜欢的水果种类、喜欢的颜色等。

学生将数据填写在统计表格中。

2、数据整理教师介绍数据整理的方法,如分类、排序、计数等,并展示一些例子。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刚才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例如将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种类按照数量从多到少排列,并用文字描述。

3、统计图表教师介绍常见的统计图表,如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等,并展示一些例子。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刚才整理好的数据制作成相应的统计图表,并解释图表的含义。

三、练(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让学生根据图表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自己制作统计图表,并提出问题。

四、总结(5分钟)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了统计的过程,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但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探索统计的世界。

同时,在练环节,教师也应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找到解决统计问题的实际方法。

教师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提问学生对校服颜色的喜好,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确定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最后,教师采用举手的方式,让学生完成统计表,引导学生从统计表中发现规律和问题。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说一说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练习一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种类
面包车
大巴车
小轿车
摩托车
辆数
6
8
33
1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学法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
回答问题(1)和(2)。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观察
小组汇报
说出统计的过程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小组内分工,填写记录单
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数据收集整理(二)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教学课题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数据收集与整理》大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数据收集与整理》大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3)如果这个班定做班牌,选择()色合适。

全校选这种颜色做班牌合适吗?为什么?生1: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班牌,选择蓝色合适。

生2: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班牌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班牌。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看来一个班级的喜好不能代表全校班级的想法,要想得到答案,还得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究调查的方法,通过讨论体会抽样调查方法的合理性,学会进行抽样调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统计的价值。

]【环节三:实践应用,随堂检测。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中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天气晴天雨天阴天天数2. 综合练习下面是小明记录的6月的天气情况。

天气晴天雨天阴天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

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什么的具体情境引入课题,提高学生积极性。

](二)教学例2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小刚和小雨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材料主备人:丁明智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首先,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同时,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1.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中设计的场景均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数学信息,寻找数学问题,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四、教时分配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具准备: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面包房情境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跷跷板乐园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教学目标: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具准备:练习插图情境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1、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