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运动训练管理
学生体育训练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生体育训练管理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参加体育训练的学生。
第三条体育训练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科学训练,循序渐进;3. 因材施教,注重实效;4. 培养兴趣,激发潜能。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学校成立体育训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体育训练工作计划、监督实施和检查评估。
第五条体育训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协调各部门工作。
第六条体育教练员负责制定训练计划、组织训练、指导学生锻炼、评估训练效果。
第七条体育教师负责协助教练员组织训练,监督训练过程,保障学生安全。
第三章训练内容与安排第八条体育训练内容应包括基本体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和比赛训练。
第九条训练时间安排:1. 每周训练次数不少于3次,每次训练时间不少于1小时;2.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训练时间;3. 训练时间不得与学校正常教学时间冲突。
第十条训练场地安排:1. 体育场地优先安排给学生体育训练使用;2. 如遇特殊情况,需占用体育场地,应提前向体育训练工作领导小组申请。
第四章训练纪律与要求第十一条学生应自觉遵守训练纪律,服从教练员安排,认真参加训练。
第十二条学生在训练期间,应穿着运动服、运动鞋,佩戴护具,确保安全。
第十三条学生应遵守训练场地纪律,爱护公共设施,保持场地整洁。
第十四条学生因病、因事不能参加训练,应提前向教练员请假,并说明原因。
第五章奖惩措施第十五条对积极参加训练、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六条对违反训练纪律、影响训练秩序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七条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失职的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九条本制度由学校体育训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体育学生训练管理制度范文
体育学生训练管理制度范文体育学生训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体育学生训练管理行为,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提高训练效果,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体育学生在校内进行的各类体育训练活动。
第三条体育学生指的是依照学校招生要求并专业从事体育运动的学生。
第四条体育学生训练管理应该坚持“全员参与、科学管理、注重实效、完善机制”的原则。
第五条体育学生训练内容应符合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的要求,通过合理安排、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第二章训练计划第六条学校根据体育学生的专业要求、学业负担以及课程特点,制定每学期的训练计划。
第七条训练计划应包括学期计划、周计划和个人计划。
学期计划明确学生的训练目标和计划安排;周计划详细安排每周的训练内容和次数;个人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化的训练方案。
第八条训练计划的制定要尊重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训练经验等因素,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强度,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第九条训练计划需要经过学校体育教学部门审核并报学校相关领导批准后实施。
第三章训练场地与设备第十条学校应提供适合各类体育训练的场地和设备,并负责其日常维护和管理。
第十一条体育学生在训练场地和使用设备时,应做到爱护设备、妥善使用,不得私自擅自改变场地和设备的用途和布局。
第十二条训练场地和设备的使用时间和使用范围应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合理安排。
第十三条学校应建立相关制度,确保体育学生在训练场地和使用设备时的安全。
第四章训练教练第十四条学校应聘请经验丰富、资格齐全的专业体育教师担任体育学生的训练教练。
第十五条训练教练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天赋特点以及训练目标,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负责训练过程中的指导和管理。
第十六条训练教练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体育训练的发展需求。
第十七条训练教练应严格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定,不得滥用职权,不得对学生进行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
第五章学生训练管理第十八条学生在参加体育训练前,必须进行身体检查,确保身体健康,适合进行相应的训练活动。
学校运动训练管理制度
学校运动训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运动训练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校运动训练管理工作。
第三条学校运动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优良的品质,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和竞赛素质。
第四条学校运动训练必须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全面的人才。
第二章运动训练组织第五条学校应当成立运动训练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学校运动训练计划。
第六条运动训练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专业教练、运动员等组成,其中学校领导任主任。
第七条运动训练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解决学校运动训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八条学校应当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运动训练。
第九条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合理安排运动训练项目和内容,提供良好的训练条件。
第十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运动训练档案,及时记录学生的训练成绩和表现。
第十一条运动训练委员会应当加强对教师和教练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运动训练情况。
第三章运动训练内容第十三条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训练内容。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能、技术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
第十五条学校应当组织各类体育运动比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注重运动训练的持续性和系统性,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和周期。
第四章运动训练管理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安排专人负责运动训练管理工作,落实运动训练计划。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运动训练考核制度,对学生的运动训练成绩进行评估和奖惩。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保障学生的运动训练权利,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十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教育和急救措施,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运动训练卫生管理制度,保障学生的身体卫生和环境卫生。
运动训练管理制度
运动训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运动训练管理,促进运动员的健康成长和竞技实力的提高,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运动训练机构和运动队伍。
第三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原则,保障运动员的权益,强调全面发展。
第四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因人而异、优劣不一的原则,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第五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综合素质教育的原则,培养运动员全面发展的个性。
第六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自愿原则,运动员的参与应当取得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的同意。
第七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健康第一原则,不得采取违法、违规的手段进行训练,不得对运动员进行非法药物的使用。
第八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对训练计划、成绩、荣誉等应当及时公布。
第九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实践检验原则,不断总结、改进训练管理经验。
第十条运动训练管理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
第二章训练计划第十一条运动训练管理应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素质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第十二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并适时进行调整。
第十三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科学性原则,训练计划应当科学、合理,充分考虑运动员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
第十四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个性化原则,对不同类型运动员,根据其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第十五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全面发展原则,训练计划应包括技术、体能、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十六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实践性原则,训练计划应结合实际训练情况,准确衡量训练计划的实施效果。
第十七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连续性原则,训练计划应具有前瞻性和延续性,不得随意更换计划。
第十八条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保密性原则,对于训练计划中的敏感信息,应当进行保密处理。
第十九条运动训练管理应建立健全的训练计划管理体制,科学评估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训练实施第二十条运动训练管理应根据训练计划,制定详细的训练内容和方式。
运动训练管理
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管理:为实现运动训练目标,训练组织者在遵循运动训练与参赛规律的基础上,对运动训练过程和训练系统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优化的过程,以及实现训练的多元化目标,最终实现训练团队的价值2效益原理:现代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创造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效益原理的实质在于任何管理都要以取得效益为目标3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是管理运动项目的机构,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4运动竞赛管理体制:体育事业中管理竞赛方面工作的政府工作机构,社会组织和竞赛制度的总和5组织设计:管理者将组织内各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建立和实施一种特定组织结构的过程。
组织设计是有效管理的必备手段之一选择:1特点:周期性,目的性,控制性,递增型,递套性2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竞赛原理权变原理3特征:客观存在性,层次性,时代发展性4领导方式:命令式,合作式,放任式5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协调职能判断:1错2对3对4错5错6对7对8对简答:1权变原理:定义:管理者须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及时变换自己的领导方式,不断调整自己,使自己不失时机地适应外界的变化的原理。
内涵:企业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的子系统,受环境的影响。
组织的活动是在不断变动的条件下以反馈的形式趋向组织。
管理的功效体现在管理活动和组织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2运动竞赛计划制定的步骤:1)明确运动竞赛目标2)制定运动竞赛方案3)优选运动竞赛方案4)确定方案,编制计划3衡量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优劣:1)为训练出人才,出成绩所提供的保证作用2)有助于提高训练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3)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社会化程度4)有较强的社会可容性4运动员应具备的素质:1)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进取精神2)坚忍不拔,顽强意志品质3)强烈的学习追求与准确的分析,判断和理解能力4)高度自检能力和抵制不良思想的能力论述:1运动训练管理学的学科位置和体系:以管理学,体育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众多学科作为理论基础,运动训练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学科,对训练过程进行管理,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论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任务和研究对象•定: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务:探索运动训练的科规律,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研究对象:运动员及其训练过程。
.2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古代:经验积累,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
•近代:科学研究,注重训练方法的改进。
•现代:理论体系完善,注科学训练和个性化训练。
1.3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训练负荷:运动训练中对人体施加的刺激,包括强度、时间、密度、频率等。
•训适应:人体对训练负荷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技能等方面的变化。
•训练原则:科学训练的指导原则,包括循序渐进、超量负荷、专项性、个体差异性等。
•训练方法:实现训练目标具体手段,包括基础训练、专项训练、竞赛训练等。
1.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过程,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研究训练因素的影响。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意见和建议。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章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2.1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 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骨骼、肌肉、关节等。
* 人体能量代谢: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 人体运动能力: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 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肌肉生长、心肺功能增强、神经系统调节能力提高等。
2.2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动机、情绪、意志、性格等。
•运动心理状态:焦虑、紧张、兴奋、自信等。
* 运动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3 运动训练的生物力学基础•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力、运动、能量等。
•运动技术分析:提高运动技术效率,减少运动损伤。
* 器械设计与选择:符合人体结构和运动规律。
2.4 运动训练的营养学基础•运动营养学:运动员的营养需求,膳食结构的调整。
校园足球训练管理制度
校园足球训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校园足球训练管理,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组织管理1. 学校足球队的组织架构包括主教练、助理教练、队长和队员等。
2. 主教练负责制定训练计划、指导训练、安排比赛和对球员进行技战术培训等工作。
3. 队长负责协助主教练管理队员,指导队员遵守纪律,督促队员按时参加训练和比赛。
4. 主教练、助理教练及队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管理规定,如有违反者,将被取消参与训练和比赛的资格。
第三章训练管理1. 组织形式:校园足球队的训练分为集中训练和分组训练两种形式。
集中训练由主教练统一安排时间和地点,分组训练由助理教练负责具体指导。
2. 训练内容:训练内容包括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等,主教练根据队员的具体情况和比赛安排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3. 训练时间:训练时间一般为每周5天,每天2-3小时,具体时间由主教练统一安排。
4. 训练纪律:队员在训练期间必须认真听从教练的指导,严格遵守纪律,不得迟到早退,如有违反者,将受到处罚。
5. 训练装备:队员参加训练时必须穿着统一训练服装,携带足球鞋和护具等必要装备。
第四章比赛管理1. 参赛资格:校园足球队的队员必须符合学校的相关要求,方可参加各类比赛。
2. 比赛安排:主教练负责安排队员参加各种比赛,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比赛的,必须提前请假。
3. 比赛纪律:队员在比赛中必须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和裁判的指挥,不得有违纪行为,如有违反者,将受到处罚。
4. 比赛成绩:校园足球队参加各类比赛的成绩将作为评定队员表现的重要依据,成绩优秀者将得到奖励。
第五章管理制度1. 奖惩制度:校园足球队实行奖惩并重的管理制度,优秀的队员将得到表扬和奖励,违纪的队员将受到处罚。
2. 健康管理:主教练负责对队员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队员身体健康。
3. 安全管理:在训练和比赛中,主教练要严格把关安全问题,如发现队员受伤或生病,要及时进行处理。
《运动训练学教案》
《运动训练学教案》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述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解释运动训练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强调运动训练学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1.2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则介绍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则,如科学性、系统性、个体化等解释各个原则的具体含义和应用1.3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方法介绍运动训练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统计法等解释各个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第二章: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2.1 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介绍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如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等解释各个构成部分的作用和重要性2.2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步骤介绍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步骤,如收集信息、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等解释各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2.3 运动训练计划的调整与评价介绍运动训练计划的调整与评价的方法和指标解释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训练计划的调整第三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3.1 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概念解释运动训练方法的概念和分类强调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的重要性3.2 常见运动训练方法介绍介绍常见运动训练方法,如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递增负荷训练法等解释各个训练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3.3 运动训练手段的选择与应用介绍运动训练手段的概念和分类解释如何根据训练目标和运动员特点选择合适的训练手段第四章:运动训练中的营养与恢复4.1 运动营养的基本概念解释运动营养的概念和作用强调运动营养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4.2 运动营养的摄入与补充介绍运动营养的摄入原则和方法解释如何根据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特点进行营养补充4.3 运动恢复的原理与方法介绍运动恢复的原理和重要性解释常见的运动恢复方法,如适当休息、物理疗法、心理调节等第五章:运动训练与竞赛管理5.1 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概念解释运动训练管理的概念和作用强调运动训练管理在运动队管理中的重要性5.2 运动训练管理的内容与方法介绍运动训练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如训练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运动员管理等解释各个管理内容和方法的具体操作和应用5.3 运动竞赛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解释运动竞赛管理的概念和作用介绍运动竞赛管理的方法,如竞赛日程安排、竞赛规则等第六章: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6.1 心理训练的基本概念解释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心理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6.2 心理训练的方法与手段介绍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如目标设定、自我暗示、放松训练等解释各个方法和手段的具体应用和效果6.3 心理因素在运动竞赛中的作用解释心理因素在运动竞赛中的重要性介绍如何通过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赛表现第七章:特殊人群的运动训练7.1 儿童与青少年的运动训练介绍儿童与青少年运动训练的特点和原则解释如何根据年龄和发展阶段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7.2 女性的运动训练介绍女性运动训练的特点和原则解释如何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进行合理的训练安排7.3 老年人的运动训练介绍老年人运动训练的特点和原则解释如何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第八章:运动训练中的伤害预防与处理8.1 运动训练中的常见伤害介绍运动训练中常见的伤害类型和原因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8.2 伤害预防的措施与方法介绍伤害预防的措施和方法,如正确训练、使用适当的装备等解释各个措施和方法的具体操作和应用8.3 运动伤害的处理与康复介绍运动伤害的处理原则和程序解释如何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和恢复第九章:运动训练中的科技应用9.1 科技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概述解释科技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范围和作用强调科技对运动训练的重要影响9.2 运动训练中的常见科技手段介绍运动训练中常见的科技手段,如数据分析、运动装备等解释各个科技手段的具体应用和效果9.3 科技在运动训练中的未来发展探讨科技在运动训练中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强调科技对运动训练创新的推动作用第十章:运动训练学的实践应用10.1 运动训练学在运动队伍建设中的应用解释运动训练学在运动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如何运用运动训练学原理进行运动队伍的管理和建设10.2 运动训练学在运动项目发展中的应用解释运动训练学在运动项目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如何运用运动训练学原理推动运动项目的发展10.3 运动训练学的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运动训练学的实际应用案例强调运动训练学在实际运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运动训练学的定义和基本原则的理解与运用。
《运动训练学》课程笔记
《运动训练学》课程笔记《运动训练学》第一章运动训练学导言课程笔记在本章中,我们被引入到《运动训练学》的核心概念及其学科价值。
作为一本深入探讨运动训练规律和有效组织方法的科学书籍,它不仅涵盖了基础理论问题,还包括了广泛的应用实例,如专业竞技训练、大众健身指导和体育教学。
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与学科定位-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及其有效组织方法的科学,它旨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这一学科不仅关注于技术层面的提升,还涉及到心理、战术以及健康管理的综合培养。
2. 学科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运动训练学开始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至今,它已成为体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促进其理论与实践的深化。
3. 当前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当前,运动训练学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科学训练方法的普及程度不高等。
-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科学化训练方法的普及率,以及增强对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训练的研究。
4. 运动训练学的学科任务与研究方向- 该学科的根本任务是揭示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提出有效的训练方法和组织措施,以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侧重于如何科技支持下的训练方法创新,以及如何在日益增加的赛事和训练要求中找到平衡点,保证运动员的健康与持续发展。
5. 运动训练学的实践意义-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科学的训练是提高性能、赢得比赛的关键;对于普通人群,运动训练学提供了科学健身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和应用能够帮助专业运动员提升竞技表现,同时也为普通人群提供了科学的健身指导,促进健康和福祉《运动训练学》第二章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课程笔记本章深入探讨了运动训练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辩证协同原则。
这些原则是为了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最大限度地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同时保障其健康和持续发展。
运动训练项目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运动训练项目的管理,提高训练质量,确保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运动训练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
第三条运动训练项目管理制度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和激励性的原则。
第二章运动员管理第四条运动员选拔1. 运动员选拔应依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潜力进行,确保选拔的公平、公正、公开。
2. 运动员选拔前,需进行体检,确保运动员身体健康,无不适合运动训练的疾病。
第五条运动员训练1. 运动员应按照教练员制定的训练计划进行训练,不得擅自更改训练内容。
2. 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应服从教练员的指导,遵守训练纪律,保持良好的训练态度。
第六条运动员休息与恢复1. 运动员训练期间,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和恢复时间,避免过度训练。
2. 运动员应按照教练员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和恢复训练。
第七条运动员参赛1. 运动员参加比赛前,应进行必要的比赛准备,包括心理准备、技术准备和体能准备。
2. 运动员在比赛中应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展现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第三章教练员管理第八条教练员选拔1. 教练员选拔应具备相关专业资质和丰富的训练经验。
2. 教练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体育事业,关心运动员成长。
第九条教练员职责1. 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确保运动员技术、体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2. 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关注运动员身心健康,及时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3. 负责运动员参赛的组织和准备工作,确保参赛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条教练员培训与考核1. 教练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 学校定期对教练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业务水平、训练成果和职业道德等方面。
第四章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管理第十一条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职责1. 负责运动训练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训练设施、器材和场地等满足训练需求。
2. 协助教练员进行运动员选拔、训练和参赛等工作。
3. 负责运动员、教练员及工作人员的沟通协调,确保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章运动训练管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体 育 管 理
学校体育管理
运动训练管理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 •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 •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
社会体育管理
•经费管理 经费管理 •场地设施管理 场地设施管理
体育信息管理 体育产业管理
体育赛事管理
说 教 材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加其求知欲,培养专业兴趣。 加其求知欲,培养专业兴趣。
P163
案例5-1 案例
回顾 运动训练管理概念 运动训练管理系统 运动训练管理体制 运动训练管理运行机制 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孙汉超主编.运动训练管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 2 秦春林主编.体育管理学.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1995 3 孙汉超,秦春林主编.体育管理学教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6 4 徐永杰,孙汉超主编.体育管理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 社,1993 5 孙汉超,秦春林主编.体育管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6 韩冬等编著.体育管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3)经营方式 )
(4)约束方式 )
组织约束和行政手段。 组织约束和行政手段。 行政激励和精神激励。 行政激励和精神激励。
(5)激励方式 )
2.社会化的运作方式
特点: 特点:
(1)运作目标
通过比赛实现俱乐部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通过比赛实现俱乐部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职业联盟协调下的职业体育俱乐部。 职业联盟协调下的职业体育俱乐部。 职业体育俱乐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职业体育俱乐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德育目标
1.明确基本概念。 明确基本概念。 明确基本概念 2.掌握运动训练管 掌握运动训练管 理系统及成因 3.形成对运动训练 形成对运动训练 管理体制和运作机 制的总体认识。 制的总体认识。
运动训练管理制度
运动训练管理制度引言运动训练是体育运动是否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而运动训练管理制度则是确保运动员在训练中能够得到科学、系统和有效的指导。
本文将对运动训练管理制度进行详细分析说明,从目标制定、训练计划、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四个二级标题进行探讨。
目标制定运动训练管理制度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和措施。
目标制定应该以运动员个人特点和团队实力为基础,并结合竞技体育的特点和要求。
同时,还要参考运动员在上层次比赛中的表现和对手的实力状况等因素。
在目标制定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定量性和可行性。
目标应该以具体的数值或成绩为依据,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跟踪、评估和反馈。
同时,目标的制定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平衡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负荷,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训练计划训练计划是运动训练管理制度的核心,是指导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竞赛准备的重要依据。
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需要包括训练内容、训练强度、训练周期和训练方法等方面的考虑。
在确定训练内容时,要充分考虑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竞技项目的特点。
不同项目对身体素质和技术要求不同,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同时,还要确保训练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注重培养运动员的协调性、反应速度和心理素质等方面。
训练强度是指训练的难度和强度程度。
要根据运动员的基础和训练阶段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分配,避免过度训练和不足训练的问题。
训练周期是指训练的时间安排,包括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两种方式。
根据不同项目和个人需要,合理分配训练周期,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队伍建设一个强大的运动队伍是运动训练管理制度的重要保障。
队伍建设要从管理体制、教练团队、设施条件等方面入手,确保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管理体制是指建立科学合理的队伍管理机制。
要制定明确的内部管理规定,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益,实行科学、民主、依法的管理制度。
教练团队是队伍建设的核心,要建立有业务水平、责任心强的教练队伍。
教练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和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
00502 体育管理学 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体育管理学课程代码:00502前言目录第一章体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人类与管理第二节管理学与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体育管理学的基本性质第二章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职能和方法第一节体育管理基本原理第二节体育管理基本职能第三节体育管理方法概述第三章体育管理体制第一节体育管理体制概述第二节中国体育管理体制与体制改革第三节中国体育管理组织系统第四章学校体育管理第一节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第二节学校体育管理内容与管理职能运用第三节学校体育管理效果的检查与评价第五章运动训练管理第一节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第二节运动训练管理内容与管理职能运用第三节运动训练管理效果评价第六章运动竞赛管理第一节运动竞赛管理体制第二节管理职能在运动竞赛管理中的运用第三节运动竞赛管理效果的评价第七章群众体育管理第一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第二节群众体育管理内容与管理职能的运用第三节群众体育管理评价内容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第八章体育产业管理第一节体育产业概述第二节体育产业管理内容第三节体育产业管理的职能第四节体育产业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第九章体育信息管理第一节体育信息概述第二节体育信息管理内容第三节体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第四节体育信息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与建立方法一、课题性质与特点(一)课程性质和特点体育管理学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
它具有管理科学与体育科学的双重属性;它涉及众多学科内容,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从属于软科学的范畴。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总目标)课程总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管理在体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工作中管理的价值;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并基本掌握计划、组织、实施、调控体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与方法;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基本要求:1. 在加强体育管理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体育管理工作改革的新发展和新动向,以及有关学术观点的了解,使学习内容更具有时代性、先进性。
高水平运动训练管理制度范文
高水平运动训练管理制度范文高水平运动训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高水平运动训练管理工作,提高运动员技能水平,为国家获得更多的体育成绩,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国家级高水平运动队及相关机构。
第三条高水平运动训练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全面系统、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运动员选拔与培养第四条运动员选拔应考察其体能、技能、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
第五条运动员培养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包括基础训练、专项训练和竞技训练。
第六条运动员的基本要求包括:身体健康、毅力坚强、责任心强、意志力强、团队合作精神好等。
第七条运动员培养应注重素质的高度统一,在保证技能的前提下,培养其身心健康、道德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第三章训练管理第八条运动员训练应根据不同项目和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第九条训练计划应满足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
第十条训练课程应有合理的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包括基础训练、技能训练、体能训练以及心理训练等。
第十一条运动员的训练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指标,监控和评估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第十二条运动员的训练应有专业的教练和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和管理。
第十三条运动员的训练中应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规律,充分考虑运动员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
第十四条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和防护工作,确保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第四章赛事管理第十五条运动员参赛应注重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参赛造成身体和心理的压力。
第十六条运动员参赛应出示相关证件,按规定佩戴标志性装备。
第十七条运动员参赛时应遵守比赛规则和纪律,不得采用违反道德和规则的手段参赛,严禁兴奋剂的使用。
第十八条运动员在赛事中的表现应受到及时和公正的评估和奖惩。
第十九条运动员在赛事中应注意对手的强项和弱项,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比赛策略。
第五章心理辅导与管理第二十条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应注重心理状态的调节和管理。
第二十一条运动员应接受心理测试,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
体育管理学 运动训练管理
甲:一支运动队,能否取得成绩,尤其是在关键时刻 能否把比赛拿下,靠的是队伍中的“尖子”队员。所以, 如果把“尖子”队员管理好,我认为对运动队的管理就 成功了。当谈到怎样管理“尖子”队员的方法时,甲教 练员认为,“区别对待,高看一眼”。不仅要生活上关 心、训练中关照、比赛中依靠,而且,平时应放宽一点 要求,增加一点感情的投入,甚至让“尖子”队员明显 体会教练员是向着我的„„。
第五章 运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练管理
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
课堂角色扮演
本章小结
复习题
学习目标
理解和掌握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类型及 内容 掌握我国运动训练管理内容及其管理职能 掌握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机制
掌握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与信息化管理
掌握运动训练管理评价内容、步骤及方法 体系
返回
学习目标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理解我国运动 训练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理解并掌握科学管理运动训练的方法
直属机构——国家体育总局。
(二)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体制
• • • • 1.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 主要职责: 研究拟定并检查落实竞技体育发展规划; 研究制定全国性体育竞赛制度、竞赛计划,综合平衡运动 项目设置、重点项目布局,制定裁判员管理办法; 统筹协调国际国内综合性运动会的竞赛组织工作; 审批各项目国际运动健将、运动健将和国家级裁判员; 综合协调国家(集训)队训练管理工作; 审核国家(集训)队教练员的配备和运动员的调整工作; 负责全国运动会和城市运动会的竞赛组织工作指导全国性 训练基地的建设和使用; 承办总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课训练计划
训练实施
(2)计划制定的依据
运动训练管理学第五章
第一节 运动项目协会及其管理概述
二、运动项目协会管理的基本形式与作用 (四)运动项目协会的主要功能 1、利益功能 2、沟通功能 3、服务功能 4、协调功能 5、自律功能 6、管理功能
第一节 运动项目协会及其管理概述
三、相关国际体育组织介绍 (一)国际奥委会 1、概述 2、国际奥委会的组织结构 3、国际奥委会的管理目标
第二节 我国运动项目协会与协会制
一、我国运动项目协会概述 二、我国运动项目协会的历史演进
(一)运动项目管理体制的初始模式 (二)运动项目管理协会制实体化改革的试点 (1950-1987) (三)运动项目管理实体化改革的推行(1974-1997) (四)协会制
第一节 运动项目协会及其管理概述
三、相关国际体育组织介绍 (一)国际奥委会 视频: 萨马兰奇与中国的不解情缘 视频: 重温萨马兰奇传奇一生 30年访华29次 视频: 《世界体育领袖风云录》之二萨马兰 奇—01 视频:杨澜访谈录 何振梁(上)(下)
第一节 运动项目协会及其管理概述
三、相关国际体育组织介绍 (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 1、概述 2、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组织结构 3、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管理目标
三、我国运动项目协会管理的基本形式 (一)体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 (二)事业性的协会实体管理 (三)纯社团性的协会实体管理
第二节 我国运动项目协会与协会制
四、我国的运动项目协会制 (一)运动项目协会制的概念 (二)我国协会制的特点 (三)我国实施协会制的基本原则 (四)实体协会的基本任务和职责 (五)体育行政部门对实体协会的管理
《运动训练管理学》
第五章 运动项目协会及其管理
第一节 运动项目协会及其管理概述 第二节 我国运动项目协会与协会制 第三节 我国运动项目协会的实体化
跳水训练管理制度
跳水训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跳水训练管理,提高跳水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水平,制定本训练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跳水训练机构及相关管理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
第二章训练机构1. 跳水训练机构应当具备跳水训练所需的场地和设施,包括跳水池、训练设备等。
2. 跳水训练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确保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3. 跳水训练机构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训练设施和设备的安全和完好。
第三章教练员1. 教练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和教练经验,严格遵守国家体育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 教练员应当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状况,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强度。
3. 教练员应当关注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及时解决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扰。
4. 教练员应当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与其他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共同讨论和制定训练方案,确保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运动员1. 运动员应当遵守训练纪律,按时参加训练,服从教练员的安排和指导。
2. 运动员应当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遵守训练计划,认真完成每次训练任务。
3. 运动员应当树立正确的训练态度,积极参与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技水平。
4. 运动员应当加强自我保健意识,遵守饮食和休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
第五章训练内容1. 跳水训练应当包括基本训练和专项训练,包括跳水动作、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2. 跳水训练应当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水平,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进行定期调整和评估。
3. 跳水训练应当逐步推进,不断提高训练难度,确保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水平持续提高。
第六章比赛准备1. 跳水训练机构应当定期组织运动员参加各类比赛和训练赛,积累竞赛经验和提高比赛水平。
2. 跳水训练机构应当为运动员提供必要的比赛准备和支持,包括心理辅导、营养指导、伤病治疗等。
3. 跳水训练机构应当加强与其他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争取更多的比赛机会和资源支持。
学校运动训练管理制度
学校运动训练管理制度学校运动训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运动训练活动,建设优秀体育人才,培养学生的体质和团队精神,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学校内各类运动训练学生群体,包括但不限于校队、社团、选修体育课程等。
第三条学校运动训练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健康的原则,倡导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和个人成长。
第四条学校运动训练活动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条件和兴趣特长,制定不同的训练项目和训练内容,确保运动训练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第五条学校运动训练活动应有专业的教练人员和设备,保障学生安全和健康。
第六条学校运动训练活动应当与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相协调,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休息时间。
第二章运动训练项目第七条学校运动训练活动应包括多种运动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
第八条运动训练项目可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进行选择,但不得单一强迫学生选择一项运动项目。
第九条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各项运动训练项目的资源,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参与训练活动。
第十条学校应与专业的社会体育组织、运动俱乐部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运动训练资源和竞技机会。
第十一条学校运动训练活动应鼓励学生参与区域、省市、全国等各级比赛,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奖励。
第三章运动训练计划第十二条学校应每学期制定运动训练计划,包括训练时间、训练内容、量化指标等。
第十三条运动训练计划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学业负担、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
第十四条运动训练计划应包括力量训练、技能训练、耐力训练等方面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第十五条运动训练计划应分为基础阶段、中期阶段和高级阶段,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强度。
第十六条运动训练计划应不断调整和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训练安排。
第四章运动训练设施和装备第十七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运动训练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室等。
第十八条运动训练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过定期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学生的安全和舒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运动训练管理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管理
2、运动训练管理体制
3、业余体制
4、职业体制
5、专业体制
6、“奥运争光计划”
7、职业体育
8、职业体育俱乐部
9、运动训练科学化管理
10、运动训练信息化管理
11、运动训练效果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
1、()体制的缺陷是自主性较低。
A政府管理型 B社会管理型 C结合管理型 D以上都是
2、()体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管理体制。
A政府管理型 B社会管理型 C结合管理型 D以上都是
3、运动训练管理体制往往采用社会管理型的是()
A古巴 B朝鲜 C中国 D美国
4、()体制是指运动训练者为获取赢利和高超技艺的管理方式。
A业余 B职业 C专业 D以上都是
5、()队伍的建设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运动训练管理的质量。
A教练员B运动员C裁判员D行政领导
6、()是运动训练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
A教练员B运动员C裁判员D行政领导
7、()是教练员素质结构的主体。
A思想素质 B知识素质 C能力素质 D 以上都是
8、()的管理是运动训练管理系统中一个核心环节。
A教练员B运动员C裁判员 D 以上都是
9、运动员选材是运动训练中具有()作用的首要环节。
A肯定性 B关键性 C重要性 D决定性
10、()是整个训练系统的中心环节
A训练条件 B训练过程 C训练效益 D以上都是
三、填空题
1、运动训练管理体制是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及相应的的总称。
2、运动训练体制的科学化建设,是实现目标的保证和基本前提。
3、运动训练管理是指管理者遵循的客观规律,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为不断提高功效,实现工作目标,而对运动训练系统进行、、、的综合活动过程。
4、运动训练管理体制按照管理权限的归属,可分为、、和。
5、政府型管理体制的优势是:,,保障有力。
6、政府型管理体制的缺陷是:,灵活性较差。
7、社会型管理体制的优势是:灵活性较大,,社会积极性容易调动。
8、社会型管理体制的缺陷是:难于,难于。
9、体育俱乐部是社会化的组织,是的产物。
10、体育俱乐部有两种类型:一是俱乐部,二是俱乐部。
11、运动训练项目管理是开展运动的基本手段。
12、“奥运争光计划”主要包括在奥运会上取得单项名、集体项目名的项目为重点管理的投入项目。
13、是运动训练管理中最积极和潜力最大的因素。
14、是运动训练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
15、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管理的质量。
16、素质是教练员素质结构的主体。
17、根据运动训练计划时间跨度的大小,把运动训练计划分为:、计划、计划、计划以及课训练计划。
18、每一个运动训练计划的大周期包括、和过渡期。
19、训练计划的形式,根据训练的具体对象及其组合方式分为、和混合训练计划。
20、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和。
21、是运动训练的主体。
22、的管理是运动训练管理系统中一个核心环节。
23、运动员选材是运动训练中具有作用的首要环节。
24、运动员合理流动的总原则是有利于运动员的开发、和。
25、运动训练管理评价内容包含、及。
四、判断题
1、运动训练体制的科学化建设,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保证和基本前提。
()
2、运动训练管理体制是竞赛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的总称。
()
3、运动训练管理体制,也依附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之上。
()
4、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建立,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
5、结合管理型集中了政府管理型和社会管理型的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管理体制。
()
6、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体制采用政府管理型。
()
7、政府管理型运动训练管理体制主要体现是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高度集中的劳动工资体制。
()
8、社会型管理体制的优势是:灵活性较大,自主性较强,社会积极性容易调动。
()
9、政府型管理体制的缺陷是:自主性较强,灵活性较差。
()
10、体育俱乐部有两种类型:一是职业运动俱乐部,二是专业运动俱乐部。
()
11、体育俱乐部是社会化的体育组织,是协会制的产物。
()
12、协会制是以单项运动协会为主管理运动项目的官方群众性组织。
()
13、人是运动训练管理中最积极和潜力最大的因素。
()
14、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
()
15、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运动训练管理的质量。
()
16、运动员的管理是运动训练管理系统中唯一的核心环节。
()
17、运动训练经费管理的目的就是降低经费使用的效率。
()
18、国家对体育事业财政拨款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拨款,其二是间接拨款。
()
19、体育场地设施是进行训练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体育运动发展状况的标志之一。
()
20、只有扎实的训练、科学的管理,才能使训练条件产生良好的效益。
()
五、简答题
1、什么是运动训练管理体制?它主要分哪些类型?
2、三类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3、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什么?
4、运动训练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5、运动训练项目计划设置的依据是什么?
6、如何对教练员进行管理?
7、从系统管理的角度看,我国运动训练项目布局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8、现阶段我国运动训练项目组织管理类型主要有哪些?
9、如何对运动员进行管理?
10、如何实现运动员的合理流动?
11、如何实现运动训练科研管理的科学化?
12、如何加强运动训练科研信息管理?
13、我国目前运动训练经费的来源主要有哪些渠道?
14、如何做到运动训练经费管理的合理化?
15、如何实现运动训练场地和设施的科学化管理?
16、怎样科学地控制运动训练?
17、运动训练管理包含的内涵是什么?
18、按性质可将运动训练管理体制分为哪几种?主要内涵是什么?
19、简述我国运动训练管理的发展历程?
20、运动训练科研管理的发展战略及其措施?
21、简述运动训练管理效果评价的作用?
22、简述运动训练管理效果评价程序?
六、论述题
1、试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及改革发展趋势。
2、你认为作为一名教练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3、怎样将管理职能运用于运动训练管理中?
4、试举例说明经常运用于运动员的管理方法主要有哪些?
5、如何认识运动训练管理与科学训练之间的关系?
6、你认为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体制如何进行改革?
7、按你的认识,请你论述一下我国的运动训练项目管理?
8、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