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a5814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8.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法律现象有所了解。
但法律意识尚不够强烈,对于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还需要引导。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达,对于生活中的例子容易产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如何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角色扮演剧本,让学生参与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案例:小明在校园里被同学欺负,他选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让学生谈谈对这个案例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类似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每组给出具体的建议和策略。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组的讨论成果,总结出遵守法律、维护权益的方法。
5.拓展(5分钟)角色扮演: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如:家庭暴力、校园欺凌等。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f45b7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6.png)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款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2.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2.法律案例资料。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讲述一个因为不了解法律而遭受损失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法律,生活会怎样。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该案例中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f95a3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f.png)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的情况?”(如购物维权、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法律在生活中的奥秘。
4.法律的遵守与维护:培养自觉遵守法律、积极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
5.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法律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法治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培养道德素养: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维护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提高道德品质。
3.提升思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判断力。
4.增进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自己作为公民应承担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强化实践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法律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法律是什么,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b.法律原则的应用:讨论分享经济中的诚信问题,如网约车司机遵守交通法规、诚信服务,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在法律中的重要性。
c.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法律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运用生动案例、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c2fe24d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d.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3.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准备PPT,用于展示案例和知识点。
3.准备纸笔,用于学生记录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图片内容涉及生活中的法律场景,如警察抓犯人、法庭审判等。
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与法律有什么关系?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案例内容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纠纷,如财产纠纷、侵权行为等。
让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对法律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3)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3)](https://img.taocdn.com/s3/m/500c11970b1c59eef9c7b413.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1.1《法律是什么》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年级1.2《生活与法律》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1.3《法律作用大》教学设计课题 1.3《法律作用大》 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学习 目标1.情感目标: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
2.能力目标: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知识目标:识记法律的作用。
重点 法律的作用 难点 法律的作用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我们重点学习了刑法、民法、行政法的性质和作用,相信会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回顾本节课内容回顾本节课内容课堂练习 出示课堂练习做练习 巩固本节课内容 板书生活与法律 1. 生活处处有法律 2. 刑法的性质和作用 3. 民法的性质和作用 4. 行政法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让同学们观看两幅图片:丢手绢和举重比赛 让学生畅所欲言:游戏和比赛如果没有规则,就无法正常进行,社会交往如果没有法律,你认为会变成什么样子?(过渡语:没有语言,人和人就无法顺畅地沟通;没有规则,人和人便无法正常地交往;没有了法律,我们就不能正常的生活,那么法律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律作用大》)学生畅所欲言 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引出课题讲授新课一、揭示学习目标二、出示自学问题,巡回指导。
1.如何理解“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2.如何理解“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3.如何理解“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
”?三.共同探讨1.展示图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说明法律的指引作用,小明依法享有著作权。
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
2.展示图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的第五条相关规定,说明图片中的人物宣传禁止吸烟,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小结: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b33927783e0912a2162ad8.png)
课题: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法律是什么。
②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③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能力目标①积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
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权利,并体验用相应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利,以及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课件展示与法律有关的图片。
(2)调查同学们所了解到的法律规定了我们的哪些权利。
(3)除了权利,还规定了哪些义务?(4)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在哪里呢?(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①能够了解并掌握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法律。
②知道法律给我们规定了哪些权利和义务。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说一说,你接触过法律吗?2.你觉得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纪律有何不同?3.与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1.课件出示第2页图片,列举生活中我们了解的法律,以及给我们所规定的权利。
2.课件出示图片,了解法律给我们所规定的义务。
3.课件出示第4页的活动园。
交流:你是如何看待法律和纪律的?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4.过渡: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准则。
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课件出示第4页的阅读角。
)小结:通过学习阅读角,正确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在我们生活中的关系与作用。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ef0c6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f.png)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法律;
2.学会正确处理有关法律事务;
3.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2.如何正确应对有关法律事务。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2.如何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有关法律事务。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主体环节
1. 什么是法律
教师给学生讲解什么是法律,并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纠纷、交通事故、违章建房、侵犯知识产权等。
3. 如何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教师通过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例如:如何与他人签订合同、如何安全驾驶、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等。
总结环节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并掌握处理法律事务的正确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需要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和教育。
同时,我们认为,法律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是保障个人权益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含3个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含3个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476ab2360cba1aa811da98.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课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重点认识法律,做守法公民。
难点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
”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它和家规、规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使用导入语直接导入。
讲授新课【法律是什么】1、展示图片: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2、思考: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3、过渡语: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
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4、法律大家谈: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5、归纳1:(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财产权、受教育权。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6、归纳2:(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义务呢?思考。
说说自己对法律的理解。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作为小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谈谈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学生从具体生活中进行思7、总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法律与道德】1、探究与分享: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违反的后果是什么?(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2)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规的。
(3)无证驾驶、后悔呀!2、真知灼见: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法律和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呢?3、播放视频:《成都法院公开审判毒品大案:三名主犯被判死刑》4、罗列:违反法律的后果。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b8287a192e45361066f5fd.png)
以具体的情景作为材料,让学生正确区分道德、法律和纪律,并从具体的视频案例中去思考,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2.广泛收集在生活中人们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事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 (国家的法律)那么法律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律是什么》。
1.理解“国法”与家规的区别。
2.齐读学习目标,并体会学习目标。
用学生熟悉的常用语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有所了解。
讲授新课
环节一法律如同指南针
1.出示课本第9页下面的两幅插图,学生看一看,了解插图的内容,并说说这两幅图中涉及到哪些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有什么作用?
2.引导:除了书上提到的两种情况外,法律还在什么地方发挥“指南针”作用呢?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并说一说。
3.小结: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让我们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还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3.认识法律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要善于运用法律的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重点
体会法律的巨大作用。
难点
懂得法律保护了我们的哪些权益。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法律案例、课本插图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62cbb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3.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遵守法律,培养良好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法律现象,但缺乏系统的法律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遵守法律,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
3.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学会遵守法律,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课件,展示法律知识和案例图片。
3.准备模拟法庭道具和材料,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现象,如交通规则、知识产权等,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生动的法律案例,如盗窃、欺诈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法律的具体作用,如如何维护公平、如何保护个人权益等。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0cd237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f.png)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法律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①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规范和规则,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②法律的组成部分:法律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
③法律的作用: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法律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法律。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第1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公平、正义等。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法律概念,如合同、权利等,可能已有所了解。此外,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法律常识,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权利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1c95d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6d.png)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第一课。
本课内容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法律是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就在生活中,了解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区别,从而对法律有基本的认识;第二板块“生活与法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民法、刑法、行政法,它们调整和规范着我们生活的不同领域,保障着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第三板块“法律作用大”,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对我们的作用,包括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作用、判断行为是否合法的评判作用以及法律维护我们权利的保障作用等。
这三个板块在逻辑上是层层递进的。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法律了解还非常少,很多学生认为法律是大人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
他们对法律功能和作用的认知比较狭窄,普遍会认为,只有在违法之后才会与法律发生联系,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惩治罪犯。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带领学生去感知、发现法律就在生活中,让学生理解法律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保护人们的生活,法律的存在让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理解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2.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从而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法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3.初步认识法律,体会法律的作用,初步树立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认识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难点:了解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的法律知识,认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导语: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开始法治专册的学习,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2.过渡语:法律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看一个小视频。
观看视频《法律含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476825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e.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于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律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相关的生活案例和法律知识。
2.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用于导入和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呈现几个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通过法律来解决这些问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含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331747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1.png)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2.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从而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懂得珍惜权利,同时又要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准备:1准备法律公益广告视频。
2.采访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你今年多大了?在你的成长中离不开谁的保护?除了父母亲人和老师,还有它也与我们的成长一路相伴,引出“法律”(板书)。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Q2.出示:法律是国家规定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准则。
(学生阅读)3.提问:对于法律,你有哪些认识?4.播放法治教育宣传广告,现在你又有哪些认识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生活中的法律。
(学生观看宣传广告,并谈感受)5.揭示课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二、活动一:生活中处处有法律1.过渡: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哪些地方有法律呢?我们来看这些生活场景,找找法律的影子。
2.出示图片:(学生观看图片,有机联系自己生活)早上,父母送我上学;马路上行人车辆有序前进;我在学校认真听讲学习;休息日,我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生病了,父母送我去医院看病;学校组织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3.小组讨论:生活中这些事情和法律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了解这些生活中的事情和法律的关系)4.指名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出示相机法律。
5.提问:除了这些事情,你觉得还有哪些事情也是和法律有关的?(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和经验进行交流)6.教师小结:这些活动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4f9c7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4.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的第三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学会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不知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使其学会在生活中遵纪守法。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其具备解决生活中法律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
2.准备讨论题目。
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生活中的一个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讲解一个交通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与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法律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
讨论题目如下:① 小明上学途中,被一辆闯红灯的汽车撞伤。
请分析交通法规在这个案例中的作用。
② 小红在超市购物时,发现商品标价错误。
请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这个案例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
例如,模拟一场交通违法行为,让学生扮演交警、司机等角色,现场执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https://img.taocdn.com/s3/m/6e2e5969b9d528ea80c77956.png)
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教材第2页两幅图展示了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日常活动,通过两个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学生乘坐大巴旅游可能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旅游合同、文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法律问题。
爸爸妈妈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可能涉及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药品质量监管、监护人义务等法律问题。
通过这些案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教材第3页上方的两幅图片结合前一页下方的正文,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享有多种权利。
下方的正文和两幅图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义务,自己有哪些义务。
不管权利还是义务,都是由法律规定的。
二、教学建议1. 利用教材材料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说一说旅游时要注意什么,去医院看病会遇到哪些情况。
2. 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共同学习事例中的哪些环节与法律有关。
3. 让学生进一步发言,说一说生活中与法律相关的其他事例。
4. 向学生提问:你有哪些财产,家里的哪些东西是你可以支配的?如果爸爸妈妈不让你上学,你觉得对吗,为什么?别人可以伤害你的身体吗,可以侮辱你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现象背后有权利。
5. 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遵守交通法规?为什么不能伤害野生动物?欠债有没有偿还的义务?开办工厂有没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现象背后有义务。
三、教学目的1.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2.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3.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法律与纪律、道德的关系一方面,要让学生理解法律、纪律和道德的区别;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这些社会规范也有内在联系。
现实生活中,不同规范之间难免存在冲突,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每种规范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之道。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a3a457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0.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知道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殊需求,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当公民的权利受到侵犯时,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小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推广、标准测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
请欣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老师:同学们,你们生活中有类似的情况吗?面对这些情况,你觉得是应该继续忍下去还是寻找其他方法解决?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舆论施压;推选代表相互协商,协商解决;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殊需要,感受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1)如何理解法律对公民合法权利的保护?(2)说说我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上享有的一些权利?(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4)有哪些专门的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把相关课文上的问题分批,打出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bac5a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9.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法律对生活的规范作用,学会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法律的作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知识的资料,如案例、图片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案例、动画等。
3.划分学习小组,每组人数适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如交通安全法规。
让学生观看后,提问:“你们认为这个案例中的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多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最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ba9b4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e.png)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极参与社会法律生活。
2.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
3.能够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相关的法律问题。
教学重难点1.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规则。
2.法律保障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秩序。
3.享受权利的同时要履行义务。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一些常见交通标识的含义;准备PPT。
学生准备:通过询问家长、同学交流、自己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几个交通标识的含义,并尝试向同学介绍自己了解的交通标识。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情景中走进课堂1.教师出示几个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交通标识。
2.学生交流讨论。
(1)这些交通标识的含义是什么?(2)在交通中违反这些禁令标识会有什么后果?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归课堂学习。
(1)这些交通标识是国家哪个部门制定的?(2)这些交通标识和我们学校里的纪律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遵守交通规则是学生比较熟知的法律规则。
由此引入本课,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通过把交通禁令标识与学校的纪律作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法律与纪律的不同。
]二、法律就在我们身边1.PPT出示课本第2页“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的情景图。
2.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1)组织秋游时,老师会对学生提出哪些要求?问题预设:准时到校上车、排队上车、车内不要大声喧哗、不要自己乱走等。
(2)乘坐大巴去秋游,我们应该做哪些事情?问题预设: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听从导游安排、遵守景区规则、乘车系好安全带等。
(3)乘坐大巴去秋游,我们不能做哪些事情?问题预设:车内追逐打闹、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乱动车内消防设备等。
巴车和司机,学校会有哪些要求呢?问题预设:准时停靠指定地点、保证车辆运行安全、驾驶员驾驶资质等。
[设计意图:问题(1)老师对学生多是纪律方面的要求。
问题(2)有道德要求、纪律要求,也涉及法律要求。
问题(3)旨在引导学生更多从法律角度思考,如不能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等。
问题(4)启发学生从法律要求方面思考,学校提出的要求更多会是保证学生人身安全方面的要求。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032a0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f.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感受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明白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实践操作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
2.设计讨论交流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法律在生活中作用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提示: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5.小拓展:某些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孝敬老年人)。
6.总结:道德与法律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1.自学书本第2页。结合课前收集资料,小组交流,说说你注意到身边涉及到法律的事情。
2.结合生活经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全班交流。
1.全班交流讨论材料中的问题,明确答案。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作为小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情景做出判断。
思考、讨论。
比较、归纳。
思考交流。
谈谈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有初步的概念上的认识。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学生从具体生活中进行思考和感悟。
以具体的情景作为材料,让学生正确区分道德、法律和纪律,并从具体的视频案例中去思考,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总结语中既有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升华,也为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准备。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设计
第1课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课题
第一节法律是什么
单元
1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6
学习
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日常生活感受法律无处不在。
2.能够掌握法律规定的部分权利和义务,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3.理解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重点
1.理解法律规定的部分权利和义务,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4.尊老敬老不只关系道德,更是法定义务。( )
5.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
三.对应连线:
家庭 人身自由权
学校 抚 养 权
社会 受教育权
四.课外实践题:
举例说说你认为法律保护了你的那些权利?举例说说你是怎样履行法律义务的?(各举两例)
反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设计
第1课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课题
第二节生活与法律
单元
1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6
学习
目标
1.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刑法、民法、行政法有何不同。
2.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能力和对辨别归纳能力。
3.这些事情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
4.法律大家谈:为什么说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5.小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既保护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要履行的义务。
环节二权利与义务
1.出示材料问题:
材料一周媚娟未满12周岁,因为家贫,父母让她辍学卖花。依据法律规定,周媚娟的父母侵犯了她的什么权利?
板书设计
8.板书设计:
第一课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法律是什么
法律与生活
法律规定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与纪律、道德的不同
归纳总结,使学生学会系统掌握知识,总结提升。
课堂练习
一.我知道
1.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我们享有人身权、( )、( )等权利。
2.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如过马路,要( );借了别人的东西,要( )等。
讲授新课
环节一生活与法
1.出示图片,学生讨论:图片中的情景涉及到哪部法律?
答案预设:法律无处不在。图片展示
(1)工厂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道路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1.分享与探究: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违反的后果是什么?
(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
(2)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规的。
(3)无证驾驶、后悔呀!
2.真知灼见: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法律和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呢?
3.播放视频:《广场舞扰民》,结合视频说说违反法律的后果。
3.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重点
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刑法、民法、行政法有何不同。
难点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课前准备
1.课前收集社会生活中的法律事例。
2.刑法、民法、行政法在生活中的运用案例。
2.初步了解法律是什么。
难点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课前准备
1.人们遵纪守法的典型事例。
2.广泛收集在生活中人们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事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Hale Waihona Puke 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 (国家的法律)那么法律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律是什么》。
材料二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小华的妈妈作为文明劝导员,经常发现一些老年人不注意红绿灯,横穿马路。依据法律规定,这些老年人没有履行哪些义务?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呢?
3.小结: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环节三法律与纪律、道德
3.采访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了解一下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请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图片中的情景和哪部法律有关?
抢答观察思考题。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有所了解。
1.理解“国法”与家规的区别。
2.齐读学习目标,并体会学习目标。
用学生熟悉的常用语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有所了解。
讲授新课
环节一法律与生活
1.出示图片:
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2.思考: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
3.纪律、道德与法律都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法律不同,法律由( )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 )。
二.判断题(请在题目后的括号中画“√”或画“×”)1.人人在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依法履行义务。( )
2.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
3.道德和法律如同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