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合集下载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前言中医病案分析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对病案的详细分析,可以揭示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案,对于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的中医病案为例,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病案资料患者信息:•姓名:张某•性别:女•年龄:58岁•主诉:头痛、头晕已有三天病史回顾:患者自述头痛头晕已有三天。

无明显诱因,长期有高血压病史,平时有轻度头晕,但此次头晕明显加重。

伴有头痛,位置在额部和两侧颞部,头痛胀痛,感觉像有东西挤压着。

头痛加重时伴有恶心、呕吐。

睡眠质量差,经常失眠。

体格检查:患者面色稍黄,神清,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

辨证分析:根据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患者头痛头晕的症状与中医的“头痛、头晕”证候相符。

根据中医理论,头痛头晕的症状常与气血不足、肝胆郁结、痰湿内蕴等有关。

辨证施治:针对患者的症状和辨证分析结果,制定以下中医治疗方案:1.益气养血方主要成药:黄芪、当归、益母草、川芎方剂组成及用法:黄芪15g,当归12g,益母草12g,川芎10g,水煎服。

方剂理论:此方剂主要以黄芪和当归为主药,具有益气补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益母草能调理气血,川芎能舒筋活血,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可改善经络循环,缓解头痛头晕症状。

2.调理肝胆方主要成药:柴胡、香附、白芍、枳壳方剂组成及用法:柴胡10g,香附10g,白芍12g,枳壳10g,水煎服。

方剂理论:此方剂主要以柴胡为主药,能舒肝理气、解郁托表。

香附具有理气活血、行痰止痛的作用,白芍能养血安神,枳壳能行气止痛。

这些药物组合应用可以调理肝胆,改善头痛头晕症状。

随访与结局:患者按照方剂用药进行治疗,每日三次,连续7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头痛头晕症状逐渐减轻,恶心、呕吐也明显减少。

7天后进行随访,患者症状已完全缓解,头痛头晕已消失,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结论通过对该病案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在治疗头痛头晕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该病案的治疗方案基于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03
整理与分类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将数据归类 到相应的指标和维度,便于统计分析 。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清洗重复数据
清洗过程中需删除重复数据,避免重复统计和干扰。
处理缺失值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插值、删除等方法处理缺失值,提高数据完整性。
转换数据格式
根据分析需求,可能需要将数据从一种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例如从文本格式转换为数 值格式。
03
中医病案中病人信息分析
病人基本信息分析
性别分布
分析病案中男性和女性的分布情 况,了解性别差异对疾病的影响 。
年龄分布
研究病案中病人年龄的分布情况 ,了解不同年龄段疾病的发病率 和特点。
地域分布
分析病案中病人地域的分布情况 ,了解不同地区疾病的发病率和 特点。
病人病情信息分析
01
疾病类型
对病案中各种疾病的类型进行分类和分析,了解不同类型疾病的特点
个人生活习惯
分析病案中病人的个人生活习惯,了解生活习惯 对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04
中医病案中医生诊断与治疗方案分察病人的神色、舌苔、唇色等,了解病人的整体状况, 如气血运行、阴阳平衡等。
闻诊
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嗅病人的气味,判断病人的病情,如 声音是否有力、气味是否有异等。
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对治疗方法和疗效 进行评价,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和适应症。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病案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 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回归分析等,以揭示病 案数据间的关系和规律。
02
中医病案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的方法与技巧
明确收集目的
在收集病案数据前,要明确数据收集的目的和用途,确保收集的数据与目的相关。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引言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系统研究。

而病案是中医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文献载体,记录了患者的病情、病历、诊断和治疗情况等信息。

病案分析报告是基于对病案中各项信息的分析,在对比其他病例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疾病的特点、规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以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为主题,将介绍六篇范文的写作方法和要点。

1.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高血压病病案分析报告》病情介绍患者男性,65岁,主要症状为头晕、心悸、失眠等,已被确诊为高血压。

病因分析分析患者的病史,可能致使高血压的病因因素有多种,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当、肝郁化火等。

证型分析根据中医四诊方法,患者被判断为肝阳上亢、痰浊内盛的证型。

治疗体会采用中医调理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等,并结合调整生活方式,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冠心病病案分析报告》病情介绍患者女性,55岁,主要症状为胸闷、气短、胸痛等,已被确诊为冠心病。

病因分析分析患者的生活习惯,可能的病因因素有高脂血症、高血压、情绪波动等。

证型分析根据中医四诊方法,患者被判断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的证型。

采用中药治疗为主,辅以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心脏负荷明显减轻。

3.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糖尿病病案分析报告》病情介绍患者男性,40岁,主要症状为口渴、多尿、乏力等,已被确诊为糖尿病。

病因分析分析患者的生活习惯,可能的病因因素有饮食不当、情绪波动、遗传等。

证型分析根据中医四诊方法,患者被判断为气虚、脾肾阳虚的证型。

治疗体会采用中药调理为主,辅以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患者症状得到一定缓解。

4.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慢性胃炎病案分析报告》病情介绍患者女性,30岁,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纳差等,已被确诊为慢性胃炎。

病因分析分析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可能的病因因素有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久病不愈等。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

例1.潘晓春,女, 30 岁.已婚,住址、某某省陇南市武都区统建10号楼。

主诉:带下量多半年余。

因工作繁忙,近半年来出现白带绵绵不断,曾服清热除湿方药十余剂,未效。

现症见面色萎黄,神倦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腹胀,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味,舌淡苔白,脉缓弱.辨证分析:本证因劳累过度,耗伤脾气而致脾气虚。

脾气虚弱,健运失职,输精、散精无力.水湿不运,故见腹胀纳少;水湿不化,清浊不分,流注肠中,如此便溏,水湿下渗,常脉失约,如此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化源不足,肌体失养,面都失荣,故见神倦乏力,面色萎黄;中气不足如此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缓弱,均为脾气虚弱之征。

中医诊断:脾气虚证.方药:四君子汤人参18g、白术15g、茯苓12g、炙甘草6g。

辨证分析:本证因孕产过多,失于调护而导致脾虚气陷所致。

脾气虚弱,升举无力,中气下陷,故见子宫下垂。

清阳不升,头目失养故头晕目眩;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故食少便溏,化源亏乏,机能活动衰退,故气短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脾气虚弱之征。

中医诊断:中气下陷证.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g、升麻10g、柴胡12g、当归12g、陈皮6g、肉桂6g、泽泻8g、甘草6g。

主诉;腹痛五年,加重一周。

自述五年前因过食生冷而腹痛,温熨热敷可自行缓解,病情时重时轻,未系统治疗.一周前不慎着凉、腹痛加重而来就诊。

现腹痛喜按,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四肢不温,肢体困重,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中医诊断:脾虚寒证.方药:参苓白术散党参18g、白术15g、茯苓12g、山药15g、扁豆12g、陈皮6g、砂仁6g、薏苡仁15g、鸡内金10g、黄芪15g、神曲10g、炙甘草6g。

主诉: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半年。

半年前正值经期〔第三天〕,参加院篮球比赛,之后月经量突然增多,且持续十余日方止.此后,每月月经均量多,时间长,经色淡红,并伴有神疲,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病案一:慢性胃炎主诉患者李某,女性,45岁,主诉脘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三年。

现病史患者三年前开始出现脘腹不适感,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等症状,经常感觉胀气不顺,影响生活质量。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脾虚湿困型。

治疗方案1.调整饮食:忌辛辣油腻食物,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2.中药调理:益气健脾、祛湿化痰。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脘腹不适明显减轻,食欲有所增加,嗳气减少,大便规律。

病案二:失眠症主诉患者王某,男性,38岁,主诉失眠近半年,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白天疲倦。

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每晚入睡困难,常多梦、早醒,导致白天疲倦无力,工作效率下降。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心火亢盛型。

1.调整作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2.中药调理:清热安神、养心安神。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入睡时间缩短,多梦减少,早醒明显改善,白天疲倦感明显减轻。

病案三:痛经主诉患者张某,女性,22岁,主诉经期腹痛伴腰腿酸痛、情绪波动,持续三年。

现病史患者经期腹痛伴腰腿酸痛、情绪波动三年,每次月经来潮前后1-2天出现上述症状。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气血虚弱型。

治疗方案1.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2.中药调理:补气养血、理气止痛。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经期腹痛明显减轻,腰腿酸痛症状改善,情绪波动减轻。

病案四:慢性咳嗽主诉患者刘某,女性,60岁,主诉反复慢性咳嗽伴痰,咳嗽持续两年。

现病史患者两年前开始出现咳嗽伴有痰,经常感觉喉部有异物阻塞,痰液为白色粘稠。

中医辨证:肺热痰壅型。

治疗方案1.忌烟酒刺激: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性食物。

2.中药调理: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咳嗽明显减轻,痰液变少,喉部异物感减轻。

病案五:一侧头痛主诉患者陈某,男性,50岁,主诉右侧头痛伴眩晕,持续三个月。

现病史患者三个月前开始出现右侧头痛,头痛部位固定在右侧头部,伴有眩晕、恶心。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在临床中医病案的分析中,我们首先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然后结合中医的理论加以分析总结。

以患者为例,该患者是一名年轻女性,主要症状为腹部胀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根据患者的症状,我们可初步判断该患者可能患有胃肠功能紊乱。

首先,我们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体质为肾阳虚,并伴有脾气虚弱的情况。

其次,我们针对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分析。

腹部胀痛和消化不良说明患者的脾胃功能不佳,可能是因为肾阳虚导致了脾胃气化不畅。

食欲不振则可能与脾气虚弱导致消化功能减弱有关。

进一步分析病因,我们可发现该患者的生活习惯不良,经常熬夜、吃夜宵、饮食不规律等,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了脾胃功能紊乱。

此外,情绪波动大、压力过大等精神因素可能也对患者的脾胃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针对这个病案的分析总结是:该患者可能患有肾阳虚导致的脾胃功能紊乱。

治疗上应首先调理肾阳,可以选用柴胡疏肝散煎剂,通过疏肝理气,调整情绪,缓解精神紧张;同时,可以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健脾利湿,调理脾胃功能;此外,还可配合一些中药调理肾阳、健脾胃的药物,如杞菊地黄丸、四神丸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我们还应该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指导和调整,建议患者注意饮食规律,控制情绪波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

通过这样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病情,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患者情况和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临床中医病案的分析总结对于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体系。

通过对中医病案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医的诊断思路、治疗方法以及疗效评估,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

在众多的中医病案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患者王某,女,45 岁,因反复胃脘疼痛 2 年余前来就诊。

患者自述胃脘部疼痛,以胀痛为主,伴有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等症状。

疼痛多在进食后加重,情绪波动时也容易发作。

曾多次服用西药治疗,但症状时好时坏,未能根治。

中医诊断时,首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

望诊可见患者面色萎黄,神情焦虑;闻诊未闻及特殊气味;问诊中详细了解了患者的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切诊时,脉象弦细。

综合四诊信息,中医认为患者的胃脘疼痛属于肝郁气滞、脾胃虚弱之证。

肝郁气滞是导致患者胃脘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患者平素情绪容易波动,肝气不舒,气机郁滞,横逆犯胃,导致胃脘胀痛。

脾胃虚弱则是发病的内在基础。

长期的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损伤了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从而出现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症状。

在治疗上,中医遵循“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原则。

方剂选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柴胡、枳壳、香附等药物疏肝理气,以解肝气之郁滞;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如反酸明显者加海螵蛸、瓦楞子以制酸;胃脘胀满甚者加厚朴、陈皮以行气消胀。

患者服用中药 7 剂后,胃脘疼痛明显减轻,嗳气、反酸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继续服用 14 剂后,症状基本消失,食欲恢复正常。

为巩固疗效,嘱患者再服用 7 剂,并注意调畅情志,合理饮食。

这个病案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胃脘疼痛不仅仅是胃本身的问题,还与肝、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在治疗时,不是单纯地针对胃脘疼痛这一症状进行治疗,而是从整体出发,调理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1. 引言中医病案分析报告是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病案的系统分析和总结,旨在提高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为患者的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如何撰写中医病案分析报告,并给出六篇范文供参考。

2. 病案概述在每篇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中,首先需要对病情进行概述。

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病史、体格检查结果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内容。

概述应该简明扼要,但又不能遗漏重要信息。

3. 病因分析接下来,对患者病因进行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强调辨证论治,因此病因分析至关重要。

可以从体质、心理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和病史,深入分析病因的根源。

4. 辨证分析在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中,准确的辨证是确立治疗方案的基础。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特点、舌脉表现以及病程变化等,对患者的辨证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辨证的准确性对于中医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5. 治疗方案在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核心目标。

可以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经验,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包括中药处方、针灸方案、饮食调理、生活方式指导等内容。

6. 治疗效果评价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对病情的观察和患者的主观感受,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评价治疗效果。

对治疗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范文一:头痛病例分析报告引言本文报道了一例中医头痛病案的分析过程,旨在为临床中医医师提供参考。

患者,女性,45岁,因头痛症状就诊。

头痛症状已持续3个月,每天持续数小时,伴有眩晕、呕吐等症状。

病因分析患者平日忧虑过甚,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导致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导致头痛症状的发生。

辨证分析患者舌苔黄腻,脉弦细,边缘不整。

辨证为肝气郁滞,气机不舒。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辨证结果,采用柴胡疏肝汤加减的中药处方,结合颈部按摩和舒缓疏导的针灸疗法。

中医病案分析实训报告总结

中医病案分析实训报告总结

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病案分析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我们的中医诊断水平和临床思维,我们参加了本次中医病案分析实训。

通过分析典型病案,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医诊断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现将实训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中医诊断理论:深入学习中医诊断的基本理论,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2. 典型病案分析:选取了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科的典型病案,通过分析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资料,进行中医诊断。

3. 方剂应用:针对不同病案,学习如何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选用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4. 临床思维训练:通过讨论、分析、总结,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临床诊疗的敏锐性和准确性。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我们首先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诊断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课程。

通过学习,我们对中医诊断的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病案分析: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逐一分析了所选取的典型病案。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注重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病史,了解患者的发病过程、病情变化等。

(2)分析症状、体征,结合中医诊断理论,进行辨证论治。

(3)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等。

(4)根据辨证结果,选用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3. 讨论与总结:在分析完每个病案后,我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之处,并互相学习、借鉴。

1. 提高了中医诊断水平: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中医诊断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诊断水平。

2. 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在分析病案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中医理论进行临床思维,培养了临床诊疗的敏锐性和准确性。

3. 丰富了临床经验:通过分析典型病案,我们了解了不同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等,丰富了临床经验。

4.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讨论、总结,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一.姓名:xx 性别:xx 年龄:xx职业:儿童婚姻状况:未婚家住:xx 就诊时间:xxxx 电话:xxxxx主诉:咳嗽,吐痰5天。

现病史:5天前因在外面跑得太久,晚上在家即开始出现咳嗽,无发烧,出汗,而开始感觉恶寒发热,鼻塞,头疼,咳嗽,无汉。

在家自己服用三九感冒灵2次无效,遂来就诊,衣服包裹严实,咯少量痰,咳嗽时可闻及喉间痰响音,鼻塞,无流涕,汗多。

查体:咽喉部稍充血,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问诊:恶寒轻重,头疼部位,有汗无汗,咳嗽有痰无痰,痰质严实形状,家族史,婚姻史,经带产,有无接触病死家禽,有无就诊。

辨症分析:早晨受寒,风寒以过口鼻,皮毛侵袭而入内伤及于肺,以致卫表不和而见恶寒轻发热重,身体疲乏,头痛。

肺失宣降而见,鼻塞,咳嗽,咽喉疼痛。

脉浮紧。

所以此证为风寒表实证。

诊断:感冒(风寒表实证)治法:解表驱寒方药:麻黄汤加减麻黄10g 桂枝10g 杏仁10g枳壳10g 桔梗15g 紫菀10g 陈皮10g 荆芥10g防风15g 白芷10g 甘草5g 生姜15g 水煎温服.服药一日好转,加服用一剂,遂桂枝六君子汤加减桂枝10g 白芍10g 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20g 生姜15g 大枣15g 炙甘草5g 蝉蜕10g 黄芩10g 治愈。

医嘱:休息保暖,忌辛辣,忌油腻食物,服药期间不能服用滋补药物.医师签全名:彭双全主诉:现病史: 咳嗽5天,咯少量痰,咳嗽时可闻及喉间痰响音,鼻塞,无流涕,汗多。

舌红苔薄白,脉浮数.体格检查:咽喉部稍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辅助检查:无中医诊断:咳嗽西医诊断:上呼吸感染治法:处方:复诊:三诊:患者诉已无症状。

儿童咳嗽咳嗽5天,辨证:风热咳嗽处方:银翘散加减甘草2g 黄芩10g紫菀8g百部8g牛蒡子6g杏仁6g连翘6g薄荷8g金银花8g桑叶15g枇杷叶6g 竹茹10g蝉蜕6g桔梗6g麻黄3g 芦根10g 2付复诊:鼻塞流涕明显,咳痰减少,干咳,无恶心呕吐,汗出少.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上方去竹茹、连翘、紫菀,加辛夷6g、罗汉果0。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在医疗领域中,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病例的仔细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疾病。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临床中医病案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病例分析的目的与意义病例分析是中医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目的在于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病例,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从而提供更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病例分析还可以促进医学研究的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二、病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 收集病例资料:首先,医生需要对病例进行系统地收集和整理资料。

这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症状和体征等。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尽可能详尽和准确地记录,以确保后续的分析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 辨证论治:在对病例进行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后,医生需要进行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疾病的病机和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理论,它强调整体观察和综合分析,要求医生考虑疾病的内外因素、气血阴阳等方面的因素。

3. 病机分析: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医生需要对病案进行病机分析。

病机分析是病例分析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对疾病的发病机理、发展规律和相关因素的研究。

通过对病机的深入分析,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本质和特点,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4. 治疗总结:最后,在分析了病机之后,医生需要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

这包括对疾病的缓解情况、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对治疗效果的总结,医生可以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临床实践的成功率。

三、病例分析中的注意事项在实际的病例分析工作中,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结合:病例分析要结合实际临床情况进行,不能脱离实际。

医生需要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2. 深入分析:医生在进行病例分析时,应该尽可能深入地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观察和总结。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病案(一):患者XXX,男,43岁。

患者平素饮食不节,1周前因过食肥甘厚味后出现咳嗽,咳痰量多色白,晨起加重,痰出咳减,自服清热化痰止咳颗粒未缓解,咳嗽,咳痰日渐加重,咳痰粘稠,黄白相兼,粘稠难咯,伴胸闷气喘,气息粗促,胸部胀满而痛,口渴,神疲,纳差,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诊断:咳嗽(痰热郁肺)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主方:清金化痰汤。

药物:黄芩10g山栀10g桔梗10g麦冬10g桑白皮10g贝母10g知母10g栝蒌仁10g橘红10g茯苓10g甘草6g 病案(二):患者初起症见白睛发黄,迅速至全身发黄,色泽鲜明,壮热口渴,心中懊憹,恶心,呕吐,纳呆,小便赤黄,短少,大便秘结,右胁胀痛而拒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阳黄(热重于湿)治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主方:茵陈蒿汤加减。

药物:茵陈30g大黄10g栀子12g陈皮12g枳实10g茯苓15g病案(三):XXX,男,30岁,素体脾胃健壮,胃脘不适,纳差,四肢欠温,倦怠乏力。

1年前因冒雨后,满身浮肿,发热,小便晦气,经治疗后浮肿基本减退,症情缓解,但晨起仍有眼睑浮肿,乏力身困等症。

10天前,又因受湿,病情减轻,现症见:满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凸起不易规复。

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缺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诊断:水肿(脾阳虚衰阴水)治法:XXX健脾,化气行水。

诊断依据:患者在浮肿前有脾胃虚弱之症,1年前患过水肿(阳水)又复感湿邪致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故诊为水肿属脾阳虚衰的阴水。

患者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司,又复感湿邪,引动内湿,内外合邪水湿内停,致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故全身浮肿,小便短少;阳气不足,湿浊沉着,故下肢肿甚,按之凹陷;脾虚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少便溏,脾虚则面色不华;阳不温煦故神倦肢冷;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是脾阳虚哀,水湿内聚之征。

主方:实脾饮加味药物:干姜5g/附子5g(先煎)/草果仁10g/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5g/大腹皮15g/木瓜10g/木香10g/厚朴9g/黄苠30g/姜枣为引病案(四):患者主因重复水肿20年来诊,现症晤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凸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惨白,舌质淡胖,苔白,脉沉迟有力。

中医经典案例分析与诊疗经验总结

中医经典案例分析与诊疗经验总结

中医经典案例分析与诊疗经验总结引言:中医药历经几千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经典案例是中医医案中的珍贵资源,可以为今后的临床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通过对中医经典案例的分析,总结其中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一、病案分析在中医经典案例中,病案是关键部分。

通过对病案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病情、病因、病机和治疗经验。

1. 病情描述病情描述是对患者症状和体征的详细描述。

中医注重细微的变化,因此病情描述应包括病程、病位、病机等方面的内容。

2. 病因分析病因分析是对病情发生的原因进行探究。

中医认为病因有内在和外在因素,通过深入研究病因,可以改善治疗方案的准确性。

3. 病机理论病机理论是中医疾病观的核心。

通过从气血、阴阳、脏腑等方面分析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可以为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4. 治疗经验治疗经验包括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方药选择等方面。

中医经典案例中的治疗经验是中医医生的宝贵财富,对于今后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经典案例分析通过对中医经典案例的分析,可以找到其中的共同点和特点,总结其中的诊疗经验。

1. “张子枉夜啼”案例分析这个经典案例描述了一个婴儿夜间频繁哭闹的情况。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该病例属于肾虚证,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方药选择。

2. “杨氏五唾病”案例分析该案例描述了一位年轻女性的病情,包括唾液过多、口干等症状。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该病例属于胃热证,并提出了清热化痰的治疗方案。

3. “杨中行刺案”案例分析这是一桩明代名医杨中行处理奸杀案的典型案例。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杨中行医术精湛、善于诊断和治疗的特点。

三、诊疗经验总结通过对多个中医经典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条诊疗经验。

1. 细致入微的病情分析中医注重细心观察和详细的病情分析,包括舌诊、脉诊等细致入微的诊断方法。

2. 辨证论治的原则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方药。

病案范文中的中医辨证施治分析

病案范文中的中医辨证施治分析

病案范文中的中医辨证施治分析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础。

在病案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有关中医辨证施治的内容。

本文将从病案文书中提取相关材料,对中医辨证施治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中医辨证施治强调“辨证”。

辨证即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以及病史、体征等方面的综合观察,进行疾病辨证。

在病案范文中,医生们经常会详细描述患者的病史、主诉以及四诊结果。

例如,某病例中的“面色苍白,唇色淡白,舌质淡”,是一种典型的中医辨证表现,可以初步判断为气血不足。

通过进一步的询问和切诊,可以进一步明确辨证的结果。

其次,中医辨证施治注重“辨病”。

辨病即通过对疾病类型的判断,确定病机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病案范文中,医生们会通过病症的描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病机的推测和诊断。

例如,某病例中的“寒湿之邪袭//陷肺经”,就明确了病因和病机,指导了后续的治疗方案。

辨病的结果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也是药物和治疗方式的根本依据。

然后,中医辨证施治强调“施治”。

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治疗。

在病案范文中,医生们会详细描述使用的药物和治疗措施。

例如,某病例中的“中药方剂为四君子汤加黄芪、白术、茯苓、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

同时,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效果来调整治疗方案,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灵活性和个体化。

最后,中医辨证施治强调“观察效果”。

观察效果即对治疗效果的观察和评价,包括对患者症状的改善、体征的变化以及辨证的调整等方面的观察。

在病案范文中,医生们经常会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和疗效。

例如,某病例中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面色红润,唇色红润,舌苔清淡,精神状态好”,说明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观察效果的过程既是对治疗效果的验证,也是对辨证施治的反馈。

综上所述,病案范文中的中医辨证施治分析主要包括辨证、辨病、施治和观察效果四个方面。

(完整word版)中医病案分析

(完整word版)中医病案分析

病例剖析题八纲辨证1.张××,男, 34 岁,职员。

04 年 11 月 2 日初诊。

患者咳嗽日久,久治不愈。

入秋来咳势加剧,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咽干口燥,尤以夜间为甚。

每天午后开始,自觉热从骨髓蒸腾而出,并伴有腰膝酸软,心烦不寐,睡中汗出,遗精,语言沙哑,两颧发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要求:⑴做出八纲辨证的结论;⑵症状剖析;2.王某,女, 38 岁。

患肺结核 2 年,近 2 月来常常咳血,咳嗽、潮热骨蒸、盗汗音哑、形体羸瘦、喘气气短、形寒恶风自汗,食少便溏,面浮肢肿,舌光淡红裂纹少津,脉沉微细。

本病应诊疗为什么证?并作证候剖析。

3.张某,女, 29 岁。

患者二个月来常常发热,热势或高或低,颠簸于 37.3 ~ 38℃之间,午后发生,并于劳苦后加重,疲备乏力,少气懒言,常自汗出,易感冒,纳差便溏,本次发热已连续 3 天。

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弱。

请写出主诉,八纲辨证诊疗,并进行病机剖析。

主诉:频频发热2 个月,本次复发 3 天。

4.赵某,男, 48 岁。

患者五年前患肝炎,虽经治疗,但症状时轻时重,纳差,胁痛。

三个月来,腹部胀大,腹围 90 厘米(原 81 厘米),脘腹撑急,如囊裹水,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黏滞不爽,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请写出主诉,八纲辨证诊疗,并进行病机剖析。

主诉:胁痛、纳差5 年,腹部胀大 3 月。

5.林某,男, 56 岁。

患者一年前忽然昏仆,昏迷不醒,经急救,神志清醒后现左半身上下肢运动不便。

嗣后大便秘结不通,二三日一行,虽有便意,但临而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备,难过难耐,面无人色,神被气怯,舌质淡嫩,苔薄白,脉虚无力。

请写出主诉、八纲辨证诊疗,并进行病机剖析。

主诉:左边半身不遂,大便秘结一年。

6.安某,男, 34 岁。

多日来见食品心中平常欲吐,进食少量即行吐出,吐势较猛,不可以参加劳动。

嗳气,胃脘不舒,胸闷胁痛,上身,烦热,下肢觉冷,夜不安寝。

中医针灸30个病案分析

中医针灸30个病案分析

中医针灸30个病案分析
1. 病案分析1
- 病案编号:001
- 主要症状:头痛、失眠
- 诊断:病案1属于阴虚阳亢型头痛,属于失眠证
- 处方:针灸治疗,选用百会、太冲、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 治疗效果:经过5次针灸治疗,头痛症状明显减轻,失眠症状有所改善
2. 病案分析2
- 病案编号:002
- 主要症状:腰痛、腿麻
- 诊断:病案2属于肾阳虚型腰腿痛
- 处方:选用肾俞、膀胱俞、阳关等穴位进行针刺
- 治疗效果:经过8次针灸治疗,腰痛症状明显减轻,腿麻症状有所改善
3. 病案分析3
- 病案编号:003
- 主要症状: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 诊断:病案3属于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
- 处方:选用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位进行针刺
- 治疗效果:经过6次针灸治疗,消化不良症状明显减轻,食欲有所恢复
...
(继续分析其他病案)
30. 病案分析30
- 病案编号:030
- 主要症状:月经不调、经期疼痛
- 诊断:病案30属于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
- 处方:选用足三里、关元、气血两调等穴位进行针刺
- 治疗效果:经过10次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症状明显减轻,经期疼痛有所改善
以上是中医针灸30个病案的简要分析。

每个病案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的症状和诊断,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相关病症。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在临床中医实践中,医生们经常会遇到不同的疾病病例,这些病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这些病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判断能力,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临床中医病案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提升临床实践水平。

一、病案分析1. 病症描述和起因分析在病案分析中,我们首先要对患者的病症进行仔细描述和分析。

例如,患者主诉头痛、眩晕,四肢麻木等症状。

通过询问病史和仔细观察患者,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病情的起因。

例如,患者可能有长期的工作压力、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可能是其病情的诱因。

2. 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基于中医理论,我们可以对患者进行具体的中医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根据中医四诊合参的原则,我们可以诊断患者为肝阳上亢、气血不足等病症。

针对这些病症,我们可以采取中药调理、针灸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3. 治疗效果评估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体检结果,我们可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若治疗效果不佳,我们还需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以求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经验总结通过对临床中医病案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宝贵的临床经验。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1.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中医在治疗高血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中医强调调理肝气、降低体内炎症反应等,通过配合中药调理和针灸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情况。

2. 糖尿病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中医注重调理脾气和肾气,通过配合中药调理、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稳定血糖,减轻症状。

3. 肩周炎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病症,中医通过针灸、火罐等方法调理经络,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4. 失眠失眠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中医通过调理肝气、养阴安神等方式,通过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睡眠。

三、结语通过对临床中医病案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能力和诊疗水平。

中医病案的实训报告心得

中医病案的实训报告心得

在中医的学习道路上,病案分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通过深入分析病案,我们不仅能够掌握中医的诊断思路,还能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在本次中医病案实训中,我有幸接触到多种病例,现将实训心得分享如下。

一、实训背景本次实训是在我国某知名中医院进行的,为期一个月。

实训期间,我们跟随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参与了门诊、病房等各个科室的诊疗工作,并对所接触到的病案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实训内容1. 门诊病案分析在门诊,我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例,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通过对这些病例的分析,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

例如,一位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症见胃脘疼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经过辨证分析,中医师认为其属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证。

治疗方案为: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 病房病案分析在病房,我们面对的是一些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

通过参与查房、会诊等环节,我们学会了如何处理各种并发症,以及如何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例如,一位患有肺癌的患者,经过手术和化疗后,出现了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并发症。

中医师采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方法进行治疗,并配合中药煎剂和穴位按摩,使患者病情逐渐稳定。

3. 中医经典方剂应用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医经典方剂的应用,如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逍遥散等。

通过实际病例的分析,我们掌握了方剂的组方原理、功效和适应症。

例如,一位患有失眠的患者,症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悸不安。

中医师根据患者症状,诊断为心肾不交证,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三、实训心得1.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

只有准确辨证,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分析病案时,我们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病史、症状、体征等,并结合中医理论进行辨证。

2.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不仅要关注患者的局部症状,还要关注其整体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案1:姓名:XX性别:XX 年龄:XX 职业:儿童婚姻状况:未婚家住:XX 就诊时间:XXXX电话:XXXXX主诉:咳嗽,吐痰5天。

现病史:5天前因在外面跑得太久,晚上在家即开始出现咳嗽,无发烧,出汗,而开始感觉恶寒发热,鼻塞,头疼,咳嗽,无汉。

在家自己服用三九感冒灵2次无效,遂来就诊,衣服包裹严实,咯少量痰,咳嗽时可闻及喉间痰响音,鼻塞,无流涕,汗多。

查体:咽喉部稍充血,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问诊:恶寒轻重,头疼部位,有汗无汗,咳嗽有痰无痰,痰质严实形状,家族史,婚姻史,经带产,有无接触病死家禽,有无就诊。

辨症分析:早晨受寒,风寒以过口鼻,皮毛侵袭而入内伤及于肺,以致卫表不和而见恶寒轻发热重,身体疲乏,头痛。

肺失宣降而见,鼻塞,咳嗽,咽喉疼痛•脉浮紧。

所以此证为风寒表实证。

诊断:感冒(风寒表实证)治法:解表驱寒方药:麻黄汤加减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枳壳10g桔梗15g紫菀10g陈皮10g荆芥10g防风15g白芷10g甘草5g生姜15g水煎温服。

服药一日好转,加服用一剂,遂桂枝六君子汤加减桂枝10g白芍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20g生姜15g大枣15g炙甘草5g蝉蜕10g黄芩10g治愈。

医嘱:休息保暖,忌辛辣,忌油腻食物,服药期间不能服用滋补药物。

医师签全名:彭双全主诉:现病史:咳嗽5天,咯少量痰,咳嗽时可闻及喉间痰响音,鼻塞,无流涕,汗多。

舌红苔薄白,脉浮数体格检查:咽喉部稍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辅助检查:无中医诊断:咳嗽西医诊断:上呼吸感染治法:处方:复诊:处方:三诊:患者诉已无症状。

儿童咳嗽咳嗽5天,辨证:风热咳嗽处方:银翘散加减甘草2g黄芩I0g紫菀8g百部8g牛蒡子6g杏仁6g连翘6g薄荷8g金银花8g桑叶15g枇杷叶6g竹茹10g蝉蜕6g桔梗6g麻黄3g芦根10g 2付复诊:鼻塞流涕明显,咳痰减少,干咳,无恶心呕吐,汗出少。

舌淡红, 苔薄白,脉浮数。

上方去竹茹、连翘、紫菀,加辛夷6g、罗汉果0.5个2付三诊:昨日受凉后咳嗽加重,咳黄脓痰,量多,汗多,鼻塞,流涕。

甘草3g 黄芩10g 胆南星10g 百部10g牛蒡子6g 杏仁10g 连翘6g 薄荷8g金银花10g 桑叶15g 枇杷叶10g 鱼腥草15g蝉蜕10g 桔梗6g 连翘10g 芦根10g辛夷6g 罗汉果0.5个2付鼻塞流涕好转,现症见:汗多,咳嗽有痰,黄粘痰,舌淡红原方去薄荷加金养麦15g、竹茹10g 2付随访咳嗽缓解。

病案2老年女性受凉后出现咽喉干,怕冷,鼻塞,咳嗽咯痰,口服西药后咳嗽咯痰好转,鼻塞好转,易半身汗出,受压部位明显,咯少量黄痰。

舌淡苔薄白,脉浮稍弱。

辨证为气虚感冒处方:参苏饮加减党参30g紫苏梗15g陈皮15g枳壳15g前胡15g法半夏15g葛根15g甘草6g桔梗15g茯苓15g白芍15g桂枝10g竹茹10g 胆南星30g杏仁15g紫菀15g 3付复诊:咳嗽咳痰好转,咳痰不利,咯少量黄粘痰,饮冷水后咳嗽明显,纳可,大便不成形党参30g 甘草6g白芍15g法半夏15g紫菀15g 麻黄6g杏仁15g陈皮15g枳壳15g 细辛6g紫苏梗15g 竹茹10g桂枝10g 茯苓15g胆南星30g 桔梗15g 3付随访诸症缓解。

病案3咳嗽咳嗽3月余,于本地乡镇医院行胸片无异常。

口服西药无明显缓解。

咳嗽频繁,干咳为主,白天夜间均咳嗽,闻刺激性气味咳嗽,咽喉无疼痛,背心不冷。

咳后汗出,自觉身疲乏。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辨证为外感咳嗽,表邪未尽处方:三拗汤加止嗽散麻黄6g 杏仁15g 紫菀15g款冬花15g百部15g 白前15g 牛蒡子15g蝉蜕15g五味子10g 黄芩30g 甘草6g 仙鹤草30g诃子10g 桔梗15g 徐长卿15g南沙参30 g 3付二诊:咳嗽时间缩短,咳嗽频率无改善,仍感乏力,精神差,咳嗽后汗出明显,无咯痰,干咳为主,1天咳嗽10余次,闻及刺激性气味及咽痒时咳嗽明显,睡眠差,舌淡有齿痕,苔薄白,咳嗽时伴有流清涕。

南沙参30 g 甘草6g 黄芪30g 黄芩30g白前15g 紫菀15g黄精30g 百部15g五味子10 g 牛蒡子15g杏仁15g 款冬花15g僵蚕15g 蝉蜕15g桔梗15g 仙鹤草30g徐长卿15g 儿茶15g3付咳嗽好转,痰难咳,易感疲乏,睡眠差,无流涕,原方去徐长卿,儿茶加陈皮15g,法半夏15g 3付随访咳嗽基本缓解,偶有咳嗽,干咳为主。

病案4:咳嗽儿童诉咳嗽5天,干咳,食则宜干呕,夜啼,大便偏稀,带泡沫,精神较差,近2日轻微发热,家属自测体温波动37.2-378C。

舌红苔薄白,指纹紫。

辨证:风热咳嗽处方:桑菊饮加减杏仁3g 甘草2g 黄芩6g桔梗3g菊花6g 连翘3g 桑叶6g法半夏2g竹茹3g 建曲6g 焦山楂6g陈皮3g 2付复诊:药后咳嗽减轻,夜间明显,纳食差,汗出减少,大便不成形,睡眠可蝉蜕3g苦杏仁3g建曲6g陈皮3g法半夏5g茯苓8g甘草2g黄芩6g焦山楂6g桔梗3g桑叶6g蜜枇杷叶3g 2付病案5感冒女性诉感冒后鼻塞流涕,遇冷空气打喷嚏,平素冬天怕冷,夜寐欠佳,无口苦, 小便黄,既往大便偏稀,现大便正常,素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月经量少,周期正常。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细。

辨证:感冒气虚感冒处方:桂枝加玉屏风汤桂枝15g 白芍15g 大枣15g徐长卿15g辛夷10g 黄芩30g 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 地肤子15g 薏苡仁30g甘草6g仙鹤草50g 党参30g 补骨脂15g鹅不食草15g 3付随访未再有流涕、怕冷明显减轻。

病案6咳嗽自诉感冒1月余,前期发热,最高体温383C,输液治疗后好转,现症见:痰多,咳黄痰,咳嗽时牵扯胸部疼痛,头稍昏痛,背冷,口干,夜尿4-5次/夜,无汗出。

舌质红苔稍黄腻,脉浮滑。

辨证为痰热咳嗽予以清金化痰汤加减甘草6g 连翘15g黄芩30g 麻黄6g苦杏仁15g 鱼腥草30g冬瓜子30g远志6g桔梗15g 胆南星30g芦根30g葶苈子15g桂枝15g 白芍15g半夏15g 柴胡15g 3付复诊:咳嗽好转,胸痛未见,下肢乏力,出汗多,背心不冷,胃脘不适,稍有反酸,梦多,舌暗红,苔白腻,脉滑。

甘草6g 黄芩30g 白芍15g 法半夏15g芦根30g 葶苈子15g 冬瓜子30g 苦杏仁15g连翘15g 桂枝15g胆南星30g 桔梗15g柴胡15g 海蛤粉30g黄芪30g 3付随访咳嗽、咳痰基本缓解。

病案7咳嗽,咳嗽,每年秋季发作,此次持续2月,受冷风吹时明显。

喉中有痰,言语增加时咳嗽明显。

余无其他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辨证为风寒咳嗽,处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麻黄6g杏仁15g 紫菀15g 款冬花15g百部15g 白前15g 牛蒡子15g蝉蜕10g五味子10g 黄芩30g 甘草6g 仙鹤草30g桔梗15g 3付复诊咳嗽缓解,痰少,偶有头痛,舌淡红,苔薄白。

原方加桂枝10g、白芍15g 3付三诊咳嗽仍作,咯白色泡沫痰,咳嗽次数减少,易出汗,无明显气紧。

原方加诃子10g 3付病案8感冒诉受凉后出现咳嗽,发热,昨日夜间体温37.8,出汗多,活动、睡眠时出汗明显,大便干,痰色黄,舌红苔薄白,脉浮数辨证为风热感冒处方:桑菊饮加减桑叶30g 菊花15g 桔梗15g 连翘15g杏仁15g 甘草6g 薄荷8g 芦根30g 牛蒡子15g 板蓝根15g金银花15g 鱼腥草30g淡竹叶15g 黄芩15g 百部15g 蝉蜕10g 2付二诊诉前日体温39C,伴恶寒,无寒战不适,仍有咳嗽,痰较黄,量稍较前减少。

汗多,自诉腹痛,按压无压痛。

查咽充血,扁桃体红肿,舌脉同前。

僵蚕15g 罗汉果1个桔梗15g连翘15g杏仁15g 甘草6g桑叶30g 芦根30g牛蒡子15g板蓝根15g 金银花15g 枳壳15g蝉蜕15g 黄芩20g百部15g 3付三诊:无腹痛,咳嗽好转,有痰,痰减少,汗出减轻,未有发热,扁桃体红肿无脓点,原方去枳壳加鱼腥草30g 3付四诊:咳嗽好转,纳可,痰呈白色,稍多,扁桃体无充血,稍感疲乏,大便偏稀,小便正常。

舌淡红苔白微腻,脉滑。

辨证:痰湿蕴肺处方:二陈汤加减法半夏15g党参30g茯苓20g甘草6g白术15g陈皮15g牛蒡子15g僵蚕10g桔梗15g蝉蜕15g建曲30g厚朴15g 3付病案9咳嗽5天,咯吐黄白痰,时有泡沫痰,口干,无咽痛,咽痒,轻微出汗不适,鼻流清涕,平素体型偏瘦,胃纳可,未有发烧,查见:咽喉轻微充血,扁桃体无肿大无脓点,大小便基本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微数。

辨证为风热咳嗽处方:桑菊饮加减桑叶20g 菊花15g 桔梗15g 连翘15g杏仁12g 甘草6g 薄荷10g 芦根30g百部10g 蝉蜕10g 法半夏10g 罗汉果1个2付随访咳嗽基本缓解病案10感冒诉感冒10天,咽喉有痰,咳嗽,睡前易清嗓,咽喉痒,睡眠时未见明显咳嗽,偶有鼻塞、流涕,口干,眼稍干涩,无流泪。

有轻微发烧,体温37.8;汗出,舌稍红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为风热感冒处方:桑菊饮加减桑叶30 菊花15g连翘15g 芦根15g 牛蒡子15g 厚朴15g 蝉蜕10g 桔梗15g 杏仁15g 甘草6g 薄荷10g 紫苑15g 百部15g2付复诊:偶有咳嗽,痰少,常清嗓, 苔薄白,脉浮。

白天咳多,口干, 活动后汗多。

舌淡红桑叶30g 桔梗15g 杏仁15g 蝉蜕 10 g 连翘15g 芦根30g 甘草6g薄荷6g牛蒡子10g紫苑15g百部15g 僵蚕10g陈皮15g 2付随访感冒、咳嗽好转80%,白天基本不咳嗽,夜间偶有1-2次咳嗽 病案11咳嗽诉咳嗽剧烈,痰少,身痒,口干,怕冷,鼻塞,无流涕,咽痛咽痒,反酸, 无打嗝、肚子胀,无胃痛、烧灼感。

无汗出、发热。

舌淡红苔腻。

脉浮微数。

辨证为:风寒咳嗽处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复诊诉遇灰尘咳嗽,气稍紧,胸胁痛,有痰难咯,易疲倦,未再身痒,怕 冷减轻,舌淡苔白腻,脉浮滑。

麻黄10g 杏仁15g 紫菀15g 款冬花15g 百 部15g白 前15g牛蒡子15g 蝉 蜕10g五味子10g 甘草6g 仙鹤草30g 桔 梗15g 徐长卿30g 南沙参30g 大枣15g 旋覆花15g麻黄10g 杏仁15g 紫菀15g 款冬花15g百部15g白前15g 牛蒡子15g蜕10g甘草6 g 地肤子30g 桔梗15g 徐长卿15g南沙参30g大枣30g细辛6g病案12咳嗽咳嗽一周,于本地乡镇医院口服西药后咳嗽无明显减轻,现在咳嗽咯痰, 痰少,伴咳剧时气喘,背部起皮疹,未有发热,咽痛不适。

查:咽喉轻微充血 舌红少苔,脉浮数。

辨证:风热咳嗽 处方:桑菊饮加减 桑 叶15g 菊 花15g 桔 梗15g 杏 仁15g 连翘15g 芦根20g甘草6g薄荷10g地肤子30g 蝉 蜕10g 紫草15g 大 枣15g 黄 芩15g 板蓝根15g 徐长卿15g 地 龙10g3付复诊仍咳,还是有痰,痰少,早上黄痰,白天白痰,其他症状缓解,汗多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