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练习题

合集下载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和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和答案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人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

一、1.等到2.说、讲3.不如二、1.得到、获得2.找到3.能够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提示]:这则寓言提醒人们:听到什么传闻之后,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以讹传讹。

启示: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察的话,切忌道听途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以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以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题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题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题《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XXX】使XXX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XXX】为什么,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堆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重点句子翻译:1、XXX,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XXX一家姓XXX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打井获得一个人。

3、国人性之,闻之于XXX。

翻译: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获得一个人的劳力,并非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早知道是这个成效,还不如不问。

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现代杞国有个人忧郁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XXX。

翻译:又有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

《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于是、就)出溉.(灌溉)汲.(从井里打水),常一人居.(停留)外。

及.(待,等到)其家穿.(挖)井,告.(告诉)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听到)而传.(传播)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讲述)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闻.(使知道)之于.(被)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向)丁氏。

丁氏对.(回答)曰:“得一人之使.(使唤),非得一人于.(在)井中也。

”求.(听到)闻.(传闻)之若.(如、像)此,不若无闻.(听)也。

1.在()内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①家无井而 / 出溉汲②有 / 闻而传之者③闻之于 / 宋君④宋君 / 令人问之于丁氏⑤非 / 得一人于井中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

②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③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举国上下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

④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⑤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4.简答题。

(1)“丁氏穿井得一人”之所以会造成“以讹传讹”,你认为是什么原因?①丁氏在一开始,表达就不是很清楚很明确;②传播的人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没有思考,没有辨析它的真伪,就直接传播了;③人们本身也就喜欢传播这种荒诞离奇的事。

(2)读了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发?①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②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冷静思考,才能辨析真伪,得到真正的答案。

③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

(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从故事中“丁氏”“宋君”“国人”身上分别学到了什么?丁氏:我们说话时,要用准确具体的语言把意思表达清楚,不要让人造成误会。

穿井得一人阅读 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 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题第一篇含答案宋之丁氏,家天并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吾穿井得一人(挖井)不若无闻也(不如)及其家穿井( 到,等到)国人道之(说,讲)有闻而传之者 ( 听说 )闻之于宋君(使听到)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国报告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从井里得到了一个人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9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2分)10.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第二篇【甲】穿井得一人【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

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D)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太丘舍去B.王信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寡人自为知/屠自后断其股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面前狼又至8.下列各句与“王信之乎”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C)A.久之,目似瞑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有闻面传之者D.夫君子之行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家/无井而出溉汲B.闻之于/宋君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小测题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小测题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小测题班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1.对《穿井得一人》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2.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

B.尽管公司目前的发展形势可喜,但人们的顾虑并非是杞人忧天。

C.日本政府于2018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针对此事韩国媒体用了杞人忧天来形容。

D.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会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

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是()A.【之】宋之丁氏晓之者曰B.【若】求闻之若此若屈伸呼吸C.【使】只使坠得一人之使D.【亦】亦不能有所中伤晓之者亦舍然大喜4.下面对语句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A.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B.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C.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D.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整天都在地上走了又停,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身亡所寄亡:无,没有B.因往晓之晓:告知,开导C.若屈伸呼吸若:好像D.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静以修身以为顺流下矣B.【其】其人曰奈何忧其坏C.【而】有闻而传之者学而时习之D.【之】闻之于宋君而两狼之并驱如故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故事讽刺了那些忧心忡忡、顾虑无穷而又无所作为的人。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

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如下为《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先自度其足()(4)遽契其舟()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是吾剑之所从坠。

1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3分)1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答案:9。

(1)到,等到(2)说,讲(3)量长短(4)用刀刻10。

(1)宋国国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12.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测试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测试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庸人自扰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成天在天中行止,何如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妥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绚烂者,只使坠,亦不可以有所中伤。

”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成天在地上行止,何如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一、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溉汲()杞国()崩坠(....星宿()耶()绚烂(...躇步()跐蹈()舍然(....二、解说以下字词宋之丁氏之: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汲:常一人居外常:及其家穿井及:吾穿井得一人得: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得:国人道之道:闻之于宋君闻: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令:身亡所寄亡:废寝食者废:因往晓之因:不妥坠耶当:天,积气耳积气:若屈伸呼吸若:成天在天中行止成天:只使坠只使:积块耳积块:亦不可以有所中伤中伤: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亦:三、翻译以下句子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废寝食(.)充塞(.)溉:居:穿:于:寄:寝:往:坠:耳行止:舍然:))汲:食:者:晓:耶:2、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5、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6、若屈伸呼吸,成天在天中行止,何如忧崩坠乎?7、只使坠,亦不可以有所中伤。

8、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9、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四、课文理解1、宋君为何要派人向丁家咨询这件事呢?2、经过《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我们获得的启示是什么?3、文中杞国人人“忧天地崩坠”,所以“晓之者”从“天”“地”双方面加以开导。

人教版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比较阅读专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比较阅读专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比较阅读专练《穿井得一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14分)【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4)愿.王察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分)(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分)3.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16分)(一)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3)先自度.其足( ) (4)遽契.其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教版文言文《穿井得一人》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文言文《穿井得一人》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文言文《穿井得一人》专项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_________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

《吕氏春秋》又名_________是_________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二、重点字词解释:1.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______2.溉汲..________________3.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4.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5.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6.问之于.丁氏________________7.得一人之使.________________8.丁氏对.曰________________9. 求闻之若此..________________10.不若..无闻也________________三、词语分类归纳:1.重要虚词。

(1)之①宋之.丁氏________________②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________③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④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⑤得一人之.使________________⑥求闻之.若此________________(2)其①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②其.人曰________________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________(3)于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________________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

①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______②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③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四、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试题

《穿井得一人》试题

《穿井得一人》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穿:挖掘B. 得:获得,这里指节省出的劳动力C. 居:居住,这里指停留在外D. 闻:听说2. 下列加点词词性分类有误的一项是()A. 吾、丁氏(代词)B. 穿、溉(动词)C. 井、人(名词)D. 令、对(令:动词,使;对:介词,向)3.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家无井而出溉汲。

——家里没有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

B. 常一人居外。

——常常有一个人住在门外。

C. 及其家穿井。

——等到他家挖了井。

D. 闻之于宋君。

——让宋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

4. 下列对文中人物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丁氏:勤劳节约,擅长家务,但不善于表达B. 宋君:善于调查研究,明辨是非,但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C. 传谣者:轻信谣言,盲目传播,缺乏独立思考能力D. 国人:关心时事,善于思考,但有时也会盲目跟风5. 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 故事讲述了丁氏挖井节省劳力的事情B. 故事揭示了谣言传播的危害和影响C. 故事讽刺了国人的无知和盲目,以及社会上的信息传播问题D. 故事赞扬了宋君的英明和睿智,以及他对待信息的审慎态度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溉汲:溉,浇灌;汲,取水。

这里指打水浇田。

(2)居外:居住在外,这里指因为家中无井,需要有人长期在外打水。

(3)告人:告诉别人,这里指丁氏将挖井的事情告诉他人。

(4)国人:指国内的人民,这里指宋国的百姓。

2. 请翻译下列句子:(1)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翻译:等到他家挖了井之后,他告诉别人说:“我挖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2)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宋国的国君派人去问丁氏,丁氏回答说:“我是说节省了一个劳动力,并不是说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

”3. 请简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启示。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穿井得一人》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穿井得一人》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穿井得一人》含答案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家无井而出溉汲.汲:从井里取水B.及.其家穿井及:等到C.闻.之于宋君闻:听说D.丁氏对.曰对:回答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得一人之.使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非得一人于.井中也C.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D.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21.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得到一个人来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活人。

B.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听到像这样的传闻,不就像没有听到一样。

C.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译:有个听到这个消息的人就去传播说:“丁家挖井挖到一个人”。

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全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

2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切不可轻信传闻,盲目随从。

B.《穿井得一人》出现讹传的原因,是丁氏对事情的表述不清楚,使听者误会了其意思;另外“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这也是一个原因。

C.《穿井得一人》中,丁家打了一口井,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这是事情的真相,但在传播过程中就变成了“丁家挖井挖出一个人来”。

D.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它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答案】19.C20.A21.C22.D【解析】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完整版)《穿井得一人》练习题

(完整版)《穿井得一人》练习题

(完整版)《穿井得一人》练习题《穿井得一人》课文内容理解
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4、对本文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5、文末“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有什么作用?
6、《穿井得一人》中,你认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讹言?生活中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2.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3、不盲目轻信传言,注重实地调查的明君。

4、D
5、总结全文,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告诉人们:道听途说的事情不可轻信.
6、(1)①丁氏表述不够清楚;②“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导致丁氏的话发生变化;
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
(2)面对道听途说的信息,我们不能盲目轻信,更不能随便传播,一定要多方查证,辨别信息的真伪,实事求是,弄清真相。

专题06《穿井得一人》(过关检测)-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06《穿井得一人》(过关检测)-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06:《穿井得一人》(解析版)过关检测一、(2022秋·江苏南通如皋市·七年级期末)小语邀你一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乙】山鸡与凤凰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皇也。

”路人曰:“我闻凤皇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

”乃酬千金,弗与。

请加倍,乃与之。

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路人不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

国人传之,皆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

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凰之值十倍矣。

(节选自《太平广记》)(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

①闻之于宋君②遂闻于楚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并翻译相关句子。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②及其家穿井等到③乃与之才④句子翻译: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3)小语想探究谣言是如何产生的,请帮助他比较分析两文中的人物表现,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4)小文认为“谣言止于智者”,结合“宋君”和“楚王”的行为,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谣言。

【答案】(1)①闻之/于宋君。

②遂/闻于楚王。

(2)①从井里取水;②等到;③才;④正当路人想要献给楚王时,经过了一夜,山鸡死了。

(3)①“凤皇也”。

②丁氏穿井得一人③国人道之④不加辨识,胡乱赏赐。

(4)①凡事都要经过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楚真相。

②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

③只有细心观察、研究,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④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否则就会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阅读练习共8篇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阅读练习共8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 (2)国人道.之()⑶有闻而传之者.( ) (4)闻.之于宋君()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二)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的陪太子去吧)”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1)溉汲..(2)穿.井(3)王信.之乎(4)谓.魏王曰2.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中的宋君和乙文中的魏王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三)【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并,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余乡延溪①有石犀牛,其来颇久。

近岁居民艺②麦,被邻牛夜食几尽。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习题及答案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习题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又有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溉】,【汲】,4、【及】5、【国人】5、【道】6、【闻之于宋君】【闻】,7、【对】9、【得一人之使】《杞人忧天》11、【亡】13、【晓】14、【积气】15、【若】16、【行止】17、【奈何】18、【只使】19、【中伤】20、【积块】21、【四虚】22、【躇步跐蹈】23、【舍然】【舍】,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翻译:B卷:能力提升三、课内简答题:1、《穿井得一人》中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2、《穿井得一人》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3、《穿井得一人》文末“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有什么作用?4、《穿井得一人》中,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讹言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5、《穿井得一人》中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6、《穿井得一人》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7、《穿井得一人》的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8、《杞人忧天》杞人反复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9、《杞人忧天》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什么?“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什么?10、《杞人忧天》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11、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井得一人》课文内容理解
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4、对本文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5、文末“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有什么作用
{
6、《穿井得一人》中,你认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讹言生活中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2.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3、不盲目轻信传言,注重实地调查的明君。

4、D
5、总结全文,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告诉人们:道听途说的事情不可轻信。

6、(1)①丁氏表述不够清楚;②“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导致丁氏的话发生变化;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
#
(2)面对道听途说的信息,我们不能盲目轻信,更不能随便传播,一定要多方查证,辨别信息的真伪,实事求是,弄清真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