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3月是故乡明》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掌握散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理解散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4.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散文《3月是故乡明》的作者、背景和主题;2.散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理解散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2.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3月是故乡明》;2.针对课文准备的教案和课堂活动安排;3.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回忆《3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让他们简单描述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学习1.介绍散文《3月是故乡明》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

2.逐段解读散文内容,重点解释其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清楚。

3.提醒学生注意散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引导他们对散文进行深入思考。

思考组织学生回答一些问题,让他们对散文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练习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对散文的理解能力。

拓展可以邀请学生讲解散文的部分内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也可以与其他课文进行比较和探讨,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五、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散文的重要性和阅读的乐趣,激励学生继续进行文学阅读和思考。

六、作业布置布置阅读相关课文的任务,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以便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一、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并抒发对家乡的眷恋之情;2.能读懂课文并汇总主要内容;3.能理解课文中夸家乡的意境;4.能读出流水文的读音。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2.帮助学生感受追忆家乡的情怀,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并抒发对家乡的情感;2.读懂课文并汇总主要内容。

难点1.理解课文中夸家乡的意境;2.读出流水文的读音。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3.教具:图片、PPT。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PPT展示家乡美景,引导学生讨论和描述家乡的景色。

第二步:课文学习(15分钟)1.学生跟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2.学生分组讨论,活动中的情景表达;3.教师讲解课文中生词的意思及词语活用。

第三步:课文理解(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夸家乡的意境;2.学生分组合作,解答相关问题。

第四步:朗读与表达(10分钟)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培养流畅的朗读能力;2.学生展示家乡风景图片,用汉语进行描述。

第五步:读音巩固(10分钟)1.教师播放流水文音频,学生跟读;2.学生小组比赛,读出流水文的读音。

第六步:情感体验(10分钟)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下对家乡的感悟;2.学生小组分享并展示自己的感悟文。

第七步: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2.引导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再次表达。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用300字以上的篇幅描述自己家乡的一处风景。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感受家乡的美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远离故乡,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了中国人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层次的情感,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和分享。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和背景资料。

3.小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注意纠正发音和朗读的节奏。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课文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远离故乡,遥望故乡的月亮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篇课文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的良好材料。

同时,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结构也适合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富有深意的句子和关键字词的理解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可能还没有深刻的体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学会课文中的一些关键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结构。

2.感悟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将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结构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引导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

3.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4.相关教学道具或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故乡的月亮,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于故乡的记忆和情感,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结构,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语言表达。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课文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是一篇描绘故乡景象的散文,通过作者对故乡的回忆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眷恋。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诗意可能还需要引导和解读。

此外,学生可能对故乡的概念和情感有所了解,但是通过课文来感受和体验作者的故乡情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故乡情感和家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难点: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同时,采用情感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故乡情感,培养学生的故乡情感和家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音乐。

3.教学卡片和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一个温馨的故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对故乡的记忆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月是故乡明》(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3《月是故乡明》(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月是故乡明》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月是故乡明》。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4. 欣赏古诗,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和背诵。

(2)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课文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古诗的赏析。

(2)学生运用课文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作者背景及课文出处。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思考,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5. 欣赏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体会作者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讨论。

6. 表达自己的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展示自己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月是故乡明》月故乡明思念思念明亮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加强记忆。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欣赏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了课文《月是故乡明》,体会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教案:《月是故乡明》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景引入、互动讨论、诗歌朗诵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故乡的美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同时增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领会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引入、互动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

难点:领会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诗歌朗诵音乐。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故乡画面,让学生感受到故乡的美好。

同时,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

2. 诗歌学习(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发音、停顿和语调。

然后,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 互动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故乡的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故乡美好。

同时,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关于诗歌的疑问。

4. 诗歌朗诵(5分钟)挑选几位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要求他们用自己的感情去演绎诗歌,让其他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

难点:领会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写一篇关于故乡的作文,或者回家后向父母朗诵诗歌,分享学习成果。

《月是故乡明》这节课通过情景引入、互动讨论、诗歌朗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了故乡的美好,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精美教案(统编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精美教案(统编版)
-诗句背后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诗中的文化意蕴,如对故乡的眷恋与中华民族的乡土情怀。
-情感的迁移与共鸣:引导学生将作者的情感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产生共鸣,增强情感体验。
举例:诗中的“月”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寄托,并激发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类似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例如询问学生在何种情境下会产生类似的思乡之情,以及他们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思乡情感的表达: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月夜景色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体会诗中的情感。
举例:《月是故乡明》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明月”与“故乡”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举头、低头的动作表达深切的思乡之情。
2.教学难点
-意象的理解与运用:学生需要理解诗中“月”的意象,并学会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为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可以在课堂上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这部分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讨论,逐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让我看到了学生对古诗情感表达的尝试和探索。但在批改作业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情感传递不够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专门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并互相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古诗中的情感表达运用到现代文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现代文和古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课前解析】关注字词:本课不少生字较为复杂,可以让学生在语境中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如在“烟波浩渺”“篝火”“澄澈”“风光旖旎”“莱芒湖”“无边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等词语中,识记“渺”“篝”“澄”“澈”“旖”“旎”“莱”“垠”“顷”“峨”等生字的字形,理解字义并读准字音。

关注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梳理:课文以“月”为线索,写了童年趣事和成年经历两部分内容。

梳理“童年趣事”这部分时,要提示学生按时间顺序依次概括,不要遗漏。

梳理“成年经历”这部分时,可提示学生抓住观月地点的变化,梳理出作者观月的大致经历。

关注对比的手法:“成年经历”部分通过在其它地方看到的月亮和故乡“小月亮”的对比,表达出对家乡月亮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教学目标】1.认识“俳、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析题目导入新课:自古以来,美丽清冷的月亮寄托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悲欢离合,尤其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你知道哪些望月怀乡的诗句呢?预设1: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预设2: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预设3: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教师引导: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月是故乡明》也出自一首古诗(板书:月是故乡明),你了解这首诗吗?预设1:“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我可以背出这首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预设2: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预设3:哪里的月亮都是明亮的,但是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突出的是杜甫对家乡的怀念。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月是故乡明》诗的背景及内容。

2.对诗句进行理解、活学活用,领会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引导学生热爱家乡。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强学生的感情体验,培养其优美的背诵语音和形象化的表达能力。

4.阅读力: 阅读短文,能够理解文中大意,推断文中隐含意思;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帮助学生了解《月是故乡明》诗的背景及内容,引导学生热爱家乡。

2.难点:通过实际体验,感受诗人怀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观看雪山山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多想,寻找自己熟悉的家乡长相,介绍水乡
的特色、民俗等情况;
2)通过观察,以问答形式进一步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课文并完成课内活动
1)听老师读诗,并观看相关图片,感受诗人故乡之情;
2)完整地朗读诗文,小组讨论诗文中难词或不理解的地方,并进行解释和讨论
3)精读课文,感受诗人的怀乡之情。

带领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情景,让学生
发表对诗文的看法和感悟。

3.完成课后练习
1)学生完成书上的配套练习;
2)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详细的评分,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总结归纳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故乡的美丽和感受到诗人怀乡之情,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加强了学生口头表达及阅读能力。

四、板书设计
《月是故乡明》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月是故乡明》,了解了诗人怀乡之情,也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并通过配套练习加强了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学习感知、观察和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欣赏:《月是故乡明》2.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准备1.音乐与素材:背景音乐《月光曲》。

2.教具与材料:《月是故乡明》诗歌文本。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诗歌欣赏1.老师朗读诗歌《月是故乡明》,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老师重点解读诗歌中的比喻、修辞和象征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步骤二:理解诗歌意境1.引导学生思考:在《月是故乡明》这首诗中,月亮是怎样的?2.学生串读这首诗,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朗读中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步骤三:观察与描绘1.学生外出校园,在夜晚观察月亮。

鼓励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亮度和所处的环境。

2.学生回到教室,用笔和纸描绘他们观察到的月亮。

鼓励学生用色彩和线条表达他们对月亮的感受。

步骤四:艺术创作1.分组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月亮描绘作品。

2.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用不同的艺术材料和技巧,创作出自己的月亮作品。

步骤五:展示与分享1.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月亮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2.全班评价和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习了诗歌的欣赏技巧和艺术创作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感知力和创造力。

同学们对月亮的理解更加丰富和深入,也更加懂得欣赏和表达美的能力。

此外,分组合作和展示分享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课堂的互动和交流,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建立起良好的班级氛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3-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远离故乡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本课的生字词较多,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诗意。

教学本课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较为敏感,容易产生共鸣。

在生字词学习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仍需教师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诗意的理解与体会。

3.将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生字词卡片。

3.PPT课件。

4.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引入课文《3-月是故乡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作者是谁吗?他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通用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通用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通用5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对《月是故乡明》进行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怀。

4、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认识到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阅读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教学难点】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体会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月亮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景物。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意。

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

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释题:大家知道“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出自哪里吗?2、聊作者。

三、赏读课文,理清思路文章开篇点题,接着由月过渡到山水,进而过渡到故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情1、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2、作者的故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3、作者明明写故乡的月,为什么还要写童年的趣事呢,是不是多余?4、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作者还写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五、总结聚焦,深化主题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抒情线索是什么?六、拓展练习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资源,收集能体现“人与月”这一主题的各种艺术形式。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人对月亮的描写,体会古人对故乡思念之情。

2.能够读通诗文,理解文中的诗意,感悟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受音乐和韵律。

4.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字理解与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 熟读课文《月是故乡明》,理解课文意境。

2. 通过课文学习古代诗人描写月亮的手法。

难点: 1. 理解古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准备1.课文《月是故乡明》及相关教学资料。

2.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3.课堂小黑板或白板及相应的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用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月亮的形状,光亮等特点,引出月亮的意象。

2.让学生感受月亮的美丽,带入课文。

二、学习课文1.统一学生读课文《月是故乡明》,重点表达古代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并找出关键词句。

三、课文解读1.老师讲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诗意。

2.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寓意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四、诗歌赏析1.学生分组赏析《静夜思》等古代诗歌,感受古代诗人对月亮的描写。

2.老师辅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引导学生用文言表达自己对月亮的感悟。

五、朗诵训练1.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月是故乡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点评学生的朗读表现,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朗诵中。

六、激发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小诗,分享给全班。

2.感受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对思乡之情的理解和共鸣。

五、课堂总结1.老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习诗歌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语文表达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复习课文,理解《月是故乡明》的意蕴。

2.完成《月是故乡明》相关的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撰写一篇感想,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一篇描绘故乡美景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篇文章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文章的大意。

但对于文章中一些深刻的情感表达和文学修辞手法,还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故乡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老师通过文章的讲解来帮助他们认识和体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乡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故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难点:理解文章中一些深刻的情感表达和文学修辞手法。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思考法: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故乡美景的图片或视频。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一些故乡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故乡的认识和了解,引出本课课题《月是故乡明》。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表演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能够听懂和讲述故事,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4.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境,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表演课文内容,理解并感悟诗歌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工具2. 导入•通过问答、引入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兴趣。

3. 学习课文•先进行整体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分段解读,讲解生词、诗句等。

•鼓励学生自主朗读,纠正发音和语调,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

4. 课文分析•请学生就课文的主题、情感、意境等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创设情境•通过分角色表演、画面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 总结归纳•综合课堂讨论和表演,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总结,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评估•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对问题的回答等。

•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

六、课后作业•复习课文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练习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

以上就是本节课《月是故乡明》的教案,希望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并体会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优质课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优质课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优质课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故乡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以课文内容为基础,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美妙之处,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阅读理解、情感体验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他们在学习本文时,能够通过自身的经验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但同时,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主动表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乡的美好,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喜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较为抽象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学会通过朗读、讨论、表达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感受作者的情感。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音频,以便于他们模仿和跟读。

2.相关图片: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故乡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故乡的美好印象,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月是故乡明》的主题和诗意;2.能够发掘出诗歌中的比喻和暗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3.能够流畅朗读并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诗歌主题和诗意;2.能够发掘出诗歌中的比喻和暗示。

三、教学准备教师:教材、课件、PPT、录音设备等;学生:教材、笔、纸等。

四、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一张月亮照片,引导学生回忆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对于月亮有哪些描述。

然后教师播放一段《月亮之歌》音乐,让学生感受月亮的美。

2.展示诗歌教师出示《月是故乡明》的全诗,让学生自由阅读。

3.整体感知教师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诗歌有哪些生动的词语、形象的描写?3.诗歌有几首五言诗?有哪些押韵的字?4.诗歌中暗藏哪些比喻和暗示?4.诗歌分析1.主题内容:诗歌写的是月亮,但主题并不是仅仅是月亮。

诗歌中通过把月亮比作故乡、家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记忆的怀念和思念。

2.描述方式:诗歌用五苯、押韵的形式,流畅优美;用熟悉的场景、形象描写月亮。

如“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让学生感受月亮的美丽。

3.表达意义:诗歌中的“故乡”若是理解为一个人的心灵故乡或者文化根源,那么诗人是在表达对文化、对民族的思念。

4.比喻和暗示:诗歌中蕴含很多比喻,如将月亮比作故乡,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将“青山”“流水”“星星”、“竹子”等看作暗藏的比喻,能够令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5.赏析环节教师让学生朗读全诗,感受其中韵律、语调以及诗歌内在的意境与情感,深刻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6.体验环节教师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整首诗,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特别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朗诵,体验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7.诗词背诵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句话进行背诵,让学生了解到古诗词的诗意美和文化价值,同时学生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精读全文,感悟诗歌内涵,口头说说自己的感受;2.选择一句话进行背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精美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精美教案

3*月是故乡明文本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那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身在异乡的游子对故乡浓浓的爱和思念。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情美。

教学时,可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文章美点,品味文章语朴情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感受力。

同时,因为月亮是一种特殊的意象,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共同完成对“月”这个意象的理解和归纳,再进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理解乡土情结也就是最淳朴的家国观念,激发学生爱故乡、爱亲人、爱祖国的深沉情感。

教学目标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燕”;重点理解“浩渺、澄澈、旖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行文线索。

3.学会品味语言,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把握“月”作为抒情线索在文中的作用;感受作者的童年乐趣和对故乡浓烈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品析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质朴平淡、感情真挚醇厚的特点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视频播放:2006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录像及季羡林介绍。

学生边看边思考,然后交流感受。

导语: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蜜意。

他是谁呢?(出示“2006感动中国人物季羡林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板书:月是故乡明)2.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3.搜集和积累思乡诗文,交流阅读感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突破方法(A案)提炼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运用于略读课文;借助表格梳理主要内容;读写迁移。

(B案)通过板块化教学,引导学生抓住线索、提取关键信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互助共进;读写迁移。

难点 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突破方法 (A案)运用比较阅读法体会情感。

(B案)通过品读关键语句激发情感。

教法与学法
教法 (A案)列表法、迁移法、比较阅读法、问题导读法。

(B案)主题阅读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 (A案)读悟结合、读写结合。

(B案)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A案)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与“月”有关的诗文。

(B案)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词;搜集一些思乡或写“月”的诗文。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A案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认 16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燕”。

2.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3. 搜集和积累思乡诗文,交流阅读感悟。

一、叹月引思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明月图,引导学生讨论:看到明月,你想到了什么?是一首诗,一件事,还是一个人?你有什
么感受?你搜集到了什么资料?
师:国学大师季羡林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他的心中对月亮又有怎样的感情?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
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重音,如“月”“故乡”等词。

二、明确目标
1.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默读课文前面的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并用横线画出来。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内心感受。

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2. 回顾第 1、2 课学过的方法,说说哪些可以用于这篇课文的学习。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中了解其内心感受。

(2)从环境描写中了解其内心感受。

三、扫清障碍
1. 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用自己的方式学习生字词,不会的可以和同学交流。

2.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检查自学效果,相机正音,读熟。

掌握多音字:燕
[yàn] 燕子 [yān] 燕园胜地
3. 分小组读课文,将语句读流畅。

四、寻月悟情
(一)小组交流,填写表格
表格。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完成
根据学生的汇报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提炼信息,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外面的世界,月亮那么美,为什么季羡林独独只想念故乡的小月亮呢?
(因为故乡养育了他,给了他快乐的童年,是他精神的寄托、生命的根。

见月思乡,他想念的是故乡的人和故乡的生活)
五、以读带写
1. 写法探究。

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作者把感情寄托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将思乡之情寄托在月亮上,这是借景抒情的方法,使得感情的表达更加含蓄,言之有物)
2. 读写迁移。

读了季羡林爷爷笔下的故乡明月,你是否也想起自己家乡的明月呢?望月时,你又会想到些什么呢?来写一写吧!课后可以分组交流一下,看谁写的“月”最有情!
板书设计
3*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对童年的怀念
对明月的喜爱
对故乡的眷恋
课时作业
一、积累。

1. 请写出三个含有“月”的成语:(镜花水月)(嫦娥奔月)(众星拱月)。

2. 请写出两句含有“月”的诗句:(床前明月光);(海上生明月)。

二、外面的世界里月亮那么美,为什么季羡林独独只想念故乡的小月亮?
因为故乡养育了他,给了他快乐的童年,是他精神的寄托、生命的根。

见月思乡,季羡林想念的是故乡的人和故
乡的生活。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弥漫着“浓浓恋乡意,款款思乡情”。

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了前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借以指导本堂课的学习;然后借用一个学案,即表格,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梳理内容用表格的好处是方便学生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到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见到不同的月亮,思乡的情是一样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景物和事情表达出来的。

B案
一课时
资料链接
思乡诗句精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西江夜行》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夏完淳《别云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袁牧《随园诗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月亮”的雅号
兔:白兔 玉兔 金兔 蟾兔 兔魄 兔轮
蟾:蟾蜍 蟾宫 清蟾 明蟾 玉蟾 丰蟾
桂:桂月 桂宫 月桂
镜:宝镜 金镜 玉镜 水镜 冰镜
玉:玉盘 玉环 玉轮
月:月魄 月轮 素娥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自读自悟,大胆放手,给足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从容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

在集体交流汇报展示环节,我营造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所得,及时捕捉“鲜活信息”,或点拨指导,或引发讨论,或归纳学法,使“课堂生成”成为本节课的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