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葡萄心理

合集下载

2015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2015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幻想、压抑、投射、反向、转移、退行、文饰、补偿、升华等。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1.否认否认是指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自我的作用。

“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2.投射投射指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的。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典型的投射作用。

3.文饰文饰指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

例题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是酸的,从心理防卫机制的角度来说,这实际上是一种()。

A.否认 B.补偿 C.压抑 D.文饰D。

本题考查文饰的含义。

文饰是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酸葡萄心理是合理化的方式之一,即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加以贬抑和打击。

题干中的狐狸是典型的酸葡萄心理。

故选D。

4.补偿补偿指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欲望达不到的痛苦。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典型的补偿作用。

心理失衡后自我调节的六个方法

心理失衡后自我调节的六个方法

心理失衡后自我调节的六个方法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常出现心理问题,那么,发生了心理失衡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呢?1.深呼吸喜欢看体育比赛的人对运动员紧张时做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可能印象深刻,这通常发生在短跑起跑、跳高起跳前,或者举重台上等。

人们在生活中发生突如其来的心理波动时,比如受冤枉、误解,遭遇不公平待遇等突发情况下,做几次深呼吸或者在愤怒发作前从1默数到20以镇定情绪,往往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2.酸葡萄心理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平衡法。

将吃不到的葡萄戏称太酸难吃,可以有效缓解很多种类的心理失衡,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3.转移法在心力交瘁时转而做清松愉快和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女士逛商场,男士去运动;女士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男士出一身臭汗,均可缓解压力,有利于重树信心。

4.倾诉遭受委屈或者遇见想不开的事情,千万不要憋在心里,应该主动找自己最信任、最亲近的亲朋好友倾诉,想哭就哭,想叫就叫,将怨气和委屈完全发泄出来,身心得到有效的释放。

5.做乐观主义者半瓶子酒在乐观者眼睛里是快满的;在悲观者眼睛里是快空了,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真理。

开开心心是一天,愁愁苦苦也是一天。

住别墅、开名车,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的人不少;住小房子,坐公交车,天天笑口常开的人很多。

个中道理,耐人寻味。

6.引吭高歌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大,几乎人人都难以幸免。

那么,选择周末或节假日到大自然中或没人的地方放声大吼,引吭高歌,也是疏缓压力,平衡心理的好方法。

心理失衡后自我调节的六个方法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常出现心理问题,那么,发生了心理失衡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呢?1.深呼吸喜欢看体育比赛的人对运动员紧张时做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可能印象深刻,这通常发生在短跑起跑、跳高起跳前,或者举重台上等。

人们在生活中发生突如其来的心理波动时,比如受冤枉、误解,遭遇不公平待遇等突发情况下,做几次深呼吸或者在愤怒发作前从1默数到20以镇定情绪,往往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一个炎热的夏天,口渴难耐的狐狸走过果园,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

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肯定是酸的,还不如吃我家的柠檬了,柠檬还有一点甜味。

”然后,转身走了。

这是《伊索寓言》里的一则故事,故事里的狐狸吃不到甜葡萄,只好吃酸柠檬,却硬说自己拥有的柠檬是甜的。

这种在遇到"挫折"或"心理压力"时,采用"歪曲事实"或美化自己得到东西的方法以求得心理平衡的现象,被称为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也被称之为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有两种,如鲁迅笔下的阿Q,用虚幻的胜利感自欺欺人,麻木不仁,消磨意志;一种则是积极意义上的精神胜利法,即当面临的困难一时难以解决时,要学会善待自己、善待生活、学会适当满足、缓解压力、保持自尊和自信、求得心理平衡。

青少年学生的独立性、自尊心、好胜心逐渐增强,但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往往就会全盘否定自己。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当的运用积极的“精神胜利法”,学会自我补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不要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也别总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

当发现自己的某个方面不如别人时,可以灵活的松动可望不可即的追求目标,适当的运行自我安慰,暂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防止出现行为上的偏差。

同时可以在另外的方面努力,取得成就、得到补偿,进而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健康,快乐的成长。

心理学上有两个名词,一个叫“酸葡萄”心理,一个叫“甜柠檬”心理。

我虽没读过多少心理学的书,但对这两种心理学现象,我关注了很久,下面就我的肤浅认识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两种心理效应。

什么是“酸葡萄”心里呢?通俗的讲就是“吃不到葡萄就讲葡萄酸。

”在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狐狸想吃葡萄,但够不着,狐狸为减轻自己达不到目的而产生的焦虑感,自我安慰说“葡萄是酸的”,既然是酸的,那没有什么好吃的,于是狐狸平静地走了。

36种心理学效应

36种心理学效应

36种心理学效应1.瓦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

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2.门坎效应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3.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

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4.刻板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

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

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受到器重和青睐。

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情绪。

心理学效应大全

心理学效应大全

n 症状——
n
永远不能填满的欲望黑洞,因为“人往高处走”,到达一个阶段,各方面都
要求配套上升。街道要搭配建筑,豪宅要搭配名车,鞋子要搭配礼服,礼服要搭
配名钻……搭配的顶端永远是自己力所不能及。
3、齐加尼克效应:
n 起源——
n
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做的一次实验。他将受试者分成两组,分别
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他对其中一组进行干预,使他们的工作不能顺利
n 异性效应“。这种现 象是建立在异性相吸引的基础上的。人们一般比较对 异性感兴趣,特 别是对外表讨人喜欢,言谈举止得体的异性感兴趣,这点 女性也不例 外,只不过不如男性对女性那么明显。有时为了引起异性注意, 男性 还特别喜欢在女性面前表现自己,这也是”异性效应“在起作用。不 过 ”异性效应“不能滥用。女性外表漂亮,讨人喜欢,如果再加上交往 得 当,在异性面前办事容易,这是正常的;反之,若为达到某一目的, 用 色相去引诱别人那就不道德了。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提出了该项理论。此理论有一个我们最常听 到的例子:
n 两个病人同住一家医院,其中一人患了癌症,而另一人并无大碍。但医生把两 人的诊断书弄混了。结果那个真正的病患得知后整天心情轻松,开心地在医院 住了一段日子便健康地出院了。而那个原本身体无恙的人却终日活在对死亡与 病痛的恐惧中,最后真的罹患绝症,在抑郁绝望中死去。
刻存在并叠加累积,在周末假期休息时甚至都无法放松,长期疲惫不堪,最
终导致神经衰弱和亚健康的出现。
4、罗森塔尔效应
n 起源——
n
古希腊塞浦路斯岛一位年轻的王子皮格马力翁,酷爱艺术,通过锲而不舍的
努力终于雕塑了一尊女神像。面对自己的作品他爱不释手,整日深情注视。天长

50 条不可不知的心理小常识

50 条不可不知的心理小常识

50 条不可不知的心理小常识1. 心理应激反应:人在面临重大压力或突发事件时,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这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2. 沉没成本效应:人们往往因为已经投入了很多而不愿意放弃,即使继续下去可能是不理智的。

3. 峰终定律:人们对一段经历的记忆主要取决于高峰(最强烈的时刻)和结束时的感受。

4. 禀赋效应:当拥有一件物品后,会高估它的价值。

5.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未完成的任务往往比已完成的任务更让人印象深刻。

6. 鸡尾酒会效应:在嘈杂的环境中,仍能专注于与自己相关的信息。

7. 延迟满足:能够为了更长远的利益而放弃即时的满足,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

8. 旁观者效应: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个体帮助他人的意愿会降低。

9. 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会促进学生的进步。

10. 道德许可效应:在做了一件好事后,容易放纵自己做坏事。

11. 变色龙效应:人们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动作、表情和语言。

12. 门面效应:先提出一个大的、可能被拒绝的请求,再提出一个小的请求,小请求被答应的可能性增加。

13. 鸟笼逻辑:如果有一个鸟笼,人们就会倾向于买一只鸟放进去。

14. 自我实现预言:相信自己能成功,往往更容易成功。

15. 羊群效应:盲目跟随群体的行为和决策。

16. 出丑效应:偶尔犯点小错的优秀者,比完美无缺的人更受欢迎。

17. 责任分散效应:对于责任,多人承担时比一人承担时,个体的责任感更弱。

18. 晕轮扩展效应:对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的认知会扩散到其他方面。

19. 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否认、投射等,是人们应对心理压力的方式。

20. 酸葡萄心理: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说它不好。

21. 甜柠檬心理:拥有的东西不好,却硬说它好。

22. 刻板印象威胁:担心自己的行为符合他人对所属群体的负面刻板印象,从而影响表现。

23. 社会懈怠:群体一起工作时,个人的努力程度会降低。

24.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外界的阻力越大,恋人之间的感情越深。

心理学效应大全情绪心理

心理学效应大全情绪心理

困扰,紧张状态持续存在。
身心健康
5
症状——
在接受一项工作时,人会 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
当任务完成时紧张才会解除。
而工作中的人往往不停地受
到叠加任务,因此,紧张状
态无时无刻存在并叠加累积,
在周末假期休息时甚至都无
法放松,长期疲惫不堪,最
终导致神经衰弱和亚健康的
出现。
身心健康
6
4、罗森塔尔效应
法。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 应的两 种效应。首因效应一般在
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而近 因效应一般 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
生影响。两者都是对人或事的片 面了解而主观臆 断,使得决策信 息失真。(先入为主)
身心健康
16
10.名片效应
有一位求职青年,应聘几家单位都被 拒之门外,感到十分沮丧。 最后,他
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 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 个性的效应,就
叫糖果效应。
身心健康
25
地忘记了身心任健康 务。
9
症状——
很多人有与生俱来的完成欲。
要做的事一日不完结,一日不得 解脱。蔡戈尼效应是人走入两个 极端:一个是过分强迫,面对任 务非得一气呵成,不完成便死抓 着不放手,甚至偏执地将其他任 何人事物置身事外;另一端是驱 动力过弱,做任何事都拖沓罗嗦, 时常半途而废,总是不把一件事 情完全完成后再转移目标,永远 无法彻底地完成一件事情。
身心健康
23
实验结果:2 / 3 的孩子选择宁愿等 20 分钟得2 块糖。当然, 他们很难控 制自己的欲望,不少孩子只好;把眼 睛闭起来傻等,以防以防 受糖的诱惑,
或者用双臂抱头,不看糖或唱歌、跳 舞。还有的孩子干 脆躺下睡觉 —— 为了熬过20 分钟!1 / 3 的孩子选择 现在就吃一块糖。实验者一走,1 秒 钟内他们就把那块糖塞到嘴里了。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概述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表现”。

所谓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的健全状态,这四者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协调才是真正的健康。

其中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中,能通过调整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保持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从而达到与环境的平衡与协调。

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自关注的不同角度对心理健康进行论述,我国研究者王书荃认为,心理健康指人的一种较稳定持久的心理机能状态。

它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能否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平衡,使情绪、需要、认知保持一种稳定状态,并表现出一个真实自我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

简单的说,当个体能发自内心的体验到幸福就是真正的心理健康。

二、压力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里,周围世界里充满着各种各样互不相干、互相矛盾、甚至于针锋相对的事物,心理作为对现实的反映,会在我们的内心中形成这种左右为难、无从选择的心态,当一个人在体验着这样的心态时,我们就说他正在经受着压力。

心理学中说的压力,是指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

三、弗洛伊德的经典理论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科医生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了无意识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等重要思想。

(一)无意识理论。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层。

意识即自觉,就是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前意识又称下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

前意识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潜意识,因此,它既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

无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到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或不被社会所容忍的观念和想法,包括恐惧等。

生活中的酸葡萄的例子

生活中的酸葡萄的例子

生活中的酸葡萄的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活中的酸葡萄,是一个源自寓言故事,用来形容那些虽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却试图通过贬低别人的方式来减轻自己的失落和不满的人。

这种心理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无论是在工作环境还是在社交场合,都有一些人常常表现出这种酸葡萄的行为。

在工作环境中,酸葡萄的例子就屡见不鲜。

有些员工因为没有得到晋升或加薪的机会,便会开始对领导或同事进行抱怨和诋毁。

他们会故意夸大别人的错误和缺点,试图贬低别人的形象,以此来减轻自己的不满和失落。

这种行为不仅会破坏团队的凝聚力,还会影响整个工作环境的和谐与稳定。

在社交场合中,酸葡萄的现象也是难以避免的。

有些人因为羡慕别人的成功和幸福,便会开始用各种方式来贬低对方,甚至制造谣言和中伤。

他们会找出对方的缺点和失败之处,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优越感和自尊心。

这种嫉妒和恶意的行为不仅会伤害别人的感情,还会影响整个社交圈的和谐与友善。

那些沉溺于酸葡萄心理中的人往往不自知,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

他们忽视了自己的嫉妒和恶意,只看到了别人的优越和成功。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通过贬低别人来减轻自己的失落和不满只会让自己的内心更加空虚和苦涩。

要摆脱酸葡萄的心理,首先要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要总是盯着别人所拥有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只要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就一定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因为嫉妒和恶意而污蔑他人,要保持一颗善良和宽容的心,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生活中的酸葡萄例子虽然难以避免,但我们必须学会面对和应对。

要保持一颗善良和宽容的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努力和成就,不要用贬低别人来减轻自己的失落和不满。

只有通过努力和奋斗,相信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文章字数达到2000字】。

第二篇示例:生活中的酸葡萄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让人感到不满足或者失望的事情。

酸葡萄的典故

酸葡萄的典故

酸葡萄的典故
解析:
酸葡萄的典故出自于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而被葡萄酸到了的故事。

在一个山脚下有一个葡萄园,绿色的葡萄架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葡萄,看着各个饱满晶莹透亮,非常诱人。

这时候,有一只狐狸刚好路过,看到这些又大又圆的葡萄,禁不住地流口水。

但是它仰头相望,太高了根本够不着,狐狸想了想,向后推了几步,憋足了劲,猛然跳了起来,可惜的是,还差一点点距离,狐狸想没关系,再来。

就这样反复几次尝试后,筋疲力尽的狐狸还是没有吃到美味的葡萄。

就在狐狸休息的时候突然刮起了风,葡萄上的绿叶沙沙作响,从上面掉了几片叶子。

狐狸心想,要是来场大风刮下来几串葡萄就哈了,于是乎,它就仰着脖子在原地等着。

可是等了好久,也没见有被风吹下来的葡萄,虽然晃动得很厉害,风停了以后还是纹丝不动地挂在上面。

它发现没有一丝希望了,叹了口气,哎!就在这时,它忽然笑了起来,自己安慰自己说:“那葡萄肯定是生的,所以才会这般坚固,葡萄肯定是又酸又涩!哼!这种酸葡萄,就是白送给我都不要”最后狐狸一脸得意地走了。

酸葡萄心理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酸葡萄心理酸葡萄心理案例

酸葡萄心理酸葡萄心理案例

酸葡萄心理酸葡萄心理案例〔弱点观察法〕人往往为了隐藏自己的弱点,逃避众人的耳目,而提出巧妙的辩解。

热恋后遭女友遗弃的男人说:“反正再交往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不得已和公婆同住的媳妇说:“这样倒好,可以替我带小孩嘛!”上述之例都是运用巧妙辩解以减缓心理压力的情形。

《伊索寓言》里,饥肠辘辘的狐狸怎么努力也摘不到高处的葡萄后说:“这葡萄一定是酸的。

”这种自我安慰即是人类不愿承认错误与缺陷,而力图粉饰的反映。

△救援投手如何处理自己的弱点首先参考两个例子,以点明本文的主题。

在早期的日本职业棒球赛里,由阪神队转效南海队的先发型投手江夏,失去昔日投快速球的威力,体力也到达极限。

在频频被敌队击出安打之际,南海队监督野村克也建议他:“怎么样,要不要转为救援投手?”以后每遇到类似情况,他便向江夏提出这番说词,致使江夏也迷惑不已。

当时所有主战级投手皆是先发完投型,如果江夏转任救援投手,无异于自贬身价,使自尊受创,即使野村一再劝告,他仍犹疑不决。

但是某日野村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带给江夏莫大的冲击。

野村说:“先发完投型的棒球时代已经结束,棒球的新革命即将来临,江夏,你应该试试!”这句话使江夏有了新的信念。

这个信念就是“我并非不能做先发型投手,才转为后援投手的啊!”江夏自我辩解道:“先发完投型投手并非决定球赛胜负的重要关键,然而救援投手却是全场球赛的重要角色,只有我才能担任这个职位,其他投手绝对无法与我一决高下。

”于是江夏扫除了内心的阴霾。

这是一个能看出对方弱点,且助其解除心理障碍的典型例子。

△人会使自己的弱点“合理化”提出“组织活性化论”而知名的小林茂,在担任新力木工厂厂长时,主张建立自助式的员工餐厅,由员工自己打菜、称重、计费,不设会计。

起初经营得有声有色,但逐渐有不诚实的员工,导致收支不平衡。

有位感觉事态严重的职员禀告上司,希望于公司刊物上登载《员工道德沦丧》的文章,予以警告,却被小林茂否决了。

小林茂说:“要信任员工,与其刊登报道责备他们,不如通知相关人员,整理出盈亏收支表。

生活中的酸葡萄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活中的酸葡萄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活中的酸葡萄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本文要讨论的主题以及介绍一下酸葡萄的概念。

以下是对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的一个可能写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失望或者不满足。

我们对于这些不如意的情况,经常会使用一个特别的比喻来形容,那就是"酸葡萄"。

酸葡萄是指当我们无法得到某个东西或者实现某个目标时,我们会通过贬低或否定这个东西或目标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我们并不需要它或者它并不好。

这样的心理机制在许多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挫折和失望,但同时也可能限制着我们的成长和开展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系统探讨生活中酸葡萄的例子及其对我们的影响。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介绍酸葡萄的概念并通过一系列实际例子来说明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存在的。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酸葡萄心理,并对其有所警惕。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我们对酸葡萄的认识,并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启示和可能的改变。

通过深入探讨酸葡萄的例子,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以便取得更好的自我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要探讨的主题——生活中的酸葡萄的例子,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了酸葡萄的概念和酸葡萄的例子两个小节。

首先,我们会对酸葡萄的概念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其含义、来源和特征等内容。

随后,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生活中酸葡萄的存在,这些例子可能包括不满意自己的工作却嫉妒别人的成功、对他人的幸福心生嫉妒等等。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中酸葡萄的种种表现。

结论部分主要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生活的启示。

我们将对文章中提到的酸葡萄的例子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最后,我们会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希望读者能够从本文中得到一些对生活的启发,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不满和嫉妒情绪。

历史上最完备的35种心理效应

历史上最完备的35种心理效应

历史上最完备的35种心理效应1.瓦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 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瓦拉赫很用功。

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 又不会润色 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 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 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 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 建议他学化学 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 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 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 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 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 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2.门坎效应所谓门坎效应 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 适当引导 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3.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 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 显得矮小、单调 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 则根深叶茂 生机盎然。

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 称之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 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

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 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4.刻板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 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

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 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

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 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 并受到器重和青睐。

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 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 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实践证明 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 会顿觉凉水浇身 丧失了学习信心 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以至产生颓废情绪。

心理学几大效应(情绪心理)

心理学几大效应(情绪心理)

背景小故事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 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 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 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 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 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 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 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马太效应” 是个既有消极作用 又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马太效应”在社会中广 泛存在。而社会贫富差距,也会产生“马太效应”。如: 在股市楼市狂潮中,最赚的总是庄家,最赔的总是散户。
另外,由于富者通常会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而穷者则会由于经济原因,比富者更乏发展机遇,这也会 导致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
翻译: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
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 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 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后,(丢斧子的人)在翻动他的谷物的时候发现 了他的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 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身心健康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晕轮效应(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是指某 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忽视了其它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它有时会产生 “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 晕轮”,这都会干扰人们对信息的评价。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 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 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 会给予较好的评价。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 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 、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 环效应。

最常用到的三十五种心理效应

最常用到的三十五种心理效应

最常用到的三十五种心理效应1:瓦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得者,她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

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才。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试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以取得惊人的成绩。

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2:门坎效应所谓的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里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试验中提出的。

3: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人们把植物界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4:刻板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

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

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受到器重和青睐,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的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葡萄心理
葡萄架上,绿叶成荫,挂着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紫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上面还有一层薄薄的粉霜呢!望着这熟透了的葡萄,谁不想摘一串尝尝呢?从早上到现在,狐狸一点东西还没吃呢,肚皮早饿得瘪瘪的了。

它走到葡萄架下,看到这诱人的熟葡萄,口水都出来啦!可葡萄太高了,够不着。

怎么办?对!跳起来不就行了吗?狐狸向后退了几步,憋足了劲,猛然跳起来。

可惜,只差半尺就够着了。

再来一次!唉,越来越不行,差得更多,起码有一尺!还跳第三次?狐狸饿得实在没劲,跳不动了!一阵风吹来,葡萄的绿叶“沙沙”作响,飘下来一片枯叶。

狐狸想:要是掉下一串葡萄来就好了!它仰着脖子,等了一阵,毫无希望,那几串葡萄挂在架上,看起来牢固得很呢!“唉——”狐狸叹了口气。

忽然,它笑了起来,安慰自己说:“那葡萄是生的,又酸又涩,吃到嘴里难受死了,不吐才怪呢!哼,这种酸葡萄,送给我,我也不吃!”于是,狐狸饿着肚皮,高高兴兴地走了。

这则寓言故事反映了一个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

当工作、学习和交际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时,往往在内心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解脱紧张状态、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适应性倾向,就
像寓言中的狐狸那样,对得不到的东西就贬损它,以平衡自己的心理,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功能,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酸葡萄心理”,即拿自己能够接受的、不是理由的“理由”来自圆其说、自我安慰,以避免心理上受到更严重的伤害,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谓的“阿Q精神”。

(摘自《青年心理》200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