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6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
主要目标:通过实验,解决知识上的疑惑
一、回顾
◆模拟课堂:上一节课我们确定了几个必须解决的知识障碍,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问题吗?
二、活动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设计说明: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假设、验证,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限于时间的关系,这里主要采用“引导式探究”,避免过度开放而花费太多时间,导致学生的整体目标感逐渐淡化、转移。需要运用的思维方法包括“不完全归纳法”和“反证法”。
◆模拟课堂
1.不完全归纳
:我们首先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这个问题,不妨先观察一些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看看它们哪些相同之处。
我们把直尺的一头紧按在桌边,一头露出桌外,怎样让它发出声音?
当它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直尺有什么现象?(这时,教师有必要将学生表述里的“震动、上下运动、摆动”等词汇,转换成“振动”这一科学概念,并告诉学生“振动”的特点是: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
我们再将橡皮筋套在拇指和食指之上,怎样使橡皮筋发出声音?
当它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橡皮筋有什么现象?
我们知道人的喉咙也能发声,把手放在喉头处观察,发声时,能感受到什么?
这时,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物体发声时,它们都在——
同学们的答案只是一个假设而已,仅仅三个例子,是不能说明问题的。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鼓、锣、钗、三角铃等乐器,看看是否能证实我们的假设?(为了避免学生随意地转移探究目标、任性地敲击,教师有必要先提醒学生:不要比谁敲得响、不要连续敲击、注意观察发声物体。)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发声都与它的什么有关?
2.反证
仅仅七、八样物体的实验,还是不可能让所有的人信服。我们能找出一个反面的例子吗?即物体发声了,但它却没有振动的。
预计学生大致会说出以下几类“发声却不振动”或者“振动却不发声”的例子,教师一一予以反驳
将一些泡沫塑料颗粒(或者一盆水)放在桌子上,可以帮助观察到它们发声时是否在振动。
这主要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用一张小纸片或羽毛放在笔筒口,就能看到空气的振动。
有些物体发出的声音,属于超声波或次声波,人的耳朵听不见。但有些动物的听觉比人灵敏,它们却能听见,比如蝙蝠、海豚等。东南亚海啸时,大象就听到远处海浪发出的次声波,而提前逃跑了。这些知识与制作乐器无关,就不详细介绍了。
3.结论从以上实验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制作乐器,就是让物体振动,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活动2:怎样调整音调
◇设计说明:乐曲是由不同音调的声音组合而成的,调整音调是制作、演奏乐器的基本功。
简谐振动的原理告诉我们,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音调也越低。音乐简谱中的1、2、3等就是一些有规律的音调。
由于学生制作的乐器基本可以分为固体振动发声(如用橡皮筋、尼龙线制作的弦乐器和用金属、木头等制作的打击乐器)和气体振动发声(如用吸管、玻璃杯制作的管乐器)两大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探究这两种情况的音调变化原理,使他们懂得如何调整音调。
◆模拟课堂
1.认识音调
一首乐曲是由不同的音调组成的。(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两只老虎》部分小节的简谱:1231│1231│345-│345-│,请同学们唱一遍。)音调是高低不同的,它们组合成了优美的旋律。如果音调相同的话,则听起来是1111│1111│111-│11 1-│,一点也不好听,是吧。
下面我们做个听觉测试,我用口琴吹不同的音调,同学们用手掌的高低表示音的高低。
乐器基本上可以分为固体发声和气体发声两类,液体虽然也可以发声,但不适合制作乐器。下面我们分别研究这两类乐器的音调变化。
2.调整固体发声的音调
你能用直尺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吗?
(如果有学生认为用不同的力度敲击桌面会产生音调的差异,教师要指出其两点错误:一是这种情况下,声音并不完全是由直尺发出,而主要是桌子发出的;二是敲击力度的不同只是改变了声音的大小,对音调的改变不大。“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而不是声音的大小。)
其他固体呢?怎样改变它们发出的音调?(学生领取橡皮筋、铁棒、尼龙线、钗、三角铃、几个装水的玻璃杯等器材,每组只能领取一类材料;教师用投影演示,强调用“敲”或“拨”的技法,不要“吹”。)
像实验中的钗、铁棒、玻璃杯、直尺等都类似于打击乐器,橡皮筋、尼龙线类似于弦乐器。根据以上现象,同学们可以总结出什么规律?
对这两位同学总结的实验结论,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可能学生会对“装水的玻璃杯”这个实验的理解有困难。教师要告诉学生:敲击时,主要是玻璃杯与水振动发出的声音。装的水越多,可以认为玻璃杯与水组成的乐器越“大”,所以音调越低;反之,可以认为乐器越“小”,所以音调越高。其实验结果与其他打击乐器是一致的。)
3.调整气体发声的音调
用装水的玻璃杯也可以研究气体发声的音调。(在两个玻璃杯中装高低不同的水,教师演示吹玻璃杯发声。)
音调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与刚才敲击玻璃杯的音调正好相反?
如果我在另一个玻璃杯中,添加的水位于前两者之间,预测一下,会吹出怎样的声音?(教师按顺序吹这三个玻璃杯,证实同学们的预测。)
看来,气体发声的音调有什么特点?
我们再做几个实验,看看能否证实我们的这个假设性解释。(教师指导学生做几个气体发声的实验:
吸管水哨:取一根吸管,在距端口4cm处深深地剪一刀(但不要剪断),折成直角,将长的一截竖直插入水中,短的一截含入口中,轻轻吹气,能听到竖直吸管发出的哨声。调整吸管插入水中的深度,能发出高低不同音调的声音。
吸管排箫:将吸管剪成不同长度的几根,排成一列,上端平齐,用胶带粘在直尺上。用嘴顺着吹吸管,它们会有规律地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活塞笛子:取一根约25cm长的圆管,材质为金属、玻璃、塑料或竹筒均可,将筷子的一头缠上布条或固定住一个软木塞,插进圆管下端做活塞,在圆管上端吹气,同时抽动活塞,可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通过以上几个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四、修订计划
◇设计说明:同学们在在掌握了以上知识以后,应该对声乐了解得更多了,可能会在原有基础上产生一些新的设想,有必要让他们对原计划进行修订。
◆模拟课堂
我们的计划是否有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
我们下节课就开始制作了,记得将必备的工具和材料带来。
(第四课时)
主要目标:制作、调试乐器
一、检查同学们的准备情况
◆模拟课堂
同学们的工具和材料都带来了吗?(如果有没带齐的情况,则在批评之后,安排他们:1.向其他小组借同类材料;2.教师帮助他们在实验室里寻找替代材料;
3.临时更换可制作的乐器。)
二、提出制作要求
◆模拟课堂
制作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团结合作,井然有序;
2.专心致志,不要大声吵闹;
3.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
4.注意安全,有紧急情况马上汇报。
5.节约时间。
三、同学们分组制作乐器
◆模拟课堂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术上的帮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限,一些数据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避免他们走太多的弯路。如:
四、调试乐器
◆模拟课堂
如果有提前做完的,就尝试演奏并调试自制的乐器,使它能真正奏出一首简单的乐曲。
如果一节课还没有做完,下课后或放学后,接着把它完成。
下节课我们将举办自制乐器演奏会,请同学们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