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制备类型和工艺
抗体纯化工艺
抗体纯化工艺一、概述抗体纯化工艺是制备高纯度、高活性抗体的关键步骤之一。
该工艺包括多个步骤,如细胞培养、抗体捕获、杂质去除和抗体纯化等,旨在获得纯度高、活性好的抗体产品。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体纯化工艺的各个步骤及相关技术方法。
二、细胞培养1.细胞株选择–选择适合抗体生产的细胞株,如CHO细胞、HEK293细胞等。
–考虑细胞株的稳定性、表达水平和生长特性等因素。
2.培养基配方优化–根据细胞株要求,优化培养基的成分,如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添加适量的抗生素保持培养的无菌状态。
3.培养条件控制–控制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
–定期检测培养液的pH值和溶氧含量,并进行适当调整。
三、抗体捕获1.细胞收获–选择最佳的细胞收获时间点,通常在细胞进入衰老期前进行。
–使用适当的方法(如离心、超滤等)将培养液中的细胞分离出来。
2.细胞破碎–使用机械方法或化学方法将细胞破碎,释放抗体和细胞内组分。
–注意选择合适的破碎条件,以保持抗体的完整性和活性。
四、杂质去除1.固体杂质的去除–使用离心、滤膜等方法去除细胞碎片、沉淀和残留的细胞碎片等固体杂质。
–选择合适的离心速度和滤膜孔径,以避免抗体的损失。
2.溶液杂质的去除–使用离子交换、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等方法去除溶液中的蛋白质、DNA、RNA等杂质。
–根据目标抗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去除方法。
五、抗体纯化1.亲和层析–使用亲和介质(如蛋白A、蛋白G、蛋白L等)将目标抗体从其他成分中分离出来。
–根据目标抗体的种类选择合适的亲和介质。
2.离子交换层析–利用抗体与离子交换介质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进行分离。
–通过调整pH值、盐浓度等参数来实现对抗体的选择性吸附和洗脱。
3.凝胶过滤层析–利用凝胶过滤介质的孔径大小选择性地分离抗体。
–根据抗体的分子量和亲和性选择合适的凝胶过滤介质。
4.逆流色谱–利用逆流色谱技术实现对抗体的纯化和富集。
–通过改变流动相和温度等条件来调节抗体与逆流色谱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性繁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
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使血清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度精确的新纪元。
免疫细胞化学的技术关键之一是制备特异性强、亲合力大、滴度高的特异性抗体,由于每种抗原都有几个抗原决定簇,用它免疫动物将产生对各个决定簇的抗体,即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则是由一个产生抗体的细胞与一个骨髓瘤细胞融合而形成的杂交廇细胞经无性繁殖而来的细胞群所产生的,所以它的免疫球蛋白属同一类型,质地纯一,而且它是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因此特异性强,亲合性也一致。
单克隆抗体(McAb)的特性和常规血清抗体的特性比较见2-3。
表2—3 单克隆抗体(McAb)和常规免疫血清抗体的特性比较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动物的选择与免疫1.动物的选择纯种BALB/C小鼠,较温顺,离窝的活动范围小,体弱,食量及排污较小,一般环境洁净的实验室均能饲养成活。
目前开展杂交瘤技术的实验室多选用纯种BALA/C小鼠。
2.免疫方案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对于细胞融合杂交的成功,获得高质量的McAb 至关重要。
一般在融合前两个月左右根据确立免疫方案开始初次免疫,免疫方案应根据抗原的特性不同而定。
(1)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较弱,一般要加佐剂,半抗原应先制备免疫原,再加佐剂。
常用佐剂:福氏完全佐剂、福氏不完全佐剂。
初次免疫抗原1~50μg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多点注射或脾内注射(一般0.8~1ml,0.2ml/点)↓3周后第二次免疫剂量同上,加福氏不完全佐剂皮下或ip(腹腔内注射)(ip剂量不宜超过0.5ml)↓3周后第三次免疫剂量同一,不加佐剂,ip(5~7天后采血测其效价)↓2~3周加强免疫,剂量50~500μg为宜,ip或iv(静脉内注射)↓3天后取脾融合目前,用于可溶性抗原(特别是一些弱抗原)的免疫方案也不断有所更新,如:①将可溶性抗原颗粒化或固相化,一方面增强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另一方面可降低抗原的使用量。
单克隆抗rsv抗体制备工艺
单克隆抗rsv抗体制备工艺
单克隆抗RSV抗体的制备工艺是一种具有高度精准性和特异性的
生物制品制备方法。
其主要步骤包括选择适当的抗原,免疫小鼠,筛
选克隆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和纯化等环节。
下面是具体的制备工艺:
1. 抗原选择:选取RSV的表面膜糖蛋白F(F protein)或G蛋
白(G protein)作为抗原。
2. 免疫小鼠:将抗原免疫小鼠,观察血清中的抗体含量是否达
到要求。
3. 筛选克隆细胞:通过杂交瘤技术将小鼠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筛选具有高抗体产量和特异性的细胞克隆。
4. 体外培养:将克隆细胞培养在含有特定营养成分和生长因子
的培养基中,促进细胞生长和抗体产生。
5. 纯化抗体:通过离心、层析等方法将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抗
体分离纯化,并进行适当的检测和分析,确保纯度和活性达到要求。
以上是单克隆抗RSV抗体制备工艺的主要步骤,具体的实验条件
和方法会因实验目的和条件而略有差异。
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RSV 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
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抗体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药物,其制备工艺一直备受关注。
抗体药物工艺流程
抗体药物工艺流程抗体药物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抗体药物的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细胞培养、抗体表达和纯化等。
本文将详细描述抗体药物工艺流程的各个步骤和流程。
1.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抗体药物生产的第一步,主要是通过培养细胞系来产生目标抗体。
常用的细胞系包括哺乳动物细胞系(如CHO、NS0等)和昆虫细胞系(如Sf9、S2等)。
细胞培养的步骤如下:1.1 细胞株选择根据目标抗体的特性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细胞株进行培养。
常用的CHO细胞株具有较高的蛋白质表达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
1.2 培养基配制配制适合细胞生长和表达的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补充物。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DMEM、RPMI 1640等。
1.3 细胞传代将细胞传入新的培养瓶中,使其继续生长和扩增。
传代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胞密度的控制,以避免过度密集或过度稀释。
1.4 细胞生长和维护定期检查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健康状况,及时调整培养条件(如温度、CO2浓度等)以促进细胞生长和表达。
2. 抗体表达在细胞培养的基础上,进行抗体表达是抗体药物生产的关键步骤。
抗体表达包括转染、筛选和扩增等步骤。
2.1 转染将目标抗体的基因导入到宿主细胞中,实现目标蛋白质的表达。
常用的转染方法包括化学法、电穿孔法和病毒介导转染法等。
2.2 筛选利用适当的筛选方法选择高表达目标抗体的细胞株。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抗体ELISA、流式细胞术等。
将高表达目标抗体的细胞株进行扩增,以获得足够多的细胞用于后续的生产。
3. 抗体纯化抗体纯化是抗体药物生产的最后一步,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分离和纯化步骤获得高纯度的目标抗体。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
3.1 细胞破碎将表达高表达目标抗体的细胞进行破碎,释放出内含的目标抗体。
3.2 初步纯化利用亲和层析等方法将目标抗体与其他杂质分离。
常用的亲和层析介质包括蛋白A、蛋白G等。
3.3 离子交换层析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将目标抗体与其他带电杂质分离。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一、抗血清的制备有了质量好的抗原,还必须选择适当的免疫途径,才能产生质量好(特异性强和效价高)的抗体。
(一)用于免疫的动物作免疫用的动物有哺乳类和禽类,主要为羊、马、家兔、猴、猪、豚鼠、鸡等,实验室常用者为家兔、山羊和豚鼠等。
动物种类的选择主要根据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所要获得抗血清数量,如一般制备抗r-免疫球蛋白抗血清,多用家兔和山羊,因动物反应良好,而且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血清,用于免疫的动物应适龄,健壮,无感染性疾患,最好为///雄性,此外还需十分注意动物的饲养,以消除动物的个体差异以及在免疫过程中死亡的影响。
若用兔,最好用纯种新西兰兔,一组三只,兔的体重以2~3kg为宜。
(二)免疫途径免疫途径有多种多样,如静脉内、腹腔内、肌肉内、皮内、皮下、淋巴结内注射等,一般常用皮下或背部多点皮内注射,每点注射左右。
途径的选择决定于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如激素、酶、毒素等生物学活性抗原,一般不宜采用静脉注射。
(三)佐剂由于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的反应性不同,而且不同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也有强有弱,因此常常在注射抗原的同时,加入能增强抗原的抗原性物质,以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这种物质称为免疫佐剂。
佐剂除了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增加抗原刺激作用外,更主要的是,它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使参与免疫反应的免疫活性细胞增多,促进T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细胞免疫和抗体的产生。
常用的佐剂是福氏佐剂(Freundadjuvant),其成分通常是羊毛脂1份、石腊油5份,羊毛脂与石腊油的比例,视需要可调整为1:2~9(V/V),这是不完全福氏佐剂,在每毫升不完全佐剂加入1~20mg卡介苗就成为完全佐剂。
配制方法:按比例将羊毛脂与石蜡油置容器内,用超声波使之混匀,高压灭菌,置4℃下保存备用。
免疫前取等容积完全或不完全佐剂与免疫原溶液混合,用振荡器混匀成乳状,也可以在免疫前取需要量佐剂置乳钵中研磨,均匀后再边磨边滴加入等容积抗原液(其中加卡介苗3~4mg/ml或不加),加完后再继续研磨成乳剂,滴于冰水上5~10min内完全不扩散为止。
抗体制备
二、免疫动物
为获取高质量的抗体,除了需制备高纯度 的抗原外,还需选择适宜的动物和设计有 效可行的免疫方案,如抗原的剂量、剂型、 注射途径、注射次数、注射间隔和接种动 物的年龄均与免疫效果密切的关系。
1.免疫动物的选择
选择动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抗原来源与动物种属的关系。抗原的来源与免疫动物 种属差异越远,其免疫源性越强,免疫效果越好,而 同种系或亲缘关系越近,免疫效果越差。 ②动物个体的选择。适龄、健康、体重符合要求的正常 动物(以雄性为佳);抗体需要量少时,选用家兔、 豚鼠和鸡等小动物;抗体需要量大时,可选用绵羊、 山羊、马、驴等大动物。 ③抗原性质与动物种类。
第十一章 抗体制备
抗体的制备技术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抗体是传统的抗体制备方法即利用抗原免 疫动物后获得抗体,称为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第二代抗体是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出针对抗原中 某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第三代抗体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而来,称为 基因工程抗体(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本 章主要介绍三种类型抗体的制备方法。
一、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一、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流程
二、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1. 主要材料
2. 细胞融合前准备
3. 细胞融合
4. 抗体的初筛和克隆化
5. 杂交瘤细胞冻存与复苏
6. 单克隆抗体的批量生产
7.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与鉴定
(一)主要材料:
RPMI1640培养液 FCS 10% 谷氨酰胺 2mmol/L 青霉素 100IU/ml 链霉素 100Ug/ml
抗体纯化工艺
抗体纯化工艺一、引言抗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许多领域中,如医学、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抗体的纯化是研究和应用这些分子的基础,因此抗体纯化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二、抗体纯化工艺流程1. 细胞培养及收获细胞培养是抗体制备的第一步,通常使用哺乳动物细胞系来表达目标蛋白。
细胞培养条件包括温度、CO2浓度、营养成分和培养基等。
当细胞达到最大密度时,可以进行收获。
收获后将细胞离心并取下上清液。
2. 亲和层析亲和层析是最常用的抗体纯化方法之一。
它利用特定配体与目标分子之间的亲和作用,将目标分子从混合物中选择性地吸附到固相材料上。
例如,使用含有蛋白A或蛋白G的树脂来选择性地捕捉IgG类别的抗体。
3. 尺寸排除层析尺寸排除层析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的分离方法。
它利用不同分子大小的抗体在树脂中的渗透性差异,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纯化。
尺寸排除层析通常用于去除杂质,如细胞碎片、DNA和RNA等。
4. 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利用不同离子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树脂表面上带有正负电荷的功能团能够与目标抗体中带有相反电荷的部位结合。
通过调节pH或盐浓度,可以实现目标抗体与树脂之间的选择性结合和解离。
5. 亲水性交换层析亲水性交换层析是一种基于溶液中物质亲水/疏水特性进行分离的方法。
它利用具有不同亲水性质的树脂来选择性地捕捉和纯化目标抗体。
6. 逆流色谱逆流色谱是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抗体制备中也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快速地分离和纯化目标抗体,并且可以在大量样品中进行高通量分析。
7. 超滤超滤是一种利用膜过滤器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它可以去除大分子杂质,如细胞碎片、DNA和RNA等,从而提高目标抗体的纯度。
三、结论抗体纯化工艺是抗体制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地设计和选择不同的纯化方法,可以实现高效、快速和经济地纯化目标抗体。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并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抗体的产量和质量。
抗体药物工艺流程
抗体药物工艺流程抗体药物是一种利用人工合成或改造的抗体来治疗疾病的药物。
其制备过程主要包括抗体的选择、表达和纯化、特定药物结构的构建以及体内外活性评价等步骤。
以下将详细介绍抗体药物的工艺流程。
1.抗体选择抗体的选择是抗体药物制备的第一步,通常通过抗原呈现、高通量筛选和抗体亲和力评估等方法进行。
在这个步骤中,需要明确目标疾病的靶点,并找出可以与其结合的抗体。
2.抗体表达和纯化抗体的表达和纯化是制备抗体药物的重要步骤。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多种系统对抗体进行表达,包括真核细胞(如CHO细胞)和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
在抗体表达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表达载体、优化培养条件,并使用亲和色谱、离心和滤过等方法对抗体进行纯化。
3.亚类选择和改造为了增强抗体药物的效力和稳定性,通常需要对抗体的常规IgG结构进行改造。
其中一种主要的改造方式是选择合适的亚类,如IgG1、IgG2、IgG3或IgG4,以增强抗体的效力和稳定性。
4.抗体结构的构建抗体结构的构建包括引入特定的功能模块,如毒素链、放射性同位素或药物等,以实现抗体药物的特定治疗效果。
在这个步骤中,需要对抗体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工程改造。
5.体内外活性评价在抗体药物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其在体内外的活性进行评价。
在体内评价中,可以通过小鼠模型或其他动物模型来研究抗体药物的生物学活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指标。
在体外评价中,可以通过抗体结合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方法来评估抗体的亲和力、特异性和潜在毒性等。
6.临床试验和生产经过前期的活性评价后,抗体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临床试验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I期、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
在临床试验过程中,需要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剂量响应进行评价。
当药物通过临床试验后,可以申请生产上市。
总结起来,抗体药物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抗体的选择、表达和纯化、亚类选择和改造、抗体结构的构建以及体内外活性评价等步骤。
单克隆抗体生产工艺
单克隆抗体生产工艺单克隆抗体是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由于其高度特异性和较强的亲和力,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诊断和治疗等领域。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六个主要步骤:免疫原的制备、小鼠免疫、B细胞融合、杂交瘤筛选、单克隆抗体生产和纯化。
首先,需要制备免疫原。
免疫原一般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细菌、细胞或其他抗原物质。
制备免疫原的目的是引起小鼠产生特异性的抗体。
其次,通过将免疫原注射到小鼠体内,激发小鼠的免疫反应。
通常需要多次的免疫过程,以增加小鼠产生高效的抗体。
然后,将选择性地提取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并进行融合。
融合的方法主要有多种:一是用聚乙二醛或聚乙醛作离子型溶剂,利用高渗后低渗外界环境的原理,通过两侧渗透压的不同以减小融合成活细胞的机会;二是通过牛血清白蛋白PEG 4000溶液融合,PEG既有渗透性又有结合融合细胞的功能,既能使细胞接触体系发生排斥而避免非特异性接触而造成无菌感染,又能促使细胞融合。
随后,对融合后的杂交瘤进行筛选。
通过培养基中的高ATP含量、无食物剂量减少、高HAT饮食片加入、HT针对骨髓使细胞生长明显减慢和限制细胞的多样性等等诱导,使无抗原刺激情况下的融合细胞中B细胞优势相对较大。
然后,对产生的杂交瘤细胞进行扩展、培养和生产。
将选择的杂交瘤细胞传入大容量生产系统进行扩增培养。
最后,对生产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纯化和鉴定。
常用的方法有亲和层析、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过滤和高效液相色谱等。
同时,需要对纯化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以确保其特异性和功能。
以上是单克隆抗体生产的主要工艺步骤。
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实验室和生产设备,并且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单克隆抗体的质量和稳定性。
抗体生产工艺流程
抗体生产工艺流程一、引言抗体是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其生产工艺流程对于抗体的质量和效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般抗体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抗原制备、免疫动物选择、免疫程序、抗体纯化和质量控制等环节。
二、抗原制备抗原是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关键物质。
一般来说,抗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糖蛋白、糖等生物大分子。
抗原制备的关键是纯化目标蛋白并使其具有足够的免疫原性。
通常的制备方法包括基因工程表达、细胞培养、组织提取等。
三、免疫动物选择免疫动物的选择是抗体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一般常用的免疫动物有小鼠、兔子、大鼠等。
选择免疫动物时需要考虑其免疫系统的特点、抗原的物种特异性以及抗体的用途等因素。
例如,小鼠免疫系统较为成熟,抗原物种特异性较高,适合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四、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指将抗原注射到免疫动物体内,诱导其产生抗体的过程。
免疫程序通常包括初次免疫、增强免疫和最后的免疫。
初次免疫是为了激活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抗原特异性的抗体。
增强免疫是为了增加抗体产量和提高抗体的亲和力。
最后的免疫是为了收集免疫动物体内的抗体。
五、抗体纯化抗体纯化是将免疫动物体内的抗体从其他成分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一般的纯化方法包括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等。
亲和层析是指利用抗体与其结合的特定配体(如蛋白A、蛋白G等)进行分离。
离子交换层析是根据抗体与离子交换树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
凝胶过滤则是根据抗体的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六、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抗体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确保抗体的质量和效能。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SDS-PAGE、Western blot、ELISA等。
SDS-PAGE可以用于检测抗体的纯度和分子量。
Western blot可以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ELISA可以用于定量测定抗体的浓度。
七、总结抗体生产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技术。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
抗体生产工艺
抗体生产工艺抗体生产工艺是制备具有特定免疫功能的抗体的一系列技术步骤的总称。
抗体是一种体内免疫应答中重要的分子,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因此在医学和生物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抗体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需要选择抗原来作为抗体的目标。
抗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糖类、小分子化合物以及细胞表面标记物等。
选择合适的抗原非常重要,需要考虑其特异性和亲和力。
接下来,需要提取目标抗原。
这可以通过从生物组织中分离出目标抗原,或者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在适当的宿主细胞中表达目标抗原。
在后一种情况下,需要构建一个包含目标抗原基因的表达载体,并转染宿主细胞以表达目标抗原。
然后,将目标抗原免疫到合适的实验动物体内。
常见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兔子和大鼠等。
免疫通常通过多次注射逐渐增加目标抗原的剂量和频率,以激发抗体的产生。
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选择添加佐剂来增强免疫效果,如强化剂、佐剂和免疫刺激物等。
随后,需要收集免疫动物体内产生的抗体。
这可以通过采集免疫动物的血液或千倍尾血得到。
血液样品需要进行离心或过滤等处理,分离得到抗体。
接下来是抗体的纯化步骤。
这可以使用不同的纯化方法,如蛋白A/G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根据抗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选择。
纯化的目的是提高抗体的纯度和活性。
最后,对纯化后的抗体进行鉴定和测试。
这可以通过一系列技术方法,如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来检测抗体的特性和活性,以确保其质量和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抗体生产工艺的一般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存在其他具体的步骤和优化措施,以提高抗体的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抗体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从选择抗原到抗体纯化再到鉴定和测试等多个环节的配合和精心操作。
只有通过这些步骤,才能生产出具有高纯度和特定免疫功能的抗体,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医学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抗体制备介绍
抗体制备抗体制备是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涉及多个步骤,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用于诊断、治疗以及科学研究。
以下是抗体制备的一般流程:1. 抗原的选择与制备抗原选择:根据需要制备的抗体类型,选择相应的抗原。
抗原通常是一种能引起免疫反应的分子,如蛋白质、多肽、多糖等。
抗原制备:如果抗原是蛋白质,可能需要通过重组DNA技术在细胞中表达并纯化。
如果抗原较小,可能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合成。
2. 动物免疫宿主选择:通常选用小鼠、大鼠、兔子或者羊等动物作为宿主。
免疫程序:将抗原与佐剂混合后,通过注射的方式引入动物体内,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通常需要多次免疫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抗体。
3. 采集和检测采集血液:免疫数周后,从动物体内采集血液。
分离血清:血液离心后,取上层的血清,其中含有抗体。
检测抗体:通过ELISA、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4. 抗体纯化沉淀法:如铵硫酸盐沉淀法。
色谱法:包括离子交换色谱、亲和色谱(利用蛋白A或蛋白G 亲和抗体Fc区)等。
5. 抗体标记(如需)酶标记:如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结合。
荧光标记:如FITC或PE标记。
同位素标记:用于放射免疫检测。
6. 单克隆抗体制备(如果需要)融合:将已免疫动物的脾细胞与恒温动物骨髓瘤细胞融合。
筛选:利用HAT培养基筛选出能够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克隆:将杂交瘤细胞进行单细胞克隆,确保抗体的一致性。
培养和扩大: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者在特定的动物体内扩大。
抗体采集和纯化:从培养基或动物的腹水中采集含有单克隆抗体的液体,并进行纯化。
7. 质量控制抗体活性:检测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
抗体纯度:通过SDSPAGE、HPLC等方法检测纯度。
抗体稳定性:进行长时间存储后,检测抗体的稳定性。
8.包装和保存包装:按照需求包装成不同规格。
保存:通常在低温条件下保存,例如20℃或者80℃,有时添加甘油或蛋白稳定剂。
抗体药物制备工艺
• 人鼠嵌合抗体:由鼠抗体的可变区和 人抗体的稳定区组成,用人C区基因 取代鼠C区基因,在空间结构上相对 独立,大大降低免疫原性。
抗体制备
基因工程抗体
1、人鼠嵌合抗体制备
骨髓瘤细胞:核酸代谢旁路酶缺陷型(次黄嘌 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 或胸腺嘧啶核 苷激酶KT-)
原生质体融合:将对数期的骨髓瘤细胞与新鲜B 淋巴细胞混合,用PEG为诱导剂,进行细胞融合
在HAT培养基中选择培养
抗体制备
鼠源单克隆抗体
一、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在HAT培养基中选择培养融合细胞:亲本B细胞不能 离体培养,5-7d后自行死亡,亲本骨髓瘤细胞是缺 陷型,在选择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只有融合细胞才 能正常生长,被筛选出来。培养过程中,检查是否 污染,隔日换培养液。
二、杂交瘤细胞培养
2、体外培养工艺
•多用无血清培养基
•杂交瘤细胞的悬浮培养产生的抗体滴度较低
•高密度的微囊化培养适合抗体生产,抗体截留 在微囊内,纯度较高,约50%,有利于分离纯化 。
抗体制备
鼠源单克隆抗体
三、单克隆抗体纯化
•离心:除去细胞碎片及脂类等,澄清溶液。加入硅 胶及其他吸附剂,有利于分离。
单克隆细胞筛选:对形成的集落,有限次数稀释, 分离出单个细胞,进行特异性抗体筛选,使其克隆 化。淘汰遗传不稳定的杂交瘤细胞,从细胞群体中 筛选出遗传性稳定、分泌抗体均一的同源性细胞系, 建库,保存。
抗体制备
鼠源单克隆抗体
二、杂交瘤细胞培养
1、体内培养工艺:
在小鼠或大鼠腹腔内,杂交瘤生长分泌单克隆抗体
抗体制备
鼠源单克隆抗体
鼠源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过程
抗体制备
基因工程抗体
抗体的制备
单抗:过程:单克隆抗体技术(monoclonal antibody technique):一种免疫学技术,将产生抗体的单个B淋巴细胞同骨髓肿瘤细胞杂交,获得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种细胞,并以此生产抗体。
是仅由一种类型的细胞制造出来的抗体,对应于多克隆抗体、多株抗体——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制造出来的一种抗体。
制备过程:1、免疫动物免疫动物是用目的抗原免疫小鼠,使小鼠产生致敏B淋巴细胞的过程。
一般选用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按照预先制定的免疫方案进行免疫注射。
抗原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刺激相应B淋巴细胞克隆,使其活化、增殖,并分化成为致敏B淋巴细胞。
(1)抗原制备。
(2) 免疫动物的选择。
(3)免疫程序的确定。
(免疫途径常用体内免疫法包括皮下注射、腹腔或静脉注射,也采用足垫、皮内、滴鼻或点眼。
最后一次加强免疫多采用腹腔或静脉注射,目前尤其推崇后者,因为可使抗原对脾细胞作用更迅速而充分。
在最后一次加强免疫后第3天取脾融合为好,许多实验室的结果表明,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应答反应中,取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特异性杂交瘤的形成高峰分别为第4天和第22天,在初次免疫应答时获得的杂交瘤主要分泌IgM抗体,再次免疫应答时获得的杂交瘤主要分泌IgG抗体。
)2、细胞融合采用二氧化碳气体处死小鼠,无菌操作取出脾脏,在平皿内挤压研磨,制备脾细胞悬液。
将准备好的同系骨髓瘤细胞与小鼠脾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促融合剂聚乙二醇。
在聚乙二醇作用下,各种淋巴细胞可与骨髓瘤细胞发生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3、选择性培养选择性培养的目的是筛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一般采用HAT选择性培养基。
在HAT培养基中,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因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不能利用补救途径合成DNA而死亡。
未融合的淋巴细胞虽具有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但其本身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也逐渐死亡。
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由于从脾细胞获得了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的特性,因此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和增殖。
抗体的制备(一)
抗体的制备(一)抗体是动物机体在抗原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熟的浆细胞合成的,并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一类球蛋白,亦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高等哺乳动物体内普通有4种免疫球蛋白,即IgM、IgG、IgA、IgE,在免疫分析中常用的是IgG。
IgG的分子量为150~160kD,在动物血清中的含量约为6~16mg·mL-1,占血清蛋白总量的75%。
IgG的基本结构类似英文大写的“Y”形,8-1所示。
IgG由两条轻链(图中浅色部分)和两条重链(图中深色部分)组成,轻链和重链及重链和重链之间通过二硫键(-S-S-)衔接。
重链从其氨基端开头的1/4区域和轻链从其氨基端开头的1/2区域内的组合成抗原结合部位。
由图8-1可以看出,一个IgG分子可以有两个抗原结合部位。
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可以得到两个Fab片段和一个Fc片段。
同种生物的IgG,Fc 片段基本保持不变,称为稳定区,该区域有与金色葡萄球菌蛋白A结合的位点;Fab片段从其氨基端开头的1/2区域,对不同的抗原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称为可变区,该区域是抗原识别部位。
因为IgG分子的抗原识别部位在“Y”,形结构的最顶端,这对于抗体的固定化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可以通过与Fc片段的特异性结合而把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上。
同时使抗原结合部位充分裸露,以保持抗体的活性。
图8-1 抗体基本结构暗示图凡能刺激肌体产生抗体,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物质刺激肌体产生抗体的特性称为免疫原性,与相应抗体发生免疫亲和反应的特性称为反应原性。
对一些大分子物质,如蛋白、多糖来说,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因此可以挺直用来免疫动物制备抗体,这些物质又称为彻低抗原。
而对于环境分析中的大多数目标化合物来说,因为分子量较小,所以只具有反应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不能挺直刺激肌体产生抗体。
但是。
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将目标化合物或目标化合物的特征结构结合到载体蛋白上,使之获得免疫原性,然后免疫动物,即可得到目标化合物或特征结构的抗体。
二抗制备工艺
二抗制备工艺二抗(Secondary Antibodies)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在进行免疫组化、免疫印迹等实验中,二抗能够与特定的原抗体结合,从而实现对目标抗原的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抗制备工艺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正确使用该工具。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二抗制备之前,需要先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1. 目标抗体:根据实验需要选择特定的原抗体。
2. 动物血清:通常使用驱散动物血清,如马、兔、羊等。
3. 化学试剂和缓冲液:例如胍基氯化银、硫氰酸钠等。
4. 离心机和洗涤机:用于离心和洗涤操作。
5. 反应容器:如试管、洗涤瓶等。
【二、制备过程】1. 原抗体净化:a. 溶解固定化的原抗体:将原抗体加入适量的缓冲液中,并在室温下轻轻摇动至固体完全溶解。
b. 过滤溶液:使用0.22微米的滤膜对溶液进行过滤,以去除悬浮的杂质。
c. 净化原抗体:将过滤后的溶液加入离心管,并在4000转/分钟的条件下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收集。
2. 收集动物血清:a. 注射原抗体:将原抗体注射到动物体内,激发机体产生二抗。
b. 收集血清:待动物产生足够数量的二抗后,通过离心将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分离,收集上清液。
3. 与目标抗体的结合和纯化:a. 制备胍基氯化银溶液:按照指定比例将胍基氯化银溶于缓冲液中,制备成工作液。
b. 胍基氯化银与血清反应:将收集到的动物血清与胍基氯化银工作液混合,在室温下孵育一定时间,以促使胍基氯化银与动物血清中的IgG反应结合。
c. 针对目标抗体的纯化:通过离心和洗涤的过程,分离出与目标抗体结合的二抗,并进行纯化处理。
4. 保存和储存:a. 筛选纯化后的二抗: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对纯化后的二抗进行筛选和检测。
b. 储存条件:将筛选合格的二抗存储在-20℃的低温条件下,以保持其稳定性和活性。
【三、注意事项】1. 原抗体的选择: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与目标抗体互补的原抗体。
生物药物的制备技术
生物药物的制备技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生物药物已成为医学领域的新宠儿,其制备、贮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生物药物的制备技术也在不断进行改良和优化,使得生物药物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其药理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生物药物制备技术,以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一、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药物制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培养细胞,获得相应的重组蛋白质或生物制剂,如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人干扰素α-2a、单克隆抗体等。
细胞培养技术需要进行细胞株的筛选、培养基的配方设计、培养条件的优化等步骤,技术要求较高。
例如,人干扰素α-2a的制备过程中,先用分子克隆技术将干扰素α-2a的基因插入到真核细胞中,使得该细胞能够表达干扰素α-2a。
接下来,将该细胞进行培养,使其产生干扰素α-2a。
然后,通过纯化等步骤,获得高纯度的人干扰素α-2a。
这一制备工艺的核心是细胞培养技术,其精细程度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产量。
二、重组DNA技术重组DNA技术也是生物药物制备的重要手段。
其原理是利用DNA技术将外源基因插入到细胞中,使细胞产生特定的蛋白质,如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血红蛋白等。
重组DNA技术需要经过基因克隆、DNA测序、基因操纵、细胞转染等多个步骤,技术难度较大。
例如,人胰岛素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人胰岛素原基因插入到细胞中,并通过特殊的培养条件使其产生人胰岛素。
然后,通过加热、离子交换等传统纯化技术获得高纯度的人胰岛素。
这一制备工艺的核心是重组DNA技术,其精细程度和稳定性也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产量。
三、抗体制备技术抗体是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其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抗体制备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获得高效、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
抗体制备技术需要进行鉴定、免疫原制备、动物免疫、抗体筛选等多个步骤,技术要求较高。
例如,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从哺乳动物中获得免疫反应所需的免疫原,然后将其注射到小鼠等实验动物体内进行免疫,随后获得免疫细胞,并将其与特定的癌细胞融合。
抗体原液制备工艺流程
抗体原液制备工艺流程抗体原液是指在体内或体外制备出来的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抗体溶液。
抗体原液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种抗体原液制备的工艺流程。
首先,选择合适的抗原。
抗原是抗体原液制备的基础,因此选择合适的抗原非常重要。
一般而言,抗原需要具有较高的纯度和活性,以确保制备出的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重组蛋白技术或从生物样品中分离纯化抗原。
其次,免疫动物。
选择合适的免疫动物对抗原进行免疫。
常用的免疫动物有小鼠、兔子和猴子等。
在免疫动物体内注射抗原,激发免疫细胞产生抗体。
免疫动物的选择要根据需要制备的抗体种类、抗原的性质和目的等因素进行权衡。
然后,免疫动物免疫后,采集血清。
一般情况下,免疫动物免疫后的2-3周可以采集到具有较高抗体水平的血清。
血清中含有各种抗体,经过适当的处理和纯化,可以得到目标抗体。
接下来,纯化目标抗体。
通过离心、过滤和层析等技术,将血清中的非特异性抗体、污染物和其他杂质从目标抗体中分离出来。
利用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技术可以实现对抗体的高效纯化。
最后,进行抗体的定量和质量检测。
利用免疫学方法,如ELISA、免疫印迹等技术,对制备出的抗体进行定量和质量检测。
确保抗体的纯度、亲和力和特异性等达到要求。
总之,抗体原液制备工艺流程包括抗原选择、免疫动物免疫、血清采集、抗体纯化和抗体质量检测等步骤。
这个流程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通过合理的制备工艺,可以获得高纯度、高效活的抗体原液,为后续的实验和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免疫球蛋白片段的制备:
1. 解离二硫键 2. 溴化氰裂解法 3. 酶裂解法
三、半抗原
半抗原(无免疫原性)多肽、多糖、甾族激
+
素、脂肪胺、类脂质 、核苷、某些药物以
载体
及其他化学物品等。
完全抗原(具免疫原性)
机体 抗体/致敏淋巴细胞
1、载体的选择
①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 兔血 清白蛋白、牛甲状腺球蛋白 ②多肽聚合物:多聚赖氨酸 ③大分子聚合物:
抗体制备类型和工艺
教学目的
掌握:颗粒性抗原的制备、可溶性抗原的 制备
熟悉:可溶性抗原的纯化--盐析法
第一节 免疫原的制备
免疫原(immunogen)是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 并能与抗体发生反应的物质。
免疫原:颗粒性抗原 可溶性抗原 半抗原性免疫原
一、颗粒性抗原
Ø细胞抗原:绵羊红细胞
Ø细菌抗原:菌体抗原
(4)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原理: 在适当的温度、pH及低离子强度的条件下, 表面活性剂能与脂蛋白形成微泡,使膜的渗透 性改变或使之溶解。
应用: ①破碎细菌,且作用比较温和 ②提取核酸时,常用此法破碎细胞
(二)可溶性抗原的提取和纯化
1.超速离心法: Ø 差速离心法-低速和高速交替进行 Ø 密度梯度离心法-区带离心法
羧甲基纤维素 聚乙烯吡咯烷酮
2、半抗原与载体的连接方法
①物理方法 ②化学方法
碳化二亚胺法:
半抗原+载体 蛋白质
人工免疫原
混合
搅拌1-2h
R-
室温24h
NH透=C析H除-R去’未反应 的半抗原
戊二醛法:
半抗原-NH2
OHC-(CH2)3-CHO
混合
载体蛋白NH2
半抗原-N=CH-
(CH2)3-CH=NH-载 体蛋白
组织和是新鲜或低温保存的 去除包
洗去血迹 及污物
脏器进行灌洗
NS内含0.5g/L
膜或结 缔组织
NaN3
冷浴中组织剪碎
装入捣碎机筒内高速 粉碎制成组织匀浆液
上清液 澄清
去除细胞碎片 及微小组织
3000r/ min×10min
离心 取上清液
2.细胞可溶性抗原的破碎
Ø (1) 超声破碎法 Ø (2)酶处理法 Ø (3)反复冻融法 Ø (4)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1)超声破碎法
原理: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而使细胞破碎 特点:①操作简单,重复性较好,节省时间
②多用于微生物和组织细胞的破碎
(2)酶处理法
常用酶类:溶菌酶(碱性环境) 方法:EDTA--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 特点:①此法适用多种微生物;
Ø
鞭毛抗原
Ø寄生虫体抗原:虫卵
血细胞抗原制备
细菌抗原制备: 多用液体或固体纯培养 物,经集菌后处理。
寄生虫和真菌抗原制备: 除用破碎法加 工粗提外,大多要加以适当纯化。
二、可溶性抗原
(一)组织和细胞可溶性抗原的粗提 Ø 1.组织细胞抗原的制备:
Ø 高速捣碎法-组织捣碎机捣碎 Ø 研磨法-用玻璃匀浆器或乳钵研磨
★配体的选择条件: ①抗原或抗体必须单一特异性; ②抗原与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 ③配体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化学基团。
★抗原或抗体与支持物的结合: ①活化:溴化氰; ②接“手臂”:带“手臂”琼脂糖有氨
基琼脂糖、羧基琼脂糖、溴乙酰琼脂糖、 重氮盐衍生物琼脂糖、疏基琼脂糖。
★亲和层析条件的选择: ①封闭活性基团 ②除去未结合和结合不牢的蛋白 解脱剂: 3mol/L 硫氰酸钾(或钠)、 0.1mol/L pH2.4甘氨酸缓冲液
弗氏佐剂(Freund,s adjuvant): 弗氏完全佐剂-羊毛脂 与液体石蜡的混合物 弗氏完全佐剂-弗氏不 完全佐剂加卡介苗
乳化方法: 研磨法和搅拌混合法
弗氏佐剂(Freund adjuvant) 液体石蜡 + 羊毛脂 混合 弗氏不完全佐剂
抗原
卡介苗
完全乳化 加热 备用高 灭压 菌 弗氏完全佐剂
②作用条件温和; ③内含物成分不易受到破坏;
④细胞壁损坏的程度可以控制。
(3)反复冻融法
原理:因突然冷冻,细胞内冰晶的形成及胞 内外溶剂浓度的突然改变而破坏细胞。
方法:将待破碎的细胞置冰箱内冻结,然后 置室温融化,如此反复两次,大部分组织细 胞及细胞内的颗粒可被融破。
特点:此法适用于组织细胞。
方法
差速离心
梯度密度离心
2.选择性沉淀法: 核酸去除法-氯化锰、鱼精蛋白 盐析法-硫酸铵、硫酸钠 有机溶剂沉淀法-乙醇、丙酮 聚合物沉淀法-聚乙二醇
盐析沉淀法
原理:利用各种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 中有不同的溶解度。
优点:方便、有效、不影响蛋白质活性 应用: 抗原的初筛
提取丙种球蛋白 抗原的浓缩
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法
常用的聚合物: 聚乙二醇(PEG)、硫酸葡聚糖
应用: 3%-4% PEG沉淀免疫复合物 6%-7% PEG沉淀IgM 8%-12% PEG沉淀IgG 12%-15% PEG沉淀其他球蛋白 25% PEG沉淀白蛋白
3. 凝胶层析法
样品溶液缓慢流经凝胶柱时,大分子短 时间内被洗脱出来;小分子物质缓慢地流 出分子筛柱;通过凝胶的分子筛作用,大、 中、小三类分子彼此间较易分开。 特点:简单易行,但掌握不好,分离效果 较差。
5.亲和层析法
是利用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学特异性, 即生物分子间所具有的专一性亲和力而 设计的层析技术。 特点:纯化效率高,速度快,有时仅一 步即可达到纯化目的。
★亲和层析支持物的选择: ①非特异性吸附低; ②液体流速快; ③在各种pH和高浓度盐溶液中稳定; ④有合适丰富的化学基团 ⑤有丰富的微,以增加结合容量。
白蛋白 IgM IgG
Sephadex G-200凝胶
4. 离子交换层析法
原理: 利用带电离子基团的纤维素或凝胶,吸
附交换带相反电荷的蛋白质抗原。各种蛋 白质的等电点不同,所带电荷不同,与纤 维素结合的能力有差别。
交联葡萄糖 琼脂糖
聚丙烯酰胺
离子交换 常用离子
纤维素
交换剂
离子化 细粉
交联树脂
☆戊二醛是常用的带有两个活性基团的 双功能联接剂☆
第二节 免疫佐剂
免疫佐剂(immunoadjuvant): 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
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 变免疫应答的类型的物质称为免疫 佐剂,简称佐剂(adjuvant)。
一、佐剂的种类
化合物 生物制剂
人体的佐剂:氢氧化铝、明矾、poly I∶C、胞壁酰二肽、细胞因子、热休 克蛋白 动物的佐剂:弗氏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