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蕈中毒

合集下载

毒蕈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2017

毒蕈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2017

毒蕈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蘑菇是大型真菌的子实体,其中食用后会造成人、畜中毒症状者为毒蘑菇,也称毒蕈。

目前世界上已统计毒蕈种类100余种,我国最新考证共435种。

毒蕈中毒事件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我国多集中在每年8、9月份的阴雨季节。

大部分毒性较弱,引起如急性胃肠炎等食物中毒症状;少数毒性较高的食用后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ICU内收治的多为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的重症中毒患者。

因此,了解患者所食用毒蕈的种类、所含毒素成分及中毒特点,对治疗十分必要。

血液净化治疗既可清除毒素,又可支持脏器功能,在重症毒蕈中毒患者的抢救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毒蕈中毒的毒理毒蕈的毒性成分较复杂,目前已知约150余种,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大多数加热后活性不消失。

一种毒蕈可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亦可存在于多种毒蕈中。

大多数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 仅引起胃肠道不适;少数毒性较高者,食用后即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

目前研究较多的毒素有以下几类:(一)环肽类毒素包括鹅膏毒肽( amanitin)、鬼笔毒肽和毒伞肽等,参与毒素组成的氨基酸大多是非蛋白质氨基酸。

误食野生毒蕈引起的中毒事件中,95%以上是由环肽类毒素含量较高的鹅膏毒蕈引起的,病死率高(有报道误服后中毒死亡率成人>20%,儿童>50%),仅一个子实体就可致死。

鹅膏毒肽为双环八肽,是引起毒蕈中毒的主要毒素;鬼笔毒肽为双环七肽、毒伞肽为单环七肽,口服不吸收,毒素直接入血或注入腹腔时可出现中毒症状,亦可通过破损黏膜吸收。

鹅膏毒肽为慢作用毒素,毒性较鬼笔毒肽强10~20倍,致死量约0.1mg/kg,食后9~12天死亡,在鹅膏蕈中含量最高,且毒性最强,理化性质稳定,易溶于水、酒精,一般烹调不能使其破坏,饮用菌汤也可中毒;同食酒精可使类双硫仑样物质毒力增强,使中毒程度加深。

鹅膏毒肽主要作用于肝脏,可抑制RNA聚合酶活性,经胃肠道吸收后,由血液循环到达肝细胞,肝细胞膜主动转运鹅膏毒肽至细胞内形成毒素-蛋白复合物,再由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直接快速吸收,并在细胞内释放鹅膏毒肽,直接造成细胞破坏及相邻肝细胞损伤,导致鹅膏毒肽在体内毒性大大增加。

毒蕈中毒健康宣教

毒蕈中毒健康宣教

何时需要就医?
中毒症状
如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症状出现后,需立 即就医。
症状可能在进食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需保持 警惕。
何时需要就医?
急救措施
如出现中毒症状,尽量保留食物样本,方便医生 诊断。
避免自行催吐,可能加重病情。
何时需要就医?
及时救治
中毒后应迅速就医,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越早进行专业治疗,预后越好。
如白毒伞、锈色毒伞等,这些蘑菇外观与食用菌 相似,易被误食。
了解常见毒蕈的特征,有助于识别和避免误食。
什么是毒蕈中毒?
毒蕈中的成分
有毒蘑菇中含有多种毒素,如阿马丹毒素、肝毒 素等。
这些毒素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甚至 可能致命。
谁易受毒蕈中毒影响?
谁易受毒蕈中毒影响?
高风险人群
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更易受 到毒蕈中毒的影响。
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恢复心理健康。
谢谢观看
毒蕈中毒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毒蕈中毒? 2. 谁易受毒蕈中毒影响? 3. 何时需要就医? 4. 怎样预防毒蕈中毒? 5. 中毒后的恢复与观察
什么是毒蕈中毒?
什么是毒蕈中毒?
定义
毒蕈中毒是指因误食有毒蘑菇而导致的中毒现象 。
某些蘑菇含有强烈的毒素,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 伤害。
什么是毒蕈中毒? 常见毒蕈
他们的身体对毒素的抵抗力较低,容易发生 严重后果。
谁易受毒蕈中毒影响?
野外采蘑菇者
经常在野外采蘑菇的人,因缺乏专业知识, 容易误食毒蕈。
建议采蘑菇前参加相关培训,增强识别能力 。
谁易受毒蕈中毒影响? 不明来源的食品
从不明渠道购买的蘑菇,存在较高的毒蕈风 险。

什么是毒蕈中毒?

什么是毒蕈中毒?

什么是毒蕈中毒?
蕈俗称蘑菇,是一类高等真菌。

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有的还能药用,但也有些蕈类含有毒素,目前我国发现有毒蕈190余种,能致死的30余种,已知含有的毒素有150余种,一种毒蕈可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可存在于多种毒蕈中。

误食即引起中毒。

因此毒蕈中毒引起的临床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为1.胃肠炎型2.精神神经型3.中毒性肝炎型4.中毒性溶血型。

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不到10种,分别是: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毒伞、秋生盔孢伞、鹿花菌、包脚黑褶伞、毒粉褶菌、残托斑毒伞等。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02%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呼吸衰竭
治疗常识就诊科室:急诊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根据不同病情,一般为2-4周
治愈率:根据不同中毒类型,一般为60%
常用药品: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布美他尼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病情,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温馨提示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花椒、辣椒。

毒蕈中毒的常见原因

毒蕈中毒的常见原因

毒蕈中毒的常见原因毒蕈中毒的常见原因概述毒蕈中毒是指人体摄入或接触了有毒蕈类植物后引起的中毒症状。

这种中毒症状可能会导致轻微的不适,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都有数百人因为误食有毒蕈类植物而死亡。

本文将探讨毒蕈中毒的常见原因。

常见原因1. 误认有毒蕈类植物误认有毒蕈类植物是导致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许多种类的有毒蕈类植物与无害的蘑菇非常相似,很难区分。

此外,不同品种的同一种蘑菇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有害性。

例如,金钱菇和白色鹅膏菌都是非常美味和营养丰富的食材,但它们也是非常危险的有毒蘑菇之一。

2. 食用过期或变质食材食用过期或变质食材是导致毒蕈中毒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蘑菇是一种易于腐败的食材,如果长时间放置或储存不当,就会变质并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在食用蘑菇之前,必须仔细检查它们的新鲜度和质量。

3. 食用未煮熟的蘑菇食用未煮熟的蘑菇也是导致毒蕈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

许多种类的有毒蕈类植物只有在高温下才能分解其有害成分。

如果未经充分烹调就食用这些植物,就会摄入大量的有害物质。

4. 食用过量食用过量也是导致毒蕈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

即使是无害的蘑菇,在摄入过多后也可能会引起不适和健康问题。

此外,某些品种的有毒蕈类植物只需少量即可引起中毒症状。

5. 接触有毒植物除了误食外,接触有毒植物也可能导致中毒症状。

有些有毒蕈类植物的毒素可以通过皮肤接触而进入人体。

此外,呼吸有毒蘑菇的孢子也可能导致中毒症状。

预防方法1. 了解蘑菇品种了解蘑菇品种是防止误食有毒蕈类植物的关键。

在野外采摘或购买市场上的蘑菇之前,必须学会识别不同品种的蘑菇,并了解它们的特征和食用方法。

2. 购买新鲜食材购买新鲜、高质量的食材可以减少变质和污染的风险。

在购买蘑菇时,必须选择看起来干净、无损伤和无异味的品种。

3. 充分烹调充分烹调是消除大多数有毒蕈类植物有害成分的最有效方法。

在烹调过程中,必须将蘑菇加热到适当温度,并确保其完全熟透。

毒蕈中毒的护理查房

毒蕈中毒的护理查房
毒蕈中毒的护理查房
汇报人:_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毒蕈中毒的概述 2 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 3 毒蕈中毒的护理措施 4 毒蕈中毒的康复指导 5 毒蕈中毒的家庭护理 6 毒蕈中毒的社会支持
毒蕈中毒的概述
毒蕈中毒的定义
01
毒蕈中毒的护理 查房:指对毒蕈 中毒患者进行护 理评估、诊断和 治疗的过程
神经系统症状:头晕、 头痛、嗜睡、幻觉等
死亡:严重中毒可能 导致死亡
毒蕈中毒的预防
食用蘑菇后,如 出现不适症状, 及时就医,并保 留剩余蘑菇样本, 以便医生诊断和 治疗
烹饪蘑菇前,彻 底清洗,去除可 能存在的毒素
购买蘑菇时,选 择正规渠道,避 免购买来源不明 的蘑菇
避免食用野生蘑 菇,尤其是不熟 悉的品种
02
毒蕈中毒:指食 用毒蕈后出现的 中毒现象,包括 胃肠道、神经、 肝肾等系统的损 害
03
中毒:指食用毒 蕈后出现的中毒 症状
04
毒蕈:又称毒蘑 菇,是指含有毒 素的蘑菇
毒蕈压 下降等
03
溶血症状:贫血、血小板减少、凝 血功能障碍等
05
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嗜睡、 幻觉等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如清 醒、嗜睡、昏迷等
评估患者神经系统症状, 如头痛、头晕、抽搐等
评估患者心血管系统症状, 如心悸、胸痛、心律失常

评估患者免疫系统症状, 如发热、乏力、关节痛等
急救护理措施
及时转诊,确保患者得到 专业救治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静脉输液,补充体液,维 持水电解质平衡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胸闷、 咳嗽等

毒蕈中毒的案例

毒蕈中毒的案例

毒蕈中毒的案例
毒蕈,也称毒菇是指一些鲜美可口但含有有毒化学成份的蘑菇。

由于形状、颜色等特征与可食用的野生蘑菇相似,故容易被认为是可食用的蘑菇而误食,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下面是几个蘑菇中毒的案例:
1.四川汶川地震后,当地短缺食品,许多村民采摘野生蘑菇作为食用,结果导致蘑菇中毒。

有人全家全部中毒死亡。

2. 2012年,广东惠州一家饭店上菜时,将采摘的毒蕈误认为野生菌类烹制,导致饭店老板、经理及顾客等14人中毒,其中1人不治身亡。

3. 2015年,北京市出现多例中毒案例,因采摘了野生蘑菇食用,籍此失去生命,北京市还制定了中草药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的监管条例加强监管。

4. 2019年10月,中午食用了自己家里种植的一种毒菇后,一对夫妻在河南郑州七里河区被送往医院做抢救仍然不治身亡。

5. 2021年五一,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一名30岁男子采集野生蘑菇食用后中毒,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抢救,但最终不治身亡。

毒蕈中毒的危害非常严重,一旦误食都可能导致中毒。

尤其是对于常年深山野外生存的人,应该加强防范,不随便采摘蘑菇食用。

同时,野外爱好者在野外中不能贪图一时之福,认真辨别并注意报告毒菇的存在,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毒蕈中毒的案例

毒蕈中毒的案例

毒蕈中毒的案例一、介绍毒蕈中毒是指人体摄入含有毒蕈类植物的菌类或食用了被毒蕈污染的食物后,导致中毒反应。

毒蕈中毒的危害性极高,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起毒蕈中毒的案例。

二、病情描述某年秋季,四川省内江市一家餐馆发生了一起集体中毒事件。

当时有24名顾客在该餐馆用餐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其中3人情况特别严重,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据悉,这些顾客在用餐时点了几道菌菜,其中包括野生菌炖肉、野生菌火锅等。

不久之后,他们开始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并逐渐加重。

有些人还出现了心慌、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

三、诊断分析经过初步检查和询问,医生们初步确定了这些顾客是因为食用了含有毒蕈的菌类而导致了中毒反应。

随后,医生们对这些顾客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治疗。

经过检查,医生们发现这些顾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肾功能受损等症状。

其中3名患者情况特别严重,需要进行血液透析和肝移植手术。

四、原因分析经过调查,警方发现该餐馆使用的菌类是从当地野山里采摘而来的,其中包括多种毒蕈类植物。

由于该餐馆没有严格把关食材质量,加之厨师对毒蕈认知不足,在制作菜品时没有去除毒蕈部分,导致了集体中毒事件的发生。

五、治疗过程针对这些顾客出现的不同症状,医生们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其中轻度中毒者只需进行观察和支持性治疗即可;中度中毒者则需要进行药物解毒和营养支持等治疗;重度中毒者则需要进行血液透析和肝移植手术等治疗。

经过数天的治疗,这些顾客的身体状况逐渐得到了好转。

其中3名重度中毒者经过手术后也成功获得了新的肝脏,并开始了康复训练。

六、预防措施针对这起集体中毒事件,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格把关食材质量;2.完善野生菌管理制度,加大对毒蕈类植物的排查力度;3.提高餐饮从业人员对毒蕈的认知和识别能力;4.加强公众教育,普及有关毒蕈中毒的知识和防范措施。

七、结语本文介绍了一起集体中毒事件的详细情况,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和治疗过程。

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及治疗

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及治疗

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及治疗毒蕈俗称毒蘑菇,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

多在夏秋季节发生,为一家多人发病。

在乡镇卫生院是一种急诊常见疾病之一。

如不及时,准确诊断和救治,常可危及生命。

目前全世界毒蕈种类有200余种,我国已经发现的有80余种。

而可以致患者死亡的毒蕈有30余种。

目前已知的毒蕈毒素有150余种[1],主要包括:①毒蕈毒素、鬼笔毒素,95%毒蕈中毒由该类毒素引起;②毒蕈碱,该毒素是一种类似乙酰胆碱的生物碱;③毒蕈溶血素;④肝毒素,如毒肽和毒肽毒素等;⑤神经毒素,如毒蝇碱。

毒肽和毒肽毒素毒性极强,可损害肝脏、肾脏、心脏等重要器官,尤其以肝脏损害最大,毒肽主要作用于肝细胞核内质网。

鹅膏毒肽能特异性抑制mRNA聚合酶Ⅱ,阻断mRNA合成,有强烈的嗜肝细胞性,破坏肝细胞后从胆汁排泄又从门静脉吸收入肝,这种肠肝造成肝细胞不断损害以致功能衰竭[2]。

含巯基的药物可以与毒肽结合,打断其分子中的硫醚键,使其毒力减弱,从而保护体内含硫基的活性,甚至恢复部分已与毒素结合的活性[3]1 临床表现瓦房店地区可以导致患者于死亡的毒覃有4种,分别是:白毒伞、麟柄白毒伞、鹿花菌、臭黄菇等。

其中白毒伞与鳞柄白毒伞毒性最强,属于鹅膏菌属。

鳞柄白毒伞及白毒伞:含有多种毒素,这类毒素的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耐干燥和酸碱。

所以一般的烹调加工不会破坏其毒性。

发病时多以胃肠道表现为主,伴/不伴假愈期Zd一1周,出现全身黄染,意识障碍,上消化道出血等肝功能衰竭,继而出现多脏器衰竭。

病程最短sd,长者30d。

毛头乳菇、毛头鬼伞:发病初期以胃肠道表现为主,2一4d左右,出现少尿、无尿、浮肿等肾功能衰竭症状,病程较长。

臭黄菇:发病时可以出现胃肠道症状,基本没有潜伏期,出现精神障碍、谙妄、幻觉等精神神经症状,病程短。

2 毒蕈中毒的治疗方法2.1排除毒物毒蕈中毒早期应尽快让中毒者排出毒物,以免机体继续吸收毒素,并及早送到医院,采用催、洗胃、导泻或灌肠等方法,这是减轻病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毒蕈中毒的护理措施

毒蕈中毒的护理措施

毒蕈中毒的护理措施毒蕈中毒是什么?毒蕈中毒是指食用了含有毒蕈类物质的蘑菇或真菌后引起的中毒症状。

毒蕈中毒的严重程度可以因蘑菇种类和食用量的不同而变化。

严重的毒蕈中毒可能导致肝脏和肾脏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毒蕈中毒的症状食用了毒蕈后,中毒症状可能出现在几小时到几天之后。

常见的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和呕吐•腹痛和腹泻•头痛和眩晕•中毒性肝炎的症状(黄疸、尿色变化等)•意识丧失或昏迷毒蕈中毒的护理措施1.立即呼叫急救:毒蕈中毒属于紧急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例如:120)并告知医务人员可能食用了毒蕈。

2.不要自行吐出:即使出现呕吐,也不要试图自行吐出食物。

呕吐可能进一步损害消化道,同时也丢失关于中毒物质的信息。

3.保存残留物:尽可能保存食用了毒蕈的残留物,以便在医院进行化验分析,帮助医生确定中毒原因。

如果可能的话,将残留物放入密封袋中。

4.不要给患者喝水: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不要给患者喝水或其他液体。

5.不要使用家庭解毒方法:不要尝试使用家庭解毒方法,例如喝牛奶、喝水泡水等。

这些方法可能无效或甚至加重中毒症状。

6.提供舒适的环境:如果患者仍然有意识,将其放置在舒适的位置上,保持体温适宜,并避免过度活动。

7.尽早就医:急救人员到达后,患者应立即被送往最近的急救中心或医院。

医生会根据症状和实验室测试来制订治疗方案。

8.护理及治疗:医院对毒蕈中毒患者会进行护理及治疗。

这可能包括洗胃、补液、使用解毒药物,以及针对特定症状的治疗。

9.密切观察患者:毒蕈中毒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包括生命体征、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指标。

10.专业咨询与康复:患者出院后,建议寻求专业咨询和康复方案,以确保恢复良好并预防再次中毒。

预防毒蕈中毒的措施毒蕈中毒是可以避免的。

以下是预防毒蕈中毒的一些建议:•谨慎采摘食用不熟悉的蘑菇或真菌,避免从野外采集。

•仅在有专业知识的人的指导下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当购买蘑菇时,选择在合法市场和商店购买的品种。

关于毒蕈中毒的急救及预见性护理

关于毒蕈中毒的急救及预见性护理

关于毒蕈中毒的急救及预见性护理毒蕈中毒的概述毒蕈中毒是由于误食了含有毒素的蕈类产生的中毒症状。

蕈类中的毒素属于神经毒素和肝毒素两类。

神经毒素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造成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

肝毒素则会对肝功能产生损害,导致肝脏衰竭和死亡。

毒蕈中毒的症状具有潜伏期和暴发期的特点,潜伏期一般为6-24小时,暴发期则为数小时到数天不等。

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误食了有毒蕈类,则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和预见性护理。

毒蕈中毒的急救1. 立即就医如果发现误食有毒蕈类,应立即就医。

在前往医院的路上,应告知医生误食的蕈类种类、食用量和时间,以便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 活命水在就医之前,应尽量喝下足量的清水,以帮助尽快排出体内的毒素。

也可以采用不膳食、多饮水的方法进行胃肠道洗涤。

在急救的过程中,可以将活性炭或泥土等吸附剂混合清水搅拌后饮用,以帮助吸附体内毒素。

4. 氧气治疗严重中毒的患者需要进行氧气治疗,以帮助维持呼吸道通畅和心肺功能正常,防止患者窒息或心脏骤停。

5. 其他治疗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治疗,如口服或注射解毒剂、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毒蕈中毒的预见性护理在急救过程中,也需要进行预见性护理,以避免中毒症状的恶化。

1. 息息相关体征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心跳、体温和意识水平等体征。

如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2. 观察尿量中毒后容易出现肾功能损害,导致尿量减少,出现水肿等症状。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如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中毒患者应尽量休息,保持安静,避免过度活动造成身体不适,并且需要提供足够的营养供给。

4. 定期检查医生应随时进行定期检查,帮助分类处理患者、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避免病情恶化。

结论毒蕈中毒是一种需要高度警惕的疾病,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和预见性护理,可以避免患者病情的恶化。

但更重要的是,预防毒蕈中毒的发生,要警惕不明来源的野生蕈类、合规饮食,不随便采摘和食用蕈类等。

毒蕈中毒的治疗与护理

毒蕈中毒的治疗与护理

毒蕈中毒的治疗与护理一、定义毒蕈为有毒的野生蘑菇,形状与食用菌相似,常被误食导致中毒。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毒蕈所含毒素随品种不同而异,其发病机制亦不同。

如含毒蕈碱,主要是刺激兴奋神经节后胆碱能神经;含溶血毒素(如马鞍蕈酸等),作用于红细胞使之溶解;含肝毒素(如毒肽和毒伞肽等)则作用于肝细胞,引起肝坏死;而神经毒素(如异嗯唑类衍生物、蟾蜍素等)作用于神经系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含有吲哚的毒蕈,可致振荡和幻觉,系由于致幻素所致。

三、临床表现①胃肠炎型:潜伏期10分钟~6h,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经治疗后可迅速恢复。

②神经型:潜伏期1~6h,除胃肠炎症状外尚有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如流涎、流泪、多汗、瞳孔缩小、脉搏缓慢等,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呼吸抑制、谵妄、昏迷甚至死亡。

早期应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③溶血型:除胃肠炎外还能引起溶血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积极治疗后可恢复。

④精神异常型:除胃肠炎症状外,以精神异常为主,多有幻觉,部分有迫害妄想,类似精神分裂症,也可出现头晕、精神错乱、神志不清、昏睡等,经治疗可恢复,病死率低。

⑤肝坏死型:此型中毒病情凶险,变化较多,一般食后15~30h 突然出现吐泻等胃肠炎表现,常在1天内自愈,进入“假愈期”。

然后1~2天内出现肝损害,可累及肝、脑、肾、心脏等,可有肝肿大、黄疸、出血、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甚至惊厥,昏迷,常因神经中枢抑制或肝性脑病而死亡。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可将剩余食蕈喂动物后观察或做毒物鉴定,也可从胃内容物或残余蕈中提取溶于水的毒蕈碱,注入青蛙体内观察有无毒蕈碱症状。

五、治疗①清除毒物:立即用1∶(10000~15000)高锰酸钾或0.5%鞣酸反复洗胃,再灌入特效解毒剂或活性炭,以清除和沉淀毒物,最后灌入硫酸镁导泻,也可甘草绿豆汤口服或灌肠帮助解毒。

②用阿托品等抗胆碱药:适用于含毒蕈碱的中毒,对中毒性心肌炎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和中毒性脑炎所致的呼吸衰竭具有治疗作用,可用0.5~1mg皮下注射,每0.5~6小时1次,必要时加大剂量,并改静脉注射。

急性毒蕈中毒ppt课件

急性毒蕈中毒ppt课件

编辑版ppt
19
编辑版ppt
毛头乳菇
20
鹿花菌
大鹿花菌
编辑版ppt
21
二、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 毒蘑菇的种类很多,一种毒蘑菇经常含有多种毒物。一 种毒物又经常存在于多种蘑菇中。
• 毒蘑菇内毒素物质极其复杂,一种毒蘑菇体内所含的毒 素种类,含量可因季节、生态环境而不同。在人体内的 中毒程度又与毒蘑菇种类和各人的体质、饮食习惯、烹 调方法、生吃或熟吃、水洗或不水洗、喝汤或不喝汤、 同什么别的食物一起吃或吃的前后又吃了什么、以及吃 的是哪一部分等有关。这些情况对于中毒的轻重与否都 有关系。
• HP对于脂溶性高、易与蛋白结合的大中分子药物和毒 物均有较强的吸附清除作用,但HP对非脂溶性、分子 量小的药物如醇类的清除作用不如HD。
• b.胃肠炎期:发病后出现急性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类似霍乱病状。一般1-2天后症状 基本消失。有的严重胃肠炎会引起极度虚脱而 突然死亡,称“暴发型• c.假愈期:胃肠炎症状消失后,病人精神状态较好, 无明显症状,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毒素正在 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并造成损害,大约经过1 天左右,病情突然恶化,进入内脏损害期。
编辑版ppt
29
• e.精神症状期:中毒严重者往往胃肠炎 期限很快出现狂躁、惊厥等精神症状, 而进入昏迷,甚至很快因呼吸衰竭而休 克死亡。部分病人或经及时抢救可于数 天后逐渐解除精神症状而进入恢复期。
• f.恢复期:中毒症状渐轻,肝损害逐渐 好转,一般要经过10-15天积极治疗,肝 功能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编辑版ppt
24
2.神经精神型
潜伏期10分钟~6小时。
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瞳孔缩小、多汗、唾液增多 、流泪,兴奋、幻觉、步态蹒跚、心率缓慢等。少 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觉、呼吸抑制等表现。 个别病例可因此而死亡。

毒蕈中毒预治知识

毒蕈中毒预治知识

毒蕈中毒预治知识蕈类通常称蘑菇,属于真菌植物。

毒蕈是指食用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

我国目前已鉴定的蕈类中,可食用蕈300多种,有毒蕈类10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致人死亡的约有10种。

一些毒蕈在形态上与可食用蕈差异很小,不易区别,常因误食而中毒。

贵州属于毒蕈中毒易发多发省份,2011年~2014年全省累计报告毒蕈中毒事件115起,中毒547人,死亡52人。

在场所分布上,农村家庭是毒蕈中毒的高发场所;在时间分布上,毒蕈中毒多发生于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在空间分布上,毒蕈中毒的发生主要与气候、地理位置、植被丰富程度等因素有关。

一、有毒成分毒蕈中所含有的有毒成分很复杂,一种毒蕈可含有几种毒素,而一种毒素又可存在于数种毒蕈之中。

1.胃肠毒素。

含有这种毒素的毒蕈很多,主要为黑伞蕈属和乳菇属的某些蕈种,毒性成分可能为类树脂物质、苯酚、类甲酚、胍啶或蘑菇酸等。

2.神经、精神毒素。

存在于毒蝇伞、豹斑毒伞、角鳞灰伞、臭黄菇及牛肝菌等毒蘑菇中。

这类毒素主要有4大类:①毒蝇碱,存在于毒蝇伞蕈、丝盖伞属及杯伞属蕈、豹斑毒伞蕈等毒蕈中;②腊子树酸及其衍生物,存在于毒伞属的一些毒蕈中;③光盖伞素及脱磷酸光盖伞素,存在于裸盖菇属及花褶伞属蕈类;④幻觉原,主要存在于橘黄裸伞属中。

3.溶血毒素。

鹿花蕈,也叫马鞍蕈,含有马鞍蕈酸,属甲基联苯化合物,有强烈的溶血作用。

此毒素具有挥发性,对碱不稳定,可溶于热水,烹调时如弃去汤汁可除去大部分毒素。

这种毒素抗热性差,加热至70℃或在胃内消化酶的作用下可失去溶血性能。

4.肝肾毒素。

引起此型中毒的毒素有毒肽类、毒伞肽类、鳞柄白毒肽类、非环状肽等。

这些毒素主要存在于毒伞蕈属、褐鳞小伞蕈及秋生盔孢蕈中。

此类毒素为剧毒,如毒肽类对人类的致死量为0.1mg/kg体重,可使体内大部分器官发生细胞变性。

含此毒素的新鲜蘑菇50g即可使成人致死,几乎列一例外。

5.光过敏毒素。

在胶陀螺(又称猪嘴蘑)中含有光过敏毒素。

二、中毒症状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一般分为以下几类:1.胃肠型。

毒蕈中毒课件ppt

毒蕈中毒课件ppt

案例三:毒蘑菇对动物的影响
动物中毒
某地区发生多起动物因食用毒蘑 菇中毒事件,包括牛、羊、狗等

中毒症状
出现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症 状,严重者甚至死亡。
紧急处理
及时将中毒动物送往兽医站进行 治疗,同时对周围环境进行排查
,防止更多动物中毒。
PART 05
毒蕈中毒的预防和宣传教 育
REPORTING
在采摘和食用蘑菇时,应选择 可靠的来源,避免自行采摘和 食用不熟悉的蘑菇品种。
对于疑似有毒的蘑菇,应避免 食用,并及时就医。
PART 04
毒蕈中毒的案例分析
REPORTING
案例一:误食毒蘑菇导致中毒
误食毒蘑菇
某家庭在山林中采摘了野 生蘑菇,误将有毒蘑菇煮 食,导致全家人中毒。
中毒症状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头晕、幻觉等症状 ,严重者甚至出现肝肾损 伤和呼吸衰竭。
食物污染
毒蘑菇可能污染食物,如 牛奶、肉类等,导致食物 中毒。
毒蕈中毒的病理机制
毒素对消化系统的损害
毒蘑菇中的毒素可引起消化道炎症、 出血、溃疡等,严重时可导致消化道 坏死。
毒素对肝肾的损害
毒素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毒蘑菇中的毒素可引起神经系统紊乱 ,导致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症 状。
毒蘑菇中的毒素可引起肝肾损伤,导 致肝功能异常、肾衰竭等。
中毒症状的轻重与摄入的毒素量和个体差异有关。
毒蕈中毒的分类
根据毒素成分的不同,毒蘑菇可以分为 肝肾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光 过敏性型等。
光过敏性型毒蘑菇的毒素成分主要为光 过敏物质,会引起皮肤红肿、丘疹等症 状。
溶血型毒蘑菇的毒素成分主要为溶血毒 素,会引起溶血反应和血红蛋白尿等症 状。

毒蕈中毒急救

毒蕈中毒急救
• ALF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出凝血功能等。 血小板计数呈进行性下降提示肝脏损伤严重; 而PT延长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升高是急 性肝损害的敏感指标,它们在ALT和AST升高之 前已有所改变。
整理版ppt
31
监测指标
肝性脑病的分级判断:包括意识、行为、智 力、神经体征及脑电图检查等。
其他:包括生命体征、肾功、血流动力学参 数、动脉血气分析、血糖、尿量等。发生肝 性脑病时可监测血氨浓度及颅内压。
整理版ppt
2
概述
一般说,含毒蘑菇外观比较艳丽,但也有些品种外 观上与可食的无毒野生蕈相似,易被误采食中毒, 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毒蕈 中毒,于2001年9月1日发生在江西永修县,有5000 人中毒。
整理版ppt
3
云南主要野生毒蕈
云南的毒蕈很多,但剧毒 (误食死亡率高达 90%- 100 %)的主要有: 毒红菇、红网牛肝菌、墨汁鬼伞 毒粉褶菌 虎斑蘑、毒 蝇伞、豹斑毒伞、角磷灰伞菌、臭黄菇、鹿花菌、毒鹅 膏菌(灰花纹鹅膏、欧氏鹅膏、黄盖鹅膏、黄盖鹅膏白 色变种、羯磷小伞、白毒伞、磷柄白毒伞、毒伞)。
整理版ppt
45
3 根据中毒毒蕈种类给予相应治疗
(2)考虑为白毒伞、毒伞、鳞柄白毒伞、褐鳞小伞等潜 伏期比较长的肝毒型毒蘑菇中毒时,应在早期应用含巯 基的解毒药,如还原型谷光甘肽。
整理版ppt
46
3 根据中毒毒蕈种类给予相应治疗
(3)溶血型毒蕈中毒及其他重症中毒病例,特别是有 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炎、严重的肝损害及有出 血倾向的病例皆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溶血表 现者除可给肾上腺皮质激素外并应碱化尿液,注意 保护肾脏功能,必要时换血或输血。
食用野生菌来源均为菌交易市场购买,家庭自行加 工食用。

毒蕈中毒(1)

毒蕈中毒(1)

编辑ppt
20
三、临床表现
• 潜伏期一般为6~72小时,个别病例可达10余天。 • 病程一般可分为5期, • ①胃肠炎期:呕吐,腹泻,腹痛,头痛,头
晕.乏力。病期1~2天后可自行缓解。
• ②假愈期:胃肠炎自行缓解后,可有短时无症状
期,患者自觉轻松,可少量迸食和起床活动,有 人甚至自动出院。
编辑ppt
编辑ppt
3
2、毒蕈图片(1)
大鹿花菌
赭红拟口磨
编辑ppt
4
毒蕈图片(2)
白毒鹅膏菌(白毒伞) 毒鹅膏菌
编辑ppt
5
毒蕈图片(3)
毒蝇鹅膏菌
细环柄菇
编辑ppt
6
毒蕈图片(4)
大青褶 伞
细褶 鳞蘑菇
编辑ppt
7
毒蕈图片(5)
毛头鬼伞
半卵形斑褶菇
编辑ppt
8
毒蕈图片(6)
毒粉褶菌
介味滑锈伞
编辑ppt
编辑ppt
1
毒蕈中毒
(poisonous mushroom poisoning )
一、毒蕈中毒概述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与急救
五、预防措施
编辑ppt
2
一、毒蕈中毒概述:
• 1、毒蕈 蕈--俗称蘑菇,属大型真
菌类,种类繁多。我国食用蕈有 300余种、毒蕈80余种,其中有剧 毒可致死的近10种。
灌流、血浆置换。Mudlik M等研究认为离子 交换树脂xad-2在体外实验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Janders等使用血浆置换治疗21例毒伞中毒患 者,仅1例死亡。也有学者认为:血液透析和 血液灌流无效。
编辑ppt
25
• 2.药物治疗 • ①巯基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是含巯基的药物与毒

毒蕈中毒的常见原因

毒蕈中毒的常见原因

毒蕈中毒的常见原因1. 引言蕈类植物,又称为蘑菇或蘑菇菌,是一类常见的真菌。

虽然大多数蕈类植物都是无害的,但也有少数蕈类植物携带有毒物质,并可能导致中毒。

毒蕈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神经系统症状甚至致命的后果。

本文将详细探讨毒蕈中毒的常见原因。

2. 蕈类植物的分类蕈类植物主要分为可以食用的蘑菇和有毒的毒蘑菇两大类。

在我们熟悉的蘑菇中,包括口蘑、平菇、草菇等,它们都是可以直接食用的蕈类植物。

而毒蘑菇则分为数十个科和数百个物种,其中很多种类携带有剧毒物质。

3. 毒蕈中毒的常见原因为什么会有人中毒呢?以下是毒蕈中毒的常见原因:3.1. 误食可食用蕈类的误判有些毒蘑菇与可食用蕈类在外形上非常相似,容易被误判为可以食用的蘑菇。

一不小心误食了这些具有毒性的蘑菇,就可能导致中毒。

3.2. 养殖环境和条件不当蕈类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但适宜生长环境的养殖条件不当可能导致蘑菇中毒素产生过高。

例如,过度施用化肥、使用污染的灌溉水或种植在有害物质污染的土地上。

这些不良条件可能导致毒蕈中毒的发生。

3.3. 食用劣质或不合规格的蘑菇制品毒蘑菇不仅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来制作蘑菇制品,如蘑菇干、蘑菇粉等。

如果这些蘑菇制品的生产过程不符合卫生标准或添加了不良物质,食用后可能会导致中毒。

3.4. 不合理的烹饪方式有些毒蘑菇内含有可溶性毒素,在加热的过程中可以破坏毒素的结构,从而使其失去毒性。

但如果采用不合理的烹饪方式,未能将毒素完全破坏或者反而激活了毒素,就会导致中毒。

4. 如何预防毒蕈中毒为了避免毒蕈中毒,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4.1. 了解可食用和有毒蕈类的区别确保自己具备充足的蕈类植物知识,能够准确识别可食用和有毒蕈类的区别。

掌握蕈类植物的外形、气味、毒性等特征,避免误食有毒蘑菇。

4.2. 购买可靠来源的蘑菇购买蘑菇时要选择可靠的来源,尽量购买有相关证书或标识的蘑菇。

在野外采摘蘑菇时要遵循专业人士的建议,不随意采摘并食用未知的蘑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蕈中毒症状治疗
疾病名称:毒蕈中毒
疾病别名:毒蘑菇中毒
疾病分类:急诊科
疾病概述
毒蕈中毒指因误食毒蕈所致。

其症状因毒蕈所含成份及其毒性作用而异,以胃肠、心脉、脑神、肝肾等受损害所致的不同临床表现为特点的中毒类疾病。

毒蕈俗称毒蘑菇,由于某些毒蕈的外现与无毒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

疾病描述
毒蕈中毒指因误食毒蕈所致。

其症状因毒蕈所含成份及其毒性作用而异,以胃肠、心脉、脑神、肝肾等受损害所致的不同临床表现为特点的中毒类疾病。

毒蕈俗称毒蘑菇,由于某些毒蕈的外现与无毒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

毒蕈中毒的症状也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各异。

症状体征(查看内容)
密切注意中毒症状,因毒蕈种类不同,可有以下表现:
(1)胃肠炎型:常由误食粉褶菌、毒红菇、虎斑蘑、红网牛肝菌、墨汁鬼伞等引起。

潜伏期1~6h,除消化道症状外,主要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粪便常呈米汤样,由于水及电解质大量丧失,引起血压下降与休克、昏迷,甚至肾功能衰竭。

(2)神经精神型:由误食毒蝇伞、豹斑毒伞等引起,其毒素为类似乙酰胆碱毒蕈碱,潜伏期1~6h,临床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流涎、流泪、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动过缓、瞳孔缩小、大汗、虚脱等。

少数重者中枢神经系统受强烈刺激时,可出现瞳孔扩大、强直性痉挛、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

有时可因急性肺水肿、呼吸抑制、昏迷而死。

由误食牛肝蕈引起者,除胃肠道症状外,多有幻觉、谵妄、迫害妄想,类似精神分裂症。

(3)溶血型:常因误食鹿花蕈等引起,其毒素是鹿花蕈素。

潜伏期6~12h。

除胃肠道症状外,主要为溶血现象,出现血红蛋白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

(4)中毒性肝炎型:由误食毒伞、百毒伞、鳞柄毒伞等所致。

其临床过程可分为6期:
①潜伏期:6~72h。

②胃肠炎期:1~2d,可腹痛、呕吐、腹泻。

③假愈期:胃肠炎症状可能缓解。

④内脏损害期:中毒1~5d后出现肝、肾、脑、心为主的内脏损害,以肝脏最严重,可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DIC。

⑤精神症状期:可烦躁、谵语、抽搐、惊厥、昏迷等。

⑥恢复期:经2~3周后症状减轻,4~6周多能痊愈。

少数病例呈暴发型,1~2d内可因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脑病突然死亡。

疾病病因(查看内容)
有进食毒蕈(毒蘑菇)史。

了解所食毒蕈品种及进食时间、数量、烹调方式、同食者有无类似症状。

可能时收集剩余毒蕈加以鉴定。

病理生理(查看内容)
(-)胃肠炎型由误食毒红菇、红网牛肝菌及墨汁鬼伞等毒蕈所引起。

潜伏期约1/2~6小时。

发病时表现为剧烈腹泻、腹痛等。

引起此型中毒的毒素尚未明了,但经过适当的对症处理中毒者即可迅速康复,死亡率甚低。

(二)神经精神型由误食毒蝇伞、豹斑毒伞等毒蕈所引起。

其毒素为类似乙酸胆硷的毒蕈硷(muscarine)。

潜伏期约l~6小时。

发病时临床表现除肠胃炎的症状外,尚有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多汗、流涎、流泪、脉搏缓慢、瞳孔缩小等。

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效果甚佳。

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觉、呼吸抑制等表现。

个别病例可因此而死亡。

由误食角
鳞次伞菌及臭黄菇等引起者除肠胃炎症状外,可有头晕、精神错乱、昏睡等症状。

即使不治疗,1~2天亦可康复。

死亡率甚低。

由误食牛肝蕈引起者,除肠胃炎等症状外,多有幻觉(矮小幻视)、谵妄等症状。

部份病例有迫害妄想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经过适当治疗也可康复,死亡率亦低。

(三)溶血型因误食鹿花蕈等引起。

其毒素为鹿花蕈素。

潜伏期6~12小时。

发病时除肠胃炎症状外,并有溶血表现。

可引起贫血、肝脾肿大等体征。

此型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亦常有影响,可有头痛等症状。

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等治疗多可康复,死亡率不高。

(四)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因误食毒伞、白毒伞、鳞柄毒伞等所引起。

其所含毒素包括毒伞毒素及鬼笔毒素,两大类共 11种。

鬼笔毒素作用快,主要作用于肝脏。

毒伞毒素作用较迟缓,但毒性较鬼笔毒素大20倍,能直接作用于细胞核,有可能抑制RNA聚合酶,并能显著减少肝糖元而导致肝细胞迅速坏死。

此型中毒病情凶险,如无积极治疗死亡率甚高。

诊断检查(查看内容)
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肝肾功能试验,血气分析,电解质检查等。

治疗方案(查看内容)
1.立即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5%~1%鞣酸溶液或浓茶等反复洗胃。

洗胃后灌入药用炭10~20g,再灌入硫酸镁导泻,然后用温盐水高位结肠灌洗(严重腹泻者不用泻剂及灌肠)。

2.阿托品0.5~1mg皮下或肌注,每半小时至6h 1次,必要时可加大剂量或改用静注,可解除毒蕈碱样症状、中毒性心肌炎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中毒性脑病引起的呼吸中枢衰竭。

3.巯基解毒药适用于肝坏死型毒蕈中毒,常用①二巯基丁二钠1g稀释后静脉注射,
1/6h,症状缓解后改2/d,连用5~7d。

②二巯基丙磺酸钠:5%溶液5ml肌内注射,1/6h,症状缓解后改2/d,5~7d为1疗程。

4.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严重的毒蕈中毒,如溶血反应、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肝损害和出血倾向等。

常用氢化可的松200~400mg/d,静滴,或地塞米松10~20mg/d,至症状好转后递减。

5.中医药治疗可选用以下解毒方:①绿豆30~120g,蒲公英30~60g,金银花(干)30g、紫草根30~60g、大青叶30~60g、生甘草9~15g,每日一剂煎服。

②生甘草30~60g、绿豆30~120g、煎服。

③泽泻、甘草各9g,雄黄(主含硫化砷)6g,煎服。

6.保护肝、肾、脑药物的应用,如高渗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内酯、细胞色素C、ATP、辅酶A、维生素B、C、K等均可应用。

7.静脉输液,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8.对症治疗,有烦躁、幻觉、谵妄及惊厥者应予镇静及解痉药物,并可使用脱水剂。

预后及预防(查看内容)
避免误食有毒的毒蕈。

保健贴士(查看内容)
1、首先排出毒物包括催吐、洗胃,口服活性碳以吸附毒物。

然后进行解毒治疗和对症治疗。

2、切勿采摘自己不认识的蘑菇食用,毫无识别毒蕈经验者,千万不要自采蘑菇。

相关药品
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高锰酸钾硫酸镁阿托品
毒蘑菇的鉴别、中毒症状、急救方法
中毒类型
我们可以把蘑菇中毒病例分成6种类型:
(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

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

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3)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

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

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

死亡率较高。

(6)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误食毒蘑菇急救办法
因毒蘑菇的种类不同,进食后一般经1-2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

如:剧烈呕吐、腹泻并伴有腹痛。

痉挛、流口水;突然发笑、进入兴奋状态,手指颤抖、有的出现幻觉。

所以,没有采蘑菇经验的大人和小孩,千万不要随便采野蘑菇吃,以防中毒的发生。

若出现上述中毒症状要及时实施下列急救措施:
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急救时最重要的是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在等待救护车期间,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患者饮用加入少量的食盐和食用糖的“糖盐水”,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的发生。

对于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并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

肝炎型患者在假愈期仍应采取保肝等一系列措施。

可用甘草1两至2两,绿豆1两至4两,水煎内服;或用带藤金银花4两煎服,也可将鲜金银花或嫩叶洗净嚼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