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文化的“点点繁星”
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文化产业开发传承与保护研究
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文化产业开发传承与保护研究王建才【摘要】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的彝族刺绣,是彝族先民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的结晶,它以图案和符号表现了彝族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是对彝族文化的一种文化表述。
如今色彩艳丽的彝族刺绣不仅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喜爱,近年来作为旅游商品出售的彝绣产品也吸引游客的目光,增加了楚雄的旅游收入。
作为楚雄热门景点的彝人古镇,已经发展了“彝家公社”、“彝绣大观园”等四家刺绣专营店,加上市内大大小小的民族服饰刺绣专营店,在楚雄刺绣专营店已经发展到十几家,品种多达上千种,楚雄彝绣产业发展速度,前景广阔。
%As an important vehicle of the Yi culture and the culmination of wisdom and technique of the Yi people,the Yi needle embroidery,with its patterns and symbols,is a cultural presentation of their myths,legends and history. Today,the colorful needlework is attracting an increasing population of admir-ers,both local and remote,generating revenues for the Yi people. Now several franchised stores of Yi em-broidery products are opened in Yi Ren Gu Zhen,or the Ancient Town of the Yi. These stores,together with many others in downtown Chuxiong,where thousands of embroidery handicrafts are available on the shelves,herald the bright prospects of Chuxiong’s needle embroidery industry.【期刊名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3页(P101-103)【关键词】楚雄彝族自治州;彝绣;设计【作者】王建才【作者单位】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23.6一、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产业的发展现状彝族刺绣作为彝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彝族服饰的灵魂。
我的家乡
云南楚雄
楚雄- 楚雄-地理位置
• 地理位置 楚雄州地处康滇地轴南段的偏 西一方,跨东经100?43 100?43′~102?30′,北 纬24?13′~26?30′之间 之间,属云贵高原西 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 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东靠昆明市, 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 ,南连思茅地区和玉 溪市,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 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 治州,西北隔金沙江与丽江地区相望 西北隔金沙江与丽江地区相望。
烟盒舞流传于石屏、建水 建水、蒙自、开远、元江
等县。跳舞时每人两手各拿一只竹皮或水冬瓜本薄片制成 跳舞时每人两手各拿一只竹皮或水冬瓜本薄片制成 的烟盒。用手指弹响烟盒底,控制舞蹈时的动作节奏 控制舞蹈时的动作节奏。因 而取名烟盒舞。烟盒舞又称为"跳弦 跳弦","跳罗","跳三步弦"。 其舞蹈动作分为正弦(也叫母弦) )和杂弦(也叫子弦)两 大类,跳时要先跳正弦,再跳杂弦 再跳杂弦。伴奏乐乐器有四弦 (月琴)、笛子、二胡等。 正弦包括了三步弦、二步弦、 、斗蹄弦、歪歪调等10多 种舞蹈动作,只有乐器伴奏而无唱词 只有乐器伴奏而无唱词。杂弦表现内容较多, 大多数动作都有唱词,表现劳动的有戽小细鱼 表现劳动的有戽小细鱼、踩谷种、 踩茨菇等。表现爱情的有大理弦、 、三妹子等。杂弦共有舞 蹈动作七、八十个,动作比较复杂 动作比较复杂。 烟盒舞一年四季都可以跳,在流行区域 在流行区域,由于它是男 女青年谈情说爱时的社交方式之一,因此人人会跳。它是 女青年谈情说爱时的社交方式之一 彝族人民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集体创作,代代相 彝族人民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 传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一种舞蹈。 。
族人民敢于和善于创造美好生活的进取精神的再现。 族人民敢于和善于创造美好生活的进取精神的再现
初中音乐《苏木地伟》
四川凉山彝族民歌
苏木地伟喔(远方的贵宾) 确波果拉苏(四方的朋友) 你我哽地说(我们不常聚) 莫拉果特波(难有相见时)
你木呷节勒(彝家有传统)
纸节波果达(待客先用酒) 纸张我木都(彝乡多美酒) 色拉你喔苏(美酒敬宾朋) 苏尼苏达洛洛(请喝一杯酒呀) 苏呢说达朵朵(请喝一杯酒)
彝族
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与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纳西
“姑娘房”是楚雄彝族特有的风俗。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 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 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
“姑娘房”
婚礼
结婚时,男方要备马,携带酒、布、肉、养面等礼物去迎新娘。女方 村里的姑娘,可使出浑身本事向迎亲的客人泼水,捉住拼命戏乐。送亲的 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方可进门。进门前,由一人 托着装有羊肉、养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头上绕一圈,以示婚后生活富 裕。然后,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去。
(1)凉山型
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
(2)乌蒙山
本型服饰过去多以毛,麻织品为主,现多用布料,尚黑,多为青、蓝色。其基本 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衫、长诲。女服盘肩,领口、襟边、裙沿有花饰
(3)红河型
本型男装各地基本一致,多为立领对襟短衣、宽裆裤;女装则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长 衫,也有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套坎肩, 普通着长裤,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 泡或绒线作装饰。可分为元阳式、建水式及石屏式。
彝族的主食,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 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 (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
宴客
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 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
楚雄彝族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楚雄彝族火把节彝族火把节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人民传统的节日--火把节。
当夜幕降临,从石林到叠水,从圭山到长湖,数不清的火把映红了夜空,映红了人们的笑脸,激情的歌声与雄浑的大三弦声交织在一起,山寨沉浸在节日欢乐之中……关于”火把节”,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动人的传说。
古时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个城堡,城堡里住着一个士司,他生成一双老鼠眼,扫帚眉,一张鲢鱼嘴,配上那尖凸的下巴,一副干瘦的脸上布满了黑麻子,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黑煞神”。
这黑煞神无恶不作,手下养着一大帮家丁、打手,残暴地统治和压榨着彝族人民。
他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生孩子要交人丁税,上山打猎要交撵山租,下河打鱼要收打鱼捐……各种苛捐杂税,逼得人民实在喘不过气来,为了反抗这个黑煞神的残酷统治,曾多次举行过起义,但是,土司坚固的城堡难以攻下,许多人被抓去活活地处死了。
有个聪明能干的牧羊人,他的名字叫扎卡,想出了一个智取土司城堡的办法来。
他暗中串连了九十九寨的贫苦人民,决定从六月十七日起,将各家各户的羊都关在厩里,每天只喂点水,不喂草料,饿上七天七夜。
起义的人就在夜里赶造梭标,削好竹签,磨好砍刀、斧子,又在每只山羊角上缚上火把,大家约定在六月二十四日晚上起义。
到了这天晚上,当月亮还没有露面,山箐树林里的微风轻轻地吹起的时候,只听得一声牛角长鸣,就以第一支”火把母”为号,此时各路起义人马立即将羊厩门打开,点燃起千万支缚在羊角上的火把,驱赶羊群向土司黑煞神的城堡进攻。
那数不清的羊群早已饿够了,便借着火光,争先恐后地忙着上山枪树叶青草吃。
扎卡率领着起义的人民,勇猛地去冲杀。
快到城堡了,那鼓声和喊声震天动地。
黑煞神急忙登上城堡一看,只见满山遍野成了一片火海,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城堡的人们,已经开始攻打城门了。
黑煞神一面命令家丁、打手死守城门,自己却悄悄地钻进洞里去,准备逃跑。
此时各路起义大军已攻破了城堡,蜂涌而入。
到处找遍,可就是不见土司黑煞神。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优秀作文7篇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优秀作文7篇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现代经济之树成长的土壤,蕴含着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因素与动力。
那么你会写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优秀作文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优秀作文【篇1】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那可是数不胜数,而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其中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吃饺子。
吃饺子之前当然要包饺子啊。
我为了能吃上美味的饺子,便自己动上手。
想吃饺子就要包饺子,这饺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
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
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
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起来向下掉面渣。
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
哎,水总是加的不合适,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饺子要等到什么的时候啊!又加了一点干的面粉,面总算弄好了。
可是一听妈妈说面还要放半个小时,真等的我不耐烦了。
面好了我等不及的冲到面旁边,拿出一小块面学着妈妈以前包饺子的动作把面揉成一个细长条。
结果揉的一节粗一节细的还好揉了好长时间终于揉好了。
我突然想:既然饺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了下来,饺子就一定很美味,但肯定有一定的制作难度。
为了吃上美味的饺子努力!接下来开始把面切成小块,再继续擀皮。
擀皮是最难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
倘若皮薄了饺子容易破,倘若皮厚了饺子馅熟了皮没熟。
我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按成了可爱的小柿饼大小,便准备擀皮了。
我一手拿着小饼,一手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
哎,像妈妈那样擀皮好难啊,我实在学不会最后我就像擀大饼一样擀了饺子皮。
虽然方法笨拙但效果还是不错。
该包饺子了,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猪肉大葱馅。
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妈妈的旁边学着包饺子。
包出一个饺子之后突然觉得包饺子不是那么困难。
终于包好了开始煮了,我在锅的旁边盼着饺子煮熟。
楚雄风俗
楚雄节日风俗1.彝族赛装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赛装节是彝族传统而盛大的节日,主要在楚雄州永仁县举办。
届时,男女老少身着色彩斑斓的盛装吹起芦笙,跳起打跳,赛装选美,场面十分热闹。
2.茶花文化节时间:2月1日-10日每年二月上旬,楚雄会在紫溪山景区举办茶花文化节。
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大型歌舞表演、茶花展销会、茶花书法摄影展、山茶之旅等。
3.马缨花节时间:农历二月初八马缨花节是楚雄州紫溪山一带重要的民族节日,当地的彝族人认为马缨花象征着多子多福,是不允许摘采的。
每到节日来临,附近的彝族人聚集在紫溪山、板凳山等地,共同举行祭祀花神和祖先等活动。
节日期间,紫溪山景区会有彝族歌舞表演、祭马缨花神、磨担秋、爬油杆等民间体育竞技。
另有羊汤锅展销等活动。
楚雄州大姚县也庆祝马缨花节,当地称为“插花节”。
此时大姚县昙华山上漫山遍野的马缨花迎春开放,彝族人民带上美酒佳肴,穿起节日盛装,手捧鲜花,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昙华山,唱起情歌,跳起左脚舞,尽情欢乐。
4.武定狮子山牡丹花会时间:3月15日-5月15日每年春季,楚雄州武定县的武定狮子山会举办牡丹花会,有游山踏春、观赏牡丹等活动。
5.彝族虎文化节时间:3月16日-3月18日彝族虎文化节的主要举办地点为楚雄州的双柏县,节日期间可以体验到以“三笙”文化为代表的充满神秘色彩的彝族虎文化。
6.三月会时间:农历三月二十八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的“三月会”是筹备春耕栽种物资的赶集会,主要举办地点在楚雄州牟定县。
三月会期间,白天可进行物资交流,晚上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整个节日持续三天。
7.樱桃节时间:4月20日-5月10日樱桃节的主要举办地点为紫溪山景区。
节日期间会有彝族原生态歌舞表演、野猪赛跑、采摘樱桃、吃樱桃比赛、彝族风味小吃展等活动。
8.楚雄红军节时间:4月末为弘扬长征精神,缅怀革命先烈,楚雄红军节每年4月末在楚雄州元谋县江边乡的金沙江畔举办。
1935年5月2号到6号,红一师在这里佯装渡河,给敌人来了个调虎离山计,铸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巧渡金沙江。
彝族人最美诗句
彝族人最美诗句
1. 彝族的诗句就像璀璨的星星,照亮我们的心灵,“山高水长情意深,彝族文化韵味真”。
就像那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永不停息。
2. 彝族人的诗句多美啊,“火把照亮前行路,诗句传递温暖情”。
这不就像黑暗中的那一抹亮光,给人希望吗?
3. 你看那“蓝天之下歌声扬,彝族诗句韵悠长”,是不是感觉就像在广阔的草原上自由奔跑一样欢快?
4. 彝族人最美诗句啊,“彩云追月诗意浓,彝族情怀在其中”。
难道不像那美丽的彩云,让人陶醉?
5. “古老歌谣传千年,彝族诗句魅力显”,这就如同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啊。
6. 彝族人的诗句真是妙不可言,“田野之间诗意存,彝族风情醉人心”。
像不像那随风舞动的麦穗,充满生机?
7. 感受一下“高山之巅诗意满,彝族文化展非凡”,这不恰似那雄伟的高山,让人敬仰吗?
8. “繁星点点映夜空,彝族诗句情意重”,是不是和那闪烁的繁星一样珍贵呢?
9. “微风轻拂诗意飘,彝族情怀心底烧”,这就好像那温柔的微风,轻抚着我们的脸庞。
10. “岁月流转诗韵留,彝族风采永不朽”,不正像那永恒的时光,一直延续下去吗?
我的观点结论:彝族的诗句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情感,它们是彝族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品味。
贵州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
贵州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书写水平(5分)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
(5分)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赫章县2023 阿西里西狂欢季开幕式暨彝族火把节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广mào①的阿西里西大草原上举行。
传统民俗表演、彝族舞蹈等轮番上阵。
当地群众与各地游客点燃火把,载歌载舞,在草原上欢庆节日,传递祝福。
舞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火不仅代表彝家山寨的质朴温暖,也代表彝族儿女的热情奔放,更是彝族人民生生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指引。
而“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彝家人以松木为炬,高达丈余,称为“火把”。
当夜幕低垂之时,彝家山寨一片热气腾腾,各寨的火把富丽堂皇,照得夜空一片鲜妍。
月光下,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篝火,huǎng②若一颗颗天上的繁星落到人间,到处是火的世界,歌舞的海洋。
火焰在风中升腾,人们“耍”着火把,伴着qīng líng③的歌声,在大草原上矫揉造作地跳着“阿妹戚托”舞蹈,沉醉在火的乐章中。
以火之名,赴一场文化与狂欢的盛宴。
“火把节”体现了舞族人民对自己民族和文化的自豪和坚守,以及对生活和自然的散畏和感恩。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4分)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富丽堂皇B. 鲜妍C. 矫揉造作D. 沉醉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0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2) ,更有痴似相公者。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欧萍云南省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摘要:民族民间彝族舞蹈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界对此投入了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不断丰富,民族民间彝族舞蹈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在不断凸显。
本文对民族民间彝族舞蹈的起源进行了概述署名,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民族民间彝族舞蹈文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展示的传承规律进行了说明,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民族民间;精神;彝族舞蹈文化;概述;传承规律引言我国地域面积十分广阔,具有的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民族民间彝族舞蹈随着各民族的生存发展而得以形成和发展,是民族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民族民间彝族舞蹈发展现状以及其传承规律的研究,能够为进一步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依据,为推动民族民间彝族舞蹈的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一、民族民间的彝族舞蹈起源与发展艺术源于生活,民族民间彝族舞蹈来自于人类的生活、劳动中,民族民间彝族舞蹈是本区域的民众在其日常生活中结合其生活方式以及其劳动情境而不断创造、编演而形成的。
通常情况下,民族民间彝族舞蹈以载歌载舞的集体舞形式表现,具有的彝族舞蹈动作也是多种多样的,能够展示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
彝族舞蹈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会展示民众的生活、以及其曾经的战争经历、民族的精神崇拜等。
民族民间彝族舞蹈是我国乡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民族民间彝族舞蹈的种类对于民族民间的彝族舞蹈而言,其舞蹈的种类达到二十多种,它们分别有打歌舞蹈、葫芦笙舞蹈、烟盒舞蹈、花鼓舞蹈、铜鼓舞蹈、大罗笙舞蹈、羊皮鼓舞蹈、跳乐舞蹈、跳菜舞蹈、跳弦舞蹈、跳丧舞蹈、左脚舞蹈等。
其中,打歌舞蹈是当前彝族民间舞蹈中最有代表性的舞蹈,它的分布比较广泛,影响也是比较大,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人们自娱性的一种舞蹈。
在彝族人们当中,不管是男女还是老少,它们都会这一中舞蹈,这种舞蹈在会议前后、看电影以及逢年过节等都会进行打歌舞蹈。
楚雄彝族传统节日
纵横楚雄彝族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楚雄市环城小学李恒才一、教学目标:1.运用纵横输入法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识字的能力。
2.提高纵横码输入汉字的速度。
3.了解楚雄彝族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的思想感情。
4.从小树立民族大团结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复习单字、两字词组、三字词组和四字词组的输入方法以及短文的输入。
教学重点:认识楚雄彝族传统节日,用纵横输入自己最熟悉的节日简介。
教学难点:用纵横输入取码法圈出自己最熟悉的节日简介中两字词组、三字词组和四字词组以及输入自己最熟悉的节日简介。
三、教学对象:该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学生学习纵横码有近半年的时间,已经掌握纵横码单字和词组输入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并借助软件进行学习。
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在学习时适合生动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活动。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本节课采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语文学科整合,纵横码作为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工具得以发挥,在教学中提高纵横输入。
利用学生相互合作、自主学习的机会。
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学习的环境与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起着引导作用;运用竞赛式教学法让学生在竞赛中培养竞争意识,激励学习,充分发挥潜能。
五、教学媒体1、教具准备:ppt课件。
2、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房(学生一人一机)六、课前准备通过向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咨询、借助书籍、网络查找楚雄彝族传统节日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播放:马樱花节斗牛场面图片。
这是什么节日?(马樱花节、火把节……(2)、师:马樱花节是我们楚雄彝族传统节日,除了马樱花节你还知道我们楚雄还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板书课题:楚雄彝族传统节日)<二>、新授课:(1)、师设问:1)楚雄彝族有那些传统节日?2)你们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吗?(2)、学生:1)简单汇报。
彝族介绍
彝族的分布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全国彝族人口776万多人彝族是中国具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全国彝族人口 万多人彝族是中国具 万多人彝族是中国 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 四川、 云南、 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 的西北部。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古时候就对历法和宗教信仰有着深 的西北部。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古时候就对历法和宗教信仰有着深 丰富多彩 宗教信仰 刻的研究, 刻的研究,
服装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差异大,服饰区别近百种,琳琅满目,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差异大,服饰区别近百种,琳琅满目, 各具特色。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 各具特色。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 耳环,领口别有除小凉山的彝族穿裙子外, 头、耳环,领口别有除小凉山的彝族穿裙子外,云南其他地区的彝 妇女都穿长,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有精致的花边,已婚妇 妇女都穿长,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有精致的花边, 女的衣襟袖口、领口也都绣有精美多彩的花边, 女的衣襟袖口、领口也都绣有精美多彩的花边,尤其是围腰上的刺 绣更是光彩夺目。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珠 绣更是光彩夺目。滇中, 料的鸡冠帽 鸡冠帽常用布壳剪成鸡冠形状,又以大小数十、 鸡冠帽, 料的鸡冠帽,鸡冠帽常用布壳剪成鸡冠形状,又以大小数十、数百 乃至上千颗银泡镶绣而成。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无论男女,都 乃至上千颗银泡镶绣而成。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无论男女, 喜欢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毡 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织成, 羊皮披毡。 喜欢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毡。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织成, 长至膝盖之下,下端缀有毛穗子,一般为深黑色。彝族少女15岁前, 长至膝盖之下,下端缀有毛穗子,一般为深黑色。彝族少女15岁前, 15岁前 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 15岁 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满15岁,有的地方就要举行一 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 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 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15岁以后 岁以后, 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15岁以后,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 拖地长裙,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把童年时穿耳的 拖地长裙,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 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 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 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 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 发一绺,汉语称为“天菩萨” 彝语称为“子尔” 发一绺,汉语称为“天菩萨”,彝语称为“子尔”。这是彝族男子 显示神灵的方式,千万不能触摸。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黑 显示神灵的方式,千万不能触摸。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 色包头,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长椎形的“子尔”——汉语称 汉语称“ 色包头,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长椎形的“子尔”——汉语称“英雄 髻”。男子以无须为美,利用闲暇把胡须一一拔光,耳朵上戴有缀 男子以无须为美,利用闲暇把胡须一一拔光,耳朵上戴有缀 红丝线串起的黄或红色耳珠,珠下缀有红色丝线。 红丝线串起的黄或红色耳珠,珠下缀有红色丝线。
楚雄彝族“赛装节”的起源与发展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前言云南楚雄永仁县的直苴村寨,彝族先民们在1300多年前有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情人节”———直苴彝族“赛装节”,直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乡村T 台。
“高山顶上茶花开,阿哥阿妹跳脚来,跳脚跳到黄灰冒,跳脚跳到太阳出……”,这是永仁县直苴村寨彝族赛装场上的真实写照。
每年的正月十五,在这里都会有一场盛大的民族盛宴———“赛装节”,直苴彝族赛装节与城市中的时装表演有点相似,称得上是现代时装表演的鼻祖[1]。
彝族赛装节是个比美赛智的节日,随着干净而洪亮的唢呐、芦笙的伴奏,赛装活动在各村寨刺绣能手组成的赛装队跳起的“三跺脚”中缓缓拉开帷幕。
他们以优美的舞姿展示着自己亲手刺绣和缝制的服饰。
除赛装外,彝族赛装节还举行耙田、捆驮子、射弩、踩高跷、顶肩、拔藤等民族体育竞技,这是彝族小伙子体现力量与智慧的时刻,更是彝家姑娘们挑选意中人的重要时刻。
1彝族“赛装节”的文化内涵赛装节是中国彝族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
据考证,赛装节起源于彝族从狩猎游牧向定居农耕的过渡时期,与“伙头”交接祭祀及土地神火主祭祀有关。
正月十五前后庆贺新伙头接任的盛装集合是“赛装节”的雏形。
青年猎人朝里诺兄弟发现直苴、播撒谷种及比赛选妻浓缩了彝族从狩猎到农耕及赛装节的起源。
因此赛装节把农耕祭祀与比美赛装紧密结合在一起,祭祀(祭祖、祭土主、祭山神等)和赛装是两大主题。
节日活动中的打跳狂欢,首先是为了悦神,然后才是“任情而歌呼”的自娱活动。
这种悦抻与自娱融为一体的活动,原始宗教的世俗化倾向表现得十分突出。
世俗的生命在宗教活动的外衣下噪动,生命的情调(包括人、动物、植物及一切有生命的物体)得到了“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
”它显示了生命的力量、生命的快乐、生命的更新,喻示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一切生命将充满话力,充满希望[2]。
据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考证,楚雄彝族赛装节涵盖了祭祀文化、伙头制文化、生殖文化、服饰文化、古盐道文化、稻作文化。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1. 引言1.1 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的特点一、色彩丰富多样:彝族刺绣以红、黄、绿、蓝等明快鲜艳的颜色为主,色彩明快、对比强烈,富有民族特色。
二、线条流畅细腻:彝族刺绣注重线条的流畅与细腻,线条多为弯曲线条,富有动态感。
刺绣的线条组织严谨,整体效果优美。
三、寓意深远:彝族刺绣纹样常常融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彝族人民的信仰、生活和情感,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四、图案独特多样:彝族刺绣图案多以自然界的花鸟、虫鱼、日月星辰等为主题,充满生活气息,富有地域特色。
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民族特色,展现了彝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创造力。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刺绣作品中,也反映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字数:217】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探析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诸多因素,深入了解和解释彝族刺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分析地域环境因素、宗教信仰、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习惯以及现代化等方面的影响,揭示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研究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形成过程,探讨不同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从而深入探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彝族刺绣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促进彝族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地域环境因素对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影响地域环境是影响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云南楚雄地处滇、黔、川、缅边陲,地形多山,气候多变,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直接影响了彝族刺绣纹样的风格。
山地环境造就了彝族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些资源成为了彝族刺绣纹样的灵感来源。
彝族刺绣中常见的花草、鸟兽等元素,正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启发而创作出来的。
多山地形使得彝族鲜明的地域特色得以体现在刺绣纹样中。
彝族人将身边山川河流的形态融入刺绣中,展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而气候的变化也为彝族刺绣的色彩和纹样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云南历史名人与名胜古迹-地州篇楚雄(一)
☆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
☆彝族十月太阳历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把一年分为10个月,每个月固定为36天,这样,10个 月合计共有360天,余下的5-6天为“过年日”,“过年日”放在岁尾,过 完这几天后新的一年就开始了。通常的“过年日”是五天,每到第四年时 的“过年日”闰作六天,用这样的历法,每月的天数稳定为36天,通常年 是365日,逢闰年是366天,四年平均,每年的天数是365.25天,既方便记 忆,又与回归数值有相当高的重合度,这在古代完全算得上科学,实用了, 这就是彝族十月太阳历的来历。 彝历又称十月太阳历,是彝族祖先创 制的一种特殊的历法,通用于云南的彝族、白族、哈尼族地区。这种历法 也是在物候历的基础上发展成形的。如彝谚云:“听见布谷叫,应该种地 了;听见蝉儿鸣,该锄二道草;听见金铃叫,开镰收割好;听见乌鸦叫, 天寒地冻了。”又如《西南彝志》载:“树木开花时,就叫春三月;树木 花谢时,就叫夏三月;树果成熟时,就叫秋三月;树叶枯降时,就叫冬三 月。”这都是以物候定季节的简单方法。 后来,人们将眼光投向天空, 开始观象授时。云南宁蒗彝族通过观测太阳运行的方位定季节:当太阳的 出、没达到最北点时为夏至,称为大年;当太阳的出、没达到最南点时为 冬至,称为小年。滇南峨山彝族通过观测北斗星的方位定季节:北斗星的 斗柄正上指为大暑,此时可过“火把节”;北斗星的斗柄正下指为大寒, 称星回节,此时可过十月年。都准确地反映了季节变化的规律。
☆武定狮子山—“西南第一山” ☆
☆武定狮子山—“西南第一山” ☆
☆武定狮子山—“西南第一山” ☆
☆武定狮子山—“西南第一山” ☆
☆武定狮子山—“西南第一山” ☆
☆武定狮子山—“西南第一山” ☆
☆武定狮子山—“西南第一山” ☆
☆武定狮子山—“西南第一山” ☆
楚雄十月太阳历的赞美-定义说明解析
楚雄十月太阳历的赞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楚雄十月太阳历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独有的一种传统历法,其历史渊源悠久,地位显赫,对楚雄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楚雄十月太阳历进行深入的探讨,从历史渊源、地位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展现太阳历在楚雄文化中的重要性和特色魅力。
同时,本文还将对后人的启示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楚雄十月太阳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楚雄十月太阳历的概述、文章的结构以及撰写此文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分别介绍楚雄十月太阳历的历史渊源、太阳历在楚雄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太阳历对楚雄人民生活的影响。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太阳历的重要性,并展示楚雄十月太阳历的特色与魅力,同时探讨其对后人的启示。
整个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旨在全面展现楚雄十月太阳历的魅力与重要性。
文章1.3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楚雄十月太阳历在楚雄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它对楚雄人民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太阳历历史渊源、在楚雄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以彰显楚雄十月太阳历的特色与魅力。
并希望通过对楚雄太阳历的赞美,能够给后人带来启示,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珍惜这一历史文化遗产。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楚雄十月太阳历的历史渊源楚雄十月太阳历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传统历法,起源于古代楚雄地区的彝族文化。
据传统记载,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太阳历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太阳历在楚雄彝族的祖先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时间的记录方式,更是彝族人民对自然、生活和宇宙的认知和尊敬。
楚雄十月太阳历的历法是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根据太阳的运行周期来确定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的时间单位。
在楚雄彝族的传统文化中,太阳被视为神圣的存在,太阳的升起和落下、阴晴的变化都影响着彝族人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据史料记载,楚雄彝族祖先通过长期观测太阳的运行,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太阳历法体系,用于指导农耕、节气、祭祀等方面的活动。
彝族的民俗民风作文
彝族的民俗民风作文大家好!我的名字叫xxx。
最近,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
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
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了。
什么?你们不服气?好,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
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
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
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
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
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
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我盼了好久的,终于盼来了火把节。
今年的火把节是怎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在彝海公园里,天刚黑就已经准备要开始祭祀活动了,人们用最古老的钻木取火方式来点燃今年的圣火,太阳女举着火把围成了一个三角形,她们举高火把点燃了七星灯同时也点燃了火堆。
七星灯被点燃后礼花也绽放了。
渐渐的礼花形成了一个火堆的形状,仿佛在为彝族火把节的一切欢呼。
在夜晚,人们围着大大小小的火堆,跳起了左脚舞。
大大小小的炎堆挨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火龙在左右移动着跳舞,它好像在呼唤着人们,让人们一起来跳舞。
听,音乐响起了,三弦弹起了,人们唱起来了,大伙欢快极了,小朋友们跳起来了。
在这里人们围成了大大小小的圈子。
这里管你认识不认识都拉着手并着肩,在一起舞蹈。
这么隆重的场面当然也少下了我了,我左边拉着大姐姐右边拉着小弟弟,虽然下怎么会跳,但还是跟着节奏跳着、唱着。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阿细跳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彝族“跳月”独有的欢快、热烈情绪,体会音乐所表现阿细人跳月时的欢乐情景,并乐于与同伴一起分享音乐的喜悦。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能够说出乐曲当中的主要乐器。
【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感受民乐合奏《阿细跳月》热烈红火的风格特点,根据旋律感受音乐的变化。
【难点】能够认识乐曲当中出现的中国民族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三、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老师讲解《阿细跳月》的背景故事远古时代,人类不知道怎样用火,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有一天雷电击中了枯木而引起一场大火,很多野兽被烧死,人们吃了,感到味道鲜美。
从此才会用火烧肉充饥,烧起火来取暖。
但在那风吹雨淋又没有房屋栖身的原始生活中,要保存住一点火种,确实非常困难。
暴雨一来,火种被浇灭了。
没有火了,人们就得挨冻,吃生肉喝冷水,给生活带来不少的困难。
有一天,人们在山上狩猎时,又冷又饿,实在支持不住了,便纷纷靠在树上休息。
有个名叫“木邓”的小伙子,却骑在一根朽木上面,边休息,边拾起一根细木棍儿,使劲地向朽木上钻。
钻着钻着突然从朽木中钻出火来了。
火的再度出现,使人们欣喜若狂。
大家拾柴架火,熊熊的火焰,照得大地通红,烤得人体冒烟。
于是围着篝火,边烤边跳。
这就是阿细跳月的最初起源。
人们称之为“木邓比”,意为“跳篝火”。
而现如今阿细跳月像一朵盛开在云岭高原上妍丽的山茶花,美丽着一方神奇的红土地,今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神奇的地方去聆听《阿细跳月》。
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1.聆听全曲,教师提问:听完之后,同学们能够从音乐的情绪、旋律的特点、力度速度的变化说说你的感受,同时也能够把自己的感受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情绪热情奔放,欢腾跳跃,速度也逐渐加快将热闹欢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2.教师再次带领学生聆听歌曲,并且学生分享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说说什么是阿细跳月?学生自由回答。
关于好人好事的名人语录
关于好人好事的名人语录名人名言是人类智慧宝库里的一份珍贵财富,是古今中外先哲和有志之士的思想精华,是人类知识的积淀,是民族智慧的提炼。
在茫茫书海中,由人类文明与智慧凝聚而成的至理名言,集思想性、洞察力和语言美于一身,正如文化星河中的点点繁星,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它们世代相传,跨越国界,使无知的人变得聪明,使聪明的人更智慧,给智慧的人以思想共鸣,是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
人生阅历尚浅的青少年朋友,阅读这些名言,更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正因为如此,入们喜欢搜集、品味并且引用名人名言。
1、好人都是通过对美德的爱来表达憎恶扬善之心的。
--贺拉斯2、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3、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4、你们的羊圈中爆发了瘟疫,关一头狼进去又会有什么结果呢?--海泽5、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经典语句。
--范仲淹7、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8、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 __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之恶。
--论语1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11、即使家规严,丑事总难免。
--英国12、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取。
--唐?李成用13、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
--明?洪自诚14、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徐玮15、人生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16、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17、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宋?苏轼18、一个好人能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别人。
--米南德19、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吕坤20、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谢觉哉21、诚实的荣誉属于真正的好人。
--卢卡努斯22、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课程中期论文
——楚雄彝族文化中的“点点繁星”
阅读书目:《楚雄民族文化论坛》
学院:哲学与政法学院
班级:10政教B班
学号:104020092
姓名:郭丽媛
楚雄彝族文化中的“点点繁星”
有人说“生命是隐藏在心底的一滴泪水,坚强的流不出来,脆弱的一碰就碎。
”是的,我曾有强烈的想要走出大山的愿望,年轻的心总躁动而不安定,倔强地认为美好生活永远在别处。
可我走了千里万里怎么也走不出故乡的怀抱。
楚雄彝族自治州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历史悠久,山地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乡村画卷,古老而迷人。
彝族是一个被诗化的民族,每句话都有诗的韵律;彝族是一个被歌谣化的民族,每一声歌唱都有大山的神韵;彝族是一个被故事化的民族,每一个故事都能掀起心中银色的波浪。
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地属云贵高原西部,地处云南高原腹地,自古就有“威楚”之称,,民称“省垣门户”、“迤西咽喉”。
楚雄州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习俗、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
一、楚雄传统的地方文化
楚雄所处的滇中地区,自汉武经营、司马西征、韩说开益之后,兴学讲经大有市场,而地域风俗亦为之渐迁,加之邑人每有负藉授经,归乡教学者,致使儒学教化日益深入,“迨至蜀汉,即已文艺斐然”。
而楚雄学术之盛,自唐始展文献确凿,及至明清则可谓“人文蔚启,学术卓然”。
如李卓吾守姚,尝有三教合一之说,高雪君氏虽为彝人,而所孜孜熟诵者,依然是经、史、子、集,先儒学说,老庄哲理,佛藏内典,并均能一扫前人支离,独辟精义,为一方之冠。
楚雄地方文化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多元一体文化,在楚雄上千年的传统思想观念和传统社会文化中,居主导地位的是儒家道统文化,正是浸透着儒家文化精神的人文教化,在古、近代楚雄社会中起着移风易俗的作用。
楚雄的地域文明和地方文化,是楚雄各民族在长期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交流中,在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下以开放的姿态和包容的胸怀,在大量吸收汉儒文化的前提下,综合了各种文化因子而共同创造的。
楚雄是彝族的聚居地,彝族的各种民族文化也早已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融入了楚雄的传统文化。
彝族的酒文化是彝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文化之一。
彝人的酒是:“出征壮行酒,讨伐御敌酒,家支和解酒,姻亲喜庆酒,过年贺庆酒,起房盖屋酒,半月祭祖酒,虎月火节酒,供奉祖灵酒,堂上宴客酒,娶妻嫁女酒,盛会洽谈酒,地边耕耘酒,坡岭放牧酒,室内青年嬉戏酒,岭里岭外探亲酒”。
在彝族社会中,酒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酒文化也成为了楚雄地区一大特色文化。
彝族是一个情感丰富的民族。
亲情、友情、爱情、兄弟情、姐妹情、手足情情满彝山。
酒是抒发感情、增进友谊的佳品,也是相互交流感情的枢纽。
彝族是火的民族,自称虎的后代,因而为人处事也是非常洒脱的。
来人、来客进门就是一杯迎客酒(拦门酒),让你初到彝族寨子就感到热烈和亲切,饭桌上还有杯杯祝福酒,寄托了彝家人民的款款深情。
出门又是一杯留客酒,希望客人能够沉浸在彝家人浓烈如酒的感情中久久不能忘怀。
楚雄是彝族人民的聚居地,彝族人民是楚雄地区中那一抹最鲜亮明艳的颜色,不仅因为其浓烈似酒的热情,更因为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彝族的特色文化早已成为彝族地区大众亲睐的文化,是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传统节日的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文化多样性也正是民族独特性的体现。
彝族民间传统节庆更是林林总总,浩繁庞杂,在彝区说得上是月月有节,天天有歌舞,日月轮回,年复一年。
民族节日所承载的民俗内容和礼仪形式已深深的内化为民族的情感和精神,同时寄托着民族的理想和追求,体现出民族的审美情趣。
火把节——祭火盛典
“星回节,俗称火把节。
砍松为潦,高丈之于,入夜增然之”这是对火把节的一个最简单地描绘。
火把节体现了彝族对火的崇拜,把火看成是能使庄稼丰收、六畜兴旺,是人类免于贫困和疾病的神奇力量,火把节是一个祈年丰、驱灾触摸的祭祀性节日。
彝族认为,火把节要祭祀星座、祭太阳、祭火神。
毕摩还演绎远古时,天上有七个太阳,大地枯竭,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射日射月,射下了太阳,太阳不敢出来,于是毕摩用公鸡叫唤太阳出来的古老传说。
毕摩还请山神土主、毕摩神为人祝福。
之后是开展“文艺活动”,这一切都结束后,彝家人在道场上通宵达旦地跳左脚舞。
葫芦笙节
正如俗语所说,听见葫芦笙响,脚板儿就发痒。
阿哥跳破千层底,阿妹跳烂绣花鞋,跳得地上黄灰起,跳得黄灰做得药。
药是什么药,消愁解闷欢乐药。
吹葫芦笙曲,跳葫芦笙舞,是彝家人劳作之余特别是年节及喜庆之日与生命融入一起的狂欢,是喜怒哀乐的演绎场,是排遣孤独寂寞的场所,是冲淡寡淡无味生活的秘药良方。
葫芦笙音色柔和,像雾像雨又像风,悠长旷远如茫茫群山,园润深沉如远古气息,节奏轻快如跳动的火焰。
在姚安这片平安的福地上,敬佛、祈福成了人们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吹葫芦笙曲,跳葫芦笙舞,是勤劳智慧的彝家人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体现,是彝家人劳作之余特别是年节及喜庆之日与生命融入一起的狂欢,是喜怒哀乐的演绎,是装点美好生活的调料,是冲淡寡淡无味生活的秘药良方,无论婚丧嫁娶、祭祀之日节日等日子,跳葫芦笙舞都是必须的。
三、彝族的土主崇拜和知识崇拜
(一)土主崇拜
楚雄是多元宗教文化和谐发展的熔炉。
这里的彝族同胞在深受佛教影响的同时,也在万物有灵”观念下产生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多信仰多崇拜的衍进、简化。
“一石一木可以代替一切,一间庙宇可以包罗万象。
形成了他们共同的独有的自己的民族宗教---土主崇拜。
土主崇拜是彝族农村公社时代部落和部落联盟以及封建领主制的产物。
据地方志记载,彝族的土主崇拜在南诏大理国时代就已产生,元、明之后南诏国统治范围内的彝族土主崇拜已经盛行。
土主,彝语谓“米西”、“明西”、“咪西”等,俗称“土主老爷”。
土主是一方保护神。
在彝族的现实生活中,土主无处不在,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关联。
土主是一个特殊的崇拜对象,土主既是自然神也是祖先神,是一方水土的保护神。
与彝族早期的原始信仰不同的是,土主崇拜有土主庙。
彝族土主庙是道教
传入彝族社会后,与彝族原始宗教的山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
据调查,彝区凡是有土主庙的地方,均有道观,而且,土主庙与道观往往混为一体建筑,土主庙内供道教神,道观也奉土主神,合二为一,相互依存。
(二)知识崇拜
“彝文文献的拥有象征财富、权力、精神。
”
彝族认为,“知识是粮食,知识是生命,知识是水。
”所以把知识作为神灵来崇拜。
师傅传弟子或借书抄写完后,要备猪、羊、鸡、鸭等牺牲请知识之神吐足佐和智慧之神舍蚩谛来验收。
届时要用五倍子树制成两个杈,插在地上,上面搭一棵五倍子横木,又在两个杈杈的周围插一些杈,每一个杈分别代表一个神灵或各派的一个大毕摩。
还要用五倍木和黄连等去皮削成屑来烧或撒,象征用金、银敬它们。
再点些酒和夹些菜于地,吟颂“献酒经”和“献茶经”,将书从横木下穿过,这样它便有了灵性。
彝族知识崇拜既源远流长,又是一脉相承的。
彝族文化典籍中记载:“世间知识大,君占第二位。
”他们对知识的崇拜演化成崇拜有知识的人,甚至将其中特别优秀的知识分子神化为神明。
他们认为君贤靠师教,师贤靠知识,贤师好知识。
四、彝族神话的思想内涵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民族,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的神话。
这些神话反映了彝族人民在远古时代的世界观和对客观世界的丰富想象,是原始彝民的哲学、科学、道德、宗教、历史、文学等各种社会意识的统一体。
在彝族先民创造的内容纷繁的神话传说中,始终蕴涵着一个永恒的母题,这是原始先民的母体崇拜。
谷种神话作为创世神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毫不例外地颂扬着母体的伟大和神圣,讴歌着母体强大的繁殖能力,因而也就体现了对母体的由衷崇拜。
彝族的感生神话中,既包含着早期人类对生育的蒙昧无知,也包蕴着女性崇拜的内核。
而这种人口繁衍的需求所产生的对女性的崇拜,正是母权制社会必然的产物,反映的是原始母权制社会时期“民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社会状况下对女性的崇拜。
这种原始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着人们的心灵。
即使在进入父权制时代,仍然保留着远古母系社会以女性崇拜为原型的神话传说。
由生存需要所引发的各种崇拜信仰无一不留下人类与自然斗争的痕迹。
我们认为原始人对生育的无知,是他们把生育归之于种种神异现象的直接原因。
而神异现象的一方往往是原始人所崇拜的对象,即图腾。
原始先民对人口繁殖的渴盼导致对生育的崇拜,由此确立了原始社会早期女性的地位并形成女性崇拜。
彝族是一个苦难而多情的民族,悠久的历史周而复始地循环着动人的故事,祖先们曾经一代又一代地生长在楚雄这片土地上,这是一片充满神奇、富饶和魅力的土地。
一个优雅的民族,总是体现出从容而镇静,自在而坚定的群体特色。
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内心深处总是流淌深邃的思考和创造的激情。
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变迁。
我的家乡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却也都在失去自我,人们内心深处感到了慌乱。
传统是我们内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