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9.鱼我所欲也(朗读)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下《鱼我所欲也》

部编版语文九下《鱼我所欲也》

9.《鱼我所欲也》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思路一、新课导入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

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

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

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不为(wéi)苟得也(2)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3)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1)通假字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辟”通“避”,躲避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吗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一词多义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接。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

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在句首,连接句子,那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却。

为:故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

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对,向。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由是:由是感激:因此。

由是则生:采用这些手段。

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

苟:苟富贵,无相忘:如果。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人皆有之:代词。

宫室之美:的。

3.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一、《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2018 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亦我所欲也是进亦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B.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C.所恶有甚于死者于厅事之东北角 ( 林嗣环《口技》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狼得骨止 ( 蒲松龄《狼》 ).20.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A. 故不为苟得也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B. 贤者能勿丧耳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C.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吃喝着给他D.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21.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①”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②。

(4 分)22.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4 分 )篇名| 示例| 项目列举事例运用排比运用对比乞人不屑“蹴尔”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把“①”与“②”在《鱼我所欲也》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食的事例财富数量上作对比而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 守城方得“地利”却域民不以封疆之把“多助”与“寡 界 威天下不以兵助》“ ③ ”的事例助”的结果作对比革之利答案:19.A 【解析】 A. “亦”都是“也”的意思; B. 动词,舍弃 / 名词,住所、房间; C. 介词,比/ 介词,在; D.动词,感激 / 动词,得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9.《鱼我所欲也》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思想家、教育家。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二、朗读节奏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内容理解1.中心论点:人应当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内容结构(1)第一段:人应当舍生取义①论证过程:先通过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

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重要。

然后得出结论“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最后进一步论证,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②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第二段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

①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其次从反面举贪求“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义。

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

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③反例所用修辞和论证方法,所起作用?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人应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要舍生取义的论点,鲜明有力。

四、重点问题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 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9鱼我所欲也》(教学说课稿)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9鱼我所欲也》(教学说课稿)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9 鱼我所欲也》(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9 鱼我所欲也》是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孟子所说的一段话,主要讲述了人应该坚守道德准则,不受物质诱惑,保持高尚的人格。

通过这段话,课文传达了一种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使学生认识到坚守道德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青少年阶段,对于一些抽象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来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学会如何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培养坚守道德的意识,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学会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理解课文大意。

3.细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4.品悟课文: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让学生领悟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5.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生活中坚守道德。

6.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坚守道德的重要性。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PPT电子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PPT电子课件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疏通大意
疏通大意,探究内容
(3)
疏通大意
如使人之所 欲
莫 甚于 生, 则 凡 可 以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
得 生者
何不
用 也?使 人之所 恶
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
莫 甚于死 者,则 凡 可 以 辟 患 者 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
探究内容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疏通大意,探究内容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排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却为了住宅的华丽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礼义”宁肯死
身死而不 受,

为 妻妾之奉 为
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
之;乡

身死而不 受,
以前有人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
疏通大意,探究内容
(3)

为所识 穷乏者 得 我 而 为 之:是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原文翻译注释整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原文翻译注释整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注释整理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⑵,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⑶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⑷有所不辟⑸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⑹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⑺?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⑻耳。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⑼食,一豆⑽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⑾,行道之人弗受;蹴⑿尔而与之,乞人不屑⒀也。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⒁则不辩⒂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⒃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⒄,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⒅?乡为身死而不受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⒇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1)。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6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6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朗读课文
箪dān 羹gēng 蹴cù 屑xiè 与yú 乡xiàng 妾qiè 为wèi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
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
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
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
疏通文意
第二段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 量器。 则:就。 辩:同“辨”,辨别。 于:对。(介词) 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 焉:呢。
疏通文意
第二段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优厚的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 礼义就接受它,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 什么益处呢?
随后用一组排比句,对不辩礼义而贪求富贵 的行为加以批判,并以“此之谓失其本心”收束 全文,照应开头。
第一部分 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 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 “义” 重于生命。
以生活常理 鱼 A 为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引出
中心论点。 生
熊掌 义
舍鱼取熊掌 类比 舍生取义 比喻
从正反
B 两面分 析论证
疏通文意
第二段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为:为了。 奉:侍奉。 穷乏者:穷困的人。 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疏通文意
第二段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译文: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 奉和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疏通文意
第二段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的一篇文言文。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是孟子表达自己观点和道德观念的重要篇章。

文章通过讲述孟子与学生的对话,阐述了自己对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的理解和追求。

本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古代散文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在理解文言文中的抽象概念和道德观念方面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孟子的思想观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掌握孟子的道德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孟子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孟子追求仁、义、礼、智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之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孟子的道德观念;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道德观念;学会运用孟子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注释、课后习题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孟子的思想观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抽象概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孟子的道德观念。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实践运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孟子的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9 《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舍生取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之……为之……为之二、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参考答案:“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

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

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

“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

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

三、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参考答案:1.介词,表示比较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2.做为了3.给予同“欤”,语气词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参考答案:【示例】一身侠胆的荆轲,高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血洒秦宫,慷慨就义;大义凛然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用自己的生命为舍生取义做了最好的注解;还有“一腔热血勤珍重”的秋瑾女侠,“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无不是舍生取义的楷模。

在今天,舍生取义的观点仍应该值得提倡。

为了正义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有时我们需要舍弃自我利益,这就是新时代“舍生取义”的表现。

五、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参考答案:【示例】两个人各有一本不一样的书,都把自己的那本看完了,他们各自看了一本书。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鱼我所欲也 (含答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鱼我所欲也  (含答案)

1鱼我所欲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017·生产建设兵团]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2.[2017·黔东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2017·黔东南]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下9.《鱼我所欲也》(2015)

下9.《鱼我所欲也》(2015)

精读课文
不仅,不 只是
这种心
非 独/贤 者 有 是 心 也 , 人 皆 有 之 , 贤 者
能勿丧耳。
丧失
有德行有 才能的人
译文: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 它罢了。
精读课文
盛饭的容器, 多用竹制成。
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副词,不。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
死 。 呼 尔/而 与 之 , 行 道 之 人/弗 受 ; 蹴 尔
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 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 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 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
课后习题
五、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 理变得浅显易懂。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中考链接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感激。
(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贤 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表修饰)(他)
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踩踏
认为不值得, 表示轻视而 不肯接受。
用肉(或肉菜相杂) 调和五味做的粥状 食物。
精读课文
译文: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 去,得不到就会死亡。没有礼貌地吆喝着 给他(吃),路上饥饿的行人也不会接受; 踩踏后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不肯接 受。
精读课文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04《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学生版+解析)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04《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学生版+解析)

《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孟子主张“性善论”,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二、内容概括。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课文第一段,用类比手法引出中心论点,并对论点进行论证。

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以“一箪食,一豆羹”和“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的例子,进一步证明“义”重于生命,并得出中心论点,指出不应该为物欲所惑。

三、朗读节奏。

鱼/,我/所欲/也;熊掌/,以/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以/我/所欲/也,义/,以/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以/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得/也。

死/以/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原文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

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必背23篇古诗文+译文(简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必背23篇古诗文+译文(简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必背23篇古诗文+译文(简版)001 鱼我所欲也《孟子》【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仅是贤人才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9.《鱼我所欲也》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思想家、教育家。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二、朗读节奏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内容理解1.中心论点:人应当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内容结构(1)第一段:人应当舍生取义①论证过程:先通过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

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重要。

然后得出结论“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最后进一步论证,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②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第二段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

①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其次从反面举贪求“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义。

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

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③反例所用修辞和论证方法,所起作用?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人应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要舍生取义的论点,鲜明有力。

四、重点问题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 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精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精品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这篇课文是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反复诵读中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本单元前面安排了二篇讲读课文墨子的《公输》和《〈孟子〉二章》,学生通过学习对先秦的散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之后是一篇自读课文《〈庄子〉故事两则》,所以这篇课文是由讲读向自读的过渡。

孟子主张人性善,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开篇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赋予了舍生取义以广泛的现实内涵,使这个道理更令人信服,再次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孟子的这一观点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后世许多仁人志士的行为准则。

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格标准,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5.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重点:1、文言字词的积累与课文背诵。

2、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及其现实意义。

学习难点:1、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及其现实意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

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

09 鱼我所欲也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统编版)

09 鱼我所欲也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统编版)
“是心”:孟子认为人有四种本心,本文侧重讲“羞恶之心”(廉耻 之心、向善之心)。 因为人只有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 是道德底线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 “本心”:舍生取义。
本文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考点 分析文言文中的论证方法
常见的考查形式:(1)选文开头就提出论点××,运 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2)分析【甲】【乙】 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的相同之处。
1.文中哪句话可以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舍生而取义者也。
2.这个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这个论点是由比喻引出来的,以“鱼”喻 “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 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论点。
鱼、熊掌 提出
论点 所欲
舍鱼取熊掌
生、义
舍生取义
比喻论证,由浅入深,自然明晓
3.孟子提出论点后,又是怎样进一步论证说明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
舍:舍弃。
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获得, (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得到的,正义,也是我想要得到 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获得,(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是故:因为这个缘故。
非独:不仅,不只。
贤者:贤人。
是心:这种思想。
皆:都。
之:代词,代指上文的“是心”。
丧:丧失“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思想境界。
因为这个缘故(人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不 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9《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9《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9《鱼我所欲也》知识点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思想家、教育家。

本文选自《孟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二、朗读节奏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内容理解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内容结构(1)第一段:人应当舍生取义①论证过程:先通过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

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重要。

然后得出结论“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最后进一步论证,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②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第二段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

①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其次从反面举贪求“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义。

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

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③反例所用修辞和论证方法,所起作用?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人应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要舍生取义的论点,鲜明有力。

四、重点问题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 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族的最高道德准则,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课件)-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课件)-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 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 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
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
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止”。
为第二段划分结构。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房屋的通称
侍奉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
同“德”,感恩、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
同“欤”,语气词
和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同“向”,先前、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柒 课堂小结
本文以鱼和熊掌设喻,提出“舍生取义”的 观点,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 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 以“义”为重,不要失去“本心”。
分析下列各句中的“义”。
●孟子:义我所欲也
(B)
●三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D)
●岳飞、文天祥:凛然大义 (A)
●红岩英烈:气贯长虹、义薄云天 (C)
勿失 其本心
3.根本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 心”的理解。
“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 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 义、礼、智。在本篇文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 “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 勿丧耳”。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 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在今天,又 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
部编版 九年级下
新知导入
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 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 选择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
我们今天学习的《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 应怎样作出选择。
新知导入
•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wéi)/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 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 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 (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 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 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 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 /为 (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而为(wéi)之;乡/为 (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wéi)之;乡/为(wèi)身 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 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中心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
遇上表示假设的连词,如“若”“使”等;或表示总结性的词语, 如“故”“是故”等;或句首发语词,如“盖”“夫”等,往往在这些词 语的后面要停顿,遇上表转折关系的“而”应在“而”前停顿。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名词活用作 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新知导入

所恶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
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
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
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
(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
就有向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 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
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新知导入
《 孟 子 》
作家作品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 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 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 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 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 ”,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 、“王道”。
作家作品
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 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 决定辞掉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 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 生活费,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词拒绝。可见,孟子在本篇中所说的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 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多么复杂的节奏划分啊!这些依据的是什么?下面给同学们一个文言文节奏划分的口诀 ,以后自己遇到题目的时候好把握!
文言新知文导节入奏划分口诀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一句划两处就够了,三次及以上的很少。
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慢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
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新知导入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 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xiè)也。
作家作品
主要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作家作品
“性善论”的要点: “善”是人的本性。
人有四种“本心”: 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
新知导入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对照 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下面是网络上一个节奏划分,提供给同学们参考,不必细看。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在省略之处停顿准没错;有些语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提 示或舒缓语气,在这个词的后面停顿合情合理。
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中间是绝不 能停顿的。
下面我们来听朗读,看看本文比较合理的节奏划分……
新知导入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课亦文我朗读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新知导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 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 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 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 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