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现代通俗小说
骆驼祥子情节概括
第十二章 祥子再次回到曹家,劝走了高妈。他收 了铺盖,跳墙到王家,在车夫(老程)那里过 了一宿。 第十三章 天亮了,祥子向老程诉说了自己的遭遇, 老程叫他去找曹先生。左宅的王二告诉他们 曹先生走了,祥子无奈,回了(人和厂)。人 和厂正忙着刘四爷的大寿,虎妞想尽办法让 祥子讨刘四爷的喜欢,祥子默默地,却干得 很卖力。人和厂的车夫意识到祥子与虎妞有 一手。
第十八章 虎妞真的怀孕了,她越变越懒的,祥子冒着 暴风雨拉客,被雨淋病了。 第十九章 祥子睡了2昼夜,虎妞求了神,又找了医生, 在床上躺了十几天。祥子心疼钱,心疼车(车赘 给了车夫丁四)小福子来看他,这招翻了虎妞, 她为难小福子,使小福子不得不“贱卖”。小福 子为了不激众怒,给虎妞下跪,这才和解。虎妞, 靠着肚子,大花钱,什么要别人伺候。产期到了, 虎妞请了收生婆,收生婆却没办法,虎妞岁数大, 不好动她叫祥子去请陈二奶奶,虎妞服了“神 符”,不见效,陈二奶奶溜了,请医生要几十块 钱,祥子无奈,只能眼铮铮见虎妞等死,夜里十
第十四章 刘四爷的生日很热闹,但他想到(自己 没有儿子),心里不痛快。加上收的寿礼不 多,他指桑骂槐,把不满倾泻在(祥子和虎 妞)身上。他不愿把女儿嫁给一个臭拉车的。 更害怕祥子以女婿的身份继承他的产业。要 祥子滚蛋。虎妞并不买父亲的账,撕破了脸 公开了自己和祥子的关系,并说决心跟祥子 走。
第十五章 和父亲大闹了一场后的虎妞,和祥子 在毛家湾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子成了亲。婚后, 祥子才明白,虎妞并没有真怀孕。祥子感到 受了骗,十分讨厌虑妞。虎妞打算把自己的 (400多元)体已钱用完以后,再向父亲屈 服,承受老头子的产业。祥子认为这样做不 体面,说什么也不干,坚决要出去拉车。
综合性试题。 ①《骆驼祥子》一书中的祥子人生是三起三落,请你简 要概括。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 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 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 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搜去,第 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 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 甘堕落”。
40篇中国当代小小说
.
40篇中国当代小小说
1、《高等教育》司玉笙
2、《苏七块》冯骥才
3、《立正》许行
4、《雅盗》孙方友
5、《陈小手》汪曾祺
6、《常胜歌手》王蒙
7、《教堂的钟声》阿成
8、《端米》刘黎莹
9、《风铃》刘国芳
10、《大先生写<乱话三千>》陈军
11、《手谈》刘军
12、《仲夏的莲》刘黎莹
13、《永远的蝴蝶》陈启佑
14、《洗产包的老人》墨白
15、《泥兴荷花壶》孙方友
16、《佛》王中朝
17、《酒婆》冯骥才
18、《永远的门》邵宝健
19、《尾巴》汪曾祺
20、《那团云雾》濮本林
21、《第五竹》凌鼎年
22、《镖头杨三》
23、《政治家》中村
24、《神线》车中州
25、《剃头阿六》凌鼎年
26、《神匠》闵凡利
27、《客厅里的爆炸》白小易
28、《治印》聂鑫森
29、《大家子弟》王海椿
30、《半支蜡烛》谢志强
31、《杭州路十号》于德北
32、《鼓殇》陈永林
33、《1947年的爱情》海飞
34、《根》刘连群
35、《桥》谈歌
36、《尼姑庵》马宝山
37、《醉人的春夜》吴金良
38、《精神》顾文显
39、《先生》魏永贵
40、《都市女子》申永霞;.。
中国现代文学史.ppt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
(1928-1937.6)
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1928—1937.6) 第十章 茅盾 第十一章 老舍 第十二章 巴金 第十三章 沈从文 第十四章 小说(1928-1937.6) 第十五章 通俗小说(自学内容,暂略) 第十六章 新诗(1928-1937.6) 第十七章 鲁迅(二)(见第二章) 第十八章 散文(1928-1937.6) 第十九章 曹禺 第二十章 戏剧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本课件由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 代文学教研室集体制作,其中文字内容、 版面设计主要由朱伟华老师、陈悦老师完 成,康文老师、杨国强老师协助,技术处 理刘鸿、丁建国。
二00六年六月
绪论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
(1917-1927)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
(1928-1937.6 )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
(1937.7-1949.9)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1937.7 -1949.9)
赵树理 小说(1937.7-1949.9) 艾青 通俗小说(自学内容,暂略) 新诗(1937.7-1949.9) 散文(1937.7-1949.9) 戏剧(1937.7-1949.9)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
(1937.7--1949.9)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
(1917-1927)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1917-1927) 鲁迅 小说(1917-1927) 通俗小说( 1917-1927 ) 郭沫若 新诗(1917-1927) 散文(1917-1927) 戏剧(1917-1927)
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学期,每周4课时上编(1917-1949)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1、中国文学现代化起点的大致时间(1898年)2、民族生存危机引起传统思想根基的动摇和瓦解,严复、梁启超的反思。
3、回顾思想变化的背景原因:先是寻求社会组织的变化,继而影响到文化,从而影响到文学的变化过程。
4、“小说界革命”及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点出此口号是小说这一文类在近现代取得显赫地位的理论开端。
5、现代化发生阶段梁启超的功绩,“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口号的提出及身体力行。
6、略述戏剧观念的更新。
“言文合一”观念下最初的“白话文运动”及具有现代意义上文学观的王国维及周氏兄弟。
7、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20年(1898-1917)各类文体中成就最大的是政论、散文和小说8、小说的成绩,谴责小说的盛行(四大代表作品)。
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吴趼人与“鸳鸯蝴蝶派”的关系。
民初初徐枕亚的《玉梨魂》,鸳蝴派的“五虎将”。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1、中国文学进入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五四文学革命。
2、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国内外的形势。
3、创作实绩:小说,鲁迅、叶圣陶。
诗歌,胡适、郭沫若、沈尹默、刘半农4、陈独秀与《新青年》及“德先生”、“赛先生”。
《新青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
5、理论建设: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及“八事”。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及“三大主义”。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中的观点及对新文学健康发展的意义。
6、外来文艺思潮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简述五四时期外国文艺的类别及对当时创作的影响。
7、新文学社团与流派概述。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新月社。
其他流派的蜂起:语丝社、未名社、湖畔诗社等。
8、二十年代文学论争概述。
新文学阵营对林纾的批判。
新文学阵营与复古派《学衡》《甲寅》的对立。
9、略述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1、20 年代小说概况。
官途
第309章小酥肉之争 第310章再见李小璐 第311章下药 第312章想走?没那么容易! 第313章刘飞买内衣 第314章党校报道 第315章竞选班长 第316章那一票的诱惑 第317章聚餐
第329章前往岳阳市 第330章碰头会 第331章诡异的让权 第332章微服私访 第333章血淋淋的挑战 第334章困境 第335章挑选秘书 第336章刘飞的权威遭到挑衅! 第337章环境问题
第1544章主观评价 第1545章老少狐狸 第1546章赴任东海省 第1547章麻烦找上门 第1548章逼着表态 第1549章常务副部长的心思 第1550章暗流涌动 第1551章刘飞的进步 第1552章故布疑阵
第1893章沈中锋蓄势待发 第1894章沈中锋设下圈套 第1895章见招拆招 第1896章疑点重重 第1897章突然发飙(1) 第1898章突然发飙(2) 第1899章火中取栗(1) 第1900章火中取栗(2) 第1901章借题发挥
第45章不称职的秘书 第46章省长出难题 第47章唇亡齿寒 第48章最牛的秘书 第49章省长二出难题 第50章嚣张的男人 第51章打人无罪 第52章护犊子 第53章冲突(1)
第130章官场的阴谋与阳谋 第131章困难重重的西山县 第132章赴任途中偶遇于小宝 第133章下马威(1) 第134章下马威(2) 第135章新官上任第一把火(1) 第136章新官上任第一把火(2) 第137章美人计(1) 第138章美人计(2)
作品气势恢宏,人物众多,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有浓郁的华北乡村、特别是白洋淀水乡的生活气息,景 色描写十分传神,别开生面,洋溢着诗情画意之美。
读书笔记
这部作品太烂啦!情节不符合逻辑,题材不新颖,一味地吹牛皮不打草稿。 这书一开始写得很吸引人,但是细看文笔和逻辑真的不行。
《简爱》每章节内容概括
连舅妈家里的仆人,也是仗势欺人,一点也不爱怜简 爱,嫌她长得丑,个子矮小,没有表姐长得漂亮可爱。 她经常被关在寒冷的儿童室里,不让她和任何人接近, 十岁的简爱就这样在舅妈家受着委屈和折磨,寄人篱 下,痛苦度日。
但是有时她也反抗,不放弃一次斗争的机会,她
说她的表哥“你们才不配和我来往”她反击她的舅妈 说“我不会骗人,我要是骗人的话,我会说我爱你, 可是我要说我不爱你,我恨你。”“其实你很坏,心 肠又狠,你才骗人哩”气的里德太太说赶紧把她送到 洛伍德学校去。在她受到虐待时,她还告诫自己, “我要保持健康,不要死掉”,她的这种不屈不挠的 反抗精神,和她能委曲求全保护自己的意识,都是值 得我们学习的。 在舅妈家度过的童年时期,简.爱遭受了巨大的磨难。
第十六章:简爱苦思冥想理不清头绪,胡乱猜测缘由, 想见到罗切斯特先生又盼不到他。
第十七章:罗切斯特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桑费尔德 庄园上上下下开始忙碌起来。在一次家宴上他向一位 名叫英格拉姆的漂亮小姐大献殷勤,简被召进客厅, 却受到布兰奇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离开客厅。 第十八章:在宴会上罗切斯特坚持要简·爱也到客厅里 去,客人们对简·爱的态度十分傲慢,而罗切斯特却邀 请简·爱跳舞,此时罗切斯特已爱上简,而简也感觉到 自己对罗切斯特产生感情。
枝抽打彭斯同学,傍晚游戏时,与彭斯更深入交流,看到了彭斯的 隐忍,她主张以德报怨到羞辱,是海伦的微笑给了简爱力量。(简·爱在缺吃少穿
度过了整个冬天。勃洛克赫斯特视察学校,要求谭波儿在缝补、换 洗衣服及点心问题上严格管理,狠狠批评了一头鬈发的茱莉亚, 简·爱害怕勃洛克赫斯特当众揭发里德太太的诬告,紧张之余打破石 板,勃洛克赫斯特让简·爱罚站在教室中央的凳子上,渲染简·爱的 说谎和忘恩负义,让所有同学提防远离她,在简·爱觉得是在“耻辱 台上示众”的时候,只有彭斯经过时偷偷对她微微一笑安慰她。)
《骆驼祥子》导读
著
阅解作品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影响(整 体把握)
《骆驼祥子》是中国文学、戏剧大家老舍先生的长 篇代表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是 20世纪30年代中国一部杰出的长篇,它奠定了老舍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几十年来,《骆 驼祥子》拥有话剧、电影等众多艺术形式的改编版 本。
四、祥子病倒在海甸一家小店里,迷迷糊糊地过了三天。这三天里,他与三匹 骆驼的关系由梦话或胡话中被人家听了去,从此他便有了“骆驼祥子”的绰号。 他强打精神,回到人和车厂。本书重要人物,虎妞和刘四爷出场。 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桶一般。“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刘 四、爷愿意祥子睡在车厂。将30元交给刘四爷保存。希望继续积攒,再买一辆 属于自己的车。
二、外面的谣言他不大往心里听,他只关心他的车,只顾自己的生活,把一切 祸患灾难都放在脑后。并不因为谣言而偷点懒 “大个子”这是一种赞美,不能说了不算,不能耍老娘们脾气。十来个兵捉了 去,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凭 什么?”祥子乘乱牵了骆驼逃了出来
三、祥子牵着三匹骆驼逃了出来,本章中的环境描写很好的表现了祥子的心理。 35元卖了骆驼回了北平城。
《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 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多以描写知识分子与农民生活 见长,而很少有描写城市贫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现, 则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 作品,特别是长篇《骆驼祥子》,拓展了新文学的 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贡献。
老舍(1899.2.3-1966.8.24),现代作家,原名 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 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 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 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 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 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 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 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 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1978年 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 号。
文学史考试大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了解:人的发现与文学史构成、晚清文化机制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识记:“诗界革命”、“文界革命”、;鸳鸯蝴蝶派;“戏剧改良”的主要内容;分析:“小说界革命”的基本主张;中国文学现代性文学观念的孕育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一、五四文学革命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新文化背景。
识记:《新青年》。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内容和标志意义。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等文学主张二、五四文学思潮与论争识记:五四主要文学思潮。
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文人的斗争;与学衡派、甲寅派等复古派的论争;新文化统一战线内部的论争。
三、新文学社团流派识记:各新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艺术主张、刊物、宗旨等;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语丝社对散文多元形态的贡献;各社团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影响。
分析:五四文学基本特征:理性精神的张扬。
感伤的精神标记。
个性化的追求。
创作方法的多样化。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一、20年代小说概述识记:五四“为人生”派的小说创作;“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浪漫抒情小说等创作现象。
分析:鲁迅与乡土小说的关系。
二、叶绍钧、许地山识记:叶绍钧短篇小说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
许地山的短篇小说《綴网劳珠》和《春桃》。
分析:许地山小说的宗教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三、郁达夫识记:(1)郁达夫的创作概况。
(2)1921年10月出版的《沉沦》,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分析:(1)《沉沦》的思想意义;(2)郁达夫抒情小说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一、鲁迅的文学创作识记:《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主要篇目名称及其内容;主要杂文集名称。
分析:进化论对鲁迅的影响;鲁迅与左翼文学的关系。
二、《呐喊》、《彷徨》了解:《伤逝》的爱情悲剧的原因;《伤逝》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
赵飞扬苏雨萱全文免费阅读
赵飞扬苏雨萱全文免费阅读第1章夜已深。
秋风瑟瑟。
苏府内宅的一处破旧柴房中,苏醒过来的赵飞扬正躺在木床上,他身旁一个青衫小厮,见赵飞扬睁开眼睛,立即高兴地叫起来。
“姑爷,您终于醒了!”“这是哪?”赵飞扬一脸困惑。
“这是苏府......不,这是您家啊!您昨日刚和大小姐成亲您忘了吗?”成亲?大小姐?赵飞扬彻底懵了!这是拍电视剧吗?如果不是的话那是什么?难道自己穿越了?几个小时以前,他还是二十一世纪一所重点大学文学院的学生,临近毕业,全班聚餐,喝高之后,本准备睡上个把小时就各奔东西,谁想醒来就到了这里。
啊!突然间,赵飞扬头疼欲裂,脑袋里像被人强行塞进东西一般。
只片刻,头疼的症状隐去,赵飞扬发觉自己的记忆中多出了许多陌生的画面。
很快,他便清楚是这具身体的记忆,也得知了自己的身份和现状。
这具身体的主人姓赵名恪,字飞扬。
本是将门之后,然家道中落,现与平民无异。
只因当朝大将苏定方老将军曾与赵恪之父有过指腹为婚的约定,故赵恪才与苏家大小姐成亲。
本来赵家没落这样的婚约可以忽略,但苏定方将军是守诺之人,不顾苏家众人反对,强行推动这门婚事。
只是赵家如今颇为寒酸,苏家担忧女儿生活贫苦,所以要求赵恪上门入赘。
苏家大小姐有沉鱼落雁之貌,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更有才女之名,在整个京都都是颇为耀眼的存在。
若不是苏家与赵家有过婚姻,恐怕这样的女子很难会嫁给如今贫二代的赵恪!所以赵恪无甚不满,同意上门成为苏府赘婿。
岂料新婚当天,苏家大小姐借口祭祖之名离开京都,用逃婚以示决绝之心,让这场婚宴成为闹剧。
悲愤不已的赵恪在婚宴上大肆饮酒,不胜酒力的他竟醉死过去。
只是苏家众人误以为赵恪伤心过度,根本没把赵恪当回事,直接让下人扔在了柴房中。
是以赵恪醉死一日后,才由穿越到此的赵飞扬占据身体,重新活了过来。
“姑爷,您醒了就好,我去告诉夫人她们。
”青衫小厮一溜烟跑了出去。
很快,门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一个陌生男子来到柴房内。
男子虎背熊腰,体魄健壮,一脸冷漠,看向赵飞扬的眼神中有种居高临下的态度。
好看的现代言情小说2篇
好看的现代言情小说第一篇:《缘起缘灭》第一章:相遇在喧嚣繁忙的城市里,有一个平凡的女孩叫杨雨萱。
她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职员,每天忙忙碌碌地工作,生活平淡无奇。
直到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她在公园里偶遇了一个男人,他的名字叫林轩。
林轩是一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刚刚出版了一本备受好评的小说,备受媒体的瞩目。
然而,他内心深处却是一个孤独而寂寞的人。
那天,他来到公园放松心情,偶然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在玩耍,正是杨雨萱。
两人在公园里擦肩而过,眼神瞬间交汇,仿佛世界因此陷入沉寂。
杨雨萱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暖意,而林轩也被她美丽的笑容所吸引。
他停下脚步,走向她,开口道:“你好,可以和我聊聊天吗?”杨雨萱微微一愣,但还是礼貌地回答:“当然可以。
”他们找了一个安静的长椅坐下,开始一段意想不到的对话。
两人逐渐熟络起来,彼此分享着生活的点滴。
林轩发现杨雨萱是一个善良而真诚的女孩,而杨雨萱也被林轩的才华和温暖所吸引。
第二章:相知从那天开始,杨雨萱和林轩成了好朋友。
他们经常一起喝咖啡、逛街、看电影。
慢慢地,杨雨萱发现自己对林轩产生了更多的感情,她深深地爱上了他,但却不敢表达出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轩向杨雨萱透露了自己的写作困境。
他告诉她,他需要灵感来完成下一本小说,但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题材和线索。
杨雨萱决定帮助他,她开始主动寻找故事灵感,为林轩提供写作素材。
通过和林轩的交流,杨雨萱了解到他曾经的经历和内心的痛苦。
她明白,只有真正理解一个人,才能给予他最真挚的支持和鼓励。
慢慢地,杨雨萱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自拔地爱上了这个男人。
第三章:相爱某个夏日的午后,杨雨萱带着写作素材回到了林轩的家。
这个时候,她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紧张。
她敲响了他的门,林轩微笑着开门迎接她。
他们一起坐在写作区,杨雨萱亲手为林轩倒了一杯温水。
然后,她鼓起勇气,轻声道:“我喜欢你,已经喜欢你很久了。
”林轩愣住了,然后他放下手中的笔,握住了杨雨萱的手,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和动容。
他说:“我也喜欢你,喜欢你的真诚和善良。
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朱栋霖版)配合扬州大学中文系2013-2014年第二学期教学上编(1917-1949)第八章30 年代小说(一)1、30年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30 年代中、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
30 年代小说的基本流派概况。
3、萧红、沙汀、艾芜、吴组缃、李佶人小说创作简况。
4、丁玲小说创作概况。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20年代丁玲小说创作。
丁玲在延安时期的小说创作及代表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
5、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刘呐欧、穆时英、叶灵凤的创作概况。
施蛰存的代表小说《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石秀》中表现出的精神分析特色。
新感觉派小说的总体特色。
第九章30年代小说(二)1、茅盾在五四时期的理论倡导及文学主张。
茅盾与《小说月报》。
茅盾的中、短篇小说创作概况及代表作品农村三部曲和《林家铺子》。
2、《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地位。
《子夜》写作的背景及“主题先行”的问题。
茅盾长篇小说创作的意义。
3、吴荪甫、赵伯韬等人物形象分析。
4、《子夜》的“网状结构”及艺术特色。
第十章30 年代小说(三)1、老舍小说创作的分期及长、中及短篇小说代表作品。
老舍小说中“幽默”风格的演化。
老舍小说表现的国民性思考主题。
2、《骆驼祥子》在老舍小说创作中的地位。
祥子与虎妞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悲剧原因。
《骆驼祥子》地域风格的表现及开创意义。
第十一章30年代小说(四)1、五四运动对巴金的影响。
巴金小说创作概况及代表作品简述。
2、巴金小说对“家”的主题的关注。
3、《激流三部曲》的内容及表现出的反封建思想。
《激流三部曲》众多人物塑造的成功。
《家》中觉慧人物形象分析,觉新身上表现的复杂性。
4、《激流三部曲》的艺术成就及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
第十二章30年代小说(五)1、“京派”“海派”概念及相互间的论争。
2、沈从文湘西背景对其小说创作的意义。
3、沈从文小说的两类题材:城市与知识阶级,乡村与抹布阶级,两类题材中的代表作品。
第十七章 不速之客_高二作文
第十七章不速之客
我气喘吁吁地坐在了地上,听到了一声惨叫:“啊!龙族,你等着吧!”这时,一只手搭在了我的肩上,是面具人卡特:“嘿,我都看出来了,小鬼!你是龙族太子吧?”“你怎么才来?”我问他。
“废话,这家伙那么强,我出来挨打啊?”“......贱!”这时,外面飞来一只巨大的鸽子,停在了窗边,腿上还系了一个包裹,上面写着:“打得好吗?累了吧?给我练习戟术,一年后回来报告!”包裹里是一本书,书名是《校长的戟术大全》。
我火冒三丈,但还是制订了计划:先把那只肥鸽子烤了吃了,再练习。
一年后......我在林中的空地上练完了我修改过的“天光碎”......“呼,终于练完了!”我向赤剑他们告别,赤剑说:“龙普,我也没别的好谢你的,就送你一块兽族的修炼石吧!”“谢谢!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说完,我带上水晶狐,飞离了森林。
我来到了大学校长室,校长对我说:“我正在等你来呢!只剩半年,修罗族就要进攻了,你不要再呆在龙之国了。
你去执行一项秘密任务,到人族的领地,去寻找红眼、蓝眼、青眼、黄眼,四色龙眼剑,聚集它们的能量,锻造圣器龙舌刃,用它来打败暗血修魔!”我马上被传送到了一个人类小镇,“啊,这是什么鬼地方?”忽然,我发现了一个
第1页共1页。
2、第二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
造成中篇创作沉寂的原因。一是“先天不 足”,在现代阶段就没充分发展。二是文 体自身局限和一些人的文学观念偏狭造成( 中篇既不如长篇容量那么大,全面充裕地 去处理生活,又不象短篇那么快捷,能迅 速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作出反映 )。三是大 型文学期刊的短缺。
对长篇和短篇的重视,各有其“功能”上 的根据。 对于长篇,把握生活素材的规模和容量, 是受到重视的一个主要因素。 对许多怀有“反映这个伟大时代”、写作 “史诗式”作品的情结的作家来说,长篇 小说是实现这种勃勃雄心的合适的形式。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巴金满怀激情创作了《生活 在英雄们的中间》、《英雄的故事》、《保卫和 平的人们》、《明珠和玉姬》、《会见彭司令员 》等作品。 后来,出版了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两个短篇小说 集《英雄的故事》 (1959) 和《李大海》 (1961) 。 巴金:“我多么想绘出他们的崇高的精神面貌, 写尽我的尊敬和热爱的感情。然而我的愿望和努 力到了我的秃笔下都变成这些无力的文字了。”
至于短篇小说,当代对它的重视,则是认 为它能迅速、敏捷地反映生活。 50年代开始,文学刊物的大量增加,对短 篇创作在当代的发展,也起到推动的作用。
这个时期,还有了“短篇小说作家”的概 念。 被称为短篇小说作家的有赵树理、李准、 马烽、王汶石、峻青、王愿坚、茹志鹃、 林斤澜、唐克新、陆文夫等,尽管他们中 有的也写过中、长篇。
二、小说体裁的状况
在小说体裁上,这一时期趋向于关注它的 “两极”,即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中篇则可能被看作是一种不稳定的体裁, 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上,都没有受到 重视。
从1949年到1965年,这期间发表的中篇小 说,大约有四百余部。 较为知名的有《铁木前传》(孙犁)、《在和 平的日子里》(杜鹏程)、《来访者》(方纪)、 《水滴石穿》(康濯)、《归家》(刘澍德)等 不多的几部。
2、第二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解析
对许多怀有“反映这个伟大时代”、写作 “史诗式”作品的情结的作家来说,长篇 小说是实现这种勃勃雄心的合适的形式。
至于短篇小说,当代对它的重视,则是认 为它能迅速、敏捷地反映生活。
50年代开始,文学刊物的大量增加,对短 篇创作在当代的发展,也起到推动的作用。
1962年,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 谈会” 。
以敏捷、迅速反映生活见长的短篇小说, 也有对社会生活“整体”和历史“本质” 揭示的可能:
它是“可以证明地层结构的悬崖峭壁,可 以泄露春意的梅萼柳芽,可以暗示秋讯的 最先飘落的梧桐一叶,可以说明太古生活 的北京人的一颗臼齿……”
当代对于短篇的讨论,可能还包含着另外 的意味。
1.农村生活题材中,从土改到合作化、农业社会主 义改造,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到党对农村政策的调 整,农村的一系列变革都是重要的主题,在作品中 都有所反映。
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马烽的《一架弹花机》 和赵树理的《登记》
农业合作化: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
妇女解放:王汶石的《新结识的伙伴》和李准的《 李双双小传》,写农村妇女由家庭走向社会、从奴 隶到主人过程
一些更多地标举19世纪以来西方现实主义 小说艺术经验的作家(如茅盾、魏金枝等), 试图以这种经验,来推动中国小说观念和 技巧的“现代化”。
对短篇的这种讨论,推动了50年代后期到 60年代初,短篇艺术重视剪裁构思的潮流, 而出现越来越多的那种写“横断面”的 “严格意义”的短篇。
不过,在“文革”前夕,在一种政治意识 形态的背景下,“宣讲”式和故事性、通 俗性的方面又得到强调。
三是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不少形象达到了 “典型人物”高度。英雄人物有朱老忠、 杨子荣、江姐、许云峰、林道静、梁生宝 、李双双……性格复杂的“中间人物”有 严志和、梁三老汉、赖大嫂、“常有理 ”“小腿疼”“吃不饱”。
现代文学史参考文献 - 绍兴文理学院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2、陈思和、李辉:《巴金论稿》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3、谭洛非、谭兴国:《巴金美学思想论稿》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赵园:《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高觉新型"》
《艰难的选择》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袁国兴:《"家"的解构》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3、俞元桂等:《中国现代散文十六家综论》
华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 赵京华:《周作人审美理想与散文艺术综论》
《文学评论》1988年第4期
5、 吴周文等:《朱自清散文艺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 傅光明、许正林:《冰心散文: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10、吴晓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
《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第1期
11、朱栋霖、徐德明:30年代中国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韶关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第十章
1、叶子铭:《论茅盾四十年的文学道路》
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版
2、乐黛云:《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和艺术创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8、 王晓初:《<狂人日记>再探讨:奴才
还是启蒙先驱?》
《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3期
9、张梦阳:《阿Q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典型问题》
《文学评论》
2000年第3期
10、 孙玉石:《鲁迅<野草>重释》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11、乐黛云编:《过外鲁迅研究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总要求一、教学目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主要讲述从 1917年文学革命至今中国文学的发展演变历史。
本课程教学目标在于:①进入20世纪以来的历史语境和文艺生态环境,掌握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以期学生获得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本认知;②放眼20世纪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整体格局,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向和思潮、社团、流派等文坛现象作多维度的诠释,认识当代文学创作的经验、教训与发展规律,以构建基本的史识认知;③强调走进文本世界的专业阅读,深入考察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培养学生的文学感悟力与审美能力;④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和专业素养,注重现当代文学专业基本知识和理论功底的夯实,以提升其文学评论及研究能力。
二、教学任务①讲授现当代文学的发生过程与历史脉络;②讲授现当代文艺思潮、文学社团、文学流派及创作现象;③讲授现当代作家作品的综合性研究;④讲授现当代文学创作的经验、教训与发展规律。
三、课时总安排章节设置主要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学时)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2第二章鲁迅(一) 4第三章小说(一) 4第四章通俗小说(一) 1第五章郭沫若 2第六章新诗(一) 4第七章散文(一) 2第八章戏剧(一) 1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2第十章茅盾 3第十一章老舍 3第十二章巴金 3第十三章沈从文 3第十四章小说(二) 6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 2第十六章新诗(二) 2第十七章鲁迅(二) 2第十八章散文(二) 1第十九章曹禺 3第二十章戏剧(二) 1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 2第二十二章赵树理 2第二十三章小说(三)8第二十四章戏剧(三) 1第二十五章艾青 2第二十六章诗歌(三) 6第二十七章绪论 5第二十八章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潮述评 2第二十九章当代小说(上)12 第三十章当代小说(下)27 第三十一章当代诗歌创作13 第三十二章当代话剧创作9第三十三章当代散文创作 4合计144学时四、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要求教学单元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第二节新文学初期的发展1、概括和介绍现代文学起始阶段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潮史实,明确现代文学的概念、分期、性质,成就,帮助学生宏观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到现代通俗小说的嬗变
ʌ文学研究ɔDOI:10.14168/j.issn.1672-8572.2020.01.14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到现代通俗小说的嬗变倪斯霆①(天津市出版研究室ꎬ天津㊀300020)摘㊀要: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是对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继承和发展ꎮ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直接滥觞于唐五代的俗讲ꎬ产生于宋代市井间的平话ꎬ经宋元明三代之流变ꎬ遂于明末因一次 误会 始得 通俗小说 之名ꎮ其 与八股传奇鼎峙 而又极具 与世俗沟通 之特征ꎬ并涵盖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诸门类ꎮ清末民初ꎬ随着 小说界革命 兴起ꎬ域外小说被大量引进ꎬ但又是 误会 使然ꎬ此时期的翻译作品多为域外 通俗小说 ꎮ在中国传统白话小说与域外 通俗小说 相碰撞基础上产生的 新小说 ꎬ于此后嬗变中遂成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早期形态 鸳蝴派 与 礼拜六派 ꎮ因此ꎬ中国现代通俗小说与 五四 后受欧风西渐影响所诞生的新文学小说(或称严肃小说)根本就不是一个谱系ꎬ二者间也不存在孰高孰低之分ꎬ有的只是文学观念与文学功能之别ꎮ关键词:通俗小说ꎻ古代白话小说ꎻ小说界革命ꎻ嬗变ꎻ现代通俗小说中图分类号:I207.409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8572(2020)01-0095-07㊀㊀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ꎬ甚至在过去的数十年中ꎬ二者是可以画等号的ꎮ今天我们谈到中国现代通俗文学ꎬ首先想到的便是通俗小说ꎮ21世纪初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学科领军者范伯群教授率 范门弟子 通力合作ꎬ推出«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上下卷ꎬ全书不计 绪论 ꎬ共8编49章196节ꎬ洋洋洒洒1368900字ꎮ这其中ꎬ除第六编 通俗戏剧编 4章14节㊁第七编 通俗期刊编 5章21节及第八编 大事记编 不分章节外ꎬ其余5编40章161节ꎬ均为通俗小说内容ꎮ其实即使命名 通俗期刊编 与 大事记编 ꎬ其内容所涉亦几乎为通俗小说ꎮ虽然此书年代概念为 近现代 ꎬ但除了各编各章及各节为叙述完整系统ꎬ于开篇略涉近代晚清文坛状况外ꎬ其主体内容均出现在 现代 [1]ꎮ该书面世7年后ꎬ范伯群教授又以一己之功ꎬ独立完成了780000字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ꎬ全书不计 绪论 共20章73节ꎮ在此书中ꎬ作者深谙中国现代通俗小说与报刊 你中有我ꎬ我中有你 之血肉关系ꎬ故将通俗小说与报刊整合而撰ꎬ故此书中除第14章 20世纪20年代的电影热与画报热3节外ꎬ其余内容均为通俗小说的创作㊁连载与出版ꎮ而其年代概念虽为 现代 ꎬ但作者却认为 过去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总是以1917年肇始的文学革命为界碑ꎬ可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步入现代化的进程要比这个年代整整提早了四分之一世纪ꎮ 故此ꎬ他是 将«海上花列传»定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开山之作ꎮ [2]1-2而«海上花列传»首次面世ꎬ则是连载于«海上奇书»第1期ꎬ时间为晚清1892年农历二月初一ꎮ从上述两部通俗文学史中的介绍可知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肇始时间应该在近代晚清ꎬ而通俗小说又几乎占领了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全部版图ꎮ因此ꎬ对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研究ꎬ首先要将视角投向通俗小说ꎮ然而ꎬ何谓 通俗小说 ꎬ它的命名经过及涵盖范围又是怎样?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是如何易名为 通俗小说 的ꎬ此后它又是如何嬗变为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 的?许多年来ꎬ学界或是语焉不详ꎬ或是其说不一ꎮ59㊀第22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22No.1㊀㊀2020年2月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ofEasternLiaoni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Feb.2020㊀①收稿日期:2019-08-22作者简介:倪斯霆(1961 )ꎬ男ꎬ天津人ꎬ副编审ꎬ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及天津近现代文学史㊁出版史㊁新闻史ꎮ上编:通俗小说在中国古代的得名与涵盖关于 通俗小说 这一称谓ꎬ有学者认为最早出现在元代ꎮ近代学人缪荃孙于1915年刊印«烟画东堂小品»丛书ꎬ收入«京本通俗小说»残存第10卷至第16卷ꎬ据其跋语称: 余避难沪上ꎬ索居无俚ꎬ闻亲串妆奁中有旧抄本书ꎬ类乎平话ꎬ假而得之ꎬ杂庋于«天雨花»㊁«凤双归»之中ꎬ搜得四册ꎬ破烂磨灭ꎬ的是影元人写本ꎮ首行 京本通俗小说第几卷 ꎬ通体皆减笔小写ꎬ阅之令人失笑ꎮ [3]114如果«京本通俗小说»确为 影元人写本 ꎬ那 通俗小说 四字首次出现在古籍中ꎬ当为元代ꎮ但学术界对«京本通俗小说»之真伪和成书年代向有疑义ꎬ胡士莹曾言 缪荃孙(江东老蟫)在上海无意中发现的一个旧抄本ꎬ不详有无刊本ꎮ [4]491而 鲁迅㊁胡适相信缪氏的话ꎻ长泽规矩也(日)疑是伪书ꎻ郑振铎认为是明代隆庆㊁万历年间的产物ꎻ李家瑞从其俗字用法ꎬ定为明人抄写ꎬ最早不过宣德年间ꎻ孙楷第发现其中«冯玉梅团圆»开头有瞿佑 帘卷水西楼 词ꎬ认为至多是元末明初人所编ꎻ近年来马幼垣(美)㊁胡万川㊁苏兴等力主此书系缪荃孙的作伪ꎻ但那宗训㊁聂思彦等则持相反意见ꎮ看来此书不一定是伪书ꎬ但也不会是 影元人写本 ꎬ可能是明代中后期抄写的一部话本小说集ꎮ [5]31认为«京本通俗小说»确有其书ꎬ但其最早的刻印时间为明代后期ꎬ这已是目前学界的一个共识ꎮ故此ꎬ认为 通俗小说 一词出现在元代ꎬ已不可取ꎮ从目前可信史料考证ꎬ 通俗小说 一词首次出现在古籍中ꎬ应在明代泰昌㊁天启年间ꎮ当时著名文人冯梦龙辑纂话本集«古今小说»(别题«喻世明言»)ꎬ其在署名绿天馆主人之序中云: 茂苑野史氏家藏古今通俗小说甚富ꎮ因贾人之请ꎬ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ꎬ凡四十种ꎬ畀为一刻ꎮ 冯氏此言ꎬ当为 通俗小说 一词之肇始ꎮ至于冯梦龙缘何提出 通俗小说 四字ꎬ历来治小说史家多有阐释ꎬ但多囿于对 小说 目下之分类ꎬ而从 通俗 与 小说 之关系着眼ꎬ目前所见系统论述者甚微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研究拓荒者之一张赣生先生近年的考订ꎬ较为翔实ꎮ据张赣生«民国通俗小说论稿»一书所言: 中国小说自其确立时起就与通俗拴在一起ꎬ但直至明代中叶ꎬ却从来不用 通俗小说 一词ꎬ其原因当然是明显的ꎬ按自古相沿的看法ꎬ小说必然与通俗相连ꎬ正如吃饭必然用嘴ꎬ只须说吃饭就够了ꎬ无须再说什么用嘴吃饭ꎬ画蛇添足ꎬ多此一举ꎮ 那冯梦龙为何要提出 通俗小说 这一概念呢?听张先生往下说 中国 通俗小说 一词的出现ꎬ是由于一次误会ꎮ元末明初ꎬ罗贯中作«三国志通俗演义»ꎬ罗氏标明 通俗 二字ꎬ原有特定的针对性ꎮ 具体而言便是 历史演义与小说的根据不同ꎬ演义根据正史ꎬ小说采自街谈巷议ꎬ陈寿的«三国志»辞简文深ꎬ一般人不易读懂ꎬ故需用较浅近的语音加以演述ꎬ以求通俗地阐明其义 ꎮ也就是说 罗氏之 通俗 专指演述正史之义ꎮ 而 小说原本通俗ꎬ无须再加 通俗 二字画蛇添足ꎬ正史原本不通俗ꎬ所以才特意标出 通俗 二字ꎬ以示演义与正史之区别ꎮ 因此ꎬ 在明代末叶以前ꎬ人们对什么小说的标题加 通俗 是很清楚的 ꎮ然而 到了明末天启年间ꎬ冯梦龙编辑«三言»ꎬ忽略了标明通俗演义的针对性ꎬ而把它与其它小说混为一谈ꎬ由于这一次误会ꎬ才把 通俗 二字加到了小说头上ꎮ 冯氏忽略了罗贯中用 通俗 二字的针对性ꎬ没有深究无论是从 通晓风俗 或 与世俗沟通 的哪一种意义上看正史都与小说不同ꎬ只从唐传奇与宋评话的文体着眼ꎬ因而使用 通俗小说 一词ꎬ且一直流传至今ꎬ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历史的误会ꎮ 这种误会造成的结果便是 自冯氏提出 通俗小说 一词之后ꎬ就为不通俗的小说奠定了合理的地位ꎬ对后世影响至巨ꎮ这或为冯氏始料所不及ꎮ 正是根据以上辨析ꎬ张赣生先生考定 中国的 通俗小说 一词产生于明代末叶 ꎬ而且 自明末以降ꎬ 通俗小说 一词流传渐广ꎬ天长日久ꎬ约定俗成 [6]7-9ꎮ张赣生先生认定 通俗小说 一词产生于明代末叶ꎬ这本无误ꎮ但对明末以降ꎬ 通俗小说 一词 约定俗成 了什么样ꎬ却是语焉不详ꎮ其实ꎬ虽然 通俗小说 一词于明代末叶便已出现ꎬ但在此后的三百余年间ꎬ不但此称谓并未成为小说史上的一个流派ꎬ而且与其相对应的小说类别也不固定ꎬ甚或对其解释的概念与定义更是阙如ꎮ所谓的 约定俗成 ꎬ其实就是将 不通俗的小说 以69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2卷㊀外的所有说部ꎬ都归入 通俗小说 ꎮ那么何等小说是 通俗 的何等小说又是 不通俗 的呢?自明末以降至清末ꎬ虽然各类章回小说创作大为兴盛ꎬ但在理论上对其界定ꎬ却鲜见表述ꎮ直至进入20世纪之后ꎬ方有学者将其作为学术进行研究ꎮ如近代著名学者黄人(摩西)于1904年ꎬ受东吴大学校长孙乐文之托ꎬ开始编撰«中国文学史»ꎬ其在 明人章回小说 一章中写道: 有明一代之史ꎬ多官样文章ꎬ胡卢依样ꎬ繁重而疏漏ꎬ正与宋史同病ꎮ私家记载ꎬ间有遗轶可补ꎬ而又出于个人恩怨及道路传闻ꎮ若夫社会风俗之变迁㊁人情之滋漓㊁舆论之向背ꎬ反多见于通俗小说 ꎬ 故当时有心之士ꎬ多著小说ꎬ又喜评小说ꎮ而文学家中通俗小说ꎬ遂与八股传奇鼎峙ꎮ [7]7这段话不但将 与世俗沟通 这一 通俗小说 的本质点出ꎬ而且已将 通俗小说 与 八股 传奇 相区分ꎮ黄人认为ꎬ 通俗小说 起码要具备 社会风俗之变迁㊁人情之滋漓㊁舆论之向背 的特征ꎮ又如1923年鲁迅在撰«中国小说史略»时ꎬ曾援引日本著名中国俗文学研究专家盐谷温的«宋明通俗小说流传表»[8]343ꎬ可见此前域外也已有人在对中国古代的 通俗小说 进行研究ꎬ不但其朝代指向已非常清晰ꎬ而且所举 通俗小说 样本便是 三言 ꎮ此外ꎬ在20世纪上半叶ꎬ于学术著作中涉及此领域者ꎬ尚有胡适的«中国白话小说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㊁黄人的«小说小话»㊁鲁迅的«小说旧闻钞»«中国小说史略»㊁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㊁阿英的«晚清小说史»等ꎬ但亦仅是分别对具有 通俗小说 性质的作品进行考订与评骘ꎬ而且在研究客体的称谓上ꎬ也是名目众多ꎬ不独仅以 通俗小说 一家称之ꎮ著名古典小说研究专家孙楷第先生倒是对 通俗小说 一词情有独钟ꎬ1930年他在为上海亚东图书馆重印«今古奇观»所写之序中ꎬ开宗便云 元明以来的通俗小说ꎬ若溯其来源ꎬ固然可以上推到唐五代的俗讲 [9]38ꎮ于此我们可以发现三个信息:一是他认为 通俗小说 形成于 元明 时期ꎬ但此说太显含糊ꎬ大概是受到了«京本通俗小说»成书年代的误导ꎻ二是 通俗小说 的嚆矢应为 唐五代的俗讲 ꎬ对此目前学界没有疑义ꎻ三是 元明以来 ꎬ 通俗小说 这一称谓已 约定俗成 地有了专指ꎬ此点极为重要ꎮ那么他认为的这一专指又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什么流派呢?我们不妨看看他一年后的阐释ꎮ1931年上半年ꎬ孙楷第完成了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编目ꎬ1932年3月付梓出版时ꎬ他用的书名便是«中国通俗小说书目»ꎮ按其 凡例 所叙: 本书所收ꎬ以语体旧小说为主ꎮ [10]1所谓 语体 者ꎬ乃与 书面语 相对ꎬ实为 白话 ꎻ 旧小说 ꎬ则为中国古代小说ꎮ二者合一而释ꎬ即为中国古代 白话小说 ꎮ由此可知ꎬ他是将中国古代 白话小说 视为 通俗小说 的ꎮ换言之ꎬ他认为的 通俗小说 的专指ꎬ已不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流派ꎬ而是整个中国古代的 白话小说 ꎮ其实此观点并非孙楷第首创ꎬ1923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便已提出ꎮ鲁迅是将有宋一代于 市井间 兴起的 以俚语著书ꎬ叙述故事 的 平话 视为 白话小说 的ꎬ而且他认为 据现存宋人通俗小说观之ꎬ则与唐末之主劝惩者稍殊ꎬ而实出于杂剧中之 说话 ꎮ [8]248ꎬ250在鲁迅眼中ꎬ宋之 平话 ꎬ亦即 白话小说 ꎮ而 白话小说 ꎬ就是 通俗小说 ꎮ孙楷第因袭鲁迅 白话小说 就是 通俗小说 之说ꎬ亦可从他所具体认定的 通俗小说 中国古代 白话小说 的范围与类别中得到佐证ꎮ对此其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一书 分类说明 中有如下解释: 通俗小说ꎬ自来不登于史籍ꎬ故其流别在往日亦不成问题ꎮ鲁迅先生小说史略于传奇及子部小说之外ꎬ述宋以来通俗小说尤祥ꎮ自第十二篇以下ꎬ略以时代诠次ꎬ而加以品题ꎮ其目曰宋之话本ꎬ宋元之拟话本ꎬ此宋元旧本一ꎮ曰元明传来之讲史ꎬ曰明之讲史ꎬ以清人书附之ꎬ此讲史者流二ꎮ曰明之神魔小说ꎬ以清人一二书附之ꎬ此神魔小说三ꎮ曰明之人情小说上ꎬ以金瓶梅及续书属之ꎮ曰明之人情小说下ꎬ以才子佳人书属之ꎮ曰清之人情小说ꎬ以红楼梦及续书属之ꎮ此明清人情小说四ꎮ曰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ꎬ此明清短篇小说五ꎬ曰清之讽刺小说ꎬ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ꎬ清之狭邪小说ꎬ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ꎬ清末之谴责小说ꎬ此四目皆属于清人书ꎬ品题殆无不当ꎮ唯此乃文学史之分类ꎬ若以图书学79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倪斯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到现代通俗小说的嬗变分类言之ꎬ则仍有不必尽从者ꎮ史略 讲史 二字ꎬ用宋人说话名目ꎮ考宋人说话ꎬ小说有 灵怪 ꎬ实即 神魔 ꎻ有 烟粉 ꎬ实即人情及狭邪小说ꎮ有 公案 ꎬ实即 侠义 ꎮ故余此书小说分类ꎬ其子目虽依小说史略ꎬ而大目则沿宋人之旧ꎬ此非以旧称为雅ꎬ实因意义本无差别ꎬ称谓即不妨照旧耳ꎮ [10]1由此可见ꎬ孙楷第所认定的 通俗小说 中国古代 白话小说 的范围与类别ꎬ实际上就是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以下的内容ꎮ自1932年«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面世后ꎬ孙氏此说遂为业内所接受ꎮ近年出版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ꎬ除了因为 唐代是我国话本小说的萌芽期ꎬ现存 敦煌变文 中ꎬ确有唐代话本小说在 ꎬ故而 把收录通俗小说的上限ꎬ从宋元推前到唐代 [5]1外ꎬ其余收录的中国古代 通俗小说 之范围与类别ꎬ基本与孙目相同ꎮ通过以上梳理ꎬ中国古代 通俗小说 的直系肇端㊁产生时间㊁名称由来及所专指的内容性质㊁表现形式与涵盖类别ꎬ便已清晰ꎮ那就是 中国古代 通俗小说 直接滥觞于 唐五代的俗讲 ꎬ产生于宋代 市井间 的 平话 ꎬ经宋元明三代之 流传 ꎬ遂于明末因一次 误会 始 得名 ꎻ而其内容性质与表现形式ꎬ则为 与八股传奇鼎峙 而又极具 与世俗沟通 特征的 白话小说 ꎬ具体类别则涵盖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话本㊁拟话本㊁讲史㊁神魔㊁人情㊁讽刺㊁狭邪㊁侠义㊁公案㊁谴责等诸门类ꎮ下编:古代白话小说是如何嬗变为现代通俗小说的日月更替ꎬ时光流转ꎬ当历史跨入20世纪初叶之时ꎬ 从纪元前后起一直到十九世纪ꎬ差不多二千年来不曾改变 的 小说者ꎬ乃是对于正经的大著作而称ꎬ是不正经的浅陋的通俗的读物 这一 观念 [11]ꎬ发生了惊人逆转ꎬ其推力便是梁启超等人的 小说界革命 ꎮ小说界革命 发生的直接契机是1898年的 戊戌变法 失败ꎬ而其更悲壮的背景则是1840年后列强的洋枪洋炮攻入国门ꎬ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清军的惨败ꎮ接连而至的国难ꎬ让当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文人深受刺激ꎬ他们认为ꎬ中国过去的 旧小说 造孽深重ꎬ 不出诲淫诲盗两端 ꎬ正是这些 旧小说 ꎬ成了 中国群治腐败之总根源 ꎮ因此他们提出了 小说救世说 欲新一国之民ꎬ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ꎮ [12]14在此等认识驱使下ꎬ他们将小说抬到空前的地位ꎬ予以推崇ꎬ不但大量翻译引进域外的 政治小说 科学小说 侦探小说 言情小说 ꎬ而且还创作了批量以 启蒙 为主旨具有 改良群治 之 效用 的 新小说 ꎮ一时间ꎬ大量或翻译或原创的新小说 在中华大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ꎮ众多士人与知识精英一反往昔视小说为 不入流 之定式ꎬ纷纷操觚而稗ꎻ各类打着 启蒙 与 改良群治 旗号的报刊与专门刊发小说类作品的杂志也应运而生ꎬ并形成风起云涌ꎬ推波助澜之势ꎮ最终造成了 经史不如八股盛ꎬ八股无如小说何 [13]1的局面ꎬ以至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ꎬ寅半生于«小说闲评 叙»中发出 十年前之世界为八股世界ꎬ近则忽变为小说世界 [12]467的惊叹ꎮ至此ꎬ 自1902年梁启超于日本横滨创办«新小说»杂志起ꎬ 新小说 成了概括在小说界革命中产生的这一批小说作品的专有名词ꎮ 新小说 是相对于 旧小说 而言的ꎬ时人自觉地把作为小说界革命产物的新小说和在此之前存在的中国传统小说(旧小说)区别开来ꎬ批评家甚至花费不少笔墨论述这两者的质的不同ꎬ如称 旧小说ꎬ文学的也ꎻ新小说ꎬ以文学的而兼科学的ꎮ旧小说ꎬ常理的也ꎻ新小说ꎬ以常理的而兼哲理的 ꎮ倒不在乎各种理论概括的准确与否ꎬ而在于这一代小说家和批评家之自觉不自觉地与前人的作品保持一定距离ꎬ不愿意直接与之认同ꎮ [14]10不可否认ꎬ梁启超等知识精英在当年掀起的这场 小说界革命 功不可没ꎮ一方面它唤醒了国人ꎬ让迷蒙中的中国民众能够 睁开眼看世界 ꎬ对此后请来 两个先生 的 五四运动 及现代中国的崛起ꎬ这场 革命 应该是 启蒙 之一ꎻ另一方面ꎬ虽然是出于政治的需要ꎬ他们拔苗助长般地将小说抬到了 文学之最上乘 (梁启超语)ꎬ使之成为 文坛盟主 (黄小配语)ꎬ并最终造成89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2卷㊀了名实不副的物极必反ꎬ但两千年来中国人视小说为 不登大雅 之文坛 末流 的观念ꎬ由此却得到了彻底颠覆ꎮ从此ꎬ小说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门类中的一个重中之重ꎬ不但承担起了或 鼓舞民众 或 愉悦市民 的重责ꎬ而且还堂而皇之地独占了文学史上的最重要一席ꎮ然而ꎬ在肯定 小说界革命 所带来上述 功利 效果的同时ꎬ我们也应看到ꎬ梁启超等人掀起的这场 革命 ꎬ其真实意图并不在文学或小说界本身ꎬ梁启超等人所期盼的ꎬ是要借小说界的 革命 ꎬ来达到 改良 社会之 救世 目的ꎬ 小说界革命 只不过是一个工具或媒介ꎮ文学或小说是有 文以载道 干预社会 影响世俗 的功能ꎬ但如欲达到此目的ꎬ其需要的是潜移默化的 润物细无声 ꎬ这需要作者的功力和时间的浸润ꎮ如果急功近利不谙其道地率尔操觚 制造 模式化的 新小说 ꎬ或是仅见冰山一角饥不择食地翻译引进 域外小说 ꎬ其造成的结果必然是喧嚣一时所得其反ꎮ梁启超等人的 小说界革命 ꎬ恰恰印证了此点ꎮ首先ꎬ 小说界革命 一开场ꎬ梁启超等人便赋予了小说 改良社会 救国救民 之 大道 ꎮ对此 梁启超称日本政治小说 不得专以小说目之 ꎬ因其是 寄托书中人物ꎬ以写自己之政见 ꎻ蔡奋则批评 吾邦之小说 ꎬ 含政治之思想者稀如麟角 ꎻ海天独啸子甚至把中国之落后ꎬ归咎于数千年来文人学士沉湎于诗歌㊁小说㊁绘画ꎬ而提倡 益于国家㊁社会者 的政治小说和科学小说ꎮ [14]7-8正是在此等舆论号召和域外样本影响下ꎬ当时的小说创作不但蔚为大观ꎬ而且充斥于作品中的是大量的 政治 与 科学 说教ꎬ小说本身休闲愉悦功能已消失近无ꎮ甚至于当时已出现了读 新小说 的六项基本要求: 无格致学不可以读吾新小说 ꎻ 无警察学不可以读吾新小说 ꎻ 无生理学不可以读吾新小说 ꎻ 无音律学不可以读吾新小说 ꎻ 无政治学不可以读吾新小说 ꎻ 无论理学不可以读吾新小说 [15]ꎮ将市民心甘情愿的休闲阅读变成了设有门槛考试的 学习 ꎬ小说的功能不但已尽失ꎬ而且遭到读者的反感与拒绝也已为时不远了ꎮ其次ꎬ 小说界革命 的一个重要标志ꎬ便是因为 且闻欧㊁美㊁东瀛ꎬ其开化之时ꎬ往往得小说之助 [12]13ꎬ于是便大量翻译引进域外的 名儒所撰述 ꎮ据陈平原统计ꎬ 从1896年«时务报»开始译介域外小说ꎬ到1916年五四一代作家崛起前夕ꎬ新小说家大约翻译出版了八百种外国小说(包括单行本和虽未单独刊行但在杂志上刊完的长篇小说) ꎬ 在1896 1916年介绍的域外小说家中ꎬ译本出版最多的前五位是柯南道尔㊁哈葛德㊁凡尔纳㊁大仲马和押川春浪ꎮ [14]51ꎬ119由此可见ꎬ短短20年间ꎬ域外小说不但翻译出版量大ꎬ而且域外通俗小说作家的作品也是居多ꎮ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固有多样ꎬ但与提倡和具体翻译人员对当时国内外的误解不无关系ꎮ一是他们认为当下国人急需的便是开启民智的 政治 与 科学 类小说ꎬ而这类小说在域外是不包括托尔斯泰㊁莫泊桑㊁屠格涅夫㊁契诃夫㊁泰戈尔等 纯文学 艺术化小说家的作品的ꎻ二是既然要引进域外 对路 小说家的名著ꎬ那只有选择当时发行量大而广的ꎬ柯南道尔㊁哈葛德㊁凡尔纳㊁大仲马㊁押川春浪等人的作品便是这种 对路 作品中的 名著 ꎻ三是受到当时域外小说原著版本不易得的限制ꎬ译者大多是依据中国留学生扎堆留学地国家的翻译版本再转译ꎬ通俗小说相对通俗ꎬ适于在世界各地流播ꎬ故而便被误解成 名著 ꎮ正是基于这三点ꎬ方才造成了当年的 新小说 家们所翻译引进的作品ꎬ基本上未脱侦探小说㊁言情小说㊁传奇小说㊁科学小说㊁军事小说的套路ꎬ而这些小说模式在域外ꎬ几乎都是属于通俗小说的范畴ꎮ倡导 小说界革命 的精英们ꎬ其根本目的是要 改良群治 ꎬ但他们所选择的突破口却错误地放在了 稗官之体 的小说上ꎻ而且他们还错误地 制造 出了大批模式化的带有 说教 性质的 新小说 ꎻ而在引进域外小说 启蒙 国人时ꎬ他们又错误地将外国通俗小说作为主流ꎬ并且再次错误地将这些域外小说模式化ꎮ正是这一错再错ꎬ使得清末民初盎然勃兴的 新小说 ꎬ在貌似 高雅 的喧嚣中已暗藏了 回俗 的危机ꎮ随着改良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失败ꎬ一旦强大的政治热情消退ꎬ小说的潮流便急转直下ꎮ一度被 救世小99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倪斯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到现代通俗小说的嬗变说 累坏并伤了胃口的广大读者ꎬ此时便开始了对更需要的阅读品种的寻觅ꎮ恰在此时(1912年秋天)ꎬ一部以寡妇恋爱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在上海被创刊不久的«民权报»副刊推出ꎮ虽然小说是用骈文写作ꎬ艰涩简古ꎬ但由于尽得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中言情门类 人情之滋漓 之神韵ꎬ写得缠绵悱恻ꎬ凄婉动人ꎬ仍是受到读者青睐ꎬ连载未半ꎬ便受到了大批被 救世小说 累坏并伤了胃口的读者的青睐ꎮ该书便是被后人定为开民国哀情乃至言情小说先河的«玉梨魂»ꎮ作者徐枕亚本是«民权报»编辑ꎬ早年曾与一年轻貌美的寡妇相恋ꎬ后遭流言而未果ꎬ于是便将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演为说部ꎮ«玉梨魂»的轰动ꎬ使徐枕亚早年同窗如今同事的吴双热怦然心动ꎬ遂也用文言写成一部长篇ꎬ以«孽冤镜»之名与«玉梨魂»相邻刊出ꎬ亦大受欢迎ꎮ由于此二书在当时名噪一时ꎬ于是坊间以此为范本ꎬ出现了众多用骈文写作的哀情乃至言情说部ꎬ而且由此形成了后来被新文学家所诟病的 鸳鸯蝴蝶派 (简称 鸳蝴派 )ꎮ鸳蝴派 小说的风行ꎬ虽使民初读伤了梁启超等人 救世小说 的读者重新找到了小说消闲解闷的娱乐功能ꎬ但时间不长ꎬ人们便发现ꎬ此类小说大多脱离现实ꎬ流于无病呻吟㊁空泛肉麻的 眼泪鼻涕 之中不能自拔ꎮ加之当时统领文坛的«申报 自由谈»«新闻报 快活林»及«小说月报»«小说丛报»等均为 鸳蝴派 的天下ꎬ于是人们盼望小说的题材能有所拓展ꎬ能有新面孔的刊物出现ꎮ正是顺应读者这一期望ꎬ1914年6月ꎬ«礼拜六»月刊杀青了ꎮ该刊虽仍是以消闲娱乐的小说为主ꎬ但题材已不再局限于哀情与言情ꎬ形式也由骈文改为白话ꎮ因此ꎬ甫一面世便大受欢迎ꎮ在前后出版的200期中ꎬ举凡中国现代通俗小说中的言情㊁哀情㊁社会㊁武侠㊁滑稽㊁历史㊁宫闱等诸多门类已初具雏形ꎬ内容也是以暴露社会黑暗为主ꎬ且刊有部分域外作家的作品ꎬ并因此受到当时教育部及鲁迅的赞许ꎮ虽然不久因其 泛滥成灾 ꎬ再次遭到新文学家们的抨击ꎬ被讥为 礼拜六派 ꎬ但那只是文学形态与功能的论争ꎮ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便是ꎬ由此开始ꎬ在民国文坛搅起无限风光并拥有最广泛读者群的一种文学样式ꎬ已在鸳蝴派 与 礼拜六派 的基础上诞生ꎬ并且在此后的流变过程中ꎬ其不断兼容并包㊁发展壮大ꎬ最终形成中国现代小说中最重要的 两翼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研究专家范伯群教授所言)之一ꎬ这便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另一翼是新文学小说)ꎮ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ꎬ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是在清末民初 鸳蝴派 与 礼拜六派 的肌体上 涅槃 而生的ꎻ而 鸳蝴派 与 礼拜六派 又与中国古代的白话小说有着近亲 遗传 ꎬ故而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本身走的就是中国传统小说的路子ꎬ其与 五四 前后受欧风西渐影响所诞生的新文学小说(或称严肃小说)根本就不是一个谱系ꎮ因此ꎬ它们二者就不存在着孰高孰低之分ꎬ有的只是文学观念与文学功能之别ꎬ而这只是学术问题ꎬ后来新文学作家非要 打倒 通俗文学作家的 你死我活 之争ꎬ其实大可不必ꎮ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必须说清ꎬ那就是无论中国现代新文学小说ꎬ还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ꎬ它们能在日后沿着两条不同的路径蓬勃发展ꎬ并分别赢得了不同读者群的青睐ꎬ 小说界革命 所带来的对小说观念的新认识ꎬ应是功不可没ꎮ而且在这两种小说类型孕育形成过程中ꎬ都曾受到了 小说界革命 的影响ꎮ前者继承了 新小说 中的 问题意识 和文体形式ꎻ而后者则吸收了 新小说 中的 现代意识 及表现手法ꎬ呈现出既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一脉相承而又脱胎换骨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ꎬ并因此而成中国现代小说甚或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个波及面最广㊁受众最多的流派ꎮ该流派不但能够与此后如日中天的新文学分庭抗礼ꎬ而且流派自身也形成了其门下的小说类型化ꎬ诸如哀情㊁社会㊁言情㊁武侠㊁侦探㊁滑稽㊁宫闱㊁历史㊁翻案等小说诸门类ꎬ并影响深远ꎬ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在香港㊁台湾地区的新派武侠小说(以金庸为代表)㊁新派言情小说(以琼瑶为代表)及当今在华人地区方兴未艾的各门类网络小说中ꎬ均可看到其遗风ꎮ001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2卷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瘦鹃、程小青、程瞻庐、严独鹤、徐卓呆、江红蕉等 人也加入了这个团体。到1937年,陆续加盟的人已达68人。 包天笑、姚民哀、赵苕狂、张枕绿、陆澹庵、施济群、陈蝶 衣等人也成了社员。抗战爆发后,星社星散。
.
通俗小说阵地:
在《小说月报》被 新文学界接编前后, 《礼拜六》翻新, 《游戏新报》、 《小说日报》、 《星期》、《半 月》、《红》、 《笑》、《快活》。
.
.
张恨水(1895-1967),原 名张心远,出生在江西广 信一个小官吏家庭。原籍 安徽潜山,其父是江西景 德镇的一个税务官。这个 家庭至少也称得上个“小 康水平”。
1901年,张恨水即入景德 镇一家私塾。
张恨水
十六岁时,他开始尝试通俗小说说 创作。
1918年,张恨水经人推荐到《皖江 日报》任总编辑。长篇小说《南园 相思谱》随后在该报副刊上连载。
《啼笑因缘》几乎囊括了 通俗小说所有的套路,使 它成为一个兼容并包的小 说样式库。
《啼笑因缘》富于社会批 判的色彩。
在艺术上还比较注重人物 心理的细致分析和白描手 法的运用
.
《八十一梦》
连载于1939年12月至1941 年4月重庆《新民报》副刊 《最后关头》,1943年9月 由重庆新民报社出版单行本。
第十七章 现代通俗小说
.
.
.
现代通俗小说,从文学观念方面看,它比新 文学、主流文学的政治功利性要弱些,商业 目的性要强些;
从趣味上说,现代通俗小说更倾向于遣、 娱乐、游戏;
从创作方法上讲,现代通俗小说更有明显的 民间传统小说特征,模式化、程式化的倾向 比较显著。
.
自晚明冯梦龙等开创“三言”“两拍”小说 新潮以来,清朝以降的所谓讽刺小说、人情 小说、狭邪小说、侠义小说及公案、谴责小 说(或称拟古派、讽刺派、人情派、侠义派) 等小说类型,为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铺就了 大道。
小说以巨宦之子金燕西与平民 之女冷清秋的“相爱——结 婚——离异”的人生悲剧为主 线,展现了一个“香消了六朝 金粉”的豪门贵族的盛衰史。
《金粉世家》从结构布局、人 物心理分析、白描手法、细节 描写等,都有很深的《红楼梦》 的影子在。
.
《啼笑因缘》
连载于1930年3月至11月 上海《新闻报》副刊《快 活林》,1931年12月由 上海三友书社出版单行本。
现代通俗小说常见的几种类型诸如社会小说、 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历史小说等都基本上 是旧的传统小说的继承、延续和拓展。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支撑时间最长的文学社团。
面对新文学作家的挑战与批判,通俗小说界地建构攻守 的堤防。1922年8月,范烟桥、赵眠云、郑逸梅、顾明道、范 君博、屠守拙、孙纪于、姚苏凤、范菊高等9人,在苏州留园 成立。
.
现代通俗小说的几个阶段:
1912年,徐枕亚《玉梨魂》出版,风迷一 时,先后销量竟达数十万册。随后的《雪鸿 泪史》、《余之妻》、《双鬟记》等也很畅 销。这是个言情的时代。
以《小说月报》全面革新为标志,现代通俗 小说跨入了二十年代初期到三十年代中期的 发展成熟期。
30年代末到40年代,雅俗文学的合流,为 新中国文学的创作奠定了基调。
以犀利的锋芒批判了社会的 黑暗,作者以梦的形式,来 建构小说。
《八十一梦》在技巧华丽的 外表下,实则故事与人物简
单排列组合,缺少精心的小 说结构布局
.
通俗文学,在五四时期曾受到新文学阵营批判。
另一方面,通俗文学占据了很大的市场,拥有庞 大的市民读者群。
在审美形态上,市民——通俗文学视新文学“陈 义过高”“极端欧化”“研究高深”,而自我定 位为趣味化、通俗化和群众化。
1924年,张恨水接编《世界晚报》 副刊《夜光》。在这前后,张恨水 的第一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春明 外史》在该副刊上连载。随后,一 发不可收,一生竟创作一百多部中 长篇通俗小说,发表的文字超过二
千万。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 《金粉世家》、《啼笑因缘》、 《八十一梦》等。
. 《春明外史》
《春明外史》1924年4月12 日起在《世界晚报》上连载, 直到1929年1月24日才收尾。 1930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 单行本。
《春明外史》以报人的眼光, 揭示了二十年代中国社会政 界、军界、学界以至娱乐圈 等社会各阶层的种种丑恶污 浊的怪现状。
小说在言情的同时,也渗透 着社会讽刺的特点。
.《金粉世家》
连载于1927年2月至1932年5月 的《世界日报》副刊《明珠》 上,1933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出 版单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