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展开图教(学)案
正方体展开图教案
正方体展开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正方体展开图的探究过程,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概念。
2、学生能够识别正方体的 11 种展开图,并能通过想象和操作进行验证。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 11 种类型。
(2)能够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否能折叠成正方体。
2、难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准备1、正方体模型若干。
2、每个学生准备若干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纸片。
3、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个正方体模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正方体是由几个面组成的吗?”引导学生回答:“6 个。
”(2)接着问:“如果把这个正方体展开,会得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正方体展开图。
2、探索正方体展开图(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尝试自己动手折叠出一个正方体。
在折叠的过程中,思考:“怎样折叠才能得到一个正方体?”(2)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折叠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正方体展开的动画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正方体展开图的形成。
3、认识正方体展开图的类型(1)教师将正方体展开图的 11 种类型展示在黑板上,分别是:“1-4-1 型”6 种、“2-3-1 型”3 种、“2-2-2 型”1 种、“3-3 型”1 种。
(2)逐一讲解每种类型的特点,例如“1-4-1 型”,中间一行是 4 个正方形,上下各有 1 个正方形。
(3)让学生观察、对比这11 种类型,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小组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套印有正方体展开图的卡片。
(2)要求学生判断这些展开图能否折叠成正方体,如果能,动手折叠验证;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3)小组讨论交流,记录讨论结果。
5、小组汇报(1)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充分的实践、探索、交流,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棱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操作、交流合作、师生互动中获得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充分经历操作实践、探索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意志力、自信心和理性思维等方面获得提升和发展。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践得出所有的正方体展开图。
三.教学难点对正方体展开图的分类。
四.课前准备各小组课前用剪刀将正方体纸盒按任意方式沿棱剪开,并将组内得到的展开图画在下面的空白处,观察能得到哪些不同的展开图?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知道,每一门学科的诞生都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的问题又是学科发展必不可少的源泉与动力,同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请看这样一道生活中的数学题.情景:元旦快到了,小红同学想给班里每一位同学准备一份礼物,由于人数众多,为了节省开支,她打算自己折正方体盒子作为包装礼盒,现小红想到了两种剪裁方案,请同学们思考:问题1:两种方案都能折叠成正方体盒子吗?我们还能不能帮小红想到其他的剪裁方式?有什么规律?问题2:怎样剪裁最省纸张?(二)问题探究问题1、2的探究:对于生活中问题,如果我们能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将生活问题数学化,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它,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请各小组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思维指导】:①解决问题1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请两位同学上前展示以上两个模板是否可以折叠成正方体纸盒,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式一个相互的过程,并了解到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组合而成的平面图形都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其他正方体的展开图.)②解决问题2还需要我们掌握哪些知识点?通过对展开图的分析,将各个展开图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启发学生要结合生活实际,选用合适的组合方式,已达到最优效果。
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教学设计与意图
《长、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教学设计与意图教学内容:第十一册第10~11页的例3以及“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三的第6、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强化对长、正方体的面和棱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长、正方体的展开图。
难点:学生探究不同的剪法,判断能否折叠成长、正方体。
教具准备:教具:电脑课件,长、正方体的纸盒2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若干。
学具:在正方体的学具外面用卡纸包好六个面。
小刀、教学设计: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长、正方体的特征有了一些认识。
今天我们要继续来研究长、正方体。
2、操作演示,初步感知。
陆老师这里有一个正方体,沿着它的一些棱剪开,每个面要连在一起,展开后的形状会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师操作演示)师:好,仔细观察。
我先沿着这三条棱剪开(演示),展开的面是(上面)?(标上面的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
(老师演示展开的过程,一边演示,一边让学生知道每个面在哪里。
)师;这样一剪,原来是立体图形的正方体,展开后就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平面图形)师:大家观察这个平面展开图,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象个什么?(十字型)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正方体的展开图。
(板书课题:正方体展开图)把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把这个展开图再围成正方体。
(学生结合语言表达,借助手势进行围一围,老师实物操作。
)师:不对呀,怎么只听到5个面呢?(后面不动。
)师:那么,我们动手之前,一定要先确定一个不动的面才行。
请你和同桌一边说一边借助手势重新再围一次。
3、变式训练,培养空间想象力。
(把黑板上展开图上面的名称拿掉后,指着其中的任意一个面问)师:如果这个面是前面,想象一下,其它的面是什么面?(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贴上名称)师:这些面找的到底对不对呢,自己借助手势围一围,验证一下。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
正方体的展开图柳林县“家乡好教师”第二小组【教材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标版课本小学数学第十册P52页《正方体的展开图》第一课时【教材说明】《正方体展开图》是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几何小实践》的学习内容,是正方体体积到表面积学习的过渡材料。
教材重视展开图的认识,希望学生在折合和展开的过程中体会从平面到立体、立体到平面的变化,突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空间差异。
因此,展开图的认识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环节。
本课以正方体的知识作为引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利用实物与媒体的演示,让学生在“从平面到立体、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再通过动手操作、空间想象,探究和寻找正方体的展开图。
最后通过归纳总结、有序寻找,整理出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学情分析】(一)学习基础1、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有6个面,并且都是正方形,还有12条同样长的棱和8个顶点。
2、生活经验:学生们在生活中见过类似于正方体的物品,如魔方,正方体的化妆品盒子、正方体的礼品盒等。
(二)学习困难1、部分学生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缺乏空间想象能力;2、学生较难用语言来描述自己想象的过程。
【资料检索】查阅了《沪教课标版电子课本》五年级下册全书、《人教版电子课本》五年级下册全书、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全书,上网查阅了《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1、知道能用不同的拆法得到不同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六个面相同的组合图形都能折叠成正方体。
2、初步了解能够折叠成正方体的展开图的一些规律。
3、通过折,判断哪些能折叠成正方体,并尝试标出每个面,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探索正方体展开图的折叠过程,积累数学探索活动经验。
5、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小组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些平面组合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正方体。
【教学准备】课件、板书、正方体(每个学生各一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剪刀(每个学生一把)、正文体展开图若干、学习单。
初中正方体展开图讲解教案
初中正方体展开图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的定义。
2. 能够剪出正方体的展开图,并通过操作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3. 能够判断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折成正方体。
4. 发展对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2. 认识到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折成正方体。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纸正方形3. 剪刀4. 正方体展开图示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回顾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方体是由几个正方形组成的吗?3. 回答:正方体是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
二、探究正方体的展开图(15分钟)1. 展示正方体的展开图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什么特点吗?3. 回答:正方体的展开图由6个正方形组成,这些正方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三、动手操作(15分钟)1. 发给学生纸正方形,剪刀和正方体展开图示例。
2. 引导学生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纸正方形,并尝试将其摊平。
3. 提问:同学们,你们剪出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4. 回答:同学们剪出的展开图可能形状不同,但都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的。
四、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15分钟)1. 展示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不是所有的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折成正方体吗?3. 回答:是的,有些组合图无法折成正方体。
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总结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正方体展开图吗?3. 回答:同学们可以继续尝试创造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剪出正方体的展开图,并认识到不是所有的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折成正方体。
正方体展开图教案
教案本节课是安排在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之后、又在“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前的一个学习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知识的链条结构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生不断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认识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从而加深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作好铺垫。
教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特别强调动手操作和展开想象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首先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盒子剪开得到展开图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由于学生沿着不同的棱来剪,因此得到的展开图的形状也可能不同,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的展开图,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然后,教材安排了判断“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长方体”的活动,这个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者应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折叠的过程和折叠后的图形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再通过动手“折一折”活动来验证猜想,让学生在反复的展开和折叠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过程,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或正方体中的面的对应关系,渗透转化和对应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并且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发现与成功的喜悦。
教材的意图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展开想象、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分析判断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得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在这个基础上又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但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还不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操作和想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充分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的对应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正方体的展开图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正方体的展开图苏教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是关于六年级上册数学的,具体是苏教版教材中关于正方体的展开图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重点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学会如何从一个正方体中剪裁出不同的展开图。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概念,能够识别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并能够自己动手制作出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概念,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制作出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正方体的模型,以及一些彩纸和剪刀,让学生们能够自己动手制作正方体展开图。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入正方体展开图的概念,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正方体展开图是什么。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然后,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用彩纸和剪刀制作出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
我会组织学生们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让大家一起讨论和分析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正方体展开图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一些具体的展开图示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回家后,尝试用家里的纸盒和剪刀,制作出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并拍摄下来,下节课和大家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学生们对正方体展开图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制作展开图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对于那些表现突出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进一步研究正方体的其他性质。
对于那些在制作展开图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我会在课后找他们单独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制作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概念至关重要。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我选择了正方体展开图作为教学内容,因为它不仅是几何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正方体展开图教案
正方体展开图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正方体展开图教案目标:1. 了解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和属性;2. 探索正方体的展开图;3. 学习如何将正方体展开为平面图。
教学资源:1. 正方体模型;2.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白板标记笔;3. 学生练习册/作业本。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展示正方体展开图的图片或模型;2. 准备一些正方体展开图的练习题。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个正方体模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征和属性,例如:边长相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等。
知识讲解:2. 介绍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确保学生理解正方体的基本概念。
3. 展示一些正方体展开图的图片,并解释展开图是将正方体展开为平面图的表示方式。
探索活动:4. 分发正方体模型给学生,让他们亲自操作并尝试展开正方体。
5.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展开图和实际模型之间的关系,并帮助他们发现展开图中的各个面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
概念讲解:6. 解释展开图中每个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和连接方式,例如:相邻面共享边、面之间通过折叠连接等。
练习活动:7. 分发正方体展开图的练习题给学生,并让他们尝试根据展开图还原出正方体模型。
8. 检查学生的答案,并对错误的部分进行讲解和指导。
总结活动:9.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正方体展开图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寻找正方体展开图的实例,并与同学分享。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正方体展开图,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探索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展开图的理解程度;2. 检查学生在练习活动中的答案准确性;3. 评估学生在拓展活动中设计和制作的正方体展开图的质量。
教案扩展:1.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多面体的展开图,例如长方体、正六面体等;2. 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正方体展开图练习题,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正方体展开图教案
正方体展开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画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方体的特征2. 正方体展开图的画法三、教学难点1. 正方体展开图的绘制2.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四、教学准备1. 正方体模型2. 纸张3. 彩笔4. 投影仪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投影仪展示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正方体。
2. 自主学习分发正方体模型给每个学生,让他们触摸、观察正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尝试将正方体展开,画出它的展开图。
3. 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展开图,讨论哪种展开方式最为合理。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如:展开图应包含六个正方形,且无重复的边。
4.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正方体展开图的画法,示范如何将正方体展开。
重点讲解展开图中各面的位置关系,如:相对面的位置关系,相邻面的位置关系。
5. 练习巩固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要求:根据正方体的展开图,还原出正方体的形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正方体展开图的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并写一篇关于正方体展开图的心得体会。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正方体展开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包装盒、建筑模型等。
2. 展示一些特殊的正方体展开图,如“111”型、“222”型等,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其特点。
七、课堂评价1. 学生自评:是否掌握了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的画法。
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展开图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正方体的特征。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评价。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几何初步》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作为初中几何图形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对于后续的相关学习影响深远。
人教版教科书先用引言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俯瞰图和第4.1节开始的实物照片,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各种物体;接着教科书首先指出各种物体都具有形状、大小、位置的几何特征,并从学生熟悉长方体纸盒开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物体的外形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圆柱、球、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让学生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和想象几何体的展开过程,认识可以用平面图形表示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 4.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第3课时,前面两个课时分别学习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
这节课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通过展开图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
立体图形中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正方体,正方体有11种形式的展开图,有一些规律值得去探究。
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丰富而有趣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长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也是实际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制作产品包装盒就要用到展开图的知识,所以学生对展开图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小学题目中有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否为正方体的展开图的题型,有部分同学还了解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但是学生对于正方体的十一种展开图没有一个概括的系统认知,不知道这些展开图是如何得来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有11种展开图,缺少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初中处在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是学生学习这节课的思维基础;但是学生处于初一年级,抽象思维能力不足,需要结合实际操作进行总结归纳.本章是初中几何课的入门课,基础知识多,基本概念多而抽象,一些结论基本上是一些事实性结论,缺少严格计算和论证得到结论的过程,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打开奇妙的几何学习的大门(1)注意揭示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2)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发现的喜悦。
正方体展开图教案
正方体展开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展开图的形状及名称。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方体的特征2. 正方体展开图的形状及名称3. 正方体展开图的折叠与展开4. 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别与绘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展开图的形状及名称,正方体展开图的折叠与展开。
2. 教学难点: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别与绘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的形状。
2.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正方体模型2. 正方体展开图示例3. 剪刀、彩笔等手工操作工具4. 教学课件或黑板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正方体的特征:讲解正方体的定义、性质及展开图的形状。
3. 展示正方体展开图:展示各种正方体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展开图的名称及形状。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剪刀和彩笔制作正方体展开图,并进行展示。
5. 讲解正方体展开图的折叠与展开:讲解如何将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以及如何展开正方体。
六、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正方体展开图的绘制。
2. 让学生根据展开图,还原正方体的形状。
七、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方体展开图的形状及名称,正方体展开图的折叠与展开方法。
八、课后作业:1. 绘制正方体展开图,并标注名称。
2. 探究正方体展开图的折叠与展开方法,总结规律。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十、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等。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正方体展开图的绘制和折叠方法的掌握程度。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教学案例
・
新 校 学 习
XniY aX ei j a unu ̄ Xo
教学 实践
《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案例
王 圣花
( 温岭市新河镇 中学 , 浙江
教 学 理 念 探 究 性 教 学 由重 教 师 教 向重 学生 学 转 变 , 由重 结 果 向 重 过 程转变 , 最后也许没有得到确定 的结 果 , 或得到 的结论是 不完 善的 , 但只要学生努力进行 了探究 活动 , 掌握了进行探究 的基
( ) 生互动 , 作 学习 二 师 合 数学教学是 数学活动 的教 学 , 是师生 互动合作 、 同发展 共
言描叙其过程。 ( ) 前 准备 四 课 1 . 每位学 生准备 3 自制小正方体 、 个 圆柱 、 圆锥各一个。 2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剪刀 。 . ( ) 学过 程 五 教 1 . 创设 问题情境 , 引入新课 。 师 : 前面的学 习中 , 在 我们 可 以根据所 给 的图形 折叠成 六 棱柱 、 三棱柱及 四棱柱 , 但如果 给出几何 体 , 例如我们熟悉 的正 方体 , 如果沿某些棱剪开 , 会得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呢? 这样的 平 面图形有多少种 呢? 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具体操作和合作交流 来 回答这几个 问题 。 ( 这样通过具体设 问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研究 的课题及用 什么方法来研究探索 。) 2探索新知 。 . 师 : 方体是 四棱柱 , 正 是否 可以根据棱 柱的展 开图将它展 开 ?我们先来 回忆一下棱柱的展开图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呢? ( 引导学生找出研究正方体平面展开 图的研究方 向——类 比棱 柱 平 面 展 开 图 。 ) 生: 棱柱 的平 面展开 图必须满 足两个条件 : 第一 , 中间的长 方形的个数与两侧多边形的边数相 同。第二 , 两个多边形应位 于 中间长方形的两侧 。 师: 下面同学们就用你手 中的工具将正方体仿造棱柱的展开 图展开, 小组内交流 、 讨论, 最后派一代表陈述你们小组的想法。 ( 学生在具 体操作 中体会 有序 的思考和分类讨论 的数学思 想; 感知正方体仿照棱柱的展开图展开 的方法 ; 验证其六种平面 展开图。此时教师深入学生中去 , 对较困难 的学生予以指导。 ) 生: 我们组 认为把正方体 当成 四棱柱 , 只需任意 相对 的两 个 面作 为上 、 下底面 , 其余 四个 面作 为侧面 , 将上 、 底面与侧 下 面相连底 四条棱任意剪开三条 ,再将 四条侧棱任 意剪 开一 条 , 就可以得到正方体的平面展 开图。我们 的展开 图有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1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正方体展开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基本概念。正方体展开图是将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展开成一个平面图的过程。它是理解三维空间与二维图形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将一个正方体展开成不同的平面图,以及这些展开图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4.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正方体展开图的相关问题,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对正方体展开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提高对三维空间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解决正方体展开图相关问题时,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
3.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审美观念,提高对几何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关于正方体展开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能够很快理解展开图与实际正方体的对应关系,而有的学生在这一方面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的进度。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运用了实物模型和动画演示,希望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还是相当有效的。他们能够通过直观的观察,更好地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和折叠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特殊的展开图仍存在困惑,比如“U”字型和“Z”字型等。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更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这些特殊展开图的识别和折叠。
社团活动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
社团活动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教案标题:社团活动——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
2. 能够绘制正方体的展开图。
3. 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计算器、黑板、彩色粉笔、正方体模型。
2. 学生准备:纸张、铅笔、彩色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正方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展开图绘制:1. 教师向学生介绍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2. 教师示范如何绘制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并解释每一步的操作。
3. 学生们跟随教师的示范,使用纸张和铅笔绘制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4. 学生们交流和讨论他们绘制展开图的过程和结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团队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新的正方体展开图进行绘制。
3. 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正方体展开图的绘制。
4. 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展开图,并向其他小组解释他们的绘制过程和结果。
拓展活动:1. 学生们尝试绘制其他多面体的展开图,如长方体、正六面体等。
2. 学生们将自己绘制的展开图进行彩色涂饰,使其更加美观。
3. 学生们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彩色展开图,并讨论彩色涂饰的选择和原因。
总结与评价: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正方体展开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2. 学生们互相评价和提供建议,以改进他们的展开图绘制技能。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发展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造思维能力。
扩展活动:1. 学生们可以利用绘制的展开图进行手工制作,制作一个实际大小的正方体模型。
2. 学生们可以设计一个游戏或解谜题,利用展开图和正方体的性质进行解答。
3. 学生们可以尝试绘制更复杂的多面体展开图,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注:教案中的步骤和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 【学习目标】: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正方体。
2。
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重、难点】:学习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学习难点: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正方体,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一【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我复习,我快乐)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预习检测(我自学,我快乐)1。
找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把它沿着棱剪开,看看展开后是什么形状?2。
下图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找出相对的两个面,并说一说它们是长方体的哪几个面.3。
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分别展开,如下图. 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宽、高有什么关系?(2)在正方体的展开图中,6个面是( )的( )形.二【合作探究】(一)交流预习,合作探究(我分享,我快乐) (二)跟踪练习,成果展示(我学会,我快乐)在下面的展开图上标出其他的面.①和( )相对,②和( )相对,③和( )相对。
( )和( )是长方体的上、下面,( )和( )是长方体的前、后面,( )和( )是长方体的左、右面。
三【分层提高】 (一)分层练习☆ ☆小心翼翼(我细心,我快乐)折叠后,哪些图形能围城正方体?在( )里画“√”。
( )( ) ( )☆☆☆大展宏图(我提高,我快乐)完成课本P 。
22第9题.(二)方法提升(我总结,我快乐)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 三【总结反思】( )( )。
《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
《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正方体、长方体特点的认识。
2、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漂亮的大礼品盒,引发学生研究兴趣)想做漂亮的礼品盒么?打算怎样研究?2、提出研究的方法并揭示课题:展开与折叠二、自主探究活动之一1、引发猜想,唤起思考: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2、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1)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提出“展开”的要求:①沿棱剪开,不能剪散②边剪边想,相对的面跑到哪里去了?③把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标出来。
教师巡堂,并与学生一起“展开”长方体和正方体。
(2)初步感知“展开”与“折叠”的关系。
四人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展开活动)提问:“为什么把展开的图形又折叠回去呢?”(3)请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不同的形状的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3、揭示概念,探究特征:(1)揭示展开图的概念:象这样由立体图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展开的特征:观察黑板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感悟:①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各小图形的特点②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不唯一的特点三、自主探究活动之二1、(出示做一做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能围成正方体?(1)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本节课是安排在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之后、又在“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前的一个学习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知识的链条结构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生不断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认识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从而加深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作好铺垫。
教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特别强调动手操作和展开想象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首先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盒子剪开得到展开图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由于学生沿着不同的棱来剪,因此得到的展开图的形状也可能不同,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的展开图,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然后,教材安排了判断“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长方体”的活动,这个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者应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折叠的过程和折叠后的图形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再通过动手“折一折”活动来验证猜想,让学生在反复的展开和折叠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过程,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或正方体中的面的对应关系,渗透转化和对应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并且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发现与成功的喜悦。
教材的意图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展开想象、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分析判断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得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在这个基础上又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但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还不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操作和想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充分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的对应关系。
2.五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敢于质疑、大胆实践的性格特征,分析、思考、归纳、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质疑、探究、讨论、合作的意识比较强,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也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学生都非常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操作和想象,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探索和研究知识,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3.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肯定存在差异,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也不同,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允许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及时加以方法的指导,能够在想象的基础上通过操作验证掌握新知,对于思维水平较高、空间观念较强的学生,如果在没有操作的基础上,只通过想象直接判断,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例如“先想后剪”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而不要求学生一定达到剪出来的展开图和想象中的一样;又如“根据平面图形判断能否围成立体图形,并说明理由。
”和“找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的对应面”的练习,这两个练习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呈现出来的思维结果会出现不同层次:有些学生是在想象和操作的基础上,才能说出不能围成立体图形的理由,能围成的在展开图中标出对应的是立体图形中的哪个面;有些学生只在必要时借助学具;还有些学生不借助学具的操作直接就能判断出来。
因此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和进步。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建立长方体或正方体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经历和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过程,渗透转化和对应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不断体验数学活动中探索过程和创造过程带来的乐趣,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路架桥1.出示长方体盒子,师: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几个面?几条棱?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2.再出示一个正方体盒子,师:正方体又有几个顶点?几个面?几条棱?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3.师:如果确定了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其中一个面为底面(下面),你能很快说出其余的五个面各是什么面吗?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一是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知识上的铺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一定是六个面,沿着不同的棱剪开长方体或正方体,得到的平面展开图也不同;二是为后面的教学活动作好方法上的铺垫:在折叠时,先确定其中的一个面做底面,然后通过想象或操作,能很快推断其余的五个面各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哪一个面,从而判断能否折叠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一)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1.师(指着长方体盒子):谁有办法把这个立体图形变成平面图形?生:可以剪开。
师:怎样剪最好?生:沿着棱剪。
2.学生动手剪,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并把一个剪得好的长方体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3.师(指着正方体盒子):这个正方体的盒子能否剪成这样的平面图形?生:能。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
4.学生继续剪,把一个剪得好的正方体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5.师(指着黑板上的展开图):像这样沿着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剪开,使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完全的展开,得到一个六个面互相连接的平面图形,我们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6.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这时,学生会纷纷举手。
生:我剪出来的平面展开图和黑板上的展开图不一样,而且和我周围同学剪出来的展开图也不太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师:同学们是不是都有这个疑问?(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可以转化成一个平面展开图,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同时,因为学生会沿着不同的棱剪开,所以剪出来的平面展开图会不一样,这样学生自然就产生对新知的疑惑,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愿望和兴趣,使学生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积极主动投入到后面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正方体的展开:1.师: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剪出来的展开图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谁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片刻)师:为了找到其中的奥妙,我们先来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
2.小组讨论交流,自主探索。
师:回忆一下刚才你是怎么剪的?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把你的剪法和想法与小组的其他成员交流。
学生体会到:因为沿着不同的棱来剪,所以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3.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再来剪一次看看。
(剪之前要求学生思考:你准备沿着哪几条棱来剪?想象一下剪出来的展开图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才动手剪一剪。
)4.剪完后师:看看剪出来的展开图是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和你第一次剪出来的展开图一样吗?师把学生剪出来的和黑板上不一样的展开图一一展示在黑板上。
(如果学生中没有把11种情况全部剪出来,老师可以补充上去,但不要求学生掌握这十一种剪法。
)5.师:你们真是棒极了!同一个正方体居然剪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展开图!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尝试、体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设计意图:两次剪的目的和要求都不一样,第一次剪是初步感知由“体”转化成“面”,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第二次剪是在学生感到困惑,认知冲突被激化,心产生强烈的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愿望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展开想象,初步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再一次通过操作加以验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正方体的折叠:师:我们能否把这些正方体的展开图折叠成原来的正方体呢?师:同桌互相折一折,边折叠边说一说是怎么折的?折叠前的展开图中的每个面对应的是折叠后的正方体中的哪一个面?指名叫学生展示:边折边说。
(这一过程是让学生经历从“面”转化成“体”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知道了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建立立体图形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在操作实践过程中掌握了折叠的方法,就是先要确定好其中的一个面作为底面,再把其他5个面围着底面来折,为后面的教学难点扫除障碍,铺平道路。
)7.练一练: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给能折成正方体的图形打上“√”。
(电脑出示书上的六个平面图形)(1)独立思考、想象:(2)分小组讨论、交流、验证:小组每个同学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再拿出学具A折一折,验证一下。
(3)请判断快的小组来说一说是怎么判断的?生:正方体的展开图一定是6个面,而②号是5个面,⑤号是7个面,因此首先用排除②号和⑤号,剩下的4个展开图则先通过想象,再用学具实际折一折就知道了。
(电脑再次演示其余4个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过程。
)师:剩下的4个面如果不用学具你能很快判断出来吗?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再次讨论交流,得出:先任意选定其中的一个面为底面,再通过想象很快找到其他的面对应的是正方体的哪个面,并在图上标出来,比如①号展开图(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如下图),有两个“上面”,少了一个“后面”,因此①号不能围成正方体,又如③号图(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如下图),正好可以围成正方体的六个面,因此③号图能围成正方体。
(4)师: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试一试(5)师:我们今后要判断一个展开图能否围成正方体,不仅要看它的面的个数,还要看面的什么?生:位置。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不仅仅停留在实践操作上,而是引导学生更深一层次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展开图上的面与正方体上的面的对应关系,这正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的一个绝好时机。
)师:通过前面的展开与折叠活动(板书课题),我们认识到立体图形可以转化为平面图形,平面图形也可以转化成立体图形,(板书“体”“面”转化)知道了展开图上的面与正方体上的面的对应关系。
那么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三)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1.师:剪之前想一想:你最想得到什么样的长方体展开图?你打算沿着哪几条棱来剪?师:先想象,再和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的展开图的样子,然后实际剪一剪,看剪出来的展开图是不是你最想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