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

合集下载

人工智能、税收政策与税收理论

人工智能、税收政策与税收理论

一、引言人工智能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无论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生产经营活动,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

迄今,人工智能技术更多扮演的是助力美好生活和提高经济效率的角色。

人工智能会对税收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会对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提出什么样的要求?税收制度会不会因为人工智能而发生根本性变化?相应地,税收理论又可能向什么方向发展?现在,一切都还未知。

当前,税收征管信息化进程已经在加快,金税工程建设和“互联网+”更是让纳税服务效率大幅提高。

电子税务局建设、“互联网+大数据算法”、纳税评估中大数据思维的应用、智慧税务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税务工作中的应用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柏鹏等,2017;刘尚希等,2015;刘若鸿等,2009;卢晓晨等,2017;重庆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2017)。

这些成果无疑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税务工作中的应用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与税收工作之间的诸多问题尚未得到深入研究。

一方面,人工智能发展存在诸多争议;另一方面,税收理论尚未对人工智能在税收的应用上予以足够的重视,对人工智能可能在税收领域产生的影响也关注不够。

本文拟在回顾人工智能发展简史及阐述人工智能发展存在的争议的基础上,分析税收政策可能在人工智能领域产生的作用,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对税收政策选择和税收理论造成的影响。

二、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与需要的条件1950年,图灵发表文章“计算机器与智能”,文中提出的后来被称为“图灵测试”的命题至今还在为人工智能界提供灵感。

1956年,只有10个人参加的达特茅斯人工智能夏季研讨会,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的正式起步。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一直有争议,是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ANI),还是强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弱人工智能只关注特定任务的完成,不会有自主意识;强人工智能是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人脑能干的,它都能胜任。

税收效率和公平原则的理论与税收完善

税收效率和公平原则的理论与税收完善
则 .强 调效 率 原则 和 税 收不 可 侵及 纳 税 人 的最 低 生 活费 。萨伊 提 出的税 收五 原则 , 在基 本上 继 承斯 密 的 税 收 四原则 的基础 上增 加 了“ 利 于 国 民道 德 ” 一 有 这 原则 。 翰 ・ 勒肯 定 了斯密 的四大税 收原 则 。 歇 约 穆 吗
和 民主原 则 。重 农 学派 最 具代 表 性 的 人 物魁 奈 提 倡
权衡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并对凯恩斯的税收的经济稳 定原则表示首肯 ( 凯恩斯还提 出税 收的收入分配原 则) 。新 凯恩 斯 主义者 斯 蒂格里 茨 提 出的税 收五 原则 是: 效率、 管理的简便性、 灵活性、 政治负责和公平。@ 总而言之 。 在经济学者提出的税收原则 中, 效率
② 马歇 尔著 :经济学原理》 《 下卷 , 陕西人民 出版社 20 年 2月版 , 1254页。 06 第 0 、0
③ 萨缪 尔逊 、 诺德 豪斯著 :微观 经济学》 人 民邮电出版社 2 0 《 , 0 4年版 , 2 2页。 第 7 ④ 斯蒂格 里茨著:公共经济 学》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20 《 , 0 5年版 , 3 7页。 第 8
及设置环境保护税和社会保 障税等方面提 出了有益的见解。
关 键 词 : 收效 率原 则 税 中 图分类 号 :F 1.2 804 税收公 平 原 则 税 收 完善 文章 编 号 :10 — 32 2 0 )2 0 3 - 5 09 28 (0 8 1—0 9 0 文献 标 识码 :A

内涵 . 首先必须认清税收 中性 的观点 , 它最初起源 于 古典 学派“ 自由放任 ” 自由竞争 ” 和“ 的经济政 策 主 张 马歇尔认为 : 政府对货物的课税会使被课税的货 物 价格 上涨 , 费者 不得 不更 多地 购 买 非 税 的货 物 , 消 从 而改 变 了商 品原来 的 比价 以及生产 和消费 的决 策。后来 , 税收中性原则扩展到要求把税收对市场机 制 、资源配置等经济活动和人们 的行为选择所造成 的不 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延伸到提供平等竞争 的税收环境和 国际税收 中的无歧视性等。学术界对 税 收的超额 负担有不 同的表述 , 主要有 : 课税造成的

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政策

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政策

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税收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经济学中对税收领域的研究和理论也为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和政策,以及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影响。

一、税收理论1. 古典经济学税收理论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认为,税收应当尽量简单、公平,并追求最大化经济的效率。

斯密提出了财富创造理论,主张个人自由追求经济利益,认为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分配资源。

他主张对商品和劳动征收轻微税负,以鼓励生产和创造财富。

2. 凯恩斯主义税收理论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的积极作用,通过调整税收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调节税收水平来调整需求,以稳定经济周期。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3. 新古典主义税收理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税收应当遵循效率和公平的原则。

他们主张税收应当以市场效应为基础,通过改变价格信号来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税收应当依据供给和需求的弹性来决定税率,以实现最大的社会福利。

二、税收政策1. 所得税所得税是一种常见的税收政策,通过对个人和企业的收入进行征税来实现财政收入的增加。

所得税的税率通常是按照收入水平分段征收,高收入群体征收的税率较高,低收入群体征收的税率较低。

此外,所得税还可以通过优惠政策来鼓励创新和投资。

2. 增值税增值税是一种对商品和服务价值增加部分进行征税的税收政策。

增值税的税率通常是按照商品销售环节进行累加征收的,最终由终端消费者承担。

增值税的优势在于减少纳税人的税负和税收成本,同时也能够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

3. 财产税财产税是对个人和企业拥有的财产进行征税的税收政策。

财产税的征收对象包括土地、房产、车辆等。

财产税的目的是通过对财富进行重分配来实现社会公平。

然而,财产税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因为征收方式可能会对经济活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公共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政策

公共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政策

公共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政策在现代社会中,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公共服务的目标起着重要作用。

公共经济学研究了税收的理论和政策,以支持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职能和责任。

本文将探讨公共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政策,以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一、税收理论1. 税收的定义和功能税收是指政府依法从居民和企业收取的财政收入。

税收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财政收入、调整收入分配、实现经济稳定和调控、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等。

通过税收,政府能够筹集足够的财政收入来满足公共需求,同时调整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2. 税收理论的发展税收理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则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通过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调节经济波动。

现代公共经济学则强调了税收与公共物品供给之间的关系,以及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3. 税收理论的主要模型现代公共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涉及多个模型,最常见的是纳税人行为模型和税收效应模型。

纳税人行为模型研究了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的反应,包括逃税行为和税务遵从行为等。

税收效应模型则研究了税收对经济产出、消费和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二、税收政策1. 直接税与间接税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缴纳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间接税是指由企业或其他机构代表纳税人向政府缴纳的税款,如增值税和消费税。

直接税与间接税在税收政策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有时也会相互结合。

2. 税收制度和税率设计税收制度包括税法、税率和税收征管等方面,它们直接影响到税收的征收和分配。

税率设计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状况等因素,以实现税收公平和有效的财政收入。

一般来说,税收制度应该简化、透明,并且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化。

3. 税收优惠和激励政策税收政策不仅仅是征税,也包括税收优惠和激励政策。

通过给予税收优惠,政府可以鼓励特定行业的发展,促进创新和投资。

税收经济学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

税收经济学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

税收经济学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税收经济学是研究税收对经济行为和经济体系影响的学科,它关注税收的原理、效应、政策和改革等方面。

税收理论是税收经济学的基础,它主要包括税收公平理论、税收效应理论、税收波动理论和税收改革理论等。

税收政策则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节和管理经济运行的税收相关的政策措施,旨在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财政可持续等目标。

一、税收理论1. 税收公平理论税收公平理论主张税收应该按照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能力进行征收,即所得高的个人或企业应该承担更重的税负。

这一理论主要有纵向公平和横向公平两个维度,前者强调个人或企业所得应该与其所付税款成正比,后者强调税收承担应当按照不同群体或个人的经济状况进行合理调整。

2. 税收效应理论税收效应理论关注税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主要包括供给侧效应、需求侧效应和分配效应等。

供给侧效应指出降低税率可以激发生产和创新动力,促进经济增长;需求侧效应强调通过调节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支出决策;分配效应则表明税收政策对财富分配有一定影响,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来减轻贫富差距。

3. 税收波动理论税收波动理论研究税收对经济周期性的影响,认为税收对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在经济增长高速期,一方面税收收入增长,另一方面通过提高税率或扩大税基来抑制过热经济;而在经济衰退期,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政府可能通过减税来促进消费和投资。

4. 税收改革理论税收改革理论关注如何优化税制,提高税收的效率和公平性。

常见的税收改革措施包括降低税率、扩大纳税人范围、简化税收程序等。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税收改革思路,如环境税、资源税和财产税等,旨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税收政策1. 经济增长目标税收政策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减税、激励和扶持等手段,促进投资和创新,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同时,税收政策也可以通过调节财政支出和财政赤字等方面来影响经济增长。

2. 社会公平目标税收政策在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调整税率结构和改革进步税制等手段,实现财富公平分配和社会经济的公正。

税收遵从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税收遵从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税收遵从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引言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维持公共事务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税收遵从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税收遵从度低不仅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还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本文将从理论角度分析税收遵从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提高税收遵从度。

税收遵从的理论分析社会心理因素公平感税收制度的公平性是影响纳税人遵从度的重要因素。

如果纳税人觉得税收制度不公平,他们可能会选择逃税或避税行为。

例如,如果富人和穷人纳税比例不一致,富人可能会更倾向于采取避税行为。

信任度纳税人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是决定税收遵从度的重要因素。

如果纳税人对政府的诚信度感到怀疑,他们可能会对缴纳税收持消极态度,并选择逃税行为。

政府应加强对政务公开和反腐败工作,提高纳税人对政府的信任度。

经济因素税负水平税负水平是决定纳税人遵从度的重要因素。

如果税负过重,纳税人可能会选择逃税行为。

因此,政府应合理制定税收政策,确保税负适度。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税收遵从度有重要影响。

经济发展会提高纳税人的收入水平和纳税意愿,从而增加税收收入。

政府应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纳税人的收入,提高税收遵从度。

提高税收遵从度的政策建议加强税收宣传与教育政府应加强对纳税人的税收宣传与教育,提高纳税人对税收制度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宣传纳税的重要性和税收合理分配的意义,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愿。

提升税收执法水平政府应加强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升税收执法水平。

加强税务部门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对逃税行为的发现和打击效率,增强纳税人对执法的信任,降低逃税行为的发生。

改善税收制度的公平性针对税收制度不公平的问题,政府应加强税收制度的改革,确保税收制度的公平性。

降低贫富差距,改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以减少纳税人产生逃税行为的动力。

优化税收政策政府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合理制定税收政策。

减少税负过重的问题,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和纳税意愿。

采取激励性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税收学专业认识

税收学专业认识

税收学专业认识税收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税收的原理、法律和政策。

在现代社会中,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税收学专业的学习帮助我们了解税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培养高级税务专业人才,为国家财政管理提供支持。

1. 专业概述税收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税收技术知识,能够从事税务管理、税收政策设计和税法实务解决等工作。

该专业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税收原理、税法、财政学、会计学等。

2. 学习内容2.1 税收原理税收原理是税收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税收的基本原理和税收体系,了解税收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税收原理主要包括税收目标、税收基础、税率、税负分担和税收收入的分配等。

2.2 税法税法是税收学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将学习税法的基本原理和实务操作。

税法主要包括税收征管法、税收协定、税务风险管理等,通过学习税法,学生能够掌握税收法规,培养税务规划和税务风险管理的能力。

2.3 财政学财政学是税收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原则。

财政学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政策、财政体制等,通过学习财政学,学生能够为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参考。

2.4 会计学会计学是税收学专业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学生将学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了解会计信息在税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会计学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国际会计等,通过学习会计学,学生能够掌握税务会计核算和税务报告的相关知识。

3. 就业前景税收学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的税收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业前景广阔。

毕业生可选择就业于国家税务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从事税务管理、税务咨询、税收筹划、税务审计等工作。

4. 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税收体系的不断完善,税收学专业的发展趋势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未来,税收学专业将更加注重税务法律和政策研究,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税务专业人才。

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

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

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税收是一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实施经济调控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在西方经济学中,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的研究日益深入,并在不同的经济体系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实践。

本文将分析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和税收政策,并探讨其对实际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的影响。

首先,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主要包括公共财政理论和税收原理。

公共财政理论研究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支出的分配以及财政平衡的问题。

其中,杜温姆-斯坦哲尔模型提出了公共财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合理的税收政策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税收原理主要探讨税收的目的、原则和效率问题。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凯恩斯主义税收理论认为,税收不仅可以调节经济活动,还可以通过改变公共支出对经济进行干预,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其次,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政策与税制改革密切相关。

税收政策是国家在税收领域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旨在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资源分配的目标。

西方国家普遍采用渐进税率制度,即高收入者纳税比例高于低收入者,以实现财富再分配和减轻贫富差距。

此外,西方国家还普遍实行企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并对特定行业和商品征收消费税和关税。

近年来,西方国家面临着财政赤字和增长减缓的挑战,税收政策的焦点逐渐转向减税和改革。

降低税率、简化税制、加强征收管理成为西方国家税收政策的重要方向。

然而,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的研究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挑战。

例如,供给学派主张降低税率和税基扩大,以激发经济活力和增加财政收入;需求学派则主张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提高福利水平,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此外,税收改革也要面对公平与效率的平衡问题。

过高的税率和复杂的税制可能导致经济失真和税收逃避行为,而过低的税率则可能使财富分配更加不平衡。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和税收政策对于实际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税收理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税收问题和制定税收政策的理论基础,而税收政策的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税收理论的有效性。

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

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

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是研究税收的基础和指导,本文将着重探讨这两个方面。

一、税收理论税收理论是研究税收的基础,旨在解释税收的本质、目的和原理。

税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 税收的本质税收的本质是指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来源的区别。

税收是强制性的,是政府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一种收入,区别于自愿捐赠等非强制性收入。

税收是通过法定程序实施的,具有司法属性。

1.2 税收的目的税收的目的是满足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要,调节经济运行,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税收目的的多元性反映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1.3 税收的原理税收的原理指税收征收的一般规律,包括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便利原则。

公平原则要求税负按照纳税人的财力能力分配,效率原则要求在最小化资源浪费的前提下实现税收目标,便利原则要求税收征收过程简便便捷。

二、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国家经济和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税收工具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和社会政策目标的手段。

税收政策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税收政策的目标税收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财政收入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社会政策目标。

财政收入目标是指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实现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增长,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指通过税收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以实现稳定增长,社会政策目标是指通过税收政策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福利的提高。

2.2 税收政策的工具税收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税率、税基和税收征收方法等。

税率是税收征收的比例或金额,税基是应纳税额的计算基础,税收征收方法则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等。

2.3 税收政策的影响税收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税收政策会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产生影响,例如通过减税促进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税收政策也对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产生影响,例如通过调节税负实现收入再分配。

三、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的关系税收理论和税收政策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

试论最优税收理论及其对我国税制改革的政策启示

试论最优税收理论及其对我国税制改革的政策启示

最优税收理论及其对我国税制改革的政策启示引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控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税收政策的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资源配置和社会公平等方面。

最优税收理论是研究税收政策的重要理论框架,对于指导税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最优税收理论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我国税制改革的政策启示。

1. 最优税收理论概述最优税收理论是由经济学家们在对税收政策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

最优税收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实现财政收入最大化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来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和社会公平最大化的目标。

最优税收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1 税收弹性和税收扭曲税收弹性是指税收相对于税基的变动程度。

它反映了税收政策对经济行为的影响程度。

最优税收理论认为,税收弹性会导致税收扭曲,即税收政策对资源配置产生副作用。

对于资源配置相对灵活的市场经济国家来说,应该尽量减少税收扭曲。

1.2 边际税率和效用最大化最优税收理论将边际税率与效用最大化联系在一起。

边际税率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的税收所带来的效用损失。

最优税收理论认为,当边际税率等于边际效用时,税收达到最优水平。

1.3 税收公平原则最优税收理论认为,税收公平是税收政策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最优税收理论主张实现税收公平应该采取税收负担与收入或消费的关联,即税收应按照个人或企业的能力来确定。

2. 我国税制现状及存在问题中国的税制改革进入新阶段后,我国税制逐渐趋于成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包括:2.1 多层次的税制体系我国税制体系由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构成,涉及税种繁多,征收、分配制度较为复杂。

不同税种之间的重叠和交叉使税制更加复杂。

2.2 部分税收扭曲现象由于税制本身的问题,我国税收扭曲现象较为突出。

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扭曲现象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使经济增长受到限制。

2.3 税收制度不完善我国税收制度在征收方式、纳税主体、税收征管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

西方最优税收理论的发展及其政策启示_1

西方最优税收理论的发展及其政策启示_1

西方最优税收理论的发展及其政策启示提要:本文介绍了最优税收的基本思想和,以及最优税收理论的两大主体部分——最优商品税和最优所得税的主要理论进展及其政策含义。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所得税的功能及其税率设计、税收政策目标、假设条件、政策改革等方面了最优税收理论对我国税制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最优商品税最优所得税税制一、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谈及最优税收理论,首先要对“什么是最优税收”进行概念上的界定。

上诸多学家对税收制度的理想特征的看法中,倍受关注的当数亚当。

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出的平等、确定、便利、最少征收成本四原则,以及瓦格纳在其《财政学》中提出的四项九目原则等等(1)。

而对当代经济学家来说,由于效率与公平业已成为经济学探讨中的两大主题,因此,理想的税收政策通常都是在马斯格雷夫(2)所提出的三大标准的框架内,即:(1)税收公平标准(尽管公平对不同的人来说意义各不相同);(2)最小行政成本标准;(3)最小负激励效应标准,即税收效率标准。

困难在于,对一个特定的税种或某个税收政策建议来说,往往只能满足其中的某一标准而无法满足其他标准。

比如,累进的个人所得税易于满足税收公平标准,却会对劳动供给产生负激励;增值税总体上对劳动供给不会产生负激励,但却很难符合税收公平标准。

最优税收理论对最优税收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借助经济分析方法,运用个人效用和福利的概念,在赋予各个标准不同权重的基础上,将这些标准统一于惟一的标准之中。

在现代福利经济学中,社会福利取决于个人效用的高低,以及这些效用的平等分配程度。

一般假定,当效用的不平等程度递增时,社会福利下降。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福利可以反映税收公平的思想,即导致不平等程度降低的税收是公平的。

因此,最大化社会福利蕴含了税收公平标准。

就税收行政成本最小化标准来说,较高的税收行政成本意味着更多的税收收入用在政府服务方面,从而使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降低。

同样,就最小负效应激励标准来说,如负效应激励大,工作积极性就会减弱就会扭曲经济,使人们的效用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中国环境税收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中国环境税收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在他们之 间缺乏任何经济交易的情 况下发 生的。供应者和接受
者之 间最起码在事实发生之前缺乏任何谈判 。 因此 , 一个消费者 因某工厂对空气的污染而受到伤害并不意味他与该 工厂有任何
直接 的交易 。 外部性 可能是两个 当事人之 间的惟一 的经济联系。 如果外部性的接受者是消费者 ,外部性可能包括任何体现消费

过多 , 使用其他商 品来 弥补对污染 的过度 消费带来的危害 , 如使
用空气净化器。 如果 外部 性的接受者是企业 , 则外部性 可能包括 在商品层 面上体现企业技术可行性 条件 的目标或行 动。污染会
增加企业 的成本 , 量 因此会 下降 , 产 收益 可能会减 少 。 在有 外部 效应出现时 , 市场就不一 定能产生资源 的帕累托有效供给 , 福利
生的经济行为主体之 间的关 系是非 市场性的影响 。所谓 非市场
率点为 x1假如法律上将烟花是 否消费及 消费多少 的产权指派 。 给 B 即 B拥有 纯净空气 的权利 , , 则初始 禀赋 为 E点 , A所有 的 是 ( 0 , , 有 的是 ( 0 , 。 10 0) B所 10 0) 即二者 在未进 行交 易前 , 其 禀赋是拥 有 10个单位货币和 10 0 0 %的纯净 的空 气。 同样 , E点 并不一定是帕 累托有效点 ,如果 B愿意 以牺牲一定享受纯净空 气 的效用 , 换一定 量的货币 , 意以一定 量的货币换 回一定量 A愿 的消费烟花 的效用 , 则帕累托有效点为 x点。 尽管 出 自不 同的初 始禀赋 , x1和 x点都是帕 累托有效 配置 , 但 只是分配 的效果不
环境 污的外部不经济 。 负外部性可能表现为各种污染 , 消费者肯定会从
图1 累托效率点的变化

最优税收理论及其对我国税制改革政策启示

最优税收理论及其对我国税制改革政策启示

最优税收理论及其对我国税制改革的政策启示摘要:最优税制理论指导了西方的税制改革,如何合理借鉴西方最优税制理论的成果进行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税制改革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最优税收理论主要包括最优商品税理论、最优所得税理论、商品税和所得税的组合理论三个方面。

本文旨在阐述、评价最优税收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对我国的税制改革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最优税收;最优商品税;最优所得税;启示一、最优税收标准谈及最优税收理论,首先要了解最优税收制度的评价标准。

历史上诸多的经济学家对税收制度的理想特征的看法中,备受关注的是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出的平等、确定、便利、最少征收成本四原则,以及瓦格纳在其《财政学》中提出的四项九目原则等等[1 ]。

在效率与公平问题成为经济学讨论中两大主题的今天,理想的税收政策通常都是在马斯格雷夫所提出的三大标准的框架内,即:(1)税收公平标准;(2)最小行政成本标准;(3)最小负激励标准(效率标准)[2 ]。

二、最优税收理论的假设条件简单的说,最优税收理论是研究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办法征收某些大宗税款的理论。

最优税制理论是建立在系列严格的假设前提之下的,其中最重要的假设有三个:(1)完全竞争市场假设;(2)行政管理能力假设,即任何税收工具的使用都不受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限制(总量税例外),并且行政管理费用是相当低廉的;(3)标准福利函数假设,标准福利函数给定了衡量最优税制的目标,即实现福利最大化;[3] 最优税制理论的假设条件还包括其他一些方面的内容,如:个人偏好可以通过市场显示出来,公共支出与税制结构特征无关等。

在这些假设条件下,最优税收理论认为:政府不可能不费代价的征集到所需要的收入,这种代价集中的体现为税收干扰资源配置产生的经济效率损失。

故政府和税收理论都应致力于寻找一种最优税收工具,这种工具在能够征集到既定收入量的前提下,产生最低限度的超额负担。

三、最优税收理论的主要内容最优税收理论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最优商品税理论、最优所得税理论、商品税与所得税的组合理论。

财政学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

财政学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
复杂,税制结构多元化
(三)经济运行机制制约着税制结构
计划经济机制下:
企业是国家附属物,不需用所得税规范国 家与企业利益关系。
产品经济为主要,排斥商品,市场,就不 需要税制来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
行政性管理,不需税收调节经济,逐渐形 成单一,简化,税制结构。
(四)税收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制约着税制 结构
2、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税制中规定的征税的对象或依 据,课税对象要解决是对什么收税的问题。 它确定课征的目的物。
所得税的课征对象是所得,个人所得,公司 所得。营业税的课征对象是税法中所列举 的营业收入。课税对象的规定在税制中占 有重要地位。
西方财政学称之为税基。
➢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政府征 税的对象,即税基,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 可以任意选择征税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对 某事物征税实际上是无效的。
(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税制结构 (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税种的设置 主体税:⑴奴隶社会:土地和人力。⑵商
品经济发展:商品交换各个环节:流转税。 如美国:现有80余税种。税收范围延伸社 会经济各角落,富有弹性的个人所得税为 主体税,仅个人所得和社会保险税占全部 税收收入的80%左右。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税制的模式
(二)经济结构制约着税制结构
(1)产业结构制约着税制结构 第一次浪潮;农业税主体。(农业文明)
产业结构不同制约税种。
第二次浪潮:流转税(工业文明)税目、 税率的设置。
第三次浪潮 :所得税(服务业)。
(2)企业组织结构制约着税制结构
第一,企业全能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同 一产品集中在一个企业,流转税以商品销 售全额为课税对象。
有特定用途的税为目的税,这种税的收入 只能用于事先规定的特定目的,如西方国 家普通征收的“社会保险税”,我国征收 “城市维护建设税”。没有特定用途的税 叫“一般税”,只作为一般财政收入。

财政学中的税收理论与实践

财政学中的税收理论与实践

财政学中的税收理论与实践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途径之一,对于实现财政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学作为研究国家财政运作的学科,广泛探讨税收的理论与实践。

本文将从财政学角度出发,探讨税收的理论基础、税收政策制定与实施、税收改革等问题。

1. 税收理论基础税收理论是财政学研究的基础,相关理论主要包括纳税人理论、税基理论、税负理论和税收目标理论等。

首先,纳税人理论研究税收主体的属性和其对税收的行为反应。

其次,税基理论研究税收对象以及税收征收的依据和方式。

再次,税负理论研究纳税人对税收负担的感知和承受能力。

最后,税收目标理论研究税收政策的目标和作用。

这些理论为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改革提供了指导。

2. 税收政策制定与实施税收政策是国家通过税收手段来调节经济和社会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税收筹划、税收立法和税收征收等环节。

税收筹划是通过调整税收制度和税率等方式,实现税收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

税收立法是制定税法法规,明确税收的征收范围和方式。

税收征收是通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征收和管理。

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考虑国家的财政需求、经济情况和社会目标,以及积极引导市场经济发展和改善社会公众福祉。

3. 税收改革税收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对原有税收体系、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进行调整和改革,以提高税收效益和实现公平正义。

税收改革的目标包括简化税制、减少税负、提高税收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税制调整、税收优惠政策改革和税收征收管理等方面。

税收改革的难度在于权衡各方利益、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平衡。

4. 税收的国际比较与合作税收理论与实践除了在国内层面进行研究和实施外,还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和合作。

国际税收比较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了解不同国家税制和税收政策的特点和效果。

国际税收合作可以通过税收协定、信息交换和合作机制等方式,促进税收征收和打击跨国税收逃避,促进全球税收治理。

最优税收理论及其对税收政策的指导

最优税收理论及其对税收政策的指导

最优税收理论及其对税收政策的指导税收是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和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税收政策的制定中,如何确保税收收入最大化,同时避免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优税收理论通过研究税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于指导税收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

1.税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最优税收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税收对经济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税收的影响可分为两种:供给侧效应和需求侧效应。

供给侧效应主要是指税收对经济主体的生产行为产生的影响。

高税收率可能会降低个人和企业的激励,抑制创新和投资,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设计税收政策时,政府应尽量避免对企业生产能力和个人创造力的抑制,并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

需求侧效应则主要是指税收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

通过差别税率的调整,可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和行为。

例如,对烟酒等非必需品征收较高的消费税,可以有效降低不良消费行为的发生。

对于投资来说,通过调整资本利得税的幅度,政府可以激励或抑制资本的流动,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2.税收公平性的考量除了经济效率外,最优税收理论还强调税收的公平性。

在社会中,财富的分配不均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税收政策应当考虑到财富的再分配问题,以减轻社会贫富差距。

在这一方面,最优税收理论推崇纳税能力原则,即税负应当与个人或企业的能力水平相适应。

根据纳税能力原则,税收应当采取渐进税率,即随着个人或企业的收入水平增加,税率逐渐提高。

这种设计可以确保社会财富的再分配,降低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然而,在实施渐进税率时,也需要考虑到资本的流动性和国际竞争力等因素,避免高税率导致资本外流,影响经济增长和国家财政收入。

3.税收结构的优化最优税收理论认为,税收结构的合理设置对于税收政策的有效执行至关重要。

优化税收结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税收收入和维持社会稳定。

首先,税收结构应当考虑税基的广度和税率的合理分配。

宏观经济学的税收理论与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税收理论与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政策是宏观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国家的财政体制、经济调控和社会公平等方面。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税收理论与政策的相关内容。

一、税收理论的基本概念税收是指政府依法从居民、企业和其他组织收取的一种强制性非交易性财政收入。

税收理论主要包括税基理论、税负理论和税收弹性理论等。

税基理论认为税收应该以国民收入或消费为基础,能够反映纳税人的经济实力。

税负理论则关注纳税人的负担程度,包括税率、税收机构的费用等方面。

税收弹性理论则研究税收对经济变动的反应程度,如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

二、税收的宏观经济学意义税收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能够支持国家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税收通过调节财富分配,可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平衡。

此外,税收还可以通过改变税率和税基来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三、税收政策与经济周期税收政策在经济周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衰退阶段,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或降低税率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民间消费和投资。

而在经济扩张阶段,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平抑通胀压力,控制经济过热。

税收政策的调整需要根据实际经济情况来决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

四、税收政策与产业发展税收政策对于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调整税率和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可以鼓励特定行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制造业的税负,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此外,税收政策也可以用于调节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促进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五、税收政策与社会公平税收政策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纳税人的经济能力和财富水平,合理确定税负,可以实现税收的公平性。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制度的设计,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减少贫富差距,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税收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税收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税收学知识点总结高中税收是政府向个人、家庭和企业收取的一种强制性费用,用于满足政府的开支需求。

税收本质上是一种政府强制性从财产所有者那里征收以满足政府公共支出需要的支付。

税收学是研究税收的一门学科,包括税收理论、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等方面。

税收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各种各样的征税方式都已经存在,并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代,税收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主要经济手段之一,是政府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税收学的基本理论1.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是政府依法征收,用于公共支出的一种经济征税制度。

税收的基本概念包括强制性、普遍性、特定用途、公平公正和合法合理等。

强制性是指政府通过法律规定,强制纳税人缴纳税款。

普遍性是指税收适用于所有的纳税人。

特定用途是指税收征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政府的支出需求。

公平公正是指税法要求征收税收必须公平公正,不得偏袒特定阶层或个人。

合法合理是指税法规定的税收应当合法合理。

2.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普遍性、权力性、强制性、确定性、终止性、非必要成本性、收益性和公平性等基本特征。

强制性是指政府强制纳税人缴纳税款。

普遍性是指税收征收的对象是全体纳税人。

权利性是指政府是唯一的税收征收主体。

确定性是指税收的征收标准和征收对象是由法律规定。

终止性是指税务机关检查纳税人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去向,确定其纳税义务。

非必要成本性是指纳税人没有取得直接的利益,只是通过纳税来给政府垫付开支。

收益性是指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公平性是指税收应该公平公正,不偏袒特定的阶层或个人。

3.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税收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税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税收的增加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公共支出和投资。

(2)税收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引导资源向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和领域配置,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国际资本有效流动的税收理论与政策

国际资本有效流动的税收理论与政策
,
可见
税 收 缓课 法 在 税 收 缓课期 间
,
的外 国税 款 额 中减除
毛 凡
一 二

等 价于 税 收 豁 免 法 如 等式 (l ) 所 示 但在
, 。
为 了 方便起
,
应 属 于 自己 国库的 一部分 税 收 收人 去 补
见 可 以 用 两 国 ( 即 资 本 输 出 国 与资本输 对 于 资本输 出
,
以 各种 方式 予 以 相应 的 让与
笔 者认
贴跨国纳税 人承担来 源 国政 府 的 较高税 板


完全免除 国 际重 复课税的措施 不 外
:
,
关 于 国际 重复课
只 允 许抵 免其 相 当 于 较低 的居 住 国 税 率 的税 收
,
输 出 中性

,
就 是 站 在资 本 输 出 国 的立 场
,
税 应 予 遴 免或免 除 的观点 已 成 为 国 际 社
而且 现 代 国 家都 已 采取各种

这 就 是 限 额抵 免 的 情 形
,
这是
认 为 税 收 不应 干 扰 投 资者 在 国 内与
无股 息 汇 回 以 前
问题
:

,
没 有 国际 重 复 课税 的
,

:
可 见 免 税额为 fY
L
(4 )
毛 是 适用 于 国内投资 的总税
,
全部 让 与
重 复 课税
2
.
并 且 单方 面 完全免 除 了 国际 有

根 据税 收 缓 课 法
+
在 税 收 缓 课期 间 率
,
假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税制特征2、税制的一般选择框架1、经济效率,管理便利,灵活性,政治透明,公平二、1、税收超额负担2、对储蓄课税的短期、长期影响3、对劳动课税的短期、长期影响1、定义:拿对任何商品课税的效应与一次性总付税效应进行比较,福利的额外损失就是无谓损失。

用无差异曲线衡量无谓损失:无谓损失的大小取决于替代效应,无差异曲线越平缓,替代效应越大,无谓损失越大。

用补偿性需求曲线衡量无谓损失:无谓损失=1/2t^2PQ补偿需求弹性(t为税率),(1)无损损失与税率的平方成正比,高税率带来的扭曲大于低税率。

(2)无谓损失与补偿需求弹2、短期影响:对储蓄课税的短期影响是不确定的,假设一个人是储蓄者,在两期中,第一期的消费小于第一期的收入,对他第一期的利息征税,同时具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征税后个人境况变差,他会降低两期的消费。

但是由于从延期消费得到的回报比以前少,因此会减少为了消费,鼓励了当期消费。

总效应,当期的净效益不明确,未来消费一定会减少。

大部分经济估计表明,替代效应略大于收入效应,因此利息所得税对储蓄略有负效应。

如果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抵消,税收仍产生了扭曲,无谓损失为,第二期消费存在大量的扭曲。

长期影响:对利息课税长期会产生一般均衡效应,改变经济均衡,可能会降低储蓄供给,最终降低资本存量,影响投资,投资成本上升使得总供给曲线左上方移动,可能降低工资3、短期:收入效应表现为当政府对劳动所得课税,劳动者变穷,为维持税前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他不得不减少闲暇,多动作,使劳动供给增加,替代效应表现为对劳动课税降低了劳动工资率,改变了劳动和闲暇的比价关系,劳动相对价格降低,闲暇相对价格上升,使劳动者以更多的闲暇来代替劳动,从而减少劳动供给。

如果劳动供给曲线无弹性,则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相互抵消,但只要有替代效应就有扭曲和无谓损失。

长期:长期对工资课税三、1、推导拉姆齐2、用拉姆齐解释现实问题2、与公平原则相冲突,难以获得所有商品弹性的信息四、1、资本课税对企业承担风险以及创新的影响2 资本课税对宏观储蓄、宏观收入的影响1、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当获得的、作为补偿的预期收益远远高于他们在安全投资中所能得到的收益时,他们才愿意承担风险。

人们担心,对资本课税实际上是对承担风险的收益课税,从而阻止了对风险的承担。

很多创新的事物都是企业家承担风险的产物,这些创新产物使社会进步,政府也获益,但却并没有帮助企业承担创新失败成本,为了鼓励创新投资,政府应当干预。

例子假设:一个人必须在两种资产中选择,没有收益的安全资产,50%获益、50%负收益的风险资产。

把他的一部分财富划为安全资产,另一部分为风险资产。

扣除全部损失的资本课税可能增加承担风险的活动,另一方面,资本课税能以降低承担风险,第一,在税收结构为累进的情形下,对投资成功的收益课税要重于对投资失败的损失的补贴。

第二,现行制度对可以抵消的损失数量进行了限制,政府虽然分享了收益,但只承担了一部分损失。

第三,2、在封闭经济中,对资本利得课税降低了投资的均衡水平,从而在长期降低了均衡的资本存量,对国民投资最重要的不是家庭和企业的储蓄水平,而是国民储蓄水平,包括政府储蓄,政府储蓄是政府的预算盈余或者赤字。

一国的储蓄不仅包括家庭储蓄、企业储蓄,还包括政府储蓄五、1、逃税和避税的区别2、逃税规模的测度方法3、AS避税模型4、最优征管公式1、含义不同,逃税是纳税人为减少纳税义务所采取的非法和故意的行为。

一般表现为个人或企业通过瞒报所得、销售收入和财产,或夸大扣除、免税或抵扣,以及不申报纳税等行为。

避税是通过分解所得、延迟纳税和税收套利等合法行为规避和减少纳税义务的行为。

延迟纳税:资产的资本利得只是在变现时才纳税。

如果一个人购买了资本性资产且资产价值升值,只要不出售资产,他就能做到延期纳税收入转移:不同人获得的收入适用不同的税率,在边际税率为递增的税收结构下,适用高边际税率的纳税人想要把收入“转移”给适用低税率的纳税人。

税收套利:2、间接测算法(地下经济测算法)货币法:现金比率法:假设地下经济主要依靠现金以避免被有关部门发现,从而逃避监管,现金的实际使用量和现金预测使用量的差额就是地下经济的规模。

交易法:地下经济中,货币支付额被记录下来,收入可能被隐瞒,因此总交易量和收入之间的比率变化能反映地下经济规模的变化。

非货币法:收支差异法,经济中收入和支出的量在理论上是恒等关系,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就是地下经济。

实物投入法,某些实物投入与产出有稳定的关系以这种关系测算的经济规模与GDP之间的差额即为地下经济。

劳动力市场参与率法,调查估计未申报就业人数和劳动生产率,可以估计未统计的经济规模。

直接测算法:国民账户差额法、收入能力估算法、调查法、特别审计法4、六、1、财政分权理论依据(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Tibout:就像私人企业间的竞争导致私人物品的有效供给一样,地方社区间的竞争会导致地方性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用流动性来表达随地方提供的公共物品的喜好,人民愿意迁入有效提供人民喜好的服务的社区,迁出不能做到这一点的社区。

特里西“偏好误识”理论:如果一个社会能够获得完全的信息,那么,由中央政府还是由地方政府来对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都是无差异的。

但是,如果地方政府相当了解本地区居民的偏好,而中央政府则对全体公众的偏好了解得不甚清楚,那么,中央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就会发生偏差,公共产品不是提供过多,就是提供不足。

在此情况下,回避风险的社会就会偏向于让地方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

马斯格雷夫: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多级财政体制,首先必须解决财政社区最佳规模问题。

最佳社区规模的设置必须综合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在既定公共服务水平下分担成本递减的有利条件;二是在既定服务水平下社区居民拥挤程度递增的不利条件。

结论是全国性的公共产品,需要中央政府提供;而那些属于区域性的公共产品,则应当由地方政府提供。

奥茨:a .越是低层级政府,越易于了解和处理当地居民对于公共服务的偏好信息。

b .下放公共服务职责能够提高低层级政府的责任心,也便于当地居民对于地方开支和地方官员的监督。

c .服务职责的下放是保证许多公共项目得以有效管理的重要条件。

d. 服务责任的下放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的革新精神。

施蒂格勒:地方政府存在的必要性:a .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接近于自己的公众,即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了解它所管辖的选民的效用与需求 b. 一国国内不同的人们有权对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公众服务进行投票表决,这就是说,不同的地区应有权自己选择公共服务的种类与数量。

中央政府存在的意义:行政级别较高的政府对于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与分配的公平性目标来说是必要的。

尤其对于解决分配上的不平等以及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竞争等问题,中央政府的调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布坎南:理论核心:a. 随着某一个俱乐部接收新成员,现有的俱乐部成员原来承担的成本就由更多的成员来分担,类似于将固定成本由更多的人来分担b. 新的俱乐部成员的进入,会产生新的外部不经济,即产生俱乐部的拥挤,从而造成公共设施的紧张一个俱乐部的最佳规模应该界定在外部不经济所产生的边际成本(拥挤成本)等于由新成员分担成本所带来的边际节约这个均衡点上。

七、1、税收成本2、税收成本指标3、税收成本影响因素4、我国税收成本控制5、经典税收原则1、征税成本纳税成本经济成本: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经济机制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2、绝对指标:税收净收益相对指标:税收成本率人均征税额税收成本收入弹性3、4、5、配第针对当时英国税收制度的种种弊端提出了税收“公平”、“确实”、“便利”和“节省”四原则。

他指出:“这些税收并不是依据一种公平而无所偏袒的标准来课征的,而是听凭某些政党或是派系的一时掌权来决定的。

不仅如此,这些赋税的征收手续既不简便、费用也不节省,它是包给捐税承包人征收的、而捐税承包人又不确切知道怎样做才算合理,就把收税的权力层层转包下去,以致到了最后,贫民所被课征的金额,竟达到国王实际拿到的2倍”。

配第认为,包税制违背了公平和确实原则;人头税不能按能力纳税,有失公平;在缴纳方式上,只准用货币形式缴纳税款是不便利的,还会带来消费。

亚当斯密: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节约原则,1思考题:1、超额累进税制、比例税制如何实现帕累托改进2、中国当前减税的效果3、TiBOUT能解决中国问题么,在实际中能实现么?基于一系列假定:a.政府的活动不会产生外部性;b. 人们是完全流动的;c .人们对于每个社区的公共服务和税收情况了如指掌;d .存在着足够多的社区,每个人都能找到满足其公共服务需要的社区;e .公共服务的单位成本不变,这就意味着,如果居民的人数翻番,那么总成本也将翻番;f. 公共服务用比例财产税来筹集;g .社区可以颁布排他性区域规划法——禁止土地用于某些用途的法律。

局限性:假设条件太多,限制了其在现实中的适用性。

4、税式补贴对国有企业无意义(1)供给曲线弹性大,税收补贴会降低生产成本,使供给曲线右移。

由于供给曲线具有高度弹性,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发生显著变化,行业生产很多,但许多好处以较低的价格让消费者从补贴中受益。

(2)供给曲线弹性小,增加补贴会是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发生较小的变化,由于均衡价格不会下降很多,生产者能够留住补贴带来的好处。

国企提供的产品类似于供给相对无弹性的情形,乍一看,行业似乎得到了改善,以石油为例,生产石油很有吸引力,石油生产商竞争加剧,土地(生产石油所需的无弹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了所有补贴的收益,从社会的角度看,补贴被浪费了。

在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形下,补贴的供给效应不存在,只有再分配效应。

不论是供给曲线弹性大还是小,受补贴行业的投资收益都不会高于一般行业。

资本流入改行业,直到其收益率与其他行业的相同为止。

因此,像石油和天然气这类得到大量补贴的行业创造的收益,经过风险调整,不会高于其他行业的收益。

经济效率:行为效应17章:在实行累进税制的条件下,丈夫和妻子的收入是加总还是单独课税有很大的不同,讨论家庭税收待遇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功利主义是否必定意味着税制结构是累进的?19章如果储蓄没有对利率变化作出反应,这意味着不存在与利息所得税有关的无谓损失么比较课征相同税收收入的工资税和一次性总付税的效应,特别要说明,实行一次性总赋税比实行所得税时,个人得到的效用更高。

比较比例所得税和累进单一税率所得税的效应,如果两种税课征同样的税收收入,且所有人都有同样收入,效用会比实行比例税的高。

描述借款人利率上升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将利息支付的税收扣除取消,由此产生的效应意味着什么。

20在什么条件下,税率表累进性的增加会增加税前不平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