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PPT课件
![神经阻滞麻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62cfa90722192e4436f601.png)
四肢组
1
定义
神经阻滞麻醉亦称传导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射到神经干旁,暂 时的阻断神经传导功能,达到手术无痛的方法。是在患者保持 意识的情况下施行麻醉,麻醉前患者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术 前给予充足的镇静剂。
2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取决于手术范围、手术时间以及病人 的精神状态及配合程度,只要阻滞的区域和时 间能满足手术的要求,神经阻滞可单独应用或 作为辅助手段。
7
上肢神经阻滞分类
颈神经丛阻滞 臂神经丛阻滞
8
一、颈神经丛阻滞
解剖部位
颈丛为颈1~4脊神经的前支组成,每一根神经出 椎间孔后,经过椎动脉之后的前支到横突尖,位 于横突尖前、后节间的沟内。离开横突后,分为 上、下两支,与邻近的分支相互联合组成网状的 颈神经丛。
9
10
适应症
颈丛麻醉适用于甲状腺、枕部头皮的手术和疼痛 治疗,也用于锁骨及肩部手术的辅助麻醉。
18
肌间沟阻滞法
体位:去枕仰卧,头偏向对侧
锁骨上约1cm处可触及细条横走向的肌肉,即肩 胛舌骨肌,与前、中斜角肌构成一个三角,该三 角靠近肩胛舌骨肌处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注入 25~30ml局麻药,可阻滞尺神经。
19
锁骨上臂丛阻滞法
定位:仰卧位患肩下垫一薄枕,头偏向对侧,上 肢紧贴身体并尽量下垂,锁骨中点上方1~1.5cm处 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注入20ml麻醉药,由于臂 丛在此处神经干最粗大,因此神经阻滞很完善但 起效慢。
16
麻醉药物准备
1%~1.5%利多卡因可提供3~4小时麻醉,若手术时 间长,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可提供4~8小时麻醉, 若加入副肾,麻醉时间可延长至8~12小时。臂丛 神经阻滞药物不必用太高浓度,50ml1%利多卡因 或0.5%布比卡因是成人可用最大量。
神经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阻滞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6edb96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0.png)
02
神经阻滞麻醉
周围神经阻滞麻醉
总结词
通过注射麻醉药物至外周神经干 或其分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 ,使所支配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详细描述
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常用于手部、 足部、臂部等外周手术,操作简 单,起效迅速,但麻醉范围有限 。
04
神经阻滞麻醉与椎管内阻滞麻醉 的比较
麻醉效果比较
神经阻滞麻醉
通过注射麻醉药物至神经干或神经丛周围,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由于麻醉药物直接作用于 神经,因此起效较快,但麻醉范围较局限。
椎管内阻滞麻醉
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作用于神经根或脊髓,产生麻醉效果。麻醉范围较广,适用于较大手术的麻醉,但 起效较慢。
适用范围比较
神经阻滞麻醉
适用于手部、上肢、下肢及足部等小范围手术的麻醉。由于麻醉药物直接作用于神经,因此对于手术 部位的定位要求较高。
椎管内阻滞麻醉
适用于腹部、盆腔、下肢及部分上肢手术的麻醉。由于麻醉药物作用于整个椎管内,因此适用于较大 手术范围的麻醉。
并发症比较
神经阻滞麻醉
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血肿、神经损 伤等并发症,但发生率较低。
深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应用前景
疼痛治疗领域
神经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阻滞麻醉 在疼痛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如治疗慢性疼痛、术后疼
痛等。
特殊手术需求
对于一些特殊手术,如高难度骨 科手术、心脑血管手术等,神经 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阻滞麻醉有望
成为重要的麻醉方式。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91c8fdd13169a4517623a397.png)
➢超声图像
锁骨上臂丛神经,臂丛神经横断面呈低回声,黑色,周围是 三角形的高回声的神经鞘(白色),内侧是锁骨下动脉(圆 形,搏动),神经鞘内的神经分支被高回声的筋膜分隔成独 立的室(这就是为什么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单点注药起效慢 和阻滞不全的原因),下方是高回声的胸膜顶,呈白色。
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0.25-0.5
175/225
起效时间 (min) 10-20
15-30
15-20
15-30
作用时间 (min) 120-240
360-720
120-180
240-400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取决于手术范围、手术时间以及 病人的精神状态及合作程度.只要阻滞的 区域和时间能满足手术的要求,神经阻滞 可单独应用或作为辅助手段.
锁骨上法
◆定位:锁骨中点
◆操作: 向内、向后 触及第一肋骨 寻找异感
◆优点: 定位简单
◆缺点:气胸发生率高
临床已少用
腋路法
◆体位: 平卧、头偏对侧 上肢外展90O 屈肘90O 手背贴床 呈“举手礼”状
◆定位: 腋动脉搏动最高点
腋路法
与动脉呈20O,刺向腋窝方向
◆成功标志: 有落空感 穿刺针摆动 梭性扩散
神经阻滞麻醉
前言
➢任何外科手术都可以在全麻下进行,但麻 醉医生掌握了外周神经阻滞并在临床上灵 活选择应用,可使麻醉处理更加灵活合理, 使患者术中术后更加舒适。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简称臂丛麻醉)不仅适 用于手术麻醉,也可用于某些疾病和术后 疼痛的治疗。
概念
➢神经阻滞亦称传导麻醉,是将局麻药 注射到神经干旁,暂时地阻断神经传 导功能,达到手术无痛的方法。
超声引导下进针到浅表的神经束之间,注入局 麻药5-8ml,神经束(上干的前、后两股)可因 药液的注入而分散开。
麻醉科普 关于神经阻滞麻醉的那些事
![麻醉科普 关于神经阻滞麻醉的那些事](https://img.taocdn.com/s3/m/a7ade72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2.png)
医诊通全科1.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实质上就是通过超声或神经刺激仪寻找神经,把适量麻药注射在神经周围的干预形式。
可逆性是这种阻滞方法最大的特点,能确保在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自身不会感受到疼痛。
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的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头脑意识始终是清楚的,仅是进行手术操作的位置丧失了痛觉。
伴随麻醉药物在体内的不断代谢,手术治疗完毕后,患者就会逐渐恢复知觉。
神经阻滞麻醉的阻滞主管区域内的单根或者数根神经,这种麻醉方式的优点主要包括局部用药对全身没有影响、镇痛作用时间较长等,特别适用于人体上下肢部位以及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治疗。
但是对于躯干大手术,仅通过麻醉周围神经很难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
2.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有哪些?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神经阻滞采用体位和解剖定位的形式进行麻醉操作,而现如今基本上是在B超引导下进行操作,具体是把针尖插进神经根或神经鞘中,注入前期调配好的局麻药物,例如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等去阻滞周围神经,直接阻断疼痛传入纤维。
临床中可以单独使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也可以在全麻中复合应用,能够加强手术局部的镇痛效果。
常用的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1)颈神经丛阻滞颈丛是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构成,处于胸锁乳突肌上方的深处,中斜角肌与肩胛提肌起始端的前方。
颈丛的分支有浅支与深支之分,浅支经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周边穿出,位置表浅,分散行向各方,针对其穿出的位置可以作为颈部浸润麻醉的阻滞点。
颈浅神经丛阻滞适用于锁骨上颈部表浅术,而对于颈部相对较深的手术治疗,比如甲状腺切除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等,通常推荐进行颈深神经丛阻滞麻醉干预。
禁忌证群体主要有原发性甲亢者、颈部有巨大肿块伴有气管压迫者、气管移位者、呼吸道难以维持通畅或颈椎病合并呼吸功能不全者等。
对于精神状态高度紧张配合度极差者、小儿及年纪偏大者(>75岁)也不推荐采用这种麻醉方法。
具体麻醉过程及操作方法如下:①实时测量患者的基础血压、心率、心电图等,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a6400dd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8.png)
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常见的局部麻醉技术,通过阻断疼痛神经的传导,实现对局部部位的麻醉效果。
本文将从定义、适应症、技术操作、优缺点、并发症等方面对神经阻滞麻醉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义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在神经传导路径上阻断疼痛信号传导的局部麻醉方法。
它常被应用于外科手术、疼痛管理、康复治疗等领域,可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二、适应症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各种外科手术,特别是在需要对特定部位进行手术的情况下。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四肢手术:神经阻滞麻醉在各种四肢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上肢骨折修复、下肢关节置换手术等。
2. 疼痛管理: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患者,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提供长时间的疼痛缓解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产科手术:在某些产科手术中,神经阻滞麻醉可以用于麻醉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缓解,减少手术风险。
三、技术操作神经阻滞麻醉的技术操作需要由熟练的医务人员完成。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保持舒适的体位,局部皮肤消毒,并采取无菌操作。
2. 神经定位:医务人员通过触诊或超声等方法,准确定位神经的位置。
3. 麻醉药物注射:使用麻醉药物局部注射于神经周围,药物将阻断神经的传导,实现麻醉效果。
4. 监测: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
5. 镇痛效果观察:根据患者是否有疼痛反应,可评估麻醉效果。
四、优缺点神经阻滞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具有一些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1. 优点:- 减少全身麻醉风险:避免了全身麻醉引起的意识丧失、呼吸抑制等风险。
- 局部麻醉效果明显:可以提供长时间、强效的疼痛缓解效果。
- 术后恢复快速:相对于全身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术后恢复更快。
2. 缺点:- 操作技术要求高:相比全身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对医务人员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 麻醉局部度难控制:神经阻滞麻醉的局部麻醉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导致局部麻醉度不均匀。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0af04b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5.png)
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用于局部麻醉的方法,通过阻滞神经传导来产生麻痹效果。
它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和疼痛管理领域,具有很多优点和适用场景。
本文将讨论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技术和临床应用。
原理神经阻滞麻醉通过注射麻醉药物或导管放置,将药物输送到特定神经周围,阻断神经传导,从而产生局部麻痹的效果。
这种麻醉方法可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或减少疼痛感觉,并提供较好的手术可控性。
神经阻滞麻醉的药物通常是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
这些药物能够干扰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从而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
通过合理的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可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技术神经刺激定位神经刺激定位是神经阻滞麻醉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确定准确的注射位置。
常用的神经刺激定位方法包括:1.神经电刺激法:通过在神经附近插入电极,传递脉冲刺激神经,观察患者是否有相应的肌肉收缩反应,以确定神经位置。
2.神经定位仪:利用超声波或电磁定位技术,实时地显示神经和与之相关的血管、组织结构,提供可视化的定位引导。
麻醉药物注射确定了注射位置后,可以开始注射麻醉药物。
常见的注射技术包括:1.单次注射法:将麻醉药物一次性注射到神经周围组织,快速起效。
2.持续输注法:通过导管放置,将麻醉药物缓慢输注到神经周围,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麻醉效果。
相关考虑在进行神经阻滞麻醉之前,有一些相关的考虑需要注意:1.患者评估: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病史以及对药物的过敏情况。
2.麻醉药物选择:根据手术类型和部位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和剂量,以达到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
3.麻醉监测:在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指标。
临床应用神经阻滞麻醉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外科手术领域,尤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疼痛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1.术前镇痛:在手术前用神经阻滞麻醉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可以减轻术后疼痛感,提高手术后的恢复情况。
麻醉医生口中的神经阻滞是什么意思?
![麻醉医生口中的神经阻滞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88f329a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4.png)
麻醉医生口中的神经阻滞是什么意思?发布时间:2023-06-12T06:06:50.324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4期作者:李森[导读]麻醉医生口中的神经阻滞是什么意思?李森(绵竹市人民医院;四川绵竹618200)老张:医生,我这手术是做全身麻醉还是局部麻醉啊?麻醉医生:局麻,做个神经阻滞麻醉就行了。
老张: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啊?麻醉不都是用针筒把麻药打到身体里吗?要想了解神经阻滞,就要先聊聊麻醉。
麻醉大家都知道,是一种在手术中使用的镇痛手段,通过对患者进行麻醉,能让患者在进行手术的时候不会感受到任何疼痛,为医生创造更好的手术环境。
一、麻醉的方式目前将麻醉主要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
(一)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一种常用于大型手术的麻醉方式,目前全身麻醉较为常见的方法是吸入麻醉和注射麻醉。
吸入麻醉是让患者吸入气态的麻醉药物,药物在进入人体后会进入患者的血液循环并随着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中,随后药物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进行抑制,从而达到让患者失去意识和痛觉的效果。
注射麻醉则是通过使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射到患者的肌肉或是静脉之中,让药物直接进入患者的血液循环中,药物就会和吸入麻醉一样,通过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进行抑制,达到麻醉的效果。
(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有着较多的麻醉方法,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局部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麻醉都是较为常见的局部麻醉方法。
表面麻醉是通过将气雾化且渗透性较强的麻醉药物喷洒在患者的表面粘膜之上,药物会渗透到粘膜之下中,并对位于粘膜下的神经末梢进行功能阻滞,使粘膜组织出现麻醉现象,这种麻醉方法一般较多用于对眼部、咽喉、尿道等部位检查或是小型手术的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操作方式为注射麻醉,医生会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手术区域的皮内,让药物形成皮丘,最后再用穿刺针经过皮丘刺入皮下,让药物浸润到整个手术区域,并对神经末梢进行阻滞,抑制其功能,达到麻醉的效果。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c5da179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7.png)
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和疼痛管理等医疗领域。
它通过阻断神经信号传导,从而使患者在手术或治疗期间实现无痛的目的。
神经阻滞麻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镇痛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到特定的神经区域,从而阻断神经传导,使部位失去感觉。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局部麻醉,还能减少全身麻醉带来的风险。
常见的神经阻滞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硬膜内麻醉、脊髓麻醉等,医生会根据病情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方式。
与全身麻醉相比,神经阻滞麻醉在一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神经阻滞麻醉可以避免全身麻醉可能引发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另外,神经阻滞麻醉还可以提供更好的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让患者在手术后更加舒适。
然而,神经阻滞麻醉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神经阻滞麻醉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因为神经分布复杂,注射位置、深度等都需要精准掌握。
其次,神经阻滞麻醉可能会引发神经损伤、出血、感染等风险,需要医生在操作过程中保持高度警惕。
此外,对于某些特殊病例,如凝血功能异常、神经病变等患者,神经阻滞麻醉可能不适用,医生需要谨慎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
综合来看,神经阻滞麻醉作为一种常见麻醉方式,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培训,医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技巧,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麻醉体验。
相信在未来,神经阻滞麻醉将会在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医疗服务。
神经阻滞麻醉的概念
![神经阻滞麻醉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c035036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3.png)
神经阻滞麻醉的概念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阻断神经传导来达到局部麻醉效果的方法。
它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术和疼痛管理领域。
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特定的神经或其周围组织中,通过阻断神经冲动传导来达到局部麻痹效果。
麻醉药物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达到作用部位,例如通过表面浸润、局部神经节阻滞、周围神经阻滞或者伏地感觉神经束阻滞等方式。
根据作用方式的不同,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表面浸润麻醉:将麻醉药物直接浸润到手术创面周围的组织中,通过浸润液的扩散作用,达到麻醉效果。
这种麻醉适用于手术局部较小的创面,例如皮肤手术。
2. 局部神经节阻滞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神经节附近,通过药物的扩散作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
这种麻醉适用于身体局部有一个主要神经节的区域,例如面部、颈部和骨盆等区域。
3. 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神经支配区域附近的周围神经束中,通过麻醉药物的扩散作用达到阻断神经传导的目的。
这种麻醉适用于较大范围的手术,例如上肢和下肢手术。
4. 骨骼牵引或悬吊感觉神经束麻醉:该方法适于周围骨骼牵引和悬吊感觉神经束,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到这些感觉神经中,实现局部麻醉,使病人在手术中无痛或轻度麻醉,使病人的意识清醒,可以与医生进行交流,具有良好的耐受和安全性。
神经阻滞麻醉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局部麻醉效果好:神经阻滞麻醉可以精确地作用于手术区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减少了全身麻醉所带来的不适和副作用。
2. 减少全身麻醉风险:相比于全身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所涉及的麻醉药物较少,对病人的心血管、呼吸系统的负担较小,从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和风险。
3. 术后恢复快:神经阻滞麻醉在手术结束后,麻醉效果会随着麻醉药物的逐渐代谢而消失。
因此,术后恢复迅速,病人可以很快恢复行动能力,缩短住院时间。
4. 疼痛管理效果好:神经阻滞麻醉可以针对特定的神经阻断,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并减少病人使用镇痛药物的需要。
会阴神经阻滞麻醉有哪些危害
![会阴神经阻滞麻醉有哪些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7937d01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6.png)
会阴神经阻滞麻醉有哪些危害一、什么是会阴神经阻滞麻醉会阴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技术,通过向会阴区域注射麻醉药物,实现对会阴区域的疼痛缓解和感觉阻断。
会阴区域包括女性的阴道口、会阴部以及直肠下段等区域。
会阴神经阻滞麻醉主要应用于产科领域,适用于以下情况: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缓解:会阴神经阻滞可用于分娩过程中减轻会阴区域的疼痛,特别是在需要使用产钳或进行产钳吸引时,可以提供快速有效的麻醉效果。
会阴手术:会阴神经阻滞麻醉常用于会阴手术,如会阴切开术(如产后会阴切开或多次生育后需要矫正)和会阴修复手术(如产伤修复)等,以提供手术区域的无痛操作。
二、会阴神经阻滞麻醉有哪些危害(一)麻醉药物过敏反应轻度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麻醉药物过敏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等,也可能伴随有轻度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虽然这些症状通常是可逆的,但仍然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焦虑。
中度过敏反应包括更明显的皮肤病变,如密集的红斑、水疱或水肿。
此外,患者可能经历更严重的恶心、呕吐和头晕。
中度过敏反应需要及时处理和监测,以避免症状进一步恶化。
严重过敏反应是最危险的麻醉药物过敏反应类型之一,可能导致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这种反应可能在短时间内急剧发展,伴随着呼吸困难、喉头水肿、低血压和心率加快等严重症状。
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进行紧急处理,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麻醉药物过敏反应有时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血压波动、心率增加等症状。
这些不良反应需要及时监测和干预,以维持患者的心血管稳定。
虽然罕见,但长期影响也是存在的危害之一。
这包括麻醉药物过敏反应后的长期免疫异常,可能导致患者对其他相关药物或物质产生过敏反应。
(二)神经功能异常神经功能异常是会阴神经阻滞麻醉可能引发的一种危害。
在进行会阴神经阻滞麻醉时,注射的麻醉药物可能导致会阴区域的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对患者的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8f4b47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8.png)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神经阻滞是一种医学操作方法,用于减轻或阻断神经的传导,常用于麻醉或疼痛管理。
这里提供几种常见的神经阻滞操作方法:
1. 局部浸润麻醉: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到目标区域周围的组织中,以阻断感觉神经的传导。
常见的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下浸润、关节周围浸润等。
2. 逐渐阻滞法:通过逐渐注射麻醉药物,在特定的解剖结构或区域阻断神经的传导。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神经阻滞,如神经丛阻滞或神经导管阻滞。
3. 穿刺神经阻滞:通过穿刺皮肤和组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入特定区域,以阻断神经的传导。
例如,在硬膜外腔注入硬膜外麻醉药物。
4. 中枢神经阻滞: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到脊髓周围的腔隙(如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以阻滞神经传导。
常见的中枢神经阻滞包括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5. 神经导管阻滞:在目标神经周围放置导管,以便随时注射麻醉药物,实现神经阻滞。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长时间的麻醉或疼痛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阻滞应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和监控,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操作前请咨询医生进行适当的评估和指导。
《神经阻滞麻醉》课件
![《神经阻滞麻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ea968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b.png)
神经阻滞麻醉
REPORTING
目录
• 神经阻滞麻醉概述 • 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与技术 • 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 • 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与处理 • 神经阻滞麻醉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PART 01
神经阻滞麻醉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方法, 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到神经干或神经丛 周围,暂时阻断神经传导功能,使相 应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对于肥胖或畸形患者,可能存在定位困难;
对于某些特殊手术,如颈部手术,可能不适用。
PART 02
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与技 术
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
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使特定区域的疼痛感消失或减弱,从而达到麻 醉效果。
神经阻滞麻醉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到神经周围,使药物与神经末梢结合 ,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
PART 04
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与 处理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局部麻醉药中毒
由于注射入血管或注射过量所致 ,表现为头晕、耳鸣、口舌麻木 、呼吸困难等。处理方法包括立 即停止注射,给予吸氧、抗过敏
药物等。
神经损伤
由于注射部位不准确或药物刺激 所致,表现为相应神经支配区域 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处理方法包 括给予神经营养药物、物理治疗
神经阻滞麻醉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应用
01
神经阻滞麻醉将与区域麻醉、全 身麻醉等其他麻醉技术相结合, 实现多模式联合麻醉,提高手术 的安全性和效果。
02
神经阻滞麻醉将与疼痛治疗技术 相结合,如神经调控、物理治疗 等,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更加有 效的治疗方法。
神经阻滞麻醉在特殊领域的应用前景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https://img.taocdn.com/s3/m/a854ee6abe23482fb4da4cb9.png)
头部1.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从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
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5cm),注入麻药。
第第第药。
8.耳颞神经阻滞麻醉在外耳道与颞下颌关节之间或近耳部的颧弓上缘约1cm的发际处,也可在颧弓中点下1cm 处,触到颞浅动脉的搏动。
在颞浅动脉搏动点的同一水平处进针,刺入深度约0.5cm.9.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经眶外缘至上唇上缘重点做一连线,再经瞳孔中心做一垂直线,两线的交点即为进针点;进针方向应朝外上,稍偏后,穿刺针与面部中线夹角平均约为30度。
10.颏神经阻滞麻醉经瞳孔中心垂直线,与下颌骨上下缘中位线的交点为穿刺点,进针方向应向前内下,稍偏后,与该处皮肤表面的角度约45度。
颏孔的开口方向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上移和后移,在临床实施阻滞定位时应予考虑。
颈部神经阻滞途径:1.颈丛浅支阻滞途径仰卧位、去枕,头偏向对侧。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即神经点)处穿刺进针。
2.颈丛深支阻滞途径ⅱ. C 2、C 2横。
处进 5. 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临床上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常用气管旁入路,即在胸锁关节上2.5cm 与前正中线外侧1.5cm 相交处向第7颈椎横突基部穿刺,用手指将颈总动脉推向外侧,针尖遇骨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
常可出现Horner 综合征,并要注意防止气胸、全脊麻和喉返神经阻滞等并发症。
脊柱区(3阻滞麻醉)1.硬膜外隙阻滞麻醉(1)后正中穿刺法①部位:椎骨棘突之间进针,与棘突方向一致②层次:皮肤 → 浅筋膜 → 深筋膜 → 棘上韧带 → 棘间韧带 → 黄韧带 → 硬膜外隙(2)旁正中穿刺法①部位:正中线旁1.5~2.0cm②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背阔肌腱膜→竖脊肌→椎板间隙→黄韧带→硬膜外隙(再进针→硬脊膜→硬膜下隙→蛛网膜→蛛网膜下隙)2.蛛网膜下隙穿刺和腰麻(基本同硬膜外隙阻滞)①穿刺部位:L2、3,L3、4或L4、5腰椎之间②层次:硬膜外隙→硬脊膜→硬膜下隙→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腰椎区域)3.骶管阻滞麻醉俯卧位,将示指和中指的掌面放在两个骶骨角上,以45°角在两个骶骨角之间刺入,当穿刺针碰到骶骨时,应改变针的角度(男性几乎与皮肤平行成5°角进针,女性成15°角进针),向前进针(T1~4)﹣3=Moore深度,即达四边孔附近,回抽无血,即可注药4.正中神经阻滞(1)肘部阻滞: 肘关节伸直,平肱骨内、外上髁之间切取肱动脉搏动,在其稍内侧垂直刺入3~5cm,出现异感后注入局麻药。
会阴神经阻滞麻醉 (3)
![会阴神经阻滞麻醉 (3)](https://img.taocdn.com/s3/m/45079a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f.png)
会阴神经阻滞麻醉
会阴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技术,在产科和妇科手术中常常使用。
该技术通过注射麻醉药物,使会阴区域失去感觉,以减轻手术或分娩时的疼痛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患者处于仰卧位或盆腔提高位,双膝屈曲,并用枱布或洗手布遮盖。
2. 进行局部消毒,包括会阴区域和阴道口。
3. 医生戴上手套,使用无菌器械,将适量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注射至会阴神经周围。
注射点包括会阴前中部或会阴后中部,可分别对应会阴神经的两支。
4. 确保麻醉药物注射到正确的位置后,医生会等待一定时间,让药物起效。
5. 在手术或分娩过程中,医生会根据需要不断补充麻醉药物。
6. 手术或分娩完成后,麻醉效果会慢慢消退,患者会恢复正常感觉。
会阴神经阻滞麻醉不同于全身麻醉,其作用范围仅限于会阴区域,因此患者在手术或分娩过程中可以保持清醒。
但是,该麻醉技术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和风险,例如疼痛、感染、出血等。
因此,在使用该技术前需要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风险因素,并进行适当的监测和护理。
如果你有关于会阴神经阻滞麻醉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麻醉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锁骨上阻滞法:
操作:仰卧,手臂放于体侧,头转向对侧,肩
下垫一小枕。 常规消毒。 于锁骨中点上缘1~1.5cm处进针,向对侧 足跟方向缓慢推进,触及第一肋骨或出现异感 时,回吸无血液即注入局麻药20~30ml (含肾 上腺素5ug/ml)。 并发症:气胸、血胸。
3、腋路阻滞法:
操作:仰卧,上臂外展,手放头顶上方。 常规消毒。 于腋窝触及腋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穿刺针紧靠动脉上方刺入,有刺破筋膜 感并出现异感时,回吸无血液后注入局 麻药40ml (含肾上腺素5ug/ml)。 并发症:血肿、局麻药毒性反应。
处理
立即停止用药; 呼吸道通畅,面罩吸氧,必要时气管内 插管,人工呼吸; 轻度兴奋—安定5-10mg或咪唑安定35mg; 癫痫—硫喷妥钠50-75mg iv; 循环抑制—补充循环血量或应用血管活 性药物。
预防
备有复苏准备; 早发现、及时正确处理; 根据病人情况合理用药; 术前用巴比妥或安定类药; 不同局麻药混合应用。
二、臂神经丛阻滞
解剖:由颈5~8、胸1脊神经的腹支组成, 少数含颈4、胸2脊神经腹支。 常用阻滞方法: 肌间沟阻滞法——肩部、上臂; 锁骨上阻滞法——上臂、前臂、手掌; 腋路阻滞法——前臂、手掌。
1、肌间沟阻滞法:
操作:仰卧,手臂放于体侧,头转向对侧。 常规消毒。 在胸锁乳突肌外侧触及前斜 角肌,其外侧 凹陷即为肌间沟;在环状软骨(C6)水平进针, 向背、尾方向刺入,有刺破鞘膜感和异感出现, 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即注入局麻药15~25ml( 含肾上腺素5ug/ml)。 并发症: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滞。
操作方法
病人头偏向对侧并后仰,常规消毒;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进针,抵颈4横突骨 质,进针深度约2~3cm,回吸无脑脊液或 血液即注入局麻药5ml——阻滞颈深丛; 将针退至筋膜表面,回吸无血液即注入 局麻药10ml——阻滞颈浅丛。
并发症
误入蛛网膜下腔→全脊麻 误入硬膜外间隙→高位硬膜外阻滞 误入血管→局麻药毒性反映 膈N阻滞→呼吸困难、胸闷 喉返N阻滞→发音嘶哑、失音、呼吸困难 颈交感N阻滞→霍纳综合征 椎A刺伤→出血
神经阻滞麻醉
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丛、节的 周围,阻滞其冲动传导,使受该神经支 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一般原则
询问有无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史; 麻醉前向病人作充分解释; 对所用药物的名称、浓度至少二人核对; 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 熟悉所用药物的药量、耳鸣、精神错乱、多语 血压↑或波动、心动 好动、口舌麻木、头晕、 过速; 恐惧感; 惊厥:肌张力↑、肌肉震颤、 癫痫样发作; 抑制:深睡、意识消失; BP↓、CO↓、 SV↓ 呼吸抑制、呼吸暂停。 心率失常、心血管虚脱。
主原因素
单位时间内用药量过大; 意外地将药注射到血管内; 注射部位对局麻药吸收过快; 病人的病理生理改变。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1~1.5
0.25~0.5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神经纤维的类别、刺激强度; 药物剂量; 血管收缩药; pH值; 局麻药碳酸化; 局麻药混合应用。
局部麻醉的不良反应
一、全身毒性反应: 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 力,因而引起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CNS CVS
三、股神经阻滞
解剖:由2~4腰神经组成,支配股内前侧 的肌肉和皮肤。 适应证:股内前侧的小手术或取皮; 股神经疼痛治疗。 操作:以手指触及股动脉并固定之,在 其外侧进针,找到异感后注入局 麻药10ml.
四、坐骨神经阻滞
解剖:来自腰骶神经丛,经梨状肌下孔, 于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下行。 适应症:足部手术;下肢神经血管营养 性疾病。
神经阻滞方法
颈神经丛阻滞 臂神经丛阻滞 股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 胸交感神经节阻滞
一、颈神经丛阻滞
解剖:由颈1~4脊神经腹支组成 颈浅丛——颈部皮肤感觉 颈深丛——颈部肌肉 配药:颈浅丛 2%Lido.5ml+0.33%Dice.5ml 颈深丛 2%Lido.5ml+0.33%Dica.5ml+水10ml
局 麻药
酯类(-COO-) 普鲁卡因 地卡因
酰胺类(-NHCO-)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用于神经阻滞局麻药的药理性质
起效时间 普鲁卡因 的卡因 麻醉强度 作用时效 最大用量 (mg) 常用浓度
(%)
1~2 0.15~0.3
1 2 0.8 0.6
1 16 4 16
1 8 1.5 8
750 75 400 100
二、高敏反应:
接受小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 突然发生晕厥、呼吸抑制、循环虚脱; 病人有病理、生理改变,周围环境影响; 术前适当给予镇静药,合理用药。
三、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以往接受过局麻药并无不良反应,再次 使用该药时却引起极严重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 极罕见; 代谢物(酯类)、防腐剂(酰胺类); 皮试伪阳性率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