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课程知识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被称做(D)A问卷调查B实地研究C社会实验D非介入性研究2、表示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具有继承性和不可更改性的概念是(B)A户籍B身分C单位D契约3、要把社会问题的防治放在全球环境中进行考察,这是社会问题防治的(C)A长期性思想B整体性思想C全球性思想D全局性思想4、在组织控制中,对正在实际进行操作的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控,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指向组织的目标,这一过程被称为(D)A沟通控制B预先控制C反馈控制D现场控制5、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A)A继续社会化B反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基本社会化6、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是(B)A基本社会化B正向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7、社会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A韦伯B马克思C布劳D涂尔干8、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被称为(C)A偏差行动B偏差习惯C偏差文化D偏差心理9、学校通过记过、开除等手段防治学生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这种控制形式是(D)A宏观控制B非制度化控制C道德控制D消极性控制10、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是(D)A人力资本B人口资本C人力资源D人口资源11、按照社会变迁的发展方向,社会变迁可分为(C)A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B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C社会进化与社会倒退D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12、社会学研究应该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指的是社会学的(D)A描述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C预测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13、社会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A韦伯B马克思C布劳D涂尔干14、社会学界常以外在的关联形式为标准,把社会关系分为(A)A结合关系与对立关系B初级社会关系与次级社会关系C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D地缘关系与业缘关系15.在文化的结构中,一辆马车是(D)A文化特性B文化模式C文化集丛D文化特质16.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这指的是(B)A习俗B道德C法律D宗教17.在冲突理论中,刘易斯•科塞提出的理论被称为(C)A阶级斗争理论B辩证冲突论C功能冲突论D结构冲突论18.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被称为(A)A政治社会化B行为社会化C思想社会化D制度社会化19.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准,可以把群体分为(B)A内群体和外群体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C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20.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的社会学著作是斯宾塞的(C)A《社会静力学》B《社会学原理》C《社会学研究》D《伦理学原理》21.科层制是一种典型的(C)A魅力型统治B传统型统治C法理型统治D世袭制统治22.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是(B)A米德B布鲁默C库利D戈夫曼23.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这指的是(B)A习俗B道德C法律D宗教24.介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中间形态是(B)A城镇社区B集镇社区C乡镇社区D村落社区25.“社会”一词源于(A)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26.由个人努力、偶然的机遇等而导致的社会流动是(A)A自由流动B结构性流动C垂直流动D水平流动27.在社会预警系统中,对人们潜伏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沟通、疏导、救助,防止偏差行为的发生的是(C)A调查研究机构B监测系统C社会干预中心D社会支持网28.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分标准是(A)A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B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C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D群体的规模29.吴某原是一名返城知青,后进厂当了工人,现下岗开了一家饭馆,收入颇丰。

电大考试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电大考试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第一部分判断题(100题)第一章(6题)(√)1、社会是人类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人们交往是社会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3、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4、为了表达他们的理想、方向,孙中山写了“天下为公”、“大同书”的座右铭。

(×)5、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和活动,可以被认为既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也是社会学这门学科产生的先驱。

(√)6、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第二章(6题)(×)7、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生理反应。

(×)8、需要的产生并是完全主观的,有其客观性。

(√)9、驱力所指偏重于生理方面的要求,而需要则不仅是生理方面的要求。

(×)10、生理需求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11、社会需要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则从宏观上阐明了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动力源泉。

第三章(6题)(√)13、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

(×)14、社会关系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

(×)15、人际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

(√)16、符号相互作用论是一种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与特征。

(×)17、情景定义是社会学家布卢默用来解释人们社会互动机制或过程的概念。

(√)18、人际关系是个人之间交往形成的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

第四章(6题)(×)19、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人单方面接受环境影响和教育的消极被动过程。

(×)20、个人的需要是个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外因,环境和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内因。

(√)21、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卷)(附答案)一、填空题13分1、未来社会学分为三个学派:、——、。

2、、失业有和隐性失业两种存在形式。

3、社会保障包括、、三项内容。

4、我国乡村建设运动实践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和梁漱溟。

5、我国的就业保障制度采用高就业、低工资、、的做法。

6、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权力。

7、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变化的过程。

二、选择题15分1、“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A、米德B、库利C、布卢默D、托马斯2、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朋友谈心B、观众看电影C、顾客的摩肩擦背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3、以下哪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关系。

()A、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B、家庭关系C、地缘关系D、血缘关系4、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赶时髦B、抢购C、春游D、球迷闹事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A、再社会化B、特殊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6、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7、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A、泰罗B、法约尔C、麦格雷戈D、梅奥8、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9、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的是()。

A、城市社区B、农村社区C、郊区D、城乡融合区10、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击时,有一种比较定型的社会规范占有优先地位。

这叫做()。

A、制度化冲突B、制度化逃避C、制度化建设D、制度化优先11、、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D、制度化建设12、提出社会失范的是()。

A、罗斯B、默顿C、迪尔凯姆D、韦伯13、劳动者虽然在职,但不能充分发挥其劳动能力,或人浮于事,或无事可干。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它的目标,必需使组织的结构和过程科学化和合理化, 这种观点来自于()A、科学管理理论B、人际关系理论C、组织行为理论D、权变理论答案:A2 .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例的行为是()A、违例行为B、违法行为C、违规行为Dv违章行为答案:D3 .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Ax哥伦比亚学派Bx芝加哥学派C、哈佛学派Dx牛津学派答案:B4 .下列不属于人文区位学理论的是()A、同心圆理论B、扇形理论C、多核心理论D、类型学理论答案:D5 .根据韦伯对合法统治的分类,世袭制属于()Ax魅力型B、传统型C、法理型D、法治型答案:B6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特点,这位中国的社会学家是()。

Av许仕廉B、陈达Cv费孝通D、李景汗答案:C7 .文化传递理论把社会文化分为()A、主流文化和亚文化B、积极文化和消极文化C、正向文化和反向文化D、政治文化和经济文化答案:A8 .由于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既得利益不同,人民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和不同的立场、态度,因此在采取某种行为措施改变某一社会现象时,常常会引起矛盾和冲突。

这是()A、利益冲突理论B、价值冲突理论C、社会解组理论Dv社会失范理论答案:B9 .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B、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C、科学技术的进步D、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答案:A10 .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是()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空巢家庭答案:A11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是()A、问卷调查B、实地研究C、定量方法D、定性方法答案:D12 .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天然气属于()A、矿产资源B、环境资源C、生物资源D、替代资源13 .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体现,它之所以在各个时代、各个社会中普遍存在,是因为社会运行过程的需要。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1.社会学:(1)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形式、社会组织、人类文化、社会进步、社会关系、社会过程、社会现象间的关系及社会行为的科学;(2)是关于社会良性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孔德: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最早提出和使用“社会学”一词,并力图将其建设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被称为“社会学之父”。

3.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一般包含四个层次:占有一定地域,存在与存在于一定空间内;存在离不开人群;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生产或其他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人们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4.文化:是考察和理解社会的重要维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和习惯.5.现代化:从社会学角度而言,现代化是指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了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和全面发展的过程.6.马克斯·韦伯:德国社会学家,著有《经济与法》、《佛教与道教》在社会方法论方面,韦伯倾向于个体主义。

在社会研究中,运用一种叫“理想型”的逻辑工具,对所研究的对象一纯逻辑的分类和定性。

韦伯对世界多种宗教的经济伦理的研究是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构成,他还把社会行为分为四种类型:目标合理行动、价值合理行动、激情的行动传统的行为。

7.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的某种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认得行为期望,它是社会群体和组织的基础。

8.抽样:按照一定的方式,从总体中抽取能代表总体的一部分元素,即样本。

然后根据样本中所包含的信息对总体的状况进行推算的过程。

1、简述社会学中国话的探索—社会学在传入中国后,学界一直致力于将社会学转化为本土的、适合中国或本土化的过程中,已取得以下几点经验:(1)立足于中国国情,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中开展社会学研究;(2)把学习借鉴和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3)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共10分)1.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 )的表现。

A.角色失败B.角色冲突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2.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 )探讨了理性资本主义如何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兴起的问题。

A.涂尔干B.孔德C.韦伯D.马克思3.从( )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 关系的密切程度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C.关系建立的基础D.关系的协调程度4.根据( )的标准,可以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

A. 结构特征B.互动关系C.归属感D.从属关系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6.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被称为( )。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这种变动称为( )。

A.开放性社会结构B.结构性流动C.非结构性流动D.社会变迁8.在对越轨行为的研究中,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曾犯过罪的人,在出狱后因为被视为“潜在的犯罪人”,所以容易再次犯罪。

这种理论是( )。

A.拟剧论B.标签理论C.文化传递理论D.冲突理论9.“非典”初期,某些地方政府对病情未予公开,使人们对“非典”的传言更信以为真。

这实际上就是集群行为产生因素中的( )。

A.结构性助长B.社会控制机制C.结构性紧张D.诱发因素10.基于资本、技术等经济因素的向外扩张,是导致世界规模的统一市场和跨国公司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共10分)
1.法国著名社会学家( )是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实证主义传统的集大成者。

A. 孔德
B.涂尔干
C.韦伯
D..马克思
2.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的是( )。

A.费孝通
B.科尔曼
C.林南
D.格兰诺维特
4.下列不属于正式组织的是( )。

A.学校
B.公司
C.邻里
D.教会
5.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 )。

A. 社会结构
B.社会制度
C.社会机制
D.因果关系
6.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借鉴了经济学家( )的“二元经济”理论。

A.刘易斯
B.科瑟
C.图灵。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答案(考试必过版)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答案(考试必过版)

【社会学概论】最新电大小抄选择题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社会”一词源于((中国中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劳动劳动))。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实证哲学教程》程》))。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康有为康有为))。

5、理论社会学又称、理论社会学又称((纯粹社会学纯粹社会学))。

6、文化是指、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7、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马斯洛马斯洛))。

8、“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安全的安全的))。

9、“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

“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

((归属与爱的归属与爱的))。

1010、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社会制约性社会制约性))。

1111、、“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库利库利))。

1212、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朋友谈心朋友谈心))。

1313、、“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方式”指((竞争竞争))。

1414、、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叫做((角色丛角色丛))。

15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现象称为((角色冲突角色冲突))。

1616、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春游))。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考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考题题库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测评答案一、单项选择7 、()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

A、康有为B、吴文藻C、费孝通D、严复参考答案:D15 、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A、实际调查研究B、前人研究的基础C、理论研究D、社会关系参考答案:A13 、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A、弗洛伊德B、莱格C、米德D、马斯洛参考答案:D30 、“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的与爱的D、自尊的参考答案:B26 、“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

()A、安全的B、归属与爱的C、自尊的D、自我实现的参考答案:B14 、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A、需要层次论B、激励理论C、社会需求理论D、宏观需求理论参考答案:A22 、社会需要是在一定情景下,人们对()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A、物质欲望B、精神欲望C、情感D、客观事物参考答案:D16 、“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参考答案:B21 、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A、角色扮演B、角色冲突C、角色中断D、角色失败参考答案:B25 、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A、赶时髦B、抢购C、春游D、球迷闹事参考答案:C17 、以下哪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关系。

()A、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B、家庭关系C、地缘关系D、血缘关系参考答案:A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A、再社会化B、特殊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参考答案:D23 、人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是优于其他动物的,原因是()。

A、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B、人有语言能力C、人能进行思维活动D、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参考答案:C3 、人从出生到一岁至二岁左右的阶段。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201911(1)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201911(1)



考 44. 介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中间形态是()。参考答案:集镇社区
45. 李某原是某机械厂厂长,后调到同级的公司当经理,李某完成的社会流动是()。参考答案:水平流动

守1

资 46. 邻里群体的结成是以()为基础的参考答案:地缘
47.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参考答案:社会关系的总和

料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参考资料
习 资 一、单项选择题
1. ()被认为是对工业社会中大型而复杂的组织进行行政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参考答案:科层制
复 习 2. ()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参考答案:首属群体 3. ()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参考答案:社会角色
4. ()是最权威、最严厉、最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参考答案:法律


参 24. 初级群体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参考答案:库利
25. 从广义上说,人的社会化主要指的是()参考答案:终生社会化 26. 当代社会分层的首要标准是()参考答案:职业
时 27. 当收入不足以支持人的基本生存所需要的营养时,即是()参考答案:绝对贫困
28. 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参考答案:社会角色的扮演
56. 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群体是()。参考答案:初级群体
认 57. 人们正常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是(参考答案:完善自我观念)。
58. 认为越轨行为是由个人内在的过程引起的学者是()参考答案:弗洛伊德 59. 日本的茶道是一个著名的(参考答案:文化特质丛)。
复 真
, 60. 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参考答案:传递社会文化)。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电大社会学概论答案一、填空题(每题1分, 共20分)1.群体层面的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即(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2.一般说来, 正式群体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非正式群体则能增强(社会活力)。

3.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产权), 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制度的(调节方式)。

4.孔德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社会秩序)问题, 涂尔干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社会团结)问题, 二者在精神上有一脉相传的关系。

5.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人为创造性)、(后天习得性)、同享性、象征性、传递性和变迁性。

6.马克思说,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7.关于社会问题, 社会解组论认为, 造成社会解组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快速变迁)、人口的迁移、都市化的加速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8.集合行为的最显著的特征是(无组织性)。

9.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核心是划分社会层次结构所必须依据的三个标准, 即(财富——经济标准);(威望——社会标准);(权力——政治标准)。

10.所谓城市化, 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是(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加), 二是(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共12分)1.社会资本---是一种与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 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 它为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 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形式。

2.集合行为---是指许多人面对某一共同的影响、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没有组织、不可预料、缺乏固定规则和很不稳定的行为3.全球化---是指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通讯高科技化、文化同质化所带来的全球相互依赖性和整体意识的日益增强三、判断题(首先判断正误, 然后说明理由, 每小题8分, 共24分)1.一般来说, 非正式群体, 群体成员之间缺乏持续的相互交往活动。

错误。

社会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社会群体的特征之一是群体成员之间有着持续的相互交往活动。

2021年电大社会学概论专业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及答案

2021年电大社会学概论专业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及答案

2021年电大社会学概论专业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及答案1.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了社会学这个词,他又被西方誉为\社会学之父\。

2.人类学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部分。

()和()。

请输入答案:能力、气质、性格16.个性差异性的生理基础和前提是(),后天的()对个性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请输入答案:生理素质、社会实践17.社会化的对象是社会中的()和()的个人。

请输入答案:未成年人、成年人29. 时尚可以分为热、时髦和()。

请输入答案:时狂30. 社会环境就是人所生活着的具体社会,包括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关系与活动诸要素。

请输入答案:文化传统31. 硬性社会规范,主要指()。

请输入答案:法32. 个性具有稳定性,但也并3.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4.社会学按知识结构,它的内容可以分为(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和(经验社会学)三大类。

5.(需要)是社会生活的起点。

6.(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7.文化的三种类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认知文化)、(规范文化)。

8.(生存)、(享受)和(发展)是人类需要发展的三阶段。

9.根据交往的性质,社会交往有(竞争)、(合作)、(冲突)和(调适)。

10.初级社会关系包括(血缘关系)、(地缘关系)。

11.角色扮演最早是由(米德)提出的。

12.集体行为的特征有()、()、()。

请输入答案:非组织性、突发性、反常性13.初级集体行为通常包括()、()、()、()。

请输入答案:骚动、传闻、社会动荡不安、时间14.儿童和少年社会化的基本场所是()、()和()。

请输入答案:家庭、学校、邻里社会15.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18.康有为撰写了一篇最好的社会革命的檄文是()。

请输入答案:大同书19.社会学把()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研究。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一、名词解释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制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构)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4.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文化:社会学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

这些产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6.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7.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8.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

角色冲突常使他感到左右为难。

9.角色扮演:是社会成员具体实践他所担当的角色的过程。

10.“镜中自我”:是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

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

11.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12.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一、名词解释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制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构)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4.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文化:社会学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

这些产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6.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7.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8.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

角色冲突常使他感到左右为难。

9.角色扮演:是社会成员具体实践他所担当的角色的过程。

10.“镜中自我”:是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

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

11.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12.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的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13.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4.再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

15.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人群。

16.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17.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状态。

它包括家庭由多少成员形成,由哪些成员组成的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

18.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

19.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

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有及管理方式。

20.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特循。

21.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22.人文区位学:又称人类生态学,是指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是由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同人群在地域空间上居住与活动分布,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3.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它是农村社区不同的另一类人类居住空间和生活组织形式。

24.过度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从而造成劳动力供给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

25.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26.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27.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8.剥削:所谓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个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29.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

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30.制度化优先:导学P34 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规定的社会规范占优先的地位,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优先。

31.规则系统:是在一定的活动领域内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体系,是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以及人们各自行为的规范体系。

32.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的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

33.社会舆论:也称公意,是社会上众人以言论形式表现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致相同的看法,是公众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

社会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行为,发挥社会控制的作用。

34.越轨行为:也称违规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越轨行为是针对具体条件下的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而言的,它是对社会或群体所期望的角色行为的偏离。

35.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36.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乃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

它是与社会整合相对应的概念。

37.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38.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

39.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40.社区组织:也称社区组织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认识社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

41.社区发展:也称社区发展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区,通过启发和教育,协助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区合作精神、动员社区内外资源、有计划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42.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43.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44.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

45.社会流动:可以有广义、狭义两方面涵义。

从广义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

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46.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

47.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

48.世界体系论:该论理是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家沃勒斯坦首先提出。

它提出世界一个整体,是一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它认为在整个世界体系内,西方发达国家是通过经济和不平等的贸易来剥削和掠夺不发达国家。

49.“第三次浪潮”: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认为人类从农业革命文明,进入工业革命文明,现在又进入新技术,新材料开发的新的文明时期,他称之“第三次浪潮”,也有人称之为“第四次产业革命”。

50.社会趋同论:该理论最早是由荷兰著名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64年提出来的,其观点是:在社会现代过程中,不同的社会起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具体条件也不尽一样,经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城市化和世俗化,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

51、全球发展理论:是由罗马俱乐部提出的,该理论是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体,提出了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

二.填空题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2.人要进行两种生产:一种是(生活资料)的生产;一种是(人的自身)的生产。

在生产中体现出两种关系即:(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

4.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

5.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结构的总和)。

6.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7.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社会学)、(经验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8.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9.按照需要的(对象)。

我们把它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规范需要三类。

10.(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11.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和绝对贫穷的理论。

1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13.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14.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15.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16.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即(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渠道。

17.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破坏性)。

18.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论做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情境定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19.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20.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

21.集体行为的特征:(非组织性)、(突发性)、(反常性)。

22.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关系可以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