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装配工艺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电气装配工艺
1.电器元件装配工艺及要求
1.1装配工艺及要求
(1)装配前应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列入国家强制性认证目录的电器元件应验证其ccc标志,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和处理。
(2)组装前必须擦净元器件上的灰尘及油污。
(3)安装的元件操作时不受空间的妨碍,不能触及带电体。
(4)维修容易,能够方便地更换元件及维修装置的其他部位。
(5)满足电器元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如:满足飞弧距离,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
(6)组装所有紧固件、金属件的防护层不得脱落、生锈。螺钉选择要与元件固定孔相匹配。紧固后螺钉露出螺母2-5螺距。
(7)组装时要充分考虑接地连续性,箱体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栓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接地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以划破绝缘层。
(8)安装因震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
(9)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
(10)各种防护板应安装到位。
1.2线路板装配及要求
(1)检查线路板底板是否有断线、连线,检验方法使用万用表测量和目测。
(2)装配元器件尊随由低到高、由小到大原则分批安装。
(3)元器件安装结束后,通过目测和使用万用表逐个检查是否有虚焊。
(4)线路板焊接后用酒精和软毛刷清洗,自然晾干。
(5)元器件的标志方向应按照图纸规定的要求,安装后能着清元件上的标志。若装配图上没有指明方向,则应使标记向外易于辨认,并按照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读出。
(6)安装元件的极性不得装错,安装前应套上相应的套管。
(7)安装高度应符合规定要求,同一规格的元器件应尽量安装在同一高度上。
(8)安装顺序一般为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易后难,先一般元器件后特殊元器件。
(9)元器件在印刷板上的分布应尽量均匀,疏密一致,排列整齐美观。不允许斜排、立体交叉和重叠排列。
(10)元器件的引线直径与印刷焊盘孔径应有 0.2-0.4mm的合理间隙。
(11)一些特殊元器件的安装处理,mos集成电路的安装应在等电位工作台上进行,以免静电损坏器件。发热元件要与印刷板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允许贴面安装,较大元器件的安装应采取固定(绑扎、粘、支架固定等)措施。
元件安装方式图
1.3整机装配
(1)结构装配工艺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机械结构装配应有可调节环节,以保证装配精度。
(3)机械结构装配中所采用的连接结构,应保证安装方便和连接可靠。
(4)机械结构装配应便于产品的调整与维修。
(5)线束的固定和安装要有利于组织生产,并使整机装配整齐美观。
(6)要合理使用紧固零件。
(7)提高产品耐冲击,振动的措施。
(8)应保证线路连接的可靠性。
(9)操用调谐机构应能精确、灵活和匀滑地工作,人工操作手感要好。
1.4绝缘导线的加工及安装
(1)导线的颜色。一般为黑色或灰色,若按相序分色时:
1)交流:a相—黄、b相—绿、c相—红、零线—淡蓝、接地线—黄绿双色。
2)直流:正——红色、负——绿色。
(2)在配线过程中下线要适当留有余量,导线与到弯曲的情况不得用台钳、刻丝钳强行拉直。
(3)剥线时选用合适的剥线钳剥线,不得损伤线芯。冷压接头表面不应有毛刺、裂纹。冷压接头与多股导线压接后端头不得松动。端头压接前应在导线两端套上线号和相应规格、颜色的塑料套管。
端头应压紧,不得过紧或者过松。
(4)每个线束或每根大截面导线导线应在适当位置进行固定,以便在电路发生短路时,所产生的应力不会导致过大的移动或损坏其他电器元件及设备。
(5)导线在安装好后应保证接线正确,线束配置尽量做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并不影响导线的散热,也不影响其他电器元件及设备的正常工作。多根导线配置时应捆扎成线束,用尼龙拉扣或螺旋管捆扎成圆形。线束应用吸盘与箱体固定。线束的捆扎用尼龙拉扣进行,尼龙拉扣每两个相距30-40mm.吸盘与箱体固定,水平时每250mm、垂直时每350mm固定一次。
(6)导线接头需要弯曲成圆形时,弯曲直径大于紧固螺钉直径0.5-1mm,圆圈与导线绝缘层之间相距2mm,弯曲方向与螺钉旋转方向一致。
(7)导线与元件接点或母线连接时必须用螺钉拧紧。连接导线中间不得有绞接点或焊接点。接线应尽可能在固定的端子上进行。
(8)一次母线上连接二次线时,需在母线上单独钻孔,用螺栓紧固。
1.5二次线加工及安装工艺
(1)成套柜中安装的各种设备、电器元件、接线端子应按照电气接线图或者电器原理图的要求安装或粘贴该元件项目代号的标签。标签的位置一般在元件的左上角或者比较容易观察的位置。
(2)每根导线两端都应有标记(线号),字迹应清晰、牢固,
以便与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及测试。
(3)线号在绝缘导线上的放置位置,横放时自左至右,竖放自下至上。
(4)根据行线方案量材下线,下线要适当留有余量,导线与到弯曲的情况不得用台钳、刻丝钳强行拉直。多根导线配置时应捆扎成线束,用尼龙拉扣或螺旋管捆扎成圆形。线束应用吸盘与箱体固定。线束的捆扎用尼龙拉扣进行,尼龙拉扣每两个相距30-40mm.吸盘与箱体固定,水平时每250mm、垂直时每350mm固定一次。
(5)每个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2根线。两个接头间要加垫一个与螺钉直径相称的垫圈。
(6)二次线过门时应与可靠固定,并留有充分的余量,保证开门时导线不受损伤。根据行线方案需要弯曲转换方向时,不得用尖嘴钳或者其他锋利工具弯曲,以保证导线绝缘层不受损伤。每根导线接线前弯曲时应美观、一致,留有意外损伤后再接头的余量。标示应一致,字迹清晰、牢固。导线中间不得有接头。
(7)为电器检修或者更换方便,导线与电器触头之间不得采用焊接,应采用接线端子过渡。
2.行线工艺
(1)导线及线束应排列均匀、合理,做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相同产品的走线方式相同。
(2)导线不允许承受应力,以免影响导线的正常运行,在线束的转弯处应有圆弧过渡,并用蛇皮管包裹。过门线应用黄绿双色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