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相似三角形——比例线段

合集下载

相似三角形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21、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2、先知三日,富贵十年。 23、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爱因斯 坦 24、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不能 带给别 人信心 ;已经 信服的 人,方 能使人 信服。 ——麦 修·阿诺 德 25、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 炼的; 任何幻 灭都不 能动摇 他们的 信仰: 因为他 们一开 始就知 道信仰 之路和 幸福之 路全然 不同, 而他们 是不能 选选择 的,只 有往这 条路走 ,别的 都是死 路。这 样的自 信不是 一朝一 夕所能 养成的 。你绝 不能以 此期待 那些十 五岁左 右的孩 子。在 得到这 个信念 之之前 ,先得 受尽悲 痛,流 尽眼泪 。可是 这样是 好的, 应该要 这样… …——罗 曼·罗 兰 2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 弯路, 犯过错 误,并 不是坏 事,更 不是什 么耻辱 ,要在 实践中 勇于承 认和改 正错误 。——爱因斯 坦88我 们的理 想应该 是高尚 的。我 们不能 登上顶 峰,但 可以爬 上半山 腰,这 总比待 在平地 上要好 得多。 如果我 们的内 心为爱 的光辉 所照亮 ,我们 面前前 又有理 想,那 么就不 会有战 胜不了 的困难 。——普列姆 昌德 27、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 分板上 。
知识点 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的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 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数学表达式: 如图,∵DE∥BC, AD = AE , AD = AE , BD = CE .
DB EC AB AC AB AC
例4 如图,F是 ABCD的边CD上一点,连接BF, 并延长BF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DE DF .
5、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 路,犯 过错误 ,并不 是坏事 ,更不 是什么 耻辱, 要在实 践中勇 于承认 和改正 错误。 ——爱 因斯坦 6、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 是长在 恶性土 壤中的 最好。 ——培 根 7、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

相似三角形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讲解

相似三角形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讲解

BD FH AB EF
左下 右下 (左上 右上)


D
AB EF AD EH
左上 右上 (左全 右全)


b E l1 F l2
H l4
练习:
如图,l3∥l4 ∥l5 ,请指出成比例的线段.
l1 l2
A
l3
D
E
l4
B
C l5
l1 l2
DE
l3
A
l4
B
C
l5
从图中抽象出基本图形:
A
D
F
E
G
B
C
D
C
F
A
B
E
A
3、判断题:
如图:DE∥BC, 下列各式是否正确
A: —AA—BD = —AACE— ( )B: —ABDD—= —AC—EE ( ) D
E
C:—AA—DC = —AA—EB ( ) D: —AA—DE = —AA—BC( )B
C
4、填空题:
ED
如图:DE∥BC,AE=2,AC=5,
猜想: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 (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是否成 比例?
A
A
D
E
B
C
B
CD
E
A型
X型
结论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
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A
几何语言: 在△ABC中,如果DE∥BC,那么:
D
E
AD AE , AB AC (上比全,全比上) B
5份

BD BA
=
BM BC

第一轮复习相似三角形

第一轮复习相似三角形

A.7
B.7.5
C.8
D.8.5
典型习题
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如图,△ABC 是一张锐角三角形的硬纸片,AD 是边 BC 上的 高,BC=40 cm,AD=30 cm,从这张硬纸片上剪下一个长 HG 是宽 HE 的 2 倍的矩形 EFGH, 使它的一边 EF 在 BC 上, 顶点 G,H 分别在 AC,AB 上,AD 与 HG 的交点为 M. AM HG (1)求证: = ; AD BC (2)求这个矩形 EFGH 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1)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______ 比 相等.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
比 相等. 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______
知识点
四、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相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__________ ,对应边 成比例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__________
知识点
六、相似多边形的判定及性质
1.定义: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 成比例的两个多 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称为 相似比. 2.性质 (1)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知识点
七、位似图形及性质
达标检测
(3)∵CE∥AD,∴△AFD∽△CFE, CE CF ∴AD=AF. 1 1 ∵CE= AB,∴CE= ×6=3. 2 2 CE CF 3 CF 又∵AD=4,由AD=AF,得 =AF. 4 AC 7 ∴AF= . 4

线段比例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线段比例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线段比例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线段比例和相似三角形是几何学中常见的概念,它们在解决图形问题和推导数学关系时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线段比例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线段比例的概念及性质线段比例用于比较两条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

设有两条线段AB和CD,它们的长度分别为a和b,则线段AB与CD的比值为a:b。

根据线段比例的性质,可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 分割比例定理:若一条直线段分割为两段,其中一段的长度与此直线段的长度的比等于另一段的长度与这条直线段的长度的比,则这两段线段成比例。

换句话说,若有线段AC和BD,且满足AD/AB =CD/CB,则可以得出AD与CD、AB与CB成比例。

2. 相似三角形的线段比例性质: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对应两三角形的边的比例相等。

设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则有AB/DE= AC/DF = BC/EF。

这个性质可用于解决各种与相似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二、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相似三角形指的是具有相同内角的三角形,它们的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

设有两个相似三角形ABC和DEF,它们的对应边分别为AB、AC、BC和DE、DF、EF,则相似三角形具有以下重要性质:1. 对应角相等: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互相相等,即∠A = ∠D,∠B = ∠E,∠C = ∠F。

这是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之一。

2. 边比例相等: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AB/DE = AC/DF = BC/EF。

这个性质是相似三角形的重要特征,可以用于解决各类与线段比例有关的问题。

3. 高度比例相等: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度之比等于对应边之比。

设h1和h2分别为三角形ABC和DEF相应的高度,则有h1/h2 = AB/DE = AC/DF = BC/EF。

这个性质可用于确定相似三角形的高度比例。

4. 面积比例平方相等: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例的平方等于对应边之比的平方。

设S1和S2分别为三角形ABC和DEF的面积,则有S1/S2 = (AB/DE)² = (AC/DF)² = (BC/EF)²。

相似三角形-备战2022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浙江专用)(解析版)

相似三角形-备战2022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浙江专用)(解析版)

考点14 相似三角形【命题趋势】相似三角形是中考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考点,它不仅可以作为简单考点单独考察,还经常作为压轴题的重要解题方法,和其他如函数、特殊四边形、圆等问题一起考察。

而且,在很多压轴题中,虽然题面上没有明确考察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或性质,但是经常通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性质来得到角相等或者边长间的关系,也是动点问题中得到函数关系式的重要手段。

需要考生在复习的时候给予加倍的重视! 【中考考查重点】 一、比例线段 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四、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考向一:比例线段一.比例的性质1.基本性质:bc ad d c b a =⇔=::;2.比例中项:b a c b c c a ⋅=⇔=2::,此时,c 为a 、b 的比例中项; 二.比例线段1.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d c b a ,,,中,如果b a 和的比等于d c 和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d c b a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2.黄金分割: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BC AC BC AC >,且使AC 是BC AB 和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B AC 215-=≈0.618AB . 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图:AB ∥CD ∥EF ⇔DE BD CF AC =【同步练习】 1.已知=,则的值为( ) A .B .C .D .【分析】直接利用同一未知数表示出a,b的值,进而代入化简即可.【解答】解:∵=,∴设a=2x,b=5x,∴==.故选:C.2.线段AB的长为2,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则线段AC的长可能是()A.+1B.2﹣C.3﹣D.﹣2【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点的定义,知AC可能是较长线段,也可能是较短线段,分别求出即可.【解答】解:∵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B=2,∴AC=AB=×2=﹣1,或AC=2﹣(﹣1)=3﹣,故选:C.3.如图,直线a,b,c截直线e和f,a∥b∥c,,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B.C.D.【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解答本题.【解答】解:∵a∥b∥c,,∴=,∴,,,故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选项B、D不正确,不符合题意;连接AF,交BE于H,∵BE∥CF,∴△ABH∽△ACF,∴,,∴选项C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4.若==(a≠c),则=.【分析】根据等比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a≠c),∴=.故答案为:.5.若(x、y、z均不为0),则=.【分析】设比值为k,然后用k表示出x、y、z,再代入比例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设===k(k≠0),则x=6k,y=4k,z=3k,所以,==3.故答案为:3.6.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已知AE=6,,则EC的长是.【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得出=,将AE=6代入,求出AC=14,那么EC=AC﹣AE=8.【解答】解:∵DE∥BC,∴=,∵AE=6,∴=,解得:AC =14,∴EC =AC ﹣AE =14﹣6=8. 故答案是:8.考向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 三角 形的 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三线”(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之比等于相似比【方法提炼】【同步练习】1.如图,已知△ABE ∽△CDE ,AD 、BC 相交于点E ,△ABE 与△CDE 的周长之比是,若AE =2、BE =1,则BC 的长为( )A .3B .4C .5D .6【分析】首先利用周长之比求得相似比,然后根据AE 的长求得CE 的长,从而求得BC 的长. 【解答】解:∵△ABE ∽△CDE ,△ABE 与△CDE 的周长之比是, ∴AE :CE =2:5, ∵AE =2, ∴CE =5,相似三角形性质的主要应用方向: ➢ 求角的度数 ➢ 求或证明比值关系 ➢ 证线段等积式 ➢ 求面积或面积比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是求线段长度的重要方法,也是动点问题中得到函数关系式的重要手段∵BE=1,∴BC=BE+EC=1+5=6,故选:D.2.如图,已知△ABC∽△DEF,若∠A=35°,∠B=65°,则∠F的度数是()A.30°B.35°C.80°D.10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的度数,再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BC中,∠A=35°,∠B=65°,∴∠C=180°﹣∠A﹣∠B=180°﹣35°﹣65°=80°,又∵△ABC∽△DEF,∴∠F=∠C=80°,故选:C.3.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EDF的顶点都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ABC∽△EDF,则∠ABC+∠ACB的度数为()A.30°B.45°C.60°D.75°【分析】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BAC=135°,可得结论.【解答】解:∵△ABC∽△EDF,∴∠BAC=∠DEF=135°,∴∠ABC+∠ACB=180°﹣135°=45°,故选:B.4.如图,△ABC∽△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B.S△ABC=2S△A′B'C'C.AC=4A'C'D.A'B′=6【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ABC∽△A'B′C′,AB=12,BC=2a,B'C'=a,∴∠B=∠B',S△ABC:S△ABC==4,AC=2A'C',A'B'=AB==6.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5.若D为△ABC中AB边上一点,且DE∥BC交AC于E,AB=6,BC=8,AC=10,若△ADE与△ABC 的相似比为,则AE =.【分析】先根据DE∥BC得出△ADE∽△ABC,再根据AC=10以及△ADE与△ABC的相似比为,即可求出AE.【解答】解:∵DE∥BC,∴△ADE∽△ABC,∵△ADE与△ABC的相似比为,∴=,∵AC=10,∴AE=5.故答案为:5.考向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方法1·平行∵DE∥BC∴△ABC∽△ADE判定方法2·“AA”∵∠A=∠A`,∠C=∠C` ∴△ABC∽△A,B,C,二.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思路:(1)有平行截线——用平行线的性质,找等角 (2)有一对等角,找⎩⎨⎧该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另一对等角 (3)有两边对应成比例,找夹角相等(4)直角三角形,找⎩⎨⎧例直角边、斜边对应成比一对锐角相等 (5)等腰三角形,找⎩⎨⎧底边和腰长对应成比例一对底角相等 【同步练习】1.如图,在△ABC 纸片中,∠A =76°,∠B =34°.将△ABC 纸片沿某处剪开,下列四种方式中剪下的阴影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的是( )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图①中,∠B =∠B ,∠A =∠BDE =76°,所以△BDE 和△ABC 相似;图②中,∠B =∠B ,不符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不能推出△BCD 和△ABC 相似;判定方法3·“SAS ”∵````C B BCB A AB =,∠B=∠B ∴△ABC ∽△A ,B ,C , 判定方法4·“SSS ”∵``````C A ACC B BC B A AB == ∴△ABC ∽△A ,B ,C ,图③中,∠C=∠C,∠CED=∠B,所以△CDE和△CAB相似;图④中,∠C=∠C,不符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不能推出△CDE和△ABC相似;所以阴影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的有①③,故选:C.2.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DB∽△ABC的是()A.∠ABD=∠ACB B.∠ADB=∠ABC C.=D.AB2=AD•AC【分析】根据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以及根据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分别判断得出即可.【解答】解:A、∵∠ABD=∠ACB,∠A=∠A,∴△ABC∽△AD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ADB=∠ABC,∠A=∠A,∴△ABC∽△AD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不能判定△ADB∽△ABC,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AB2=AD•AC,∴,∠A=∠A,△ABC∽△AD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3.如图,在下列四个条件:①∠B=∠C,②∠ADB=∠AEC,③AD:AC=AE:AB,④PE:PD=PB:PC 中,随机抽取一个能使△BPE∽△CPD的概率是()A.0.25B.0.5C.0.75D.1【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DPC=∠EPB,①∠B=∠C,根据两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BPE∽△CPD,②∵∠ADB=∠AEC,∴∠PDC =∠PEB ,所以,根据两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BPE ∽△CPD , ③∵AD :AC =AE :AB ,∠A =∠A , ∴△ADB ∽△AEC , ∴∠B =∠C ,所以,根据两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BPE ∽△CPD ,④PE :PD =PB :PC ,根据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BPE ∽△CPD , ∴在上列四个条件中,随机抽取一个能使△BPE ∽△CPD 的概率是:1, 故选:D .4.如图,在△ABC 中,AB =12,BC =15,D 为BC 上一点,且BD =BC ,在AB 边上取一点E ,使以B ,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则BE=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或,再代值计算即可.【解答】解:∵△BDE ∽△BCA 或△BDE ∽△BAC , ∴或,∵BD =BC ,BC =15, ∴BD =5, ∵AB =12, ∴或, 解得:BE =4或. 故答案为:4或.考向四: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一、A 字图及其变型“斜A 型”当∠ADE=∠ACB 时 △ADE ∽△ACB 性质:BCDEAB AE AC AD ==当DE ∥BC 时 △ADE ∽△ABC 性质:BCDEACAE ABAD ==①当∠A=∠C 时 △AJB ∽△CJD 性质:JDJBJC JA CDAB ==变型☆:斜A 型在圆中的应用: 如图可得:△PAB ∽△PCD二、8字图及其变型“蝴蝶型”变型三、一般母子型:联系应用:切割线定理:如图,PB 为圆O 切线,B 为切点,则:△PAB ∽△PBC得:四、一线三等角:同侧型(通常以等腰三角形或者等边三角形为背景)当AB ∥CD 时 △AOB ∽△DOC性质:OCOBOD OA CD AB ==当∠ABD=∠ACB 时 △ABD ∽△ACB 性质:ACAD AB •=2 PC PA PB •=2其中: ∠A 是公共角 AB 是公共边 BD 与BC 是对应边异侧型五、手拉手相似模型:模型名称几何模型图形特点具有性质相似型手拉手△ABC∽△ADEA、D、E逆时针A、B、C逆时针连结BD、CE①△ABD∽△ACE②△AOB∽△HOC③旋转角相等④A、B、C、H四点共圆“反向”相似型手拉手△ABC∽△ADEA、D、E顺时针A、B、C逆时针A、D、E`逆时针作△ADE关于AD对称的△ADE`性质同上①②③【同步练习】1.如图,已知,DE∥BC,AD:DB=1:2,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DE:BC=1:2B.AE:AC=1:3C.AD:AE=1:2D.S△ADE:S四边形BDEC=1:4【分析】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比例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每个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D:DB=1:2,∴.∵DE∥BC,∴△ADE∽△ABC.∴.∴A选项的结论错误;∵DE∥BC,∴△ADE∽△ABC.∴.∴B选项的结论正确;∵DE∥BC,∴△ADE∽△ABC.∴.∴C选项的结论错误;∵DE∥BC,∴△ADE∽△ABC.∴.设S△ADE=k,则S△ABC=9k,∴S四边形BDEC=S△ABC﹣S△ADE=8k,∴.∴D选项的结论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B,故选:B.2.如图,在矩形ABCD中,E,F,G分别在AB,BC,CD上,DE⊥EF,EF⊥FG,BE=3,BF=2,FC=6,则DG的长是()A.4B.C.D.5【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可求出∠A=∠B=∠C=90°,AB=CD,证明△EFB∽△FGC,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求出CG=4,同理可得出△DAE∽△EBF,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E的长,则可求出答案.【解答】解:∵EF⊥FG,∴∠EFB+∠GFC=90°,∵四边形ABCD为矩形,∴∠A=∠B=∠C=90°,AB=CD,∴∠GFC+∠FGC=90°,∴∠EFB=∠FGC,∴△EFB∽△FGC,∴,∵BE=3,BF=2,FC=6,∴,∴CG=4,同理可得△DAE∽△EBF,∴,∴,∴AE=,∴BA=AE+BE=+3=,∴DG=CD﹣CG=﹣4=.故选:B.3.如图,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α得到△DEC,此时点D落在边AB上,且DE垂直平分BC,则的值是()A.B.C.D.【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明△DCF∽△DEC,对应边成比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设DE与BC交于点F,由旋转可知:CA=CD,AB=DE,BC=EC,∠B=∠E,∵DE垂直平分BC,∴DF⊥BC,DC=DB,CF=BF=BC=EC,∴∠DCB=∠B=∠E,∵∠DCB+∠FDC=90°,∴∠E+∠FDC=90°,∴∠DCE=90°,∴△DCF∽△DEC,∴==,∴=.故选:B.4.如图,已知在△ABC中,点D在边AB上,那么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ACD的是()A.B.AC2=AD•AB C.∠B=∠ACD D.∠ADC=∠ACB【分析】△ABC和△ACD有公共角,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DAC=∠CAB,∴当∠ACD=∠B或∠ADC=∠ACB,可根据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判断△ACD∽△ABC;当,即AC2=AD•AB时,可根据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判断△ACD∽△ABC.故选:A.5.如图,AB∥CD,AD与BC相交于点E,若AE=3,ED=5,则的值为.【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判定△ABE∽△DCE,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论.【解答】解:∵AB∥CD,∴△ABE∽△DCE.∴.∵AE=3,ED=5,∴=.故答案为:.1.已知,则的值是()A.B.C.D.【分析】设=k(k≠0),得出a=13k,b=5k,再代入要求的式子进行计算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设=k(k≠0),则a=13k,b=5k,∴==;故选:D.2.如图,在△ABC中,∠ABC=3∠A,AC=6,BC=4,所以AB长为()A.2B.C.D.4【分析】将∠ABC三等分,与△ABC外接圆相交,交点分别为:E与F,利用托勒密定理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将∠ABC三等分,与△ABC外接圆相交,交点分别为:E与F,如图所示:圆上依次为ABCEF,记BE=m,AB=b,则利用托勒密定理有:,可得:,即,∴b=,故选:B.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F是AD的中点,FE交AC于O点,交CB的延长线于G点,那么S△AOF:S△COG=()A.1:4B.1:9C.1:16D.1:25【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AD=BC,AD∥BC,推出△AFE∽△BGE,△AFO∽△CGO,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E为AB的中点,F为AD的中点,∴AE=BE,AF=AD=BC,∵AD∥BC,∴△AFE∽△BGE,∴,∵AE=BE,∴AF=BG=BC,∴=∵AD∥BC,∴△AFO∽△CGO,∴=()2=,即S△AOF:S△COG=1:9,故选:B.4.如图,在△ABC中,点D在BC边上,连接AD,点E在AC边上,过点E作EF∥BC,交AD于点F,过点E作EG∥AB,交BC于点G,则下列式子一定正确的是()A.B.C.D.【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性质进行解答便可.【解答】解:∵EF∥BC,∴,∵EG∥AB,∴,∴,故选:A.5.如图,P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D上的一点,E,F分别为PB,PC的中点,△PEF,△PDC,△P AB 的面积分别为S,S1,S2.若S=3,则S1+S2的值为()A.24B.12C.6D.3【分析】过P作PQ平行于DC,由DC与AB平行,得到PQ平行于AB,可得出四边形PQCD与ABQP 都为平行四边形,进而确定出△PDC与△PCQ面积相等,△PQB与△ABP面积相等,再由EF为△BPC 的中位线,利用中位线定理得到EF为BC的一半,且EF平行于BC,得出△PEF与△PBC相似,相似比为1:2,面积之比为1:4,求出△PBC的面积,而△PBC面积=△CPQ面积+△PBQ面积,即为△PDC面积+△P AB面积,即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可求出所求的面积.【解答】解:过P作PQ∥DC交BC于点Q,由DC∥AB,得到PQ∥AB,∴四边形PQCD与四边形APQB都为平行四边形,∴△PDC≌△CQP,△ABP≌△QPB,∴S△PDC=S△CQP,S△ABP=S△QPB,∵EF为△PCB的中位线,∴EF∥BC,EF=BC,∴△PEF∽△PBC,且相似比为1:2,∴S△PEF:S△PBC=1:4,S△PEF=3,∴S△PBC=S△CQP+S△QPB=S△PDC+S△ABP=S1+S2=12.故选:B.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是一条对角线,EF∥BC,且EF与AB相交于点E,与AC相交于点F,3AE=2EB,连接DF.若S△AEF=4,则S△ADF的值为()A.6B.10C.15D.【分析】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边形,所以AD∥BC,则△AEF∽△ABC,得==,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出△ABC的面积为25,而△CDA≌△ABC,则△CDA的面积为25,根据等高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底的比即可求出△ADF的面积.【解答】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边形,∴AD∥BC,∴△AEF∽△ABC,∵3AE=2EB,∴=,∴==,∴===,∵S△AEF=4,∴S△ABC===25,∴CD=AB,AD=BC,AC=CA,∴△CDA≌△ABC(SSS),∴S△CDA=S△ABC=25,∴S△ADF=S△CDA=×25=10,∴S△ADF的值为10,故选:B.7.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边BC上的点,AE交BD于点F,如果,那么=.【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求得BC=AD,BC∥AD,易证得△BEF∽△DAF,则,根据比例的性质即可得解.【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AD∥BC,∴△BEF∽△DAF,∴,∴,∴==.故答案为:.8.在矩形ABCD中,AB=6,AD=8,E是BC的中点,连接AE,过点D作DF⊥AE于点F,连接CF、AC.(1)线段DF的长为;(2)若AC交DF于点M,则=.【分析】(1)利用三角形面积相等,列出等式,求解即可;(2)延长DF交CB的延长线于K,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KE,再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1)根据题意,画出下图:∵AB=6,AD=8,BE==4,∴AE=,∴S△ADE==,S△ADE==24,∴DF==.(2)若AC交DF于点M,延长DF交BC延长线于点K,如图所示:∵∠KEF=∠AEB,∠EFK=∠ABE=90°,∴△KEF∽△AEB,∴,∴,∴KE=5,∴CK=KE+EC=9,∵AD∥CK,∴=.9.如图,在△ABC中,AB=AC,AD为BC边上的中线,DE⊥AB于点E.(1)求证:BD•AD=DE•AC.(2)若AB=13,BC=10,求线段DE的长.(3)在(2)的条件下,求cos∠BDE的值.【分析】(1)证明∠B=∠C,∠DEB=∠ADC=90°,可证明△BDE∽△CAD即可解决问题;(2)利用面积法:•AD•BD=•AB•DE求解即可;(3)可得出∠BDE=∠BAD,则cos∠BDE=cos∠BAD=.【解答】证明:(1)∵AB=AC,BD=CD,∴AD⊥BC,∠B=∠C,∵DE⊥AB,∴∠DEB=∠ADC,∴△BDE∽△CAD.∴,∴BA•AD=DE•CA;(2)∵AB=AC,BD=CD,∴AD⊥BC,在Rt△ADB中,AD===12,∵•AD•BD=•AB•DE,∴DE=.(3)∵∠ADB=∠AED=90°,∴∠BDE=∠BAD,∴cos∠BDE=cos∠BAD=.10.已知:四边形ABCD中,AC=AB=20,点E为BC边上一点,BE≥CE,且DE=DC,∠AED=∠B,AC、DE相交于点F,cos∠B=.(1)求证:△ABE∽△ECF;(2)若BE=18,求EF的长;(3)若∠DAE=90°,求CE的长.【分析】(1)正确作出辅助线,找到对等关系,即可证明△ABE∽△ECF;(2)找到包含有要求解的边长有关系的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的边长,再利用相似三角形,找到对应关系,即可求出EF的长;(3)在直角三角形内,根据给定的余弦值,找到对应边长,即可求出CE的长.【解答】(1)证明:如图所示:过点A作AH⊥BC于H,∵AB=AC=20,∴∠AED=∠B,∴∠1+∠2=180°﹣∠AED,∵∠3+∠2=180°﹣∠B,∴∠1=∠3,∴△ABE∽△ECF;(2)解:由(1)知,过点A作AH⊥BC于H,∵AB=20,cos∠B=,∴BH=16,∵AB=AC,∴BH=CH=16,∴BC=32,∵BE=18,∴EC=14,在△ABH中,AH=,HE=BE﹣BH=18﹣16=2,∴AE=,∵△ABE∽△ECF,∴,即,∴EF=.(3)解:若∠DAE=90°,则∠BAE=90°,∵AB=20,cos∠B=,∴BE=25,∴CE=BC﹣BE=32﹣25=7.1.(2021·浙江衢州)图1是某折叠式靠背椅实物图,图2是椅子打开时的侧面示意图,椅面CE与地面平行,支撑杆AD,BC可绕连接点O转动,且OA=OB,椅面底部有一根可以绕点H转动的连杆HD,点H是CD的中点,F A,EB均与地面垂直,测得F A=54cm,EB=45cm,AB=48cm.(1)椅面CE的长度为cm.(2)如图3,椅子折叠时,连杆HD绕着支点H带动支撑杆AD,BC转动合拢,椅面和连杆夹角∠CHD 的度数达到最小值30°时,A,B两点间的距离为cm(结果精确到0.1cm).(参考数据:sin15°≈0.26,cos15°≈0.97,tan15°≈0.27)【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CB=∠ABF,由锐角三角函数可得,即可求解;(2)如图2,延长AD,BE交于点N,由“ASA”可证△ABF≌△BAN,可得BN=AF,可求NE的长,由锐角三角函数可求DE的长,即可求DH的长,如图3,连接CD,过点H作HP⊥CD于P,由锐角三角函数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DC的长,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解答】解:(1)∵CE∥AB,∴∠ECB=∠ABF,∴tan∠ECB=tan∠ABF,∴,∴,∴CE=40(cm),故答案为:40;(2)如图2,延长AD,BE交于点N,∵OA=OB,∴∠OAB=∠OBA,在△ABF和△BAN中,,∴△ABF≌△BAN(ASA),∴BN=AF=54(cm),∴EN=9(cm),∵tan N=,∴=,∴DE=8(cm),∴CD=32(cm),∵点H是CD的中点,∴CH=DH=16(cm),∵CD∥AB,∴△AOB∽△DOC,∴===,如图3,连接CD,过点H作HP⊥CD于P,∵HC=HD,HP⊥CD,∴∠PHD=∠CHD=15°,CP=DP,∵sin∠DHP==sin15°≈0.26,∴PD≈16×0.26=4.16(cm),∴CD=2PD=8.32(cm),∵CD∥AB,∴△AOB∽△DOC,∴,∴,∴AB=12.48≈12.5(cm),故答案为:12.5.2.(2021·浙江宁波)【证明体验】(1)如图1,AD为△ABC的角平分线,∠ADC=60°,点E在AB上,AE=AC.求证:DE平分∠ADB.【思考探究】(2)如图2,在(1)的条件下,F为AB上一点,连结FC交AD于点G.若FB=FC,DG=2,CD=3,求BD的长.【拓展延伸】(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BAD,∠BCA=2∠DCA,点E在AC上,∠EDC=∠ABC.若BC=5,CD=2,AD=2AE,求AC的长.【分析】(1)由△EAD≌△CAD得∠ADE=∠ADC=60°,因而∠BDE=60°,所以DE平分∠ADB;(2)先证明△BDE∽△CDG,其中CD=ED,再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出BD的长;(3)根据角平分线的特点,在AB上截取AF=AD,连结CF,构造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的长.【解答】(1)证明:如图1,∵AD平分∠BAC,∴∠EAD=∠CAD,∵AE=AC,AD=AD,∴△EAD≌△CAD(SAS),∴∠ADE=∠ADC=60°,∵∠BDE=180°﹣∠ADE﹣∠ADC=180°﹣60°﹣60°=60°,∴∠BDE=∠ADE,∴DE平分∠ADB.(2)如图2,∵FB=FC,∴∠EBD=∠GCD;∵∠BDE=∠CDG=60°,∴△BDE∽△CDG,∴;∵△EAD≌△CAD,∴DE=CD=3,∵DG=2,∴BD===.(3)如图3,在AB上取一点F,使AF=AD,连结CF.∵AC平分∠BAD,∴∠F AC=∠DAC,∵AC=AC,∴△AFC≌△ADC(SAS),∴CF=CD,∠FCA=∠DCA,∠AFC=∠ADC,∵∠FCA+∠BCF=∠BCA=2∠DCA,∴∠DCA=∠BCF,即∠DCE=∠BCF,∵∠EDC=∠ABC,即∠EDC=∠FBC,∴△DCE∽△BCF,∴,∠DEC=∠BFC,∵BC=5,CF=CD=2,∴CE===4;∵∠AED+∠DEC=180°,∠AFC+∠BFC=180°,∴∠AED=∠AFC=∠ADC,∵∠EAD=∠DAC(公共角),∴△EAD∽△DAC,∴=,∴AC=2AD,AD=2AE,∴AC=4AE=CE=×4=.3.(2021·浙江杭州)如图,锐角三角形ABC内接于⊙O,∠BAC的平分线AG交⊙O于点G,交BC边于点F,连接BG.(1)求证:△ABG∽△AFC.(2)已知AB=a,AC=AF=b,求线段FG的长(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3)已知点E在线段AF上(不与点A,点F重合),点D在线段AE上(不与点A,点E重合),∠ABD =∠CBE,求证:BG2=GE•GD.【分析】(1)根据∠BAC的平分线AG交⊙O于点G,知∠BAC=∠F AC,由圆周角定理知∠G=∠C,即可证△ABG∽△AFC;(2)由(1)知=,由AC=AF得AG=AB,即可计算FG的长度;(3)先证△DGB∽△BGE,得出线段比例关系,即可得证BG2=GE•GD.【解答】(1)证明:∵AG平分∠BAC,∴∠BAG=∠F AC,又∵∠G=∠C,∴△ABG∽△AFC;(2)解:由(1)知,△ABG∽△AFC,∴=,∵AC=AF=b,∴AB=AG=a,∴FG=AG﹣AF=a﹣b;(3)证明:∵∠CAG=∠CBG,∠BAG=∠CAG,∴∠BAG=∠CBG,∵∠ABD=∠CBE,∴∠BDG=∠BAG+∠ABD=∠CBG+∠CBE=∠EBG,又∵∠DGB=∠BGE,∴△DGB∽△BGE,∴=,∴BG2=GE•GD.4.(2021·浙江金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点B在直线l:y=x上,过点B作AB的垂线,过原点O作直线l的垂线,两垂线相交于点C.(1)如图,点B,C分别在第三、二象限内,BC与AO相交于点D.①若BA=BO,求证:CD=CO.②若∠CBO=45°,求四边形ABOC的面积.(2)是否存在点B,使得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O相似?若存在,求OB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①由BC⊥AB,CO⊥BO,可得∠BAD+∠ADB=∠COD+∠DOB=90°,而根据已知有∠BAD=∠DOB,故∠ADB=∠COD,从而可得∠COD=∠CDO,CD=CO;②过A作AM⊥OB于M,过M作MN⊥y轴于N,设M(m,m),可得tan∠OMN=tan∠AOM=,即=,设AM=3n,则OM=8n,Rt△AOM中,AM2+OM2=OA2,可求出AM=3,OM=8,由∠CBO=45°可知△B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有AM=BM=3,BO=CO =OM﹣BM=5,AB=AM=3,BC=BO=5,即可求出S四边形ABOC=S△ABC+S△BOC=;(2)(一)过A作AM⊥OB于M,当B在线段OM或OM延长线上时,设OB=x,则BM=|8﹣x|,AB =,由△AMB∽△BOC,=,即=,得OC=,BC==,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O相似,分两种情况:①若=,OB=4;②若=,OB =4+或OB=4﹣或OB=9;(二)当B在线段MO延长线上时,设OB=x,则BM=8+x,AB=,由△AMB∽△BOC,=,即=,得OC=•(8+x),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O相似,需满足=,即=,可得OB=1.【解答】(1)①证明:∵BC⊥AB,CO⊥BO,∴∠ABC=∠BOC=90°,∴∠BAD+∠ADB=∠COD+∠DOB=90°,∵BA=BO,∴∠BAD=∠DOB,∴∠ADB=∠COD,∵∠ADB=∠CDO,∴∠COD=∠CDO,∴CD=CO;②解:过A作AM⊥OB于M,过M作MN⊥y轴于N,如图:∵M在直线l:y=x上,设M(m,m),∴MN=|m|=﹣m,ON=|m|=﹣m,Rt△MON中,tan∠OMN==,而OA∥MN,∴∠AOM=∠OMN,∴tan∠AOM=,即=,设AM=3n,则OM=8n,Rt△AOM中,AM2+OM2=OA2,又A的坐标为(﹣,0),∴OA=,∴(3n)2+(8n)2=()2,解得n=1(n=﹣1舍去),∴AM=3,OM=8,∵∠CBO=45°,CO⊥BO,∴△B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AB,∠CBO=45°,∴∠ABM=45°,∵AM⊥OB,∴△AB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M=BM=3,BO=CO=OM﹣BM=5,∴等腰直角三角形△ABM中,AB=AM=3,等腰直角三角形△BOC中,BC=BO=5,∴S△ABC=AB•BC=15,S△BOC=BO•CO=,∴S四边形ABOC=S△ABC+S△BOC=;(2)解:存在点B,使得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O相似,理由如下:(一)过A作AM⊥OB于M,当B在线段OM或OM延长线上时,如图:由(1)②可知:AM=3,OM=8,设OB=x,则BM=|8﹣x|,AB=,∵CO⊥BO,AM⊥BO,AB⊥BC,∴∠AMB=∠BOC=90°,∠ABM=90°﹣∠OBC=∠BCO,∴△AMB∽△BOC,∴=,即=,∴OC=,Rt△BOC中,BC==,∵∠ABC=∠BOC=90°,∴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O相似,分两种情况:①若=,则=,解得x=4,∴此时OB=4;②若=,则=,解得x1=4+,x2=4﹣,x3=9,x4=﹣1(舍去),∴OB=4+或OB=4﹣或OB=9;(二)当B在线段MO延长线上时,如图:由(1)②可知:AM=3,OM=8,设OB=x,则BM=8+x,AB=,∵CO⊥BO,AM⊥BO,AB⊥BC,∴∠AMB=∠BOC=90°,∠ABM=90°﹣∠OBC=∠BCO,∴△AMB∽△BOC,∴=,即=,∴OC=•(8+x),Rt△BOC中,BC==•,∵∠ABC=∠BOC=90°,∴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O相似,需满足=,即=,解得x1=﹣9(舍去),x2=1,∴OB=1,综上所述,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O相似,则OB的长度为:4或4+或4﹣或9或1;1.(2021•瓯海区模拟)若=,则的值是()A.3B.C.D.2【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求出b=2a,再代入求出答案即可.【解答】解:∵=,∴b=2a,∴===,故选:C.2.(2021•下城区校级四模)在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图上,相距4cm的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A.400m B.400dm C.400cm D.400km【分析】设AB的实际距离为xcm,根据比例尺的定义得到4:x=1:10000,利用比例的性质求得x的值,注意单位统一.【解答】解:设AB的实际距离为xcm,∵比例尺为1:10000,∴4:x=1:10000,∴x=40000cm=400m.故选:A.3.(2021•温岭市一模)如图,AB∥CD∥EF,AF与BE相交于点G,且AG=2,GD=1,DF=5,则BC:CE=()A.3:5B.1:3C.5:3D.2:3【分析】直接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求解.【解答】解:∵AB∥CD∥EF,∴===.故选:A.4.(2021•拱墅区二模)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AB上一点,且AF=BE,AE与DF 交于点G,连接CG.若CG=BC,则AF:FB的比为()A.1:1B.1:2C.1:3D.1:4【分析】作CH⊥DF于点H,证明△AGD≌△DHC,可得AG=DH=GH,tan∠ADG==.由此可解决此问题.【解答】解:作CH⊥DF于点H,如图所示.在△ADF和△BAE中,,∴△ADF≌△BAE(SAS).∴∠ADF=∠BAE,又∠BAE+∠GAD=90°,∴∠ADF+∠GAD=90°,即∠AGD=90°.由题意可得∠ADG+∠CDG=90°,∠HDC+∠CDG=90°,.∴∠ADG=∠HDC.在△AGD和△DHC中,,∴△AGD≌△DHC(AAS).∴DH=AG.又CG=BC,BC=DC,∴CG=DC.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GH=DH,∴AG=DH=GH.∴tan∠ADG=.又tan∠ADF==,∴AF=AB.即F为AB中点,∴AF:FB=1:1.故选:A.5.(2021•宁波模拟)如图,在△ABC中,DE∥AB,且=2,则的值为()A.B.C.2D.3【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定理列出比例式,计算即可.【解答】解:∵=2,∴=,∵DE∥AB,∴==,故选:B.6.(2021•丽水模拟)如图,已知△ABC∽△BDC,其中AC=4,CD=2,则BC=()A.2B.C.D.4【分析】直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2=AC•CD,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ABC∽△BDC,∴=,∵AC=4,CD=2,∴BC2=AC•CD=4×2=8,∴BC=2.故选:B.7.(2021•宁波模拟)如图,△ABC的两条中线BE,CD交于点O,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B.=C.△ADE∽△ABC D.S△DOE:S△BOC=1:2【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DE=BC,DE∥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判断即可.【解答】解:∵AD=DB,AE=EC,∴DE=BC,DE∥BC,∴=,A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DE∥BC,∴=,B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DE∥BC,∴△ADE∽△ABC,C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DE∥BC,∴△DOE∽△COB,∴S△DOE:S△COB=1:4,D选项结论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2021•西湖区校级二模)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外作正方形DEGH,连接AH交DE于点O,则等于()A.3B.C.2D.【分析】连接BD,如图所示:由正六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得:B、D、H三点共线,设正六边形的边长为a,则AB=BC=CD=DE=a,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D,再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问题即可.【解答】解:连接BD,如图所示:由正六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得:B、D、H三点共线,设正六边形的边长为a,则AB=BC=CD=DE=a,∵在△BCD中,BC=CD=a,∠BCD=120°,∴BD=a.∵OD∥AB,∴===,故选:B.9.(2021•拱墅区二模)黄金分割比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在人体躯干和身高的比例上,肚脐是理想的黄金分割点,即比例越接近0.618越给人以美感.张女士身高165cm,若她下半身的长度(脚底到肚脐的高度)与身高的比值是0.60,为尽可能达到匀称的效果,她应该选择约厘米的高跟鞋看起来更美.(结果保留整数)【分析】根据黄金分割定义:下半身长与全身的比等于0.618即可求解.【解答】解:根据已知条件可知:下半身长是165×0.6=99(cm),设需要穿的高跟鞋为ycm,则根据黄金分割定义,得=0.618,解得:y≈8,经检验y≈8是原方程的根,答:她应该选择大约8cm的高跟鞋.故答案为8.10.(2021•金东区校级模拟)如图,已知直角坐标系中四点A(﹣2,4)、C(2,﹣3),分别过A、C作AB、CD垂直于x轴于B、D.设P是x轴上的点,且P A、PB、AB所围成的三角形与PC、PD、CD所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请写出所有符合上述条件的点P的坐标是.【分析】需要分情况分析,当点P在AB左边,在AB与CD之间,在CD的右边,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解答】解:设OP=x(x>0),分三种情况:一、若点P在AB的左边,有两种可能:①此时△ABP∽△PDC,则PB:CD=AB:PD,则(x﹣2):3=4:(x+2),解得x=4,∴点P的坐标为(﹣4,0);②若△ABP∽△CDP,则AB:CD=PB:PD,则(﹣x﹣2):(2﹣x)=4:3,解得:x=14,与假设在B点左边矛盾,舍去.二、若点P在AB与CD之间,有两种可能:①若△ABP∽△CDP,则AB:CD=BP:PD,∴4:3=(x+2):(2﹣x),解得:x=,∴点P的坐标为(,0);②若△ABP∽△PDC,则AB:PD=BP:CD,∴4:(2﹣x)=(x+2):3,方程无解;三、若点P在CD的右边,有两种可能:①若△ABP∽△CDP,则AB:CD=BP:PD,∴4:3=(2+x):(x﹣2),∴x=14,∴点P的坐标为(14,0),②若△ABP∽△PDC,则AB:PD=BP:CD,∴4:(x﹣2)=(x+2):3,∴x=4,∴点P的坐标为(4,0);∴点P的坐标为(,0)、(14,0)、(4,0)、(﹣4,0).故答案为:(,0)、(14,0)、(4,0)、(﹣4,0).11.(2021•宁波模拟)如图,▱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D=∠ACB,G是线段OD上一点,∠DGC﹣∠DCG=90°,tan∠DCG=,则的值为.【分析】由锐角三角函数可设GF=a,CF=2a,由“AAS”可证△GCE≌△GCF,可得CE=CF=2a,GF=EG=a,通过证明△GFD∽△CED,可求DC=a,DE=a,通过证明△DCO∽△ACD,可得,由勾股定理可求OE,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过点C作CE⊥BD于E,过G作GF⊥CD于F,∵∠DGC=∠CEG+∠GCE=90°+∠GCE,∴∠DGC﹣∠GCE=90°,又∵∠DGC﹣∠DCG=90°,∴∠GCD=∠ECG,∵tan∠DCG==,∴设GF=a,CF=2a,在△GCE和GCF中,,∴△GCE≌△GCF(AAS),∴CE=CF=2a,GF=EG=a,∵∠GDF=∠EDC,∠GFD=∠CED=90°,∴△GFD∽△CED,∴,∴==,∴DF=a,DG=a,∴DC=a,DE=a,∵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AO=CO,BO=DO,∴∠ABD=∠BDC,∠DAC=∠ACB,∵∠ABD=∠ACB,∴∠BDC=∠DAC,又∵∠ACD=∠DCO,∴△DCO∽△ACD,∴,∴DC2=2OC2,∴OC2=a2=a2,∴OE==a,∴OD=DE+OE=a=OB,∴=,故答案为:.12.(2021•西湖区二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CD上一点,AE=AB,作BF⊥AE.(1)求证:△ADE≌△BF A;(2)连接BE,若△BCE与△ADE相似,求.【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D=∠DAB=90°,求出∠DAE+∠F AB=90°,∠FBA+∠F AB=90°,求出∠D=∠AFB,∠DAE=∠FBA,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推出即可;(2)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C=∠D=90°,DC∥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EB=∠ABE,设∠CEB=∠ABE=x°,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EB=∠EBA=x°,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两种情况:①∠DEA=∠CEB=x°,根据∠DEA+∠AEB+∠CEB=180°得出x+x+x=180,求出x,再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E和AD,再求出答案即可;②∠DEA=∠EBC,设∠DEA=∠EBC=y°,求出∠DEA+∠AEB+∠CEB=(y+2x)°=180°,∠EBC+∠CEB=(y+x)°=90°,求出x,再得出答案即可.【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D=∠DAB=90°,∴∠DAE+∠F AB=90°,∵BF⊥AE,∴∠AFB=90°,∴∠D=∠AFB,∠FBA+∠F AB=90°,∴∠DAE=∠FBA,在△ADE和△BF A中,∴△ADE≌△BF A(AAS);(2)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C=∠D=90°,DC∥AB,∴∠CEB=∠ABE,设∠CEB=∠ABE=x°,∵AE=AB,∴∠AEB=∠EBA=x°,当△BCE与△ADE相似时,有两种情况:①∠DEA=∠CEB=x°,∵∠DEA+∠AEB+∠CEB=180°,∴x+x+x=180,解得:x=60,即∠DEA=60°,∴∠DAE=90°﹣60°=30°,∴AE=2DE,由勾股定理得:AD===DE,∵AE=AB,∴===;②∠DEA=∠EBC,设∠DEA=∠EBC=y°,∵∠CEB=∠EBA=∠AEB=x°,则∠DEA+∠AEB+∠CEB=y°+x°+x°=(y+2x)°=180°,在Rt△BCE中,∠EBC+∠CEB=y°+x°=(y+x)°=90°,即,解得:x=90°,即∠CEB=90°,此时点E和点C重合,△BEC不存在,舍去;所以=.13.(2021•拱墅区二模)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的中点,F是BC延长线上一点,∠F=∠B.(1)若AB=10,求FD的长;(2)若AC=BC,求证:△CDE∽△DFE.【分析】(1)首先利用中位线定理得到DE∥AB以及DE的长,再证明∠DEC=∠F即可;(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进而求出∠CDE=∠F并结合∠CED=∠DEF即可证明△CDE∽△DFE.【解答】解:(1)∵D、E分别是AC、BC的中点,∴DE∥AB,DE=AB=5,∵DE∥AB,∴∠DEC=∠B,而∠F=∠B,∴∠DEC=∠F,∴DF=DE=5;(2)∵AC=BC,∴∠A=∠B,∵∠CDE=∠A,∠CED=∠B,∴∠CDE=∠B,∵∠B=∠F,∴∠CDE=∠F,∵∠CED=∠DEF,∴△CDE∽△DFE.14.(2021•宁波模拟)如图,矩形ABCD中,E是边AD的中点,CE与BD交于点P,将△ABE沿BE翻折,点A的对应点F刚好落在线段CP上.(1)求证:△EBC是等边三角形.(2)求的值.【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证明△ABE≌△DCE(SAS),可得EB=EC,∠AEB=∠CED,由翻折可知:∠AEB=∠FEB,进而可以解决问题;(2)证明△PDE∽△PBC,可得==,所以=,进而可以解决问题.【解答】(1)证明:∵E是边AD的中点,∴AE=DE,∵四边形ABCD是矩形,∴∠A=∠CDA=90°,AB=CD,在△ABE和△DCE中,,∴△ABE≌△DCE(SAS),∴EB=EC,∠AEB=∠CED,由翻折可知:∠AEB=∠FEB,∴∠AEB=∠FEB=∠CED=60°,∴△EBC是等边三角形;(2)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基础知识精讲--比例线段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基础知识精讲--比例线段

A
E
F
B
D
C
作业
姓名: 作业等级: . 1.美是一种感觉,当人体下半身长与身高的比值越接近 0.618 时,越给人一种美感.如图,某女士 身高 165cm,下半身长 x 与身高 l 的比值是 0.60,为尽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她应穿 的高跟鞋的高度大约为( ) A.4cm B.6cm C.8cm D.10cm
3.在△ABC 中,AB=12,AC=10,BC=9,AD 是 BC 边上的高.将△ABC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 使点 A 与点 D 重合,折痕为 EF,则△DEF 的周长为( ) A.9.5 B.10.5 C.11 D.15.5
10.在△ABC 中,D 是 BC 上一点,若 AB=15 cm,AC=10 cm,且 BD∶DC=AB∶AC, BD-DC=2cm,求 BC.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质定理(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 延长线)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1: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 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2: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 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例 、 如 图 5, 在 △ABC 中 , D 是 BC 上 的 点 , E 是 AC 上 的 点 , AD 与 BE 交 于 点 F, 若 AE:EC=3:4, BD:DC=2:3,求 BF:EF 的值。
1 2
a b c ,则 x 的值一定是( bc ac ab 1 3 B、-1 C、 或-1 D、 2 2

2.已知一次函数 y kx 1 中,比例系数 k 满足 k 试求直线 y kx 1 与 x 轴的交点坐标.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性质)

探究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
已知△ABC ∽ △DEF, △ABC 与△DEF的相似比为K,A
1 、D 1 分别为三角形的中线,它们的对应中线的比
是多少?
D
A
B
1
C
E
1
F
如图,∵△ABC∽△DEF,
A
∴∠B =∠E,
又∵ A 1 ,D 1 分别是△ABC和△DEF的中线,
2 BM1 AB
(2) ΔASR与ΔABC相似吗?为什么? S
(3)求正方形PQRS的边长.
A
E
R
B P D Q
C
(1)AE是ΔASR的高吗?为什么?
解: AE是ΔASR的高.
理由:
∵AD是ΔABC的高,
A
∴ ∠ADC=90°,
∵四边形PQRS是正方形,
S
E
R
∴SR∥BC,
∴∠AER=∠ADC=90°,
∴ AE是ΔASR的高.
_________,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的比为______.
2∶3
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4, 则对应高的
比为______,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的比为______.
1:4
1:4
3.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为 ,
1
1
则相似比为______,对应高的比为______
.
4
4
1
4
4.已知△ABC∽△DEF,BG、EH分△ABC和△DEF
BM1 AB

. 且∠B =∠E,


.
EN1 DE
2 EN1 DE
B
1
D
C
∴△ A 1 B∽△ D 1 E(两边对应成比例

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归纳

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归纳

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归纳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归纳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

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帮助到您。

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归纳篇1本章有以下几个主要内容:一、比例线段1、线段比,2、成比例线段,3、比例中项————黄金分割,4、比例的性质:基本性质;合比性质;等比性质(1)线段比:用同一长度单位度量两条线段a,b,把他们长度的比叫做这两条线段的比。

(2)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线段a,b的比等于线段c,d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

简称比例线段。

(3)比例中项:如果a:b=b:c,那么b叫做a,c的比例中项(4)黄金分割: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线段,如果较长线段是全线段和较短线段的比例中项,那么这种分割叫做黄金分割。

这个点叫做黄金分割点。

顶角是36度的等腰三角形叫做黄金三角形宽和长的比等于黄金数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5)比例的性质基本性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比例=====等积)。

主要作用:计算。

合比性质,主要作用:比例的互相转化。

等比性质,在使用时注意成立的条件。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等分线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截线段对应成比例——————(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类比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定义: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对应角平分线、对应中线、对应高等)的比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四、图形的位似变换1、几何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变换2、相似变换:把一个图形变成另一个图形,并保持形状不变的几何变换叫做相似变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相似三角形——相似与比例线段第一课时一.放缩与相似1. 相似形的概念一般地,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形状一定相同。

我们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叫做相似形。

2. 相似形的特征(1) 相似三角形的特征∠A' =∠A ; ∠B'=∠B; ∠C' =∠CBCC B AC C A AB B A 111111===K (2) 相似多边形的特征推论:如果两个多边形相似,他们必定同为n 边形,而且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

【典型例题】1. 如果一张地图的比例尺为1:3000000,在地图上量得大连到长春的距离为25cm ,那么长春到大连的实际距离为 千米。

【同类变式】2. 在地图上,都标有比例尺。

现在一张比例尺为1:5000的图纸上,量得∆ABC 的三边:AC=3cm,BC=4cm,AB=5cm,求这个图纸所反映的实际∆A'B'C'的周长是多少米?3. 某两地在比例尺为1:5000000的地图上的距离是30cm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如果在该地图上A 地(正方形场地)面积是3cm 2,问该地实际面积是_________4.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个(1)有一个角是100o 的等腰三角形相似 (2)有一个角是80o 的等腰三角形相似(3)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 (4)所有的正六边形都相似(5)所有的矩形都相似 (6)所有的正方形都相似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5. 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后所得的长方形与原长方形是相似形,求原长方形的长与宽之比。

【同类变式】6. E 、F 分别为矩形ABCD 的边AD 、BC 的中点,若矩形ABCD 与矩形EABF 相似,AB=1。

求矩形ABCD 的面积。

7. 在相同时刻的物高和影长成正比例,如果在某时,旗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10m 此时身高是1.8米,小明的影长是1.5米,求旗杆的高度。

8. 把一个矩形截去一个正方形后,所剩的矩形与原矩形是否相似?若相似说明理由;若不相似,问矩形的短边与长边之比为多少时一定能相似?二.比例线段(1) 线段的比:我们把两条线段的长度叫做线段的比。

记作a:b 或ba 。

(2) 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abcd 中,其中两条线段a, b 的比等于两条线段c,d 的比, 即dc b a =,那个这四条线段叫做比例线段。

其中,a b cd 叫做成比例的项。

(3) 比例外项,比例内项,第四比例项(4) 比例中项:如果比例内项的两条线段是相等的,即a:b =b:c ,那么线段b 叫做线段的比例中项。

★比例的性质(1) 比例的基本性质dc b a =ad =bc (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 特别地,a:b =b:c ,那么b 2=ac ,反之亦然(2) 合比,分比性质如果d c b a =,那么d d c b b a +=+(两种证明方法),a b c d b d--= (3) 等比性质 如果k b a b a ==2211,那么2121b b a a ++=k b a b a ==2211 推论n n b b b a a a a ++++++++...b ...321321=11b a =22b a =...=n n b a =k 注意 b 1+b 2+b 3+...+b n ≠0(4) 反比性质如果d c b a =,那么cd a b = (5) 更比性质 如果d c b a =,那么d b c a =(交换内项)或a c b d =(交换外项) 【典型例题】1. (1) 已知a, b, c, d 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 =3,b =2,c =6,求d 的大小(2) 已知线段a, b, c 其中一条线段是另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且a =3,b =6,求c 的大小2. 已知3230,2x y x y x y--==+则 3. 已知,24,345a b c a b c ==++=求2a b c -+= 4. 若互不相等的四条线段的长,,,a b c d 满足a c b d =,m 是任意实数,则各正确的( ) A .a m c m b m d m ++=++ B. a b c d b c ++= C. a c a d c d --= D. a b c d a b c d--=++ 5. 43b d f a c e ===,若24240,24b d f a c e a c e -+-+≠=-+则 6. 已知x, y, z 三个不同的正数,且y x y x x z z y+==-。

求x : y7.已知AD AEDB EC=,AD=15,AB=40,AC=28,求AE的长度。

8. 已知AE BEAD BC=.求证:(1)AE BEED EC=;(2)AE EDBE EC=第二课时三.黄金分割★黄金分割:当AP:AB=21-5≈0.618,我们称之为黄金分割。

注:(1) 黄金分割数21-5不是一条线段的长。

它指的是一条线段被点P黄金分割所分成的两条线段中较长的线段比上原线段的比值。

(2) 条件AP>PB,AP:AB=21-5是在这个前提下才能成立(3) 黄金分割清晰定义:线段上一点把它分成两条线段,其中较长线段是较短线段与原线段的比例中项,这种分割叫做黄金分割。

1. (1) 已知线段AB=10cm,点C是AB的黄金分割点,且AC>BC,求线段AC和BC的长。

(2) 乐器上的一根弦AB=80cm,两个端点A,B固定在乐器面上,支撑点C是靠近点B的黄金分割点,支撑点D是靠近点A的黄金分割点。

求CD的长。

【同类变式】2. 已知线段AB 的长为4cm ,P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则线段BP 的长是多少?3. 已知: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且AC>BC.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BD<AB,且B 是线段AD 的黄金分割点。

求证:AC=BD4. 有以下命题:①如果线段d 是a ,b ,c 的第四比例项;则有a c b d=②如果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那么AC 是AB 、BC 的比例中项,③如果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且AC >BC那么AC 是AB 与BC 的比例中项;④如果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BC ,且AB=2,则1。

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5. 在矩形ABCD 中截取正方形ABMN ,已知MN 是BC 和CM 的比例中项,CM=3-5,求AD 的长。

四.同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底边的比1. 如图,已知9,6,10ADE CDE BDC S S S ∆∆∆===. 求证:AD AE DB EC= 2. 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 ,4,8DOC BOC S S ∆∆==,分别求出△AOB, △AOD 面积并分别求出DO AOBO OC和的值。

3. 在△ABC中,AD=1,DC=2,AB=4,点E是AB上一点,且△DEC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求线段EB的长。

3.梯形ABCD中,BC∥AD,BC=3AD, 点E在AB边上,且14AEBE=,求BECAECDSS∆4.已知在△ABC中,点E为AB的中点,做平行四边形BCDE,由点C向AB,DE上作垂线CF,CG,垂足分别是点F,G。

求证BC AE CF CG=5. △ABC的面积为1,D是边AB上一点,且13ADAB=,若在边AC上取一点E,使四边形DECB的面积为34,求CEEA的值。

作业:一、 填空题1.如果线段a=3,b=12,那么线段a 、b 的比例中项x=___________。

2、线段a=2cm ,b=3cm ,c=1cm , 那么a 、b 、c 的第四比例项d=____ 。

3.在x ∶6= (5 +x )∶2 中的x = ;2∶3 = ( 5-x )∶x 中的x = .4.若9810z y x ==, 则 ______=+++zy z y x . 5.若a ∶3 =b ∶4 =c ∶5 , 且a +b -c =6, 则a = ,b = ,c = .6.已知x ∶y ∶z = 3∶4∶5 , 且x +y +z =12, 那么x = ,y = ,z = .7.若43===f e d c b a , 则______=++++fd be c a . 8.已知x ∶4 =y ∶5 = z ∶6 , 则 ①x ∶y ∶z = , ② (x+y )∶(y+z )= .9.若322=-y y x , 则_____=yx . 10.图纸上画出的某个零件的长是32 mm ,如果比例尺是 1∶20,这个零件的实际长是 .11.如图,已知 AB ∶DB = AC ∶EC ,AD = 15 cm , AB = 40 cm , AC = 28 cm , 则 AE = ; 12.已知,线段a = 2 cm ,)32(-=c cm ,则线段a 、c 的比例中项b 是 . (第11题图)二、选择题1.已知一矩形的长a =1.35m ,宽b =60cm ,则a ∶b 的值为( )(A)9∶400 (B)9∶40 (C)9∶4 (D)90∶4AC DBE2.下列线段能成比例线段的是( ) (A)1cm,2cm,3cm,4cm (B)1cm,2cm,22cm,2cm (C)2cm,5cm,3cm,1cm (D)2cm,5cm,3cm,4cm3.如果线段a =4,b =16,c =8,那么a 、b 、c 的第四比例项d 为( )(A)8 (B)16 (C)24 (D)324.已知32=b a ,则bb a +的值为( ) (A)23 (B)34 (C)35 (D)53 5.已知x ∶y ∶z =1∶2∶3,且2x+y -3z = -15,则x 的值为( )(A)-2 (B)2 (C)3 (D)-36.在比例尺为1∶38000的南京交通游览图上,玄武湖隧道长约为7cm ,它的实际长度约为( )(A)0.226km (B)2.66km (C)26.6km (D)266km7.某班同学要测量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高度,在同一时刻,量得某一同学的身高是1.5米,影长是1米,旗杆的影长是8米,则旗杆的高度是( )(A)12米 (B)11米 (C)10米 (D)9米8.已知点C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AC >BC),若AB=4cm ,则AC 的长为( ) (A)(2 5 –2)cm (B)(6-2 5 )cm (C)( 5 –1)cm (D)(3- 5 )cm9.若D 、E 分别是Δ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且AD AB =AE AC,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AD DB =DE BC (B)AB AD =AE AC (C)DB EC =AB AC (D)AD DB =AE AC10.若b a c a c b c b a k 222-=-=-=,且a +b +c ≠0,则k 的值为( ) (A)-1 (B)21 (C)1 (D)- 12 三、解答题1.已知0753≠==z y x ,求下列各式的值:(1)y z y x +- (2)z y x z y x +-++35432.2.已知0≠-=-=-za c y cb x b a ,求x+y+z 的值.3.已知a 、b 、c 为ΔABC 的三边,且a+b+c =60cm ,a ∶b ∶c =3∶4∶5, 求ΔABC 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