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u牡丹亭(闺塾)338
闺塾
《闺塾》选自我国古典名著《牡丹亭》,《牡丹亭》是明朝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这出戏描写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初次在闺塾听老塾师陈最良授课的情景。
围绕教与学双方的矛盾展开剧情,表现了封建礼教与年轻人的天性真情的冲突,对封建教育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在这出戏中,陈最良与杜丽娘、春香一相见,便发生冲突。
陈最良开口就是一番说教,责怪杜丽娘、春香来得太晚,不守女儿之规,杜丽娘陪不是,春香则打趣道:“知道了。
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一下子就止住了“先生”的唠叨。
在陈最良一本正经地讲解《诗经》时,春香一再追问,使他频频出丑,让堂堂的先生有失尊严地学雎鸠鸣叫,春香“为甚好好的求他?”的询问,更是让他狼狈不堪。
接着是模字时的情景。
陈最良闹了不识画眉细笔、薛涛笺、鸳鸯砚和以“不知足而为屦”的一连串笑话。
春香对模字感到索然无味,领出恭牌,乘机离开学堂。
然后是春香在大花园逃学游玩又引发了冲突。
先生要打她,以古人苦学的故事教训她,而她则针锋相对地反驳。
先生气急了,抡起荆条,被她一把抢下。
杜丽娘见状,责备春香,扯住她的头发威胁要打她。
杜丽娘的态度看来很严厉,实际上亦真亦假,她怕春香闹得太过,不好收场,因此出面干预,唬住春香,其实她此时已无心学习,虽身在学堂,但心已飞向高墙外的大花园。
最后是先生一走,杜丽娘、春香立刻得到解放。
杜丽娘赶紧问春香:花园在哪里,花园有什么景致。
春香不说,杜丽娘陪笑,春香才告诉了杜丽娘,于是二人回衙。
这出戏至此结束,却为杜丽娘的游园埋下伏笔,酝酿了此后的戏剧冲突。
这出戏生动地刻画了剧中三位人物的鲜明形象。
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
闺塾>>赏析汤显祖1.<<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明代戏剧家汤湿祖“临川四梦”之一(“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全剧五十五出,作品通过南安太守的女儿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故事,展示出“情”和“理”的冲突。
歌颂了主人公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感人至情,表达了作者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愿望,也掲露了封建礼教社会的僵死冷酷和虛伪!全剧故事梗概:杜丽娘是太守杜宝的掌上明珠。
聪明,漂亮,知书达理,向往自由。
其父为她聘请了一位叫陈最良的先生教她习文。
除此之外,几乎沒什么自由可言,她只能呆在自己的绣楼。
闲睱时候,她在自己的衣裙上绣上成双成对的花鸟,或偶然打个瞌睡,都要受到父毌的严厉呵斥,因此,她长到十六岁,居然不知道家里有个后花园!一天,老师给她讲授<<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从此,沉睡的少女之心猛然觉醒,她不由得向往起自由的爱情来!在丫环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溜到了后花园,在灿烂的春光中, 她大发感叹: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此情此景,丽娘浮想联翩,深感春光流转,自己年已及笄,颜色如花,命如一叶,不能早遇意中之人,胡思乱想,春睡成梦:梦见一位自称柳梦梅的书生,来到牡丹亭上和她幽会,在梦中,她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爱的芳醇。
可醒来却是南柯一梦,在冰冷乏味的现实生活中,她无法与梦中郎君早成婚配,更不能体验到爱情的芳醇。
从此情思无聊,独眠香阁,老想着折柳情郎,为他颦,为他痩,为他疼!自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久而恹恹成病,深秋时节在遗憾中死去。
临死前,她自画了一幅肖像,把肖像藏在后花园太湖石底下。
闺塾
闺塾
拓展: 《闺塾》赏析
《闺塾》是《牡丹亭》中的一场重头戏。人们常激赏汤显 祖文词的清丽细腻,其实,他的艺术成就远不止此。《闺塾》 一出,在戏剧冲突的处理、人物说白、细节描写等方面,就足 以使人拍案叫绝。 《闺塾》后被称为《春香闹学》。这“闹”字,颇能道出 戏的喜剧气氛。帷幕开时,作者设置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场景。 我国古代戏曲中没有舞台布置,环境气氛依靠人物角色在 表演中传出。《闺塾》开场,塾师陈最良走了出来,念了四句 定场诗,然后在那里摇头晃脑地备课。这是一个啃了不少诗书 、却又落到绝粮境地的腐儒。感恩知遇,是要准备严格执行杜 宝交给他约束青年身心的使命的。他把毛诗潜玩一番,却未见 学生动静,认为“娇养得紧”,便敲打云板,催促杜丽娘上课 。
闺塾
陈最良开口“子曰”,闭口“诗云”,迂得可笑。此人 又神经麻木,“从来不晓得个伤春”。作者让他首先上场, 咿咿呜呜地哦吟,就使书房里面平添又霉又酸的气息,把人 压抑得不易喘气。 不过,在书房外边,却是春光明媚,“蚁上案头沿砚水 ,蜂穿窗眼咂瓶花”。虫蚁儿正趁着春光喧喧嚷嚷。窗外, 不时传进“卖花声”,响起了春天的呼唤。作者还让观众知 道,紧靠着书房,就有座大花园,“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 湖山石”,“花明柳绿”“委实华丽”。一堵墙隔着一重天 ,书房内外的气氛,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看过一幅名画,画面上一个穿着全黑衣裙的寡妇,呆 滞地凝望着一堆五颜六色的鲜花。气氛的不协调,产生了异 常奇妙的艺术效果。《闺塾》对氛围的处理与此相类。不协 调的场景,既推进戏剧冲突,又较好地衬托出人
闺塾
一脉相承。正是这种指导思想使《牡丹亭》比同 时代的爱情剧高出一筹。剧中关于杜丽娘、柳梦 梅在梦中第二次见面就相好幽会,杜丽娘鬼魂和 情人同居,还魂后才正式“拜告天地”成婚的描 写;关于杜丽娘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梦 中获得的爱情在现实中难以寻觅,一时感伤而死 ,也即所谓“慕色而死”的描写,都使它别具一 格。显示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和浪漫夸张 的艺术手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文学》)
第四册第四单元在情与理的冲突中凸显人物个性──《牡丹亭·闺塾》备课札记
第四册第四单元在情与理的冲突中凸显人物个性──《牡丹亭·闺塾》备课札记一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一方面是因为其含蓄隽永的曲词,文采斐然,美不胜收;更重要的是歌颂了杜丽娘和柳梦梅超越生死的爱情,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渲染了主人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正是这种不顾一切冲破“礼”的阻碍热烈追求婚姻自主的精神,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在《牡丹亭》中,作者让火热的人性战胜了冰冷的天理(“人性”在这里集中表现为对爱情的追求,即作品中所谓“至情”),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禁锢人们精神的封建礼教。
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也说:“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情与理的冲突便构成了贯穿全局的戏剧冲突。
《闺塾》选自该剧的第七出,杜丽娘、春香、陈最良三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组成一台戏,展示了情与理冲突的第一个回合,初步表现了杜丽娘对个性自由的渴望,拉开了她炽烈如火山般自觉抗争的序幕。
在这出戏中,陈最良无疑是钳制身心的封建礼教的化身,处处与之对抗叫板的春香则充分表现了她自然的天性。
杜丽娘,从“理”性上讲,似乎是站在陈最良一边的,但从感情上讲,她又是倒向春香一边,她们在精神的追求上无疑是一致的。
在这里,情与理的冲突表现为两个层面:表面上,是春香闹学,直接顶撞反抗陈最良;潜在的,是杜丽娘对腐儒的不满,对人性自由的向往。
冲突的结果,表面上是陈最良在杜丽娘的帮助下责罚了春香而占了上风,实际上,情在与理的冲突中被触动了,陈最良用来宣扬“后妃之德”的《关雎》引发了丽娘后来“人而不如鸟乎”的感叹,萌发了游园的愿望,从而唤醒了她的青春热情。
因此,“闺塾”成了“游园”的前奏,后面《惊梦》《寻梦》的外在契因和行为依据都根源于此。
二王思任在《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序》中点评汤显祖刻画人物性格“无不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也”。
的确,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牡丹亭》突出的艺术成就之一。
《闺塾》这一片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让三个人物在情与理的冲突中凸显了他们在不同身份、地位、教养下的个性特点。
牡丹亭闺塾主要内容
牡丹亭闺塾主要内容牡丹亭闺塾主要内容简介•牡丹亭闺塾是一本古代文学名著•内容描写了两位有情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的遭遇和坚持•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浪漫的爱情故事主要情节•两位有情人悲欢离合,争取爱情•主人公杜丽娘因病昏睡,她的灵魂与刘兰芝相遇并相恋•杜丽娘最终因为与刘兰芝相遇的“认命缘份”而蛰伏,断气•刘兰芝为了她过去世的情人牡丹亭主人潘金莲的儿子能成燕仙草而牺牲自己•两位有情人终于在地府的花丛中团聚,并赴他们的圆梦之地——牡丹亭,共度爱情主题和意义•揭示了封建社会禁锢下女性的命运和无奈•强调了爱情的力量和人性的坚守•提倡追求真爱,守护爱情的价值观•彰显了作者对时代的不满和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影响与价值•牡丹亭闺塾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影响了后来文学作品和戏剧创作,如白娘子传奇等•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理解有重要意义•对女性地位和社会观念的进步有启示作用总结•牡丹亭闺塾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描绘两个有情人的坚守和追求爱情的故事,展示了封建社会时期女性的命运和无奈,强调了爱情的力量和人性的坚守。
它对中国戏曲文化以及后来文学作品和戏剧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女性地位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它是一部值得珍藏和研究的文化瑰宝。
牡丹亭闺塾主要内容简介•牡丹亭闺塾是一本古代文学名著•描写了两位有情人的遭遇和坚持的故事•富有人文内涵和浪漫的爱情主要情节•两位有情人的悲欢离合及为爱而奋斗的故事•主人公杜丽娘因病昏迷,与刘兰芝的灵魂相遇并相爱•杜丽娘最终因与刘兰芝的“认命缘份”而离世•刘兰芝为潘金莲的儿子能成为燕仙草而牺牲自己•有情人在地府的花丛中团聚,在牡丹亭共度爱情主题与意义•揭示了封建社会下女性命运的禁锢和无奈•强调了爱情的力量和人性的坚守•倡导追求真爱、守护爱情的价值观•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的不满和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影响与价值•牡丹亭闺塾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影响了后来文学作品和戏剧创作,如白娘子传奇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对女性地位和社会观念的进步有启示作用总结牡丹亭闺塾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描绘两个有情人的坚守和追求爱情的故事,展示了封建社会时期女性的命运和无奈,强调了爱情的力量和人性的坚守。
牡丹亭 闺塾
作者写陈最良与春香,目的是写杜丽娘。 这出戏在人物的刻画上运用了我国古代小说常 用的对比反衬手法——“背面铺粉法” 。这出戏 中作者极力铺陈陈最良与春香的矛盾冲突,实 质上是为写杜丽娘那种深层次的反抗作映衬。 如果说,春香与陈最良的交锋是有点“火药味” 的话,那么在陈最良与杜丽娘的矛盾冲突中, 杜丽娘的反抗就是“温柔一刀”了。杜丽娘优 雅深沉的少女形象就是通过春香的反衬跃然纸 上的,虽然这出戏中杜丽娘的话不多,但由于 运用了“背面铺粉法”,其形象依然丰满 。
知书达理而又向往自由, 温顺而不失个性,稳重而又 不失机敏。
春香在“闹”,杜丽娘也在 “闹”,她们的“闹”什么不 同?
春香在“闹”,杜丽娘也在 “闹”,她们的“闹”有什么不 同?为什么会有不同?
春香在“闹”,杜丽娘也在 “闹”,她们的“闹”有什么不 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由此看来, 谁是这出戏的主角?
汤显祖于1616年逝世,这恰好和英国 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是同一年去世。后人赞 誉这位明代戏曲大师、我国导演学创始人, 是“戏剧舞台上空永不殒落的巨星——东 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是我国戏曲 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共五十五出,又名 《还魂记》《还魂梦》《牡丹亭梦》,是剧 作家在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的基础上 创作而成的。
《牡丹亭》,直接提出“情”作为创作的根本,并有意地把 “情”与“理”对立了起来,……《牡丹亭》所以比《西厢记》 进了一步,就在于它虽以还魂的爱情故事为内容,却深刻地折射 出当时整个社会要求变易的时代心声。《牡丹亭》的主题并不单 纯是爱情,杜丽娘不只是为柳生而还魂再世的,它所不自觉地呈 现出来的,是当时整个社会对一个新时代春天的到来的自由期望 和憧憬。……这个爱情故事之所以成为当时浪漫思潮的最强音, 正在于它呼唤一个个性解放的近代世界的到来,并且呼喊得那么 高昂,甚至逸出了中国传统理性主义的传统,真人荒唐地死而复 活(其他情节都又合常情)竟成了剧本主线。……反映了明中叶以 来巨大变动着的社会动向、氖围和意绪。 (李泽厚《美的历程》)
汤显祖《牡丹亭·闺塾》优质课件
上 承 西 厢 下 启 红 楼
历代评论
“临川四梦”中成就最高的是《牡丹亭》,王思 任在《牡丹亭叙》中说:“若士自谓一生四梦, 得意处唯在《牡丹》。”尽管剧本在音律方面确 有不少地方“佶(jí)屈聱(áo)牙,多令歌者咋 舌”,但内容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现实,表达 了进步的愿望和理想。故此剧一出就获得了当时 人民的广泛喜爱。张琦《衡曲麈谈》说,此剧 “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 胜”。沈德符《野获编》则说,“汤义仍《牡丹 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故事情节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原名《还 魂记》,是一部爱情题材的传奇剧本: 宋朝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美貌 多姿,才华出众,受封建礼教束缚,从小 生长闺中,深居简出。一天,丽娘背着父 母和塾师,与丫环到后花园去游春。美丽 的风光,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色,激发 起她对青春易逝的惋惜和对爱情的向往。
汤显祖于1616年逝世,这恰好和 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是同一年 去世。由于汤显祖在东方剧坛上 的崇高地位,人们都称汤显祖是 “中国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深受王学左派影响,倾心于思 想家李贽。反对维护封建礼教的程朱 理学,崇尚真情,认为“情有者理必 无,理有者情必无”(《寄达观》)。 作品除《牡丹亭》外,还有《紫箫 记》、《紫钗记》、《邯郸记》、 《南柯记》,后三种与《牡丹亭》, 合称“临川四梦”,亦称“玉茗堂四 梦”。
选出各组中解释有误的项并改正
(1)A、设帐:汉朝马融讲学时设绛纱帐, 后人称教书为设帐 B、管待:照顾和接待 C、膳:饭食 D、逑:追求
(2)A:上书:上课 B: 款步:快步 C:诨:开玩笑 D: 敷演:陈述而加以发挥
(3) A: 潇洒:坐姿自然优雅,心情舒畅 B:葩:华美 C:铅华:妇女化妆用的脂粉 D:风化:风俗、教化
(1)《牡丹亭》原文全文1~5出
(1)《牡丹亭》原文全文1~5出《牡丹亭》原文全文《牡丹亭》作者:汤显祖作者题词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
予稍为更而演之。
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万历戊戌秋清远道人题目录第一出标目第二十六出玩真第五十一出榜下第二出言怀第二十七出魂游第五十二出索元第三出训女第二十八出幽媾第五十三出硬拷第四出腐叹第二十九出旁疑第五十四出闻喜第五出延师第三十出欢挠第五十五出圆驾第六出怅眺第三十一出缮备第七出闺塾第三十二出冥誓第八出劝农第三十三出秘议第九出肃苑第三十四出诇药第十出惊梦第三十五出回生第十一出慈戒第三十六出婚走第十二出寻梦第三十七出骇变第十三出诀谒第三十八出淮警第十四出写真第三十九出如杭第十五出虏谍第四十出仆侦第十六出诘病第四十一出耽试第十七出道觋第四十二出移镇第十八出诊祟第四十三出御淮第十九出牝贼第四十四出急难第二十出闹殇第四十五出寇间第二十一出谒遇第四十六出折寇第二十二出旅寄第四十七出围释第二十三出冥判第四十八出遇母第二十四出拾画第四十九出淮泊第二十五出忆女第五十出闹宴第一出标目【蝶恋花】〔末上〕忙处抛人闲处住。
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
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汉宫春〕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
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
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
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
果尔回生定配。
汤显祖 牡丹亭 闺塾
《闺塾》选自《牡丹亭》第七出,舞台演出一般称为《春香闹学》,是一出长期盛行于戏曲舞台的名剧。
这出戏的结构布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读书,临书,闹学问园。
剧中有三个角色:陈最良、杜丽娘、春香。
1.末上〕{末:陈最良,丽娘的老师}“吟余改抹前春句,饭后寻思午晌茶。
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咂:吮吸}}瓶花。
”{陈最良的四句开场白有两个作用,第一:突出老头的闲情逸致,第二:外面春光流动,与书房的枯燥乏味形成对比.}}我陈最良杜衙设帐,{设帐:教书}杜小姐家传《毛诗》{《毛诗》:即《诗经》,相传汉代毛亨和毛苌曾为之作注,故也称毛诗。
}。
极承老夫人管待。
{特别受到老夫人的照顾和接待,他啃了一辈子书,却几乎绝粮}今日早膳{早膳:早饭}已过,我且把毛注潜玩{潜玩:深入玩味}一遍。
〔念介〕“关关雎鸠,{雎鸠:水鸟名}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窈窕:美好}君子好逑。
”{老夫子咿咿呜呜地吟哦,使书房平添了许多酸霉迂腐之气。
该诗今可译为“雎鸠关关两对唱,就在河的那一方,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哥儿好对相!}好者好也,逑者求也。
〔看介〕这早晚了,还不见女学生进馆{馆:学馆,即学堂}。
却也娇养的凶。
待我敲三声云板。
〔敲云板介〕春香,请小姐解书。
{解书:上课}2.【绕池游】{绕池游:曲牌名}〔旦{旦: 杜丽娘}引贴{贴:丫环春香}捧书上〕素妆才罢,缓步书堂下。
对净几明窗潇洒{潇洒: 整洁}。
〔贴〕《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
{丫环春香一上场就诅咒诗书礼仪把人拘束死了,展示了她向往自由的心声}3.〔见介〕〔旦〕先生万福,〔贴〕先生少怪。
〔末〕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洗脸}、漱{漱口}、栉{梳笄{束发},问安于父母。
日出之后,各供其事。
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
{陈先生知恩图报,准备严格执行杜宝对杜丽娘的教养方针:用诗书礼仪约束其身心}〔旦〕以后不敢了。
〔贴〕知道了。
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春香话语带刺,你不是要早吗?三更该早了吧!你能来?她的顽皮尖刻一下子止住了原本木讷而爱唠叨的先生,也打破了学堂窒息的气氛}〔末〕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旦〕温习了。
闺塾 PPT课件 38 人教版
陈最良形象:
迂腐、古板 封建。宣扬封建 礼教的塾师,是 封建礼教的化身, 被封建礼教与科 举扭曲和麻木了 心灵的道学家形 象。l
内容提要
选文描写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听老师 陈最良讲解《诗经》时的情景。描写了杜 丽娘心灵的初步觉醒。她虽然出于礼节上 的尊重,不像春香那样公然嘲弄那个宣扬 封建礼教的塾师陈最良,却同样向往着高 墙大院外面的自由天地,表现了她对封建 教育的抵制以及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春香 的形象,机智、勇敢、泼辣、活泼,和杜 丽娘端庄、含蓄、矜持的形象相映成趣。
游倦的丽娘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一个英俊 的少年男子柳梦梅相遇,两人互相爱悦, 许多花仙齐来作媒……但好景不长,母亲 将丽娘唤醒后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她以后 少去游园。丽娘虽然应允,但心中仍在追 恋梦境,并对梦中所爱之人日夜思念,怅 然感伤,日久成疾,病入膏盲。 杜丽娘临终时自画肖像一幅,题曰:“他 年得傍蟾宫客,不是梅边是柳边。”死后, 家人将她葬在梅花庵。
梦梅关押起来。入侵的金兵退走 以后,朝廷发下榜来,柳梦梅中 了头名状元。但是,顽固的杜宝 仍然不同意女儿的婚事,想要拆 散他们。最后,在皇帝的支持下, 事情才获得圆满解决。
请欣赏连环画 《牡丹亭》
汤 显 祖 像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出生在 书香门第,家里几代都不作官,却有着很 高的声望,汤显祖很有才气,二十一岁中 举,二十八岁进京赴考时已经是名闻天下 的才子了。但是,汤显祖因为不愿意替高 官捧场而得罪了当时的宰相张居正,两次 考试都落了榜。直到张居正死后,汤显祖 才中了进士,那一年他已经三十四岁了。 后来汤显祖几次拒绝大官僚们的笼络,结 果被安排到南京当了个闲官。可汤显祖是 个耿直的脾气,又嫉恶如仇,常常对时事
大发议论。有一回他向朝廷上书,指责执 政者,还牵扯到皇帝,因此他被贬到一个 偏远的地方作了一个县官,可汤显祖并没 有消沉,他把县城治理得井井有条,后来 反对他的人依然要罢他的官,汤显祖也早 就对官场厌倦了,他辞官回到了江西老家。
牡丹亭(闺塾)上课
作品艺术特点
1、风趣、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2、生动的细节描写(学鸠声)
3、传神的神态描写(丽娘管春香)
1、思考:丽娘长到十六岁,竟不知 自家有个大花园,这说明什么? 2、自读《语文读本》《游园》一段, 理解丽娘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
《闺塾》是《牡丹亭》的第七出
选文描写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听老师 陈最良讲解《诗经》时的情景。描写了杜丽 娘心灵的初步觉醒。她虽然出于礼节上的尊 重,不像春香那样公然嘲弄那个宣扬封建礼 教的塾师陈最良,却同样向往着高墙大院外 面的自由天地,表现了她对封建教育的抵制 以及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春香的形象,机智、 勇敢、泼辣、活泼,和杜丽娘端庄、含蓄、 矜持的形象相映成趣。
《牡丹亭》故事情节
三年后一个名叫柳梦梅 的青年赴京赶考路过梅花庵, 拾得丽娘的自画像,顿生爱 慕之情,与其魂魄相恋,并 得知真情,遂开棺使丽娘起 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并同 赴临安。 但柳杜之恋遭到杜父的 强烈反对,直到梦梅高中状 元并得到皇帝的支持,这一 对有情人才终成眷属。
《牡丹亭》艺术特色----浪漫主义。
《 牡 丹 亭 闺 》 ( 第 明 ) 塾 七 出 汤
显 祖
作者简介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出生 在书香门第,早年就有文名,二十一岁中举, 二十八岁进京赴考时已经是名闻天下的才子了, 但他不愿替高官捧场而得罪了权贵,遭到排挤。 四十九岁辞官回家,专门从事戏曲创作活动。 流传下来的戏剧主要有《紫钗记》、《牡丹 亭》、《邯郸记》、《南柯记》,因为这些戏 的内容都和梦有关,又被称为“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中成就最高的是《牡丹亭》。
杜 丽 娘
语言:语言不多,含而不露。 个性:大家闺秀,性格复杂,知书 达理而又向往自由,温顺而又不失 个性,稳重而又不失机敏。对老师 始终是恭谨的,虽然不像春香那样 公然嘲笑只知宣传封建礼教的先生, 却同样厌烦说教,望高墙外的自由 天地,身上也有着对封建教育的抵 制以及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高中语文古文翻译大全 闺塾《牡丹亭》素材
闺塾《牡丹亭》作者:汤显祖(末上)吟余改抹前春句,饭后寻思午晌茶;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瓶花。
我陈最良,杜衙设帐,杜小姐家传《毛诗》。
极承老夫人管待。
今日早膳已过,我且把《毛诗》潜玩一遍。
(念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好者,好也;逑者,求也。
(看介)这早晚了,还不见女学生进馆,却也娇养的紧。
待我敲三声云板。
(敲云板介)春香,请小姐上书。
(旦引贴捧书上)(陈最良上,道白)吟诗的空闲涂改前人的咏春句,吃饭后在想着晌午茶;蚂蚁上案头沿着砚水爬,蜜蜂穿过窗眼吸吮瓶中花。
我名叫陈最良,在杜老爷家中教书,给杜小姐家传授《毛诗》。
特别受到老夫人热情的照顾和接待。
今天已经吃过早饭,我暂且把《毛诗》再欣赏一遍。
(做念的样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好的意思是爱好;逑的意思是求。
(做看的样子,道白)都到这时候了,还没看见女学生进书房,这娇惯得真厉害。
等我来敲三声云板。
(做敲云板的样子,道白)春香,请小姐来上课。
(杜丽娘带着丫头春香捧着书上)【商调引子】【绕池游】素妆才罢,缓步书堂下。
对净几明窗潇洒。
(贴)《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
【商调引子】【绕池游】(杜丽娘唱)淡淡地化妆手才罢,慢慢地走到书房下,这儿窗明几净好幽雅。
(春香接唱)昔代贤文把人拘禁杀,这时节,就好像教鹦哥学唤茶。
(见介)(旦)先生万福,(贴)先生少怪!(末)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
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
(旦)以后不敢了。
(贴)知道了。
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末)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旦)温习了,则待讲解。
(末)你念来。
(旦念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末)听讲:“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
(贴)怎样声儿?(末作鸠声。
贴学鸠声诨介)(末)此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
(贴)是了。
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
《牡丹亭 闺塾》
杜丽娘形象的意义
•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当中,妇女的地位是最低下的,命运是最为 悲惨的,这一现象到了明代更为严重。明代统治者鼓吹程朱理学,灭 绝人欲,纷纷著书立说,压制妇女身心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诱 惑妇女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品。”
• 在《牡丹亭》这出情与理的残酷交战中,以杜丽娘为代表的“情”最 终战胜了以杜宝等封建礼教恶势力的“理”。“以情反理,反对处于 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 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迫害最深 的女性胸间吹拂起阵阵和煦清新的春风。”
杜丽娘人生发展
• 因情而生 • 因情而死 • 死不弃情 • 因情复生
• 第一出 标目 • 第二出 言怀 • 第三出 训女 • 第四出 腐叹 • 第五出 延师 • 第六出 怅眺 • 第七出 闺塾 • 第八出 劝农 • 第九出 肃苑 • 第十出 惊梦 • 第十一出 慈戒 • 第十二出 寻梦 • 第十三出 诀谒 • 第十四出 写真 • 第十五出 虏谍
• 杜丽娘这一形象 “肯定了人的情感,肯定了人的生命欲望,肯定了 人的自由,将人的解放从政治的层面推进到了生命本质的深度,以 ‘为情作使’的无畏的勇气唱出了一曲情的颂歌,从而树立了中国戏 剧史上的里程碑地位。”
艺术特色
• 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 •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
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 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 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 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
社会环境
• 杜丽娘的母亲是杜宝的家教的执行者,她丝毫也 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反而要 如法炮制,把杜丽娘也教养成封建社会的贤妻良 母。她见女儿裙上绣的一对花、一双鸟,都少见 多怪,怕引动女儿情思;听见女儿去了一趟后花 园,就找丫头春香来训斥了一顿。
牡丹亭·闺塾》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并同卒于1616 年,且都代表着东西方文化中戏剧作品的顶峰,同 时照亮了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东西方的戏剧舞台, 比如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悲剧 《哈姆雷特》,矛盾集中、人物形象丰满,情节 线索明确。作品中杜丽娘的一腔痴情与生生死死 的爱情追求和哈姆雷特复仇故事所表现出的复杂、 忧郁、延宕,更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属于那个 时代艺术精神的脉搏跳动。
下列成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成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 • 洗净铅华:指女子喜爱梳妆打扮,不落俗套。 A.洗净铅华:指女子喜爱梳妆打扮,不落俗套。 宜室宜家: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之意。 B.宜室宜家: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之意。 一言以蔽之:一句话概括、总的来说。 C.一言以蔽之:一句话概括、总的来说。 敷演大意:随便讲解基本意思。 D.敷演大意:随便讲解基本意思。
主 事 朝 。 明
作
,
明
代表作品
•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剧创作为最,其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剧创作为最, 戏剧作品《紫钗记》 南柯记》 牡丹亭》 戏剧作品《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 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 又称“ 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 四梦” 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 这些剧作不但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 这些剧作不但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 播到英、 俄等很多国家, 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 珍品。 剧艺术的 珍品。
下列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待讲解”:只等老师讲授分析。 则待讲解” 只等老师讲授分析。 • B.“兴者,起也。起那下头”:兴,就是 兴者,起也。起那下头” 开头,引起下文。 开头,引起下文。 • C.“没多些”:没有别的。 没多些” 没有别的。 • D.“好个标老儿”:真是一个好老人家 好个标老儿” 答案: 答案:D。“标老儿”即土老儿,意指不知趣 标老儿”即土老儿, 的人。 的人。
牡丹亭闺塾
牡 丹 亭
明
117d674ccb9.lnk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亦号海若, 又号清远道人,别号玉茗堂主人。临川人。明代伟大的戏 剧家、文学家。
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 古文词外,能精乐府、歌行、五 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文、 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 兵、神经、怪牒诸书”(邹迪光 《临川汤先生传》)。他不但爱 读“非圣”之书,更广交“气义” 之士,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铸 就了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 品格。青年时代因不肯接受首辅 张居正的拉拢,结果两次落第。 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三十三 岁,即居正死后次年,始中进士。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 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 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 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 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 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它前面写太守杜宝决定请塾师,让年已二八 的丽娘读书,以便“她日嫁一书生,不枉了 谈吐相称”“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做三 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后面写的是丽娘偷偷走 进了后花园,与梦梅在梦中结合,真正走上 了反礼教与争取个性解放的道路。《闺塾》 反映了丽娘对封建教育的厌恶、抵制与个性 解放的要求,反映了她心灵的初步觉醒。这 是全剧的基础。在这一出戏里,作家把主要 矛盾冲突安排在春香与塾师陈最良身上,而 其中隐伏着主线即丽娘初步觉悟、反礼教以 及对个性解放的要求。在这矛盾冲突中,通 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细腻地体现了春香、塾 师和丽娘的性格特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三 个鲜明的形象。
传奇与杂剧。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 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它与杂剧主要有以下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 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 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 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本说明创作 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 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 不是曲牌。
《闺塾》资料
论《牡丹亭》的多重意蕴陈刚发布时间:2006-02-24 01:26来源:光明日报一般认为,《牡丹亭》是一部爱情题材的戏剧杰作,但又绝非仅仅为写爱情而写爱情,其题旨意蕴丰富深刻,呈现为多重形态。
张扬感性自我,肯定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是作品最基本和最朴素的意蕴。
基于此而充分肯定人欲这一题旨上的第二重意蕴才是对美好爱情的深情礼赞。
汤显祖和自己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杜丽娘声息相通,《牡丹亭》由此具有了作家更为深沉的自况意味。
更深入地追究下来,《牡丹亭》又是一部道德剧和宗教性戏剧,是一部仰仗天地神鬼和皇权等宗教性力量来肯定人欲、礼赞爱情、寄托人生况味的不朽之作。
《牡丹亭》的爱情题旨的实现有一个至为坚实的前提——对人欲的肯定和赞美。
张扬感性自我,肯定人的各种正常的自然欲望是作品的第一重意蕴。
首先,作品在《闹殇》之前充分表现和赞美了人的欲望。
《闺塾》中杜丽娘第一次听讲“关睢”诗时,这位青春少女所特有的怀想异性之情便被触动,并一发而不可收。
当梦幻中“素昧平生”的柳梦梅突然出现在她面前时,她便兴奋地投入柳梦梅的怀抱,并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
杜丽娘的情感,不是来自对柳梦梅这一特定对象的爱慕,就不能确定为爱情,而只能视为性爱。
其次,起于对基本生理欲望渴求的至情,在作品的后半部分逐渐转化为对美好生命与生活的追求。
《冥判》、《幽媾》到《回生》、《婚走》,作品一方面写了杜丽娘为争取与柳梦梅的结合所作的抗争,另一方面更写了她从追求生理欲望的满足转向追求美好的生命与生活。
作品相当真切地描写了人欲之不可压制与强大无比。
再次,柳梦梅、陈最良、石道姑等形象的塑造,都围绕着肯定人欲这一题旨进行。
柳梦梅形象比较单薄、模糊,原因在于他的作用首先是启发和满足杜丽娘的合理欲望,因此显得相当从属、被动。
作为压制和灭绝人欲的典型,陈最良代表了陈腐迂阔的封建教化。
剧作通过将陈最良这个满口礼教天条,行为有乖人情的形象与热情追求人欲的杜丽娘形象进行对比,从而肯定和礼赞人欲。
牡丹亭闺塾的教案
《牡丹亭·闺塾》教案授课人吴静瑾授课时间2008年5月教学目标1.把握冲突三方杜丽娘、春香、陈最良的性格特征。
2.学习饶有机趣而富有个性的宾白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1.人物的性格特征。
2.富有情趣的语言。
教学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这一代人和戏剧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了,与古典的传统的戏剧更好像是迢迢千里,遥不可及。
但我认为,并不是传统戏剧失去了生命力,不适合现代社会了,而是我们没有机会真正静下心来去感受其中的情怀和妙处。
几年前,白先勇先生带着他的青春版牡丹亭,走进大学校园,它所带来的轰动效应让我亲眼目睹了传统戏剧无法抵挡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牡丹亭》,走进那个另我们心动的世界。
二.作家作品1.作家简介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
代表作:《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
汤显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有“千秋词匠”之誉。
汤显祖于1616年逝世,这恰好和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是同一年去世。
由于汤显祖在东方剧坛上的崇高地位,人们都称汤显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2.作品介绍通过视频文件“百家讲坛”对《牡丹亭》的简要介绍。
三.整体感知1.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朗读,正音正字。
窈窕(yǎo tiǎo) 净几(jī)明窗淑(shū)女闺(guī)门薛涛笺(jiān) 恁(nèn)葩(pā)屦(jù)皋(gāo)美女簪(zān)花砚(yàn)台偌(ruò)多嫉妒(jídù)比兴(xìng)女郎行(háng)雎(jū)鸠蟾蜍(chánchú)盥漱栉笄(guàn shùzhìjī)流殇(shāng)曲水花园在那(通“哪”)贴做不说(通“悦”)2.这出戏主要写了几件核心事件?四.人物分析总问题:这出戏旧本题作《□□闹学》,这个“闹”字,道出这出戏的喜剧特色,那么请大家来猜猜看,这个“闹学”的主语是谁?这出戏中一共有三个人物:塾师陈最良,小姐杜丽娘,丫环小春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正音 窈窕(yǎo tiáo) 净几(jī)明窗 淑(shú )女 闺(guī)门 薛涛笺(jiān)
美女簪(zān)花 砚(yà n)台 偌(ruò )多
嫉妒(jí dù )
词语补注
①窈窕:女子文静美好。 ②净几:干净的茶几。几:小桌子。 ③淑女:温和善良的女子。 ④闺门:女子居住的女室。 ⑤嫉妒:对超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同忌妒。 ⑥偌多:这么多。偌:这么、那么。
写作特点
①利用多种矛盾冲突刻划人物。《闺塾》一 场,设置了几组不同性质的矛盾——书房内外景 色气氛的矛盾、淘气的春香与迂腐的陈最良之间 的矛盾、杜丽娘平静的外表和激动的内心之间的 矛盾等等。几组矛盾在情节上聚焦,便出现了所 谓的“闹学”。环绕着讲解诗书这一筋节,丫头 搅闹,塾师胡闹,春光喧闹,这一切,又促使杜 丽娘内心腾闹。剧中人物七情生动之微,就从筋 节髓窍之中婉曲地传出。
宋朝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美貌多姿,才华出 众,受封建礼教束缚,从小生长闺中,深居简出。一天,丽 娘背着父母和塾师,与丫环到后花园去游春。美丽的风光, 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色,激发起她对青春易逝的惋惜和对 爱情的向往。游倦的丽娘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一个英俊的少 年男子柳梦梅相遇,两人互相爱悦,许多花仙齐来作媒…… 但好景不长,母亲将丽娘唤醒后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她以后 少去游园。丽娘虽然应允,但心中仍在追恋梦境,并对梦中 所爱之人日夜思念,怅然感伤,日久成疾,病入膏盲。杜丽 娘临终时自画肖像一幅,题曰:“他年得傍蟾宫客,不是梅边 是柳边。”死后,家人将她葬在梅花庵。
三年后,一个名叫柳梦梅的青年赴京赶考路过南 安,他因风雨所阻借宿于梅花庵。柳生经过杜丽娘的 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产生爱慕之情,遂与其魂魄 相恋。在柳梦梅与杜丽娘的魂灵接触中得知真情,遂 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并同赴 临安。柳梦梅参加科举考试后,正赶上金兵入侵,朝 廷延迟发榜。此时,杜丽娘的父亲杜宝在淮安被乱军 包围,柳梦梅昌险前去寻找,而杜宝却不承认这个女 婿,并把柳梦梅关押起来。入侵的金兵退走以后,朝 廷发下榜来,柳梦梅中了头名状元。但是,顽固的杜 宝仍然不同意女儿的婚事,想要拆散他们。最后,在 皇帝的支持下,事情才获得圆满解决。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7-11题:
(旦)先生万福。(贴)先生少怪!(末)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 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旦)以后不敢了。(贴)知道了。 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末)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旦)温习了,则待 讲解。(未)你念来.(旦念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听讲: “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贴)怎样声儿?(末作鸠声。贴学鸠 声诨介) (末)此鸟性子幽静,在河之洲。(贴)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 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末)胡说!这是兴。(贴)兴个 甚的那? (末)兴者,起也。起那下头。“窈窕淑女”,是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 好的来求他。(贴)为甚好好的求他?(末)多嘴! (旦)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 《诗经》大意敷演一番。(末)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王安石故 乡)。出生在书香门第,家里几代都不作官,却 有着很高的声望,汤显祖很有才气,21岁中举, 28岁进京赴考时已经是名闻天下的才子了。但是, 汤显祖因为不愿意替高官捧场而得罪了当时的宰 相张居正,两次考试都落了榜。直到张居正死后, 汤显祖才中了进士,那一年他已经34岁了。后来 汤显祖几次拒绝大官僚们的笼络,结果被安排到 南京当了个闲官。可汤显祖是个耿直的脾气,又 嫉恶如仇,常常对时事大发议论。有一回他向朝 廷上书,指责执政者,还牵扯到皇帝,因此他被 贬到一个偏远的地方作了一个县官,可汤显祖并 没有消沉,他把县城治理得井井有条,后来反对 他的人依然要罢他的官,汤显祖也早就对官场厌 倦了,他辞官回到了江西老家。
焦点
闹
人物:陈最良------------春 香 --------------------杜丽娘
杜丽娘是官宦小姐,大家闺秀,一方面表现得 高贵矜执,另一方面亦不乏其顽皮任性。所以,她对 塾师陈最良貌似恭而心有怨,对春香却看似怒而实为 喜。从一开始就不理会春香的胡闹,实际上就等于是 默许。直到后来春香夺了老师的荆条,她觉得事情闹 大了,这才出面干预。但看似声色俱厉,实则不痛不 痒,却瞒过了老师。待老师一走,就立即与春香说笑 起来。因此,不妨说,杜丽娘其实也在“闹学”,而 且闹得更厉害、更高明。只是由于身份的缘故,她闹 得比较含蓄罢了。
春香是小姐身边的丫环,并陪伴小姐读书,直率淳 朴、天真可爱、机智泼辣的小姑娘。对小姐自是体贴关 心,更重要的还在于深知小姐内心所知所想,因而在小 姐面前比较随意放肆,并无拘束之感。而对塾师陈最良 则深为不满,凡小姐不便言行之处则代为反抗,因而屡 屡和陈先生发生冲突,但又均因有小姐保护而未作追究。
塾师陈最良是一个读了不少诗书但眼下却落到绝粮 断炊地步的腐儒,受主公之托尽心用儒家的一些诗教传 统教育小姐,维恐有半点差错,迂腐、冷漠,因而常与 小姐和丫环发生矛盾。但又顾及师道尊严和宾客身份并 不过于计较。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 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 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更丰富, 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 活。
T.99(4-1)闺塾
T.99(4-2)惊梦
T.99(4-3)写真
T.99(4-4)婚走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继王实甫的 《西厢记》之后又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 情杰作。女主角不甘做循规蹈矩的闺阁典范, 大胆披露内心欲望,到广阔天地去寻找自己 的爱情和幸福。这种勇敢追求人性自由的女 性,在此前戏剧的妇女形象中从未出现过。 剧中曲文写得清丽婉约,意境超妙。汤显祖 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有“千秋 词匠”之誉。汤显祖于1616年逝世,这恰好 和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是同一年去世。由 于汤显祖在东方剧坛上的崇高地位,人们都 称汤显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江西臨川市 杜麗娘之墓
南名园:大余牡丹亭公园
明代汤显祖的著名传奇剧《还魂记》中的 故事发生地宋代南安郡,现属江西大余所 辖。根据《还魂记》所建的牡丹亭公园位 于大余县城东南山青水秀的东山之麓,章 水之滨,占地面积15公顷,一面靠山,三 面环水。园内秀木参天,花草丛簇,景色 十分怡人,是一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娱 乐休闲场所。牡丹亭公园分入口区、纪念 区、后花园、山林幽谷、艳园、生产管理 区六大块,以历史文化遗产为背景,以传 统造园的手法,再现了明代园林建筑的面 貌和汤显祖名剧《牡丹亭》中的人文景观 和自然景观。公园内有牡丹亭、芍药栏、 绿荫亭、舒啸阁、蕉龙亭、梳妆台、丽娘 冢、吟风弄丹台、梅花观,玉池精舍等景 观,相映成趣,构成花园十景。
T.99M 中国古典名著----《牡丹亭· 游园》
梦荷 王美芳 赵国经 工笔人物
惊梦
《 牡 丹 亭 》 陈 最 良
《 牡 丹 亭 》 春 香 闹 学
《 牡 丹 亭 》 杜 丽 娘 梦 见 柳 梦 梅
《 牡 丹 亭 》 闺 塾 第 一 课
《 牡 丹 亭 》 丽 娘 拜 见 老 师
《 牡 丹 亭 》 侍 女 春 香
《闺塾》是其中的第七出。它前面写太守杜宝 决定请塾师,让年已二八的丽娘读书,以便“她 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他日到人家知 书知礼”,做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后面写的是 丽娘偷偷走进了后花园,与梦梅在梦中结合,真 正走上了反礼教与争取个性解放的道路。《闺塾》 反映了丽娘对封建教育的厌恶、抵制与个性解放 的要求,反映了她心灵的初步觉醒。这是全剧的 基础。在这一出戏里,作家把主要矛盾冲突安排 在春香与塾师陈最良身上,而其中隐伏着主线即 丽娘初步觉悟、反礼教以及对个性解放的要求。 在这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细腻地 体现了春香、塾师和丽娘的性格特征,栩栩如生 地刻画了三个鲜明的形象。
传奇与杂剧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 戏的进一步发展。它与杂剧主要有以下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 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 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 “开场”,由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 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 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⑦簪花:把花插在头发上。簪:插在头发上。
作者写此出意在为后文的《游园》《惊梦》作铺 垫,是杜丽娘春心萌动的前奏。因而作者将其放在传 统诗教(即“思无邪”)的环境中出场,极力刻划青春少 女杜丽娘与诗教传统之间的格格不入,既表现出人物 的自然天性,又为下文张本。其结构如图:
情节:讲 诗 ------------模 字 ---------------- ----责 打
江西臨川市 汤显祖塑像
《牡丹亭》故事情节
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汤显祖的代表 作《牡丹亭》,共五十五出,《牡丹亭》(又名 《还魂记》《还魂梦》《牡丹亭梦》)是剧作家在 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是一部爱情题材的传奇剧本。它鲜明地体现了反礼 教、反理学的进步倾向,在“情”与“理”的冲突 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叛逆色彩的杜丽娘形象。壮丽 娘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三种境界,即从现实到 梦幻,再到幽冥,再回到现实,基本上是由生而死, 又由死而生。
汤显祖文化艺术中心:汤显祖是我国明代著名戏剧家, 享有“东方莎士比亚”的美称。汤显祖文化艺术中心位于临 川市却家山,占地200亩, 由具有特色的小园林仿古建筑群 “四梦村”组合而成,体现了汤显祖的巨著《临川四梦》中 的意境,集瞻仰、研究、旅游观光为一体。
汤显祖的家乡盛行一种叫“海盐腔”的地 方戏,光是职业演员就有一千多人。回乡后, 汤显祖一心一意地创作剧本,还亲自导演排练, 成为这个蓬蓬勃勃的戏剧运动的领袖。尽管他 晚年生活贫困,可他从戏剧创作中得到了无穷 无尽的乐趣。他常常坐在书房里和朋友们谈文 论曲,而窗外就是猪在吃食,鸡在叫唤。汤显 祖流传下来的戏剧主要有《紫钗记》、《牡丹 亭》、《邯郸记》、《南柯记》,因为这些戏 的内容都和梦有关系,又被称为“临川四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