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 PPT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性病的预防和康复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性病的预防和康复
的药物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3.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 ➢ 防胜于治 ➢ 改善工作环境 ➢ 避免皮肤及黏膜直接暴露于可能致病的物质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4.瘙痒性皮肤病的预防 ➢ 瘙痒可以是多种皮肤病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之一 ➢ 瘙痒也可以独立发生 ➢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瘙痒均应避免搔抓,特别是刺激、烫洗皮肤 ➢ 寻找导致瘙痒的病因最为重要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7.性病的预防 ➢ 固定性伴 ➢ 减少性伴 ➢ 100%使用安全套
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康复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的康复
1.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 ➢ 可通过改变环境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 培养合理使用保湿、润肤或皮肤屏障修复剂的习惯
➢ 皮肤性病具有发病率高、易复发的特点,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预防 发生和复发是非常重要的,开展好预防工作可以减少皮肤性病的发生。
➢ 针对不同的病因,需要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使皮肤康复,其中非常重要的 一部分是皮肤屏障的修复。
➢ 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治疗应成为临床在治疗一些皮肤疾病实践中必不可 少的一部分。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5.物理性皮肤病的预防 ➢ 避免导致疾病发生的物理因素 ➢ 避免日晒 ➢ 避免高温 ➢ 注意保暖 ➢ 减少摩擦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6.皮肤肿瘤的预防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避免过度日晒 ➢ 避免接触可能致癌的放射线、化学物质等 ➢ 对皮肤的癌前或可疑病变应早期治疗
第九章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康复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性病学导论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性病学导论

20世纪中叶后
19世纪
20世纪中前叶
21世纪
对梅毒螺旋体、天花病毒等病原体 感染的研究是内科学中一个最为重 要的分支
对皮肤病和性病的临床与病理特 征进行描述、总结、分类及发现 新的疾病和治疗方法的探索
遗传学和免疫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医学美容学的发展方兴未艾,正 在成为皮肤病学的一部分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真菌病研究
廖万清院士团队发现九种新的致病真菌及其临床类型,其中胶囊青霉引 起的疾病由廖氏命名。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病治疗学研究
我国自主研发了国家1类新药白细胞介素8单抗乳膏用于治疗银屑病,国家1 类新药“海姆泊芬”用于治疗鲜红斑痣等; 张福仁团队发现“氨苯砜综合征”的风险基因,使这一致死性药物不良反 应有了预防措施。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免疫学研究
陈洪铎院士团队在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的起源、分化、免疫功能及临床的调 控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朱学骏团队发现副肿瘤天疱疮发生机理; 郑捷团队发现银屑病关键性致病性细胞因子的来源是真皮层的γ δ τ细胞, 入选2011年度《中国科学年鉴》。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的病因
皮肤性病对患者的5D影响模式
皮肤病与性病对患者带来的影响可用“5D”模式描述,其中心理影响 越来越受到关注。
第五节
关于皮肤性病学的学习路径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皮肤性病学直观性强
因为需要通过感性认识(皮损的视觉形态)获取疾病信息,所以更强调 实践性。许多皮肤病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被认识、诊断,临床诊断能力的形成 也必须建立在所经历病例的基础上。

皮肤病性病第八版教材课件

皮肤病性病第八版教材课件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二、真皮 (Dermis)
由中胚层分化而来,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包 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及基质,分为两层即乳 头层及网状层。
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毛囊、皮脂腺及 大、小汗腺均位于真皮结缔组织内。
皮肤病和性病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一般用“5D” 模式来描述: 1、不适(discomfort) 2、外观影响 (disfigurement) 3、心理影响(depression) 4、能力丧失(disablement) 5、死亡(death)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掌握和使用所学内容)
★提高考试能力(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正确
回答问题)。
了解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关于考试内容和形式
理论考核成绩70%,实践考核成绩30%。 考试内容基本都会讲到,讲课的过程中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1、基底层(basal cell layer) 仅一层基底细胞,呈圆柱状或立方形,核较大,
卵圆形,细胞嗜碱性兰染。呈栅栏状排列于其下 的基底膜上。它是生发细胞,代谢活跃,不断有 丝状分裂,产生子细胞以更新表皮。 基底细胞分裂周期13~19天,表皮更替或通过时 间28~56天。所以,表皮更新时间为41~75天。 角质形成细胞间依桥粒及细胞间粒合物质相互连 接。基底细胞靠真皮侧的胞膜上只有半桥粒,在 连结表皮真皮上起着重要作用。

皮肤性病预防与治疗PPT课件

皮肤性病预防与治疗PPT课件

加强人才培养
与国际知名医学院校和培训机构合作, 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皮肤性病防治专业 人才。
促进国际交流
举办国际皮肤性病学术交流会议和研 讨活动,推动全球皮肤性病防治事业 的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传播途径介绍
向公众介绍皮肤性病的传播途径,如性接触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以避免感染。
预防措施宣传
宣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皮肤性病,如使 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等。
个人卫生习惯
01
02
03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和 上厕所后。
保持清洁
保持身体和衣物清洁,避 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床上 用品。
公众认知不足
很多人对于皮肤性病缺乏正确 的认识,导致预防意识薄弱, 易感染疾病。
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的治疗方 法,效果有限,且副作用较大 。
未来发展方向
1 完善防治体系
建立健全的皮肤性病防治网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 疗能力。
2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加大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配置和药品供应水 平。
04
皮肤性病的护理与康复
日常护理
01
02
03
04
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洗澡,使用温和的清洁产 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物
质。
保持皮肤湿润
使用适合皮肤类型的保湿霜, 避免皮肤干燥。
避免过度日晒
外出时涂抹防晒霜,避免长时 间暴露在阳光下。
穿着舒适
选择柔软、透气的衣物,避免 穿着过紧或粗糙的衣物。
饮食调理
3 提高公众认知
加强皮肤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 和自我保护能力。
4 研发先进技术

皮肤性病学梅毒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梅毒PPT课件
提供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 增强身体免疫力。
强调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向患者强调规范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治疗依 从性。
加强心理关怀与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减轻心 理压力和负担。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梅毒的病原学
梅毒的流行病学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其病原体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皮肤性病学梅毒PPT课件

CONTENCT

• 皮肤性病学与梅毒概述 • 梅毒病原学及传播途径 • 临床表现与分期诊断 •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原则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皮肤性病学与梅毒概述
皮肤性病学简介
皮肤性病学是研究皮肤和性传播疾病的医学分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调节体温、感觉、 代谢等多种功能。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包 括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血清学试验等。
02
梅毒病原学及传播途径
形态与结构
梅毒螺旋体是一种细长、螺旋状的微生物,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生存条件
梅毒螺旋体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离开人体后不易生存,但在适宜条件下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天。
多学科合作与综合治疗
未来梅毒治疗将更加注重多学科合作和综合治疗,包括皮肤科、性病 科、感染科、心理科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和验证。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加强梅毒防控工作
未来梅毒防控工作将更加重视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梅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真菌性皮肤病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真菌性皮肤病

锈色小孢子菌感染引起;黑点癣主要由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感染引起;脓癣
主要由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如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等感染引起。
(二)传播途径
与癣病患者或患畜、无症状带菌者直接接触而传染。理发工具、帽子、枕巾
等是传播的媒介。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一)黄癣 (二)白癣 (三)黑点癣 (四)脓癣
碟状黄痂,覆盖整个 头皮,发无光泽,易 折断,有特殊鼠臭味
萎缩性疤痕、脱发
发内菌丝及孢子 暗绿色荧光
白癣
黑点癣
多侵犯儿童
儿童及成人均可发 病
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 紫色毛癣菌 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 断发毛癣菌
灰白色圆形或椭圆形鳞屑 少见,病发出头皮
性斑片,“母子斑”。距 即折断,其残留端
头皮2~4mm处折断,外 留在毛囊,呈黑色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五、治疗
4.搽药 可用2%碘酊、1%联苯苄唑溶液或霜、1%特比萘芬霜等外用抗真菌药 涂于患处,每天2次,连用8周。 5.消毒 患者使用过的毛巾、帽子、枕巾、梳子等生活用品及理发工具要煮沸 消毒。
脓癣治疗同上,切忌切开引流,避免造成更大的永久性瘢痕。急性炎症 期可短期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继发细菌感染可加用抗生素。
1.好发人群 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 2.典型皮损及症状 (1)皮损初为鳞屑性灰白色斑片,逐渐扩大成片。 (2)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残根在毛囊口呈黑点状。 (3)本型属于发内型感染。 3.预后 预后留有局灶性脱发及点状萎缩性瘢痕。
黑点癣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四)脓癣
1.典型皮损及症状
(1)初为成群的炎性毛囊性丘疹,逐渐融合成隆
第二节
体癣和股癣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学 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  ppt课件

ppt课件
34
◎ 注意:风团消退时可见有形状不一的暂
时性红斑。不要误诊为环形红斑或回状 红斑。当水肿发生于眼睑、口唇及阴部 时,由于局部组织疏松,故肿胀明显, 界限不清。
ppt课件
35
7、水疱(vesicle):
为含液体的局限性、隆起性、空腔 性损害,可分为单腔性(unilocular) 或多房性(multilocular)水疱。其大 小、颜色、形状、深浅及疱壁厚度不一。 直 径 大 于 0.5 ~ 1cm 者 称 为 大 疱 ( bulla );多数小水疱簇集称为疱疹 (herpes)。
ppt课件
24
⑶色素沉着斑
色素沉着斑可由表皮或真皮中色素 ( 自身色素或外来物 质 )增加而致;如黄褐斑或纹身;或由痣细胞或色素细胞增 多或集聚引起,如色素痣或太田痣。颜色可表现为黑色、棕 褐色或蓝黑色等色调。
ppt课件
25
⑷色素减退斑或色素脱失斑
由色素合成减少或色素细胞破坏致细胞数目减少甚至消 失而致。色素脱失呈白色,称色素脱失斑或白斑,如白癜风; 色素部分脱失则呈淡白色,称为色素减退斑,如白色糠疹。
ppt课件
7
皮肤的层次、组织及细胞构成

表皮的层次 ①角质层
表皮的细胞构成 ⑴角质形成细胞
⑵树枝状细胞

②透明层 ③颗粒层 ④棘层 ⑤基底层
①黑素细胞 ②郎格罕细胞 ③Merkel细胞 ④未定类细胞
ppt课件 8
2、真皮的层次

⑴乳头层

⑵网状层
ppt课件
9
真皮结缔组织的组成

ppt课件
32
5、肿瘤(tumor):
为发生于皮内或皮下的新生物,其大小、形状、颜色、 表面状况、质地、深浅(可高出皮面或仅可触及)和生物学 行为不一,很少自行消退。 肿瘤因细胞或组织的局部增生而致。 ◎注意:有些教科书并未把肿瘤单列为一种原发损害。

皮肤病与性病医学课件

皮肤病与性病医学课件

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
免疫和炎症机制研究
深入探索皮肤病与性病的免疫和炎症机制,研究新的药物靶点和 治疗方法。
微生物组学研究
研究皮肤和性病微生物组的构成和功能,发现新的病原体和疾病传 播途径。
精准医学研究
利用基因组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皮肤病与性病的精 准诊断和治疗。
新技术与方法在皮肤病与性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痤疮与玫瑰痤疮
痤疮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炎症,表 现为皮肤出现红肿、疼痛和瘙痒的痘痘 。痤疮可能与激素水平、遗传和环境因 素有关。
VS
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皮肤炎症,表现为皮 肤潮红、肿胀、灼热和刺痛等症状。玫瑰 痤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异 常等有关。
银屑病与白癜风
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表现为 皮肤出现红斑、瘙痒和银白色鳞屑。银屑病 可能与遗传、免疫系统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皮炎
皮炎是指皮肤炎症,通常与接触过敏原、化学物质或感染有关。皮炎可以表现为瘙痒、红肿、水疱和脱屑等症状 。
荨麻疹与药疹
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通常在数小时内消失。荨麻疹可能与食物、药 物或感染等有关。
药疹
药疹是指药物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瘙痒、红肿、水疱和脱屑等症状。药疹可能与药物种类、 剂量和使用时间等有关。
避免过度暴晒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使用防晒霜和遮 阳帽等保护皮肤。
穿着合适的衣物
选择透气、舒适、棉质或天然纤维的衣物, 避免合成材料和紧身衣物。
饮食调理
均衡饮食,多摄入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减 少油炸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治疗原则和方法
确诊与分类

《皮肤性病学总论》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总论》PPT课件

米松)。
医学PPT
28
3、皮肤科临床应用方法: (1)短程:适用于严重药疹、过敏反应急性期、严重 接触性皮炎等,多静滴开始,症状明显改善后可较快减量后 停用。 (2)中程:用于病期较长及病情反复者,如过敏性紫 癜、泛发性湿疹、非寻常型银屑病、多形红斑等。多口服, 症状控制后2-3月递减至停药。
医学PPT
27
(二)糖皮质激素
有抑制免疫、抗炎、抗毒和抗肿瘤等作用。
1、适应症:重症药疹、重症多形红斑、非感染性急性荨
麻疹、过敏性休克、严重接触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
炎、天疱疮、类天疱疮和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2、常用制剂:低效(氢化可的松)、中效(泼尼松、泼
尼松龙、甲基泼尼松龙、曲安西龙)和高效(地塞米松、倍他
医学PPT
10
2、继发性损害:可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及 机械性损伤所引起。
(1)鳞屑:为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角质细胞,由于角 化过度或角化不全而引起。
医学PPT
11
(2)浸渍:为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Fra bibliotek医学PPT
12
(3)糜烂:为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而露出的湿润面。 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
医学PPT
2
(1)斑疹:为局限性的皮肤颜色改变,损害与周围皮肤 平齐,大小不一,形状不定,d<2cm。d>2cm称斑片。分红 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及出血斑(d<2mm称瘀点;d> 2mm称瘀斑)
医学PPT
3
(2)丘疹:为限局、充实、隆起的浅表损害,d<1cm, 病变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一般由炎性渗出或增生所致。此 外,还有斑丘疹、丘疱疹和丘脓疱疹。

《皮肤性病学概述》课件

《皮肤性病学概述》课件

皮肤性病的未来展望
皮肤性病的研究方向
未来,皮肤性病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全面,涉及基因、环境、生活 方式等多个方面。
皮肤性病的治疗前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出现更加高效、安全、便捷的 治疗方法。
皮肤性病的预防策略
未来将更加注重预防,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降低皮肤性病的发 病率。
皮肤性病的研究热点与挑战
01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体格检查,对皮肤性病进行初步
诊断。
实验室诊断
02
通过实验室检查,如病理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对皮肤性病
进行确诊。
影像学诊断
03
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对皮肤性病
进行辅助诊断。
皮肤性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概述
介绍皮肤性病诊断标准的意义、制定原则和制定依据。
皮肤性病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
早在古埃及和罗马时代就有关于皮肤疾病的记载 和治疗。
19世纪
随着细菌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许多皮肤疾病的病 因得到阐明。
ABCD
中世纪
随着欧洲黑死病的流行,梅毒成为当时的主要性 传播疾病。
20世纪至今
皮肤性病学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如皮肤镜、皮肤活检等技术的应用。
02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皮肤的组织结构
表皮层
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 基底层组成,具有保护、吸收、感知 和更新等功能。
真皮层
含有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 等,具有支撑和弹性作用。
皮下组织
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有分 泌、排泄和调节体温等功能。
常见皮肤性病诊断标准
列举常见皮肤性病的诊断标准,如湿疹、荨麻疹的诊断标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皮肤病


病毒性皮肤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皮肤黏 膜病变.病毒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病 毒和核糖核酸(RNA)病毒两大类。 不同病毒对组织的亲嗜性不同 疱疹病毒嗜神经和表皮 带状疱疹等 乳头瘤病毒嗜表皮 各种疣 麻疹病毒呈泛嗜性 麻疹 广泛组织损伤

不同病毒引起不同类型

新生物型 多由乳头多瘤空疱病毒引起,少数 由痘病毒所致。皮损呈疣状增生,常见者如各 种疣及传染性软疣。 疱疹型 多由疱疹病毒引起,少数由痘病毒及 小 RAN 病毒引起。皮损以疱疹为主,常见者 疗程7—10日。
(2)糖皮质激素:在无严重并发症或禁忌症情况下,
早期短程应用,最好在起病5— 7 日内应用。
(3)止痛剂
可选用去痛片、阿司匹林、卡马
西平、颅痛定、消炎痛、扶他林等。神经营养 剂可采用维生素B1、B2、B12 等。
(4)免疫调节剂
转移因子或胸腺肽等。

2、外用药物治疗

以干燥、消炎为主。疱疹未破时外搽炉甘石 洗剂,或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软膏。若疱疹 已破溃,酌情以3%硼酸溶液或0.5%新霉素溶液湿
诊断与鉴别诊断
带状疱疹根据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 单侧分布,有明显的神经痛,一般不难诊 断。但应与单纯疱疹、脓疱疮鉴别。


对于一般患者,以消炎止痛、缩
短病程和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

1、内用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可采用阿昔洛韦口服或静滴;也可
应用阿糖腺苷治疗。此外尚可应用法昔洛韦或万乃
当宿主在某种外因如:恶性肿瘤、外
伤、疲劳等作用下免疫功能下降,潜伏
的病毒可再次激活、增殖,使受侵犯的
神经结发生炎症或坏死,产生神经痛,
同时沿神经纤维传播到皮肤,产生群集 的水疱。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临床表现
1、一般情况 带状疱疹典型的症状发生之前 常有轻度的全身症状。 2、自觉症状 在即将出现皮疹的部位皮肤不 适,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可在皮疹发 生前或伴随皮疹出现,部分患者在皮损消退 之后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更久。
临床表现
3、好发部位 好发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 一分支区,亦可见于腰部、四肢及耳部等。 4、皮损形态 在出现前驱症状1~4天后,皮肤 出现群集的小水疱或丘疱疹。疱液澄清或血 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基底常饶以红 晕。一般不超过躯干中线。局属淋巴结也常 有肿痛。
临床表现
5、合并症或特殊表现 头面部皮疹可累及眼 角膜,引起病毒性角膜炎。累及膝状神经结 可出现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 Ramsay—Hunt综合征。严重病例可伴高热、 肺炎、病毒性脑炎等。 6、病程及预后 儿童及青年人一般为2~3周, 老年人约3~4周。
敷,或外搽 0.5% 新霉素软膏。
3、物理治疗
可应用氦氖激光、紫外线、频谱
治疗仪照射等可缓解疼痛、提高疗效。
4、中医中药
针刺疗法有止痛效果,根据不同
的发病部位取不同的穴位。


红斑发疹型 多由RNA 病毒引起。皮损以红斑、 斑丘疹为主,如麻疹、风疹等。
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 起的,以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分布,伴明 显神经痛为特征,多见于成人,中医称为缠 腰火丹。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该 病毒具有噬神经和皮肤的特性。病毒经呼吸 道黏膜侵入体内,通过血行传播,发生水痘 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潜伏于脊神经后根 或神经结的神经元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