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导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历程
皮肤性病学在我国具有更为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14世纪,甲骨文中就已有“疥”和“疕”字出现,并有癣、疣等病名;
《周礼· 天官》中记载“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说明当时
就已经对皮肤病学的研究范畴进行了初步界定; 春秋战国以后,人们对皮肤病的认识逐渐增多,并上升到理论;
皮肤性病学(第9版)
表皮层 真皮层
皮下层
皮肤解剖结构的模式图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解剖结构的模式图
目录
第一节 表皮
第二节 真皮
第三节 皮下组织 第四节 皮肤附属器 第五节 皮肤的神经、脉管和肌肉
重点难点
掌握
表皮、真皮、皮肤附属器结构
熟悉
皮下组织;皮肤的神经、血管
了解
甲的结构
第一节
表皮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较完备地记载了淋病的症状;
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Leabharlann Baidu小儿皮肤病学的先驱; 明代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中,有关皮肤性病学的记载达到集历代成就之大成;
明代韩懋所著《杨梅疮论治方》是我国最早的梅毒领域专著。
第三节
中国皮肤性病学发展的简史和现状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免疫学研究
陈洪铎院士团队在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的起源、分化、免疫功能及临床的调
控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朱学骏团队发现副肿瘤天疱疮发生机理;
郑捷团队发现银屑病关键性致病性细胞因子的来源是真皮层的γ δ τ细胞,
入选2011年度《中国科学年鉴》。
Naegeli-Franceschetti-Jadassohn综合症
Dowling-Degos病 Siemens大疱性鱼鳞病
KRT14
KRT5 KRT2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皮肤性病学(第9版)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皮肤健康的要求从仅限于 “无病”逐步扩展到“美”,从传统皮肤性病学中逐步派生出“医学美容 学”;皮肤外科日渐普及,成为皮肤性病学中独立的亚专业。现在,我国 皮肤性病学的规模发展很快,实现县级医院都有皮肤性病科。整体实力也 得到很大提升。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遗传学研究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学的范畴
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dermatology)和性病学(venereology)。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其相关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皮肤、皮下组织 及附属器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 性病学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各种性传播疾病的致病微
特征性皮损就能较准确的诊断或预见皮肤外疾病,特别是肺、肾、脑等器官病
变、恶性肿瘤及代谢性疾病。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的病因
皮肤性病对患者的5D影响模式
皮肤病与性病对患者带来的影响可用“5D”模式描述,其中心理影响 越来越受到关注。
第五节
关于皮肤性病学的学习路径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皮肤性病学直观性强
Ⅱ型或碱性角蛋白(细胞角蛋白K1-K8;毛细胞角蛋白Hb)、Hb1-6共26种
皮肤性病学(第9版)
表皮角蛋白
Ⅰ型角蛋白:K9-K19 Ⅱ型角蛋白:K1-K8
毛发角蛋白
Ⅰ型角蛋白:Ha1-Ha8
Ⅱ型角蛋白:Hb1-Hb8
皮肤性病学(第9版)
表皮角蛋白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皮肤病
疾病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线状表皮痣 播散性表皮松解的掌趾角皮症 播散性非表皮松解的掌趾角皮病 I型先天性厚甲症 II型先天性厚甲症 豪猪状鱼鳞病 突变基因 KRT5/KRT14 KRT1/KRT10 KRT1/KRT10 KRT1/KRT9 KRT1 KRT6A/KRT16 KRT6B/KRT17 KRT1
表皮(epidermis)
复层鳞状上皮 组成: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占表皮的80% 黑素细胞(melanocyte):位于基底层,产生黑色素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抗原呈递细胞
梅克尔细胞(Merkel cell):感觉
皮肤性病学(第9版)
表皮结构
角质形成细胞形态结构的模式图
皮肤性病学(第9版)
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 棘层(stratum spinosum) 基底层(stratum basale)
表皮细胞的分层
皮肤性病学(第9版)
角质形成细胞结构 角质层由扁平无核的已死亡细胞组成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真菌病研究
廖万清院士团队发现九种新的致病真菌及其临床类型,其中胶囊青霉引 起的疾病由廖氏命名。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病治疗学研究
我国自主研发了国家1类新药白细胞介素8单抗乳膏用于治疗银屑病,国家1
疗。二是皮肤性病学是系统医学,只有在掌握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各
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成为皮肤性病科专科医师。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三、皮肤性病学操作性强
动手操作,是每一个皮肤性病科医师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皮肤外科亚
专业、激光美容亚专业的形成对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仅仅局 限于传统的“活检术”或“切除术”。 动手能力已经成为皮肤性病科医师生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透明层仅见于掌跖
颗粒层由1~3层扁平或菱形细胞组成,胞浆内充满粗大的透明角质颗粒
棘层细胞呈多角形,共4~8层
基底层为生发层,细胞呈长柱状或立方形
皮肤性病学(第9版)
表皮的更新
表皮通过时间(turnover time):约28天 由基底细胞层移行至颗粒层:约14天
由颗粒层移行至角质层表面脱落:约14天
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
作者:肖生祥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院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概述
皮肤的解剖学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重量:占人体的16% 面积:正常成人1.5~2.0m2 厚度:0.5~4mm,眼睑最薄,足跖最厚 表皮厚度:平均0.1mm
真皮厚度:1~2mm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角质形成细胞
由外胚层分化而来,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数量占表皮细胞的80% 以上,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keratin)。
皮肤性病学(第9版)
角蛋白
角蛋白是上皮细胞的主要结构蛋白,构成细胞骨架中间丝(微丝、微管、中
间丝)
目前已知54种:37种细胞角蛋白、17种毛发角蛋白 Ⅰ型或酸性角蛋白(细胞角蛋白K9-10、K12-20、K23;毛细胞角蛋白Ha) Ha1-8共28种
18世纪中叶
20世纪
20世纪中叶后
19世纪
对梅毒螺旋体、天花病毒等病原体 感染的研究是内科学中一个最为重 要的分支
20世纪中前叶
对皮肤病和性病的临床与病理特 征进行描述、总结、分类及发现 新的疾病和治疗方法的探索
21世纪
遗传学和免疫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医学美容学的发展方兴未艾,正 在成为皮肤病学的一部分
因为需要通过感性认识(皮损的视觉形态)获取疾病信息,所以更强调 实践性。许多皮肤病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被认识、诊断,临床诊断能力的形成 也必须建立在所经历病例的基础上。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皮肤性病学理论性强
皮肤性病学科的理论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将“直观”的经验上升为
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准确诊断、准确治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四、皮肤性病学的学习方法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乃至有所成就的皮肤性病科医师还必须精通一门
基础学科中的专业知识。在皮肤免疫学、皮肤病理学、皮肤影像学、皮肤
遗传学、皮肤病原学、皮肤生理学、皮肤生化学、皮肤药理学、皮肤护理
学等众多专业中是掌握而不是一般了解其中一门专业,就可以在这个领域 有所作为,成为学界的佼佼者。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遗传学研究
张学军团队等首先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分析复杂疾病易感基
因,发现银屑病、白癜风和麻风易感基因成果入选”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
进展”;利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发现汗孔角化症和掌跖角化症致病基因成 果入选201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陆前进团队将红斑狼疮表观遗传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疾病诊断,入选2017 年度“中国十大医学进展”。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MUHH遗传性少毛症、逆向 性痤疮、红斑肢痛症及PLACK综合征等单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对多种皮肤复杂疾病开展了流行病学和易感基因等方向研究,发现了银屑
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癜风、麻风、特应性皮炎、痤疮、天疱疮等多种皮
肤复杂疾病的100多个易感基因/位点,揭示了这些疾病的部分遗传机制。
基底层可能存在具有长期增殖及分化潜能的表皮干细胞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黑素细胞
占基底层细胞总数的10% 银染色、多巴染色、ATP染色 黑素小体(melanosome):合成黑素的场所 表皮黑素单元(epidermal melanin unit)
• •
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 黑素能遮挡和反射紫外线,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
重点难点 掌握 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如何学习皮肤性病学
熟悉
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现状
了解
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学的定义
皮肤性病学(dermatovenereology)是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临床二级 学科,既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又涵盖其他各临床学科,是临床医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述
皮肤的解剖学
皮沟 皮嵴 皮野 指(趾)纹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概述
皮肤的组成
表皮(epidermis)
真皮(dermis) 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 皮肤附属器(skin appendages):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腺、甲 皮肤内其他组织结构:血管、淋巴管、神经等
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
皮肤性病科学是一门内容涉及广泛的临床学科。皮肤性病科与其他临床各学
科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自身特点。如重型药疹、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各种类型 的血管炎等既可以有皮肤表现,又常伴有多脏器、多系统的受累,几乎与临床 各科都相关;性病的诊治则要求掌握一定的妇科与泌尿外科的专业知识。 “窥一斑而见全豹”是皮肤性病学的特点,皮肤性病科医师往往仅通过一个
类新药“海姆泊芬”用于治疗鲜红斑痣等;
张福仁团队发现“氨苯砜综合征”的风险基因,使这一致死性药物不良反
应有了预防措施。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发现新的疾病
近来由我国皮肤性病科医师首次报道的疾病有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 肿、特应性皮炎样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内容涉及广泛的临床学科,既具有相对 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又涵盖其他各临床学科,是临床医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
皮肤性病学学科特点是“窥一斑而见全豹”。 皮肤性病学直观性强、理论性强、操作性强。 我国皮肤性病学的规模发展很快,实现县级医院都有皮肤 性病科,整体实力也得到很大提升。
生物、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
第二节
皮肤性病学发展的简史和现状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世界皮肤性病学发展历程
皮肤病诊治工作一般由外科医 师承担,内科医师开始学习发 生于皮肤的症状和体征 皮肤病学和传染病学逐渐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性病学 被纳入皮肤病学的范畴 自身免疫理论与诊断技术的出现 推动了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诊疗
第一章
皮肤性病学导论
作者:张学军 郑 捷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安徽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目录
第一节 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 第二节 皮肤性病学发展的简史和现状 第三节 中国皮肤性病学发展的简史和现状
第四节 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
第五节 关于皮肤性病学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