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人教版化学九下《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给予反馈。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酸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酸碱知识,概括酸碱的定义、性质和中和反应。
-强调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学方法: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系统化认识。
(4)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解释原因。
3.实践操作:
(1)组织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奇妙。
(2)指导学生书写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过程。
4.总结提升: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酸碱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3.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结合课堂问答、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开展小组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定期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
5.课后作业:
(1)布置有关酸碱知识的基础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酸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6.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讲解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性质,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说明。
3.通过演示实验,展示酸碱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
4.引导学生认识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石蕊等,并演示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现象,解释酸碱度对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3.实践性强的实验教学
本案例重视实验教学,通过设计丰富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深入了解酸碱性质。这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4.小组合作与交流
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酸碱知识。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共享意识。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了学习效果。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视觉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是如何改变颜色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性质。
2.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如:“为什么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如何用化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反馈,提高小组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酸碱知识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促进自我成长。
2.开展小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提高自身能力。
2.设计拓展作业,如调查生活中酸碱中和反应的实例,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教学课题
101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生活中的植物花瓣、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练习实验的基本操作并进一步加强化学来源于生活的认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学习能力
德育渗透
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生: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不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碱能使紫色石蕊变成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而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教师: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也是随处可见。很多植物的色素都可以做酸碱指示剂。现在大家自己动手进行试验。
三、动手实验、合作探究
步骤:
1.取植物的花瓣或果实(紫甘蓝、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溶液浸泡。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将待测的溶液分别滴在点滴板上,并滴加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记录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
学生共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生:硝酸,盐酸,硫酸,碳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教师:那我们在家里可以品尝味道区分酸性。在实验室怎样检验酸和碱溶液呢?
生:紫色石蕊
教师:还有无色酚酞溶液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课堂为舞台,给学生自我表现的平台。着力创设快乐课堂。
二、演示引导
实验101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没组的4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白醋,盐酸,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组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因为酸碱性不同。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常见性质;2.掌握常见酸和碱的名称和化学式;3.能够进行酸碱的简单鉴别。

二、教学内容1.酸的定义及常见性质;2.碱的定义及常见性质;3.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和化学式;4.酸碱的简单鉴别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 (5分钟)•引入话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酸和碱,你们有遇到过吗?”•引导学生回答并谈一谈自己的经历。

2. 探究酸和碱的定义及常见性质 (15分钟)•分别让学生观察以下实验现象:–实验一:向酸性溶液中加入蓝色石蕊试液,颜色变红;–实验二:向碱性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颜色变红。

•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总结出酸和碱的共同点和区别。

2.1 酸的定义及常见性质•询问学生对酸的认识,引导学生回答酸的定义,并进行讲解。

•介绍酸的性质,如酸味、导电性、与金属的反应等。

2.2 碱的定义及常见性质•询问学生对碱的认识,引导学生回答碱的定义,并进行讲解。

•介绍碱的性质,如苦味、导电性、与酸的中和反应等。

3. 学习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和化学式 (20分钟)•给出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让学生根据名称写出相应的化学式;•引导学生通过课本和其他参考资料的查找,查找并补充其他常见酸和碱的名称和化学式。

4. 进行酸碱的简单鉴别 (15分钟)•引导学生提出酸碱的鉴别方法,并进行讨论;•分年级两组,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分别利用红、蓝石蕊试纸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进行鉴别;–实验二:分别利用蓝、红石蕊试纸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进行鉴别。

•学生观察结果,总结不同试纸对酸碱的鉴别效果。

5. 小结与评价 (10分钟)•学生回答小结问题:“酸和碱的定义是什么?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酸和碱如何进行简单鉴别?”•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提醒学生巩固复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酸和碱的思考,并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讲解。

2019最新人教版化学九下《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化学九下《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化学九下《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案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认识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懂得有关事故的急救与处理常识。

★★基础梳理一、酸碱指示剂:1、概念:指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

2、常用的指示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3、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与酸、碱溶液的反应:◇想一想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的一定是酸性溶液吗?提示:不一定。

中性溶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如食盐溶液等。

二、常见的酸: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1)浓盐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2)浓硫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相当于稀释)。

(3)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溶液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4)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2.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常做干燥剂。

(2)腐蚀性(脱水性)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夺取纸张、木材、皮肤等(均含有C、H、O等元素)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若不小心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3.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

(注: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①加速溶解②散热。

)三、酸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金属 + 酸 ==盐 + 氢气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H2SO4 + Mg ==MgSO4 + H2↑ 2HCl + Mg == MgCl2+ H2↑现象: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学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学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学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酸和碱的概念,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了解酸和碱的命名规则。
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掌握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方法,了解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能运用酸碱中和反应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如柠檬汁的酸味、肥皂水的碱性,引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酸和碱的定义、化学性质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酸和碱的定义、性质、命名规则等。
2.强调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实质,加深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3.梳理知识结构,让学生明确酸碱知识在化学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4.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生活中的酸碱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又要避免过于简单或复杂,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作业量要适宜,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后复习和预习。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4.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学会使用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技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结合实验过程,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效果,写出实验心得。
3.拓展作业:
(1)查找资料,了解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及其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的颜色变化。
(2)了解酸碱度对生物体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酸雨、土壤酸化等现象的原因和危害。
4.预习作业:
(1)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1.书面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酸碱概念、性质、中和反应原理的理解。
(2)结合生活实例,撰写一篇关于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3)绘制酸碱中和反应的示意图,标注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颜色变化。
2.实践作业:
(1)利用家庭可用的材料,如柠檬、苏打粉、醋等,进行酸碱中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的性质,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实验探究,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和碱的概念,知道酸和碱的组成特点,能正确书写常见的酸和碱的化学式。
2.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能运用酸碱中和反应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掌握酸碱度的测定方法,能对溶液进行酸碱度测试。
(2)思考酸碱滴定实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水质检测、药品分析等。
5.合作作业: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酸碱滴定实验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2.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教师个别辅导,纠正操作错误。
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物质的量,判断滴定终点,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五)总结归纳
5.联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
-结合酸碱知识,讲解环境污染与治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保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环保问题,如废水处理、土壤改良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6.课后拓展,提高素养: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巩固所学知识。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科普读物,拓展知识面,提高科学素养。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酸和碱的定义,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化学式、性质及命名规则。
-学生能够描述酸和碱的概念,区分酸碱指示剂的变化。
-学生能够写出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常见酸碱的化学式,了解它们的性质及用途。
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谨对待每一个步骤,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师结合酸碱知识,讲解环境污染与治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掌握了原子、离子、分子等基本概念,以及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酸碱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将成为本节课的重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以下学情分析如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基本定义和性质;2.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3.常见的酸和碱。

三、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基本定义和性质;2.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

四、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酸和碱的性质;2.概念导入法: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酸和碱的思考;3.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

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如酸雨对环境的影响、肥皂中碱的作用等,激发学生对酸和碱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概念解释(10分钟)1.定义酸和碱:酸是指含有H+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含有OH-离子的化合物;2.酸和碱的性质:酸味酸,酸溶液通常呈酸性;碱味苦,碱溶液通常呈碱性;3.酸和碱的实验识别方法:使用天然指示剂或酸碱指示剂,如红色和蓝色石蕊试纸。

第三步:实验探究(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2.实验一:使用红色和蓝色石蕊试纸测试不同物质的酸碱性;3.实验二:使用天然指示剂,如红蓝红菜汤、黄绿青葱汁等,观察变化并归纳总结;4.实验三:观察酸和碱的颜色和气味特征。

第四步:归纳总结(10分钟)学生归纳总结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第五步:拓展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酸和碱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小结,强调酸和碱的重要性和应用。

1.观察学生在实验环节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记录的完整性;2.收集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归纳总结和思维发散;3.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探究和应用。

七、板书设计•酸:含有H+离子的化合物,酸味酸,酸性溶液;•碱:含有OH-离子的化合物,碱味苦,碱性溶液;•实验识别方法:红色、蓝色石蕊试纸、天然指示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酸和碱的常见特征;3.了解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2.酸和碱的常见特征。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2.教具:白板、黑板、彩色粉笔、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酸性物质和一张碱性物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种物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你们平时怎么区分酸和碱?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25分钟)(1)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介绍酸的定义:酸指的是能产生H+离子的化合物,它有酸味,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然后介绍碱的定义:碱指的是能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它有碱味,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是如何产生离子的,为什么会有酸碱味道以及石蕊试纸的变化。

(2)酸和碱的常见特征•酸的特征:酸有酸味,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具有导电性。

•碱的特征:碱有碱味,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具有导电性。

3. 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组织实验演示,将几种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与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接触,观察试纸的变化,同时进行PH试纸的测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加深对酸和碱的特征的理解。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学生就刚才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酸和碱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会产生什么物质?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了解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食品和洗涤用品中酸碱性成分的使用。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知识,字数至少200字。

五、板书设计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酸的定义:能产生H+离子的化合物,有酸味,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的定义:能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有碱味,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酸的特征:酸味,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导电性碱的特征:碱味,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导电性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讨论和拓展应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酸和碱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常见酸和碱的性质。

2. 难点:酸和碱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石蕊试液、试管、滴管等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开始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常见的酸和碱。

那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酸和碱呀?
生:醋是酸吧,还有那个石灰水好像是碱。

师:对啦,非常好。

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它们的性质。

首先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

(开始进行实验操作)大家看,我把石蕊试液分别滴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有什么变化呀?
生:盐酸里变红了,氢氧化钠里变蓝了。

师:很好,那酚酞试液呢?(继续实验)
生:氢氧化钠里变红了,盐酸里没变化。

师:这就是酸和碱的一个重要性质哦。

那大家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生:不太清楚。

师:这是因为酸和碱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研究一下。

(引导学生进一步实验和观察)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常见的酸和碱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它们的一些性质。

但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实验操作方面,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参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8.课后作业,巩固提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的图片,如柠檬、肥皂、醋、碱面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今天我们将要学习酸和碱的相关知识。”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酸碱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实验教学,直观感受:组织学生进行酸碱实验,如使用酸碱指示剂、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等,让学生在实验中直观地感受酸碱性质,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酸碱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酸碱性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掌握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及常见酸碱的用途。
2.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能够运用酸碱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3.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难点
1.酸碱性质的深入理解,特别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2.学生实验操作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酸的性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碱的性质: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3.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HCl + NaOH → NaCl + H2O。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它们有什么作用?”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设计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酸碱指示剂的变化,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课堂讲解:针对实验现象,讲解酸碱性质、中和反应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5)课堂练习:设计梯度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6)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强化重点、难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五、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升对酸碱知识的理解。
2.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酸碱知识的掌握。
2.撰写实验报告,反思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酸和碱的概念。
2.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酸碱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酸和碱的定义、性质。
2.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常见的酸和碱,掌握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三、课堂讲解
1.讲解酸碱的定义、性质,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2.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指导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他们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具备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学习酸碱知识时,可能会对酸碱的定义、性质及中和反应的理解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实验现象的分析方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涵盖酸碱的定义、性质、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中和反应等内容。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实验导入:设计一个简单的酸碱指示剂实验,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引发学生对酸和碱性质的好奇心。
3.问题导入: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酸和碱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酸和碱的定义,明确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酸和碱的性质:讲解酸和碱的基本性质,如酸的腐蚀性、碱的腐蚀性和碱性等,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5.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合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紧密结合,从导入到讲授新知,再到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过渡自然,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酸和碱的知识。
4.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入,如胃酸过多、土壤酸碱度等,让学生认识到酸和碱的重要性。
2.实验情境:设计有趣的实验,如酸碱指示剂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酸和碱的特性。
3.问题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为什么酸和碱能发生反应?”“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等。
(五)作业小结
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自我反思:让学生撰写学习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3.预习任务: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让学生提前了解,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食醋、纯碱等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酸和碱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对于酸和碱的认知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如何设计一个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深化他们对酸和碱理解的教学案例显得尤为重要。

人教九下化学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九下化学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酸碱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3.强调酸碱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厨房、实验室等,让学生感受到酸和碱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我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的例子,如醋、柠檬、苏打等,引发学生对酸和碱的兴趣。
人教九下化学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九下化学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理解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应用,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九下化学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九下化学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引发他们对酸碱性质的思考。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酸碱物质,如柠檬汁、食醋、肥皂水和纯碱等,并让他们尝一尝、闻一闻,直观地感受酸碱的不同性质。通过这种互动方式,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到酸碱性。
-探索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至少三种减少酸雨污染的措施。
4. **拓展阅读题**:
-阅读有关酸碱平衡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相关资料,了解如何通过饮食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了解酸碱中和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如化工生产、废水处理等。
5. **反思与总结题**:
-写一篇短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遇到的挑战。
2.实践探究,理解概念:组织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从实践中理解酸碱的定义和性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突破重难点。
3.知识整合,提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点的整合,将酸碱性质、中和反应与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知识体系完整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敬畏自然的情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
1.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酸碱现象,如柠檬汁、肥皂水等,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的概念。
此外,我还会介绍酸碱指示剂的使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实验演示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10.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10.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对酸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教学重难点】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环节一:慧眼识酸教师: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探究活动1)①滴加石蕊溶液;②将紫甘蓝剪成细丝浸泡;③放入洁净小铁钉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①最优,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学生:(对教师提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教师:(将矛盾交给其他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学生:不能!酚酞溶液遇酸和中性的NaCl溶液都不变色。

教师:我今天还准备了其他一些新鲜蔬菜、鲜花等含指示剂的材料,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各种实验,进一步探究“认识酸的方法”。

花的种类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花汁在稀盐酸中的颜色花汁在稀硫酸中的颜色玫瑰粉红色粉红色粉红色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教师:同学们的创造力都很强,如果我们要检验某种物质是否是酸,手头又没有石蕊溶液的情况下,就可以用上述方法。

教师:结合探究活动1和探究活动2的体会,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学生: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因此不是水的作用;NaCl溶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那么也不是Cl-的作用;应该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

教师:(教师从知识的角度及时提升方法)同学们分析正确,而且我们做出这些结论时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

请同学们再用我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去认识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证明;用Na2S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证明。

点评:教师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三个活动层次逐渐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兴奋状态,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如醋酸溶解石灰石、碱性清洁剂清洁油污等,引导学生关注酸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提出问题:“你们对酸碱有什么了解?酸碱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酸碱的思考。
2.通过学习酸碱的性质和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使学生在全面发展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鉴别生活中的酸碱物质?”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高学生的讨论效果。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酸碱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
4.实践操作: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酸碱的性质。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5.情感教育:本节课结合酸碱知识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等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酸碱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酸和碱,以及常见的酸和碱的特点;2.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常用名称和化学式;3.了解酸和碱的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1.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和性质;2.掌握酸和碱的常用化学式;3.理解酸碱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和定义;2.了解酸和碱的化学式和常用名称;3.掌握酸碱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验器材:酸性和碱性物质、试剂、试管、移液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进行导入,比如:我们平时常吃的柠檬、葡萄、苹果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呢?2. 引入新知识(10分钟)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物质进行讲解,介绍常见的酸和碱,并将其常用名称和化学式呈现在课件中,如下:•酸性物质:柠檬酸(C6H8O7)、硫酸(H2SO4)、盐酸(HCl)等;•碱性物质: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氨水(NH3)等。

3. 核心概念讲解(2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简要介绍酸和碱的性质和定义,如下:•酸:指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有酸性味道,能够腐蚀金属;•碱:指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有苦碱味,能和酸中和。

4. 动手实验(3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合理选择试剂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酸和碱的反应现象。

具体步骤如下:1.将酸性物质(如柠檬酸)和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分别溶解在水中,制备酸性和碱性溶液;2.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分别倒入不同的试管中;3.逐滴加入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观察其颜色变化、气体释放等反应现象;4.记录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酸和碱的特点。

5. 拓展延伸(15分钟)通过课件呈现,介绍酸和碱的应用领域,如下:•酸的应用:酸可以用于制造化肥、肥皂、饮料等;•碱的应用:碱可以用于制造肥皂、玻璃、肥料等。

6. 小结(10分钟)通过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人教版化学九下《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案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认识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懂得有关事故的急救与处理常识。

★★基础梳理一、酸碱指示剂:1、概念:指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

2、常用的指示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3、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与酸、碱溶液的反应:◇想一想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的一定是酸性溶液吗?提示:不一定。

中性溶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如食盐溶液等。

二、常见的酸: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1)浓盐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2)浓硫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相当于稀释)。

(3)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溶液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4)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2.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常做干燥剂。

(2)腐蚀性(脱水性)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夺取纸张、木材、皮肤等(均含有C、H、O等元素)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若不小心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3.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

(注: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①加速溶解②散热。

)三、酸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金属 + 酸 ==盐 + 氢气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H2SO4 + Mg ==MgSO4 + H2↑ 2HCl + Mg == MgCl2+ H2↑现象: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

H2SO4 + Zn ==ZnSO4 + H2↑ 2HCl + Zn == ZnCl2+ H2↑现象:反应较快,有大量气泡产生。

H2SO4 + Fe ==FeSO4 + H2↑ 2HCl + Fe == FeCl2+ H2↑现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有气泡产生。

(3)金属氧化物 + 酸==盐 + 水Fe2O3 +6HCl == 2FeCl3 + 3H2O(注FeCl3溶液:黄色)现象: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uO + 2HCl == CuCl2 + 2H2O(注CuCl2溶液:蓝色)现象: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碱 + 酸 ==盐 + 水HCl + NaOH == NaCl + H2O H2SO4 + 2NaOH ==Na2SO4 + 2H2O◇议一议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时能否将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提示:不能。

铁锈除净后,露出里面的铁,铁会与酸反应而消耗。

★★★考点拓展及重点例析●考点拓展一、酸碱指示剂的应用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变色的是石蕊溶液或酚酞溶液,而不是酸或碱溶液。

酸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食盐、水等中性液体也不能使无色酚酞或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指示剂不只是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在酸、碱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的物质都可作指示剂;不溶性的物质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例1】(2009·温州中考)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纸花,分别喷洒下列液体,能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B. 稀盐酸C. 蒸馏水D. 食盐水【规范解答】选B 。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酸碱指示剂的应用知识。

关键点: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

◇变式训练(2008·海南中考)以下是某化学探究的过程。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

向NaOH 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1)提出问题:是什么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呢?(2)查找资料:NaOH 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大量的H 2O 、 Na + 、OH — 和极少量的H + 。

(3)猜想:是大量的OH —使紫色石蕊试液蓝色。

(4)实验探究步骤及其说明:①在一支干净试管中加入2mL 蒸馏水,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几乎不变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一支干净试管中加入2mL 氯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几乎不变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论:原假设________。

(填“成立”或“不成立”)【解析】①说明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②中氯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二者都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对照猜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色,只能是其中的氢氧根离子使得石蕊变色。

【答案】(4)①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 ②Na +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 ③在一支干净试管中加入2mL 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说明O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

(5)成立二、酸的化学性质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元素生成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2.酸与含Fe 元素的物质反应时,Fe 元素显示化合价的一般规律:(1)单质Fe 发生置换反应时,在生成的化合物中Fe +2价。

如 H 2SO 4(稀) + Fe == Fe +2SO 4 + H 2↑(2)含Fe 元素的化合物发生化学时,在生成的化合中Fe 元素显示的化学价就是反应前Fe 元素的化学价。

如 Fe +32O 3 +6HCl (稀) == 2Fe +3Cl 3 + 3H 2O【例2】(2009·宁波中考)把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盐酸中,充发反应后过滤。

在滤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无现象。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不含铜B.滤渣可能是铜和铁的混合物C.滤液中含有FeCl 2和HClD.滤液中含有FeCl 2和CuCl 2【解析】选B 。

Fe 粉和CuO 分别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 2和CuCl 2,滤液中加入Fe 粉无现象,说明滤液中一定无剩余盐酸和CuCl 2,否则会有气泡和红色物质产生,说明生成的CuCl 2又被Fe 粉全部置换生成铜,故滤渣中一定有铜。

铁粉若过量,滤渣中还会有铁。

选项B 符合题意。

●重点拓展【例3】(2009·兰州中考)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A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B .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C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D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解析】选D 。

做题时要看清是选错误的。

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液滴向四周飞溅,非常危险,故D 错。

【例4】(2009·烟台中考)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解析】选A 。

要使小气球鼓起来,需瓶内气体压强增大,瓶内应产生气体或原气体受热,石灰石和稀盐酸及镁和稀硫酸都能产生气体,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可产生热量,生石灰和水反应时也产生热量。

【例5】(2010黑龙江)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

在两只烧杯里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然后分别向左、右两端烧杯中加入质量相等的Fe 和金属A 。

有气体产生时,天平指针慢慢向左偏转(如图Ⅰ);指针偏转到一定角度后,又慢慢向右偏转;反应结束,天平指针指向右端(如图Ⅱ)。

则天平右端加入的金属A 可能是( )A .ZnB .MgC .CuD ..Al【解析】开始天平指针慢慢向左偏转说明金属A 比铁活泼,到一定角度后,又慢慢向右偏转,反应结束,天平指针指向右端(如图Ⅱ)。

说明质量相同的铁和金属A ,铁产生氢气的量多。

答案:A【例6】(2010湖北武汉)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

(1)打开止水夹a,可观察到试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当试管中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时,夹紧止水夹,试管中有沉淀生成。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当打开止水夹时,酸液流下与铁粉混合可产生气体。

答案:(1)有气泡生成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2)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通过导管进入Ⅱ中,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

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也可。

※〓〓达标测评〓〓※一.选择题1.生活中常见的酸有很多,以下食品或调味品中可能含有酸的是( )①水果②食盐③食醋④糕点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C。

很多水果中含有柠檬酸;食醋中含有醋酸;食盐和糕点中不含有酸。

2.(2010·南昌中考)若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肯定的是( )A.溶质质量都减少B.溶剂质量都增大C.溶液质量都增大D.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解析】选D。

浓盐酸有挥发性,放置后,溶质减小,溶剂不变,溶液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B、C错,浓硫酸有吸水性,放置后,溶质不变,溶剂增多,溶液增多,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A错,故选D。

3.下列稀释浓硫酸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B。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地搅拌,使产生的热迅速扩散。

千万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以防沸腾,使液体喷溅出来。

4.(2010·鞍山中考)白蚁能分泌出蚁酸。

蚁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能腐蚀很多物质。

下列最不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 )A.镀锌水管B.铜制塑像C.大理石栏杆D.铝合金门窗【解析】选B。

蚁酸能与锌、铝、大理石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

故选项B符合题意。

5.小红学习了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后,归纳总结出如图所示的关系。

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其中颜色不正确的是( )A.紫色B.蓝色C.红色D.无色【解析】选A。

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碱溶液使石蕊溶液变蓝色,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图中A应该为红色,故选项A符合题意。

6.(2010·河南中考)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水区分氯化钙和碳酸钙B.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白酒和白醋C.用盐酸区分黄金和黄铜(含锌)D.用酚酞溶液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盐酸【解析】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