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影像学总结

合集下载

泌尿系统影像诊断学

泌尿系统影像诊断学

泌尿系统影像诊断学泌尿系统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领域,通过不同的影像技术来诊断和治疗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影像学在诊断这些器官疾病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泌尿系统影像学的常用技术和诊断方法。

一、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声波传播产生图像来观察泌尿系统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超声波检查可以明显显示肾脏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检查输尿管和膀胱是否有梗阻或结石等问题。

此外,超声波检查还可以评估尿路梗阻、膀胱壁增厚等疾病。

二、CT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泌尿系统器官的详细立体图像。

CT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解剖结构,检查肿瘤、积水、感染等病变。

CT检查对于评估肾脏结石和肾盂积水等疾病有很高的准确性。

三、MRI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常精密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泌尿系统图像。

MRI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区分肿瘤与炎症、评估输尿管梗阻和膀胱肌层浸润等情况。

MRI检查对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和功能评估非常有价值。

四、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通过膀胱镜插入尿道直接观察膀胱内壁和管腔的检查方法。

膀胱镜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对于早期膀胱肿瘤的诊断非常重要。

此外,膀胱镜检查还可以进行活检和治疗操作。

五、尿路造影尿路造影是通过注射造影剂来显示泌尿系统器官的造影检查方法。

尿路造影可以显示输尿管和膀胱的解剖结构,评估输尿管梗阻和膀胱病变。

尿路造影对于诊断泌尿系统结石、梗阻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泌尿系统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通过超声波、CT、MRI 等影像技术可以准确诊断和评估泌尿系统疾病。

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各有优势,医生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通过泌尿系统影像学的应用,可以提高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本文对泌尿系统影像学有所了解。

泌尿系统影像学

泌尿系统影像学
泌尿系统影像学
5′
15′
30′
IVP
泌尿系统影像学
静脉肾盂造影
泌尿系统影像学
肾盂 肾盏 输尿管
泌尿系统影像学
双肾轮廓较清楚,肾盂肾盏,输尿管正常, 左肾盂呈分枝状,右肾盂呈三角状
泌尿系统影像学
分枝形肾盂:左上、中、下组肾盏正常, 肾盂呈分枝状,右肾结构未显示
泌尿系统影像学
壶腹型肾盂 泌尿系统影像学
25秒 肾实质期:延迟80-120秒 肾盂排泄期:延迟5-10分钟
泌尿系统影像学
CT平扫及泌尿三系期统影扫像学描
正常CT表现
泌尿系统影像学
CT平扫
形态: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 光滑、锐利;肾门内凹;肾动静脉呈窄带状软 组织影
密度:肾窦脂肪为低密度;肾盂为水样密 度;肾实质密度均一;腹段输尿管呈点状软组 织影
泌尿系统影像学
泌尿系统影像学
X线检查
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及尿 道,这些结构在普通X线检查时均表现软组 织密度,缺乏自然对比。肾具有排泄含碘 对比剂的能力,尿道又与外界相通,而适 于逆行性泌尿系统造影检查
泌尿系统影像学
检查技术
腹部X线平片 尿路造影
排泄性尿路造影(excretory urography)又称静 脉性肾盂造影(intraveneous pyelography,IVP)
患者一次憋气,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 螺旋CT层厚5-10mm,小于1cm病灶薄层扫描
泌尿系统影像学
检查技术
平扫检查 增强检查:可进行双期或三期扫描
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用量按1-2 ml/kg,成 人一般用75ml
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率2.5-4ml/sec 肾皮髓质交界期:注射造影剂开始延迟20-

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

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

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在医学的领域中,医学影像学就如同医生的“透视眼”,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人体内部的奥秘。

而在这其中,泌尿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这些器官在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排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泌尿系统出现问题时,医学影像学能够为医生提供直观、准确的信息,从而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首先,我们来谈谈肾脏。

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形成尿液,并调节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对于肾脏的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CT 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简便且经济实惠的方法。

通过超声,医生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以及内部是否有肿块、结石等异常。

比如,当肾脏出现囊肿时,超声图像上会显示出一个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如果是肾结石,超声则能看到强回声光点,并伴有后方声影。

CT 检查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分辨率。

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肾脏的细微结构,如肾实质、肾盂、肾盏等。

对于肾脏肿瘤,CT 能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还能评估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CT 还可以用于诊断肾外伤、肾脓肿等疾病。

MRI 检查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例如,对于肾脏的囊性病变,MRI 能够更好地区分囊肿的性质,判断其是否为复杂性囊肿或囊性肾癌。

同时,MRI 对于肾脏血管的显示也较为清晰,有助于诊断肾血管疾病。

接下来是输尿管。

输尿管是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细长管道,负责将尿液从肾脏输送到膀胱。

由于输尿管位置较深且细长,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时难以直接显示其全貌。

但通过一些特殊的技术,如静脉肾盂造影(IVP)、CT 尿路造影(CTU)和磁共振尿路造影(MRU)等,可以有效地观察输尿管的情况。

IVP 是将造影剂注入静脉后,通过 X 线观察造影剂在泌尿系统中的排泄过程。

如果输尿管存在狭窄、梗阻或结石,造影剂的排泄会受到影响,从而在 X 线图像上显示出异常。

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不同的影像技术和设备,以图像的形式呈现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病理改变,从而帮助诊断疾病和进行治疗。

其中,泌尿系统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分支,主要关注泌尿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疾病。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

通过不同的影像技术,医生可以观察和评估这些器官的形态、大小、位置和功能状态。

常用的泌尿系统影像学技术包括X线影像、超声波、CT扫描、MRI和核医学等。

首先,X线影像是泌尿系统影像学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X射线的特性,医生可以获取体表和内脏器官的影像。

在泌尿系统的疾病诊断中,常用的X线技术包括静脉肾盂造影和尿路造影。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检测肾脏结石、肾盂积水、肾盂肿瘤等病变。

其次,超声波是一种无创、安全、无辐射的影像技术。

它可以通过超声波的回声来形成人体内部器官的影像。

在泌尿系统的影像学中,超声波常被用于检测肾脏、膀胱和前列腺等器官的病变。

通过超声波的实时成像,医生可以观察肿物、囊肿、积液等病变。

此外,CT扫描和MRI是常用的高分辨率泌尿系统影像学技术。

CT扫描可以提供器官的横断面影像,对于检测泌尿系统的结构变化和损伤非常有帮助。

MRI则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器官的详细影像,对于评估病变的程度和位置非常重要。

这两种技术常被用于泌尿系统的肿瘤检测和诊断,如肾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等。

最后,核医学是一种特殊的泌尿系统影像学技术。

它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药物来观察身体内代谢、功能等方面的变化,可以用于评估泌尿系统功能异常。

例如,肾功能的评估可以通过核医学的肾脏显像技术来完成。

总的来说,泌尿系统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通过不同的技术和设备,医生可以全面地观察和评估泌尿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病变。

这些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医生的准确性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未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泌尿系统影像学将进一步发展,为泌尿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好的支持。

泌尿系正常CT影像

泌尿系正常CT影像

CT表现:平扫时双肾大小、轮廓、位置基本对称,肾上、下
极区肾实质呈卵圆形,边界光滑。增强扫描
血管显影期:又称皮髓质交界期,注入造影剂后15s 后,外周肾皮质及伸入髓质内的肾柱显影,密度升高, 而髓质未显影,两者交接清晰,此期持续为80—90s 静脉期:造影剂通过肾小管排泄,髓质显影,密度 不断增高,最终与皮质密度一致或略超过肾皮质,皮髓分界逐渐消失,CT值可达130HU,此期持续1— 2min
泌 尿 陕 系 及 中 马附后 春院 玲 处正 室理常 表 现 CT
CT
•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 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排泄是指 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 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 的生理过程。
• 肾脏
肾脏属于腹膜后器官,位 于脊柱两旁,由于受肝脏 的影响,右肾比左肾低于 1.5cm。 肾脏为实质性器官,形 似大豆,肾前面隆起,后 面平坦,内侧缘中部凹入, 称为肾门。
动脉期 肾皮质显影,肾髓质无强化
静脉期 皮-髓质密度趋向一致
• 肾窦:为肾脏中央的凹陷
部分,其内含有肾盂、肾盏、肾 动脉主干分支、肾静脉、淋巴及 肾盂周围脂肪等结构。增强后不 均匀强化
肾血管: 平扫时不如增强扫描显
示清晰,肾动脉位于肾静脉的后 方,肾盂的前方,肾静脉口径较 粗,多数肾静脉及动脉同层显示。 (1)左肾静脉长于左肾动脉,在主 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及静脉间穿 越,最后汇入右侧的下腔静脉。 (2)右肾静脉短于右肾动脉,行于 下腔静脉及右肾静脉之后,最后 汇入下腔静脉。 (3)两肾动脉进入肾之前均分叉, 呈Y形表现。 (4)追踪行径,肾动脉起自左侧腹 主动脉,下腔静脉汇入偏右侧的 下强静脉。
1、树枝型:几个肾大盏和漏斗形成一纤细的肾盂,呈漏

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

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

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医学影像学犹如一位“透视眼”,能够帮助医生洞察人体内部的奥秘,而泌尿系统则是其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它们协同工作,完成尿液的生成、运输、储存和排泄。

医学影像学在这个系统的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以及病情监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先来说说肾脏。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形如蚕豆。

B 超检查是评估肾脏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B 超,可以清晰地看到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比如是否有囊肿、结石、肿瘤等异常。

如果怀疑有更细微的病变,比如肾脏的炎症或者早期肿瘤,增强 CT 检查就派上用场了。

它能通过注入造影剂,让肾脏的血管和组织更清晰地显示出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输尿管是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细长管道。

由于其位置较深且细长,一旦发生病变,诊断相对较困难。

但医学影像学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腹部 X 光片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有输尿管结石,但对于较小的结石或者其他病变,可能就不够灵敏。

此时,静脉肾盂造影(IVP)就显示出了优势。

它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使肾盂、肾盏和输尿管依次显影,能够清晰地显示输尿管的走行、是否有狭窄、扩张、梗阻等情况。

而CT 检查,尤其是 CT 尿路造影(CTU),则能更全面、更清晰地展示输尿管的全貌,为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膀胱就像一个“蓄水池”,储存尿液。

对于膀胱的检查,B 超可以初步了解膀胱的充盈情况、壁的厚度以及是否有异物。

但如果要更详细地观察膀胱内部的情况,比如是否有肿瘤、憩室等,膀胱镜检查则是不可或缺的。

膀胱镜可以直接伸入膀胱内部,让医生直观地看到膀胱黏膜的情况,并可以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明确诊断。

尿道相对较短,但也可能出现炎症、狭窄等问题。

尿道造影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尿道的通畅情况以及是否有畸形、狭窄等病变。

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医学影像学检查并非孤立进行的,往往需要多种检查方法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比如,一个患者出现血尿,医生可能会先安排 B 超检查,初步了解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的情况。

泌尿系统影像表现及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泌尿系统影像表现及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一、检查方法
9.MRI: 平扫:SE序列,特点是可以多角度进 行T1WI和T2WI,必要时应用脂肪抑制 技术。 增强:顺磁性对比剂Gd-DTPA(马根维 显)剂量0.1-0.2mmol/Kg体重。
一、检查方法
MRU:重T2快速采集弛豫增强序列。 原理是水(尿)的T2值(300-500ms)大于
体内其它器官,也远远大于所使用的TE值,因 此腹腔内器官信号被压低,而尿液(水)仍保 留高信号,从而达到水成像的效果。
(磁共振尿路成像)主要用于查找尿路梗阻 的病变部位和性质,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 无需对比剂。
二、影像学正常表现
肾脏
平片:长12-13cm,宽5-6cm,边缘光, 正常右肾稍低于左侧,左肾稍大于右侧, 一般不超过1cm。部分左肾上极外侧可
见局限突出似驼峰状为正常变异。
二、影像学正常表现
肾脏
(二)泌尿系结石
F临床症状:腰痛、下腹痛并向会阴部放射,血
尿,排尿疼痛、中断,泌尿系刺激症状。
F部位:肾脏和膀胱多见,输尿管 尿道结石多由
上泌尿道而来。
F性质:结石由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盐和胱氨
酸盐组成。
F特点:90%为阳性结石,少数尿酸盐类结石为
阴性结石,但相当比例的阴性结石可在CT、USG 检查中发现;膀胱结石多见于10岁儿童和老年人。
IVP:注射造影剂后1-2分钟肾实质显影, 密度均匀,2-3分钟肾盏、肾盂开始显 影,15-30分钟时显影最浓。肾小盏、 肾大盏及肾盂如图。
二、影像学正常表现 肾脏
壶腹型肾盂CT平扫、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
二、影像学正常表现 肾脏
CT:
平扫: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 均匀,CT值30-50Hu。 增强:注药后1分钟肾皮质明显强化,2分 钟肾髓质明显强化,CT值达80-120Hu,510分钟肾盏、肾盂明显强化。

泌尿系统影像学表现(详细、全面)

泌尿系统影像学表现(详细、全面)

CT及MRI:可以更好显示大小、形态、密 度和肾周异常。 1、肾脏增大或缩小: 增大以肾集合系统增大为主,肾实质局部 或全部增厚,密度减低,不均匀,可有钙化。 晚期肾重度积水时,肾实质菲薄。 缩小呈桑葚状变形,皮质变薄,实质密度 不均,部份合并钙化。 2、增强扫描肾实质强化不均匀,病变肾实 质强化程度降低或无强化。 3、肾边缘模糊,肾周筋膜增厚,脂肪间隙 混浊。 4、可有肾门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肾盂肾盏旁逆流
静脉周围逆流
3、CT、MRI正常表现
肾—CT 平扫:肾实质为软组织密度,密度低于肝脏,
肾窦为脂肪密度,肾盂为水样密度。 增强:①皮质期(30-90s):皮质明显强化,髓质 维持较低密度,皮髓质分界清晰,强化的肾皮质向 肾实质伸入,既解剖学肾柱。②实质期(90-120s): 髓质强化类似或略高于肾皮质。③肾盂期(510min):肾盂肾盏明显强化,肾实质强化程度下降。 MRI:肾实质呈中等稍低信号,低于肝脏信号, T1WI上皮质信号略高于髓质信号,T2WI上皮质和 髓质信号无差异。增强与CT表现类似。
KUB:显示右 侧第2腰椎横 突小点状高密 度影
IVP:显示输尿管 上段结石,右肾积 水,右侧刷尿管未 见显影
IVP: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 右侧输尿管全程显影并轻度 扩张、积水。
右侧输尿管上段结石伴 右肾下行或原发于膀胱,较 大的膀胱结石呈分层状,具特征性。
第一节 泌尿系统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泌尿系统正常X线表现
1.腹部平片(KUB)
:可显示双肾 轮廓、大小、位臵。
检查前一日口服缓泄剂或清洁 灌肠后摄片,主要观察泌尿系结石。
形态:豆状,上极略尖, 下极圆钝。 位置:呈八字状位于脊 柱两侧,位于胸12-腰3 之间,右肾较左肾低12cm。

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影像学

形态结构异常 ——肾囊性肿物
右肾囊肿,右侧上盏弧形受压, 右肾盂、肾盏下移
形态结构异常——肾囊性肿物
肾囊肿,单发或多发,类圆形、薄壁,水样密 度,增强无强化。
形态结构异常——肾囊性肿物
多发肾囊肿,类圆形、薄壁,水样密度,增 强无强化。大的囊肿引起肾盂肾盏受压变形; 肾囊肿是典型的囊性肿块。
形态结构异常——肾实质
形态结构异常
形态结构异常——膀胱
膀胱内充盈缺损filling defect
形态结构异常——膀胱
膀胱肿瘤 膀胱内充盈缺损filling defect
膀胱肿瘤——分叶状充盈缺损(filling defect)
膀胱肿瘤——充盈缺损 filling defect
膀胱肿瘤:膀胱内多发不规则充盈缺 损,边缘分叶状,左侧输尿管明显扩 张
二、泌尿系统病变 的基本影像学征像
位置异常——先天性发育异常:异位肾、马蹄肾 继发性移位: 受压移位、肾下垂
形态结构异常 集合系统——肾盂、肾盏、 输尿管、膀胱 肾脏实质——囊性肿块 实性肿块 钙化和结石
结石: 由多种成分构成,包括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盐和胱氨酸盐等。90%为 阳性结石。少数如草酸盐结石为阴性结石(CT、超声可显示相当比例的阴性结石)
形态结构异常 ——结石
M,41,输尿管上段结石
左输尿管中段结石
形态结构异常——结石
右输尿管上段结石
左输尿管下段结石
形态结构异常——结石
双输尿管上段结石
形态结构异常 ——结石
右输尿管中段结石
形态结构异常 ——结石
M,27,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
形态结构异常——结石
左输尿管下段结石
结石——CT表现
膀胱癌:壁不规则增厚,并形成及肿块 突入腔内,肿块内可见高密度钙化,增 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

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影像诊断

详细描述
肾结石是由于尿液中的钙盐、草酸盐等晶体物质在肾盂 或肾盏内沉积形成的固体结石。早期肾结石通常无明显 症状,因此需要通过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筛查。超声和 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肾结石的大小、 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可评估肾结石引起的肾 积水程度,从而判断肾功能受损情况。根据影像诊断结 果,医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体 外碎石或手术治疗等,有效缓解病情并保护患者的肾功 能。
膀胱结石影像诊断对排尿保护的作用
总结词
膀胱结石可引起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像诊断技术如超声、X线等可明 确膀胱结石的诊断,指导临床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从而保护患者的排尿功能。
详细描述
膀胱结石是指在膀胱内形成的固体结石,通常是由于 尿路感染、尿路梗阻或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膀胱结 石可引起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严重时可能 导致尿潴留和肾功能损害。影像诊断技术如超声和X 线等能够明确膀胱结石的诊断,并评估其大小、形态 及与膀胱壁的关系
《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影像 诊断》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泌尿系统概述 • 泌尿系统影像检查技术 • 泌尿系统常见尿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展望与发展趋势
01
泌尿系统概述
泌尿系统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是产生尿液的器官,输尿管将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储存尿液,最后通过尿道 排出体外。
肾积水影像诊断
X线平片
肾积水在X线平片上通常表现为肾外形增大,肾盂 、肾盏扩张,呈典型的“双轨征”。
MRI检查
MRI检查能够清楚地显示肾积水的程度和范围, 同时还能显示病因,如输尿管狭窄、神经源性膀 胱等。
CT检查

泌尿系统影像学表现详细全面

泌尿系统影像学表现详细全面
内,显示不规则空腔 肾盂积脓—肾盂扩大,边缘不规则
造影表现
不显影—肾实质完全破坏或尿路阻塞,肾 功能受损 输尿管及膀胱被波及—粘膜上皮发生多数 溃疡,形成肉芽组织,纤维疤痕收缩,致输 尿管呈串珠样改变,缩短。膀胱容积小。 对侧肾盂积水—膀胱壁结核波及输尿管 (对侧)开口引起
CT及MRI:可以更好显示大小、形态、密 度和肾周异常。 1、肾脏增大或缩小:
<150mm2。 2)MRI
与CT表现相似,在T1WI和T2WI上信号 强度类似于肝实质信号。
外侧枝
内侧枝
左肾上极
泌尿系统和肾上腺基本病变
(一)肾数目、大小、形态和位置异常 (二)泌尿系异常钙化 (三)肾功能异常 (四)肾实质和肾盂肿块 (五)肾盂肾盏和输尿管扩张 (六)膀胱壁增厚、肿块 (七)肾动脉异常 (八)肾上腺增生、肿块
大小:长约12-13cm, 宽约5-6cm.
2.尿路造影
(1)静脉性肾盂造影(IVP):通过静脉注入造影后不同 时间段进行摄影。
1分钟
肾实质显影
2-3分钟 肾盏显影,15-30分钟最浓
注入造影剂后 30分钟 输尿管开始显影
30分钟
膀胱显影
1、肾实质显影有利于观察肾的形态、边缘 肾实质厚度。
2、肾盏分为肾小盏和肾大盏
第一节 泌尿系统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泌尿系统正常X线表现
1.腹部平片(KUB) :可显示双肾 轮廓、大小、位置。
检查前一日口服缓泄剂或清洁 灌肠后摄片,主要观察泌尿系结石。
腹部平片KUB
形态:豆状,上极略尖, 下极圆钝。
位置:呈八字状位于脊 柱两侧,位于胸12-腰3 之间,右肾较左肾低12cm。
CT:能够确切发现结石位于肾盏和肾盂的高 密度结石影。

医学类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

医学类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

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差异
中、西医学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诊治疾 病,其 基本理 论各成 体系并 有根本 差异。 中西医 学的差 异不仅 仅是有 否实证 的科学 理念, 最主要 的是两 种文化 体系的 差别。 从理论 上讲, 中西医 学是两 种不可 能统一 的医学 体系。 “中体 西用” 曾成为 中西医 汇通派 的指导 思想, 但由于 两种医 学的根 基不同 ,硬在 中医之 体上套 上西医 之用, 近一个 世纪的 事实证 明,“ 汇通医 学的体 用判断 脱离了 中西医 学的事 实认识 ,以价 值认识 代替了 事实认 识,决 定最终 结果劳 而无功 ”,因 此,中 、西医 学应并 存共荣 而不必 强求统 一。
多囊性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平片见双肾影增大,IVP见双侧肾盂、肾盏移位、拉长、变形和分离, 呈“蜘蛛足”样改变
CT和MRI表现为双肾明显增大,布满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水样密度和信号
灶,部分囊肿有出血密度和信号
九、肾癌( renal carcinoma )
平片:肾影增大;局限性隆凸 : IVP 肾盏压迫、伸长、移位;肾盏肾盂破坏、充盈缺损 肾动脉造影:血管移位、聚拢、伸直; 肿瘤血管、静脉早
古代(经典)中医史
中国的中医学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 传伏羲 发明了 针灸并 尝试草 药。在 公元前3000多 年,中 国的轩 辕黄帝 写下了 人类第 一部医 学著作 ——《 祝由科 》,后 世人在 这部医 药著作 的基础 上不断 增补删 改,逐 渐形成 了后来 的《黄 帝内经 》和《 黄帝外 经》, 并由祝 由科里 将纯粹 的医药 分离了 出来, 形成了 后来的 中医学 。而其 中的《 黄帝内 经》则 在世界 上第一 个提出 了“不 治已病 治未病 ”这一 防病养 生保健 康的预 防医学 观点。

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

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

医学影像学——泌尿系统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医学影像学如同医生的“透视眼”,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而在这其中,泌尿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更是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它们协同工作,完成尿液的生成、运输、储存和排泄。

当这些器官出现问题时,医学影像学技术就派上了用场。

先来说说 X 线检查。

这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手段。

对于泌尿系统结石,X 线平片可以发现大部分的阳性结石,也就是那些在 X 线下能够显影的结石。

但 X 线对于一些小的结石或者阴性结石,可能就不太敏感了。

超声检查在泌尿系统中应用广泛。

它无辐射、操作简便,价格也相对亲民。

通过超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还能判断有无肾积水、囊肿、肿瘤等病变。

输尿管由于位置较深且比较狭窄,超声检查有时会受到一定限制,但在输尿管扩张的情况下,还是能发现一些问题的。

膀胱的检查在超声下也较为直观,能观察到膀胱壁是否光滑、有无占位性病变以及残余尿量的多少。

CT 检查在泌尿系统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尤其是多层螺旋 CT,它的分辨率高,能够提供更详细、更准确的信息。

对于肾脏的肿瘤、炎症、外伤等,CT 能够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对于输尿管结石,CT 不仅能发现结石,还能判断结石引起的梗阻程度。

在膀胱癌的诊断中,CT 可以帮助了解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周围淋巴结的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比如,在判断肾脏肿瘤的性质、评估肾移植术后的情况等方面,MRI 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由于其检查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一般不作为泌尿系统的首选检查方法。

在泌尿系统的影像学检查中,造影检查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静脉肾盂造影(IVP)可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和尿路的形态。

通过注入造影剂,能清晰地显示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的情况,对于泌尿系统的先天性畸形、梗阻性病变等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但 IVP 检查需要使用造影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不太适用。

泌尿系统影像学

泌尿系统影像学

泌尿系统影像学泌尿系统影像学是一门诊断学科,通过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技术来研究和评估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异常。

它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泌尿系统影像学的一些常用技术和应用。

一、泌尿系统影像学技术1. 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对人体组织和器官进行超声波的扫描来产生图像。

在泌尿系统影像学中,常用超声波检查来评估肾脏、膀胱、前列腺等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它具有安全、无辐射和实时性的特点,是一种常见的首要筛查工具。

2. X线摄影:X线摄影是一种常用的泌尿系统影像学技术,利用X 射线的穿透性来捕捉和显示内部的结构。

常见的X线检查包括肾盂造影和膀胱造影,用于评估尿路结构和功能异常。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检测结石、肿瘤和畸形等。

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多个X射线片段绕体旋转来生成交叉断层图像的影像学技术。

在泌尿系统影像学中,CT扫描被广泛用于评估肾脏、膀胱和输尿管等结构的异常。

它具有高分辨率和三维重建的优势,适用于复杂病例的诊断和手术规划。

4. MRI扫描:MRI扫描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图像的影像学技术。

它对软组织的成像效果更好,常用于评估肾脏、前列腺和膀胱等器官的疾病。

MRI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和功能评估,对于一些需要特殊检查的病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5. 核医学技术:核医学技术是一类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来评估生理过程和功能异常的影像学技术。

在泌尿系统影像学中,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被广泛应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前列腺癌的诊断。

二、泌尿系统影像学的应用1. 肾脏疾病的评估:泌尿系统影像学可以用于评估各种肾脏疾病,如肿瘤、囊肿、感染和梗阻等。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了解肾脏的大小、形态和功能状态,并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2. 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泌尿系统影像学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系统影像学总结
教学目标:
掌握:泌尿系统正常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泌尿系统结石、肾囊肿、错构瘤、肾癌的影像学诊断
复杂性肾囊肿与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主要内容:
一、泌尿系统常规检查方法:
平片(KUB)造影 (IVP) CT、MRI 血管造影
各检查方法选择目的:
KUB:显示泌尿系阳性结石
IVP:观察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的形态;了解双肾功能。

二、重要基础解剖:
肾脊角:15°~25°肾盂形态:常见型分支型壶腹型
输尿管分三段:腹段、盆段、膀胱壁内段
三个生理狭窄:与肾盂连接处越过骨盆边缘处进入膀胱处膀胱形态:男:馒头女:元宝
三、正常肾脏影像学表现:
KUB: 肾影:在肾周脂肪衬托下,尿路平片显示的肾脏的轮廓,“八字形”, 蚕豆形,均匀软组织密度。

CT肾脏平扫:大小、形态:不同层面不同,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锐利
密度:肾实质、肾血管呈软组织密度影,肾盂呈水样密度,肾窦呈脂肪密度。

CT肾脏增强扫描:
肾皮质期(30 ″-60″):肾血管和肾皮质明显强化,而肾髓质强化不明显仍呈较低密度。

相邻髓质间明显强化的皮质部分,称为肾柱。

实质期(1 ½~2 min):皮髓质均明显强化,强化程度相似而分界不清。

肾盂期(5 ~10 min):肾实质强化下降,肾盏肾盂呈明显高密度。

肾窦(区):是肾实质在肾内围成的腔隙,与肾门相延续,其内有肾血管、淋巴管、神经、肾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

肾门:在肾中部层面,肾內缘内凹,指向前内。

输尿管CT表现:
平扫;腰大肌前缘点状软组织密度或小圆形水样密度
增强:管腔内充盈对比剂而呈高密度
膀胱 CT表现:
平扫:充盈好的膀胱呈圆或椭圆形;壁薄光滑、呈软组织密度;腔内尿液为均匀水样密度。

增强:早期膀胱壁强化;延迟期:膀胱腔呈均匀高密度。

MRI肾脏表现:
T1WI:肾皮质呈较高信号;肾髓质为较低信号(髓质含水量>皮质) T2WI:皮、髓质均呈较高信号,难以分辨。

MRI肾脏增强检查:表现与CT相类似。

MRI膀胱检查:
膀胱腔:充盈的膀胱腔呈长T1长T2信号:T1低、T2高
膀胱壁:在周围脂肪组织和腔内尿液的对比下,呈厚度一致的薄壁环状影。

四、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一)泌尿系结石:
阳性结石:> 90% KUB上显示为高密度的结石,故KUB是尿路结石的初查方法
阴性结石:少见, KUB不能显示
1、肾结石:直接征象:KUB示肾盂肾盏内高密度影密度:高密度(阳性结石)
部位:肾盂、肾盏单或多个、单或双侧
形态:多样,三角形、圆形或桑椹、珊瑚、鹿角状等(铸型结石)
IVP表现:肾盂肾盏内充盈缺损
阴性结石:IVP可显示为充盈缺损;小的阴性结石常被造影剂掩盖。

CT表现:肾盏、肾盂内的高密度结石影,包括某些平片不易发现的阴性结石,间接征象:积水
2、输尿管结石:
X线表现:圆形或枣核形致密影;长轴与输尿管走行一致
CT表现:输尿管走行区内的高密度影,上方的输尿管和肾盂常有不同程度扩张积水。

如仅有高密度结石影,而无上方尿路扩张时,需行增强CT延迟扫描,可见平扫的高密度影与强化的输尿管相重叠,从而确认其位于输尿管内。

注:输尿管下段结石:与淋巴结钙化和静脉石鉴别
3、膀胱结石:单或多发,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或毛糙。

大小不等,常较大。

总在膀胱最低处
4、肾囊性病变:
IVP检查:肾盏、肾盂受压、变形,边缘光滑(无破坏)
CT表现:圆形或类圆形水样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壁薄
增强扫描:无强化
复杂性囊肿:单纯囊肿偶可出血、感染和钙化,CT表现不典型:囊壁增厚、钙化,囊内密度增高,并偶可见气泡影。

增强扫描无强化。

5、肾细胞癌:
平片表现:可见肾影增大,分叶状,局限凸陷。

少数肿瘤可见钙化影。

IVP: 肿瘤压迫、包绕:肾盏受压移位、伸长、狭窄或变形;如肿瘤范围较大而侵犯多个肾盏,可呈“手握球”样表现。

CT表现:
肾实质肿块:平扫:密度混杂或均匀,可突向肾外,可有钙化
增强:肿瘤血供丰富→早期呈明显强化、强化不均→其后由于周围肾实质显著强化而呈相对低密度.
肾周侵犯、血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肾周脂肪密度增高、消失和筋膜增厚
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形成:管径增粗和充盈缺损.
肾血管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其它脏器转移.
6、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构瘤):
CT平扫:混杂密度块影:脂肪密度灶和软组织密度灶,边界清楚(典型表现)
CT增强:脂肪密度区无强化;血管成分明显强化
注:急性出血:高密度出血灶,增强扫描无强化
肾上极较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上腺髓脂瘤鉴别:准确定位
肾错构瘤与肾癌鉴别:
CT表现:数目(单发、多发)密度(脂肪、坏死、钙化、出血等)增强扫描特点(早期增强及消退情况)转移表现等
课后名词解释:KU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路平片,结石的首选检查手段。

IVP:它是将造影剂注入静脉后,几乎全部以原形经过肾小球,肾小管浓缩排出使之显影,不但可以显示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胱内腔解剖形态,而且可以了解两肾的排泄功能。

Renal shadow:肾影,在肾周脂肪衬托下,尿路平片显示的肾脏的轮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